王熙凤的讲话之道一

2024-08-04

王熙凤的讲话之道一

1.王熙凤的讲话之道一 篇一

浅谈王熙凤的为人处世

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2004级专接本 赵丽英

摘要:王熙凤,在《红楼梦》人物画廊里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形象,在整个作品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熙凤“模样极标致”,心机口齿都在众人之上,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协调能力,可谓才貌双全。在百鸟嘀啭的女性世界中,她是一只俊秀杰出的“凤凰”。

关键词:红楼梦; 王熙凤; 为人处世

王熙凤更通行的名字叫凤姐。她可以说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精于为人处世的人。书中曾多次描写凤姐的风趣,时间、地点、对象、情景不一样,都能由她几语添色增辉,如对贾琏说:“国舅老爷大喜”,几分娇媚;钗黛宝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都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老太太额上的包是来盛福寿的,几分急中生智;“我们大家也放炮仗—散了吧”,几分不露狰狞的逐客之道。凤姐的风趣和幽默是她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和人物关系,发展故事情节的不可缺少的佐味。王熙凤还攻于心计,虽然文化不深,却有主见、有胆识。她会利用潜在的家族当权者的权力和影响。老太太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媳妇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深得老太太的欢心。对于管理一个企业必须与最主要的领导、直线领导搞好关系。我们有能力是一方面,如果搞不好关系,我们的能力就等于没有。能力只有用在实践中并且显示出来,才是能力。王熙凤明的暗的都具有,会运用潜规则和显规则。甚至贾琏都不敢对着干。她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一、凤姐的精彩出场

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场的言行,彩袖辉煌的衣装,就能说明这个人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的出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她的出

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结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系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她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的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魄,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手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到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见《红楼梦》第三回)①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形兼备的活生生的凤姐儿!她的形像,她的神态,她的地位,她的气势,她的性格乃至灵魂,一刹那间全显露出来了。而且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先领其神。她那一番精彩地表演,更是八面玲珑,有声有色,令人绝倒。她的眼睛、嘴巴处处在黛玉身上,而她的心思却时时为贾母一人,既讨黛玉的好儿,又向贾母承欢邀宠。她看贾母的眼色,忽悲忽喜,“转悲为喜”,简直是一位超级演员。脂砚斋读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喝彩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②

凤姐展露给黛玉的华美衣装,不同于他人的言谈举止,使黛玉感觉到她是一个机心深细、才干超群的人。为后文她协理宁国府的出色表现和管理荣国府的非凡能力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凤姐的机心深细

王熙凤是一善于动脑筋、为人处世方面很有机心、虑事深细的人。如:邢夫人为贾赦讨鸳鸯做妾,让凤姐去说和,凤姐觉得此事不妥,但谏而不听,于是随风转舵,用一堆恭维话来奉承邢夫人,其实凤姐的这一套话,是她对愚蠢的邢夫人的捉弄,是她那“嘴甜心苦,两面三刀”③性格的生动流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她那“说的给了,更好;不给也没有防碍。”这是对邢夫人的捉弄。凤姐性格的典型性,也表现在她那随机应变的环节。凤姐之于鸳鸯好比宝钗在滴翠亭之于黛玉,凤姐在讨好邢夫人的同时也不得罪贾母,这也体现了凤姐随机应变的性格。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问凤姐“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凤姐的回答若即若离,一点也不像在存心给别人抹黑:“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却是晴雯生的好。若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薄。方才太太说的,到很像他,我也忘了那日的事。”(第七十四回)凤姐没把话说死,而把话留给听者去揣测。唯其如此,打击人的力量就更大。这正如鲁迅所说:“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④凤姐的机心还表现在恶毒的一面,如她治贾瑞的手段,应当说对贾瑞这种人是,既可怜又可笑的。可凤姐未免也太毒辣,但整个事件中,贾蔷贾蓉在这成了她的工具,她几乎未曾出面,可见她的计谋之深。到整死尤二姐一段,书中写的更为明白,叫“弄小巧借剑杀人”,她秘布将尤二姐撰入大观园,令丫头虐待,向老太太告状,请医生做手脚,最后让秋桐担罪名,可谓精致周到,还让别人认为她是一个贤良人物(至少将老太太、王夫人蒙得死死的在古鼓中。)。再以后是偷梁换柱主办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这样的主意大概也只有凤姐能够想的出来,还细节到借紫鹃到婚堂。应当说,凤姐行恶的一面,很有女性的特征,将女性的智慧运用的入木三分。足智多谋的凤姐利

用她的机心没有出面就害死了很多人,但凤姐也为贾府做了很多男人无法做到的事,可见她是一个非常有才的女子。

三、凤姐的才干

曹雪芹对凤姐儿这个人物,是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的进行塑造的,是从四面八方来写的,除贾母之外,王熙凤便是贾府最实际的权威人物,这种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与贾府的主仆上下,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发生广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她能在规模庞大、事务繁冗的荣国府取得当家管事、威令众人的地位,是与她高出众人的才干分不开的。王熙凤具有独到的权术机变,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心机,在纵横交错的矛盾之中始终把握最有利于自己的环节,见风驶船,多方应付。

聪明能干,是王熙凤的主体性格之—。曹雪芹用许多笔墨描写她这一性格特点。她作为贾府的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要管好“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的贾府,谈何容易!府内穷奢极侈的生活,挥金如土的耗费,豪奴悍仆的差遣约束等等;外面皇亲国戚的贺吊应酬,亲朋故旧的婚丧嫁娶、喜庆寿诞,侯门府第的送往迎来,繁文缛节等等,这一大摊子庞杂琐碎千头万绪的事,都要由她处理、过问、决断。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的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脂砚斋曾这样批道:“纸上虽一回两回中或有不能写到阿凤之事;然亦有阿凤在彼处手忙心忙矣。”⑤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事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如:凤姐的理家才干,在“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有出色的表现。王熙凤首先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她极其尖锐的指出,宁国府存在的五大弊端:“头一件就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就是宁府的风俗。”此时凤姐虽尚未理事,已能看出她的厉害了。针对这五大弊病,王熙凤决定采用猛药,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就职演说:“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第十三回)根据这一思路

王熙凤开始制定规则按岗定编,强化管理。加之她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府,治理的十分整肃。

写到这里,凤姐的干练能力已经表现的相当充分了,然而曹雪芹并未到此止笔,他又用烘云托月之法,进一步突出凤姐:这日伴宿之夕,亲朋满座,尤氏卧于内室,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应承,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也有俱贵怯官的,越显得凤姐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⑥了。王熙凤的确是贾府乃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会让我们感觉有了凤姐,就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⑦的局势。用秦可卿的话说就是“婶婶,你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能不过你??”。熙凤同其他的女性相比因为缺少传统伦理熏陶,更显得有胆识。这在封建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妇女是难得的,就是贾政、贾珍、贾琏这些“须眉男子”,也是万不及一。秦氏之丧,是贾府的一件大事,也是很难办好的一件事。但善于理家的王熙凤办的很完美。再如刘姥姥进贾府认亲,凤姐对其来历不清楚,就不冒然行事而是让周瑞家的问个明白,讨个示下,然后再定出处理计划,头脑可谓清爽。

凤姐在管理荣国府过程中还表现出超强的察言观色、能说善变的“公关”本事和择人才能。如:在察言观色、能说善变方面,首先她能将平儿的心笼络住,以致平儿死心塌地的跟随她,一切以凤姐的长远利益为重。在某些场合,平儿会违逆凤姐的意图,但凤姐对这些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正是许多成功领导的拿手好戏,试想:如果凤姐和平儿凡事较真,平儿何敢阳奉阴违?而凤姐也必定会失去平儿的忠顺。凤姐对宝玉自然也没得说,要吃什麽莲蓬儿汤,马上可以办到,要读书取钱,也是风行即雨;从小带他去逛宁国府,到稍大时同遭赵姨娘暗算,到最后一起囚禁狱神庙,凤姐和宝玉的命运一直像亲姊弟的命运一样紧紧联系在一起。凤姐对黛玉宝钗也很为是妥帖周到。她看的出二玉间的情谊,她知道黛玉体弱多疑,抄检时先将黛玉按下;她知道宝钗在贾府的影响,给她过生日时费尽心思;她对探春的态度在理家时,表现的最充分;她对李纨基本是敬重,但也只有她能偶尔开这位孀妇的玩笑;她对晴雯袭人等丫头都能在关键时刻考虑得到。同时聪明的凤姐意识到,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她要站稳脚跟,保住她的地位和权势,她除了稳抓兄弟姐妹这些垫脚石外,她必须靠定“太上皇”

贾母和实权派王夫人这“两座山”。于是,她确定了向二房“一边倒”的路线。“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是她的行动宗旨。她在贾母前装乖卖巧,打诨插科,想尽一切点子,使出浑身解数拍贾母的“马屁”,而且瞅的准,拍的好,使贾母感到喜心惬意,浑身舒坦。斗牌,她故意出错,让贾母赢,并逗笑儿让贾母取乐;贾母说她小时候掉进池里,头上磕了个坑,如今倒鼓出来了。她马上就说:这是老太太的福寿多,把那坑装满了;贾母正为贾赦讨鸳鸯的事发怒,她却说“是老太太的不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怪不得人要”。(第四十六回)??她把个“老祖宗”捧得团团转,疼她爱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如沈慕韩评价:“舌烂莲花迷五色,心藏机械刻三分。”⑧实际上正是这样——由于她受到贾母的宠爱和王夫人的信任,她才成了贾府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她在择人方面也很有能力,在这我们仅从两个人来谈:平儿和探春。凤姐的才能还表现在笼络住平儿这样一位得力心腹和助手。没有平儿她将照顾不到许多方面,若凤姐没有探春,恐怕更更难胜任林林总总的府中大小事物 “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大家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虎难下’了。??我正愁没个膀背,??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背,我也不孤不独了。??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些益,??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凤姐要利用探春转嫁仇恨。脂评认为:“阿凤有才处,全在择人,收纳膀背羽翼,并非一味以才自恃者;可知这方是人才。”⑨何况凤姐自己说的明白,探春料理家务那不徇情的作风,正好符合她转移人们怨恨的需要,也就是代替自己“骑上老虎”。⑩

尽管王熙凤有很多为人不啻的地方,但她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是令众人赞叹的。当我们读了“协理宁国府”一段,会感觉到那贾府上有了一个王熙凤,就形成了“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人是英雄”的局势。她的才干“居金菱十二钗”之首,也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鲜有的人物。作者在叙述故事时用更多的字数来表现她的才干有多种目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王熙凤突出女子的才干。这表现了曹雪芹的伟大,他不仅提倡“男女平等”还打破了在封建社会流传百年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红楼梦》是女性解放的先声作品。

注释:

①本书有关《红楼梦》引文,系依据人民文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引用《红楼梦》一书文句,只注明回次。

②孙逊:《“脂评”思想艺术价值浅探》《名家解读红楼梦(下)》,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811页。

③⑩王朝闻:《论凤姐》,百花文艺学出版社,1980年4月第336、294页。④鲁迅:《捣鬼心传》《鲁迅全集》,第五卷第214-215页。

⑤张毕来:《漫说红楼》,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89页。

⑥舒芜:《红楼说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256页。

⑦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王熙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3年9月第154页。

⑧《红楼梦学刊》,沈慕韩《红楼百咏》,白花文学出版社1989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古迹出版社,1981年7月第59页

参考文献: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 四》,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6月 ?汪道伦 :《红楼品味录》,华艺出版社 1998年8月。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年3月。

?《红楼梦学刊》,白盾《论王熙凤性格的悲剧意义》,白花文学出版社 1982年。

?蒋和森:《红楼梦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04年。

?韩进廉:《红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

?1998年1月。临鹤山人:《红楼圆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王昆仑:《名家解读红楼梦(上)--王熙凤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王熙凤的讲话之道一】推荐阅读:

上一篇:关爱生命守护生命下一篇:小学生周记50字:我的台灯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