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09-05

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8篇)

1.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

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通州发展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这一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以超常的干劲、超常的举措和超常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各条战线上奋勇拼搏,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5亿元,增长12.9%;税收总额实现104亿元,增长2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1.65亿元,增长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360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88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4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497元,分别增长9%和10%。

一、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起点提升新城发展定位。立足首都世界城市建设,通过举办“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明确了现代化国际新城“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将通州打造成为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核心承载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滨水低碳宜居新典范,为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推进核心区规划建设。充分借助国际国内资源,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深化新城核心区规划,完成了重点地块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开展了景观环境、道路交通、地下空间等专项设计,与佩罗集团合作编制了首个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举办高水平宣传推介活动,快速形成了各类优质资源汇聚通州的良好态势,新加坡嘉德置地、万达集团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明确了投资意向,香港富华、华业地产投资建设的首批项目顺利开工。

大规模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和旧城旧村改造。编制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储备开发投资269亿元,全面推进园区、功能区和重要节点的土地一级开发,完成1.1万余户村、居民搬迁,32宗地块陆续实现上市交易。旧城旧村改造不断加快,启动24个村的旧村改造;4个市级重点村搬迁工作加快推进,村民安置楼工程完成量均在60%以上。大力度展开基础设施建设。路网建设不断加强,潞苑北大街等4条道路竣工通车;徐尹路等5条道路工程加紧推进;北运河东滨河路等5条道路开工;五里店西路等一批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相继完工;地铁M6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完成客运“一卡通”系统建设,新增和更新126辆区内客运车辆。新城供热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河热电联供项目管网建设全面展开,玉桥南里锅炉房实现供热,城西5号锅炉房整合工程完工,替代分散燃煤锅炉房43座。铺设燃气管线36公里,新发展天然气用户2.8万户。

二、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加大。产业发展继续向高端化方向推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引进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8家,北京国际航空城、四环医药等一批十亿级、百亿级投资的高端产业项目和上市公司签约落户;北汽动力总成、IDC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式开工;枢密院、玲珑轮胎等一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邮政综合处理中心、华润物流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乡镇、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乡镇完成税收79.8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76.7%,台湖镇税收达到16亿元,马驹桥镇、梨园镇税收突破10亿元。园区完成税收27.6亿元,占全区税收四分之一,光机电基地税收突破10亿元。商务园成为北京市电子商务聚集区,与物流基地、开发区西区创业园形成“一主两辅”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发区西区申报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新进展,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筹建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竣工;金桥基地扩区工作全面启动;漷县镇农民就业基地升级为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

经济发展方式更趋合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黄标车2508辆,退出“三高”企业14家,11家企业完成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关村通州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32个产品成为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盘活闲置土地157处,厂房面积47万平方米。深入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腾退耕地257亩。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促进工作深入展开。

资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区级总财力突破200亿元,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入新城建设、重大工程、改善民生等领域。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搭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完善投融资机制,开展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及资金监管,积极推进银政合作,筹措银团贷款95亿元;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澳美、首诚两家公司正式开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完成5.3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创建粮食高产面积和高标准农田3.8万亩。新建、改造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建设国际种业园核心区,11家国内外知名种业公司入住园区。完成20个采摘园规范化建设。东升方圆等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定址通州,举办樱桃文化节,完成通州大樱桃国家级地理标志申报认定。动植物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机械化、农业保险等工作得到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完成“五项基础设施”和“十二项全覆盖”工程,编制完成全区483个村的村庄规划,完成350万平方米街坊路建设及173万平方米两侧绿化,改造户厕4.2万座,建设农村公厕437座。“三起来”工程加快实施,安装节能路灯1.2万盏,完成农宅保温改造676户。

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完成185个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流转土地1.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成功举办首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果展。强化村级经济事项招投标工作;成立全市首家镇级集体资产交易市场。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正式成立。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成立区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完成区级环卫作业中心改革。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拆除7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和3328块户外广告、牌匾。新增一批环卫车辆和设备,改造垃圾收集站点22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成13个生态文明村和10个首都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张家湾镇、潞城镇分别被评为环境优美乡镇和园林小城镇。滨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惠河北部截污等一批工程竣工,完成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一批绿化美化工程。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投入使用,新第三中学等3所学校主体完工,西集中学建设进展顺利,芙蓉小学开工建设,27所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北京新城职业学校成立,永乐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为市级示范校。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完善医疗机构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门诊用房建成并投入使用,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主体完工,新华医院、骨伤医院、老年病医院顺利完成搬迁;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通州电影院落成开放,区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运河艺术节;十三届市运会上通州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科技事业加快推进。新城低碳可持续发展实施标准研究等项目被列为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正式揭牌。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新闻、气象、档案、史志、保密、民防、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就业促进工作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2%,为486家用人单位发放各类就业补贴2258万元,51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五险”参保人员29.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万人。全面落实养老助残“九养政策”和老年优待办法。加强社会救助工作,3076名残疾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区慈善协会正式成立。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13个政策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玉桥东小区等项目交付使用,提供房源10354套。33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完成50个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发展两家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建成6个镇级社区服务中心和394个农村社区服务站,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平安行动”和“金安企业”创建活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完善应急体系建设,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展开。

五、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新成果

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展开。以“廉洁建新城、树立通州形象”为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以营造舆论氛围、培育示范窗口、构建服务体系和形成监督网络为重点,全面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出台《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项目管理服务模式,挂牌成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健全和完善绿色审批通道,对经济贡献大的企业实行“绿卡”服务。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实施六大文明引导行动;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4件、政协委员提案185件。

全面支持新城建设的局面更加显现。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区人大、区政协进一步加强了对区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代表、委员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提案,有力地支持了新城建设;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在招商推介、维护稳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位代表,2010年全区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开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和水平之高前所未有,规模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深感到:一是加快发展必须抢抓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战略部署后,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以最快的速度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各类优质资源聚焦通州的优势,为通州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加快发展必须具备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从环渤海经济圈到整个北京市,新一轮竞争正不断加剧,我们必须要付出几倍于人的努力,具备比别人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加强烈的紧迫感与危机意识,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三是加快发展必须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面对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各单位、各部门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相互支持、相互补台,迅速形成了集中力量建新城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从而实现了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高起点开局。四是加快发展必须有敢于负责和勇于奉献的精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是一项全新课题,新情况多、新问题多、新难点多。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困难面前,没有表现出退缩和畏难情绪,勇于扛大梁、挑重担,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展工作,积极破解难题,创新方法、走出新路。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干部职工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完成。五是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新城、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全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大规模搬迁工作中,我们本着最大程度让利于民、最大程度给老百姓实惠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最快的搬迁。在推动企业发展上,将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项目引进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切实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主动、高效、热情地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通州发展的优异成绩,为“十一五”时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创意、活力、和谐”通州,坚持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期末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引进建设了一大批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项目;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进入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新阶段;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积极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虽取得良好开局,但在实现总体目标的过程中还将面临大量艰苦工作和严峻挑战;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项目落地建设速度与全区产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农村城市化、城镇化的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两新”建设的协调发展还需加强统筹;人口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还面临较大压力,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为目标,围绕区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打造新城建设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建设模范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党建工作创新区”要求,在新起点上实现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新跨越。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税收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更快速度、更高标准推进新城建设

大力推进新城中心区开发,全面掀起建设高潮。加快富华、华业首批项目建设速度,全面启动五河交汇处、上营棚户区等重点地块的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新城核心区16平方公里后续地块的一级开发,实施南大街棚户区、杨坨、司空小区等重点地块的搬迁改造,形成滚动开发的良好态势。借鉴奥运中心区建设经验,全面启动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立体式绿色交通路网体系等配套工程。深化核心区控规方案,高水平完成建筑项目设计,尽快打造新城的精品和典范区域。细化48平方公里新城中心区功能分区,突出抓好医疗康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力争在大型医疗康体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

同步推进重要功能板块开发建设,形成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新城核心区标准,高水平推进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的开发建设。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分批推出地块上市,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地启动一批项目,形成体现世界一流标准的又一典范区域;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要全面启动土地一级开发,积极促进派格5D秀、新乐城等综合文化休闲项目落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加快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北京世贸中心、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和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商务园要完成二、三期规划编制,并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加快金融街园中园、阳光保险等项目建设;北苑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全面加强市政道路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建设宋郎路北延等8条道路,启动建设张采路北延等4条道路,打通外环路、壁富路等多条道路断点,筹建漷马路等3条南部交通主干道,完成京哈高速西集综合检查站建设。确保三河热电联供项目年内实现向新城供热,完成竹木厂锅炉房建设,改造热力站40座,分步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启动南水北调通州水厂工程和城区供水保障工程,提升新城供水能力。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垃圾真空回收系统,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实现50%的居民小区垃圾减量分类。

坚持建管并重,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适应现代化国际新城内在需求的城市管理机制。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北苑换乘枢纽,分流新华大街等主要道路的公交车辆;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倡导居民绿色出行,着力缓解交通压力。完善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机制,启动运河东大街消防站、商务园消防站建设。筹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中心,研究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着力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解决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问题。

二、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加快产业发展

围绕新城产业定位,突出抓好大项目引进建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力促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项目和功能性项目落地建设,突出打造高端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医疗康体、旅游休闲等符合未来新城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做强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等优势产业。巩固和扩大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北京国际航空城、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等签约项目的建设速度;力促中国动向集团、四环医药等一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北汽动力总成、苏宁华北总部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天宇朗通、鸿仪四方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优化产业发展平台,突出抓好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水平,推进园区产业高端化、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发展,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越、低碳生态的特色园区。加快园区道路、变电站、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土地一级开发进度,储备一批产业用地,为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扩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发展质量;抓住中央给予中关村“先行先试”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快金桥基地扩区前期手续办理,推进开发区西区“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建设,加快吸引优质产业项目入住;加快光谷创新置业、联东总部科创园等园中园建设,充分发挥聚集高端产业的作用。

创造一流发展环境,突出抓好为企业服务。全方位优化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惠、办事最便捷、服务最到位”的首善之区。继续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窗口即时办结率。建立产业项目动态信息库,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实现对项目的服务责任制。全面推行“绿卡”企业服务制度,完善服务机制,使更多的企业得到一流服务。

三、在更大力度、更深内涵上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农村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完成4个市级重点村城市化建设,在新城范围内再启动25个村的旧村改造,统筹解决农民转非安置、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以重点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启动20个村的旧村改造,加快乡镇中心区周边的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延伸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提升农村社区化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国际种业、创意农业等5大现代农业园区,全力打造5个万亩蔬菜生产区。加快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高水平建设一批农业观光休闲园。培育东升方圆、金福艺农等龙头企业上市。按照“查漏补缺、解决需求”的原则,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护运行机制。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全区符合条件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和基层林业站改革工作;规范提升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完成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以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和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实施梨园路等一批道路架空线入地改造,加大对无照经营、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打造整洁亮丽的村镇环境,启动“一镇一园”建设试点,开展“一镇一街”示范工程。加强生态水系景观建设,完成河东再生水厂主体建设等一批工程,着力打造“三个绿环”,形成水绿交融的绿色景观。大力推进违法建筑拆除和违法用地治理,加强对已搬迁区域的管护。建立乡镇污水处理厂补偿机制。明确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责任,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和具体项目,进一步加强减排工作力度。

四、在更多方面、更多领域上不断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均衡配置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中小学校,完成31所中小学加固改造,加大名校引进力度,着力打造新第三中学、贡院小学等本地名校。扩大公立幼儿园覆盖率,创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市级示范校。加强对教育教学成果的奖励,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继续推进学习型新城区建设。整合新城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第四区域医疗中心选址。启动新华医院、公共卫生大厦、潞河医院门诊楼和教学楼建设,实施牛堡屯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确保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投入使用。加大高端医疗康体项目和三甲医院引进力度,年内力争有所突破。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加快文化体育事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区文化中心建设,加快运河博物馆前期手续办理,做强运河艺术节文化品牌,推动现代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加快梨园体育中心项目进程,引进高水平运动项目,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改造一批乡镇群众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途径,以科技普及为手段,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促进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新闻、气象、档案、史志、保密、民防、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发展。

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市区两级就业政策,加大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8%以上,加强新农合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九养”政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广养老餐桌和托老所经验,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机构,拓展残疾人机构托养服务范围。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统筹解决好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努力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推广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认定5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初步形成“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框架。完成27个社区的规范化建设,打造20%的规范化精品城市社区,力争市级精品农村社区达到50%。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治安防控新模式,提高科技创安水平。深化“大维稳”格局建设,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围绕构建“创意、活力、和谐”通州,以“打造通州精神、创造通州速度、树立通州形象”为目标,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五、在更实基础、更多环节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大力开展效能建设。以强化政府工作督查考核为重点,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以建立和完善政府各项制度为重点,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以启动政府信息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效率。

深入推进法制建设。加强法治型政府建设,出台相关措施,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全力加强廉政建设。按照“廉洁建新城”的要求,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关口前移,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察,努力探索规范长效的管理机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区委四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查。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区规划研究编制的各项工作。从去年4月份开始,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研究机构对事关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通州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纲要(草案)》初稿。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代表、委员深入调研,对《纲要(草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纲要(草案)》广泛征求了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见,吸纳了社会各界的建议。《纲要(草案)》的形成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全区思想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

《纲要(草案)》的编制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为目标,立足推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和践行“人文、科技、绿色”北京的要求,强调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同时,《纲要(草案)》力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更具有操作性,切实起到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要时期。

《纲要(草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区委《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个北京”、“四个服务”、“五个之都”和市委、市政府对通州工作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为目标,立足服务首都、造福百姓,瞄准世界一流和走在前列,打造通州精神,创造通州速度,树立通州形象,实施“四大战略”,在推进“创意、活力、和谐”通州上迈出坚实步伐,推动通州成为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增光添彩。

根据区委的《建议》,《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大跨越、城乡一体化实现大跨越、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大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实现大提升、生态文明实现大提升、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等七个方面。

这些目标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发展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纲要(草案)》中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在综合研判我区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的,并充分考虑到现代化国际新城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各个领域迈出更大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制定的目标通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二是更加突出统筹协调可持续。《纲要(草案)》所确定的目标,重点就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这是基于我区发展全局做出的科学安排。通州未来的发展将是地区间协作的发展,将是全区906平方公里的协同发展,将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将是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更加关注民生。《纲要(草案)》中明确了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的指标体系,从居民住房条件、收入状况、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新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核心宗旨,让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与实惠。

三、“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格局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现代化国际新城 “一核、三区、三带、四组团”的区域空间格局。一核,即新城中心区,是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引擎区,是疏解首都中心城商务功能、提升消费功能、补充国际功能、聚集文化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先行区、实验区和示范区。三区,即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三大功能区,将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化国际新城经济发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高端功能区。三带,即北运河水岸经济带、京哈高速产业带、京沪高速产业带,是现代化国际新城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带。四组团,即着力打造台湖、西集、漷县、永乐店等四个重点镇,以重点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新的各具特色、功能配套的发展组团。

《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的新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

一是高标准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彰显新城品质魅力。《纲要(草案)》把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五年基本建成新城核心区16平方公里,十年基本建成新城中心区48平方公里,实现新城建设“一年一跨越、五年展雏形、十年出形象”。明确了要将新城打造成交通高度发达、滨水特色突出、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经典与时尚交相辉映的北方魅力水城和全球低碳发展示范区。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和高端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以“服务化、高端化、集约化、低碳化”为方向,瞄准产业的高端领域、高端形态和高端业态,按照“提升一产二产,集聚做强三产,加快产业融合,突出发展高端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以重点功能区为载体,重点打造高端商务、高端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产业,着力培育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医疗康体、旅游休闲四大新兴产业,形成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纲要(草案)》明确在“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投入,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更好地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让人民更好地享受新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参与到新城的建设当中。

四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融合进步。《纲要(草案)》强调,要按照“双轮驱动、镇村统筹、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五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人口资源环境更协调。《纲要(草案)》提出以建设滨水低碳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做好水文章,打足生态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做好人口规模调控与结构优化两项工作,抓好能源节约与资源节约两件大事;做好“水”、“绿”两篇文章。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开放度。《纲要(草案)》明确了未来五年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推进新城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力营造国际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将现代化国际新城打造成为首都参与国际交往的新窗口、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新区。

为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的任务,《纲要(草案)》对政府自身建设进行了部署,强调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法治型政府、效率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2011年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十二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通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2.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海淀行政区域内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为对象,根据工作领域的不同,分为医用辐射和非医用辐射两大类进行分析。在个人剂量常规监测中,依据其工作性质和内容,医用辐射包括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共4个工种,非医用辐射包括辐射加工、工业探伤、科研用同位素、射线分析仪、放射免疫、核仪表、防护检测、同位素示踪、加速器、其他共10个工种。统计分析时分别对应用领域和工种进行分析。

1.2 监测仪器与方法

使用GR-200A型Li F(Mg,Cu,P)热释光探测器进行双元件监测,探测器的规格为圆片状,Φ4.5 mm×0.8 mm;人员佩戴的剂量盒为TLD469型,不同人员佩戴的热释光剂量计(TLD)均以唯一的条形码标识;测读仪器为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在数据处理中,建立专门的Access数据库,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剂量信息、工种信息等项内容,使用SPSS 11.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要求,剂量计佩戴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左锁骨部位,监测周期为90 d。在每一监测周期的规定时间的±3个工作日内送检测读,测量值为标识体表下10 mm深处的器官和组织,即Hp(10),用来估算放射工作人员所受有效剂量。

1.3 监测与评价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3]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4];(2)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和《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6]。

1.4 质量控制措施

1.4.1 热释光元件的质量控制

建立热释光元件质量控制刻度系统,随机抽取每批新购的热释光元件在137Csγ标准源辐射场中进行照射查验其分散性,保证元件分散性在5%之内,每月在137Csγ标准源辐射场中设置不同剂量率的质控点,随机抽取每次发放的TLD元件10~20个,验证每次用于个人剂量监测的TLD是否满足相应的效率和分散度要求。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TLD,及时剔除并更换。

1.4.2 TLD比对和监测系统检定

定期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实验室间比对,定期委托国家计量检定部门对本实验室的TLD测量系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监测,以确保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的功能状态。

1.4.3 异常数据的核查与放射单位现场调查

在每个监测周期中,对发现的异常剂量数据和≥1.25 m Sv/监测周期的数据立即进行原始数据和测量操作流程的核查,确认不存在测量环节的问题后,及时通知放射单位配合调查。去除非工作原因引起的虚假数据,确保剂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

2013年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中,医用辐射的监测人数为1 727人,占总监测人数的65.4%;非医用辐射的监测人数为914人,占总监测人数的34.6%。全区放射工作人员中,集体有效剂量为429.6人·m Sv,人均年剂量为0.16 m Sv/a,年人均有效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138 m Sv/a)、0.138~2.000 m Sv/a、2.000~5.000 m Sv/a、>5.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81.4%、18.4%、0.2%和0。分领域来看,医用辐射人员集体有效剂量为297.6人·m Sv,人均年剂量为0.17 m Sv/a;非医用辐射人员集体有效剂量为131.6人·m Sv,人均年剂量为0.140 m Sv/a。两个领域放射工作人均年剂量均未超出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中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20m Sv/a)的水平。见表1。

2.2 医用辐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状况

医用辐射领域中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海淀区个人剂量监测总数的2/3,是该区放射工作的主体。从表2中可以看出,医用辐射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中,年人均有效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138 m Sv/a)、0.138~2.000 m Sv/a、2.000~5.000 m Sv/a、>5.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医用辐射监测总人数的81.8%、18.0%、0.2%和0;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76.8%、5.1%、15.0%、3.3%。按工种统计,人均年剂量由高到低顺位依次为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

2.3 非医用辐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状况

非医用辐射领域中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海淀区个人剂量监测总数的1/3,主要工种包括辐射加工、工业探伤、科研用同位素、射线分析仪、放射免疫、同位素示踪、加速器、核仪表、防护检测、其他共10类,其中海淀区未涉及放射免疫、同位素示踪、加速器3类工种。从表3可以看出,非医用辐射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中,年人均有效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138 m Sv/a)、0.138~2.000m Sv/a、2.000~5.000 m Sv/a、>5.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医用辐射监测总人数的80.7%、19.3%、0和0;辐射加工、工业探伤、科研用同位素、射线分析仪、其它、核仪表、防护检测各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人数分别占非医用监测总人数的3.7%、11.7%、6.5%、43.1%、22.3%、12.1%、0.9%。按工种统计,人均年剂量由高到低顺位的工种为核仪表、防护检测、科研用同位素,分别为0.22、0.16和0.15 m Sv/a,其余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均为0.13m Sv/a,处于探测下限水平。

2.4 放射工作人员异常剂量状况

通过对异常数据的核查和放射场所现场调查,剔除虚假数据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仍然大于《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规定的调查水平的确定为异常剂量。表4给出了2013年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各工种异常剂量的人数、异常剂量率、异常剂量频数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异常剂量出现在医用辐射的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以及非医用辐射的核仪表这五个工种中,其他工种未出现异常剂量,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率由高至低工种顺位为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核仪表、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所有工种的异常剂量均未超过出现5.000 m Sv/a,除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分别有3和1例介于2.000~5.000 m Sv/a间外,其他异常剂量均处于1.250~2.000m Sv/a之间。

3 讨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作为重要的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手段,受到行政监管部门、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的水平,全年没有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情况出现,说明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防护手段和措施是有效的。从结果上看,甚至有81.4%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位于探测下限水平,证明放射设备、机房等防护条件的提高,用于工作人员的防护设施、设备的配备,使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和公众非职业照射的剂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离辐射在医学、工业、科研上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新的设备、新的工种、新的操作方法不断段出现,不断更新,这要求我们要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工作。特别是对那些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不易采取防护的工作,更要重视防护三原则在日常工作中的实施,即考虑放射工作是否得当,有无其他可替代的方案,放射防护是否是最优化设计,放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个人剂量的限制。对于某些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无法或不利于防护特殊工作来说,个人剂量是的监测和保障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例如,有文献报道,对于那些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使用,以及放射介入操作人员,因为他们在从事这些工作时,往往不可避免地近距离接触辐射源,而且所接触辐射源的强度一般较高[7],因此,他们个人剂量的结果反映了本周期职业照射水平,利用该结果可以指导放射工作人员下一周期的防护和行动。

注:MDL—年人均有效剂量探测下限(0.138 m Sv/a)。

注:MDL—年人均有效剂量探测下限(0.138 m Sv/a)。

注:MDL—年人均有效剂量探测下限(0.138 m Sv/a)。

注:剂量单位为m Sv/a。

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中,医用辐射人群与非医用辐射人群为7.1∶2.9,与1996—2008年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医用与非医用人群7∶3的比例基本相当[7],这一较稳定的比例说明医用辐射人员是该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主体。医用辐射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中,主要又以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为主,占医用辐射人数的72.4%,因此,做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监测覆盖率。非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则较为分散,射线分析仪、放射免疫、核仪表、工业探伤人数相对较多。按照工种对个人剂量进行分析,医用辐射中我们更应重点关注核医学、介入放射学,非医用辐射中应重点关注核仪表操作,这3类工种要么需要同室操作,要么涉及放射性核素的操作,相对于其他工种的放射防护更加困难。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这些工种,也就抓住了的个人剂量监测的关键点。对于这些工种,有人提出了局部剂量监测和局部防护的问题,比如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在铅衣内外均佩戴剂量计,更能客观放映受照剂量[8]。有人针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铅衣内外的剂量进行了调查,组织和器官剂量最小相差为48.8%,最大相差为101.9%[9]。因此,铅衣内外佩戴剂量计不仅能了解操作现场的剂量水平,还能了解防护衣物的防护效果。此外,核医学中的放射性药物注射操作,也有可能存在局部(如手部)受照剂量相对于全身剂量高的情况[7]。局部剂量监测和局部防护对于特殊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尽快评估局部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影响,颁布特殊工种局部防护指南和局部个人剂量监测规范。

尽管异常剂量率很低,但出现异常剂量的工种,是个人剂量监测的难点,同时也是监督与管理的重点[10]。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异常剂量是由于误操作或故意照射引起的[11,12],因此,异常剂量的核实与调查工作非常重要,包括个人剂量监测过程的核实和放射工作场所、放射设备、操作过程的调查。本文所指的异常剂量,均是通过核实和调查,剔除非职业因素与误操作后,因放射工作需要而引起的真实异常剂量。通过对异常剂量分析,对于我们掌握放射防护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防护措施,指导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外照射防护原则等有重要作用。异常剂量的分布提示我们应当指导核医学、核仪表人员局部防护、工作流程的优化,培训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介入手术过程中合理站位、正确配置和使用防护用品等。加强对此类工种的监督、培训、指导,对于减少异常剂量率,降低放射风险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强调的是,对于出现过异常剂量人员应该按照规范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否则就无法进行剂量评估并指导下一步的行动。同时,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而遭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应及时跟踪和反馈监测数据,放射工作人员适时轮岗、调休等,以确保不发生超过个人剂量限值和放射损害情况的发生。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掌握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状况,以制定有效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案,巩固和促进该地区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方法 使用Li 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监测,建立该区Access个人剂量数据库并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该区外照射人均年剂量为0.138(检测下限)、0.138~2.000、0.138~2.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81.4%、18.4%和0.2%;2013年人均年剂量为0.16 m Sv/a;医用辐射人员的集体剂量和人均剂量分别为297.6人·m Sv和0.17 m Sv/a,分别高于非医用辐射人员的131.6人·m Sv和0.14 m Sv/a;医用辐射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的人均年剂量依次降低,分别为0.29、0.21、0.18和0.16 m Sv/a;非医用辐射中,核仪表、防护检测、科研用同位素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22、0.16和0.15 m Sv/a,其余工种人均年剂量为0.13 m Sv/a。结论 该区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放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同时应加强异常剂量的核查与调查工作。

3.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三

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作了题为《加快“科技北京”发展建设,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的科技工作报告。报告总结回顾了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首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的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研究部署了2011年工作重点。

王志学在讲话中对北京科技工作提出5点希望和建议:第一,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第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第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北京试点工作;第五,加快开放环境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

赵凤桐在总结讲话时强调,加快“科技北京”发展建设,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发展建设;第二,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第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科学化水平。

赵凤桐指出,加快“科技北京”发展,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关键在于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促进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推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更大合力。一是要加强与中央单位的沟通配合,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单位对北京科技工作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北京、部队和地方资源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全市各部门、各区县的协调联动,抓好组织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形成长效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三是加强面向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服务,要牢固树立首都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高校院所提供更加高效的政策支持,创造更加完善的发展环境。

4.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四

2011年4月5日 City Hunter 用人单位: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要求,为做好海淀区2011年非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引进条件

1、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研究生。

培养方式为定向或委培的毕业生,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在职进修班、函授班及其它各类同等学历毕业生均不在引进范围。

2、所学成绩全部合格,必修课程无补考记录,能按时取得相应学位。

3、应届毕业并正常参加当年就业派遣。

4、所学专业与接收单位主营业务一致。

二、办理程序

用人单位应通过网上审核和材料申报的程序办理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引进接收。

1、网上审核。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后,登陆“北京市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网络版”(网址为jygl.bjbys.com),注册单位信息,选择申报渠道,设置主管单位,如实填写毕业生信息(所有项目均不得为空),详细填报引进理由,提交海淀区人力社保局审核后,报市人力社保局审批。

2、材料申报。用人单位网上提交毕业生信息审批通过后,打印《非北京生源进京审批表》(一式三份),与所需其他申报材料一并提交区人力社保局审核。审核合格的,报市人力社保局进行审批。由市人力社保局出具《接收函》(一式两份)后,用人单位方可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注:网上审核和材料申报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三、办理时间、地点

自2011年4月6日起至6月30日止。其中,网上信息提交时间截止至5月31日;申报材料报送截止至6月30日。

申报材料报送至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层政务大厅毕业生接收窗口(18号窗口),地址:海淀区西四环北路73号(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联系电话:88506567。

四、工作要求

1、用人单位应在引进控制数内办理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引进。

2、用人单位要规范申报渠道,不得多头申报,并按照“谁接收,谁申报”的原则,由毕业生实际接收单位办理申报。批准引进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户口均应落在用人单位集体户口中。没有集体户口的单位不具有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资质。

3、各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完成网上信息填报和申报材料组织报送,并保证网上信息和申报材料齐全、真实、准确。报送的纸质材料与网上信息不符的,视为不合格,不予上报。

4、各用人单位不得同已与北京市各乡镇签订了《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京郊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劳动合同书》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附件: 1、2011年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电子数据填报须知 2、2011年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所需材料及要求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日 附件1

2011年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电子数据填报须知

用人单位应登陆“北京市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网络版)(网址为http://jygl.bjbys.com)”完成电子信息填报,并通过该系统查询审批办理情况。第一步,注册单位基本信息

用人单位登陆“北京市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网络版)”,注册单位信息,选择申报渠道,设置主管单位(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方法为:进入“系统设置”,点击“单位信息管理”,按系统提示逐步完成。

此前曾在该系统中注册过的单位无需重新注册,但应及时检查、更新系统中原填写的单位基本信息,应做到与当前实际情况一致。如注册资金、法人代表、联系人及电话等,重点应检查本单位“单位集体户口所在”是否为四季青派出所或是上地派出所(建议驻上地区域的单位选择此派出所),“单位户籍地址”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如忘记用户名、密码,请直接与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层政务大厅毕业生接收窗口(18号窗口),联系,联系电话:88506567。第二步,查询引进控制数

进入“北京市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网络版)”,在“最新事项”栏下点击“2011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审批”,于当前页“控制数使用情况统计”处查看毕业生引进控制数。第三步,填写毕业生电子数据

点击系统左侧导航条处的“添加毕业生信息”,按系统要求与提示,依次如实填写相应信息,相关项目不得为空。

1、填写“学校名称”。可从“点击这里直接查找毕业学校”处查找。如系统中未列此学校,按系统提示操作,申请添加相应学校名称。

2、填写是否为独立学院。凡属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均不在引进接收范围之内(可通过教育部网站查询独立学院名单,网址为http://)”中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品行鉴定示例,仅供参考。方法是点击“2011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审批”所行的“查看通知”进行查看。

(六)毕业生身份证(正面)复印件一份,由毕业生本人提供。

二、申报材料的装订 申报材料应分二部分装订:

第一部分材料:《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审批表》(原件三份)。第二部分材料装订顺序(自上而下)为:

1、《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原件一份;

2、毕业生已修全部课程成绩单原件一份;

3、《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引进协议书》原件一份;

4、毕业生培养方式证明原件一份,如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中已明确培养方式,则不提供此材料;

5、毕业生身份证(正面)复印件一份;

6、毕业生品行鉴定原件一份;

5.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五

相关工作的通知

北京大学生村官

各位考生:海淀区2014年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笔试工作已于5月10日完成。根据《海淀区2014年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现将笔试成绩查询、心理测评及面试等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笔试成绩查询

请考生登录http://61.49.38.35/cgcjcx/网址查看个人笔试成绩及相关安排。

二、面试范围确定原则

按照全区选聘计划与面试人选1:5的比例划定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按照各镇选聘计划与笔试合格人数1:5的比例,并根据报考志愿的优先次序和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面试人员范围。选聘计划与笔试合格人数比例低于1:5的,按照实际人数进行面试。根据以上原则,考生是否进入面试范围及面试单位情况详见“个人笔试成绩查询结果”。

三、心理测评

(一)时间

心理测评时间为5月21日(周三)上午9:00——12:00,个人测评时间安排详见“个人笔试成绩查询结果”。

(二)地点

海淀区西四环北路73号,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二层213会议室。(三)测试要求

1.请考生本人凭本人身份证到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二层213会议室办理签到手续,并按照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安排进行心理测评。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wt.mc_id=bk2827

2.心理测评前请考生仔细阅读《机房管理制度》,按要求进行操作。

3.心理测评时请考生独立完成试题测评,不得交流,不得与外界沟通,出入机房时请保持安静。

4.考生所有试题完成后,请考生确认提交成功后再离开机房,以确保测试有效。

四、面试

(一)时间

1.面试时间定于5月23日(周五)全天和5月24日(周六)上午。上午面试开始时间为9:30,下午面试开始时间为13:30,考生于面试开考前30分钟入闱管理。考生个人参加面试具体时间安排以各镇通知为准。

(二)地点

面试地点以各镇通知为准。(三)面试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未达到60分的考生,不得列入拟聘人选。面试结束后,按照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加总计算综合成绩。根据选聘计划与体检人数1:1的比例,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体检人员名单。

(四)相关要求

1.请考生本人凭本人身份证原件,按照各镇电话通知的面试时间和地点准时参加面试。2.请考生仔细阅读《海淀区2014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面试考生纪律》,并严格遵守。3.请考生按时参加面试入闱管理。面试开始后,迟到的考生取消面试资格。

4.面试结束后,各镇将通知进入体检范围的考生进行统一体检,请考生确保所留存的手机号码准确并保持畅通。体检拟定于5月26日(周一)上午,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参加体检的考生请详细阅读《考生体检注意事项》(详见附件),体检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和1张近期一寸免冠证件照片。其他安排事项以各镇通知为准。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wt.mc_id=bk2827

5.自愿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按照各镇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递补体检。咨询电话:88506572。附件:

1.海淀区2014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面试考生纪律.docx 2.考生体检注意事项.docx

海淀区人力社保局 2014年5月16日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6.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六

2014-05-28

来源:网络

导读: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京教基二〔2014〕10号),为依法保障海淀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经区教委研究,并报区政府同意,现就2014年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善义务教育入学规则,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认真组织实施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

(二)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

(三)坚持依法规范操作,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作为规范办学的重要环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入学条件

(一)小学入学条件。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凡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在海淀区申请入小学,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海淀区户籍;

2.具有本市其他区县户籍,实际居住地在海淀区(需提供相应的房产证明);

3.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区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我区接受小学教育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需提供在京暂住证、在京合法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相关材料,并通过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审核。

(二)初中入学条件。完成小学教育的学生,申请在海淀区升入初中的,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海淀区学籍的小学毕业生;

2.学籍不在海淀区,但全家户籍在海淀区或实际居住地在海淀区的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需提供相应的房产证明);

3.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区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我区接受初中教育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需提供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合法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相关材料,并通过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审核。

(三)下列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按照海淀区户籍对待:

持有区教委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海淀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等证明的适龄儿童少年。

四、入学方式

(一)小学入学方式

按照北京市教委文件要求,凡符合入学条件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通过北京市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参加海淀区学龄人口信息采集。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持全家户口簿、住房证明等资料,随监护人到责任学校进行信息审核,办理登记入学手续。

凡符合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需登录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相关证明材料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后,按要求取得《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随监护人到居住地对应学校联系就读。若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由学区协调解决。(二)初中入学方式

1.文艺、科技、体育特长生招生。经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面向海淀区招收特长生。艺术、科技和体育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经本人自荐,所在学校审定,可拥有特长生推荐资格,申请参加招生学校的特长生专业测试。

2.第一次派位。海淀区各小学,依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中学推荐小学毕业生。被推荐学生必须按要求选择填报海淀区2所以上公办学校意向,由区教委进行统一派位。

3.寄宿学校招生工作。经区教委批准的具备寄宿资质的学校,严格按照公示的本招生计划,依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面向本区招生。

4.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育英学校、育鸿学校和立新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直升本校初中。

5.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经区教委批准的具备当年招生资质的民办学校,按照公示的本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招生。

6.第二次派位。符合海淀区初中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以就读小学所在招生区域为界进行统一分配。

(三)凡属海淀区及以上人民政府人才引进计划的海归人员、各类引进人才等人员的子女入学,按相关规定,由区教委协调解决。

驻区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举办的子弟学校,其主办单位的职工子女可按单位与学校商定的条件进入学校学习。

对持有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身份证明的学生,按相关规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四)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各学校对居住在义务教育服务范围内,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安排其随班就读,实现“零拒绝”。特殊教育学校要按时做好新生入学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实行计划管理。2014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各学区、各学校要加强入学需求前瞻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招生计划。区教委根据全区、各地区和各学校的生源情况,进行统筹调整后,报市教委备案。各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

(二)加强学籍管理。海淀区统一使用北京市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每一个孩子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北京市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将依据北京市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

(三)杜绝违规操作。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市区教委统一规定的时间表和入学工作程序;坚决治理乱收费;坚决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各类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培训班;坚决禁止学校私自招生;坚决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和面试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坚决禁止初中校违规在小学非毕业年级提前招生。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开展重点督导检查。

(四)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要求,区教委将及时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施细则和相关信息。

7.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6-2011年受理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诉举报案件登记表。

1.2 方法

根据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诉举报资料, 对投诉举报的数量、时间分布、医疗机构类型、投诉内容等使用Excel逐项分类进行筛选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诉举报受理概况

2006-2011年海淀区共接到对各类医疗机构的投诉举报1 002件, 其中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投诉举报835件, 占医疗机构总投诉量的83.33%。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诉量占医疗机构总投诉量的构成比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2008年所占构成比最低73.6%, 2010年最高91.45%。对医疗机构的投诉举报中, 社会办医疗机构占主要部分 (表1) 。近年来随着社会办医的快速发展, 一些社会办医疗机构出现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违规发布医疗广告、消毒管理混乱等现象, 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严重影响了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和社会信誉。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管是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

2.2 投诉举报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类型

在835件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投诉举报中, 涉及营利性医疗机构768件, 占91.98%;非营利性医疗机构67件, 占8.02%, 以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投诉举报门诊部398件, 占47.66%;医院305件, 占36.53%;诊所 (卫生所、站) 132件, 占15.81%。营利性医疗机构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医疗活动中“趋利性”的特征十分明显, 而其法律意识和【卫生监督管理】医疗安全意识淡薄, 为尽可能多的获得利润, 存在各种违法行为, 成为社会办医疗机构被投诉举报的主要部分[1]。

2.3 投诉内容

2006-2011年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投诉举报中, 投诉最多的是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占30.90%;反映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占11.02%;反映雇佣医托占10.42%;反映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占10.18%;超核准登记的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占8.98%;医疗纠纷5.99%;出租承包科室4.79%;反映医疗机构违反消毒隔离法律法规2.40%;医疗废物违规处置2.28%;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2.16%;虚假宣传2.04%;其他8.86%。

835件投诉举报中, 属于卫生监督部门主责的共620件, 包括超核准登记的科目开展诊疗活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违规发布医疗广告、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出租承包科室、医疗机构违反消毒隔离法律法规、医疗废物违规处置、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占74.25%。属于其他行政部门主责, 卫生监督部门配合的215件, 包括雇佣医托、医疗纠纷、虚假宣传、药物疗效、收费高等问题, 占25.75%, 很多投诉人不了解就医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应向哪一部门投诉, 无法及时、准确地对医疗机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2.4 主要投诉举报内容的变化趋势

2006-2011年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诉举报中, 反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数量呈现平缓的上升趋势, 是各年投诉举报中最多反映的问题, 投诉量所占比例大致稳定。反映医疗机构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投诉量呈现上升趋势, 2008-2010年成为主要的投诉举报内容。经连续数年整治, 特别是2011年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擅自在电视台录放医疗咨询类节目, 在网络上发布医疗广告进行专项整治行动, 明显遏制了违规发布医疗广告投诉量的上升趋势。2006-2007年反映雇佣医托问题成为主要投诉内容, 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与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 共同整治医托问题, 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对重点违法医疗机构吊销或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08年反映雇佣医托的投诉量大幅度下降。多年来海淀区对医托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对医疗机构定期培训、耐心普法, 雇佣医托的投诉量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2.5 投诉举报来源及准确性

对835件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诉举报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合调查核实结果, 投诉人的投诉举报来源一般有几种情况[2]:最常见的就是投诉人在就医过程中与医院发生矛盾, 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 利益受损导致医疗纠纷;投诉“医托”问题, 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质疑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资质问题、病历真实性问题、诊疗过程是否符合常规等一系列问题;投诉医疗废物违规处置、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问题多见于医疗机构周边群众怀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健康受到不安全因素威胁;同类民营医疗机构之间出于生存的需要加之利益的驱使相互举报, 此类举报主要涉及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等案件;同一医疗机构的内部矛盾而举报, 由于投诉人对违法情形较为了解, 投诉举报情况与事实也较为相符。

分析投诉举报资料发现,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投诉人大多缺少医疗、法律常识, 对医疗机构没有相应的了解, 医疗机构也没有做到信息公开, 投诉举报反映的情况并不准确。在一些投诉举报案件中存在投诉人没有掌握相关违法证据, 投诉不及时造成重要证据灭失, 或者是提供信息错误的情况, 导致卫生监督员通过调查, 无法核实投诉人就医时的情况。

3 对策

3.1 强化事前监督指导模式

进一步强化事前监督指导模式, 监督工作重点前移。通过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现场指导及负责人的培训, 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部执业人员的普法培训, 预防违法行为发生。积极采用授课、讨论、现场等多种培训形式讲解常用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 通报典型案例和纠纷, 讨论政策法规和专业需求。要求各医疗机构强化内部人员普法培训, 重点加强医德医风服务意识建设, 淡化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唯利观念, 树立典型守法模范机构。3.2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日常监督中根据投诉举报频率划定不同机构的监督频次, 重点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惩处突出违法医疗机构, 对医疗机构超核准登记的科目开展诊疗活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违法行为及时制止、查处, 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开展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工作, 通过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规范违法发布医疗广告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 (非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活动) 等违法行为。广泛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对于虚假宣传、雇佣医托、使用假药劣药等行为, 应与工商、公安、药监等部门联合行动, 齐抓共管, 避免由此产生的社会危害。与卫生行政医政部门联合, 加强行政许可监管, 严把许可和年审校验两关。建立退出机制, 对不符合许可条件和多次违法, 情节严重的, 坚决吊销许可证, 退出医疗市场, 保障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稳定。

3.3 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3.3.1 加大普法力度, 依靠群众监督

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增强医疗卫生机构自觉守法的意识。在人员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进行设摊宣传、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公益广告、发放就医指南等, 提高群众识别不法医疗行为能力, 不仅可以减少投诉举报的发生, 也能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加大对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违法发布医疗广告、超登记范围执业等违法行为的社会曝光力度, 形成社会监督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各类投诉举报受理部门的宣传, 让群众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多渠道宣传各类投诉举报途径, 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受理投诉地址, 受理渠道的多样和畅通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积极性。

3.3.2 建立医疗机构服务信息公开制度, 动员社会监督

强化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责任主体意识, 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医疗机构应向社会公开本机构诊疗服务项目、流程、规范以及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基本事项。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 对医疗机构以及注册执业医师各项信息, 包括注册、变更、考核等内容, 在各医疗机构固定位置设置统一形式的公示栏, 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医师的信息卡、卫生监督信息等, 动员全社会监督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的执业活动,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效力。

3.3.3 探索量化分级管理模式

借鉴食品、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成功的经验, 对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量化分级管理, 探索长效的监管模式。依据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 制定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量化评分标准[3、4], 对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动态评价, 确定其相应的医疗机构等级, 促使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管理, 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社会办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在一些地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提高行业的自律诚信水平, 促进医疗机构管理有积极作用[3]。进行量化分级必须加强宣传和公示力度, 把量化分级管理的结果制成宣传栏或板在医疗机构内悬挂, 方便社会和群众的知情和选择, 引导患者选择利用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与日常卫生监督相结合, 通过量化分级管理确定监督的频率, 集中有限的卫生监督力量重点查处安全隐患大的医疗机构。

3.4 营造有利于社会办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 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执业、发展等方面, 明确相关政策措施, 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 实行一视同仁的基本医疗保险、价格、税收、用地、人才等政策, 为社会办医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氛围。卫生监督部门在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强监管的同时, 也要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正面宣传, 支持并积极宣传能够提升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 进一步改善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支持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行业协会, 加强行业自律, 提高社会办医整体医疗质量和社会诚信度。

参考文献

[1]周益众, 俞淑华, 杨光华.营利性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 2004, 11 (1) :1.

[2]叶长玲.浅析新时期医疗卫生投诉举报的特点及处理原则.中国卫生法制, 2011, 19 (2) :28-29.

[3]徐建国.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践.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9) :691-693.

8.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八

为及时总结行业发展成果,我们采取了召开北京注协注册资产评估师维权委员会专题研讨、书面征集专家型管理人才培训班学员意见以及个别访谈等多种调研方式,深入剖析2011年行业发展的主要数据指标,并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形成年度发展报告并摘要如下。

一、资产评估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一)业务收入及增长率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2011年北京资产评估行业实现业务收入15.55亿元,同比增长26.63%。两项指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参见图1)。

图1: 2006~2011年北京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总额及增长率

2011年业务收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一是证券市场新股大量上市,大型国有企业加速兼并重组,增加了资产评估高端业务量;二是大型资产评估机构纷纷在外阜设立分、子公司,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取得规模效益;三是收费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四是非评估业务的贡献,2011年达到1.31亿元,是上年度的5倍,占比8.42%,提高超过6个百分点。

(二)市场向大型机构高度集中

2011年,北京业务收入排名前10名的资产评估机构收入全部在3000万元以上,合计为9.59亿元,年度同比增长34.69%,大大高于行业收入增长率,占行业总收入比重的61.67%,较2010年占比增加了6.33%(见表1)。尽管排名前10家的资产评估机构仅占机构总数的4.9%,但收入占比近三分之二,其中收入过亿的评估机构为3家,占比41%(见图2),已超过同期“四大”在京业务收入与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总收入之比,集中趋势愈加凸显。

表1 2008~2011年行业收入排名统计分析

图2:2011年评估行业分段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2011年,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2.62亿元,占行业收入的81.16%,形成业务收入的主体(参见图3),收入同比增长28.78%,已连续3年超过行业整体增速。

图3: 2006~2011年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业务收入情况

(三)评估师人均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011年,注册资产评估师(以下简称评估师)平均每人实现业务收入44.63万元,同比增长24.8%(参见图4),为当年行业业务收入实现高增长及评估师人数增长过缓共同作用所致,同时也反映出评估师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

图4: 2006~2011年评估师人均创收及增长率

(四)业务收入与北京地方财政、注册会计师行业收入增幅之比较

北京资产评估业务收入与北京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统计如图5所示:

图5: 2006~2011年评估行业收入与北京市财政收入对比

2011年,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北京市财政收入增长率基本持平。对比近几年两组数据不难看出,评估行业已于2008年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北京财政收入增长率呈现交替领先的态势。

自2009年以来,北京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开始超过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2011年高出8.58个百分点(参见图6)。有两个影响因素可能较为直接:一是受益于评估收费先行改革;二是评估机构相对数量较少,只有会计师事务所的30%强,且市场高度集中,也没有类似“四大”在大型外企、央企等高端市场领域垄断的影响因素,因而提高了与客户价格谈判的话语权,使评估收费趋于合理。

图6: 2006~2011年评估行业收入与注册会计师行业收入对比

(五)业务收入净利率平稳增长

2011年资产评估行业收入净利润1.18亿元,净利率7.59%。净利率由2010年的“探底回升”后持续平稳增长,并创近5年的新高(参见图7),表明行业整体获利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图7: 2008~2011年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净利润

二、资产评估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一)数量增长为近年低点

2011年,北京地区资产评估机构有204家(参见图8),其中有限责任制186家,合伙制18家;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34家,中小资产评估机构170家;机构总数同比增加4家,增长率为2%。受本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新增人员供给不足的影响,致使机构净增数量逐年降低。

(二)跨区域发展趋势明显提速

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大型评估机构已不再满足本地市场角逐,而是大规模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通过设立分、子公司形式,不断扩张到全国的势力版图。全年共有19家资产评估机构在外省市设立了42家分公司(上年度为14家机构设立22家分公司);4家被中评协批准为母子控股公司试点单位,其中两家已在全国设立了20家子公司。

上一篇:艺术社团总结下一篇:幼时记趣(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