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几个重点:高考最后40天如何冲刺历史?

2024-08-16

复习几个重点:高考最后40天如何冲刺历史?(共4篇)

1.复习几个重点:高考最后40天如何冲刺历史? 篇一

作者 | 纸盆

1、把握考纲

高考的考纲出来了,我们复习就要按照考纲来复习,我们还要看看考纲和以往的有没有什么变化,这样才能及时的调整我们的学习计划。只有认真的研读了高考历史考纲,我们才能精确备考的方向,这样在复习中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2、回归教材

对于历史最主要的还是教材里面的内容,上课要专注听课,还有要力求最大限度提高听课效率。课后整理教材笔记,复习背诵课本内容,梳理巩固主干知识,最好把这些知识整理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复习才会更方便一些。

3、 错题淘金

其实错题对于我们来说利用价值比起那些模拟题还要打,特别是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错题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查漏补缺的,了解到自己还存在哪些知识点是没掌握的,我们就重点区复习,还有将错题重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还有犯同样的错误。

2.复习几个重点:高考最后40天如何冲刺历史? 篇二

一、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明确复习目标

经过一轮和二轮长时间的复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在哪个层次,现阶段的复习就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复习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明确一个复习目标,并且保持良好的复习心态,积极乐观地迎接每一次复习挑战。

二、找出自己的弱势,重点复习

现阶段的复习考生务必做好对知识点“查漏补缺”的备考工作,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复习。建议大家研究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分析做错的原因,找出自己在复习上的漏洞,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平时模拟考试的失分点就是高考最好的增分点,同学们要注重错题的复习,熟悉掌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三、注意劳逸结合,心态乐观

3.高考复习:如何赢在最后30天? 篇三

【解题规范】

解题规范是占学生失分比例最大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成绩或者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解题时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解题,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良好的解题习惯、正确的解题规范不仅能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也能理顺做题思路、提高做题效率。很多学员将失分原因归结为粗心,笔者认为都属于解题规范的原因。建议学员在做题时做到以下几点:

(1) 专注于笔尖

细想一下,为什么能将“1+1”写成“3”呢?原因很简单,在于很多学员在写第3行时脑子里都在想第5行、第6行甚至是下一道题了。当思路没有专注于笔尖,笔尖写错就会很自然了。因此,良好的解题规范首先在于笔尖要写什么脑子就想着什么,这样就不会写错了。

(2) 先想而后写

看到这,很多学员一定会说:如果做到第一点做题速度就慢下来了。因此,为了能达到较高的做题速度与做题效率,我们还需要做到:在什么都没有写之前将思路想清楚。即先想清楚再写,写的时候就一气呵成。凡是高考能拿高分的试卷,极少能看到有很多涂涂改改、思路不清、表达混乱的情况。

(3) 培养解题规范

到了春季,一模冲刺、一模总结与二模冲刺、志愿填报、高考最后冲刺等使得春季节奏更加紧密。同时需要做大量的模拟训练,这阶段因为解题规范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势必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建议学员从现在开始每道大题都严格按照标准解题规范来编写,以培养良好的解题规范,使得在总结一模、近期做题时能有更多精力梳理自己复习中的其他薄弱环节。

【强化训练、及时总结】

很多学员认为强化训练就是在不断的刷题,笔者认为这样是有所偏颇的。强化训练需要一定的做题强度,同时,在做题之余一定要及时总结。没有及时总结,很多解题过程就不能抽象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建议同学做到以下几点:

(1) 白纸梳理

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不要看任何资料,梳理即将需要强化训练的某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典型题型、重难点思维方法与易错点。这也是自己与自己进行交流的过程,总结完就会发现:还有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有想起来。在自己总结的时候没有想起来,在做题训练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因此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自己梳理这些问题,然后和书本、参考资料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发现自己很多的薄弱环节。

(2) 重视错题

由于高考最终是以题目为呈现形式,因此错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学员每阶段(可以是三天、也可以是一周)都应该对做的所有错题进行总结,然后对错题所在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比较直接的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将同类的20-30道题进行密集训练一下,看看自己的正确率。

【冷静思考,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是每一届高三学员在春季高考冲刺阶段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一纸志愿填报,决定了接下来的四年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因此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各位学员思考两个问题:

(1) 我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对专业本身的理解

这个问题需要严肃、冷静的去思考,同时还需要查很多专业相关的资料。有人说我喜欢计算机,这一听就感觉到只停留在概念、表象层面。因为计算机有太多的分支,比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等。因此学员需要查计算机相应专业的具体信息、同时包括大学课程信息等等。专业一定要与自己的兴趣相关,能力只能决定层次与发展,兴趣加能力才能决定高度与境界。

(2) 我适合什么样的专业----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的不一定是我适合的。笔者特喜欢唱歌,现实是五音不全。因此有了喜欢的专业,还需要问自己:这真的适合我吗?

中国人才网祝各位高三学子复习顺利,高考成功!

★ 高考复习:如何赢在最后30天?

★ 高考冲刺复习方法

★ 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率有哪些方法

★ 考研冲刺最后30天常见问题

★ 高考学习最后冲刺口号

★ 高考冲刺物理复习策略

★ 高考语文最后复习建议

★ 高考复习化学实验题,高考化学复习方法

★ 高考最后冲刺,如何实现最后逆袭?

4.高考最后30天冲刺准备 篇四

高考最后30天冲刺准备

高三家长在剩下的时间里,要做孩子学习方法上的助手、学习过程的秘书,时间安排的管家,危机管理的专家、饮食上的营养师等,以老师的工作为基础,和老师保持经常联系,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好工作。

30天里高三生的3个心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否定怀疑期

4月,高考延期,网课结束,高三生复课开学,面临备考,随着开学测试、模考的到来,有些同学成绩有较大提高,他们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是也有不少同学经过几番努力,排名依然没有进步,或者说自己的排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他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不敢肯定自己今年还能否考得上大学,脑海里一片茫然。

这时孩子最需要家长给予切实的鼓励,自己努力,排名没有进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绩没有进步。

因为别人也在努力,别人没有坐在那儿等着你,实际上是大家都在进步,排名不进步不代表考不上大学。

第二阶段:不自信放弃期

5月中下旬随着三轮复习的开始,一部分孩子因为对自己自信不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这些孩子之所以产生放弃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只跟自己周围的同学比,只跟同年级的同学比,其实他们忘了他们应该比的是全省的学生,应该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

第三阶段:恐惧焦虑期

到了6月中下旬,随着高考的临近,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用“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类的话语去安慰孩子。

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用“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类的话语去安慰孩子,因为这样的话只能使孩子更加紧张,可以找较为专业的人给孩子一些建议,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学校给孩子做工作。

调整心态,控制情绪

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

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高考无战争”;“看透不说透”———一种心照不宣的沟通和提醒;不过度关爱。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高考快乐,快乐高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只要学生是对的就可以。

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记忆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场紧张;压力和焦虑等。

降低期望 接受现实

家长要降低期望值,宁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压力宁愿小些也不要过大。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学生施加不当压力。

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退缩逃避;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学习哥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

鼓舞士气 积极暗示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但是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

所以,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定义。当孩子确实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出色或遭遇挫折时,家长不妨说:“我相信你下次会做的更好”“你一直是最棒的”等。

任何考试,都需要考生有一个必胜的信心,高三年级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有进步的孩子,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偶有失误的孩子,鼓励他们找到失误的原因和避免再失误的方法,要给孩子一个可望而且可及的目标,不要总拿高考状元作比较,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作比较。

做好后勤 适度关心

高考备考是一场持久战,身体是很重要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后勤工作,保证学生早上来校之前吃上丰盛的早餐。有条件的话中午可以安排地方让学生午休一个小时,这对孩子很重要。

学生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但关心太过。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学生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

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学生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

更有一些家长,从广告上东查西找,给学生买营养品、补脑液一类,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经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效果上看,往往是白花钱,不顶事。

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平时住校的学生,考试期间仍应住校。家长平时不常到学校看学生,考前和考试期间也没有必要伴在学生身边。

上一篇: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自荐信下一篇:中考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