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2024-12-03

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精选11篇)

1.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一

医学院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论文

一、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内涵

1.1从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

传统观念虽然历经长久的实践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旧的理念就会是阻碍体制创新,影响高校整体发展的绊脚石,医学院校当前要从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解放出来,摒弃一些不良的管理思想,将服务、权责、竞争、创新有机结合。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将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职业医师考试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面向社会的能力。

1.2保持决策、行政、监督权利三者的平衡

权利的平衡,明确责任和权利的划分是完善管理机制的重点,为了理顺各部门权利关系,避免出现权利失衡的问题,尤其是改变过去权利相对集中在一人手中的问题,就要依靠三种形式改善当前院校的管理制度和过程。一是利用政策法规,二是依靠供求关系,三是完善部门决策机制,高等院校的部门划分是十分严格的,如果要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就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医学院校只有保证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和维护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权利的平衡。

1.3提升人才创业积极性

首先要改革和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其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后要为创新人才提供好后勤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之校品牌战略思维

树立品牌战略思维不论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医学院校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医学院校未来发展的态势,战略思维,是市场化教育的发展结果,除了打造品牌,更需要日后长久的维护。以下就具体探讨几个方面。

2.1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

思想是实践的指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医学院校只有树立自身的品牌战略思想才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高校环境中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何定位院校层次并树立发展目标,在发展学术的基础上发展科学研究,为社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是医学院校要明确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不能为了攀比做不符合学校定位的事情,只有将研究基础做扎实才能有好的发展成果,只有充分考虑历史因素,结合当前自身优势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层次,扩大师资队伍,提升院校规模。因此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医学院校实现长远发展和永葆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自身而言,既可以加强培养自身教师素质,也可以对外引进优秀的教师力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优秀的思想可以学习,改善自身不足,加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还要注意适度的开放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保持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实现二者和谐统一,才能进行有效地建设[1]。

2.3通过市场扩张实现品牌影响力

从当前状况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调节,打造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离不开市场规律的推动,对于医学院校的办学体制,要借助市场调节下的资源配置和筹集资金的方式,合理配置人才、资金、市场、基础设施,通过市场筹集资金进行高校之间的合并和扩张,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4特色增值运作方式

特色的增值也是提升医学院校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教育,或者利用企业投资、聘请专家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收入的增加,还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之考评管理创新

相对于学校层面的医学教育管理创新,学生层面上的.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也是必不可少,该层面主要体现在考评管理创新上。

3.1考试方法的改革

(1)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对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很有价值,但考察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开卷考试则具有题量大,对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综合应用题多等特点。二者搭配,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

(2)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将学员平时的学习笔记、回答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测验等情况与课终考试成绩评定挂钩,将平时学习测评与课终考试一并评定学科成绩可提高学员学习成绩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并且部分学科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20%~40%)。

(3)笔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我们经过各教研室的讨论,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部分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除笔试外要进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3~5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考核,并进行直接评分此项实践技能考试按一门课程单独评定成绩。

3.2严格考试制度,提高考试质量

在组建管理机构上,由教务处成立考试中心设立主考、监考和巡考。在试题组卷中,实行专人负责,密封保管、临场启封,确保试题的保密程度;在考试组织上,采取单人隔桌的方式;阅卷时,采用有条形码的集体密封阅卷的形式。

四、结语

当前医学院校要做的就是努力将理论层面转化为实际教学层面,将办学理念真正转变为自身的办学优势,用理论做为前进的指引,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独特的经营扩张模式打造高校品牌,通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实现医学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

2.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二

1 目标管理与医学高专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医学专科学校培养的目标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强化预防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教育结构,培养农村、基层急需的多层次实用型人才。目标管理(MBO)是20世纪初,西方“古典管理学派”提出的首先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法创新,经过演变运用于多个领域,其基本内涵是组织系统通过对工作任务规定明确标准,激励任务承担者通过科学管理达到最优成效。其基本特征有:一是对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实现工作目的作出时间的要求;三是引导任务承担者统一协调地开展工作;四是目标管理过程是“制订—运行-总结”连环封闭的严密体系。通过目标管理,把医学高专培养目标在长期、中期、短期要达到的标准(数量、质量),从目的要求、质量要求、工作措施和管理运行体系诸方面,以目标的形式规定下来,产生“法”的效应,形成目标承担者任期目标,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目标管理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相反,通过制订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可使培养目标更明确具体。通过目标分解和实施,将使教学管理更具针对性,更加量化,便于操作,可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学校的目标管理依赖于教学工作的存在而生存,教学工作有待于目标管理的系统运行,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深化对目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分析职责不清、人浮于事、赏罚不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状,增强实行目标管理的迫切性;通过参观学习、调查研究,认识目标管理的可行性。采取多种措施,如学习宣传、普及目标管理知识、举行专题辅导、培养骨干等形式,增强目标管理意识,使之成为广大干部、教师的自觉行动,目标的推行也就比较顺利。

2 从系统论原理看目标管理在教学工作中的可行性

目标管理系成果管理,它的整个运行过程概括为3个环节,即制订目标,层层分解;实施目标,监控运行;评价目标,兑现奖惩。我们运用这3个基本环节,实现了教学管理的3个过程。

2.1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

建立目标体系的关键是目标决策。在目标决策时,我们把握2点:一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要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学校,应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紧紧抓住为振兴经济培养卫生人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主题展开目标。二是实事求是,研究学校的历史和现实、教师的群体效能和个体素质,遵循部颁大纲,综合论证,制订长期和短期目标(见图1)。

目标的制订,既包括了整个教学工作,又突出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而且做到了量化清晰、重点突出、简便易行。通过向教学部门和综合、服务部门的层层分解,初步形成“以教学为中心,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管理格局。使整个教学工作变成领导和教职工的共同任务。由传统的压迫式管理转变为“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生动局面。

2.2 加强监控,保证运行

我们建立了检查考评制度,验收反馈制度、干部述职及测评制度、目标总结归档制度、奖惩制度等,并实行党政联合考评和目标管理与干部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学校考核办公室。制订了严格的监控运行体系,每月每季度系统总结考评,及时检查、指导、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半年和年终进行严格的验收考核。做到经常检测、定时反馈、健康运行。

2.3 严格考评,兑现奖惩

为了发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在动力作用,年初,学校制订总体教学、医疗目标,向各科(院)层层分解,校长与科长签订责任书,科室再分解到教研室,直至每名教职工。我们对全体干部和职工实行德、能、勤、绩综合考评,对科室采取百分考核制。对每个人的出勤情况、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工作实绩逐项考核,填写干部实绩归档表,科室填写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表。建立了目标档案,目标完成与浮动工资、晋职、提级挂钩,而且对教学工作有突出成绩,对全省统考取得先进名次的集体和个人,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论文等进行重奖。对不负责任,完不成责任目标、出现责任差错者,进行处罚,真正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权威性。

通过以上3个环节的运行,使大家在制订目标中明确奋斗方向,形成向心力;在监控运行中,落实各项措施,及时弥补漏洞,做到件件落实;通过总结目标,检验成果,得出经验,为下一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工作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好势头,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3 从目标管理的初步成效看教学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实行目标管理后,从校长到每名教师人人都承担着总目标的一份责任,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压力感,激发了全体干部、教职工的内在潜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行目标管理制度以来,我校连年获得南阳市完成目标先进单位;在教师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招生量成倍翻番,均超额完成教学计划,毕业生合格率连年达到98%以上;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统考教学质量评估中取得了同行中名列前茅的好成绩。目标管理的实施,完善了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学校重大改革和临时性突击工作中,大家以高昂的热情,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高职教育十大品牌学校”。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与激励理论相结合,直接影响人们意识的特殊机制,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多层次管理网络。通过目标管理的动力作用、指向作用、合力作用、激励作用,使教学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教学指标的提高和发展。去掉目标管理的内在激励机制,实现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飞跃是不可思议的。

4 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几点体会

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对传统观念和旧的工作方法的一次改革,它的先进性和激励作用已被大家所公认。

4.1 组织系统重视是推行目标管理的关键

目标管理,既是“领导管”又是“管领导”的方法。过去是领导发布命令、下达任务,现在是领导、群众都具有责任目标,承担相应风险。特别是目标管理触及到领导个人利益(如奖惩、职务升降)的时候,领导能够正确对待,敢于从自身“开刀”,必将对推行目标管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4.2 系统分析、科学论证是制订和推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

制订的目标既要“积极”、“先进”,具有激励性,又要“可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过高,就会使人丧失信心,放弃期望;目标过低,调动不了大家的积极性,失去了目标管理的作用。在目标内容上,既要做到宏观控制,总揽全局,避免琐碎,又要全面体现业务工作。必须做到目标定性与定量结合,上下左右“条”、“块”结合,目标承担者的责任、权利相结合,长、中、短期目标相结合。

4.3 必须加强目标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包含了目标管理内容,目标管理的成果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在目标制订时,应进行党的路线、政策、宗旨教育,进行主人翁精神、开拓进取精神教育,使责任人向高标准看齐;在运行过程中,应树立、宣传好典型,进行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教育,树立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的信心;在考评奖惩时,进行“三大作风”教育,讲团结、比奉献,防止争荣誉、急功近利倾向产生,使目标管理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医学教育纳入目标管理, 可以使医学教育的长、中、短期目标得以实现。通过科学论证, 建立目标, 层层分解, 监控运行, 严格考评, 兑现奖惩, 可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 对教学计划的完成, 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起到了推动和保证作用。

3.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医学教育 改革发展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R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87-01

医学教育中有两个涉及人们高度关心的民生问题就是就医和求学问题,因此,对维护人类健康培养卫生人才极为重要,而且与人类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医学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该如何完善改革并发展,本文将做以下解析。

1.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取得较好进步,但其难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及卫生事业改革的需求,没能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特殊规律,医学教学模式单一、方法不够创新等现状,都制约着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医学教育结构还有待优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问题愈发尖锐,其每年毕业生数量超出社会对卫生人才的年需求量,因此其结构规模须得进行优化控制。另外,我国虽要调整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但专业结构不合理、口径相对较窄等问题仍然存在,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调整拓宽其口径。最后,我国对医学教育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合理,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现象。医学属于特殊科学门类,医生的职业极为特殊化,其教育的管理必须要严格规范,才能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我国在这一方面明显还有不足,所以为保证医学教育质量,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是必然。

2.医学教育改革思路

2.1创新教学手段

新时期的医学教育要求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要凸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多采取讨论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双向互动促进教学的质量提高。同时,要改善理论灌输的抽象教学,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等手段进行具体化教学。另外,医学教育与人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医学教育要联想实际生活投身社会,多组织在校医学学生到社会实践的志愿者活动。

2.2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下医学教育以封闭既定知识教育为主,医学学生既定课程修完,达到合格成绩便能结业。但自从加入WTO后中国在医学教育方面要求服务观念的强化,即不仅要重视人才教育培养的功能,更需要强调现代教育是提供给大众消费的一种服务。此外,要加强产业观,促进教育资源中市场配置作用的最大化。作为较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医学院培养出的人才基本面对的都是社会和人才。所以,医学院校必须将学生思维习惯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促进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极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其实,关于教学理念改革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便有很多新的教育观念产生,这对医学教育深化改革意义深远。比如引导,由于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各领域比如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的发展较快,医学教育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即“学校教育寅毕业后教育寅终身教育”,以这种分阶段教育连续统一体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化学习概念。或是个性化的学习观念,在以往对于医学教育我国更强调其共性,不过现代医学教育去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以便学生更好的发挥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作为高素质医学人才投身入社会当中服务人民群众。

2.3稳定教育规模

在急剧扩张了一个时期之后,医学教育有必要休养生息。和国际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唯一与其相同的,便在于大众化可带来多样化。不过相比之下我国还存在一个特殊化,即任何国家都达不到我国的速度。比如美国的精英教育是历经了四五十年才走向大众化教育,英国以及日本也都是在十几年之后才得以完成,针对我国而言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存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就业和办学条件等问题。我国在医学教育上今后基本就是要稳定现有规模。但稳定教育规模是动态过程,是对内部结构即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由此,稳定教育规模并非静态稳定而是动态稳定。

2.4协调教育结构

医学教育要协调发展严格控制规模是前提,提高教育质量是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创新培养,要办好各级卫生类职业院校和一流研究型医学院校,促进各具特色且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级别医学教育格局的形成。医学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要设置医学类专业及药学类专业和中医学专业,重视对中医学的教育,促使医学教育专业办学层次的提高,以便医学教育持续协调的发展。

因此,总体来说医学教育的结构调整包括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在层次结构上我国缺失的一流医学人才即高层次,这方面是当前我国最为紧迫需要修整的内容。现目前,我国千人口医师比较起世界平均水平或是已经超过许多,通俗来说我国缺失的并非是医师,而是高质量医生的缺失。但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发展,更需要大批量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也是我国政府当前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在调整专业结构方面。我国是大力提倡发展医学各相关专业。其发展势头在这几年来较快,形式可谓是喜忧各半。

3.总结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而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附健康之上,加强新时期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培养全面高素质医学人才极为重要,医学院校必须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协调结构等方面入手,才能显著性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4.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四

摘要:文章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原理,结合校外教学点管理与教学的特点,构建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校外教学点的医学成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学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质量管理

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了缓和对校本部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的压力,方便学生就近学习,学校在校外选定了培训学校或教学医院作为校外教学场地,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达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促进成人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亟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总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作为有责任感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质量效益观念,避免盲目追求培训数量,注重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培养出合格的基层医护人员。在探索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管理问题上,很多学者将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观点引入到高等教育中来,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以提高教育的质量。根据产品质量特点,成人教育的医学生作为一种比较特色的产品,是教育过程的结果,其产品质量就是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获得提高。

那么这个有质量要求的产品的形成就有一系列质量控制关键点,这些关键“工序”就是成人招生、教学和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注重教育过程是关键。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应树立“全面质量”的概念,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TQM)其特点是“三全一多”,其精髓是PDCA循环。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中,首先计划P(Plan)阶段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督导团和质量管理组通过对各医院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各大医院对成人教育产品质量要求,从而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二是执行D(Do)阶段,就是执行计划,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三是检查C(Check)阶段,就是检查效果,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四是处理A(Action)阶段,就是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解决遗留问题。

二、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某大学的成人教育为例,首先进行现状调研,结合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找出影响成人医学教育质量滑坡的主要因素。

(一)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生源的质量相当于原材料,由于受普通高校扩招和国家政策因素等的影响,使医学专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发生改变,主要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基层医护人员或刚毕业的医护专业中专生或专科生,目前国家对成人招生录取率接近90%,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

校本部为了减轻教学资源的`压力,将学生安排在校外教学点就读上课,有一部分教学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尚未健全,是租用培训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机房,但是一些医学实验设备仪器严重缺乏,很多教学点的学生只能上一些简单的理论课程,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实验操作课程。

(三)师资水平有限

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投入精力有限,重视程度不高,为节约教学经费,部分教学点聘任经验尚浅、缺乏临床经验的年轻老师如助教或讲师承担教学;授课过程中,缺乏“自学为主、教学为辅”的引导性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仍是以“照本宣科的灌注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教学偏重理论,偏重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轻实践,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考试前给学生划范围、勾重点,对考试作弊学生视而不见,考试后送人情分等从教不廉、以教谋私的现象常有发生。

(四)教学过程管理不力

主办学校对教学点的管理不到位,教学点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确,办学以赢利为目的,组织教学过程“短斤少两”,例如学生学习的考核、学生休学、退学制度不完善,考勤制度虚设,有点教学点为了应付主办院校的检查,弄虚作假等等,有些教学点甚至许诺学生不要参加学习,只要参加考试就可以毕业等等众多的问题都急需查证与完善。

(五)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激励制度

没有构建医学校外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校外教育管理制度考核不严。没有建立适合校外医学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能较好地调动教学站点管理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某些教学站点基本上是应付校本部的检查进行一些教学考试活动,缺乏主动执行质量管理。而且,受成人面授教育集中性、短时间等因素影响,学校对学员的考核基本以考试分数为准,课程都及格就可以准予毕业,没有综合考核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六)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规范

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尤其是医学成人教育过程控制节点质量指标没有得到量化,从而难以正确的执行成人教育过程质量控制。学生会要求任课教师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复习,学校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考核基本上缺失,教学质量测评考核、评价方面缺乏,学生毕业后基本没有任何追踪信息。

三、成人医学校外教学点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方案

(一)强化质量意识

主管校长、专家督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学院系主管院长组成指挥决策队,形成院系教学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保障系统,由教务科、函授办、校外站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质量管理组成管理团,是具体执行者。首先要在生源上进行“择优录取”。严格控制招生的数量,根据招生数量自主划线“择优录取”。函授办负责修改教学站点管理条例、教师工作条例、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守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教务科负责制定实施每个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调(停)课、教学文档、实验室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评卷和试卷复查及试卷保存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校外站点负责跟站点具体管理制度并上报函授办审阅。

(二)严查教学资源配置

因为近几年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每年近万名的招生数量,确实给学校和合作学校教学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学校在选择合作办学单位时,对教学资源缺乏的单位予以否决。对已经合作的单位进行了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解除合作关系。同时与学校的各实习教学医院加强沟通联系,帮助在校外的学生共享其教学资源。

(三)提高教学点师资队伍水平

严格审查聘任的教师资历,学校派遣的老师和教学站点聘请的授课老师都必须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检验。

(四)加强质量管理执行力度

构建成人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教育质量管理考核力度,目标责任量化到人,加大量化管理考核力度。为了加强与校外医学教学点的信息沟通,我校不仅创建了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而且还建立了校外管理QQ群,工作中的问题也可以在线与校本部相关管理人员沟通,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节约管理成本。同时对校外站点的管理人员进行学籍管理计算机水平的针对性培训,管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0%。建立适合成人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提高教学点办学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每年组织一次教学点工作会议,各站点负责人汇报及互相探讨学习管理经验,做到互通有无。定期组织教学点教学检查与评估活动,对管理到位社会评价好的站点进行评优评先,同时对管理松懈,质量、不达标的教学点提出整改,整改不通过,撤销合作办学的资格。

(五)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

教学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构建医学成人培养过程控制的质量评价体系,以过程质量确保最终结果质量,提高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检验,师德建设等各个环节设立质量考核点,教学的日常运行、教学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都做到量化评分,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提高。安排校本部的领导及教师参加教学点的开学典礼及入学教育,根据教学点每学期开学上报的课表安排督导组进行听课,实行考教分离,学校派遣老师监考。

(六)建立信息反馈与评价系统

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医学成人教育目标管理水平。建立由管理人员、督导组、上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组成信息收集系统,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网上评教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收集收集教学过程和效果、管理方面的信息;由领导、督导组、管理人员组成的评价与反馈系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和管理进行调节,已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对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建议,及时反馈,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房海.高校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5).

[2]陈亚丽,等.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6).

5.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篇五

一、医务科负责本院继续教育工作,日常工作由医务科指定科内工作人员负责。

二、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根据省、市、县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制定业务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专题类、学术类由各临床科主任根据本科室业务情况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并且是承办全县卫生系统的),报医务科备案,以备验收。各临床专业科室必须每年按各自的专业承办一次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如有科室当内完不成承办活动的,扣罚科室负责人当十二月份的全部绩效工资,当科室人员不能评为优秀。

四、本院卫生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医院继续教育计划,学分完成情况列入个人年终考核。

五、继续教育管理要突出“四性”(针对性、实用性、全员性、先进性)、“四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特点,依法规范的进行组织管理。

六、建立计算机管理,完善电子版继续医学教育档案。

七、继续教育的项目包括:

1、国家、省、市、县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院内的自学项目;

3、自学和其他形式项目;

4、远程医学继续教育(“好医生”网上医学教育项目)。

八、继续教育内容:

1、基础理论知识;

2、本专业技术知识;

3、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九、继续教育形式:

1、以科室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以上的业务学习。

2、以科室为单位,每季度末进行业务闭卷考试及技能考核。

3、每年10月份,医院组织召开一次医学论文交流会。

十、继续教育学分计算方法:

1、Ⅰ类学分: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2、Ⅱ类学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继续教育项目,发表医学论文或医学著作、远程教育、进修、在职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区县级科技成果奖,以及卫生局规定的自学学分。

十一、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登记制度,卫生技术人员每一般不低于25学分,其中:

1、职务到期续聘、执业注册需20学分:Ⅰ类学分5-10分、Ⅱ类学分15-20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需25学分:Ⅰ类学分5-10分、Ⅱ类学分15-20分;

2、取得各类学分证书后,一周内交院医务科备案入档。

十二、医院接到卫生局等上级部门的各类人员外出培训通知后,经院长批准,医务科负责通知有关科室,报医务科备案,并办理培训费用等事宜,外出学习期间的交通费自理。

十三、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必须经科主任同意;科主任安排好本科室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医务科批准,由院长审批,报医务科备案。

6.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六

邹占1 李菊芬1蒋道平2

(1.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 2.西南科技大学校办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

当前社会转型期,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可从设立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师生两个平台、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和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管理为中心四个方面来创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教工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

前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学新生入校后所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能否使他们尽早地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并以此为根据, 确立新的起点,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目前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培养模式也应不尽相同。因此,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改善的同时,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当代大学生而言,热爱国家、积极进取、充满理想、有着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其主流特征,但是,由于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他们极力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文化产品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试图影响和渗透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更显得重要了。从刚

进入大学的新生开始,就亟需接受文化教育,以防止被过度西化和分化,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直至今日,其已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与冲击。《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近65%的高校大学生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40%左右的学生把网络“BBS” 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言论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不论是在其形成认识观、世界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其形成对世界、对时政的看法上,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

1999年我国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然而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比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我们为我们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走完别人半世纪才走完的路的同时,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生源地不一样,招收进校的新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待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时,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区别对待。高校管理情况的变异

随着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愈发增长。大学出现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同样还存在共住学生群体规模大,管理工作开展有难度,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是过去从未碰到过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校学生工作的空间更加广阔。但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更加国际化,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应不同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二、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路与创新

(一)设立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新生工作的专门指导

1、各高校可根据多校区和新生共性特征,将新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一个校区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等教育工作。新生的教学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勤贷等工作仍由学院具体管理。待一年级学生完成学业后,新生辅导员即完成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任务后,随学生回归学院的统一管理。

2、根据大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的要求,建立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该模式类似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管理模式,其基本内容为本科一年级文理大类学生不分院系、专业,在一年级完成基础课学习任务后选择学院。新生教育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本科新生文理大类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一年级阶段以养成教育和通识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发展目标,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帮助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过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两个平台,以便于积极主动的开展新生工作

1、搭建新生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与对象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针对诸多问题,各高校有必要定期开展新生辅导员培训和交流活动。如,中国科技大学学工部每个月组织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开展“集体备课”,即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就日常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共同讨论,商讨解决方案,“备课”后,各位老师将“备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实施。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工作部每月组织新生辅导员开展工作培训与经验交流会、新生工作论坛等等。因此,搭建好平台,让新生辅导员及时了解新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好新生工作。

2、搭建新生三自能力锻炼平台。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涉及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机构,是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将新生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管理者。

(三)抓好三支队伍,构建新生教育管理立体网络

1、新生辅导员队伍。新生阶段是大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新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复杂的多样性,新生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责任重大,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和适应性教育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影响到新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目标的实现,因此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应该重点推选新生辅导员参加各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的学习培训、专题研讨班、校内岗前培训活动等。新生辅导员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大学生教育管理与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区别,以促进新生辅导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2、在新生中推行导师制。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大都采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高年级开设专业或跨专业课程,通常采用选修制,面对众多的选修内容,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仅凭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感性认识选择课程,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或与培养目标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生干部队伍。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是班级集体的骨干力量,是师生之间、校系之间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对高校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新生辅导员应具备选拔和培养新生干部的洞察能力,选好帮手,能发挥其工作优势开展好工作。

(四)应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实行的是以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新生刚进校园,宿舍、班级、系别,甚至小组都分得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有人管着。这样是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却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外,大学生是自己选择室友的,不同系别的同学一起居住,无形中形成了知识的交叉。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将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原有的管理重心所赖以存在的班年级和专业的稳定秩序被打乱,不同专业和班级年级的学生可以于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或于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原来

维系班年级统一活动的固定教室不复存在,而转为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中来。相应地,学生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在寝室中,寝室成为学生活动相对固定的场所。如,浙江大学2000级新生按报到顺序安排寝室住宿而不是按专业、班级安排寝室,这实际上已将学生宿舍社区的概念导入了学校育人体系。同时,随着培养模式和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改革力度,相应地实行了学分制、定额淘汰制、主辅修制等制度使原先的班的概念不断弱化。

结论:

高校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新生自身特点和校情推行通识教育,设立专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好新生教育管理交流平台;加强新生辅导员队伍、导师队伍、新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大学新生工作新局面。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新模式和渠道的转变,是渐进式的,还有一个过程,还必须为促进这一转变提供和创造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全员育人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04.[2]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41.[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教育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71-86

[4] 孙伟,张长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44-145

7.浅析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篇七

对教育科研的性质认识不到位, 以工作代研究, 活动多, 研究少, 课题研究的探索性、创新性、科学性不强, 规律探索不够。不知道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 对科研价值取向存在偏差:重功利、轻发展、重文章、轻实效。

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几点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科研素质。除了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之外, 还要热爱学生, 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具备一定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制定目标管理方案, 将教科研作为教师的刚性任务。完成任务, 在综合评价中得分, 没有完成任务则要扣分。同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布, 职称评聘教科研方面不出假材料及证明。

坚持以质量内涵式提升为价值取向, 以教科研为主路径, 进一步推进质量转型发展, 这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必然选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转变后进生, 这都要通过教科研来解决。

一、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识和水平

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求超前适应并主动服务。管理的本质在于服务。通过为教师到位的服务, 真正落实学校发展的管理政策, 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们内在固有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勤奋学习、虚心请教, 广泛吸纳和借鉴各方经验、意见,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开阔视野。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 摆正自己的位置, 以敬业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主动投入到管理工作中。

二、指导思想要规范与解放

规范是管理工作有序运转的保障, 制度应更强调服务功能、咨询功能和人文关怀。已完成的课题管理办法 (讨论稿) 将提交给领导和专家们审议、斧正。充分发挥多元管理主体的功能, 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 完善激励机制, 为教育科研保驾护航。管理的最高准则是解放, 而不是用制度去束缚。激励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保证自主权和发言权、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帮助、施展睿智构建和感受成功的平台、支持有效推广科研成果, 为学校的发展而不遗余力。

三、总体目标要整体优化

整体规划科研课题, 整合校内、校外的优质资源, 提高教育科研的集团化程度和整体水平, 形成一批优秀成果, 确立教育科研的领先地位。以有效的管理, 优化教育科研在带动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整体功能。不懈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及其整体优化。教师群体的整体优化, 形成学习型组织 (主要指校本研修) , 让新教师顺利站上讲台, 让站稳讲台的教师尽快站好讲台, 让站好讲台的教师走下讲台传、帮、带。开展校本研修的主要设想——把校本研修当成教育科研来实施。1.充分用好学校中老年优质资源。2.整体把握研修内容构成。3.精心设计内容的组合。4.认真探索新课程教师研修的操作模式。5.积极争取, 在物质和精神上让参与研修的教师和培训者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得到回应。

四、工作重点是过程和质量

(一) 有所为有所不为, 抓住重点

1.立足课堂、回归课堂。瞄准课改和考改、教和学, 有效推进学校“三大工程”建设。2.从实践维度出发, 着重开展微观研究、应用研究、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 实实在在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3.重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 整体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4.联合各学科、各部门, 将规范的基地工作操作模式引入学校的考试管理和试题研究, 确保我校中、高考持续高位走强态势。

(二) 强化过程管理, 在互动中合作共进

1.及时组织课题申报, 在课题申报时强调课题论证与课题设计的并重与统一。2.制订课题立项的主要标准和程序。3.规范开题, 形成详实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4.实施中期检查制, 促进研究的深入开展。5.及时组织通识培训和个案研究。6.开办课题管理网站, 以便查询和交流。

(三) 注重学校质量文化的建设, 提高教育科研的文化品味

1.促成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和价值观念。2.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氛围。3.优化不断开拓、探索、创造的学术环境。4.构建合理的、可操作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五、管理绩效实行反思与监督

增强对管理工作的自觉反思、总结和互助协作。换位思考, 确保管理过程合理、有效。制订管理工作职责, 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和批评。制订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学期评估不合格, 立即“下课”。

六、结论

加强科研理论知识修养,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途径, 进行科研指导, 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要求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给广大教师提供更广、更深的科研专业知识。全天候开放电子备课室, 加强对教师在电子备课室行为的管理, 与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碰撞, 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盈.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人员事务性工作的化解措施[J].全球教育信息, 2007 (3) .[1]王盈.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人员事务性工作的化解措施[J].全球教育信息, 2007 (3) .

8.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对策;思路

一、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中建设信息化教育并不是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也不是硬件设施的建设,而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理念。其是在统一标准下将一系列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实现全面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管理水平以及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信息资源包含以下几方面:(1)教学;(2)科研;(3)管理;(4)生活服务。建设信息化教育需要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意识的整体转变。高职校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主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校领导以及工作人员能够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并做到以下几点:(1)信息主导;(2)管理先行;(3)整合资源;(4)开发共享;(5)改革创新。其次,院校领导应努力提升自我认识,敢于创新,积极培养信息化教育人才。最后,领导人员应努力提升个人素养,积极开创信息化教育管理的新局面。与此同时,院校全体教师以及职工应将建设信息化教育管理作为共同的任务。为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需创建相应的信息化团队,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是信息化教师团队;第二是信息化管理团队;第三是信息化技术支持团队。而这个团队的核心素养是具备全新的信息化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如此一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院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均能够在建设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不一样的作用。

在建设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院校领导不仅是领导者,也是工作组织者,其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以及思想理念对信息化教育的长效发展以及深入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主管领导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信息能力;(2)计划管理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控制管理能力。因其不仅要制定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及规划,还要组织实施具体项目以及开展信息化教育评价。高职院校领导不仅要对建设信息化教育管理进行全面的设计,还需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收集、分析以及评价,并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设施解决建设信息化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领导人员还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以此激励院校全体教师以及职工主动参与到建设信息化教育工作当中,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此实现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终极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院校教师;(2)行政管理人员;(3)后勤服务人员。其不仅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以及管理者,因此,院校教职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2)信息化管理能力;(3)信息化管理理念。

二、强化教育资源管理

1.教育人才资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面应用,高职院校中建设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的步伐逐渐加快。信息化教育系统以成为高职院校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平台。而建设与发展信息化教育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还需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团队,而强化这个团队的管理也是建设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一、加强建设人才团队。首先,建设信息化团队的首要任务是重视组织领导在团队中树立安全意识以及信息化管理理念。其次,加强建设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根据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教育的实际要求,合理制定相关评定、考核以及奖励机制,以此激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建设信息化团队提供制度保障。最后,按照不同类别以及不同层次的人员组织开展与其相符的培训活动,并为信息化人才创建多种学习的平台,以此全面提升信息化人才团队的基础水平。

第二、其次,合理使用人才团队。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加工与开发的能力还不能够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还需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并且将教师使用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能力加入到教师的聘用以及考核标准当中,促使院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

2.教育资金资源

建设信息化教育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为此,相关部门应将建设信息化教育相关资金纳入专项预算,明确经费的比例,确保资金款项能够充足到位。并且建立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加强管理设备采购预算,合理降低建设成本,提升投入效益。与此同时,建设经费还需做到专款专用,并建立相关建设项目的相关制度,例如以下几项:(1)立项审批;(2)招标采购;(3)工程监理;(4)验收审计。避免投资重复以及造成资金浪费。

3.互联网资源

高职院校中,互联网资源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资源共享;第二是资源安全。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系统处于封闭状态,其资源建设标准以及软件接口缺乏统一性,在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换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需重新建立教育资源系统,并实现以下几点:(1)统一规划;(2)协同开发;(3)高度共享;(4)分布存储。同时,高职院校中的教育资源系统应成为提供数字资源的主要系统,并通过开放式的接口,便捷的与其他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对接,从而促使教育资源的集成以及共享。

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与其发展过程进行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前许多高职校对网络硬件的建设以及应用方面较为重视,却忽略网络的安全以及管理,由于规章制度的缺乏以及管理方面的疏忽,导致校园网络产生了安全危机,对校园网络的服务以及互联网设备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需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网络管理;第二是网络技术,通过技术实现管理,通过管理实施技术。与此同时,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策略,还需考虑以下几种因素:(1)病毒防范;(2)系统漏洞;(3)防火墙;(4)用户管理;(5)入侵检测;(6)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孙淳.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思路[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04:99-102.

[2]肖俊勇.浅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警官教育论坛,2008,01:129-134.

9.医学装备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篇九

医学装备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为了提高从事医学装备管理、应用和维修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促进医学装备学的发展,必须逐步建立起连贯性医学装备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和制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现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继续医学装备学教育试行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继续医学装备学教育是继各类院校基础教育和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职业教育,旨在使医学装备学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现代医学装备学科学的发展。

二、继续医学装备学教育的对象是院校毕业后通过规范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具有工程师、主管技师或相当于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的正在从事医学装备管理、应用和维修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医学装备管理科设专人管理医学装备,并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定期组织本科室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每年参加认可的继续教育活动的最低学分为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必须达到3~10学分,Ⅱ类学分必须达到15-22学分。

四、医院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继续医学装备教育工作的领导及重视,鼓励、组织和监督医学装备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

五、继续医学装备学教育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研讨会、专题讲习班、专题调研和考察、技术操作示教、短期或长期培训等。并以短期和业余学习为主。

六、建立继续医学装备学教育档案,将本单位医学装备学专业管理人员参加继续医学装备学教育活动的情况作为本人考核的一项内容。

七、从事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按规定取得每年接受继续医学装备学教育的最低学分数作为业绩考核、聘任以及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

10.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十

西安工业学院成教院苏俊宏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沿用全日制本专科教育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这种管理模式已不完全适合成人教育特点。如何建立适应成人教育特点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成人教育由于教育对象构成的不同,在教育目的上就存在着普及性、适应性和提高性的不同层次。因此理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受教育者的需要,架起成人教育通向终身教育的桥梁。然而,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一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事成人教育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上,始终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框,很多仍然沿袭着普通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管理制度仍在沿用普通高等教育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下制定的是统一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的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上到下强制执行,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不管其各自情况如何,都得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进度学习,教师也只能按固定不变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分配比例不甚合理,专业课和毕业设计安排时间过紧,教学内容联系生产实际不够紧密;课程设置缺少任选课,成人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一言堂”的方法教学;在教学管理上,突出了一个“管”字,忽视成人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成人学生常常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在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的管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应成人学生的特点造成的。这种教育目的的不明确性和培养目标的统一性、单调性。限制了成人教育的多元功能,使成人教育演化为一种单纯的学历补偿教育:

二、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方法要立足于适应教育对象,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这是因为各自受教育的对象不同,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征。

1.成人教育对象组成复杂。差异较大。普通教育的教育对象全都是经过高考并在规定的分数线以上录取来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当,学习目的一致,生源整齐划

一。而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来源复杂,从职业类型上分,有工人、农民、军入、干部、商人、职员、教师,他们存在年龄的差别,经历的不同,学习基础、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成人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因.他们是以自我为主体,学习动机是从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转化而来的,成人为职业、生活、兴趣而学习。美国的达肯沃尔德·梅里安在《成人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成人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

2.成人教育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全日制普校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没有外界干扰,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全社会都对他们给予保障。成人学生则不同,他们大多数是在职的,他们的学习必须得到单位的允许,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学习能否坚持到底直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家庭事务和学习的矛盾非常突出。许多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出台新的举措,劳动纪律更加严格;企业根据党的“十五大”制度的减员增效的原则,下岗分流的力度加大。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成人学生的学习面对更多的困难和障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客观原因无法保证按时到校上课,甚至由于工作需要、出差或其它原因而要中止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每个成人学生来说,坚持参加学习是不容易的,他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排除各方面的干扰,成人学生的特殊性,对成人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改革的思路

目前,许多高校的成人教育都在探索改革现行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界也已开展对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可行性的探讨,个别院校已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学分制管理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分制是一种与学年制并存的教学管理体制,它以选课制作为基本特征,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数量,以学分绩点体现学生学习质量。学生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即可取得毕业证书。其最大特点在于:①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范围内,可自主参与专业方向的选择、课程的选择、修业时间的选择;②引入竞争机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执行弹性教学计划、弹性学制年限,使学生在弹性限度内具有充分的自我选择性,以适应毕业后职业选择及专业发展方向,这点对成人类学生尤为优越;④缓解了成人学生工学矛盾。但实行学分制是有条件的,一是学校必须开设出可供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二是必须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室作保障。目前许多学校尚不具备这种条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条件的学校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呢?笔者认为应着眼于以下几点:

1.教学计划的安排要适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要对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突出教学计划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现场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2.改革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在成人教学中,要坚持抛弃那种不管学生的知识程度和实际需要,不管学生听与不听,只顾自己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把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经验交流、角色变换等方式结合起来,不光老师讲,也要让学生讲,彻底改变“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

3.开设任选课。在保证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设横向拓展和纵向加深的选修课,其中包括对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相关边缘学科方面知识的介绍。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主动地选修各种课程,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突出了学习自我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制定灵活的学籍管理办法,实行弹性学制。规定最高修业年限和课程累积制办法,使学生有可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修业和选课时间,在修业年限内,累积成绩合格的课程,完成学业。取消补考制度,实行重修。建立免修制度,对成人学生不同时段所学的课程,在满足“三同”(同层次、同课程、同学时数)条件下予以免修,计入相应学分。

5.实行教考分离,严把考试关:对成人学生采取灵活的学籍管理办法,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不等于降低教学质量,对成人学生的管理严在考试上。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课程试题库,使考试正规化,这样可以避免由任课教师直接出题带来的诸如:缩小复习范围、漏题、学生找老师划范围等许多弊端。严格考风、考纪、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监考,不允许任何作弊现象发生,杜绝学生想在考试时投机取巧的心理。完善对评分环节的管理,建立必要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不给学生任何钻空子的机会,迫使他们自觉地努力地去学习。

总之,成人教育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能创造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才能为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的各类人才,是我们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和不断改进的永恒主题。

(文见《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第5期)

能否当作产业来办

要解决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些人主张改革,把中国成人教育作为产业来办,认为这是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室蒋国华教授就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非常肯定地对记者说,教育是产业,成人教育当然也是产业,产业就是市场。

但是,有些人却对中国成人教育是否该作为产业持谨慎态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国平认为,成人教育既然带有“教育”二字,就带有公益性,它的本质是为成人发展服务的,如果完全按一个产业、企业来经营和发展,以盈利为目的,那很容易走偏,容易把其中的许多东西如道德、精神等抽掉。

也有人采取折衷的观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卫东认为,成人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根据它服务商品化、市场化的难易程度分为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种类型。占绝大多数的非公益性的成人教育,具有明显的劳务性、服务性和生产性,这类成人教育应交给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办成产业;而以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公益性成人教育,则难以用产业化的方式举办,它需要政府直接举办或资助有关社会组织举办,并进行具体的监督和管理。

那么,如何走好中国成人教育产业之路呢?

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林三洲认为,办好成人教育产业,就是将成人教育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改变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成人教育的经济效益。

他认为首先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办学实体法人化。林三洲认为,要推进成人教育产业,那么学校作为办学实体,不管属于公办还是民办,它在教学和行政管理上必须拥有自主权。特别是成人教育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它应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信息反馈等方面能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而政府主要是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并进行必要的监督,实现从“政府办学校”到“政府办教育”的转变。

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成人教育,必须鼓励多元投资办学,使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均成为投资主体。入世后,还可积极推进国内外多元办学,吸引外资,从而弥补投入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成人教育的竞争力。

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属于穷国办大教育,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最大效益,对推动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xuhao]

1978年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成人教育迅速恢复,蓬勃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1978年至1998年,全国共扫除文7693万人,建国以来累计则达到近两亿多人。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县(市)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中基本扫除了文盲。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0个单位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根据规划,至本世纪末将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1979年至1998年参加各种开工的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者达5亿人次,近年来各级农村成人学校年均培训规模已达7000万人次以上。截止到2003年7月1日止,全国共有成人高校569所。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

二、全国从业人员参加岗位培训的人数稳步发展(1986年至1997年,仅全民、集体企事业单位参加培训人数即3.48亿人次。近年来,对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广泛开展,每年有数百万人参加学习。)/

三、培养人才众多(改革开放20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专科生924.21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报考人数累计已达到2000多万人。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举办的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进修培训)达427.39万人次,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8118.81万人次。)/

11.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思路的论文 篇十一

关键字:高校教育管理思路与方法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近几年来,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化的模式当中,而伴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使得了大学生生源素质下滑,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一直在学校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鉴于此,在普高热趋势不断深入,大学生源素质逐年下降的大环境背景下,相关负责人员应立足大学生源多元化、层次参差不齐、思想动态不稳定等现状,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现学生教育的有效管理,以夯实高校管理基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存在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在建设教育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相应的教育管理理念。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高校管理人已初步了解到管理与发展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校缺乏进行现代化管理的经验,欠缺了先进管理理念为基础,高校难以把教育管理实施开来。再加上,高校自身缺乏一套动态的教育管理制度,当高校出现情况变化时,管理执行无法与之相适应,这就使得了高校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处于被动反应地位,管理的作用被削弱。显而易见,一个尚未成熟的教育管理体制将会成为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环境下发展的阻力,阻碍了高校的发展,让高校的综合能力难以获得提升。

(二)教育管理队伍得不到加强

新课程改革浪潮深入推进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者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领会课改精神,并将其付诸实践。然而,我国高校的一些教育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并没有对时下的教育管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也在安逸的日子中逐步落后于社会,与时代脱轨。这使得教育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只能简单地完成一些基础性、细节性的工作,没有能力组织新课改的落实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引发了高校教育管理能力衰弱的现象,高校整体的教育管理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育管理手段有待创新

新课改理念的推出,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要想深入落实新课改理念,就必须要采用信息化、科技化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然而,就我国高校实际来看,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难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大的经费,这使得计算機硬件和软件建设都不太符合教育管理实际需要,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转变思想,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不仅是对原有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是以现代化理念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设计以及决策的过程。新形势下,高校应脱离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化思想、以学生为本的良性管理理念,并用新的现代化理念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协调,立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深入探索一套新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二)以生为本,全面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生成和发展势必会受到社会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更,高校必须要依据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基础,对教育管理环境进行改善,才能紧握时代脉搏,让管理工作更加民主科学,更加人性化。为此,负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不应一味地强调管理的最终成效,而是要把学生放在首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真正用心和学生去进行交流,关心他们,让他们在思想教育的渗透下,健全自身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高校还要加强辅导员、教师以及党团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

(三)加大经费投入,更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硬件配套设施

相比于海外国家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我国高校尚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在推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要积极借鉴成功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经验,采取国家、地方和学校结合的多渠道筹资体制。首先,政府要把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发展规划中来,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引进技术和资金,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除外,高校自身还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让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进一步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四)建设一支相素质过硬的教育管理队伍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新课改理念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所带来的影响,并加大师资建设的关注力度,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应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的能力和素养。其次,还要培养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还要引进新生力量,增强教育管理队伍的生命力,提高管理执行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不仅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还为其拉开了新的篇章。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领导人和负责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必须要更新自身知识,明确管理发展方向,加大对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紧握时代脉搏,全面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静修;马陆亭;;思想是发展的灵魂: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1期

上一篇: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决心书下一篇:苦涩伤感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