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科研月活动计划

2024-10-23

数学教科研月活动计划(精选10篇)

1.数学教科研月活动计划 篇一

关庄小学教科研活动月工作总结

曹镇乡关庄小学

2012年12月20日

关庄小学教科研活动月工作总结

为积极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科研活动月的工作方针,我校在本学期11月份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学习新课标、开展‘我的模式我的课’教学展示活动,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科研活动。历时一个月的我校教科研月活动已顺利地落下帷幕。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这次活动中,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月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了教科研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走过场。为了保证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于11月12日召开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活动月的动员大会,使全体教师明白,我们要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向 “教研”要方法,向“课堂”要效率的指导方针,逐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活到老学到老。随后学校出台了关庄小学教科研月活动方案,在方案中集中体现了开展以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教师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为内容的系列教科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我校全体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新提高。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读书活动情况。

书籍是人类的最好朋友。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来提高自我、武装自我。因此,在此次教科研活动月当中,我校依照市教育文件要求,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研读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老师们纷纷表示从中学习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习到了很多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进一步转变了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了自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2、开展学课标、说课标活动情况。

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深入教学改革,实施教育理念的依据和根本。前阶段,学校购买了新的课程标准,我校教导处正在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在此次活动中为进一步熟练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学校要求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对照课标搞教研和科研,按照课标建议开展课堂教学。

同时要求教师讲课和说课能灵活运用课标。为此,学校在11月底组织了一次小型的说课标活动。语、数、综合组各推出一名老师进行说课标活动,最后评选出一名优胜者,给予适当奖励。通过此次小型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全体教师学习新课标、说课标的积极性。

3、开展“我的模式我的课”教学展示活动情况。

在教科研活动月里,我校开展了“我的模式我的课”教学展示活动。学校根据在十月份公开课教学月活动,选出在课堂教学方面讲的好的、有特色的李现华等几位老师,让其充分张扬其个性,再次准备出一节课,供学校全体老师观摩,学校组织教学骨干力量对其进行指导,力争使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一步突出风格、彰显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也要不断学习,落实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已的模式自己的课。

4、开展 “小课题”研究情况。

在活动期临结束时,学校要求教师要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和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形成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反思,并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以小论文的形式,将在此次学习活动中的经验与困惑总结成文字资料,一方面在学校进行交流展示,一方面参加区、市级小论文的评选活动。

同时,学校积极鼓励老师们参与市级课题的申报工作。上学期,我校陈伟峰同志主持的课题参与了区教科研课题的评选活动,现正接受上级的评审。

三、积极总结,不断提高。

此次教科研活动月结束后,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制定出下一步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也根据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积极听取学校全体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力争在今后每的教科研活动月中更好地组织好此项活动,使我校的教科研活动开展的更好。

曹镇乡关庄小学 2012年12月20日

2.数学教科研月活动计划 篇二

一、在观察操作中, 丰富学生表象, 积累基本体验的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 他们更多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来对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思考的.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 否则将容易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的问题产生.这里的“经验”, 学生除了可以从学校学习中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一:认识轴对称图形———研究“美”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出示:蝴蝶、昆虫图片, 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昆虫,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揭示:像它们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边一模一样的, 我们就称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

(二)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1. 寻找生活中对称的物体.

(三) 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

1. 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 你们发现了吗?

启发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有什么好方法来证明?

板书:对折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天安门的平面图形, 谁愿意上来对折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操作:老师已经把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平面图形发给了大家, 请同学从一号信封里拿出这三个图形, 看看对折后的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

揭示: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两部分边线重叠在了一起.

像这样, 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我们就称这两部分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谈话:现在我们的两只手掌就是完全重合的. (在小朋友自己表扬自己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 现在我们把刚刚对折的天安门图形打开, 你发现中间有什么?

学生观察得到:有一条线, 折痕.

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是不是每个图形对折后都有折痕?

学生观察后得出:我们把对折后折痕所在的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用直尺“点划线”把它表示出来.先画一竖线, 再画一点, 再画一竖线, 再画点……

这条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揭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命名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生:齐读课题.

给出同桌交流的要求: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吗?一起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告诉你的同桌,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首先学生对于“对称”性的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设计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揭示“对称”后,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事物,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把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实物图片抽象为平面图形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 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操作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并初步认识对称轴, 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显然, 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学生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且这些体验性经验又具有相似性和共性, 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才得以完成.

二、在探究思考中, 优化学生策略, 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就可以安排一些带有思维性质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活动.如:

教学环节二: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美”

(一) 动手操作, 加深认识

1. 练习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们, 给你一个普通的图形怎么知道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谈话:考考你!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明确要求, 学生动手验证: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一组, 拿出2号信封里的四个图形, 先动手折一折, 再来验证你刚才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交流得出: (1) 号 (2) 号 (3) 号是轴对称图形, (4) 号不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说说你的理由!你是怎么折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想想做做第5题.国旗的判断.

3. 想想做做第2题.字母的判断.

A C T M N S X Z

谈话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图形:我们一共学过多少个英文字母? (26个) , 你还能找出还有哪些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B D E H I K O U V W Y

这样的练习学生从直观地操作及表象中感受对称, 体会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初步认识.从练习中看出学生能运用这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带有策略意识如:

4. (拓展练习) 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图形, 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3.科研月活动总结 篇三

一、活动的背景及宗旨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校年轻教师较多,肯学上进可塑性强,教学经验却不足。年纪稍大些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思想却又有些落伍。根据此种情况,我们在去年的教科研月开展的“同课多轮”或“一课多轮”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集体备课进行规范,通过活动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的打磨让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从而使我校涌现出更多的教学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月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了教科研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走过场。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刘校长于10月13日召开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活动月的动员大会,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活到老学到老。随后学校紧急出台了胡场小学教科研月活动方案,成立了15个备课组,确定了备课组长和各年级分管领导,同时组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进行了《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专题培训。这样以点带面,蛛网似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开展。

三、细节入手,寻求突破。

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精心筹划,细节入手,小处着眼,有力地保证了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

1、人人参与,团结共进。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要发挥集体优势。这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各备课组首先确定每一次的“探路课”和“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参与“共同讨论”。我们还对“探路课”和“中心发言人”实行轮流坐庄,这样既能体现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又让其他参与者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使得人人有事做,个个都是活动的主角。从而确保了活动的人人参与,打破了以前集体备课就是主讲人的事,与其他人无关的这一现状,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还强调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每个备课组成员要充分作好准备。个人备课时敢于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时能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从而使教师能博采众长、团结共进。

2、明确任务,各司其职。

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集体备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活动中我们让每个教师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到既能各司其职又能集思广益。

上探路课的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征求大家意见形成初案。

中心发言人要精心准备:一是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二是用心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深入分析“探路课”的得失,明确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和主张;三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讨论的议题。

组内其他参加者也积极参与,做好发言的准备。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结合已有的经验和学生学情,备好自已个性化的教案。

3、案例引路,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的核心就是集中教师群体的智慧,保证个体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体现集体备课的这一核心意义,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个备课组通过“探路课”,提供给老师们一个最具体、直接的案例,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最佳教学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由上探路课的教师依据已有的资料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第一次议课的基础上上一节“探路课”。集中评议时首先由上“探路课”的教师说明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特点,自我评价教学得失,提出自己教学上的困惑;然后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说课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构想。再由其他听课教师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主张,尤其是提出自己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具体办法。最后由组长归纳本次集体备课的具体成果,并对教案的修改调整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通过案例引路,集中教师群体的智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互听互评,成果运用。

为了更好地巩固、运用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更注重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之后,组织其他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教案。然后在小组教师间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化集体备课形成的共识,确保集体备课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四、认真总结,反思提升。

本次活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优秀备课组:一年级、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和二年级、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六节优质课:邓敏飞梁玲刘群香张丽敏周立红付琳琳;教学新秀:马丽亚马丽芳文容胡丽娥

4.教科研室工作计划1303月 篇四

学 校 教 科 研 工 作 计划

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制度建设的通知》和县教研室《关于调整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以《冯家镇教委教研室主要工作安排》为指导,仔细研究我校教育教研存在的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研制度建设和课题管理。教科研室本着为教师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在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制度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研兴教,以研促教。

二、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教科研主要以学科组听评课等常规教研和校本课题研究为主。上学期,提出了微格教学,加大听评课力度,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县市级优质课评选、教坛新星及青年教师业务大赛活动,向教科研要质量。我校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研究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研究》已经立项,力求从高效课堂入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目标措施

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将校本课题细化到每一个学科,形成子课题,加强课题研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课题研究体系;积极参加省市级滚动课题申报、实施、结题工作;继续开展学科教研组听评课活动,打造校内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为撰写教学论文积累材料,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第一部分:专题性教研任务

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做好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树立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的基本思想,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和水平。对已经在省、市级立项的课题,要加强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能力,使立项课题能高质量地结题。各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按照课题计划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并及时将研究结果用论文、案例等形式加以推广,真正让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积极做好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研究》课题结题工作,做好实施信息采集工作,认真分析数据,解决课题中出现的问题,撰写好结题报告。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课题成果,认真听取课题改革意见,确保顺利结题。

二、在确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语文新课程推进研究项目组”课题《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鉴定结题后,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实施工作,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素质发展。

三、现在省市级课题采用滚动式申报审批,我校拟申报2013年相关课题,在学期末应做好选题申报工作。

四、以教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教科研,积极开展学校校本课题研究。使学校教学教科研共同进步,和谐发展。重点开展微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的研究。

第二部分:常规性教研工作

一、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夯实教师学科教学基础。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熟悉每一章节的“三维目标”,切实将新课改内容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2、提倡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有关专业的刊物,以便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改动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打造校内优质课,评选结果采取基础分加分制,加入教师综合考评。

4、备课组集体业务学习活动时间,要求各组严格考勤,讲究实效,内容详实,并做好活动记录。

5、教师要认真做好理论及业务学习笔记,做到定期检查。

6、教师要掌握最先进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能力。

7、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共同提高。各教研组、备课组教龄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都应和指定的指导教师结成对子。指导教师要制定学期指导计划,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节;青年教师听指导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6节,做好听评课记录。

二、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积极撰写以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减少厌学生、转化学困生、发展边缘生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反思。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交流,外出教师要做好学习记录、写出心得体会,交教科研室存档,向有关教师汇报学习内容,传达学习精神,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3、力争引进校外名师到学校讲课或观看名师讲课光盘,组织好教师听课观摩学习活动,促进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4、重点开展微格教学,对典型课例分类整理,作为学校的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5、积极组织各位教师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举办的论文、课件评选,获一、二、三等奖的论文、课件分别纳入综合考评量化栏,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6、鼓励各位教师要踊跃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上投稿。

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公开课、教研成果评选、教师业务大赛等教研活动。

5.数学教科研月活动计划 篇五

为认真组织实施好我校2013年中小学“教科研活动月”活动,结合我校数学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组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科研是学校和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向 “教研”要方法,向“课堂”要效率的指导方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化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以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教师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为内容的系列教科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化我校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教研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解决教师教学中实际问题,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与时间

活动主题:解读新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成长。活动时间:2013年11月4日至2013年11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1.开展读书活动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读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对于教师而言,是最基本的素养,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能够使教师的教育方法闪耀睿智的光芒;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因此,本次“教科研活动月”实施读一本好书活动,活动结束后,开展读书心得体会评比活动。内容选取如下:

(1)教育局推荐阅读书目:《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22条》 李炳亭著、《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让学生爱上课堂》邓涛主编。

(2)本校推荐书目:《魏书生谈课堂》《我的教育信条》﹑《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反思与构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时间管理与学习能力提升》。

(3)教师自定书目:围绕“解读新课程标准”和“构建高效课堂”的书籍。

(4)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读书心得。

2、开展解读新课标活动

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深入教学改革,实施教育理念的依据和根本。从去年开始,我校已经开展了新课标研读活动,外请专家到我校进行解读新课标专题讲座,在学校进行了对应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本次教科研活动月,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标,解读新课标,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对照课标搞教研和科研,按照课标建议开展课堂教学,在讲课和说课能灵活运用课标。

在教科研活动月期间,要求组内将通过“自学”、“分组研讨交流”和“集中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课标的研读。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学课标、说教材活动,使广大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得到进一步提升和转变。

3、开展“我的模式我的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在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上每组推选出两名教师,进行全校的“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教学模式公开活动,给老师们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相关活动。

4、开展名师教学观摩和专家讲座活动

活动期间,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开展名师、骨干教师交流和讲座活动。发挥学校名师骨干教师的能量,进行“骨干教师课堂观摩”和“名师论坛”活动。

5.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

在活动期间,做到组组有课题,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和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总结反思形成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反思,并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

主要分为两部分:

1、对去年所立项的校级课题进行全面结题。总结经验形成成果,进行交流评选与推广。

2、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学校将成立小课题,指导小组组长:段向君,成员:吴秋月、何艳芳、熊彩丽、李自玉、王跃武。各备课组由组长负责认真组织课题的立项、实施、总结及推广。指导小组负责对小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推进。力争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解决一项实际问题,提升一次能力。

6、培养青年教师成长

利用教科研活动月的时机,建立优良的教科研环境,开展青年教师学习汇报课活动,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使青年教师通过研课、磨课、上课、议课、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青年教师打造成长的平台。

7.加强指导与培训

(1)学校将加强教师教科研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普及与培训,帮助教师梳理主要科研理论与应用策略。

(2)积极创造条件,激励教师开展教科研。通过自学和辅导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普及科研知识,培训科研能力,要制定监督、考核措施。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教科研活动月”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王洪芳副组长:秦静丽

成员:高锦霞段向君马兴峰

吴秋月何艳芳熊彩丽

2.加强教科室建设,完善教科研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评估和考核。

3.成立学科、课题等相关的研究团队,将有共同研究兴趣和方向的教师组织起来,搭建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共同提升。

五、活动要求

6.行走在数学教育科研的路上 篇六

刻苦钻研, 锤炼师能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被分配到高邮市三垛武宁初中工作, 武宁初中是高邮较偏远的一所初中, 距离市区差不多四十里, 那里教学条件简陋, 许多学科的教师都调离学校进城教书, 加之学生家长普遍在外打工, 留守孩子多, 缺少父母教育, 更多的是爷爷奶奶的“隔代惯”。所以, 学生的学习成绩历年来都处在全市中下游。面对这一现状, 我没有退缩, 而是热情满怀地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刚开学, 由于缺数学教师, 学校让我改教数学, 初三一个班数学兼班主任的重任就这样落到了一个刚毕业的计算机大专生身上。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入教坛, 不懂任何教学艺术和技巧的我, 有的只是满腔热情——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备好每节课, 一有时间就到我同轨师傅李忠老师课堂去听课, 观察他的上课方式, 记录他好的教学方法与解题方法, 特别是上课的整体设计, 我每次去都有很多收获。数学老师关键是会教学生解题, 我把自己能找到的教材、资料与中考模拟试卷全做了个遍, 凭着这股子执著劲头, 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我所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一跃成为全校的第一名, 令许多同仁刮目相看。

有了这样好的开头, 我更自信了, 开始尝试对做过的试题进行整理与分析, 分类出可以在平时新授课讲解的试题及方法, 找出不同试题的同种类型, 这为我以后教学成绩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也为我的论文写作找到了思路源泉。在一次家长会上, 我了解到有孩子对我上课的严肃表情, 严格的管理不适应。于是, 我开始尝试改变教学方式, 努力让自己变得亲和一些, 让自己学会等待, 等待孩子的表达, 通过小组合作让课堂变得活跃一点,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提出自己不同见解和疑惑。这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孩子们都“爱上数学”。

工作的第二年, 我第一次面向高邮市东片区开设公开课, 听课的领导与同仁给了我这样的评价:课堂有层次, 有深度, 更有“温度”。这样的肯定犹如一颗定心丸, 让我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同时,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数学的“真善美”则成了我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与教学主张。

后来, 我被推选为校数学教研组长, 我感到压力很大, 如何提升全校的教学质量, 如何改变数学研讨的质态, 如何对外交流成了我的新课题, 领导的支持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全校数学成绩一年就有了大的进步, 中考数学位居全市第三, 农村第一, 这样的成绩再次创造了纪录。暑假后, 由于家庭原因, 我调到了现在的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工作。这里施展的平台更广了, 教研氛围更浓了。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探究, 几年下来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提出了“问题主线”教学法, 即课前预习, 生成问题;师生互动, 探究问题;小组合作, 解决问题;教师点拨, 拓展问题;学生感悟, 提出问题。这一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与领导的认可并逐步演变为车逻初中的“12345”高效课堂模式。

多元发展, 提升素养

在一次外出培训活动中, 通过与专家交流我感受到要想走得远, 必须要多元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是课堂教学。只要一有时间, 我就会去听课, 每次教研活动我都会录下上课教师的全部音频材料, 回去再仔细分析。这样做尽管麻烦, 但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课堂全貌, 也便于自己学习。同时我也积极上示范课, 从2007年到现在我开设了不下20 多节课, 而且每节课内容各不相同,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一节课尽量不试上, 不搞形式主义, 我的课堂全是“现场直播”。但课前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教学设计上, 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是一节好课。另外就是关注细节, 名教师的课堂往往关注细节, 我每次开课都力求在每一个细节处锻炼提升, 比如板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课堂小结等。再次就是同仁磨课, 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磨课活动, 使我更加认清了自己的问题, 借鉴同仁更优的教法, 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课堂教学方法, 这也使我驾驭课堂更加游刃有余。

其次是命题工作。命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通过命题可以锻炼一名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等研究及整合能力, 也可以提升教师严谨的科研精神, 在这十多年里我参加了数十次期末、学测命题工作, 通过闭门命题可以向命题专家学习, 学习他们对命题素材的处理, 如何改编试题、排版、整合取舍等。其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最后的磨题与审题, 记得一次参加学测命题工作, 命题组长石树伟主任在我做完全部试题答案后, 自己亲自再做了一遍, 同时又进行一轮读题磨题, 特别关注每一题是否通顺, 是否符合学生的视角。最后一轮排版校对时, 他对每个字, 每个符号都一一检查, 对字体格式都不放过, 正是有了这些经历使我养成了严谨的习惯。

再次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一个难题, 我也不例外, 刚开始我很畏惧写作, 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后来我就以平时教学遇到的试题作为一个角度来写, 写一题多解, 写教学感悟, 写中考趋势, 写着写着就有所“得”, 后来又从命题的角度, 从阅卷感受角度, 从教材分析等角度写了一些文章, 这些文章的灵感来源于自己教学的一线真实实践, 所以很快就发表了。论文写作给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要取材教学, 立意高远, 关注方法, 提升品位。

最后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教科研的现状, 学校前几年的课题研究基础较为薄弱, 大部分教师仅仅埋头教学, 很少抬头看路, “汗水+时间”模式仍为主。为了改变局面, 作为教科室主任的我有必要引导教师进行一些草根研究, 就这样我开始申报了扬州市级课题、省级课题, 现在我校的省市级课题已经立项十个, 有多个课题研究都指向课堂教学、校本教研, 例如, 扬州市级课题《基于学案导学的高效课堂建设》《网络研修与校本教研有效整合的行动研究》这些课题都是全员参与, 提升了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另外, 由我主持的省教研重点课题《初中数学实验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让全校数学教师聚焦数学实验的课程资源开发;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基于实验的数学实验课程建设》则从课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建设。这些课题的研究为广大教师指明了研究方向, 更团结了一批有研究志向的同仁共成长。

亲近大师, 志存高远

在我这十几年教科研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给我帮助与指导的大师级专家, 他们的点滴教诲让我受用终生, 不仅教我科研方法, 更启迪我做人。

2009 年4 月, 我只身一人来到淮安青浦中学, 参加省教育学会的赛课活动, 我上的课题是《确定与不确定》。通过数学与生活, 与成语, 跨学科联系的教学高立意, 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会后著名特级教师蔡兆生勉励我要多钻研, 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张, 多学习, 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名师”。此时, 我感觉自己获奖与否已经不重要, 能得到大师的勉励是一种幸福。

2014 年6 月我收到了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的亲笔信, 作为一名80多岁的老前辈, 能亲自写信给一名数学教学的新兵, 我感动得连看了信数遍。在信中邱老邀请我参加“尝试教学”的实验工作, 也邀请我有时间参与新书的编写, 我感到无比荣幸, 更感到了他的谦逊与低调, 这也许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封信, 它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2015 年7 月我鼓起勇气拿起电话向教材主编、省教研室副主任董主任询问与求援有关数学实验课程基地的相关情况。董主任热情地与我交流, 耐心地倾听与指导数学实验, 这次10多分钟的通话使我这样一位一线教师有了与主编的直接对话, 更有了之后他亲自到学校指导数学实验工作, 并且中午12:00 不辞辛苦就开始研讨活动的经历, 董主任对数学实验的教学推动与对基层学校的无私关心令我折服。后来, 当省教研重点课题立项时董主任又主动打电话给我提出了希望, 这两个电话使我更加坚定了数学实验作为学校和自己教学改革方向与钻研的领域。

如果我现在在教科研上算取得一点成绩的话, 那么这与大师的帮助、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这也是许多优秀教师成长道路上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吧。

7.数学素养月活动总结 篇七

在接到上级领导的“小学数学素养训练月活动”的通知后,我校把会议精神向各有关教师作了及时的安排部署。上级提出的在小学各年级开展以口算为重点的数学素养训练活动,是一项非常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我们认为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小学生学好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好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能计算的合理、简洁、迅速、正确地反应了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小学数学素养训练月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由主抓小学工作的主任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数学教师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学校制定方案,上报学区审核实施。

一、学校对学生的口算现状作了调查。

经调查发现学生的口算与计算能力不尽人意,层次不齐,学生口算能力有待提高。

二、各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确定活动内容并提出了活动要求。

(一)活动内容

1、低年级:进行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除法的口算训练、看重训练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2、中年级:运用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进行速算、巧算及简便运算的训练。

3、高年级:以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作为重点。熟记一些口算时常用数据。注重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活动要求。

1、低年级每节课课前安排五分钟的口算训练;中高年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随堂口算训练和专题训练相结合;

2、每周安排一次小测验,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口算能力提高的真实情况;月底由学校统一做一次质量检测,并做出分析。

3、活动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做到分层练习。

4、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对口算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孩子们对口算的兴趣。

三、活动形式多样

(一)低年级学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比赛,如,口算接龙、争夺小红旗、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中年级开展了小组赛,男女生比赛,师出题学生答等不同形式的比赛。

(三)高年级则开展了,学生分层赛,就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里争夺口算冠军。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比赛做出肯定性评价。

这些不同形式的比赛大提高了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提高了口算的兴趣。

四、活动的效果

(一)提高了教师对口算的重视程度,让教师认识到了口算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使教师的角色有所改变,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学生良好的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通过“数学素养的培养活动”,使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把传授数学知识与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数学知识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良好的数学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

(三)这次活动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本次期中考试情况看,各年级计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均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

五、活动督导情况

为了使这项活动有效的执行,加大监督力度。学校对各年级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检测,抽查,并对这项活动及时做了了正确的评价。评价中既重视了对学生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技巧的评价,又重视了学生在训练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评价,还重视了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和积极性的评价。

六、反思与设想

1、学生数学素养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关键性的作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能操之过急的。

2、我们今后,不仅要在口算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其它方面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长大后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做事,去生活。

3、要提高学生的数感,只在课堂上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该多布置一些活动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在超市,在商场,要时刻注意物品的标价。了解这些数字表示的意义。扩大学生对数的认识面,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提高数学素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做到学为所用,让不同的学生有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4、教师要认真读懂教材,要领会教材的意图。让教师对学生数学素养有充分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

总之,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每一位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对这项工作的落实,加大监督力度。这项工作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位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做起。要有条不稳的继续下去,这项工作要做的有始有终。

8.数学教科研月活动计划 篇八

回顾2013年工作,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提效”等文件精神指引下,我深入学校,组织了听、评、议、磨、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开展了全县性的“高效课堂观摩课”、“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人人追求课堂高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的良好氛围,教学效果显著。为巩固我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果,打造“高效课堂”升级版。现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1.制定数学学科全员教学达标评价标准,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落实教学常规视导,提升教研管理内涵,强化教研活动实质。每两周一次深入学校教研组参与或主持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与主题研究等。二中是星期四,三中是星期三,实验中学是星期二。

3.组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团队,送教校际交流,案例研讨。

4.强化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联片教研,开展“同课异构”观摩活动。

9.数学教科研月活动计划 篇九

一、数学建模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关于数学模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人类使用数字的历史长河中, 就不断建立过各种数学模型, 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数学模型得到高速发展是近30年的事, 它将应用科学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 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研究实际问题, 可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数学方法。因此, 加强数学建模教学, 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它将自然科学的应用的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 同时可以把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然后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来加以佐证, 使解决应用科学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来加以解决, 这样不仅促进了数学建模方法和应用, 而且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第一,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例如, 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需要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例如, 关于我国大学的排名, 武书连对大学的排行榜是国内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大学评价。这对大学生在报考大学时都会了解, 但武书连对大学的排行榜是按照什么模式进行的?在对大学排名的评价过程中就涉及数学建模, 我们就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的能力;第二, 提高学生如何将实际应用科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 往往要将具体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处理后, 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形成数学模型。例如判断液膜扩散机理, 利用数学的Maclanrin展开式和Lagerange余项, 从Boyd方程推导出膜扩散的数学方程来加以判断[1]。第三,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 对于许多问题, 看起来似乎完全没有相互联系, 但通过不同的数学处理后, 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就可能是相同或相似的, 就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这就是通过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应用科学与数学建模的具体体现,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第四, 通过对数学建模的学习, 引导学生了解当代科技界最新成果。通过对数学建模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可以使学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接受最新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目前在许多学科最新的科技成果, 例如, 在管理学科中的灰色关联理论, 博弈理论, 绩效管理, 实证研究等, 都是通过数学建模来揭示管理领域的最新方法。

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模型的措施

1、改革数学课程融入数学模型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的内容, 是在讲授基本数学方法和概念的基础的措施, 在应用中, 应注意教材中的素材, 将数学的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的将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科学技术热点的数学模型案例引入教学中, 对学生来说会更具有启发性, 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弥补了应用科学与理论问题的鸿沟。

2、数学模型与启发型和讨论型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模型内容, 不是要求教师只是增加内容去讲授, 那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内容枯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 应当采用启发型、讨论型教学方法来实施数学模型教学, 这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尝试,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采用启发型、讨论型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要求。

3、辅导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开拓知识面,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竞赛题目没有固定的范围和模式, 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性, 参赛者从所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可以翻阅一切可利用的资料, 可以使用计算机及各种软件, 参赛者可以在此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 学生可以在竞赛过程中接受和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创新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模型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建模是长期的任务, 需要数学教师努力探讨和钻研工作, 将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有机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生创新的科研能力。

摘要:针对利用数学模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模型的措施, 来实施改革数学课程融入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与启发型和讨论型教学方法和辅导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学模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杰、杨雪彬、甄捷:《膜扩散最优方程的提出和验证》,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6第2期:50-52。

10.七年级数学组教学展示月活动小结 篇十

——七年级数学组教学展示月活动工作小结

按照学校关于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安排,我们七年级数学组教师经过充分准备,认真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圆满完成组内比教学活动,现将活动情况作简要小结,并谈谈我们12位教师贯彻“三讲三不讲”、“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感受。

一、活动基本情况

本阶段为组内赛课阶段,七年级数学组共有12位教师,全员参与比武活动。赛前精心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组内统筹安排,课堂精彩展示,赛出了水平,赛出了能力,赛后通过集体评课议课,依据《东宝区中小学高效课堂之导学案评价表》,《东宝区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家都做出中肯的评分,上交导学案12篇、评选出优秀导学案4篇;上课12节,评选出优秀课4节。

二、活动成效

一是精心组织,全员参与热情高。在学校教科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七年级数学组结合本组实际情况,在第六周年级例会后当即拟定了课内比教学简要方案,我们充分利用本组资源,第二天第二节课请学校课改导师年级主任曾毅老师首先登台亮相,给大家做示范;课后,大家一起探讨这节课,首先由曾毅老师谈本课的设计思路,课中的重难点处理,及课后反思;然后,大家共同交流,给数学高效课堂建立了一种初步的模式,周五,又请课改先行者李宣梅老师示范,让全组教师对高效课堂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评课后,安排新来的两位教师任金玉、李雯雯模仿上汇报课。特别是任金玉老师虚心向大家请教,从备课、听课、三讲三不讲等方面一一学习,汇报课也讲得很成功。

二是教学手段现代化。所有参赛选手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都能较娴熟地使用不同多媒体的交互切换,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教学内容,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克服了“照本宣科”、“满堂灌”,“板书与课件脱节”等弊端,增大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了课堂增效的目的。特别是宋以松老师刚参加了学校的“优课”培训,马上应用优课资源,充分利用“白板”显示教学内容,并将同学预习作业—路线图上的错误例子制成课件,直观展现给同学们,再反复利用同学们的“错误”资源,由错者讲、大家讲,反复纠错,把这节课的难点突破发挥的淋漓尽致,课堂效果明显。年轻教师许玲玲,肯于钻研,为了上好这节课,她每节课都都按高效课堂标准严格训练自己,同时,她充分利用学生展板,小白板,让没有黑板的小组也有展示的机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张士兵和刘述轩两位老大哥认真备课,积极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不但没有申请免讲,而且带头完成各项任务,主动向先学者请教白板用法,并制成较高质量的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给年轻人树立了良好榜样!

三是教育理念有了根本上的突破和发展。他们把自己学习悟到的教育理念变成了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展现给了大家。体现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探究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从整体上使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如:李红丽老师,在上“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充分让学生发现问题,让他们自己展示,自己发现,自己改错,自己总结,而她重点辅导,引导大家把错误展示出来并纠正。

最后,在展示月的这一节课中,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交流,既体现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又体现了高超的师生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体现了七年级数学组正在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四是多案并用,展示了优秀的课堂设计。

导学案、路线图案贯穿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大,实实在在,不玩花架子,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方法的培

养。如:魏芳老师,上课前精心准备,胸有成竹,手持一份简明扼要的教案,对教学组织提供方向依据,对重点体现和难点突破控制调节有度;针对本班实际,对发放全体学生的路线图作了适当地修改、并全批全改,具体在落实知识点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事物的能力方面提供了捷径;打造了高效课堂。

五是多法并举,相得益彰。紧紧围绕知识、方法、重点和难点,精心预设的问题---如:宋宏训老师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以等式为切入点,设计题组训练,引导学生步步为营、螺旋式上升,富于节凑感的课程结构---简洁、流畅、紧凑,思路宣明、清晰。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再结合电子白板显示,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预设问题、解说一些现象,概括相关知识,学生的主体发挥得以展示。学生在练习、纠错中提高;在讨论、交流中变明知识的是非真假;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经验,达到掌握知识形成强有力的逻辑思维、动手、动脑、口语的表达能力。

总之,本次展示月活动亮点还很多,许多老师的高效课堂理念已深入脑海,如任金玉、李雯雯等教师的情境导入构思精巧,选材贴近学生实际,开放激励性的评价,层层探究与拓展,流畅推进课堂进程,似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似大海的浪涛,掀起阵阵波澜;似拉开的闸门,放飞学生的心灵,久久不忘……让人感慨。

三、不足和改进方式

一是在交流互动时,有些老师最喜欢问的就是“你们得到的结论是这样的吗?”、“你们做的是不是这样的?”甚至要求集体“读一遍”来显示结论的重要性,群答群读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很难使学生内化和深化。应当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来交流“怎么做的”、“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你还有哪些困惑”等等。

二是是板书令人不够满意,安排凌乱,字体潦草,没有章法,该板书的未板书,或没有重点突显,仅凭学生说说而已,恰巧这里隐藏的知识、方法很多,而且是教学的最重点。教师的这一项基本功应该要很好提高。

三是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做法的习惯还不够,总害怕学生回答不出来,说不完整;害怕学生冷场,于是打断学生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失去让学生尝试的机会。而恰巧学生回答出的错误的问题多数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正是启发学生讨论的好时机。

四是“兵教兵”“兵练兵”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贯彻不健全,只注重学生活动形式的开放,缺少对问题探究开放性,当然,有的已经预设,但因教学时间关系没能很好体现,也说明教学组织不力,给本次活动多少留个遗憾。因此,要认真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基本要求,上好“三课”。即:怎样上好数学预习课;怎样上数学“展示课”; 怎样上好数学反馈课和讲评课;再阅读《教师基本功》一书,定能长才干。

五是多媒体课件对教学重点体现、难点突破的方式上意义不大,仅能视为小黑板。虽然以幻灯片代替黑板,可增大课堂容量,但是多媒体课件更应体现在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方式上。很多情况下课件不能代替板书,板书虽然废时耗力,但是能很好的足使知识、方法的形成、发展和运用。课件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如何把课件、课本、路线图和学生实际几者有机的结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

上一篇:《我多想去看看》的说课稿下一篇:临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