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管理体系(精选8篇)
1.社区网格管理体系 篇一
社区加强网格化管理要“四注”
一要注重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要根据社区管辖的范围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等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网络。成立网格化管理小组,每个网格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上门走访、日常巡查、情况收集、工作例会、定期考评等制度。定期召开网格小组负责人工作例会,通报网格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网格工作人员要切实沉到各个网格中,着眼于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从抓好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事情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达到“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安全无隐患、和谐有保障”的要求。
二要注重实效,强化信息化建设。要创新工作思路,将信息技术引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之中,建设和完善社区信息化管理及服务体系。采集社区人口、保障、就业、民政、教育、计生、党建等基本信息,建立社区基础数据库,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统计和汇总分析,使社区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统计、台帐、报表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帮助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上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便民服务宣传作用,为社区居民和企业提供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宣传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园。
三要注重创新,强化特色品牌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新思路、创出新做法,形成社区服务的特色品牌。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特色品牌项目,深化社区服务,寻求社区建设突破点。深入开展“为老服务”、“救助帮扶”、“文化教育”、“志愿互助”、“环境服务”、“外来人口服务”、“青少年服务”和“廉政文化建设”,挖掘亮点,创出社区的特色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社区专报、板报,宣传栏、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社区工作的新措施、新成效,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四要注重实践,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注重社区干部的培养,提高社区干部的知识和业务能力。注重有机会多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社区定期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交流情况,社区还加强每周社区干部政治学习力度,引领他们学习向优秀党员和优秀社区工作者前进事迹,不断提升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实行社区工作人员统一管理机制,为社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启发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努力构建和谐温馨的社区。
2.社区网格管理体系 篇二
1. 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各地积极探索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将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若干单元网格, 把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为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网格化管理集合新型管理理念, 运用数字化管理技术,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 整合社会资源, 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公平分配, 维持城市社区良好秩序, 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大大提高了城市社区的管理效率。
北京市东城区自2004年初开始把改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 通过集成应用十几项信息化技术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在全国首创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系统。该系统经过4个月来的试运作, 效果十分明显。近年来, 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 我国关于网格化的划分、人员及权责设置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时间还不长, 且其运作的理念、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实际运作等系列问题迄今还处于不断探索中。
本示范是在《城市社区网格化划分与设置要求》标准的基础上, 选取合肥滨湖世纪社区进行标准实际应用示范, 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 同时在结合国内其他社区先进网格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将结果反馈到成果应用中, 完善技术、修订标准, 对试点示范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整体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打造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提供技术支撑。
2.意义
(1) 理论意义
第一, 有利于丰富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体系。目前, 国内对于网格化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限于对网格化管理的内涵、意义等宏观体系的研究, 本示范从微观层面入手, 把标准理论应用于网格化管理实践中, 有利于延伸社会管理理论的范围, 丰富其理论体系。
第二, 有利于深化对基层政府社区管理的研究。本示范以典型的网格化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为主体, 从网格化城市社区网格化划分、城市社区网格化人员岗位设置及职责和城市社区网格化设施配置要求等方面论述了网格化管理, 对于深化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研究, 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第一, 有利于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品质。网格化管理将原有的社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多个网格, 每个网格有专人负责, 将大大提高社区治理的品质。
第二, 有利于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体现政府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是衡量社会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有利于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第三, 有利于改进和完善示范社区网格化管理。本示范在《城市社区网格化划分与设置要求》的基础上, 主要针对滨湖世纪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的具体问题, 再结合国内其他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对滨湖社区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 对于其后期完善管理方法, 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示范单位网格化管理概况
本次示范选择在滨湖世纪社区进行。滨湖世纪社区辖滨湖世纪城、滨湖蓝鼎两个超大型居住区和滨湖和园回迁安置区, 辖区面积约6 km2, 现住人口近10万人, 饱和入驻人口约18万人。滨湖世纪社区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 在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 合理划分网格单元, 科学划定了15个居民网格, 178个网点, 同时划分金源商圈、万国农贸2个商业网格。以网格为单位, 围绕社会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 逐人、逐地、逐事的明确工作任务, 责任到人, 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每个网格至少有2~4名网格管理员, 一人担任网格主任, 4 000户以上网格设副主任一名, 其他人员为网格管理员。网点中协管员岗位面向市场, 进行服务外包。其中将采集居民基本信息、动态管理等工作进行整体打包, 外包给物业和居民来完成, 要求物业公司每300户配备一名网格协管员。每400户配备一名居民协管员。通过物业协管员和居民协管员的交叉配合, 协同联动, 实现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效能最大化。将区域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工作逐步落实、整合到网格中, 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
示范工作举措
示范工作开展以来, 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合肥市质监局、滨湖世纪社区合力推进示范工作, 完善制度, 健全工作机制, 规范工作运作。认真执行标准示范工作, 有效促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高效务实, 提升管理水平, 夯实工作基础, 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长效有序。
1.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推动示范工作有序展开
一是成立社区标准化工作小组, 明确组织领导及标准化工作人员。二是加大投入, 根据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际需要, 在经费上予以支持, 配置必要的网格化设备, 为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完善管理, 规范运作, 夯实示范工作基础
一方面根据标准技术与社区的实际情况, 积极完善管理;另一方面着力规范示范工作运作程序, 网格人员根据不同工作类型, 采取相应的程序及时处置有关事项。
3.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增强示范工作的影响力
向居民发放宣传单, 向住户发放网格人员服务联系卡。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电子显示屏等手段,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特色做法, 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一方面增强居民网格化意识, 鼓励居民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反映信息或者获取服务, 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网格化社区志愿者活动。使示范工作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更好地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4.健全系统, 及时反馈, 确保示范工作取得实效
在试点社区全面推行实施标准, 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相应记录, 依照实施记录不断修改和完善, 将结果反馈到成果应用中, 为修订和完善社区相关标准提供实证借鉴, 对试点示范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示范中取得的成效
1.服务机制更加完善
网格化标准的应用示范, 深化了网格化的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建立网格, 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管理格局。在各网格内, 责任网格员集宣传员、信息员、代办员等多重角色于一身, 他们宣传政策、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排解民忧, 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设起一条沟通的桥梁, “上门服务”“零距离服务”“面对面服务”得到真正体现, 延伸了社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有效提升了服务效果。
2. 信息渠道更加顺畅
在示范过程中, 社区网格员及时收集反馈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拓宽了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 同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信息支持。
3. 资源整合更加有效
每名网格员既承担责任网格内的职责, 又承担某一专项工作协理员的职责, 既解决了社区协理员多杂现象, 又充分发挥了网格员的作用, 达到了精简高效, 实现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网格员负责各自网格信息定期采集、录入和分类管理任务, 一次采集录入, 坚持动态管理, 多部门共享信息资源, 有效降低了工作成本,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4.综治维稳更加有力
网格化管理的重点是对居住人员特别是流入人员的信息动态管理。通过加强流入人口、出租房“以房管人”的信息采集统计和动态管理, 有效促进了社区治安的好转。有的社区还组建了以网格员牵头广大志愿者参加的自行车志愿巡逻队, 充分发挥快速便捷、灵活机动的优势, 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巡逻防控网络。如滨湖和园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5号楼有一名外来人员, 疑为传销人员, 立即向上级汇报, 经核查确实为传销人员, 现场勘查中, 又发现了租住在和园小区的12户传销户, 随即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社居委给予取缔。
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1.社区网格化划分单一
《城市社区网格化划分与设置要求》中对于片区的划分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 根据社区道路、楼幢、庭院以及部分有物业管理的独立区域等自然分布情况, 按照500户左右划分片区。网格化划分, 综合考虑社区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建筑结构等情况, 在片区内, 按100~300户左右, 人口约500~1 500人划分。试点社区滨湖世纪社区是合肥市第一个新型社区服务机构, 在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 以社区为基础, 科学划定了15个居民网格, 按照250~300户标准, 划分为178个网点。但经调研发现, 除了标准中的按100~300户左右, 人口约500~1 500人划分原则外, 还有其他的网格化划分。如合肥一些小区属于建制小区、单位小区的, 网格化划分不是限制按100~300户左右, 而是适当的扩大网格户数。对于以辖区单位为主体的网格, 以及属于非居民区类别的其他网格, 以就近原则纳入居民区网格。
2.资源调配不充分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初衷是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管理“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 这种管理模式确实有利于资源的调配, 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但在资源调配的细节上, 仍然显露出一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各网格内的资源有时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难以形成社区内部资源长效共享机制, 容易造成资源空置或浪费。
3. 制度保障不够, 缺乏激励机制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 现阶段正处于完善的过程。在实际操作当中, 虽然出台了相关绩效考核制度, 但仍然未形成全面、规范、科学、有效、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实行一项新的管理方式, 完善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 亦需要激励机制的推动。
4. 居民几乎不使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理想的网格化管理中即使不是全部, 至少有部分居民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或获取服务。但在实际过程中, 几乎没有居民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反映信息或者获取服务。信息平台作为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渠道, 结果却是其中一方缺席, 这一方面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说明网格化管理理论效果并没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5. 社区成员参与管理积极性不高, 志愿者总体缺乏
很多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有志愿者组织, 而事实上,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基本上每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居民志愿者组织。明确表示愿意做志愿者的居民比例极低。可能因为社区工作人员宣传不到位, 社区工作人员缺乏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的能力和技巧。
6. 社区急需专业社工来承担社区居民大量的个性化需求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区需要专业社工来提供一些服务, 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目前这些工作基本由社区工作人员承担, 但是工作人员由于事务繁杂, 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来提供细致的服务, 更难以做到专业化服务, 只能例行公事地去解决, 结果很多事情无法做实做好, 人本化的理念无法转化为对社区民众的服务给予。
优化改良的方向及措施
社区网格化管理从管理者角度来说, 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细化、动态化、扁平化的管理;从服务使用者的角度来看, 它应该具备方便、快捷的特点;从技术上讲, 它需要如下的技术条件为基础, 即友好的信息系统、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高素质居民。如果这些基本条件达不到, 实行网格化管理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且劳民伤财。
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实际效果:
1.合理整合资源, 完善社区服务
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是社区工作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 社区内相关配套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要齐全, 建立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 能够为较多居民提供较高层次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卫生服务、文化服务、托老服务等。同时, 网格内在配置资源时, 主要是考虑到网格内居民的需求, 根据居民的数量和居民对服务的要求, 逐步实现社区居民利益保障的本地化, 社区发展的好坏关乎到居民的切身利益, 使得他们不得不为社区利益着想, 参与社区管理, 他们也会积极为自己争取各方面资源做出不懈的努力。
2.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实现社区多元治理
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中, 政府应转变职能, 做到政社分开。社区自治组织也要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 真正的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责任。最后还要扶持鼓励社区中介组织和志愿者组织, 发挥它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3.引入专业社工
在社区引入专业社工, 把目前由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的部分工作交给专业社工。把如残疾人、问题少年、家庭暴力受害者、空巢老人等有个性化需求的居民委托给专业社工负责, 社居委则只负责所有居民的普遍化需求。这样一方面能够分担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又提高了社区居民所享受服务的质量。
4.制定相关政策,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居民综合素质
首先要培养居民的公益精神。其次, 要培养社区居民使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只有社区居民中很多人都会使用互联网时, 才能改变由社区工作人员亲自采集信息来保持网格化管理运转的局面。再次, 培养社区领袖, 鼓励居民成立各种志愿组织, 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
5.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知晓度
调查发现, 目前大部分居民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社区已经实施了网格化管理, 这其中自然有居民本身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说明社区居委会宣传不到位。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宣传, 让社区居民知道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模式下, 自己有了问题应当找谁来解决。
结语
通过此次的社区试点示范, 对照标准与实际运行分析, 同时结合国内其他社区先进网格化管理经验, 对《城市社区网格化划分与设置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修订, 为试点示范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标准技术支持, 整体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打造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提供技术支撑。
社区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 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条件基本成熟, 社会认知度也越来越高。积极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 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 对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 2005, (03) .
3.社区网格管理体系 篇三
关键词:混沌学;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
一、混沌学是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优化的有效工具
混沌学(Chaos)是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混沌学,并在分析蝴蝶效应时所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一场龙卷风。”混沌学,揭示了简单性与复杂性、规律性与随机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确定的、遵循着基本物理法则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无序的、复杂的、不可预知的世界;它告诉我们,可预测性是罕见的;它揭示了将复杂现象简化的可能性,而且在复杂性的各个层面,我们对未来的理解和预测有着先天的局限。[1]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应在复杂性层面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能以“网格”为“层级增量”而把问题复杂化,也不能忽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混沌学讲究整体性考虑有利于从系统层面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它认为,很少有事物能独立存在,在考虑事物新用途的同时,要注重后备系统的开发和协调改进。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要始终把网格化管理当作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注重新的组织结构后备系统的开发、注重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有效适应、与现有资源和“地方特色”的适度契合等。
混沌学注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有利于从微观运行层面凸显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的无缝化、信息化和灵敏化设计。在混沌中,微小的混乱和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混沌的本质就是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这就要求,设计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也要注意“初始条件”,尤其是无缝化、信息化和灵敏化建设。
混沌学倾向于观察和研究不稳定的非周期行为有利于从应急管理角度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的例外原则和非常规设计理念。不稳定的非周期行为非常复杂,它从不重复自身,因而也就不可能被准确地预测。
二、目前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下图所示,传统的社区管理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层级模式,而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从各地实践和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逐渐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四级层级模式。
(一)组织划分标准:简单化。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具体实践中,各地在划分网格方面,多是以单一的如家庭、人数、区域等标准进行划分。2007年5月,重庆市巫溪县采取以县城主街为网格的标准进行第一次划分。缺乏综合考量的划分标准不仅会加大网格化管理难度,而且使其无法与现有体制机制有效衔接。
(二)组织性质定位:层级增量。一般意义上,社区网格化是将社区行政性地划分成单元网格,在传统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将“网格”这一层级的性质定位为层级增量。但社区网格化管理并非要求创造新的层级组织。层级增量这样的组织性质定位,将会形成一种负强化作用机制:一是层级增加,组织运行成本必然随之相应增加;二是在“行政命令式”组织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层级也就增加了信息在层级之间流通的时间,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三)组织功能界定:“行政化”倾向。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四级层级”中的网格会被作为这一行政模式的运作末端,以接受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承担政府管理部门下达的行政任务,如政府职能范围内的治安巡防、政策宣传等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制约了网格作为社区管理单元的功能发挥。网格化管理必须处理好“行政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寻找“政府治理”与“社区自治”之间有效的联结点。
(四)组织交流沟通:单向度。一般而言,组织交流沟通分为三种,即链式沟通、双向沟通、网式沟通。目前,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大多是单向度沟通结构。这种依层级向上反映和沟通的结构忽略了沟通的内涵和反馈的价值所在。沟通是讲求“相互”的,缺少“反应”这一环节的组织沟通,将容易流于形式、变得“畸形”。就现实情况来看,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最好的选择便是网式沟通,以实现层级内部、层级与层级间的直接有效沟通。
三、运用混沌学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的对策建议
组织设计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面综合考虑。运用混沌学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必须科学地把混沌学“应有”之理论观点与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实然”之实际问题密切结合起来。
(一)凸显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以避免“碎片化”管理倾向。(1)利益考量的整体性。从利益考量的整体性出发,以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为鹄的,统筹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地区利益、地方政府及部门利益、单元网格利益和社区居民利益,实现多种主体的利益共享多赢;注重强调不同群体利益需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及同一群体利益需求层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注意把握社区居民潜在的多样化的利益取向;保证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有制度化的渠道和途径,以及群众利益受侵犯以后有相应的救济和保障制度。(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综观各地近年来的创新实践,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从行政力量的一元化管理转向多元主体的复合治理。混沌学对具体细节和初始条件的关注,要求把社区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参与机制等主客观要素都纳入组织设计的考量范围之内,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管理,强调充分调动和发挥管理主体、客体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性、完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网格对象主动参与的协商管理机制。(3)网格划分标准的整体性。网格划分标准的整体性,并非具体标准的完全一致性,而是一种基于整体性思维基础上的划分理念,要避免“争利益”和“推麻烦”的情况,科学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规模。此外,要充分考虑三个层次的规定性,一是物质硬件方面的规定性;二是法律制度的规定性,注重正式的制度依赖和非正式的文化习俗;三是精神文化层面的规定性,考虑心理需求、精神追求和宗教文化等差异,创新社区管理为“管理于人心的社会管理机制”,并将这三方面规定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的标准设计。
(二)强调灵敏化的反映运行机制以避免“组织僵化”的科层化取向。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应是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结构的博弈行为和结构性变迁,是纵向和横向结构变革的有机统一,结构变革的根本性变化必然指向新模式的产生。基于混沌学的视角,我们试图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进行重新设计和评价,建立“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主体单元网格—社会评估与监督中心”的主体网络模式(如下图3所示)。
(1)建立健全非科层化的新型治理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可以借鉴现有政务服务中心的模式和机制,结合专业项目团队治理模式来构建社区信息集成的公共平台;二是独立的主体单元网格,配备具有自治功能的治理小组负责对其职责和能力范围之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综合管理;三是社会评估与监督中心,其职能主要包括监督信息处理中心和独立单元网格的工作,在监督评估过程中改进工作模式和提高工作效率。(2)建立健全高度灵敏化的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不同于传统单向度的沟通模式,它要求一种基于多元、民主、平等、高效等理念之上的网式沟通,并依据网式沟通构建扁平化工作机制,减少管理层级,迅速解决问题,做到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当即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立即直接反映到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由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统筹应对,快速回应社区居民需求。(3)加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几乎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时间和空间的内涵与形式。这就要求大量引进专业化的信息建设和维护人才,在有人才保证的基础上,积极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形成一套具有信息采集、流程管理、动态管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的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要构建反应灵敏的“上下衔接、上下联动”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注重收集社区居民的反馈意见。
(三)注重公开透明的责任机制以避免“暗箱操作”的问责困境。(1)科学划分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和主体单元网格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全局、掌握全局,职能范围一般覆盖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等宏观指导性的一些工作;主体单元网格则主要承担和协助做好网格区域内的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人员帮教、政策法规宣传等具体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以避免出现“责任盲区”、“缺位越位”和“各自为政”等现象。(2)确定主体单元网格的负责人,把责任确定到人。在“定格、定员、定责”的运作模式下,要明确单元网格独立的主体地位,发挥单元网格的主体精神,争取“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一般来说,网格管理员都是从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大学生村官、法律工作者等人员中择优选择出来的。明确网格管理员的职责义务,使之“在其位谋其政”,有利于避免“一竹篙打一船人”和“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保证各项责任的真正落实,问责到人。(3)以管理的信息化推进信息的公开化,以信息的公开化保障问责的透明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目前社区管理面临的新要求、新标准和新挑战。因此,要始终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自我问责与组织问责并举,提高问责制度的公信力,明确谁来问责和向谁负责,建立起长效机制并使之制度化,以防流于形式。说到底,就是要保证群众的监督权,使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处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把“权力关进笼子”,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参考文献:
[1] [英]扎奥丁·萨德尔,艾沃纳·艾布拉姆斯.视读混沌学[M].孙文龙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2-7.
4.光明社区第四网格网格化管理小结 篇四
光明社区第四网格网格化管理小结
5月14日,光明社区网格化在会议室召开了上半年网格管理工作总结会,社区13个网格巡逻队员和2个流管人员还有社区领导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就半年来网格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光明社区是一个拥有常住居民1609余户,4127人的大社区,是青得里街道办事处下属典型的杂居小区,半年来,网格管理员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通过服务使居民们真正享受到网格化管理带来的甜头,半年来,光明社区网格人员深入辖区不仅较好地完成了人口信息核对工作,还就计生、民政、综治、城管、劳动保障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工作,截止5月上旬,社区网格管理员走街串户调解矛盾纠纷17起,处理交通事故19起,救助困难群众2起,服务居民8起,居民们一致表示,自从社区实行网格划管理以来,辖区环境不仅从根本上有了较大变化、而且邻里之间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治安形势更加有了保障。
通过总结,网格员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更加热爱、更加充满信心,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工作,做一名优秀网格巡逻队员。
5.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篇五
工作
社区两委会在服务党员群众的日常工作中发现,随着城市建没步伐的加快、人口迅速增加、社会矛盾凸显、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应对这种状况,XXX社区2012年3月在XXX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试点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最终达到优化管理与服务的目的。通过20l2年的探索运行和2013年的不断完善,社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明显,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堤升,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眀显增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做法:
一、改革管理方式
2012年3月社区按照方便管理、便民服务的原则、以300-600户为单位将社区合理划分为12个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网格长、副网格长、专职网格管理员、协管员若干名,人员包括驻社区机关干部、社区干部、驻段民警、居民小组长、楼院长、治安协警、城管协警、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等,并将他们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在各自的网格中进行公示,保证社区群众有需求时随时随地联系得到工作人员,切实解决了社区管理中“谁来管、管什么、怎什管”的问题。
1、编织全员化的责任网,解决管得住 的问题, 将驻社区机关干部、社区干部、驻段民警、居民小组长、楼院长、协管员分配到各自的网格,实行挂牌上岗, 釆取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的梱绑式管理与服务模式,使每个网格的所有事务处理有分工、有落实、有实效、有结果、有反馈,确保网格管理与服务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2、编织全触角的信息网,解决管得来的问题, 按照以房找人、以人找房 和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工作思路,整合各方资源,集中人力、物力、时间开展对居民的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建立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群众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动态管理办法,确保网格情况更详实、信息掌握更全面。
3、编织全覆盖的服务网,解决管得好的问题;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完善各项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理日常事务,同时到网格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真正让居民群众办小事不出网格、办大事不出社区,确保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
二、创新服务机制
社区在网格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逐步建立了服务辖区单位和党员群众的四个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社区信息动态管理工作机制,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社区人口信息库,尤其是实现了对流动人口及重点特殊人群信息采集的全覆盖,通过实施网格定期走访制度和增设意见建议收集
箱,实时更新居民信息、方便群众建议,更容易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二是建立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抓总,与共建单位通过双月定期联席会议和问题急、难、险、重需随即召开会议的方式共同会商解决重大事项,常态化开展互助共建活动,整合辖区资源更好地为觉员群众服务。三是建立社区双联双帮双促工作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组织网格中有条件、有特长、有意愿的人员在各自的网格内联系1-2户居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矛盾纠纷化解、增加社会救助、共同发展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建立社区半小时服务工作机制,对参与社区服务的网格人员实行定位、定岗、定责,明确服务范围、服务时限,要求网格人员接到居民服务请求后,保证15分钟内有工作人员到达服务现场,网格内能解决的,30分钟内办结处理,不能办结处理的要及时向社区、街道反映并做好跟踪反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办结。
三、搞好各类服务
社区两委会工作人员是服务党员群众的主力军,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学历教育、多岗位锻炼、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不断增强履行职责、解决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在全社区开展颂扬社工精神、服务困难群众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形成“服务社区、助人自助” 的良好氛围,目前社区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在服务觉员群众作用发挥方面效果明显。在现实中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有机统一,近两年来社区的貝体做法是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建立四个服务工作机制,同时着力打造七彩光特色服务品牌。
一是“阳光”服务大厅。将日常服务群众的项目纳入服务大厅集中办公,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办事流程、推行零投诉等措施,实行一站式接访,一条龙服务,让群众“不跑三趟、少跑二趟,尽可能一次办结”。同时实行“零距离” 服务,可以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开设预约办理、上门服务。目前社区服务大厅设有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城市管理、社区文化等六个窗口,真正做到公开、公平、透眀和高效。
二是“闪光”便民服务队。我们以网格为单位,在电器维修、水电安装、管道疏通、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等领域有专长、口碑较好的居民中筛选一批人组建便民服务队,开展低偿或无偿服务,将他们的信息在居民楼栋公示,便于有需要的居民联系,让群众“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群众若发现服务质量、态度不好或收费过高等问题,可向社区投诉,调查属实,就将其清理出便民服务队。
三是“曙光”市民学校。我们社区42%的居民是近5年 的农转城居民,原有生活观念与城市生活方式存在冲突,亟需教育和引导。为此,我们邀请本地高校师生志愿者及辖区有专长的居民志愿者,为居民开设文明礼仪、身心健康、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生活及生产技能等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高素质,融入城市文明生活。
四是“晨光”课堂。又叫“四点半”课堂,依托“市民学校”这一平台,由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为有需要的小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和艺术培训。目前,“晨光”课堂有志愿者老师120人,开设了作业辅导班和篮球、书法、绘画兴趣班,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使留守儿童得到了很好的课余照料和学业辅导。
五是“霞光”老年公寓。社区老年公寓建于2003年,面积约400平米,28个床位,现住有26名老人。2013年8月重庆市委提出办好22件重点民生实事,我们抓住这个契机,积极争取资源,改善了老年公寓的基础条件,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老人们生活得很开心、幸福。
六是“春光”爱心超市。近几年,社区在共建单位和辖区爱心企业家的捐助支持下开办了爱心超市。超市里的物资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对辖区内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进行救助和帮扶,二是奖励好人好事,倡导文明风尚,辖区居民每做一件好事,向社区申报后获得积分,凭积分在爱心超市领取物品,很多条件好的居民,兑换后当场又回捐给爱心超市,这对倡导文明风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七是“星光”小广场。通过挖掘社区文艺人才资源,组建4支文艺骨干队伍,每周五下午3点定期在适宜文艺演出小区、楼院开展常太化巡回演出,节假日在社区办公室外广场固定演出,通过文艺演出宣传惠民政策,切实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总之,社区在推行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两年多来,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社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群众投诉率明昱降低;服务承诺工作扎实推进,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8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340余件。在全区历次的群众安全感调查和民意调查中,均名列第一。特别是在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抓好网格管理与服务工作并强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没。
6.社区网格化管理楼长职责 篇六
第一条 认真负责地对本楼栋居民群众宣传和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带头执行社区居民的决议和决定;配合社区搞好社区居民的公益事业和文体活动等。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通畅。
第二条 随时了解和掌握本楼居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常住户、租房户的人员结构和动向情况,及离退休、下岗失业、困难户、新婚及新生儿、流动人口情况,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及时向社区人员汇报
第三条 负责维护楼栋治安,全力配合社区搞好防火防盗、治安消防、卫生巡查,及时发现本楼各类安全隐患,全面提升社区治安防范水平。
第四条 对楼栋环境卫生不定期检查,督促居民保持楼道干净整洁、无堆放杂物、无涂写乱画、无张贴小广告,发现有不文明现象要及时制止。
第五条 带头遵守执行社区管理规定,协调好家庭、邻里之间发生的纠纷,主动化解各类矛盾,倡导建立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团结,共同创建和谐社区。
第六条 配合社区进行安置帮教,重要时期加强重点人员监控,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社区汇报。
第七条 积极协助社区对低保户、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众的帮扶活动,做好孤寡、空巢老人守望工作。
7.社区网格管理体系 篇七
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 网格化管理具有其创新之处, 它以当地的地理分布、服务水平和管理现状等方面为依托, 将所属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块, 我们称之为单元网格。管理者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对城市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加强对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 对每一个网格进行实时、动态、全方位的管理, 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这也可以说是管理体制史上的一次革命。
所谓组团式服务, 是基于城市中单元网格的划分, 按照正确的方式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 组织团队, 给网格内的所有公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多样化的服务。组团式服务依托的是信息网络技术, 利用电子信息化的特点建立一个相对复杂的、准确的、规范化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此系统进行整合, 以提高综合服务效率和公共管理为目标, 对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高效、主动和有针对性的服务。
2“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主要做法
2.1 协调机制, 建立资源管理服务, 实现服务协同化
社会在发展, 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群众对于民生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 舟山市委、市政府以满足基层百姓的需求为主要任务, 通过划分网格, 组建了一支管理服务团队。这支团队整合了乡镇 (街道) 、社区 (村) 干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基层工作力量, 乡镇 (街道) 、社区 (村) 干部、辖区民警和党组组长作为其中的核心骨干确保了这支管理服务团队能正常运作。另外还全面吸纳渔农科技人员、医生、教师、老党员、老干部、义工等力量加入, 组建成一个个5~7人的网格小组。值得注意的是, 在组建网格小组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的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因素, 优化组合、科学配置, 尽量使每个团队的服务范围能够全面化, 从而应对群众需求的多样性问题。
2.2 细分网格管理服务单元, 形成治理结构网状化
当前基层组织迫切需要适应管理服务的新形势, 把管理服务职能有效地延伸至社会组织结构的最终环节, 所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 着眼于现实发展, 遵循便于管理的原则, 将自然村落或是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基础, 一般在农村, 一个单元网格里的家庭数为100~150户, 城区适当扩大, 这样, 全市43个乡镇 (街道) 共划分出2395个管理服务网格, 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相对稳定的服务团队, 至少每三个月组织一次深入走访, 了解居民的需求, 解决居民的困难, 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形成完善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使条带状管理服务结构转变为网格状管理服务结构。同时, 以网格为基础, 将处于同一网格内的所有党员编入一个党员小组, 每个党员都与若干群众结对, 将党员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 互通互补, 使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职责清晰化, 作用突出化。
2.3 做好民情收集工作, 实现基层管理民主化
近年来, 党中央反复强调各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 深入了解民情, 舟山市委、市政府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颇多的尝试和探索, 推广了诸如“民情日记”、“民情恳谈会”、“社区意见交流会”等一系列措施活动, 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过程中, 认真总结了各地的经验,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化、拓展, 各网格小组成员定期深入走访群众, 倾听群众的心声, 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 并按照要求, 每周记一篇电子日记, 将走访所得全部记录其中。市、县 (区) 、乡镇 (街道) 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定期通过相关信息平台, 对所辖区域网格小组的民情日记进行查阅及点评, 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情况, 并给予相应帮助。在此基础上, 按照社区 (村) 每月一次、乡镇 (街道) 两个月一次、县 (区) 三个月一次、市六个月一次的要求, 召开民情研判会, 集中分析梳理并研究解决民众提出的困难、问题、意见。
2.4 创建信息平台, 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
现如今, 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 网络的快速、便捷、广泛、高效等优势使得人们越来越偏向于利用网络来传递、反映、解决问题, 网络成为了最大的信息交流转移平台。舟山市委、市政府在进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中, 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作为依托对象, 充分利用市属各单位、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 建立一个网格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集大成、够全面, 能够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该系统主要有五个基本模块, 分别是: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短信互动、服务办事、工作交流和系统管理, 该系统的功能多种多样, 例如数据查询统计, 信息互动, 工作共享, 网上营业厅等。同时还开通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门户网站 (http://www.wgzt.gov.cn/index.htm) , 居民可以通过门户网站进行实名注册, 注册后即可在网上向所在网格提出诉求, 系统会自动将其转入内网进行处理。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电话, 短信, 门户网站、深入走访和其他各种渠道收集居民的诉求信息录入信息平台, 系统将自动受理, 并利用智能系统给各部分内容进行分类并流转, 传递给相关部门, 敦促其限时办理, 通过网络协作, 实现实时监控, 双向评估, 分清了各部门责任, 防止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 从而确保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
3“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初步成效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舟山市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 使党群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使机关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对为民服务的机制进行了强化、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加快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3.1 创新了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党组小组长、一名网格格长和一个网格服务团队的模式, 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网格中体现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让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做网格格长, 更加能够凸显党组织对网格工作的引领作用。同时, 通过扶持文化、体育类社会团体, 把党的组织渗透到社会自治团体建设中去, 让党员在引领团体成员和一线群众的工作中能切实发挥有效作用, 使基层组织的核心地位得到充分的巩固, 令自治组织的管理超出了政府职能的能力的现象得到缓解和弥补, 成为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有机统一的准确、有效的结合点, 为党把基层群众工作经验转化为社会管理经验做出了全新尝试。
3.2 首创了群众工作责任承包制, 提升基层服务办事水平
“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吸收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通过网格定位, 为每个网格服务团队划定责任区, 对教育、服务、管理、改进等群众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因为网格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复杂问题, 所以党员干部必须下到基层去, 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以做好群众工作为首要任务, 扎实基础, 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成为网格里“感情传递”的桥梁, 改进工作能力和作风。与此同时, 根据群众工作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基层的工作必须要实现由“处理单一线条问题”向“解决群众各种难题”转变, 对以往基层各条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职责上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使条与条之间配合紧密, 实现了社会管理的网状化、制度化、极大提升了基层服务办事的水平。
3.3 坚持了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的核心理念, 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第一线, 经常性到田间船头与百姓聊天、谈心、拉家常, 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零距离沟通, 就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引导群众创业, 如何帮助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何解决群众就医难、就业难、上学难等重点问题开展服务。网格群众从最初的怀疑、观望, 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 再到接受、欢迎, 现在网格团队被老百姓成为“撤不走的服务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党与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深。这使得舟山市的组织工作总体满意度测评得分, 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一。
3.4 激发了群众主体意识, 形成基层管理服务的良性互动
通过扶持培育民间自治组织和评选乡土人才, 发挥他们了解群众情况、联系群众紧密、有一定威望的优势, 使其充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探索成立的群众自治网格, 是基层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有效实践, 不但增强了群众的主体意识,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层社会管理中来,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
3.5 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通过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将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基层群众中, 遇到的突发事件,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广大基层党组织, 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化解矛盾, 形成一个分工有序, 动态监管, 双向互动的管理服务新模式, 实现了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从传统的封闭化办公向信息化、数字化和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法的转变。
4“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因地制宜的实例
创新, 是党在建设工作中所遵循的一个永恒主题, 为民所想、为民所谋、呼应民生、满足民愿则是执政党工作的基本准则。
自“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我市全市开展推广之后, 各地各级党委及政府结合自身实际, 因地制宜地创新了相关工作方式和方法, 切实解决百姓困难。
渔业是舟山的传统产业, 针对当地渔区实际, 普陀“桃花”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岱山县、嵊泗县根据各自渔区特点, 在建立陆上常规网格的基础上对海上作业的渔船实施了“海上网格化”管理这一创新方式。
岱山县的岱东镇对所有作业渔船好似社区一样进行了分组编排, 划分成不同网格, 将“平安星级船”创建活动、党员设岗定职、干部联系渔船制度、渔船编组制度、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各项活动工作重新整合, 对渔民实行陆上、海上双向管理, 形成“双网格双服务”的管理模式, 做到将管理服务覆盖到全镇。
嵊泗县黄龙乡也把“网格化”措施引上渔船, 将全乡244艘渔船按照所属辖区、作业方式、作业区域等为基本原则进行编组后划分成各个网格, 黄龙乡政府还组织全乡81名渔民一线党员和54艘党员船组建成1个“红帆临时党总支部”和11个“红帆临时党支部”, 并不断吸纳党员, 扩大党支部力量, 共同构建起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网格平台。
普陀区共青团组织依托广大青年所喜爱的网络交流方式, 按照青年属地管理的原则, 积极探索并创建了以网格为单位的青年QQ群、微信群, 在全区层面建立了“普陀青年网络联盟”, 不仅网聚了一批青年, 对他们的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 组织相关活动,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还发现和培育了一批网络青年“领袖”, 充分发挥其青年骨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元.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研究--以广州市S区H街为例[D].广州, 中山大学, 2010.
[2]卢福营.“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调查[J].学习与探索, 2012, (01) .
[3]卢芳霞.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与农村社区治理转型研究[EB/OL].2012-02-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7a963601012ya7.html
8.社区网格管理体系 篇八
关键词: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网格化研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造成的灾害损失愈来愈大。如何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有效的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化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总的来看,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参与。党的十八大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2015年,永州市委、市政府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全市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的重点,气象防灾减灾作为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中重要环节,不仅对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民众避灾能力起到前导性作用,更是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民众互救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一、永州自然灾害状况和地理环境
永州市地处湖南南部,南岭北麓,山高坡陡河谷深。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温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永州市气候要素时空分布不均,山区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水热分布差异大,局部小气候复杂。气象灾害繁多,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频繁,“三寒”明显,雷雨、大风、冰雹年年成灾,连阴雨、雪灾冰冻时有发生,及其诱发的气象衍生灾害如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渍涝、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连年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二、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现状
当前,永州市已初步构建成以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应急保障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一体的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体系。但近年来,随着城乡人口不断增加,气象灾害的频发及次生、衍生灾害的不可预料性,城乡基础设施的负载能力日益减弱,民众对气象灾害有效防御的脆弱性日益凸显。通过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最大程度避免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建立永州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指挥系统
1.理顺气象防灾减灾指挥机制,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系统
2013年底,永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成立,气象、国土、公安、水利、民政等36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同年底,召开气象防灾减灾现场办公会。2014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并入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2015年永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得以落实,与此同时,部分县区探索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新机制,地方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场等签订气象防災减灾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责任单位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构建“八有”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做好辖区内气象仪器和设施的维护、保护等工作,年底对各责任单位实施考评。
2.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有体系、防灾减灾有平台
加强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市级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对接市云计算中心和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立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分平台。配置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站,签订防灾减灾责任书,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气象服务和管理的制度和应急流程,制定城乡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规划等。
3.气象信息员队伍有落实,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有保障
一是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二是确定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分管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确定固定的网格管理人员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接收员。三是按照现有的“七有”标准(有工作场所、有人员配备、有应急配置、有接收终端、有宣传培训、有防灾减灾志愿都队伍、有长效发展机制)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标准,强化城乡社区气象信息员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人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四是强化信息发布和上报,灾害来临前,信息能够按照网格分布发送到网点,实现“信息网上传,人在网中走”;能够及时收集灾害性天气情况。五是按照应急预案,能够排查灾害隐患点。
4.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有重点,专项培训效果佳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民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目前,永州气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活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5.17科技活动周、6月“安全生产月”、应急宣传等各类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完善相关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参与各类应急演练。
针对城乡社区易发的气象灾害,编制城乡社区气象灾害风险防御宣传手册,印发分灾种的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举办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和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等,创新科普宣传的载体和媒介,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扩大信息的传播率和覆盖面。缩短气象科普宣传与受众距离,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打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的单向性,加强与居民的交流、互动,开展各类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建立气象科普示范社区,提升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品质。
四、结束语
【社区网格管理体系】推荐阅读: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08-20
东苑社区在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创先争优10-08
社区网格员考试题07-06
社区网格员培训计划08-07
社区网格化服务工作制度讲解10-29
2024年常德网格员考试之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社区的“四个面向”09-28
环保网格化管理07-10
网格化综合管理10-03
现场防火网格化管理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