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兵 爱与责任铸师魂

2024-10-12

刘亚兵 爱与责任铸师魂(3篇)

1.刘亚兵 爱与责任铸师魂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责任铸师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无不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诠释着这句千古绝唱。今天,在座的各位同仁们,你们当中有的双鬓抵不住风霜的洗刷,有的风华正茂,处处洋溢着热血青春。但在你们的眼中都共同闪烁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索,兢兢业业育才的执著追求。青山为证,绿水传情,多少教育工作者用自己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铸造出爱与责任的师德之魂。

在三小的校园里曾经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位步履蹒跚的教师在几位同学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走出校门。她就是我校的韩玉贤老师,韩老师由于去年走路时把脚扭成了重伤,医生要求在家长期休息,但由于所教的学生即将毕业,便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毅然地来到学校复课,因为她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更不想让学生和家长们失望。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她每天早早起床到医院打针,打完针后便赶回学校上课。每天下来,她的脚都疼痛难忍,她上课前从不喝水,避免去厕所的不便,即使这样她仍然坚持着为学生上课。风里来,雨里去,她从来没有间断过。经过这几个月的煎熬,她顺利的送走了毕业班,终于交上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韩老师是平凡的,在她的生活里,没有冲锋陷阵时的硝烟与炮火,也没有走上领奖台时的掌声与鲜花;但她又是伟大的,因为她是用心灵来歌唱,就像小草默默地拥抱春天,就像露珠折射太阳的光芒,爱与责任永远是流淌在她血脉里的不朽师魂!

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在这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使我真正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爱,爱会改变一切。记得我班有一个小男孩,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父亲又是一个比较残暴的人,孩子在家经常挨打。刚入学时,一天下午我发现孩子没有来上课,我打电话询问家长原因,不多久孩子被家长送到了学校,可我发现炎热的天气,孩子却穿着厚厚的长衣和长裤,还有那呆滞的神情。出于好奇心,我把他叫到身边悄悄地掀起了他的衣服,可就在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孩子的身上没有一块好肉,皮肤都是紫色的。作为一位母亲,看着眼前这个只有七岁的孩子,不由得抱住他失声痛哭起来。从孩子的口中得知,只因为在放学的路上同学告诉他父亲,他上午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回家后父亲便用皮鞭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找来孩子的父亲,大声地告戒他,如果再虐待孩子,我就替孩子去法院起诉他。并要求父亲必须领孩子去医院做检查。我也买来了红花油为孩子擦拭愚青,我告诉孩子以后再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我会帮他解决。他的父亲也向我保证再也不打孩子了。从那以后,孩子变得快乐了,下课后总会围着我转来转去。偶尔犯了错误,我总会单独的和他交流谈心,并告诉孩子,只要你能改正我绝不会在家长面前提及此事。就这样在我们心与心的交流中,孩子度过了他快乐的小学时光。今年的九月,他步如了中学的大门,没多久他又选择了去大连的艺术学校就读,临走时,他来学校看我对我说:其实走出这个校门我最想念的就是您!最舍不得的也是您!他的继母和父亲送他去大连回来的当天又找到了我,他们说:孩子要求我们来看看你,转告你他在那一切都好。谢谢你了!

是啊,在教师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每读到艾青的这句诗,我都禁不住在想: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感动,而这些感动又是怎样化作澎湃的激情?

2.刘亚兵 爱与责任铸师魂 篇二

一、师爱, 让孩子感觉到滋润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只有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 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应有的义务, 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而爱并不是简单,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并非易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 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 师爱就是师魂。”

师爱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甚至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因为师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动力。我国优秀的小学教育专家斯霞向其他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时曾说:“如果教师热爱学生, 对他们抱有希望, 经过你几年的教育, 学生就会像你所希望的那样有进步。不但在学习上、品德上, 而且在做人的道理上都会达到教师所希望的那样。”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多关心、爱护学生, 用自己的师爱浇灌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师爱, 让孩子感受到存在

“育苗有志闲逸少, 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 我备尝苦辣酸甜, 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 就要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我们要满怀信心, 用爱心去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爱孩子就是:学习上的严格要求,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进步时的鼓励, 犯错误时的宽容;成功时的欣赏和分享, 失败后的抚慰和激励, 甚至是耐心的倾听、温和的注视……

从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 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地倾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曾经有个学生, 虽说上六年级了, 可是连简单的汉字都认不了几个。随着年龄的增大, 她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家长怎么劝说也不管用。后来, 经过学校多方做思想工作, 她答应继续上学。而我心中也很不好受, 她心里一定承受着巨大压力。为了让她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我上课总是找最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 下课同她做游戏。开始, 她对我不理不睬, 甚至有意回避。可我并没有灰心, 心想, 这样的学生靠严格要求是不够的, 必须和她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于是我开始从这个学生身上找闪光点, 无意间我发现这个孩子会叠千纸鹤, 便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夸奖她手巧, 她露出灿烂的笑容, 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一天这个学生课下悄悄地走到我跟前红着脸说:“老师, 您给我补补课, 行吗?”我看到她有了学习的欲望, 便对她说:“老师以后每天去你家为你补课, 好吗?”她开心地笑了。以后的一段时间, 一有时间我便到她家里为她讲题、辅导, 并及时地向其父母汇报她在学校一点一滴的进步, 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赞许。爱心付出, 得到了真情回报。一次她在作文中写到:“老师, 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 您爱我、关心我胜过我妈妈。”字有些歪歪扭扭, 还净是错字, 但毕竟有了进步。此刻的我激动不已, 这几句话就是对我工作的高度肯定与认可。我深刻感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 就能让她站起来。

父母对孩子的爱, 崇高伟大, 但出自本能, 所以相对容易做到;而教师对孩子的爱, 出自情感和责任, 更不容易做到。而教育是爱的事业,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 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人们常说最伟大的是母爱, 其实今天的师爱比母爱更理智、更博大。

三、师爱, 浇灌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爱人才能育人, 爱孕育着希望。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充满希望, 教育的真谛就在于用教师的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师爱应该是最平等、民主的一种爱了。其一, 对待全体学生的平等与信任。学生有着干差万别, 如不同的年龄、出生、性格、相貌等, 教师却不能将爱因学生家庭背景分高低, 不能因学生成绩好坏分优劣, 不能因学生智力高低定亲疏, 我们应平等地热爱每一个孩子, “金凤凰”要爱, “丑小鸭”更要爱, 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如牛顿、毕加索、爱因斯坦、欧文等小的时候也都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 如果没有教师的一视同仁、关爱, 他们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因此, 我们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都有着巨大的潜能, 用同样的爱心去帮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其二, 师生间关系的平等与民主。尽管教师和学生在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在人格上, 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因此, 教师应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和学生相处时, 哪怕是讲话、交流的方式都讲究平等、民主。只有给予学生爱, 让学生感受到爱, 体会到被爱之乐, 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一个生病的学生看到师为自己着急得流泪, 一定会倍感温暖而铭记在心;一个能对学生嘘寒问暖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让师爱如阳光雨露般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吧!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导师, 是慈母, 也是朋友!我们应给学生以导师般的厚爱:多一份教导和激励, 多一份严格和期待, 多一份训练和督促, 多一份召唤和鞭策;我们应给学生以慈母般的仁爱:多一份信任和搀扶, 多一份温暖和体贴, 多一份呵护和爱怜, 多一份表扬和鼓励;我们应该给学生以朋友般的挚爱:多一份平等和尊重, 多一份帮助和支持, 多一份理解和关心, 多一份肯定和赞赏。

3.爱与责任铸师魂 篇三

[关键词]师德;中职德育;爱;责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显得如此的沉重,面对今天的中职生,大多是思想上不求进取,认为上了中职是无奈之选。同时,中职生大部分都有厌学情绪,每当课堂重理论的时候几乎都是打不起精神的,当课堂有活动有游戏的时候还可以坚持一下子,部分同学开始对学习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混”的想法。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得过且过,有更多的同学只想混过几年,拿个毕业证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该怎么做呢?

一、用爱心铸造师魂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只要你能够发现、挖掘教育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朵。

1. 关爱学生,从理解开始

中职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好、早恋等情况,作为教师不能粗暴地解决。而是善于做个倾听者、疏导者,从换位思考、平等的观点去看待、理解学生问题来获取学生的尊重,从而做到爱心教学。父母离异也是普遍的问题,曾经我有一位女学生也是父母离异。经过多次家访后发现这位女生也有很多常人不理解的行为。女生,心思缜密,还比较小心眼。因为害怕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她不敢跟被人说她的家事,还在学校故意表现出父母是多么的疼自己。纸包不住火,真相总有一天会出现。后来同学们都知道了她的情况后,本来就很怪的性格变得更加难以接受。上课经常开小差,甚至打瞌睡,更令人痛心的是迷恋上了虚幻的网络游戏。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没有大声呵斥,而是细心地为其开导,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

2. 关爱学生,以诚相见

“诚”可以让我们联想起坦诚与诚信,关爱学生需要怎样的坦诚和诚信呢?中职生即便在学习上没有过于优秀,但是学会诚信做人还是要有的。在现今复杂的社会,就算你会耍点小聪明但如果缺少了诚信,最终还是会落慌而逃。作为班主任,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生做表率。要求学生做的,我们要做到学生之前,作业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有承诺就一定兑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关于作业的问题,但多学生都会倚仗着几位优秀的学生做好以后再给他们抄作业。有一个班级,几乎只有四位同学做作业,四个小组只有四种答案,有些同学更可恶的是人家错的地方修改了,他也一字不漏地跟着错,接着跟着修改,模仿地五体投地。我想该怎样才能让他们不要老师抄人家的作业呢?后来我实行了奖惩制和连带效应作用。凡是被人家抄作业和抄别人的作业的学生都要受到惩罚。另外,要求是自己做的才交上来,反正“偷”来的都不要交作业了。慢慢地,学生们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尽量自己写,即便写得不好也是自己的作业,不是“偷”来的,交给老师批改也舒心。关爱学生,以诚相见,我们在关心学生的同时需要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坦诚做人、诚信做事。

二、用责任铸就师魂

如果说爱是教育的源泉,那么责任就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既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又要对学生未来负责,还要对所教授的知识以及自身的学习和持续发展负责。 那么怎样才能对学生负责任?“责任”是爱的化身,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论其职位高低,是无法在其所处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的!所以,师德是责任。

1. 学高为师

作为教师,要想有一群忠实的粉丝,必须得严谨笃学,以学识魅力感召学生。如今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位同学都会拿出手机查个究竟。在中职学校,更多的是专业的学习,那么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积极进取,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心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内涵,加深对自身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另外,反思自己的过去,改正错的,坚持对的,不断进取。

2. 身正为范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老师的工作主要是育人与教学,只有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中职生更多地是从教师那里学到行为规范,老师的一言一举都会影响到同学们。所以,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断追求师德的高境界。“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倾颓教室独点明灯”的徐本禹,他,为了自己的那份承诺,毕业后毅然放弃读研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去了遥远而贫穷的贵州。他是当代青年的楷模,他躬身践行的正是“大爱无声”的精神。

总之,师德是一种乐,沁人心脾;师德是一种美,陶冶情操;师德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老师的“师爱”就是基于责任和某种更为高尚的东西的超越这种动物本能的更伟大的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伟大!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需要认清社会的动态走向,引领中职生活出精彩、活出魅力。同时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德树人,以身立教,用爱心与责任、忠诚和良知铸造崇高师魂,孕育颗颗美好心灵。

参考文献

[1]杨贤金、石风研.师德新论——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文华.《携爱与责任伴随中职教育》[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1期.

上一篇:相邻权纠纷赔偿协议书下一篇:个人学习民法典心得收获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