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2024-10-17

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精选8篇)

1.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一

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开创人民政协工

作新局面

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成果。人民政协从诞生至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贾庆林主席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为人民政协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这充分说明,深入开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借以指导政协工

作实践,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做好政协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理论研究是指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它既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向导。人民政协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科学,应是以人民政协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人民政协产生、发展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进一步加强人民理论研究工作,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对推动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完善和发展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需要。人民政协成立55年来,在政协理论体系方面经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开创奠基,经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断丰富发展,经过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不懈实践和探索,已形成了一

个基本的理论体系。多年来,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工作者和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敏锐地看到开展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政协理论研究滞后于工作实践,许多理论问题有待于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有些是重大的基础性问题,如履行三项职能,从政协章程上看是清楚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与党委、政府、人大协调衔接问题以及如何增强实效的问题。有些是新问题,如政协如何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特殊的优势等。有些是政协正在实践、迫切需要进行理论总结的,如开展民主评议、委员学习活动小组开展活动、委员的教育和培训、委员的考核和管理等等。因此,加强政协理论研究,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持的迫切要求。

二是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提

高政协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履行好职能,必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这种能力和水平,与执政党执政能力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上。提高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就要在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求真务实、深入调研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结各方、形成合力的能力,提高发扬民主、有效监督的能力,提高改革积弊、开拓创性的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就要在参政议政的作用、主体、内容、形式、方法、要求、效力等层面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给实际工作予以指导,以推动政协工作的发展。

三是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中共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目标。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具有重要位置,负有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扬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要求我们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如何为各民主党派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为深化政协工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为调整政协界别设置、改革委员产生方式提供决策参考等等,是对人民政协开展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研究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内部合作共事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机制,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研究新时期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及其对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等基本理论,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作用。

四是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政协工作开拓创新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人民政协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通过对历史的科学总结、对现实的全面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正确把握,深化和提高对人民政协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在保持和发扬政协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的同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胆探索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路子,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本领,使人民政协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前进,实现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我们履行职能中的经验,研究哪些可以进一步上升为工作规则、程序和规范;要对已有的制度进行认真审视,研究如何推进政协工

作的机制创新。另一方面,要按照十六大关于“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的精神,建议党委进一步从制度上、程序上明确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规范政协在履行职能中与党委、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关系,克服和避免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方面的随意性。

二、正确认识基层政协开展政协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从基层政协的特殊地位来认识基层政协开展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基层政协是政协系统的基层组织,是地方政治架构的组成部分。在政协系统,上下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关系,履行职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地方政治架构中,政协与人大、政府处于平行的层面,在同级中共党委的领导下履行职能。由于基层政协这种特殊的地位,一些同志认为政协理论研究是上层的事,基层的任务就是干好具体工作,开展理论研究没

有必要。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基础理论研究是上层完成的,但应用理论研究是基层在大量的实践经验中探索出来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具体的理论,是基础理论的客观依据和组成部分。第二,从当前政协理论研究的课题任务来看,基层政协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任务。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在全国副省级市政协工作协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还存在三大类理论课题。第一类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课题。比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世纪的人民政协工作;人民政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等等。第二类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的课题。政协工作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世纪的人民政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人民政协工作,等等。第三类是政协活动和工作方式方面的课题。比如,如何拓展和优化政协工作的领域;如何正确把握政协界别活动的指

导思想和方式方法,等等。可以看出,第一类是宏观方面的课题,第二、三类是微观方面的课题,后两类课题与基层政协关系密切。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来自于基层政协的探索和实践。第三,从基层政协的实际工作来看,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如何发挥,也迫切需要理论给以具体指导,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这些年来,我市一些基层政协在工作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但同时也在履行职能中遇到了不少从大的原则上都有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感到不太明确的问题。如,民主监督的范围、方式、力度、效力,参政议政的空间和效力问题。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说清楚、讲明白,通过理论研究使一些模糊的问题逐步清晰起来,使一些错误的认识得到及时的澄清。第四,从政协理论研究成果的运用来看,政协理论研究成果既推动着政协工作的发展,又为党委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政

协工作的领导、政府更好地支持政协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因此,开展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是基层政协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具体实践活动,是履行职能的迫切需要,是把握人民政协工作规律性的好方法,是统一广大政协工作者思想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开展政协理论研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共十六大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着重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研究和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的特点和规律,更加自觉地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重视理论研究的好风气。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一是要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市政协组织要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政协中共党组、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的领导同志,要充分认识加强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头开展研究。二是要制定政协理论研究课题计划,加大工作力度。要从实际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化、专题化研究。每年都要选择一些带有普遍性、制约政协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确定一两个课题,列入工作目标,把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政协理论的研究上,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有所进展,有所建树。三是要加强政协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政协组织要把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作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和

造就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于奉献的高素质政协理论研究工作队伍,达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目的。四是要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首先是政协内部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别都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各级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协作与配合。同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力量,借助各级统战部门、党校、社科联、高等院校和其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和部门的力量,以课题为纽带,组织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活跃和繁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多吸收和动用社会上的研究力量、资料和成果,推动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五是要加强对政协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宣传。要发挥理论在宣传、引导、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理直气壮地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大力宣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成功实践。要注意

发挥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传媒在理论宣传中的作用,做好政协理论的普及宣传工作,以此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促进研究成果在工作实践中的转化和应用。

(二)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贾庆林指出:“加强学习不是虚的,而是实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当务之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人民政协理论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因此,搞好政协理论研究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当前,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论述,特别是要注意学习和把握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出的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和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发展的首要前提。我们要结合政协工作实践,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学习、研究,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更加自觉主动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我们的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努力推进政协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理论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也是理论的最终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够能动地指导实践。这一原理,科学地概括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政协理论研究只有同鲜活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实践经验中升华出理论,从履行职能中总结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思路,理论研究才有生命力。因此,要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密切跟踪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工作中面临的新问

题,不断提高对政协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要立足工作实践,勇于研究和探讨,找到政协工作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得更紧的切入点,找到与本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广大群众联系得更紧的支撑点,为政协组织提高履行职能水平多想一些好办法、多出一些好点子。要认真总结基层政协在实践中探索与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把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进行提炼、概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2.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二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载体建设

一、在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加强载体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载体建设是由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决定的

随着我国高校的普遍扩招, 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也在水涨船高, 组织规模迅速扩大, 而学生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却相对没有扩大, 造成党员发展工作难度加大, 大量的时间都被事务性工作所占据, 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和党员入党后教育严重滞后, 甚至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党组织建设中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载体以满足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求, 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和先锋作用的发挥。

2、加强载体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既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建设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理念, 也对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做到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 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持续稳定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就要不断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加强载体建设, 不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模板化、单一化。

3、加强载体建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校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崇高理想、健全人格、能够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优秀人才。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更是承载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对于他们更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这要求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平台与有效的载体, 使他们能在各方面得到发展与锻炼, 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楷模与典范。

二、在党建工作中加强载体建设的重要性

1、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载体是学习和宣传党的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窗口

诸如学生理论社团、互助团体、红色网站等载体不同于其他学生自发的团体与组织, 它们是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 与主流思想观念保持高度一致, 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的先进性。这些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理论优势, 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宣传党中央、学校党委的各项决议, 密切联系广大同学, 在同学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理论宣传活动, 从而起着向广大同学宣传党的重要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

2、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载体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的方式还是常规的“两课”教育, 但常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上课的形式过于单调, 单调的教学方式、灌输式的教育挫伤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载体, 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等特点, 在教育大学生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有效地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载体是活跃和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建设中因其灵活多样性, 可以将载体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将党的理论宣传和实践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寓教于乐, 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既完善了党组织建设, 保证人才培养方向, 又极大的推动了校园的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生活,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三、在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加强载体建设的有效实施方式

1、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载体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载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保持所建立的各种载体本质纯粹、发展方向正确的保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载体建设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求载体的建设和发展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 各种载体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组织机构建设、领导集体选拔、规章制度的建立都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结合学生工作具体实际,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实施。其次, 各种载体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中心而开展。诸如开展党的理论学习和宣讲, 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现实,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能够使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创造最具有价值的人生;能够帮助青年学生追求全面和谐的发展, 塑造完善自我, 顺利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各种载体的政治先进性, 充分发挥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的重要窗口的职能。

2、坚持以学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经验来看, 各种载体建设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汲取学生组织的优势, 以学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题组成员鉴于所在支部规模庞大的具体情况将近200人的支部分成8个党小组, 在广大学生党员中遴选出党小组长, 在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的积极性, 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楼层公示板、红色网页、党员风采等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各项载体建设的主体,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影响。因此,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从而保障基层党组织载体的发展始终充满活力和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

3、以完善的组织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载体建设保驾护航

“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任何党组织领导下的载体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组织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的保驾护航。以课题组所在党支部领导下的理论社团“红盾社”为例, 在社团创立至今, 全体社团成员在不断探索、研究、制定社团的各种规章制度, 保证社团的良性发展, 随着组织机构的完善, “红盾社”的管理体制也同时建立起来, 制定了翔实的《社团章程》, 明确规定了社团的性质、原则、任务、会风、活动方式、会员条件、组织构成、组织纪律等八项内容, 同时, 社团根据实际情况及社团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社员管理条例》, 完善了社团主席团的定期例会制度, 并逐步发展部长例会制度。可以说社团的管理是有章可循、有条可依的, 克服了一般社团的组织松散随意的缺点, 为“红盾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 在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载体建设中完善的组织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4、坚持与时俱进, 适时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

要发挥各种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阵地作用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 而这个形式就是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 各种载体组织开展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各种活动。在载体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载体自身的灵活性, 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应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课题组在支部工作中开展了树木认养、党员公示板、党员下基层以及“红盾社”等系列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中能够看到:常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 持续保持参与热情;特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持各种载体的独特魅力;品牌活动能够促进活动达到最大的成效,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崇高理想的信心和动力。

5、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 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理论是实践的升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基层党组织的载体建设要尽可能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组织学生认真到基层接触工人、农民、解放军等, 虚心向他们学习, 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 走密切联系群众的道路, 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课题组成员积极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开展了诸如:“大手牵小手”启智实验学校献爱心、党员广场义诊、“为军旗献礼”八一社区实践、艾滋病日宣传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促进了广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使他们进一步体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道理, 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因此高校学生党建一定要走出去,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各种载体建设是现阶段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体现党员先进性,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证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动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大力加强载体建设必将开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3.论如何开创组织人事工作新局面 篇三

关键词:人事工作;组织建设;新局面

一、集团概况:

2005年12月18日,淮南东辰集团有限公司从矿业集团完全分离正式挂牌,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创业帷幕。从淮南矿业集团分离之初,公司党委确定了“调整整合就是发展,挖潜严管就是效益,坚定信心就是稳定”的科学发展理念和“管人,管资产,管监督”的战略管理定位,两级班子以东辰主要领导首倡、凝结班子集体智慧的“大东辰”发展理念统揽全局,紧紧抓住稳定、调整、发展三大战略,带领广大职工迎难而上,拼搏进取,保证了分离后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和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分离当年,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收入、利润指标等都创造了历史最好纪录。不到半年,他们把49家独立核算单位(不包括小煤井)整合为16个相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一级公司,使优秀的管技人员、优秀的产品以及优良资产向优秀企业集中,产业板块初步显现。同时,企业机构整合也使管理人员大幅减少,由原来的2229人减至1884人,提高了管理集中度。

在党组织建设方面,集团公司把上党课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党课教育,充分利用“三会一课”进行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公司有关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和刘云山、赵乐际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开展学习新党章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认真学习贯彻华润集团“三个不能丢”、“两个牢记”和“经理人行为准则新24条”,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等。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采取召开座谈会、心得体会交流会、理论学习讨论会等方式,相互交流,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找准了在执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问题引路深化学习,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活化了学习方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采取集中学习、指导网络自学、上党课、知识相互问答等方式活化学习。组织了党员干部职工相互交流、参观、学习,推动学习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了以此为契机,如可开展好安全生产工作大讨论,人人都发言,人人有总结,增强干部职工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二、组织建设目前存在问题

近年来,组织人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很大的成绩。但是面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应深刻认识到组织人事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思路、内容、途径、方法研究探索不够、效果不够突出;干部人才队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选人用人机制不活;干部人事管理还不完全符合企业实际,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工作机制。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打造过硬本领,锤炼过硬作风,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如何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方针,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抓好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的干部人才队伍;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好进口,畅通出口,建立领导人员能上能下,管理人员能进能出的新机制;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组织人事工作必须正确面对、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好的紧迫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我们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我们的事业就难以健康发展。敢于正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解决起这些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又要增强主动性、紧迫感,争取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取得进展、收到成效。

三、以与时俱进、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努力开创组织人事工作新局面

各级领导班子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各级领导干部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以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当前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信心和决心、素质和能力、精神和作风的重大考验。我们领导干部就是要带领职工群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努力破解发展瓶颈,奋力开拓发展前景。如果没有困难,没有挑战,什么事情都好办、好干,还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做什么?我们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不退缩,顶得住压力,经得住考验,向上级和职工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1、抓学习。学习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创新之源。在当今时代,不学习,不掌握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就不能提高自己,适应工作需要,就会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仅仅是个基础,主要培养我们学习的习惯、方法和能力。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要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读书学习成为充实自己、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我们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公司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要坚持好,使终身学习、全员学习、自主学习在企业蔚然成风。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勇于实践的魄力,源于对事物的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要对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抓紧组织力量,确立课题,开展攻关,并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见到成效,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最终要用实践来检验。endprint

2、强能力。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在干部队伍中有一种恐慌,这种恐慌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经济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一些干部无所适从;面对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一些干部束手无策;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一些干部手忙脚乱。这都是本领恐慌的表现。越是逆境、越是困难,越能提高干部的本领,越能锻炼干部的能力。能力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克服困难、艰苦磨练中来。

3、转作风。能力是关键,作风是保障。有了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还要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是每一名领导干部最基本的品质和标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能感染职工、凝聚队伍、唤起激情,有效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发扬埋头苦干、一抓到底、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作风,对困难和问题,一件件地提出解决办法,对安排部署的工作,一项项地抓好落实。反思我们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根子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扎实、工作不主动、落实不到位。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

4、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导向问题至关重要,导向正确广大干部才能方向明,干部队伍才能风气正,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选好一个人,就能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就会挫伤一群人。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严格的标准选人用人。胡锦涛同志提出在选人用人上,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以实绩选干部,更要以德才选贤能,既重能力,更重品行。要坚持品行为本,用靠得住的干部;坚持责任为重,用敢负责的干部;坚持务实为要,用肯实干的干部;坚持民意为上,用口碑好的干部;坚持廉洁为贵,用严以律己的干部。二是坚持五湖四海,用宽阔的视野选人用人。这是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良好氛围的必然要求。我们看文凭,更看水平,重学历,更重能力,不冷落实干者,不亏待老实人,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不干事的有危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群众公认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选人用人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选人用人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干部的德才如何、实绩如何,职工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考察的情况、岗位的需求、班子的结构和干部的发展潜力,综合分析、集体决定,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四是坚持强化监督,用管用的制度选人用人。把人选准用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靠优良作风,坚持公道正派,也要靠科学机制,靠有效监督。要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权力运作方式和程序,把规范各级党政特别是一把手用人行为作为重点,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要加快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

四、以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公司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要深入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人事工作。一是找准定位,增强针对性。找准科学定位,才能奋发有为。新形势下组织人事工作要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中,为完成企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始终做到不游离中心,不背离大局,各项工作都体现和贯穿这一基本要求。要经常审视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是企业发展急需的,是否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二是超前谋划,增强预见性。增强预见性就要从方向性和规律性中去把握。要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部署中把握方向,认真研究和解决组织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单位先进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是贴近实际,增强有效性。在谋划工作时,首先考虑针对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想取得什么效果,不做无用功;在推动工作中上,要优化程序,改进方法,力求最佳效果,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贴近企业、基层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四是改革创新,增强创造性。我们不能把创新仅仅作一个时髦的词语、一个动人的口号,而要把创新作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研究、来探索、来实践。要少在制度的修修补补上做文章,多在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等上下功夫,使组织人事工作始终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五、结语

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对组织人事工作的新要求,回应干部职工对组织人事工作的新期待,根据组织人事工作面临的新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在坚持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突破重点难点上下功夫,在做好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奋力开创组织人事工作新局面,为夺取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胜利、新成果提供坚强保证。同时提高巨万公司人员整体素质,为安全生产夯实基础,为教育实践活动下一阶段奠定坚强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丽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人事工作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2] 王友.创造性地开展组织人事工作——持续取得“双满意”的良方[J].经营管理者,2013(03).

[3] 潘坤耀.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组织人事工作[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5).

4.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四

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机遇,为广大政协委员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政协工作探索新思路、开拓新局面提供了条件。政协工作要与时俱进,上台阶,上水平,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对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传统,也是政协的一项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崭新思维理念,其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好实践,首先要学好理论,把握好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好政协委员的思想,使每个委员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理解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从而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中更多更好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20多年改革开放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即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二、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工作实际中 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如何在履行职能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主要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第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把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改革的主旋律。人民政协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职能,把服从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贯穿于所开展的一切活动之中,政协组织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面临的机遇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人民政协必须有新作为。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要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周密思考论证,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广泛的民意基础和雄厚的智力支持。要切实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和政协的界别作用,调动和集中政协组织中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整体功能,形成集合优势,积极通过调研、视察、例会、提案等形式,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和水平。人民政协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这既是对政协委员的褒奖,又充分表明政协的献计献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认真真地思考每项建议,反反复复地论证每条计策,使我们的建议和计策全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足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作用力。第二,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真实地代表群众的意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政协组织在履行职能中,要广泛关注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利益,协助党委、政府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首先,要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作为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政协委员要做有心人,注意了解群众的心声,了解弱势群体的困难,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愿望,及时向党政部门反映问题,使党政领导更好地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善于集中民智。主动搜集群众提出的有助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中形成的有助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真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其次,要发挥政协委员在群众中影响大、威望高的优势,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在了解他们的各种意见和愿望的同时,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全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多做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励、凝聚人心的工作。三是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的优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发挥政协组织人才优势,主动帮助基层和群众研究致富思路,落实致富措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界的委员,要组织好智力扶贫、送医送药、文化下乡、科技服务等活动,切切实实地为农民、为社会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经济界的委员要充分发挥企业和自身优势,在捐资助学、吸纳下岗职工等项工作中多做贡献,带动困难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第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共同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努力形成上下同心求发展的良好局面。政协组织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切实搞好各党派、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的团结合作,不断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大团结、大联合;要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原则,加强同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界委员的联系,认真听取并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维护他们按照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的民主权利,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合作的政治氛围。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各地区、各族各界人民在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不断增强基础上的多样性迅速发展。这就给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带来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协调好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协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需要,也是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创造新业绩的需要。一要不断拓展政协工作新领域。政协组织要牢固树立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做到理性思考和大胆实践,在拓展工作新思路、实现工作新突破、创造开放新格局上下功夫;在正确认识和发挥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的作用,将其代表人物吸纳进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上动脑筋;在切实做好大团结、大联合工作,及时地反映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发表政见、表达意愿提供畅通的渠道方面做文章。二要努力提高政协履行职能新水平。政协组织在坚持人民政协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同时,应重点从履行职能的方法和形式入手,政治协商突出重点,言之有据。适时创新视察、资政、咨询的形式以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创新委员监督、行风评议、特别监督等形式探索民主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为政协创新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当前,政协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政治协商作为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发扬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如何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履行职能的程序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新的观点、从新的视角来认真研究,需要广大政协委员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出新办法,提出新举措,使政协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三要积极探索履行职能新途径。一是切实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在进一步完善委员学习日、政情通报会、知情性视察等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委员正确认识其社会地位、社会荣誉和社会职责,提供参与各项活动的舞台,切实提高委员履行职能的整体水平;二是有效发挥专门委员的基础作用,探索以重要课题组、专家组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委员广泛参与为前提的专题调研格局;三是继续发挥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关键作用,把反映社情民意纳入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更富实效、更具特色、更具前景的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党纪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效结合的途径,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第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保证政协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以突出的工作成效赢得党委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

二是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协组织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发挥政协优势与履行政协职能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使政协工作更加贴近全区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委员。

5.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五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2013年03月13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浑旋律,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走过60多年辉煌历程的人民政协,迈上了更加壮丽的新征程。连日来积极建言献策、协商议政的政协委员们,你们辛苦了!

这是一次民主开放的大会,也是一次和谐奋进的大会。会议期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深入到小组与委员共商国是,认真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议政建言,认真履职尽责,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政协的领导成员,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进来。十一届全国政协领导机构的一些老同志退了下来,他们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促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越多元越丰富,越自信越开放。这次大会,鲜明展现了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集中体现了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会议期间,各个界别、各行各业的委员们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直面群众最关心的热点议题,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建设性意见。小组讨论中,委员们思想活跃、畅所欲言,不回避问题、不绕开矛盾,生动地践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证明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人民政协能够拓宽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我国政治体制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能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水平和质量。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政协的各项履职活动定能更加契合中心任务,更加符合决策需要,更加体现人民心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寰宇,世界经济阴霾远未散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对人民政协提出了新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更加积极地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广泛凝聚起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才能永葆人民政协的蓬勃生机;更加主动地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拓展民主形式,提高协商能力,才能更好地展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价值。相信十二届全国政协定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用恪尽职守诠释责任,以奋发有为回应期待,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

6.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六

积极打造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优良机制

我区2007年起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截止目前,全区在岗大学生村官341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30名,占16.3%;中共党员126名,占68.48%;男大学生村官90名,占48.91%,女大学生村官94名,占51.09%。

近年来,我区按照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关于“六合大学生村官工作要走在全市前列”的要求,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基层培养锻炼干部的源头工程、基础工程、接班人工程这一系统工程来抓,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全员教育、全程服务、全息管理、全面激励,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建机制、强举措、促成效,倾力打造促进大学生村官安居乐业、爱岗敬业、奋斗创业、建功立业的优良机制环境。

一、全员教育,提升融入基层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 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我们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村官特点举办专题培养班,科学设臵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创业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邀请外地优秀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体会。通过培训,优

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以及适岗能力。在做好“课堂式培训”的同时,选择新农村建设典型村作为我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参观学习。邀请中科院专家来我区讲人生哲理、邀请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讲创业奉献,增强大学生村官理想信念和奉献意识。有关街镇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外出参观学习、开展调研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为他们介绍农村基层工作情况,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学习工作方法,增强群众观念,找准工作定位、分析自身差距、以及自身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缩短适应周期。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实践宗旨观念。到村任职的大学生都生在80后,他们思维活跃、志向远大、憧憬美好,普遍对自己期望值比较高。到村任职后,往往感到现实和理想落差较大,让一些同志心生困惑和动摇。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加强引导,以农民好支书李元龙及安徽小岗村支书沈浩同志为榜样,加强教育引导。开展了“李元龙精神与大学生村官实践”主题教育,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举办一期主题论坛、开展一项实践活动等“四个一”的活动。2009年10月,我们组织部分大学生村官到竹镇镇李元龙纪念馆参观,重温李元龙同志的感人事迹,到李元龙同志纪念林瞻仰李元龙铜像、敬献花圈、集体宣誓,并采用现场和网络视频同步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了“李元龙精神与大学生村官实践”论坛。2010年元月,我们及时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学习沈浩同志的活动,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帮助大学生村官学习沈浩精神。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努力在全区大学生村官中弘扬沈浩、李元龙精神,教育大家增强宗旨意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是开展结对帮带,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实行2对1的结对帮带大学生村官制度。要求各街镇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一名区管领导干部和一名村主要负责人作为结对帮带指导员,实行镇村两级帮带责任制。各个街镇按照区委统一要求,明确帮带工作的职责和措施,逐人制定了培养锻炼计划。镇村指导员及时向大学生村官传达上级精神和有关政策,指导学习政策,讲解工作方法,传授基层经验,做到思想上引、方法上教、致富上帮、形象上带,帮助大学生村官深入了解农村工作实际,熟悉掌握村情、民情,培育感情,积累工作经验,切实增强解决农村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全程服务,营造扎根基层安居乐业的优良环境 一是加强人文关爱,落实各项待遇。大学生村官初到基层,面临着全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生活待遇方面,我们坚持保障从全、待遇从优的原则,努力营造“安心留人”的生活环境。区委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和专题安臵工作会议,就有关待遇和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大学生村官全部由区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工资、保险、福利等相关

待遇按照省市规定的标准由区人才中心统一发放,实现“一卡通”和“一站式服务”。每个街镇选择1-2个住宿点安排大学生村官集中住宿,在街镇食堂统一安排就餐。为他们购臵必需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并配臵了宽带、有线电视等,有条件的街镇还为他们配备了空调等家用电器。

二是加强交流沟通,解决思想困惑。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化,早日融入基层,我们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情况,走遍每一个街镇,多次召开座谈会,与大学生村官及时直接交流沟通。针对部分大学生到村之初的思想波动,区委组织部和街镇还分别约请与他们谈心,及时帮助解决困惑。区委组织部设立热线电话,建立大学生村官走访慰问、交流谈心制度,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在我区的党建信息化网上,专门设臵了大学生村官论坛和专栏,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环境。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党建信息化网等各种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在《六合都市文化报》开设了“大学生村官记事”专栏,鼓励大学生村官将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发表出来。坚持在召开重要工作会议时,选派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各类代表,在畅通大学生

村官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同时,营造关心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浓厚氛围。在“七一”、“八一”、中秋国庆和春节等节假日前后,我们还组织召开座谈会、联欢会,丰富大学生村官文化生活,为他们相互的沟通交流创造机会。

三、全息管理,激发服务基层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一是实行制度管理,构建制度体系和工作网络。区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镇和村也成立以党组织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努力构建区、街镇、村三级领导体制和工作网络。区委和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大学生村官会议,对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部署安排,并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实施了街镇和区级机关有关部门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大学生村官考勤制度、工作日志调阅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制度,努力建立完善制度体系。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均任命为村(社区)主任助理,根据工作需要,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担任村(社区)的团组织、妇联组织负责人。各街镇和村、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要求要有计划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实质性分工,担任好一项条块工作负责人,在村“两委”领导下主抓一至两项具体工作,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临时任务,锻炼他们应对和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

三是实行自我管理,培育团队文化。为了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区成立了六合区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和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书画社、文学社、合唱团等。同时,各街镇还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分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不仅帮助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服务农村,而且培育了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和大学生村官团队文化。

四、全面激励,争创奉献基层建功立业的优良业绩 一是制定阶梯培养计划,开展岗位锻炼。我区进行了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调查,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锻炼,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信访、计划生育及农村矛盾调处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下“硬任务”,压“重担子”;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就本地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和交流活动,增强其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单位任职锻炼,帮助他们多岗位历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对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大学生村官,及时选拔到村和社区重要岗位上任职锻炼,在今年城市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工作中,鼓励动员大学生村官报名参与竞争,有4名同志经过多轮竞争脱颖而出,当选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考虑将及时纳入镇管、区管后备干部培养锻炼。

二是制定科学考评体系,增强队伍活力。将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纳入街镇对村干部的跟踪考核中,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群众评判和组织认定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近两年来,区有关部门会同街镇党委,组成考核组,每年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表扬奖励;对存在的问题同志开展谈心谈话、做好教育引导。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大学生村官综合考核档案,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培训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努力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氛围,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三是制定创业扶持办法,激发创业热情。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事创业,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激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施意见》,从教育培训、创业引导、项目信息、创业基金、税费优惠、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邀请有关专家,通过党建信息化网的视频会议平台,向大学生村官们讲授创业经验、贷款政策以及操作流程等;深入大学生村官创业点调研,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困难、开展创业指导。有关部门和街镇正在筹建

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支持有创业意向、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支持大学生干部发挥各自优势组团创业、联合创业;支持大学生村官组建、领办和参与专业合作社,在创业的同时引领农民共同致富。

7.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七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平谷区档案局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一是处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干部分别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学习辅导活动,深刻领会了十七大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局(馆)内部开展了“学习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工作”系列活动。

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局(馆)干部职工一致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档案事业管理水平,促进档案事业发展。要通过优化档案工作的外部条件,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的支持;要通过完善档案法制建设、深化业务建设、档案科技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贴近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要指导建立和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要深入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要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政策知情权。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深化档案基础业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的综合水平和社会形象。要加强对全区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全区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围绕“十一五”时期数字化档案馆目标,建设适合平谷档案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档案馆。

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了2008年工作总体思路:以十七大和区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主题(即坚持“服务、创新、发展”的主题);启动两大工程(即平谷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研究工程和新馆建设工程);完成六项任务(即完成奥运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民生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服务;新农村建设档案;从区委三届五次全体会议报告中选定的十项和区政府三届三次会议报告中选定的五项实事的档案服务;区政府在镇罗营召开的档案工作会的筹备、组织和议定事项的落实等六项工作任务);推动档案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使档案工作在服务我区“三产带动”“工业强区、旅游富民”的工作大局中上水平。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要加强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首先,要形成以档案管理部门为主体的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三是大力提高档案现代化、数字化的管理水平,并把此项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二、坚持服务、创新、发展的主题。在服务方面,一要开展好以中心工作为特点的大局服务,二要开展好以民生工作为重点的大众服务,三要充分地发挥档案信息的资源性和工具性的属性,使之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以促进方方面面工作的发展。三、要加强基础业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业务方面,要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搞好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建成11000平方米的新型馆。

要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一要有法规制度做保障;二要形成边工作、边学习、边调研、边解决问题的学风;三要形成以科研促工作,以工作带科研的工作机制;四要在系统理论指导下,形成档案集约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邀请专家或专业工作室协助,完成“平谷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研究工程”。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牵手奥运,让档案在服务体坛盛事中焕发光彩。一是要与区“2008办”加强合作,指导我区相关单位在开展奥运环境建设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进行收集。二是积极开展奥运宣传工作,向社会宣传推广中国体育发展历史和奥运会知识。做好由平谷区档案局(馆)和市委办公厅保密档案处合作在市委机关举办的“百年奥运展”,并做好本次展览在我区各部门的巡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百年奥运、百年中行”体育图片专题展览在全国52个大中型城市开展巡回展出活动;利用“世纪阅报馆”的资料,为新闻媒体提供宣传稿件。

建立“两个体系”,使档案工作大力服务于民生。在建立民生档案资源方面:一是在非公企业中推广建档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二是积极稳妥地做好集体转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避免因企业转制造成档案的流失。三是要加快对区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档案达标定级工作。四是在各居民社区建立无业、失业、残疾人等档案,为改善居民生活和群众再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五是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促进全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在利用服务方面,区档案馆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工作,确保政府公开信息对社会开放。

立足自身,大力弘扬档案文化。一是深挖档案的文化内涵,举办各具特色的档案展览。制作反映我区生态环境的专题展览,为宣传平谷服务;与区外有关部门合作,举办“老报刊收藏”专题展览,宣传报刊收藏文化。二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传承后世。

(二)着力加强区档案馆基础工作,实现传统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

在建新馆的同时,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资源结构。要认真做好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在档案接收方面,除接收重大活动、重点建设工程档案或目录以及撤并、临时机构的档案及目录等,还要积极发掘征集线索,逐步加强平谷知名人士口述史资料和民俗档案的征集。要重点征集反映我区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档案资料、历任区档案馆馆长讲述档案馆发展变化的口述史资料以及照片、实物等。

(三)扎实推进与新时期档案工作相适应的“三化”工作,促进全区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加强法制化建设,为档案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档案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档案执法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二是依法开展执法检查,实现档案执法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并且要有力度、有作为。2008年,要力争在行政处罚上实现零的突破。

2、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形成科学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运行程序。一是要结合档案业务规范化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运行程式。出台业务规范性文件,并在全区推广实施。各乡镇政府要将档案工作纳入村级“五好支部”考核范围,各机关单位要力争将档案工作纳入到科、站、所考核范围。二是各单位要做好本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修订工作。

3、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水平。

做好“平谷数字档案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完成馆藏房产和革命历史等档案的全文扫描工作。同时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四)优化档案工作发展环境,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组织召开区政府档案工作现场会。通过介绍一些乡镇的先进工作经验,对档案工作纳入五好村队考核内容、落实“三件一步走”、民生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保持档案员相对稳定等先进做法进行宣传推广。

2、切实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一是要求各单位必须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把抓好档案工作列入分管领导的岗位责任制。要将档案工作写入单位整体工作计划,要组织研究、宣传档案工作。二是要求各单位为档案工作人员的学习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各单位要认真总结、积极宣传档案工作为本单位中心工作服务中的典型事例,对成绩突出的档案工作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四是要求各单位保持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严格控制档案员的不合理的流动。五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3、加强宣传工作,为档案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向社会普及档案知识。二是利用文艺形式宣传档案工作。认真组织,继续在全区推出由档案工作者自行创作的专场文艺演出。三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向区内外各类新闻媒体报送宣传稿件;在档案信息网上开辟“聚焦档案馆”专栏,将档案中记载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给世人;设立“档案馆开放日”,使群众更多地了解档案馆。

4、大力开展科研和调研活动。一是组织全区档案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文章,并进行评比。对去年已完成的二十五篇调研文章要进行综合评定,择优给予专家评定与答辩,对编研成果进行转化推广。

8.开创小城镇建设工作新局面 篇八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小城镇、大战略”认识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都将发展小城镇作为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但是,由于各

地情况不一,发展小城镇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城镇规划不到位,建设资金匮乏,工程质量不高等。因此,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就必须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结合区域实际,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前提,是龙头,是灵魂。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为指导,那么,即使建出的小城镇,也只会是布局凌乱而无章法,品位低下而不美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规划修编工作。一是要依法规划。修编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贸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等法律法规,否则,在具体建设时,将会因缺乏法律依据而影响工作进展,甚至导致工程下马。二是要科学规划。小城镇的面貌既是一个时期经济状况的表现,也是一个时期文化的象征。因此,在编制规划时,要认真研究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遵循科学规律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定位。同时,还要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和着眼未来的胆识,适度超前规划,保证规划至少20年不落后。三是要做到特色规划。小城镇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规划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将工业、农业、商贸、文化、教育、生活、娱乐、水、电、路、气以及排污、绿化等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设计出不同规模、不同功能、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建筑群体,以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功能。四是合理规划。小城镇建设,势必牵扯土地功能的再调整,因此,要本着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认真做好城镇区和农田基本保护区“两区”的划定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平衡。五是要注重规划的功利性,即要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小城镇,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着眼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六是要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应坚决付诸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擅自改变和违反,要按照规划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小城镇建设工作。

二、要突出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小城镇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而经济要发展,基础须先行。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就缺乏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对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因此,要切实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一是要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水、电、路、通讯、住宅、环保等问题,做到水流其畅,道路平坦,照明辉煌,环境优雅。二是要抓好社会公用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商店、市场、金融、文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布局合理而不凌乱,建筑集中而不分散。此外,要做好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要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城镇意识和文明意识,自觉维护公共设施,从城镇建设和人的素质两方面来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三、要采取灵活的筹资政策,建立多渠道的投资机制。目前,我县各级政府财政都比较紧张,要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发展小城镇,就必须采取灵活的政策,建立多渠道的投资机制。一是用股份制筹集资金。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入股或租赁的方式兴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收益部分分配给投资者,已有的基础设施也可以有偿转让,或作为股份参股。同时,也可以采用拍卖冠名权等形式,吸取一定的资金。二是充分利用一切优惠政策,从政策里面“找”资金。目前,省上规定的用于城市维护管理的各项合理收费项目,经批准可延伸到建制镇,收取的各项费用由镇政府集中安排搞城镇建设,此外,各乡镇在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中,也可以将收益部分用于城镇建设。三是四处“化缘”,募集资金。动员和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部门、专业大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赞肋一些资金。四是加大跑项目力度,向上争取资金。要积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的历史机遇,加大跑项目力度,争取多立项、多上项目,以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五是采取积极的土地政策,通过盘活土地存量,发挥土地效益,聚集建设资金。要在坚持节约用地和合理用地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小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可以采取拍卖土地使用权、出租、出让等形式,将收益金用于城镇建设。这一点,我县在旧城改造中取得了成功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县城基础设施的建设。六是通过项目招商引资。七是争取各级金融机构对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移民乡镇要充分利用国家专项投资,以黄河滩商贸新区建设为中心,以安居工程为契机,搞好小城镇建设。总之,要积极疏通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

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引资力度,以确保小城镇建设不断发展。

四、加强管理,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各个层面。因此,只有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一是要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可靠的组织保障,协调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要严格工程项目管理。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坚持招投标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要树立质量立镇的观念,建设出一批精品工程,纪念碑工程,而不是豆腐渣工程。三是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针对农民群众受几千年封建文化影响较深的现实,要让农民转变观念,树立城市意识,既要靠长期的引导教育,又要靠严格的管理,同时,还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城镇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来不断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素质,还步培养广大居民的城镇意识和文明意识,推动农村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奏响,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通过务实而又灵活的工作方法,就一定会使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一定会推动县域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把春天搬进教室》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诗歌鉴赏反衬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