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通用9篇)
1.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 篇一
今年三四月份找的工作,投了20多家,面了10家,5个offer。总的来说,表现不太好。本来早就应该写总结了,太懒一直拖着,现在觉得还是应该把自己犯的错误总结一下,不然对不起那奔波的两个月。写的比较简略,请见谅。
一.战略错误
1.准备工作不足,质量也欠佳
具体表现:第一,没有看足够的他人经验和总结。第二,未做好自我定位。第三,未确定求职时大致的目标范围。第四,没有规划时间。第五,未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
教训:第一,认真参考他人的帖子和经验总结。第二,大致定位自身的喜好和实力。第三,确定诸如技术VS销售,国企私企外企,行业,软件or硬件,以及应聘公司的档次等,总结大致的主攻方向,保证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做好某一范围内的的知识和技巧储备。第四,做好计划。横向上,对学习,宣讲和面试(包括交通时 间),面试知识储备等做一个大致的时间分配。纵向上,也要有时间分配的预期。第五,提前准备一些通用的知识,如自我介绍,英文问答,专业课复习等。
2.对找工作的心态有问题
具体表现:过于自大或者说轻视,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教训:第一,认识自身不足。如果自身优势仅仅是成绩等较好,除此之外无甚特色,软实力也不够突出,其实被拒并不奇怪。找工作成败因素复杂,自身硬件条件好,或者其他人看好,并不能代表什么。第二,在做任何重要事情前,都要对困难有足够预期。
3.缺乏总结和反思
具体表现:失败后不总结经验教训,忙着沮丧和乱看招聘信息,乱投简历。
教训:每次面试后都应总结得失,力促自己进步,同时这样也可以避免负面情绪蔓延。
二.心态错误
开始心态不对,遭打击后变化过于剧烈和负面,中后期调整也不到位。
具体表现:前期过于轻松,连遭打击后信心暴跌(这也是不对的)。中期被沮丧和恐惧填满,而不是下功夫去补救。后期麻木而懒惰,不愿去继续拼搏。
教训:第一,要想到受挫的可能性,才不至于产生过大的心理落差,影响情绪。第二,连续失败后多与他人交流,想办法发泄,切忌过分的负面联想。第三,保持自己的热情和信心,相信自己,相信意志力。
三.战术错误
1.仪表和精神
具体表现:头发过长,胡子剃的不够干净,部分情况下穿着可能也不得体。信心暴跌后精气神不佳,部分面试时还遭感冒困扰,难以给面试官好印象。
教训:头发一定要剪,胡子一定要刮,面试前一定要挺胸抬头,面试中应有自信。
2.单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群面
主要是缺乏经验和技巧,比如,抢话的时机和勇气。
Appendix:具体错误分析(字母为公司代号)
T:1 对某一问题前后回答不一致,一二面时用了不同的说法(严禁!)2 说自己要参加,或在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对人家不够尊重(严禁!)H:本来就不该去。性格测评应按第一印象做,不要受他人传言的影响去做。E:1 英文秀的不好,前后反差大。愚蠢的迟到。招聘环境有变,要注意跟上。(严禁!)群面时一定要防止被孤立,比如位置在这边,却跑到另一边去参与讨论,导致自己没位置,显得没有融入团队什么的。要敢于抢话。
G:不可展现过多的地域倾向。(严禁!)
家庭背景慎用。应该让人相信,你家里人对你外出闯荡不会有什么意见。但适当情况下家庭背景也可以用来增加对方的亲切度。
M: 1 对行业和公司背景缺乏了解(严禁!)对自己的项目不熟(严禁!)家庭背景慎用
另外的一些小感想:
时间是很宝贵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乱投简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准备很多不同性质的职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沮丧。
即使拿到offer,也不要太懒了,应该规划好时间,去参加一些更好公司的招聘。拿一些不太想去公司招聘练手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过于入戏。不应像去H招聘那样伤神,也应把握好心态,不要想练手反而因失败伤了太多信心。
对想去的公司,即使信心已经惨遭打击,即使成功希望不大,也应该试一试,至少能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
在屡战屡败的时候,在接近绝望的时候,更需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心和热情,因为根据不少人的经历,往往这个时候就是接近翻身的时候。
2.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 篇二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协议书,分包合同,变更签证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工程施工的经济业务活动, 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 水利工程项目也不例外。现今, 市场竞争激烈、投标报价偏低、利润率低, 一个项目的经营盈亏和施工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 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项目工程盈利的最佳途径;放松合同管理, 就很难取得工程盈利, 而是往往会造成工程亏损。笔者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职员, 以本人在项目施工合同管理中的经历, 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1 项目合同管理概述
项目合同管理, 是指对项目合同的编制、签订、实施、变更、索赔和终止等的管理活动。对于施工单位来说, 项目合同主要有:1) 与发包人签订的施工合同, 包括协议书、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等;2) 与分包商签订的分包合同, 包括劳务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3) 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洽商记录、变更签证等。施工合同和分包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产生的洽商、变更内容, 其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也应以书面形式签认。
2 协议书宜细不宜粗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 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水利工程项目常称“协议书”) 。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 参加了投标, 就表示接受招标文件的规定, 就算有些规定不合理也须接受, 而协议书一般采用协商方式, 只要其内容不背离招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都可对细节内容进行谈判、约定 (需用说明的是, 现阶段有的招标文件中已明确了“协议书”的格式内容, 这种情况可通过形成“补充协议书”来约定) 。
协议书内容宜细不宜粗。不要忽视这些细节问题, 在签订协议书阶段, 这些问题一般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谈判协商来约定, 数天内就能确定下来;而如果把这些细节问题留到施工阶段再来处理, 施工单位按程序须先提交至监理单位, 再由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或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协商处理, 1个细节问题有可能拖上数月都解决不了。
3 协议书可明确的细节内容
原则上说, 招标文件的“投标须知”、“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要求”等章节中未明确的细节问题, 都可在协议书中明确。一般在协议书约定的细节问题有:
1) 税差补偿
投标时, 投标组价所采用的预算税金费率, 一般均按招标文件中列出的投标报价参考依据 (预算定额) 取用, 预算税率一般比实际的低0.5%~2%。此种情况, 投标人可到当地税务机关咨询所投标水利工程项目需缴纳的税种、税率, 并开具证明, 与招标人协商明确税差的补偿方式。
2) 材料价差补偿
水利工程工期长, 一般专用合同条款中均约定由建设单位承担主要工程材料的涨价风险, 但对材料价差补偿费用如何确定、计量, 多未作具体约定。水利工程多位于远离市区的地方, 工程材料多需到工程所在地的地级市区采购, 路途远, 采购费用大, 材料价差不能直接采用当地建设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材料信息价。材料费是工程建设费用支出的大项, 投标人应与招标人明确材料原价、运输费、采购费等费用的确定及计量方式, 及明确材料价差的计算公式 (应计入价差补偿费的税金) 。
3) 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零星使用施工单位人工、机械的计费标准
施工过程中, 对属于建设单位的承担义务, 需使用人工、机械的, 一般都由施工单位来实施。此种情况产生的费用应由建设单位来承担, 但费用计算标准, 常因招标文件、协议书未规定造成纷争。故应明确零星使用施工单位人工、机械的单价, 可约定按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信息价计取, 或直接约定相应的人工、机械单价金额。
4 分包合同, 总包单位应承担物价上涨风险
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 总包单位可对合同项目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对总包单位来说, 分包部分工作给专业化的分包队伍, 有利于做好主体性、关键性的工作, 也有利于降低风险、锁定利润。水利工程项目一般分包的工作有:施工劳务、材料采购供应。评审分包合同时, 不能只按报价低高来评判优劣, 而应综合评审。从有利于工程顺利实施的角度出发, 总包单位应承担物价上涨的风险, 否则分包单位轻则消极怠工、迟缓供货, 重则退场、拒绝供货。
另外, 应特别加强对劳务分包的管理, 防范因劳务分包单位在工资支付、工人社保等方面未尽义务而引起劳务纠纷。
5 及时形成洽商记录、变更签证
根据“通用合同条款”的规定, 工程变更时由监理工程师下发书面变更指示, 承包人按指示实施。而实际操作中, 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常常通过碰头会、口头指令来下达指示, 而无书面指示, 且常常对指示进行多次变更。对这种情况, 施工单位应不厌其烦地形成洽商记录或变更签证单, 要求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签字确认后再实施, 以免计量或索赔时无凭据。洽商记录、变更签证应及时形成, 如果在变更完成后再来补签证, 监理工程师往往以“记不清楚了”之类的借口拒绝签字。
6 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程施工的经济活动往来依照合同运作。而通过加强合同管理, 可以规避、降低合同风险, 可以避免因未按合同施工、违约带来的经济赔偿损失;同时, 当合同另一方未按合同履行其义务时, 我方可以依照合同来维护我们的权利, 要求其赔偿、补偿我方损失。所以, 作为合同管理人员的我们, 要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及教训, 提高我们的合同管理业务水平, 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彭立前, 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那些血泪换来的经验和教训 篇三
如果复制模式很简单,普通企业都容易学会,那么基于“合成谬误”原理,复制模式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复制模式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复制并不容易,复制模式的技术含量很高。
几种不可复制的市场
并非所有成功都可以复制,因为有的成功是在严格限制条件下的成功,学术语言表達就是成功的边界条件。
什么样的模式无法复制?
1.老板亲自做的市场无法复制。老板只有一个,员工无法复制老板。老板做市场,可供支配的资源太多,普通员工做不到。但是,老板指导下做的市场有可能复制。
2.创始市场无法复制。创始市场是个历史形成的过程,而历史是无法复制的。从复制的角度来讲,第二个市场往往比第一个更有复制价值。当然,对于像史玉柱那样处心积虑地做复制的人来说,老板亲自做的市场和创始市场都是可以复制的。
3.个体精英做的好市场无法复制。复制意味着普通人也能成功,个体精英的成功,难以变为模式,普通员工无法模仿。
4.经销商主导的模式无法成功。模式复制意味着厂家主导市场,因为经销商不是厂家的可控对象,所以,依靠经销商做成功的市场无法复制。
5.不计代价做成功的市场无法复制。有些样板市场,是靠花钱堆出来的。因为企业无法把每个市场都打造成样板市场,所以,样板只是样板,样板不等于模式。
可复制的条件
条件1: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可以复制。复制模式,不是以销量多少为依据,而是以是否进入良性循环为依据。所谓良性循环,就是不再进行外部投入,能够滚动式增长。
条件2:团队操作的模式可以复制。团队操作与“跑单帮”的差别,在于是否有专业分工。有专业分工才容易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可以称作模式。
条件3:操作单元较小的模式容易成功。事实证明,操作单元越小,模式越容易成功。比如,很多企业在本省成功了,然后在第二个省复制,这种做法成功很难。在一个县做成功了,在另一个县复制则很容易。
复制的要点
寻找机会市场,比市场攻坚更重要
模式复制的企业通常不是强势企业,没有必要硬性攻坚,而应该寻找机会。机会才是营销成功的“热带气旋”。模式与机会的结果,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在复制模式时,寻找市场机会是关键。
递进式推进比较关键,孤岛式复制很困难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讲,根据地的建设要“波浪式推进”。特劳特在《营销革命》中讲到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轰动式,另一种是滚动式。模式复制应该是滚动式,切忌到处点火。
模式复制的关键在信心,信心的来源在于周边市场的成功。递进式推进,就是以某个市场的成功,影响周边市场。
模式复制的结果,不是形成分散的根据地市场,而是连片的根据地市场,即我们提倡的战略性区域市场。战略性区域市场,就是一省或数省连片的好市场。
市场的启动与维持严格分离
模式的快速复制,主要是启动阶段的复制。复制是以投入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所以,要通过短期密集的投入,减少市场启动时间。市场启动最重要的投入,不是资金和政策,而是人员。
按照中国多数企业目前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模式复制期间的销量小、投入大,如果按正常的业绩考核模式,无法吸引员工参与。
不少企业在模式复制时,采取“机动团队”的做法,这是毛泽东运动战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事实证明,毛泽东的运动战是“人少打大仗”,模式复制中采用“机动团队”也是战术上“以十当一”,从而发挥战略上“以一当十”效果的办法。
新人新模式的做法容易成功
用传统做法成长起来的“老人”操作新模式,成功极难。改造一群“老人”比培育一批新人难度更大。在复制过程中,新人新市场,新人新政策,新人新办法,是比较好的做法。
4.装修的经验和教训 篇四
1、减少开放式陈设。为了减轻大扫除劳动强度,为了居室长久的美观整洁,开放式陈设能减少还是减少吧。笔者英式乡村混搭风格的居室里,书柜、餐边柜、瓷器柜、电视柜几乎都是开放式设计,还有分布于各个房间的隔板、隔架……如果重新装修,我会为那些柜子装上门板,至少是玻璃门。
2、尽可能多地开发储物空间。笔者于八年前装修时用钢架龙骨加石膏板的方式在两居室户型中隔出一个单独的空间,作为衣帽间,这一改变户型格局增加储物空间的做法在当时是大胆和有先见之明的。然而,依然不够!你永远不知道经年之后你会增加多少衣物,多少家居用品,所以,储物空间要尽可能多、再多。
3、选择箱式床。床下是不可浪费的储物空间,即便在床架床下用上规格整齐的储物箱,储物箱与储物箱之间、储物箱与床板之间仍然有空隙,藏污纳垢现象依然严重。一体设计的箱式床对于小户型家庭来说,非常实用。
4、使用壁纸。如果你还在墙漆和壁纸之间犹豫,我的建议是壁纸。不谈装饰效果,只从清洁和维护的角度,壁纸不会开裂,壁纸沾染上灰尘后用湿布一擦即可。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电视机、暖气等散热电器会熏黑墙壁,对于这种熏黑,壁纸比墙漆清洁起来方便太多
5、在细节处做更多人性化考虑。诸如窗帘挂钩这样的细节,不知道有多少装修新人会考虑到它的手感、使用寿命、方不方便挂取窗帘等。多在细节处做多一分人性化考虑,在日后使用、清洁时就多一分便利、一份好心情。
6、门窗尽量选择质量好的。大部分商品房,外围门窗都是开发商统一配置,外观和质量没得选择。笔者并不鼓励再花金钱自行更换(那实在是资源浪费),但在装修中增加的部分,比如内部房间门、隔断门等,应尽量选择隔音、隔热都上佳,且推拉顺畅手感好的。因为每天需要多次的开启、推拉,门窗几乎是房子最易耗损的部分,同时安装上后又不便更换,所以应用高质量产品保证长久的使用舒适性。
7、基础装修为先。在进行装修预算的时候,人们习惯面面俱到,从基础装修到家具到后期软装,kfk 网站 t62vhn.COM
一应俱全去分配装修预算的结果是在总预算有限的形势下,各个方面都只能退让、压缩。笔者的建议是,房子的基础装修,那些做上不易拆解的部分,一定要保证质量上乘,比如水电路改造、墙壁、地板、卫浴洁具、橱柜灶具、推拉门等等,尽量不要以品质为代价来压缩预算,试想其中一样日后在居住中损坏不得不更换,该是一件多么麻烦和糟心的事情,而更换家具和软装则方便多了。所以,家具和软装在有限的装修预算下,应让基础装修先行。笔者在这点上有清晰的思路,家具和软装并没有着急完善,而是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更新,最近一次家具,是一年前添置的衣柜。居住八年,房屋从墙、地,到厨房、卫生间,经过清扫后几乎还是新的。相反,与笔者同期装修的朋友,听说后来有墙皮剥落的、地板鼓包严重需更换的等等,甚至不得不重新装修,这就是为基础装修投入不够付出的代价。
5.407分的经验和教训(定稿) 篇五
今天去司法局把法律职业资格证领了回来,顺便拍照留念。没有太多的兴奋,可能那劲头已经过了。最郁闷的是上面没有标明成绩,让俺的407分和别人的360分一个样子。作为律师、法官、检查官的任职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成为大多数学习法律的人必过的门槛。不管怎么样,司法考试绝对是一生中展转于各类考场之间的小往同志最为尽力并最有成就感的一个考试,在一段时间内留下了深深得烙印。所以很有总结一下的必要。希望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显示器前准备今年去考的看官们有所裨益。
一、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这应该不是个真问题,但也不必然是个伪问题。对于考试,普遍的看法是越早准备越好。但是小王同志觉得这事也得分人。有的人属于那种适合长途跋涉型,可以把一件事以一种态度坚持很长时间;而有的人是短途冲刺型,只能把激情保持不长的时间。后者准备的时间过长,可能最后在考试前处于一种胶着状态,没有办法进入冲刺的感觉,最终势得其反。小王同志自己是从7月10号真正着手准备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和一同学聊天到1点多,说起最近过得很颓废,应该开始准备司法考试了,并相约早晨7点起床——好几年没起这么早了。
于是从7月10号起,每天7点起床,7点半到图书馆开始看书。11点多回宿舍做饭吃饭睡午觉——把作饭当成了一种调剂情绪和身体的方式,因为没有任何的娱乐可言。下午2点多去图书馆,傍晚吃晚饭,看书到11点,回来看电视、睡觉。如此这般,类似于机器人一样的机械和规律,一直到9月16号。我相信,这样的强度两个多月是可以坚持的,但再长了肯定会有崩溃的可能。所以建议各位,闲散的看书可以从眼下开始,但真正的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我见过很多三四月份就开始整天捧着书开始看的人,要么没过,要么涉险过关。
二、用什么参考资料
这几年司法考试市场日渐繁荣,造成的后果就是辅导材料五花八门泥沙具下。选择一种不适合的参考书,导致的后果肯定会非常严重——不仅这些书错误百出,而且根本跟司法考试是两张皮。所以建议各位要选择好的参考资料。不客气的说,选对了正确的参考书,已经成功了一半,相反,一般会玩完。
眼下市场上最流行的辅导书有三种:法律出版社的三本教材和一本发条汇编;人民法院出版社的五本专题讲座和一本配套练习;九州出版社的一套中法网的课堂笔记和配套练习。这三种历史悠久,已经被无数前辈证明过是不错的,所以准备考试的人可以从三种中选一种或两种。其他的就不要拿自己去作实验了——代价太大。
法律出版社的三本教材的前身是司法考试指定教材,〈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指定教材”的红帽子被摘下,没有了虚假的权威性。但由于其编纂者都是最一流的法学教授,并且很多都是大纲的编写者和出题人,所以起权威性还是最高的。但是缺点是内容太多太全面,没有重点。所以适合没有法律学习经验和基础的人,至于已经是法学本科毕业的,建议就无须选择了。
万国的专题讲座是万国学校根据几年来的司法考试辅导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辅导书。特点是内容精练,直击重点。作者都是多年从事司法考试辅导的一线教师,所以对于考点和重点有很好的把握。中法网的课堂笔记与之类似。这两种书适合法学本科生或者已经看过一两遍法律出版社教材的人。
还要说明的是每年司法考试大纲会在5月份公布,法律出版社的教材也是同时推出。而其他的辅导书为了抢市场,可能会在4月份或更早推出。其实每年大纲变化不大,用往年的基本就行。法律出版社在5月份会有一本新旧大纲对照及教材更新说明,可以买一本仔细研读。因为每年的大纲新增加和变更的内容常成为考点。
自己考之前,一位前辈曾指点过:法律出版社的教材的第一卷+万国民法刑法+重点法条足矣。想想还是有些道理的。
今天先到这.
原文:http://blog.sina.com.cn/u/48273b93010002g4[/url]
及时更新:http://blog.sina.com.cn/m/aben
三、做什么练习
练习很重要,因为看书会看的疲惫,作题可以是很好的调节。更为重要的是做题可以查漏补缺。单纯的看书,很容易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没有了继续看下去的激情和动力。小王同志自己就是这样。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看书觉得自己已经看的差不多了,一做题,立马被打击的要死,痛不欲生,因为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千疮百孔,于是回头以更大的热情去看书。如此反复。但同时要强调的是,题在精不在多。好的题可以反复的做,因为可以训练你考试时的感觉,节省时间。众所周知,3个小时,100道题,各个都是要转个弯的。平均没道题时间很少,况且近些年出现了选择题案例化,基本上都是一些小案例,光读完题就要近1分钟。导致很多人做不完,所以用一些好的练习跟真题接近的题来培养感觉就很重要。
象辅导资料一样,司法考试的练习题也是鱼龙混杂。首先排除掉“白皮书”,就是法律出版社的教材配套练习。小王同志把这8本基本上都做过,一个字形容:“滥”。这个“滥”字一是说题太多,二是说质量差。题多到不象话,至于质量基本上和真题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就不要轻易去试。然后推荐一下万国的配套练习和中法网的配套练习。这两种练习题基本上按部就班,可以跟学习很好的相配合。而且题量不大,但质量很好。再次强调,题作的不在于多。
整套的模拟题方面,也是有很多的选择。到了8月份,基本上每个辅导班都会有自己的模拟题出来。提醒一下,请记住:司法考试绝对不会泄题,所以如果哪套模拟题封面上写着:内部资料,二比一之类的,这套题质量肯定不高,就不要买了。如果他换种说法,说他历年命中多少分,也是典型骗人的,因为照着大纲的知识点命题,只要全面可以命中百分之百。模拟题小王同志自己也做过很多,万国的,中法网的,LG400的,以及好几个辅导班的。建议大家除了万国的三套模拟题(俗称红腰带)基本上就不必做其他的了。质量普遍不高。提醒一句的是做红腰带不要轻易受打击,因为题很难。其实在8月份可以试一下,如果万国的这套题都能作到90分,基本上9月份的考试就过了。
好的总要留要最后介绍:历年真题。地球人都知道,无论什么考试,历年真题都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司法考试更是如此。因为司法考试的考试题是由出题人从题库中拼出来的,所以难免重复。事实证明,每年都会有很多重复题,有的是改头换面,有的甚至原封不动。大纲就那么多知识点,考了这么多年,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考过了。不客气的说,能把历年真题背下来,至少可以增加五十分。而且往年的真题是与06年难度形式最接近的,而且是集中全国法学教授之力而形成的,所以肯定不是普通练习所能比的。建议历年真题最少做3遍。分章看书的时候做一遍;做模拟题的时候再做一遍;考前看一遍。考完之后,就会明白历年真题是多么好的东西。建议买法律出版社的一套8本,张能宝主编的版本,现在已经上市了。
及时更新:http://blog.sina.com.cn/u/1210530707
四、要不要制订个学习计划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尤其是对于象小王同志这种即懒又惰性强还没有自觉性的人而言,更是重要。不瞒各位,就是认清了自己的嘴脸,所以小王同志才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受益匪浅。把自己的时间计算清楚,并大体划分为几个阶段,再把每个阶段以天细分,安排好每天做什么。这样子每天早晨起来就知道自己的任务,有种紧迫感,而完不成任务就会有负罪感。其实这样子的计划非常好制订,比如一个月打算看几本书,一分解就知道每天要看几章了。建议每周留出一天的或半天的时间作为机动,把本周没完成的任务补上。
有人提出复习的“轮”这个概念,也有一定的道理。基本上可以把7月份放暑假之前作为第一轮,把手头的教材要仔细看一遍或两遍,同步做题,把真题做一遍。七月到八月中旬再看一遍教材,把《重点法条》看上三遍,八月下旬到九月做一下成套的模拟题,查漏补缺,背一下错误笔记,再看一遍真题,然后去考试。
五、传说中的《重点法条》是个什么东东
如果要小王同志建议一下两本必备的资料的话,一本是张能宝主编的历年真题,一本是李建伟等人编写的人民法院出版社的重点法条。
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职业资格考试,必然面向实践,而实践唯一的依据就是法条。过去的律师资格考试几乎百分之百的考法条。现在的司法考试虽然加大了理论考核,但还是绝大多数在考法条。明确点说,如果允许把法条带进考场,那所有的人都能考到五百分以上。法条有两种类型:法律出版社或其他出版社的法条汇编,一大厚本,没人能背下来。但可以作为工具书查找使用;一种就是重点法条。重点法条的版本不少:法律出版社的,九州出版社的,法院出版社的,宇航出版社的,今年可能更多。个人推荐人民法院出版社的版本。这个版本的前身是宇航出版社的版本,历史悠久,声誉显赫。2005年李建伟等人收回版权,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这事闹的两家很不愉快,现在宇航出版社也在出。这就是两个版本的由来。
为什么重点法条这么重要?可以参阅法院版的前言,说的很清楚,小王同志就不赘言了。想说的是,这些重点法条,背后都可能蕴涵着好几层意思,而这些深层次的意思是普通考生所无法自己把握的,而重点法条都给出了很好的说明。第N次强调,历年真题和重点法条看多少遍都不多。
六、要不要做笔记
好脑瓜不如烂笔头。笔记这个东西为很多人推崇,小王同志历来自认为聪明,不愿做这种笨重的体力劳动。但错误笔记很有必要。把自己做题过程中的错误记下来,因为事实证明错误常常一犯再犯。应对之策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时不时的拿出来检阅一番。还有一些自己看书过程中的陌生知识点或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点也可以记一下。这样的工作量不大,但都是精华。而且考前一个星期或三五天,通常心浮气燥,看不进书,正好把这些精华仔细的背一下,一定受益良多。
及时更新:http://blog.sina.com.cn/m/aben
七、要不要上辅导班
小王同志本科学的是经济学,会有一个职业病,就是对于成本和效用很敏感。辅导班肯定对于考试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上过任何辅导班的人都会有的感受。但是必须要考虑到辅导班价格的不菲和时间上的占据。对于一些一直从事司法考试辅导的老师,基本上可以称为老油条。因为他们年年以次为工作,肯定会把考试研究的滚瓜烂熟,让我们这些考生难以望其项背。所以听一下他们的课,确实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这只限于好的老师。
可以推荐几位司法考试辅导的天王级人物:民法的李建伟,刑法的阮齐林,民诉的杨秀清,刑诉没接触过太好的,行政法——这个多说两句,行政法是司考中最难学最难讲的一门,因为太庞杂且没有体系,没有人能把它讲好。
对于象小王同志这种穷光蛋——如果全程报一个班没有七八千是拿不下来的,也有解决办法。每年都会有人在政法院校兜售辅导班的MP3碟,价格公道,一般100块钱就能听完一个班的所有课程。还想继续省?也有办法,到了六七月份,网上也会有很多免费的录音资料下栽,而且门类齐全。可以把各个学科的名师组合起来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黄金辅导阵容。多说一句,无论是上辅导班还是听录音都代替不了看书。
八、盗版书质量怎么样
一个字:“好”。现在的盗版书几乎比原版书质量还好,而且价格低廉。万国的一本《民法60讲》557爷的书竟然定价62!花了15块钱就买到了。当时在扉页上题了首打油诗:知识产权何茫然,司法考试买盗版。六十块钱一本书,抢劫心切胆包天。请大家跟小王同志一起高呼口号:支持正版,反对盗版!然后心安理得的去买质优价廉的盗版书。
九、有一种怎样的心态比较好
司法考试号称“天下第一考”,是否恰如其分且不论,但每个通过的人肯定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想考的对得起自己更是要脱层皮——备考期间恰是最热的七八月份。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毕竟就是个考试,只要方法得当,时间精力保证了一般都能过。反正小王同志自己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一直报着舍我其谁的心态,无论考前考后都坚信自己肯定能过关,而且分数不会太低——不是现在才说这种话,熟悉的人可以作证。
十、最后的篇章
一开始就说过,司法考试是小王同志奔波于各个考场这么多年来,最上心准备、最重视、最用功的一个考试。回头看自己的备考之路,要感谢很多人——虽然一直觉得这种感谢很恶俗,但是这时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则。
6.辛亥革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篇六
作者:风雨如
文章提要:
一、理论宣传的重要性
二、群众斗争的自发性
三、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四、新旧军队的动摇性
五、改良主义的危害性
六、地主阶级的狡猾性
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应当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呢?最近,我读了几本有关辛亥革命的书,心有所得,写出以下几点粗浅的分析和认识。
一、理论宣传的重要性
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之前,革命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开展了理论宣传、舆论准备工作,没有一个例外。辛亥革命亦是如此。
1903年,在日本的留学生陈天华写了两本通俗小册子,《猛回头》和《警世钟》。这两本小册子在国内散播很广,影响很大。他说:列强“把我们十八省都画在那各国的势力范围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中国的官府好像他的奴隶一般,中国的百姓好像他的牛马一样。”“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倘不把这个道理想清,事事依朝廷的,恐怕口虽说不甘做洋人的百姓,多久做了,尚不知信。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抗,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抗么?”
也是在1903年,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他写道:“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吾今大声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
与此同时,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著名文章。康有为说,“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所以他断定革命一定会造成混乱,不会有好结果。为驳斥这种论点,章太炎的文章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由于《苏报》发表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抨击皇帝和清政府,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清政府便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邹容逮捕。1904年5月,他们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1905年,邹容被折磨致死。1906年,章太炎刑满出狱。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也是清朝的最后一桩文字狱。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民报》发刊词为孙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报》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土地国有等主张,一时成为革命斗争的号角。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所做的多年的艰苦的理论宣传、舆论准备工作,就不会有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群众斗争的自发性
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屈膝投降,不仅引起了革命的人的不满,也引起了广大群众主要是农民的强烈不满。农民斗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也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纲领的。这是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求全责备。但是,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正是这些农民的反抗斗争,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下同)一书中写道:
在各地群众的自发斗争中,有两种斗争居于突出地位:一是饥饿的群众起来抢米抗漕;另一种是群众起来反抗清朝官方的所谓“新政”。这些斗争的锋芒都是针对着清朝统治者。有些地方的群众在进行这些斗争的同时,也打击洋人的势力。客观形势的发展使群众以低级的、自发的形式把反封建的斗争和反帝的斗争结合了起来。(第752页)
当时在各地办的“新政”,包括办学堂、办警察、修铁路,以至查户口、钉门牌等等。所有这些“新政”都引起了群众的怀疑和反抗,因为群众所看到的是横征暴敛的加强,他们根据经验也绝不相信这个只知卖国的政府会做出对人民有利的好事来。(第755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从这种斗争中看出群众的力量。孙中山在1907年发动钦州防城的起义时,对于当地农民反抗糖捐的自发斗争置之不顾,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事实上,这种到处蜂起的、自发的群众斗争,主要是农民群众的斗争,使清朝统治的基础发生严重的动摇,使清朝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客观上说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依靠这种力量才能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一举而推翻清朝统治。他们不能自觉地组织和动员这种力量,又是他们虽然推翻清朝统治但并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的根本原因。(第758页)
广大的贫苦农民群众和城市贫民群众在辛亥革命中是重要的角色。他们的革命力量虽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但如果不存在这种力量,各省的“光复”不会这样迅速地实现。同时,因为这种力量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各省在宣布共和胜利声中,革命的果实都落到善于随机应变的旧势力的手中。(第856-857页)
辛亥革命18年后,37岁的郭沫若在日本完成《反正前后》一书。书中在回忆当时成都的情形之后,对上述问题做了比较清醒的分析:
但是,朋友,你们且莫忙单作为滑稽的现象,而以一笑付之。我有意把这些滑稽的现象写出来,我是想使大家知道保路同志会乃至同志军的军事行动的本质。那自然不是蒲殿俊辈所代表的立宪论者,也不是董修武辈所代表的革命党人,而是货真价实的“人民大众”!这种人民大众的威力,我们不要把它轻视了。就是他们,在竹竿头上绑的菜刀,手里拿着的吊刀子,不已成为推倒了赵尔丰的原动力,杀死了端方的原动力,乃至送葬了清廷的原动力吗?
要记着,辛亥革命是一九一一年。这后于一九○五年的俄罗斯第一次的革命仅仅六年,先于一九一七年的俄罗斯第二次革命也仅仅六年。革命的性质大略相同,然而革命的结果却完全两样!我想,假使中国有好的领导者,把那真正的革命民众从那时起便引到真正的革命的道路上,中国不早已有充分的力量和帝国主义者对抗,而成为世界革命的前驱吗?
以上史实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次社会大变革的前夜,都会出现自发性的群众斗争。虽然这种斗争是盲目的,甚至是野蛮的,但是它又是合理的、正义的。因为这种反抗压迫的斗争,归根到底是被统治阶级逼出来的,这与《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们被逼上梁山是同一个道理。第二,当统治阶级处于末路的时候,它的任何“新政”都是对付群众斗争的骗局,都是为了苟延残喘,也都瞒不过群众的眼睛。第三,资产阶级革命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不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引导群众的自发斗争,使自己处于孤立状态,使革命归于失败,这是一个非常沉痛的历史教训。
三、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为什么在武昌爆发呢?武昌起义者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夺取了政权呢?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由失去了领导的革命士兵们打响的,仅仅经过一夜的战斗,到了10月11日早晨,武昌的政权就掌握在革命士兵们的手中了。当时,同盟会的领袖们或在国外,或在上海、香港等地。发动这次起义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一些带头人都不在现场。孙中山曾说,他在辛亥革命前经历过“十次革命之失败”,也就是十次武装起义的失败(实际上不止十次)。他刻意组织、领导的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起义一次也没有成功,而不是由他组织、领导的武昌起义却在一夜之间成功了。从这些现象上看,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确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任何偶然性的事物之中都包含着必然性。恩格斯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如此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所以,我们不能把武昌起义看作一种纯粹的偶然现象。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武昌的革命士兵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个成功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多年间全国各地无数次的由无数革命党人和农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的自觉斗争或自发斗争失败之后结出的胜利果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说,武昌起义前的种种斗争都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到了1911年,星星之火就形成了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这是历史的必然。
当全国都布满了干柴的时候,干柴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燃烧是一种偶然;但是,只要有干柴的地方,迟早要燃烧,这是一种必然。当火山进入苏醒期的时候,火山在什么时候喷发是一种偶然;但是,只要火山矗立着,它迟早要喷发,这是一种必然。事实上,当荡涤留在旧世界上的污泥浊水的怒潮已经隆隆可闻的时候,它从哪一条洪堤上倾泻下来,已经不再重要了。
四、新旧军队的动摇性
在辛亥革命中,发生了多起新旧军队的反戈事件。特别是新军的士兵们,纷纷倒向革命,调转枪口,指向反对阵营。
参加武昌起义的士兵,就是清王朝军事改革的产物——新军。武昌起义12天后,湖南、陕西两省省会发生新军起义。在一个月内,又有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上海,稍晚一点还有四川等地的新军起义。此外,清王朝的海军也倒戈到了革命方面。
而一向被视为可靠的旧军(巡防营),也有反叛的。湖南和陕西的旧军,几乎全数参加了起义。长沙城外的新军武装进城,守城的巡防营士兵不发一枪阻拦。贵州省城陆军小学堂的学生举行起义,巡抚衙门的卫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
这说明,当一个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当它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候,作为国家机器的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具有讽刺性的是,清王朝苦心经营出来的新军,竟然成为埋葬它自己的一把铁锹。
五、改良主义的危害性
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日本出版机关刊物《民报》,比较有系统地宣传革命的主张。康梁的保皇党则随着清朝朝廷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而起劲地鼓吹君主立宪。这样,在1906年到1907年间,一方面以《民报》为主,一方面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为主,展开了一场革命还是改良的大辩论。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这场论战的中心问题,是要不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耐人寻味的是,在国内,主张改良的报刊能够公开出版发行,而革命派只能秘密传布他们的出版物。由此可见,改良派的屁股是坐在哪一边的。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集中力量推翻清朝统治,也正是打击站在它背后的外国帝国主义。同盟会的成员们都对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的地位的事实感到愤慨,热烈地企望革命能使得中国获得独立。有些同盟会员明确指出,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称清朝为“洋人的朝廷”的陈天华是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又例如在《民报》上撰文的汪东认为,“及今之世,而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其末由”(第710页)
为了担心会遭到清政府的禁止,梁启超在宣言书中特别声明:“政闻社所执之方法,常以秩序的行动,为正当之要求。其对于皇室,绝无干犯尊严之心;其对于国家,绝无扰紊治安之举”。这种跪在专制统治者面前乞求立宪的丑态,足以说明梁启超同样是迫切企待从清朝的立宪中找寻政治出路。(第719页)
立宪派使自己站到了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革命派的猛烈的攻击。清朝政府已经极端腐朽,并且已经成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工具,已经成为中国前进中必须扫除的障碍。资产阶级革命派根据无可辩驳的事实,声讨清朝统治者的罪状,也就充分暴露了立宪派的立场的反动性。(第723页)
立宪派提出来这些说法,没有把革命派吓倒。革命派用朴素的逻辑,根据驳不倒的事实回答了这些说法。“内乱”难道是革命造成而不是清朝的统治造成的吗?难道不正是腐朽而恶劣的清政府造成了到处民不聊生,民变蜂起的情势吗?(第727页)
从孙中山、黄兴到秋瑾、徐锡麟,这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都把革命看做是和武装斗争不可分的。他们蔑视清朝的所谓立宪,也绝不相信那种认为“政治革命”可以用劝告、请求的方法来进行的说法。他们继承了中国农民革命的优良传统。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进行武装斗争,这问题是他们所没有解决的。(第746页)
从以上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实际上还包含着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的主要矛盾究竟是民族矛盾呢,还是阶级矛盾?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论水平,自然还没有达到从本质上区分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高度,他们也不明白“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但是,他们从斗争的实践中已经朴素地意识到:既然清王朝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就必须把解决清王朝的问题放在首位。
吴玉章在他所著《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一书中,在回忆革命派与改良派在1906年的一场斗争之后,写道:
但是,康梁等人并不甘心于失败。当清朝政府假意宣布预备立宪的时候,他们欣喜若狂,积极组织立宪政党,准备回国去做清朝的立宪功臣。于是,革命派与立宪派(改良派)的斗争便由以理论为主而转为以行动为主了。(第87-88页)
事实正像他所说的,当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就从笔墨之争变为兵戎相见了。例如:湖北的汤化龙排挤年轻革命军人,阴谋窃取军政府的权力;贵州宪政会引进滇军唐继尧部,摧毁由自治学社掌握的军政府;山西谘议局长梁善济于附从革命后,又在清军攻太原时充当内应;张謇以章太炎倡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为口实,诱使革命党人解散同盟会;在建都问题上,改良派群起责难孙中山,迎合袁世凯建都北京的愿望,实际上对袁世凯的窃国行为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危害作用加以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迷惑性。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在同改良派的笔战中取得了优势,使改良派威风扫地。但是,那都是在知识分子中进行的,广大底层民众知之甚少。辛亥革命的狂飙给改良派以一种机遇,使他们处于一种很有利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没有当权,很容易把自己说成是赞成革命的;一方面他们又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很容易拉拢一般年青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就是利用这些条件迷惑民众,从而在革命中或先发制人,充当革命的领导者;或后发制人,从革命派的手中攫取革命果实;甚或充当杀戮革命派的刽子手。
第二,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依附性。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时刻没有忘记争夺领导权。他们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他们是凭据自己力量做的吗?不是的。改良派身后站着封建地主阶级,他们不过是封建地主阶级用来篡夺革命政权的工具。资产阶级改良派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它在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决裂时,就只能依靠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这些最反动的势力,充当他们的鹰犬。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导权问题上,从辛亥革命的开始到结束,从革命的中心到各个省份,反而是革命派颇为被动和狼狈。他们既得不到上层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的支持,又不愿意到下层发动农民阶级,身旁还有改良派的掣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回味的。
第三,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摇摆性。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的《前言》中,作者对清末谴责小说作家的政治思想做了这样的分析:
在他们看来,现实生活是充满了黑暗和丑恶的,但他们不知道,那丑恶和黑暗的根源正是他们恋恋不能舍去的东西;而唯一能够从根铲除一切黑暗和丑恶的,是来自人民的革命力量,但他们对人民力量,却比对于任何黑暗和丑恶更为害怕。
这里所说的,是清末谴责小说作家的思想局限。同时,它也是自古以来一切摇摆于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更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局限。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时而热情,时而消沉;时而激烈,时而绝望;时而首鼠两端,时而见风使舵……不就是摇摆性的体现吗?但是,所谓摇摆,只是暂时的,他们归根到底是必须选择的——或者光明,或者黑暗;或者人民,或者人民的反面。
列宁说:“一般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相容的变更。”(《列宁选集》第2卷,第479页。)这是改良主义的本质。正是这个本质,决定了改良主义者,包括辛亥革命中的改良主义者的历史命运。
总之,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辛亥革命中扮演的角色是极为不光彩的。他们的种种劣行,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辛亥革命的失败,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改良派,但是,形象地说,他们在革命中确乎起到了一种“绊马腿儿”、“别象眼”、“防火墙”、“落井下石”的危害作用。
六、地主阶级的狡猾性
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把这种政治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
辛亥革命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这引起了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的极度恐慌,因为那个制度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他们必须站出来捍卫这个制度,同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他们充分暴露了狡猾性、欺诈性、残暴性等等恶劣的阶级本性。当革命浪潮猛烈袭来的时候,他们就后退一步,保存实力,让资产阶级改良派暂时站到一线,充当他们的盾牌。当资产阶级改良派筋疲力尽地排挤了革命派,企图或已经掌握政权的时候,他们就以逸待劳地一脚把改良派踢开。当改良派也抵挡不住革命浪潮,就要失守阵地的时候,他们就拔出剑来,赤裸裸地杀向革命派……总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阶级大搏斗中,封建地主阶级始终玩阴谋,耍手段,从而使自己占据着有利的阵地,在战斗中得心应手。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同资产阶级革命派作战的领军人物是封建军阀袁世凯。袁世凯的家族是几代的大地主,他在河南就有四万亩左右的土地。他对待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了又打又拉的策略。可以收买的,他就收买,汪精卫等若干老同盟会的人不就是被他收买的吗?收买不了的,他就使用暗杀手段,宋教仁不就是死在他的手下吗?连孙中山这样身经百战的政治家,都曾一度踏入袁世凯的陷阱。
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够老道的了,他的身后还站着老谋深算的封建地主阶级,而封建地主阶级的身后又站着张牙舞爪的帝国主义列强。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派实际上是在同三种政治势力进行斗争。加之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被篡夺以及袁世凯上台后所表演的种种丑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 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帝制),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但是,它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统治,“皇帝”的名称变为“总统”,形式变了,内容并没有变,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毛泽东指出: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青年运动的方向》)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封建力量的强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篡夺,失败的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控制,对军阀袁世凯的支持,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表现妥协和寄予幻想;它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政党,组织松散,派系复杂;它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主要是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
鲁迅 先生在他的几篇小说中,以艺术的形式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阿Q正传》中所描写的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不准阿Q革命,不正撩开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的致命伤吗?《药》是写辛亥革命之前,通过华老栓给儿子买人血馒头的故事,展示了底层群众同革命和革命烈士之间的巨大隔膜。《**》是写辛亥革命之后,通过仇视革命的赵七爷和不习惯于革命的九斤老太等人物形象,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有时,我竟这样想: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不读那些高头讲章,但是,不可不读先生的这些文章。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结论。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辛亥革命前后那些热血如歌的烈士们:林觉民、秋瑾、徐锡麟、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还有像陈天华、姚洪业、任鸿年那样的悲壮青年。此刻,他们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我的眼睛湿润了……烈士们的鲜血不能白流啊!烈士们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事业,不能付诸东流啊!
——谨以此文献给辛亥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
作者附识:
7.古汉山矿注浆堵水的经验和教训 篇七
古汉山矿于1991年开工, 2003年11月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t/a,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全部跨落采煤法。地面标高+96.5 m, 现生产水平标高-450 m, 排水高度540 m。古汉山矿不仅水大、瓦斯大, 而且矿压问题非常突出。
古汉山矿位于太行山南麓, 为一总体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N133°, 倾角9°~19°。比较大的断层有11条, 断层走向以北东和北西向为主, 均为高角度正断层, 井田内落差较大的断层大部位于井田的边界。
古汉山矿主要地层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炭二叠系;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二1煤是目前的开采煤层。
古汉山矿主要含水层有6个。第四系冲、洪积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属弱含水层, 一般采用排水方法加以治理。L8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由于距离煤层较近, 经常出水, 是防治水的主要对象。L2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由于距离煤层较远,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水。但一旦出水, 其后果严重。
矿井从建井至今已发生大小突水40次, 其中大于5 t/min的9次, 小于5 t/min的31次。随着开采标高的不断加深, 出水点的水量不断增大, 近几年, 浅部L8灰岩水与深部L2、O2灰岩水联系越来越密切。
矿井正常排水能力45 t/min, 最大排水能力54 t/min。本次堵水前矿井总涌水量41 t/min。
2 工作面概况
13051工作面位于13采区的中部, 西部为13采区轨道上山, 其它三面均为没有开采的新区。工作面最低标高-362 m, 最高标高-417 m。工作面走向长566 m, 倾斜宽82 m。
煤层走向N54°, 倾角平均13°, 厚度4.60 m。二1煤下距L8灰岩含水层33 m左右, 其间由砂岩、砂质泥岩、灰岩和泥岩组成。
工作面上风道中段揭露一断层。断层走向N55°, 倾向N315°, 倾角30°-55°, 落差3.80~6.50 m。断层在工作面的走向上的延展长度500 m。
在回采13051工作面之前, 13051工作面在井下进行了底板注浆加固改造工程。注浆加固改造工程共施工27个钻孔, 总进尺2 841 m。钻孔最小出水量0.01 t/min, 最大出水量1.3 t/min, 总涌水量8.97 t/min。钻孔共注粘土浆2 595 m3, 注水泥808.50 t。
从钻孔施工情况看, 钻孔出水量大小不一。这说明了L8灰岩的不均一性。出水层位大部分位于L8灰岩含水层及L8灰岩含水层以下。
3 工作面突水情况
13051工作面于2009年12月15日开始回采。2010年1月3日当工作面回采40 m时, 在下风道和上部断层带附近突水。突水初始水量2.60 t/min。其中下风道突水量2.00 t/min, 上部断层带突水量0.60 t/min。以后出水点逐渐向上位移, 最后出水点在断层带位置固定。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水量不断增加。表面看, 出水点位置在下风道老塘侧, 实际上出水点位置在上风道断层带部位, 如图1所示。
2010年2月18日, 工作面出水量12.80 t/min, 整个工作面被淹, 停止回采。2010年4月1日, 工作面在没有回采的情况下水量达到13.80 t/min。
本次注浆堵水与以前的注浆堵水工程相比, 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工作面存在一条和工作面走向平行的走向断层;二是在工作面停止回采后, 工作面出水点的水量不仅不减少, 而且有所增加。
4 突水原因分析
4.1 断层是导致工作面出水最重要的原因
(1) 工作面的走向断层是导致工作面出水的先天原因。13051工作面的断层落差最大达到6.50 m。如此大的断层非常严重地破坏了煤层底板岩石的坚固性, 断层使煤层底板抵抗水压的能力被严重削弱。断层产生了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垂直导水通道, 这种导水通道在矿压及水压的作用下, 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水事故。
(2) 对断层没有进行有效地注浆加固是导致工作面出水的后天原因。工作面切眼在掘进施工中揭露一条断层。该断层落差仅有0.30 m。由于断层落差较小, 所以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 在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加固时, 没有对该断层进行有效地注浆加固。实际上, 从后来工作面回采揭露的断层看, 断层落差最大达到6.50 m。如此大的断层不进行处理就回采,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4.2 矿压和水压原因
矿压和水压是导水通道形成的主要动力。煤矿工作面回采后, 在停采线附近, 煤层底板含水层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 而采空区上面的岩层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水压向上的力和矿压向下的力对工作面的底板形成剪切作用。当这种剪切作用大到一定程度时, 工作面煤层底板就会产生一个破裂面。这个破裂面就是出水通道。因此矿压和水压是导水通道形成的主要动力。
4.3 煤层底板注浆加固质量原因
(1) 注浆站设备老化以及水泥供应不及时影响注浆加固质量。
(2) 底板注浆改造设计不全面。由于断层位于工作面边沿的上风道附近, 断层带与L8灰岩的交面线位于工作面以外, 通常注浆钻孔加固的范围是工作面以里, 这样就造成了断层带没有注浆加固。
(3) 钻孔封闭不良。
5 井下注浆堵水情况及分析
5.1 井下注浆堵水情况
古汉山矿13051工作面出水后, 山东龙兴地质工程公司古汉山项目部在井下进行了注浆堵水工作, 总计施工钻孔6个。其中复孔钻孔1个, 延伸钻孔2个, 堵水钻孔3个。打钻进尺301 m, 扫孔243 m, 注水泥430 t, 但是效果不理想。
5.2 井下注浆堵水情况分析
(1) 采空区以外钻孔注不进大量水泥。复孔延伸钻孔延伸到断层后, 孔内基本无水, 注浆量少, 达不到注浆效果。
(2) 采空区以内钻孔所注水泥几乎全部跑到采空区。由于工作面正常推进, 所以钻孔施工结束后注浆的目的层位已成为采空区, 对采空区注浆是不可能成功堵水的。
此次井下注浆堵水失败的原因说明, 工作面一边回采, 一边堵水是不行的。
6 神龙公司地面注浆堵水情况
由于井下注浆堵水失败, 所以, 必须在地面进行注浆堵水。2010年神龙公司在古汉山矿13051工作面地面进行注浆堵水工程:施工钻孔4个, 注水泥16 093.96 t, 注砂258.77 m3, 注水玻璃32 t。堵水13.5 t/min以上, 堵水率98%以上。
7 此次注浆堵水的经验
7.1 利用钻孔导斜技术, 解决了建筑物下注浆堵水的问题
古汉山矿13051工作面出水点位置的上方是城镇的居民住房。这些居民住房大多是新建的楼房。如果使用常规的方法施工钻孔, 就必须拆迁居民住房。根据这种情况, 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论证研究, 决定不拆迁居民楼房, 利用国内先进的钻探导斜技术施工钻孔。具体方法是:在居民住房以外的地方施工钻孔, 利用钻探导斜技术使钻孔歪斜到居民住房的下面。注2钻孔导斜30 m, 注3钻孔导斜34 m。最后的结果证明, 钻孔导斜的方法不仅节约了资金, 而且时间短, 效果好。
利用钻孔导斜技术进行地面注浆堵水是一项创新。这项技术不仅在神龙公司是第一次, 而且在国内外也没有类似的资料。
7.2 工作面注浆时底鼓和水量增大及跑浆研究
7.2.1 工作面在注浆时底鼓及水量增大的情况
古汉山矿13051工作面注浆期间, 工作面多次底鼓, 水量多次反复, 情况如下:
(1) 2010年7月6日发现底鼓。底鼓有两处, 一处在13051工作面停采线和回风巷交叉处, 底鼓长度为15~20 m, 底鼓高度1.50 m。巷道底鼓后增加出水点2个, 水量1 t/min。其中开切眼水量0.70 t/min;距离停采线6 m左右的回风巷出水点水量0.30 t/min。另一处在13051工作面停采线和运输交叉处, 底鼓长度为6 m, 底鼓高度0.50 m。底鼓虽然没有造成出水, 但造成跑浆。
(2) 2010年7月16日, 井下泵窝往采空区方向15~20 m底鼓。当时出水, 以后无水。出水后, 井下总水量减少, 但下风道水量增加。泵窝漏浆严重, 其它漏浆轻微。
(3) 2010年7月27日, 运输巷与停采线交叉处底鼓, 顶板与底板相接。
(4) 2010年7月30日, 停采线中部底鼓长度30~40 m, 底板距离顶板0.50 m, 水量增加1 t/min。
(5) 2010年8月4日, 停采线中间底鼓长度6 m, 顶板底板相接。井下水量增加到5 t/min。
7.2.2 工作面在注浆时底鼓及水量增大的原因
(1) 工作面在注浆时底鼓的原因。引起采空区的底鼓现象的原因有4个: (1) 地面注浆压力大; (2) 地面注浆钻孔与井下注浆钻孔沟通; (3) 井下钻孔没有封好; (4) 采空区使煤层底板抗压强度大大降低。
(2) 工作面在注浆时水量增大的原因。工作面底鼓后, 煤层底板岩石实际上形成新的断层, 这种新的断层使得底板裂隙更加发育。裂隙的增加就是出水通道的增加, 出水通道的增加无疑增加水量。
(3) 工作面底鼓及水量增大的后果。工作面底鼓后, 除了水量增大外, 大多还引起严重的跑浆问题。严重的跑浆是注浆堵水必须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
7.2.3 工作面在注浆时底鼓及水量增大治理方法
根据上面分析, 工作面在注浆时底鼓、水量增大、跑浆和煤层底板注浆钻孔有关。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下: (1) 在L2石灰岩断层交面线施工注浆钻孔。井下煤层底板注浆加固钻孔的深度都在L8石灰岩断层交面线上, 地面钻孔见断层的深度也在L8石灰岩断层交面线上。因此, 地面钻孔和井下钻孔很容易联通。如果把地面钻孔见断层的深度设计在L2石灰岩断层交面线上, 地面注浆钻孔就和井下注浆加固钻孔有几十米的距离。这样, 地面注浆时, 井下就不会跑浆。 (2) 施工钻孔封堵工作面底板注浆钻孔。由于多种原因井下钻孔没有封闭好, 如果在井下把原先施工的注浆钻孔注浆封好, 或者在地面施工钻孔把井下的钻孔封好, 那么, 在地面注浆时, 井下就不会跑浆了。把钻孔封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是按照要求, 多次、高压、小泵量封闭钻孔。其次是质量管理。要建立责任追究制, 对于封闭钻孔达不到要求的责任人, 要从重严肃处理。
8 结论
8.都是经验和教训 篇八
1、刚拿到本时,什么都想开开,连拖拉机也没放过;现在是能不开就
不开别人车,觉得自己的车还是最好开的。
2、刚学会开车时,觉得五档没有什么用(开不快),几个月后,觉得一档没什么用,感觉用二档起步好,现在觉得一档到五档都很管用。
3、开车一年时,觉得自己车技非常了得,什么车都敢超,什么车都不让,路就是我家的;三年后,几乎天天跑长途,看多了各种事故,知道了什么巧事都有可能发生,车速也放慢了不少;现在知道了市区里公交
和出租就是爷,高速上卡车也是爷,哪里都得让着他们。
4、开熟了以后,觉得黄灯亮了就是用来抢的;后来觉得黄灯是用来停的;现在过绿灯都要带脚刹,让一让那些抢黄灯和闯红灯的。
5、刚开到车,就觉得自行车,摩托车和行人真让人心烦;现在经常骑
骑车,走走路,发现汽车才是最不讲道理的东西。
6、从前觉得有事就得急刹车,那车胎的尖叫专门用来警告不遵守规则的人;现在知道,能让就要让,汽车不是想停哪就停哪的,后面的车也
不是你能停他也能停的住的。
7、从前给人迸道时,还要向前挤一把;现在只要有个迸进来了,就让
一把,心里琢磨着此人是不是急着去医院。
8、从前觉得在车流中窜行,能抢到不少时间;现在发现只要选的路好,并不比那些开F1的人慢到哪里去。
9、从前觉得在人流中穿行,是车技的象征;现在知道,人的价值,是
无法用钱衡量的。
10、从前高速公路开车时觉得140比100公里快很多;现在知道到达时只比开160的慢那么半个小时,而且不用到了地头到处找厕所。
11、从前觉得偶尔违章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知道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只是在于次数的不同,运气的好坏没有多少因素。
12、从前发生事故总想暴打对方一顿;现在被人追了尾都想私了算了,吃点亏总比天天跑大队和保险公司来的实惠。
13、从前被无聊的人士骂一句,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现在最多也只是
伸出一根手指告诉他天堂的方向。
14、从前觉得别人乱开车就想教育对方一下;现在反而觉得教育自己不
能像他一样才是最管用的。
15、从前觉得车停哪里都一样;现在停车要看看边上是什么车,后面是什么车,能不能与他们保持安全的距离,保安室和摄像机能不能看到
车„,反正想的挺多的。
16、从前后面向外头向内,现在后备箱顶着墙,能有多后就多后,小偷
就没有光顾过后备箱。
17、从前停车顶着前车停;现在停好车都要向后多倒个半米,哪怕后面
再停个车顶上来,自己也能出的去。
18、从前停车总是要把后视镜给收起来;现在能不收就不收,因为它可
以帮别人远离你的车,就算坏了也比做漆来的实惠。
19、从前修车听师傅的;现在师傅叫我:师傅,您看这东西换不换?
20、从前保养,觉得常换的机油好坏都一样;现在知道,换好机油省油
省时间还省钱,而且配件都要原厂的或品牌的。
21、从前觉得10升油耗只比九升多二块钱(五年前);现在知道了,一万公里可以省四五百元,一年可以省个养路费。
22、从前觉得保险保的越全越好;现在只买三责和车损,加上小心驾驶,但三责买的很高,最少二十万起。
23、从前觉得装了倒车雷达,倒车的时候可以不用操心,现在知道倒车雷达也有盲区,并且车后面随时可以出现障碍物,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保险。
24、从前去加油总是很有钱的说:“给我加满”!现在知道了加满一箱
油在市区拉着几乎等于拉着一个人,学会只加半箱油。
25、从前很羡慕哪些雪亮的疝气灯,晚上开车总喜欢开着远光,不管对方是否晃眼,现在知道了,如果对方什么也看不见,处在危险边缘的也
包括自己。所以每次会车首先变成近光。
9.论中国近现代史演变的经验和教训 篇九
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年中,变革社会经济的课题,始终吸引着先进阶级的代表人物和以变攀社会为已任的志士们的目光。他们都先后提出过变革封建经济的方案和纲领,并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经济,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促成了中国近代的发展。
中国是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国耻当中,逼迫着痛苦地进入到近代历史中去的,这是社会发展落后的反应(即后发被动型,这种落后的原因也就是历史研究的一大功课).尽管历史证明中国并不同于印度,殖民帝国主义在世界上行不通.但近代改良主义的“洋务运动”与“百日维新”变法等,虽不能也没法挽救封建专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却不断地激起了中华民族各阶层最广泛的爱国社会变革要求,发挥出旧中国在民主觉醒的伟大启蒙作用.知识分子(士绅阶级)在近现代社会变革历程上始终担负起主导型的重要角色,乃最早醒悟积极图变自强的政治群体与先锋队伍.改良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动力,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不亡之民族革命斗争精神的一种反映和表现,唤起了全中国人民的觉悟.这种历史价值一定要充分肯定绝不能够去低估的,即逐步改良是社会发展自身必然的进程.它在艰难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步,更为资产阶级社会民主主义革命让开了道路,也是中国没有被殖民化的真正原因,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的重大贡献(中共学者称旧民主主义时期).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理论开始真正为大家所接受,三民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旗帜,是全体中华民族大众参与的革命运动,从而揭开了中国社会现代历史变革的恢宏篇章.辛亥革命的成功有其必然性的历史因素,而一举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先生巨大的历史功绩,更是中国历史上现代社会变更的光辉起点与真正界始.也是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在历史上无与比肩的.所以五四运动并不能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发轫,只是现代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的光辉标志.实质上新旧民主主义运动都离不开革命先行者中国现代化之父孙中山先生,他是真正从一开始就领导组织发动与推进中国社会民主主义变革,成为伟大历史拐点的光辉旗帜与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写符号,也是至今还一直产生伟大作用的现代历史巨人.辛亥首义就是受到孙中山思想理论影响而爆发的,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英勇开篇与第一声响亮的战斗号角,壮烈地发出了彻底摧毁旧社会的革命宣言,并联合北洋军逼迫着清末帝退位.辛亥革命的胜利开创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亚洲出现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有如一轮旭日照亮了整个东方.伟大列宁非常振奋,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向孙中山表示出由衷的敬意!就是北洋军阀时期,这种社会巨大变革的深刻影响也是随处可见之.普遍而广泛的革命作用,把中国社会推向了现代化征程曲折而艰难的历史前途,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帷幕.这里要指出: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也是由孙中山先生直接发动起来的.他领导中国国民党组织北伐,同军阀复辟势力进行坚决斗争.随后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正确方针路线,在现代历史上国民革命进入了新的伟大转折阶段走向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接受孙中山的建议加入国民党,有力地促成北伐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基础,从而使一个崭新的社会体制开始在千古华夏诞生着.中国现代史前期我认为有如下一个情况值得研究:从学术上看魏源曾经提出过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是在近代史上基本得以肯定的.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或许中日甲午之战的失败,正是有这种片面性偏失的简单看法之因素.而在历史学术研究中,也存在这种大过简单片面看法的情况.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称林则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当时林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等;一面设立译馆,了解西方政治军事经济情况,据说他可为第一个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而国人视英使对中皇不行跪叩之礼,乃是洋人的膝盖不能弯曲之,殊不知是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礼仪.林却在1839年9月上奏折中也
居然说:“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力,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还认为“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敢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就是因为这些荒谬的看法,林主持修建的官涌两座炮台,根本不能防御敌方从炮台侧后方发起地面攻击的设施,结果战事一开,很快被英军战舰和登陆部队双重打击下陷落.学术求真务实.史当载事,方可再以实立言,而故文是言信,亦中表见于世之.立言而非是,未能事实求是,更以奇诡取胜之作,概予摒弃之列矣!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天更应该注意的.夷乃古代士人自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错误心态,把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及外来异族视为蛮夷,即未能开化的落后民族,后来指一切外来异族的蔑称.并衍生出“尊王攘夷”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的政治观念,甚至视夷乃蛮荒不开化之地.形成一个极少数人主宰国家一切的上层权力场,决定整个国家与人民的命运.这样便出现盛极而衰的历史恶性循环怪圈(所谓“周期率”现象简而言之即权力腐败现象).不免弊政丛生,吏治腐败,朝纲废驰,军备不修.统治集团却大都醉生梦死,荒淫无度,以致民怨沸腾,一触即发,明朝就是这样被内部阶级斗争推翻的.而此时边陲民族斗争的主要势力则悄然崛起,虎视眈眈窥伺内陆中原富庶之地,见有机可乘便借故趁虚而入夺取天下.满清入关即是这样成势的,并反过来残暴地进行民族杀戮,以酷政恶吏征服奴役其他民族,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现代实现自身近代化,就必须从“天朝上国”的迷梦惊醒,摒弃“闭关锁国”的政策,开眼看世界。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天朝上国”的迷梦、“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中国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也正是对外开放,使中国得以吸收和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切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使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要真正实现近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开眼看世界,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兼容并包,去粗取精。
从近代中国启动近代化的动机来看,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是对世界历史潮流和外国经济文化的冲击的自觉回应,属于“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这类国家进入近代化不是本社会内部近代性不断成熟的结果,进入近代化的时间较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错过了启动自身近代化的大好时机,以至近代中国再也难以启动自身近代化。因此,改革应该应运而生,抓住时机,大刀阔斧的进行近代化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直到1905年才废除科举制,开始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而欧美等国的近代化过程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是欧美等国率先走上近代化历程。教育培养了人才,而科技是近代化的动力,所以,科教兴国是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实现中国自身近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推荐阅读:
过来人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经验谈10-12
军转干考试过来人申论复习策略经验谈10-23
一个难忘的教训的作文08-29
过来人谈考研兴趣 思考之后的决定09-25
过来人传授2015考研数学备考方法10-09
过来人谈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复习心得06-20
一个新手的关键词挖掘实战经验08-30
对面的老师看过来作文08-17
一个中山大学考研经验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