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精选10篇)
1.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一
摘要:
通过对2008年和2010年两次基本内容相同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说明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影响因素的认识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提出的一种强调主体自我意识能动作用的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观自我感受(班杜拉,1994)。就业自我效能感,即指主体实现就业的信念、判断和自我感受。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对就业的认知心态;二是个体对实现就业的行为意向以及情绪、态度等。
不断增强就业效能感,是保证高职大学生正确作出就业决策,成功实现就业的重要条件。2008年和2010年我们采用基本内容相同的问卷,分别对武汉地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等五所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滚动调查。每次抽取600名学生为样本,两次回收问卷分别为502份、516份。有效率83.7%以上,男生分别为262、278人,女生分别为240、238人。大一学生分别为342、360人,大二学生分别为148、131人,大三学生分别为12、25人。本文不是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和全面分析,只是通过对两次调查的对比,从动态视角,探讨目前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状况,并针对这种状况提出几点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变化。
首先,从高职大学生对就业的认知心态看,其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学校和社会开展的就业教育,包括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更加满意、更加重视。学生对学校就业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53.5%提高到2010年59%。对“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认同比例,2010年比2008年上升了三个百分点。
二是对影响就业因素的认识更趋理性。2008年“个人能力”、“学历”、“求职人太多”等排在前面的三个因素占83%以上,2010年的调查显示这三项的比例下降到75%。高职大学生对学校、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重视,对学校和社会加强就业服务、改革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项的认同比例均有明显上升。
三是对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金钱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问题的认识有很明显的提高。其中对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认同率2008年为50.7%,2010年上升至54.9%;对金钱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的认同率2008年为13.5%,2010年上升至49.3%;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认同率,2008年为37.1%,2010年上升至42.4%。四是对毕业后出路的认识更加多元化,走自主创业之路的比例有所上升。2008年除了“找工作”外,其他方面所占比例很小。2010年“找工作”的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自主创业、求学深造、出国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其中自主创业由原来占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其次,从高职大学生就业的行为意向与情绪、态度看,其变化也很明显。
一是就业压力感有了明显降低。2008年学生的第一苦恼是就业压力大,其比例为44%;2010年虽然就业压力仍占第一,但其比例下降至39.2%。
二是选择工作考虑因素更理性化、多元化。2008年第一考虑因素排在前三项的比例依次是:“符合自己兴趣和专业”占42%;“发展机会”占26.6%;“收入情况”占13.9%,总计占84%。2010年第一因素排在前三位虽然同样是这三项,但三项比例都有明显变化,第一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只占28.2%,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收入情况”上升到第二位,占26.4%,比例明显上升;发展机会退居第三位,只占15.8%,比2008年下降了10.8%。2010年以上三项总计只占61.4%,比2008年下降22.6%。这是因为其他因素,如职业风险、家庭需要、工作地点等的比例都提高了。
三是对毕业后有没有信心找到满意的工作持更谨慎的态度。2008年有信心的学生占57.4%;2010年下降至53.8%。从好的方面看,这更符合实际情况,说明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再盲目乐观,就业心态更趋理性。
最后,在看到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发生了积极变化的同时,调查也反映出学生原来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改变不大,甚至更趋严重,而且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第一,就业压力目前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是高职大学生最苦恼的问题。
第二,学生选择职业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仍然比较严重。
第三,仍然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对毕业后能找到工作没有信心。
二、高职大学生对就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认识的发展变化。
高职大学生就业的自我效能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两次调查的分析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变化。
首先是,高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的调查中,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状况对学生就业思想有影响、影响较大和很大的比例占81%。在学生对思政教育中各项满意度的选择看,排在第一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些结果说明学生越来越感到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加强道德品行修养的重要性;也说明近年来全国高等院校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确实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一结果还说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两次调查的比较说明,学生更加重视教师的作用,并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两次调查所设计的这方面的项目是相同的,其中学生对教师队伍评价高的前三项的两次调查的排列顺序是:“道德品质”、“教学水平”、“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满意度差的排在最后的三项,2008年是:“关注和关心学生”、“人格魅力”、“创新能力”。2010年“创新能力”上升至第二位。学生的评价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大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它说明目前我国大学教师队伍虽然从总体看业务水平和自身的道德品质状况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与新的形势和学生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与学生的亲和力、创新能力以及反映综合素质的人格魅力等项都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从总体看,学生对影响因素的认识更趋全面、客观、合理。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学生开始跳出就业看就业,逐渐认识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义,就业思想境界在不断提高。这不仅表现在学生对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越来越重视,还表现在学生对“创新精神”及“自主创业”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学生对影响因素的看法,还有一些是值得重视的新问题。首先,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最大的影响。学校影响方面的试题,我们设计了四个选择项,按重要性排列的顺序,第一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按其所占比例,远比其他因素比例高。其次,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是影响自己学习、成才、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最苦恼的问题”的回答,2008年“找不到学习动力”仅排在第三位,2010年则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就业压力”;对“学校应加强的工作”,2008年的第一、二、三选择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而2010年在第二、三选择中,“学习方法的指导”都排在前三位。
三、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首先,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反对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片面追求就业率。就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就业率,而是为了育人,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业教育从大学产生之日起就是大学办学宗旨中的应有之义。大学就是适应社会各种职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要使大学培养的人,与这种需要相适应,最根本的一条是培养目标,即培养怎样的“人”。现代意义的大学诞生之初,十分重视把培养“人”作为首要任务,重视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然而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更重视人的智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渐趋专业化、职业化。人的素质、人格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被忽视。自上世纪初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各门自然科学之间,而且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渐趋融合,不断走向综合化。各行各业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社会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体现这种综合素质的创新能力、普适性能力以及人的精神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院校就业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这是时代的要求。
其次,针对目前高职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变化状况,应特别重视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就业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要特别重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大力推进对高职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应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加强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团结合作、求实创新、关爱他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二是下大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真正发挥广大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示范作用。三是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这是学生的认识对我们的重要启示。要认真探讨在就业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不仅要建立更多更好的校内学生之间互动平台,还要建立在校学生与校友,以及校友之间的互动平台。这对学生就业,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四是把就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计划,全面建立具有各校特色的就业教育体系。从教育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创新就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使就业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五是不断提高高校就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调查研究,重视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在育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使高校就业教育,不断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相适应。
2.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二
研究结果表明:
1.高职生的成就动机在避免失败上得分大于追求成功的得分, 并且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学科类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有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2.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科类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有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3.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年级、学科类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有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4.高职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各因子之间均有显著相关。
5.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中的自我发展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成就动机中避免失败的动机对声望地位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生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 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的, 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 由于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可能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所以会比本科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方面、就业方面的压力, 自然也就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所以, 研究高职生的职业心理, 对指导高职生的择业、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了研究高职生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成就动机能够分析高职生的上进心以及在成就任务的选择和完成方面有哪些影响因素, 同时, 了解个体的成就动机有利于帮助高职生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职业;研究自我效能感能够分析高职生在面对问题时, 自己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 重在探讨其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的成分;研究职业价值观主要是能够考察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从而分析高职生对自己满意工作的内在需求和对工作特质的要求。再展开全面研究之前,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就动机和择业效能感等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的、细致的研究, 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但对高职生这一高等教育的后期大军的研究仍旧比较少。对高职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鲜有开展, 更没有专门针对三者关系在高职生群体中如何体现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对象
被试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六所高职院校中随机选取的510名在校高职生, 共发放问卷510份, 回收有效问卷475份。其中大一年级170人, 大二年级152人, 大三年级153人。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使用一下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 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结论。
1. 成就动机量表 (AMS)
本研究使用的是《成就动机量表》 (简称AMS) [1], 该量表是由挪威大学心理学家Gjesme.T.和Nygard.R.于1970年编制的。本研究使用的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K.A.于1988年合作译制, 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在此基础上, Ralf Schwarzer等人于1981年制定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 共包含10个题, 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高。我国学者王才康于2001年完成了该量表中文版的修订, 该版本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能够较好地表达特殊情境的自我效能感, 可用于对各种问题的研究。[2]
3. 职业价值观问卷
本研究采用凌文铨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 共22道题目。该问卷用以测量大学生在择业时的职业价值观,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最后,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 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方法:t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 pearson相关。
三、结果
(一) 高职生成就动机不同维度差异比较
表1显示, 不同学科类别的高职生在追求成功、避免失败、成就动机方面均存在差异 (p<0.05) 。
表2显示, 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在避免失败、成就动机方面均存在差异 (p<0.01) ;而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方面不存在任何差异。
表3显示,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避免失败方面存在差异 (p<0.05) ;在追求成功、成就动机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显示,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避免失败与成就动机方面存在差异 (p<0.05) ;在追求成功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不同维度比较
表5显示, 学科类别、生源地、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有否参加社会实践这五个维度上, 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 (p<0.01) ;在性别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比较得出表6, 由表6显示, 不同年级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三) 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不同维度比较
表7显示, 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声望地位、保健、自我发展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表8显示, 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在声望地位、保健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1) ;而在自我发展方面存在差异 (p<0.05) 。
表9显示,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声望地位、保健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p<0.01) ;而在自我发展方面不存在任何差异。
表10显示,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声望地位、保健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p<0.01)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自我发展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1显示, 参加过社会实践的高职生与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高职生在保健和自我发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1) ;在声望地位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 高职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相关及回归分析
表12显示, 高职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中的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高职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整体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为了进一步探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 以成就动机的两个分量表和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 分别以职业价值观的三个分量表为因变量,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其间的关系。
由表13可以看出, 在声望地位因变量上, 有两个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 这两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41.7%的变异量, 其中避免失败的动机可以解释17.3%, 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24.4%。
由表14可以看出, 在保健因素因变量上, 有三个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 这三个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68.5%的变异量。其中避免失败的动机可以解释23.5%, 成就动机可以解释24.2%, 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20.8%。
由表15可以看出, 在自我发展因变量上, 有两个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 这两个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38.5%的变异量。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解释0.190%, 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0.195%。
四、讨论与结论
高职生的成就动机在避免失败上得分大于追求成功的得分, 并且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学科类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有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关于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方面, 学者王云鹏、时建伟 (2009) [3]发现, 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对各种职业兴趣有更广泛的预测作用。追求成功的动机能够预测经营型、研究型、社会型和常规型职业兴趣, 而避免失败的动机能够预测经营型、艺术型和社会型职业兴趣, 并对其起着负向的预测作用。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科类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学生干部、有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年级、学科类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有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高职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各因子之间均有显著相关, 表明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可以很好的预测成就动机, 并受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中的自我发展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成就动机中避免失败的动机对声望地位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海奇等.心理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415-416.
[2]王才康, 胡中锋, 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 2001, 7 (1) :37-40.
3.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三
一、自我效能感与教师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一概念。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行为的期望,它和个体在特定领域内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密切相关。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班杜拉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the Sense of Teacher Efficiency)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解释就是指在教师在教学领域的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 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影响高教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们永恒的话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人物。由于教师的课堂自我效能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近几年对高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
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教学能力和人格特征。在众多的主观因素中,经研究发现,学历因素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征变量。学历越高的教师,其自信心也越强,更有信心教好各种学生及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除了学历,教龄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逐渐增强。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因素也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职教师在社会期望值较高的压力下,心里健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教学环境,专业知识等。社会文化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社会生活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和专业权利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社会对教师的认可程度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好,教学自信心就越充足。教学效果会出现事半功倍,反之,则出现事倍功半。经研究发现,学校环境(包括学校师资水平、学校风气和对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发展所能提供的条件等)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独立的、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学校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所提供的支持度和现有条件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
三、提高高教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为提高高教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高教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力手段和保障。在我国,高教教师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与公务员持平, 但是经济地位却与他们在社会的贡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物质保障。
2.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对于高教教师培训的主攻方向是要适合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符合他们需求的培训计划。教师也是教育专业人士,是终身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所以,必须要提高在职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完善教师的研修制度,注重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越高,教学方法会越灵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经过培训后的教师能够挖掘自己的教学潜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此外,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是不可忽视的。为新任教师配备专门的合作教师和指导教师, 通过分享教育经验, 及时解决新教师遭遇的困难。以便能促进提高新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3 关注高教教师的身心健康,保障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状态。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教师的幸福指数很高,身心愉快,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地投入工作,充满激情,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师是脑力工作者,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这些病痛使教师增加了心理负担,消减了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以便排遣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干扰,使自己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好的精神状态,这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基础。
4 健全奖励制度,公平竞争。各个高校可以进行教学方面的比赛或者其他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在工作和科研中的进步应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教学成就荣誉感。这种激励制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信心,能够激励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教师中多树立有代表性的成功者形象, 有助于带动与其条件相当的一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开发教师内在教学潜力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越有利于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总之,注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对社会和教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Bandu ra, A. Self -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M].New York: Freeman,1997:3.
[2] 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6:43~46
[3] 杜宝芳.论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
4.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四
【摘要】长期以来,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gdp”。笔者通过查阅文献,选取了与学业成绩有重要关系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并探讨它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本研究建立在班杜拉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假设不同年级、性别、班级类型、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生源地的初中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业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生在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本研究运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保山市隆阳区88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习动机量表(maat)、学业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seis)两个标准心理学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学生进行测量,收集被测试学生2011语文、数学、英语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各学校、各年级内部,分别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标准分数并相加,以此来度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为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业绩效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5.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五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为所教授“原理”课的学生, 问卷为班级随机发放。问卷调查人数为200人, 有效率100%, 利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从性别看, 男生和女生的比例相差不大:男44.0%、女56.0%。从年级分布看, 由于大一新生第一学期还没有开始修读本课程, 大四学生已经基本修读完毕, 所以集中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二50.0%、大三46.0%、大四4.0%。从专业看, 理工类60.0%、文史类36.0%、艺术类4.0%, 学校艺术类学生不多, 分布在各教学班的人数较少, 样本数就更少。在以下对比专业的各类调查时, 选择了不考虑艺术类学生。
从“使用网络的场所”所得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个人电脑的普及率很高, 在宿舍 (家庭) 使用的占74.0%, 手提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的占18.0%, 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的物质条件。就上网时间来看, 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 专业不同, 略有差异。文史类学生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在2~3个小时的占33.3%、3个小时以上的占22.2%, 理工类学生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在2~3个小时的占26.6%、3个小时以上的占30.0%, 说明研究对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频率较高。偶尔和经常访问我校思政课网络课程的文科类和理工类学生也都超过了50%。从总体来看, 在大一以上年级中推广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构成
自我效能感是自我能够利用能力或技能完成活动的自信程度, 它作为大学生网络学习者个体动机系统的一个关键作用因子, 可以直接或通过与其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 影响学习者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倾向, 从而最终影响其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需能力或技能往往是综合的, 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人因素和网络学习行为交互作用都影响着网络自主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因此, 在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 除了学习者对自身网络总体学习能力的感知外, 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感知、控制和调节自身网络学习行为能力的感知也应该包括在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中, 即, 网络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效能感应该包括网络学习整体效能感、操作效能感和信息交互效能感。
网络学习整体效能感是对网络学习活动的整体评价, 是对网络学习整体技能或者能力的感知, 体现为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的判断及学习能力的感知。操作效能感涉及到的主要技能有:网络学习平台的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学习与交流相关技能等。信息交互效能感反映学习者网络学习过程中与网络学习资源、教师和学习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所需各项技能或能力的感知, 如对于选择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利用辅助资源、讨论学习问题等方面所需的各种能力或技能的自信程度的判断。
三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在对“原理”课所教授学生的访谈中得知, 多数学生相信自己可以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有信心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同时也表示, 当学习目标达到后, 会有成就感。这表明, 总体来说, 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有一定的自我效能感, 但具体情况不一。
(一) 整体效能感的差异
1在课程网站的互动平台上, 从“对本学期本课程网络自主学习的体会及更好开展的建议和意见”的交流中, 能反映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效能感的差异。对网络学习活动的整体评价高的, 其学习的整体效能感自然就会高一些。在交流中, 有学生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提高了我的自觉性, 另外我在平台上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 增长了我的见识并且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认为网络学习很好, 能提高每个人的自觉性。”有学生这样写道:“网络学习简洁方便, 在宿舍就能交作业;资源丰富, 做作业时可以搜搜资料,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友谊;有更多时间去自主学习, 以交流的方式学习, 要做题, 不学就不会, 能催促我们的自觉性。”如果学生能认识到网络自主学习带来的这些好处, 端正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能够尽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其学习的整体效能感会高起来。
对网络学习活动的整体评价不高的, 其学习的整体效能感应该会低一些。在交流中, 有学生坦言:“其实网络课程是一个不错的上课形式, 但对于像我这种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来说的确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网络学习小组互评, 有学生提到:希望不要弄得这么复杂, 老师希望我们能够看看别人的想法, 能够相互借鉴, 那直接让我们去看就行,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应该能对自己负责才是, 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 那老师想拉他一把也看不见他手在哪儿呀。”能够看出来, 有些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不适应。在课堂上, 听的多, 思考和动手的少, 几乎没有压力。在网络自主学习中, 如果没有任务驱动, 就容易出现“放虎回山”, 如果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 马上会觉得有压力。如果压力不能变动力, 而是产生负面情绪, 消极地应对, 其学习的整体效能感就会下降。
2从访谈和问卷调查来看, 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的判断及学习能力的感知都有差异。调查显示, 有少数学生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思政课网络学习时间 (见表3-1中“非常不符合”、“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总数, 下同) 、对在思政课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抱乐观态度 (见表3-2) 。从学生完成网络任务的时间可以看出, 少数学生不能在规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完成, 而是之后补交。试想一下, 如果这些任务不做考核, 恐怕有些学生根本就不会做。
调查显示, 有近三成学生不能处理好思政课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见表3-3) 。在访谈中, 有学生坦言:“我觉得还是去教室上课较好, 网络自主学习内容有点多又特别复杂。”习惯了传统课堂学习, 就想体验网络学习, 新鲜感过后, 面对的是比课堂学习更多的必须要完成的网络学习任务, 有学生就不愿继续。但应该看到, 七成以上学生表示“即使网络学习的内容很难也会尽最大努力学会” (见表3-4“比较符合”、“符合”和“非常符合”的总数, 下同) ;不管是文史类学生还是理工类学生, 都有一半以上学生借助于思政课网络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 (见表3-5) 。
(二) 操作效能感和学习信息交互效能感的差异
1操作效能感的差异
从对学生的了解可知, 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 其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差异, 这一结果也在预期之内, 因为网络自主学习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操纵计算机来进行的, 计算机操纵水平固然会影响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 从这一点也可以再度证明与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操作技能的确是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之一。问卷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不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进行网络学习 (见表3-6) 。在“原理”网络学习课程的实践中, 个别学生需老师或其他同学指导才能够进入网络页面和按要求将作业内容传到学习平台上指定的区域。
2信息交互效能感的差异
调查显示, 62%的学生在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网络交互方式寻找答案 (见表3-7) 。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大多数时间是与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学习内容及相关辅助学习资源之间进行的信息交互, 因此, 网络学习信息交互效能感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
在“原理”课网络自主学习的实践中, 布置了学习小组互动任务。调查显示, 大约半数的学生认为:所在的学习小组里学习成员间都乐于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 (见表3-8中“比较符合”、“符合”和“非常符合”的总数, 下同) 、小组在完成作业时经常会讨论 (见表3-9) 。在选择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方面, 82%的学生能够先安排时间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见表3-10) 、64%的学生会跳过难的内容先学容易的内容 (见表3-11) , 78%的学生会借助于思政课网络来学习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 (见表3-12) 。这些表明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自主学习信息交互效能感, 但存在差异, 需要教师精心布置学习任务和适当的反馈与指导。
四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
针对以上分析, 提升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 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进行。
(一) 学习和体验网络操作
了解得知, 虽然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指南中, 有“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手册 (新版) ”的内容, 但并非所有学生自觉地很好阅读和学习。有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会碰壁, 从而影响其自我效能。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之前, 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或者通过与学生交互来模拟平台功能实现所需要的关键操作步骤, 通过学生直接体验以确信其自身能顺利完成每一步操作, 提高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操作效能感。
(二) 提供实时、积极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大学生思想独立, 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同学的观点往往不能轻易认同, 一些网络学习难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如果学习者遇到的一些难题无法得到及时回复, 就有可能产生学习孤独感, 长此以往, 必然会影响网络学习的自信心,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 在网络学习中要适时地开展必要的集体和个人的教学交互, 提供理论和案例式的具体教学指导。目前, 我校的网络自主学习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的, 对于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反映的疑难问题或网络交互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统一的教学指导, 以提高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整体效能感。教学指导以能促进学习者进一步思考而又不全然告知问题答案为宜。
3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适量的学习内容
成功的体验是增强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途径。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学习任务的安排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于简单, 应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基础, 选取有一定难度但又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 由易到难, 让学习者能体会到自身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添加适用的补充学习材料, 提供有关该部分内容适用的知识结构图和相关辅助资源。任务完成后, 督促大学生认真完成学习笔记, 进行学习反思, 以形成积极的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由于所教授的每个班级几乎覆盖全校的所有专业学生,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 对于任务难易的把握非常困难, 如果有条件, 也可考虑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置分层的学习任务。
4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方法
网络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的适当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交互效能感。由于思政课班级人数多, 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过程中, 除了个体学习, 可针对学习内容,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异质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通过组内对比观察和思想交流, 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调查发现,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见表4-1) 。面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 可以教给其各种网络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选择适用的方法, 对感兴趣的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指导网络自主学习时, 结合课程内容和知识重难点, 鼓励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时间, 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5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
注重对网络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思政课网络自主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 以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学习进步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努力程度的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同伴互评为评价内容, 制定评价标准, 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阶段学习任务时, 由师生参与共同选评一定数量的优秀学习任务, 由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 以鼓励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贾丽美.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3) .
6.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六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对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出建设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习自我效能感 沟通策略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班杜拉于1977年在著作《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首次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具体到学习领域的表现就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它在学习领域中有很好的预测力。我国学者认为:“所谓学习自我效能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能力的主观评价。”学习自我效能感概念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利用的能力或技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有预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学生的成绩就越好。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力、学习适应性及自我评价等呈正相关,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动机、自信力、学习适应性及自我评价等就越强。
一、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
本研究以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中随机发放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75份。其中男性104人,女性71人。文史专业占71人,理工专业104人,大一、大二学生分别占42.3%、46.9%,独生、非独生子女分别占42.3%和57.7%,农村和城镇户口分别占64.0%和36.0%。本调查采用的问卷是“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该量表把学习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维度。从测量结果中了解高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据此可以指导教学与学习。笔者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和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差异性分析
(二)综合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电力学院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是:不同性别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有差异的,不同专业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无统计学差异的,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年级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户口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无统计学差异。
男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因为本院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男生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普遍比女生强,所以男生比女生在学习能力上更有信心,实际操作力比较强,女生认为学业难度大,对自我能力缺乏信心。
独生子女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子女。独生子女具有天生的优越感,家庭教育给予的关注度高,独生子女行事风格更有自信。
总之,本院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不高,且能力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
二、影响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因素分析
(一)亲历的掌握性经验
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是个体自我效能信息中最强有力的来源。大部分高职生都认为自己是升学筛选中的失败者,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在升学考试中没有考出好成绩,或自己早已失去学习的兴趣任由家长安排,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受重视、被社会误解的一个群体。依据曾经的经历,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找不到成功的机会和方法,在校园生活中得过且过。
(二)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看见他人能做什么,注意到他人的行为结果,以此信息形成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的期待,获得关于自己的能力可能性的认识。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人们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获得成功,就会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并采取行动。相反,如果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即使付出努力仍遭到失败,自我效能感下降。高职生如果看到身边的同学在学业中颓废,对生活抱怨,那么对自己也会失去信心,得过且过。
(三)言语说服
言语说服是进一步加强人们认为自己已经拥有能力信念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当人们正努力克服困难,并开始自我怀疑时,如果有重要的人物给予正面语言的激励,那么自我效能感就会强,相反则弱。高职生学习情况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很少得到正向的认可,自我效能感大受影响。
(四)生理和情绪状态
当人们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对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在疲劳、疾病和烦躁状态下,会使人们容易感觉对于任务无法胜任。高职生由于受年龄、自身修养和环境的影响,生理和情绪不佳,容易形成挫败感,尤其在学业上更是信心不足。
三、提升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依据本研究数据结果,本院高职生在性别、是否独生的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异,教育工作者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不高的部分学生的效能感。如对女生进行特别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生活引导,鼓励女生自强自立;了解在校生家庭情况,对非独生或家境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
(二)引导体验成功感受
1.寻找并发挥优势
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和闪光点,认识并挖掘潜能。一方面,鼓励学生把握现在,辩证认识自我。要求学生有发现肯定自己天赋与才能的意识,自尊自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抱怨学生的素质水平每况愈下对于教学毫无意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爱护他们,相信他们。
2.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实施成功教育,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可以从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开始。如在教学目标设立上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目标不能太高,否则学生无法达到,无法获得成功经验;目标不能太低,否则学生很易成功,无法体现真实能力,无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小、多样、巧鼓励”的教学模式。“精小”就是教学内容要精,不宜过多,教学进度步调要小,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多样”是指多样化的教学与评价形式,如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做主,为他们提供多种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过程性评价更加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巧鼓励”要采用巧妙的形式把学生取得的进步或成绩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如请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做示范,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就会迅速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鼓励阅读
多阅读,具有足够的知识量,自然有自信。高职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都不佳,甚至对事物缺乏判断力和把控力,自信不足,体现在学习上,自我效能感自然不高。需要校方的大力支持,加大图书馆、阅览室和自习室等的投入,组织全校读书活动,“以一带一”等形式,全方位鼓励学生加入到阅读队伍中。
2.利用榜样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榜样的作用因受到权威效应的影响,影响力不可小觑,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表现,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工作责任感和教学技能,学生产生模仿教师行为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的判断能力。
事实上,同伴榜样有时比教师榜样的效果更好。因此,可以搜集和整理学生中学习成绩比较好或在某方面获得成功的事例和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或举行演讲会,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榜样,及时发现学习上的不足和困扰,不急不躁,稳步向前。
3.防微杜渐
替代性经验的反向作用力不容忽视。如一个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或不良学习习惯,可能会诱发另一学生的学习,也可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对学习成绩不高且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加以关注,及时控制和防范。
(四)运用有效沟通技巧
“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偶通连,而语言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直接渠道。
1.使用接受性语言
在学生教育过程中,使用接受性语言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可以促使学生自由地与教师分享面临的学习困境或问题。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另一个人接受时,他就会从此起步,开始思考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希望如何成长,怎样才能变得不同,如何才能发挥更大不同。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评价、判断、批评、说教、教化、警告和命令,这样的方式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不被接受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式表达对学生的接受:非语言信息,即通过手势、姿势、面部表情或其他行为来传达;适度放任,即尽量放开学生,相信他们,为他们创建一个自由创新发挥的平台,如布置一项任务,先不介入不干扰,让学生独立完成,尽量开发与生俱来的潜力;被动倾听,即采用相对沉默的方式传达接受感,如在与学生交流中,采用“哦”、“我明白了”、“嗯”、点头沉默等简单语言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接纳;积极倾听,为学生开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释放情绪和定义问题,与学生沟通时,正确理解学生的情绪或真实表达信息,然后及时用语言向学生求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探究分析出学生真正的需求并鼓励自行解决。使用接受性语言,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提高自我效能感。
2.满足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认识与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要求都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只有在满足其他较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引发。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对高职生的教育中,除了为学生提供住宿等生存所需条件外,关键要满足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接纳。
3.正向反馈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帮助学生认识到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或学习策略,这样有助于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将失败归因于你不够和学习策略不当,这样会促使学生付出更大努力,调整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成绩。
及时的行为反馈能为学生提供当前行为结果的信息。巧用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的积极激励作用,如一句简单而肯定的称赞,一个点头动作,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向学生传达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信息,就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动机和成就。
(五)注重身体心理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根本,加大力度提高身体素质,鼓励开展多项体育项目。在心理上戒躁戒躁,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紧张状态下,对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差得多,教育者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跟踪工作,如有学生对学习产生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厌倦情绪,这在高职生群体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专业沟通与及时处理,引导学生用积极态度面对学业和就业等一系列挑战。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四大影响因素着手,分析个体差异,多维度努力帮助高职生发现自身优势,构建合理教学模式,体验成功的喜悦,创建良好学习氛围,巧用沟通技巧,强调身体和心理健康。唯有如此,学习自我效能感才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张鹏妮.普通高校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秦海燕,李昌雪,路锦明.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10).
[4]刘发勇,陈明琴.贵州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7.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七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 自主学习 自我效能感
一、引言
现在的中国有着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由于英语水平已经被视为是个人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如何更有效的学习英语对于英语教师和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尽管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经历,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始终是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包括学习者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因素等等。以前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被过度提及而忽略了学习者资深的原因。即使年龄、性别、资质和学习方法对语言学习有长期的影响,但是,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其他因素。在众多影响个人差异的原因中,语言学家找到一些对学习者的学术成就有积极影响的因素。Arnold (2000)认为关注积极的方面能导致更有效的语言学习。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英语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的研究。而实际上,学生的心理因素,例如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语言学习自我效能研究在中国很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自我效能感研究
自我效能感是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在他发表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文中,班杜拉(1986)提出人类应重视其自我指示的功能。自我效能感信念影响着人们做出的选择,对活动付出的努力,在面对逆境表现的毅力和韧性。学生对英语学习或对从事与英语相关的活动任务所产生的能力感知就是英语自我效能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自主性学习己经是在应用语言学和西方国家外语教学领域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学习者自主这一概念的理论背景和与学习者自主有关的各方面因素等,以及如何在实际中促进学习者自主。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如何结合我国实际促进学习者自主等方面。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研究的引进方面或是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但在个人因素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尤其在有关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
三、研究内容
这项研究涉及到168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均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是笔者授课的班级。这些参与学生主要分布在2个不同的专业,即:生物制药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所有的被试者均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至少有6年。其中,男生总数为78名,女生总数为90名。参与研究的学生家庭背景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中小城镇,还有的来自大城市。另外,他们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发放的168份问卷全部回收,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1.学生的背景因素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参加了英语B级和三级考试。是否通过考试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没有通过的学生。通过的学生在对学习目标的自信感以及对行为能力的判断感两方面的表现要强于那些没有通过的学生。学生通过的英语考试级别越高,这种自信感和判断感更强。
2.学生的背景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上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比没有通过的学生在目标设立、学习策略的使用、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表现要更好。通过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高于没有通过的学生。
四、结语
不断出现和迅速发展的职业院校是中国现阶段改革中的一个全新的文化现象。尽管职业院校的专业水平并不高,但她仍有其自身特點如强调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不仅仅是教师对知识一味的灌输。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在的英语教与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效能感低下。这一现象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使得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到达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李丽君.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3]李梦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D].江西师范大学.
[4]莫绣裙.回顾与展望:国内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12.8.
[5]王琳娜.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D].西安外国语大学.
[6]仲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8.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八
现在的中国有着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由于英语水平已经被视为是个人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如何更有效的学习英语对于英语教师和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尽管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经历, 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始终是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包括学习者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因素等等。以前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被过度提及而忽略了学习者资深的原因。即使年龄、性别、 资质和学习方法对语言学习有长期的影响,但是,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其他因素。在众多影响个人差异的原因中,语言学家找到一些对学习者的学术成就有积极影响的因素。Arnold (2000)认为关注积极的方面能导致更有效的语言学习。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英语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的研究。而实际上,学生的心理因素,例如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语言学习自我效能研究在中国很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自我效能感研究
自我效能感是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在他发表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文中,班杜拉(1986)提出人类应重视其自我指示的功能。自我效能感信念影响着人们做出的选择,对活动付出的努力,在面对逆境表现的毅力和韧性。学生对英语学习或对从事与英语相关的活动任务所产生的能力感知就是英语自我效能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自主性学习己经是在应用语言学和西方国家外语教学领域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学习者自主这一概念的理论背景和与学习者自主有关的各方面因素等,以及如何在实际中促进学习者自主。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如何结合我国实际促进学习者自主等方面。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研究的引进方面或是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但在个人因素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尤其在有关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
三、研究内容
这项研究涉及到168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均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是笔者授课的班级。这些参与学生主要分布在2个不同的专业,即:生物制药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所有的被试者均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至少有6年。其中,男生总数为78名,女生总数为90名。参与研究的学生家庭背景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中小城镇,还有的来自大城市。另外,他们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发放的168份问卷全部回收,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1.学生的背景因素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参加了英语B级和三级考试。是否通过考试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没有通过的学生。通过的学生在对学习目标的自信感以及对行为能力的判断感两方面的表现要强于那些没有通过的学生。学生通过的英语考试级别越高,这种自信感和判断感更强。
2.学生的背景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上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比没有通过的学生在目标设立、学习策略的使用、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表现要更好。通过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高于没有通过的学生。
四、结语
9.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九
高职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2015级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学习水平现状: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弱,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将近45%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有初中英语水平。而个别学生不具备小学水平;在高考英语试卷满分150分的情况下120分以上者不到2%。2.学习动机现状:调查显示在高中英语学习中50%以上的学生等待老师归纳总结,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总结,而只有9%的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习的内部动机不明确,没有老师“填鸭灌输式”教学,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3.学习目标现状:调查中显示71%的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目标,63%的学生最关心期末考试,挂科担心毕不了业。4.学习习惯现状:习惯了高中老师的“填鸭灌输式”教学,上了大学之后,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家长的逼迫,90%以上的学生根本不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5.学习兴趣现状:调查中显示16%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但84%的学生对英语不太感兴趣。6.学习成果现状:高职英语的评估机制是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与社会所认同英语四级、六级相差甚远,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没有要求。造成高职学生对英语不认同最根本原因是:学生对高职院校的选择仅仅是“就业”,英语在其就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基本可以被忽略。
美国“全国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对“学习障碍”的定义是指听、说、读、写、推理或在数学等方面的获取和运用方面表现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通称。大陆对学习障碍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是在“差生”、“双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等名义下进行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无能”、“学习障碍”等词语,除学业不良外,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有头无尾,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慵懒、拖沓,学习迁移能力差;缺乏社会适应技能,凡是都要依赖别人;缺乏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缺乏学习动机;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不统一。动机只表现在口头上,很少落实在行动上。学习态度不良,目的不明确、呈现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差;寻求反面心理补偿,出现逆反心理及情绪对抗。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有很多,但其负担主要来源并不是学习任务本身,而是由于充满竞争的环境所引发的沉重的心理压力。由于沉重的心里负担,导致许多学生厌学。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自我接受的前提是自我肯定的价值,而学生又常常把自我价值与能力相等同。因此在充满竞争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为增强和保护有关能力的自我概念而进行的努力。一个人只有在竞争中有能力战胜他人时才认为自己有价值;如果他意识到自己很难超过他人,则往往会采取回避参与、掩饰努力、故意拖延、设置高难目标等策略来维护自己的价值。许多被形容为冷漠、厌学或懒惰的学生,其实并不是缺乏动机,而是可能由于错误的原因激发的动机过强。他们强烈的动机并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采取了自我阻碍的方式,把大量的经历花在对自我价值的保护上。在充满竞争的学校环境中,当学生为很少的几个奖励名额进行竞争时,学习本身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虽然说成功者的稀少与珍贵能让学生—尤其是那些深信自己会赢的学生努力奋斗,但从长远来看,大多数学生会采取除学习之外的其他一切方法如参加各种社团、各种协会来转移人们对其学习的注意力,为自己学习成绩的不尽如人意找到强有力的借口。
态度在本质上一般属于情感领域,态度学习具有三种成分:知道怎样学习;知道为什么学习及提供时间的机会。如教师想要学生习得更多的英语语言的态度,应该让他们做得更多。在学生实践任何关于英语语语言的态度之前,学生必须先知道如何掌握一门语言,要想内化英语语言,学生有必要去从事与英语有关的行为,并接受相应的反馈;在学生中梳理榜样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受学生尊敬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任何教学情境中,关注往往是教学的关键,无论是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人格形成的关注,还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关注,关注水平往往是教学起点。
建立动机上的平等是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愿望的重要一步,对于那些慢慢习惯于把失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学习不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这样的学生不可能马上享有公平竞赛的好处,刚开始他们会拒绝自己的成功,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运气或者老师的故意安排。因为对他们而言,成功意味着下一次必须做得更好,而他们对下一次是否会做得更好没有任何把握。只有坚持刻苦努力并取得好成绩时,学生才能获得与成功一致的自豪感,重建个人价值感和自信心。
摘要:影响高职学学习能力的原因很多,本文所探讨的由于师生归因偏向所导致的学生自我价值保护不恰当而引起的其英语学习能力削弱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相应的教学策略,尤其是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策略的研究,以及教师在课堂情境中对学生自我成就的知觉和态度的归因偏向的培训和指导是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10.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 篇十
一、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可以把语文自我效能感界定为: 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就是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观判断。它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构成要素: 一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否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 即语文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二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 即语文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语文学习效能感的培养, 一方面, 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进而激起他们对语文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热情,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 能够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需要及学习目标的确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同时, 学生也可以利用在学校里形成的强烈的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 以自己的创造性为基础, 进行卓有成效的自我学习。 这样就能从语文学习中,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也能充分运用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调控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二、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 影响面对语文学习困难时的态度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还没有达到较高程度, 所以在语文学习中, 他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和困难, 而这些困难正是检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充满信心, 遇到难题不灰心, 不气馁, 迎难而上, 相信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 一定可以解决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通过量的积累, 一定会达到质的飞越, 实现自己的目标;反之, 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则畏首畏尾, 缺乏自信, 逃避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没有动力, 随之语文成绩也会下降, 更不用说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了。
(二) 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程度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资源到处都有, 新课标也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 更愿意多方面的学习语文, 学习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 而是将课堂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 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同时在选择学习任务的时候, 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为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有很强的信心,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 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实现目标。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我意识, 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只是局限在老师的讲解和教材上, 遇到难题时也只是主动地放弃。语文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语文学习的积累不仅包括字、词、优美语句的积累, 还包括语感、语文学习经验的积累等等。这些积累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也可以在生活中和课外进行, 所以,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 同时它的成效还相对的具有缓慢性,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自我效能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 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绪状态。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气息特别浓郁的学科, 学生在和语文学科打交道的时候, 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 学生会有很丰富的情绪状态。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情绪很高, 有很强的自信心,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保持充足精力;而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的情绪会很低落, 在面对语文这一学科时, 经常是害怕、讨厌、逃避, 严重的还对语文有一种恐惧、焦虑的心理。 如果长此下去, 语文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成为阻挡他们学业成就的绊脚石, 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 影响学生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愿意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而且会对自己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 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中的困难上, 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 进而可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同时在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以及自己头脑中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循序渐进的培养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对语文学习没有信心, 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之处, 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也不会去获得更多的语文新知识和技能。
三、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一) 创造条件, 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经验
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 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 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兴趣给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任务, 这些任务难度要适宜, 同时也要具有挑战性,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 觉得是通过自己努力和能力完成的,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及语文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的语文优势和潜能在哪, 针对这些点, 给学生提供大量展示自我的机会, 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在活动中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 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 就会增强语文学习的动机、兴趣, 同时在面对语文学习中的困难的时候也会积极地去面对, 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 替代性经验
班杜拉提出了“替代经验的效能信息”, 即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和自己相似的人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的观察结果, 能够使观察者相信, 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 从而提高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学生一般是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来提高自我效能感的。
1. 教师的示范作用。古代有“教者, 效也, 上行之, 下效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们常说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 有表率作用, 所以, 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 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让学生看到自己是怎样进行语文学习的, 让学生从教师的自我反省、 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看到语文学习的成效, 从而产生一个心理上的期待, 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动机, 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 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
2. 学生的示范作用。当学生看到和自己学习能力差不多的学生在某一学习方面失败的时候, 就会认为自己也不会取得成功, 这样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但若看到和自己人格特征和学习程度差不多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时, 就会认为自己同样也有能力能完成任务, 取得成功, 这样则会增加其自我效能感。因此,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学习标兵, 特别是将语文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作为同学们的榜样,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很重要的。
(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和身心状态内部因素, 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自豪感, 动机也会增强。如果归因于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归因方式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极其的重要, 所以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方式。
(四) 言语劝说
魏书生主要是运用言语劝说来对差生进行语文教育的, 我们也可以将其运用到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当中。例如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 看不到成效的时候, 可以告诉他你这次的语文成绩就比上次好呀, 或者你的作文写得很有特色呀, 或者你的字写的很好看呀, 同时告诉他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较缓慢, 相信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 自己的语文成绩一定可以提高的。 言语劝说一般在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运用比较有成效, 所以, 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言语劝说, 让学生看到希望, 否则会适得其反。
(五) 情绪唤醒
情绪状态对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在考场上如果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则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在取得成功时的过度兴奋或失败时的过度低落都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以, 当程度好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时候, 要告诉它不要过度的骄傲, 要再接再厉, 继续努力。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失败的时候, 告诉他们没关系, 这次大家做得都不好, 下次继续努力。不管是什么样的状态都要使学生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
四、结语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关键在于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因为良好的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进而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主观能动性,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 再也不会感觉语文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慢慢地会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 如此良性循环下去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对语文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学生面对语文学习困难时的态度、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程度、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绪状态、影响学生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很有意义, 因此可以从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的经验、替代性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情绪唤醒、言语劝说、学生的身心状况等方面来培养, 这些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李洪玉, 何一粟.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蒋婕.论初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 2012 (5) .
[4]刘静园.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5]张岩.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对语文学科的影响[J].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3 (12)
[6]李庭亮.中学生语文学习低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分析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 , 2007 (12) .
[7]张盼盼.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J].吉林画报, 2014 (4) .
[8]车文博.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影响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形成因素研究】推荐阅读:
影响员工自我调节学习的组织因素研究07-12
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研究综述论文06-23
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相关因素有哪些07-06
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积极性影响因素的研究08-25
高职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10-20
词块学习对英语写作影响研究综述10-10
社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06-22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