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试题

2024-07-15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试题(精选8篇)

1.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试题 篇一

一、判断题

1.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夹角为钝角时,质点的运动为加速运动。

2.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用积分方法。 ()

3.质点做抛体运动时其加速度保持不变。 ()

4.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其加速度恒为零。 ()

5.保守力做正功时,其相应势能将减少。 ()

6.作用在刚体上的合外力矩等于刚体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

7.摩擦力总做负功。 ( )

8.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之代数和一定为零。( )

9.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 )

10.内力不会改变系统的总动量,但可以改变总动能。( )

二、填空题

1.已知一质点沿X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t?3t(SI),则质点在5秒时刻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2.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填“切向”或“法向”)

3.某质点做圆周运动的方程为??2t3?3(rad),半径为1m,则质点在2秒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大小为m/s2。

4.物体做斜抛运动,在最位置处的曲率半径最小。(填“高”或“低”)

5.刚体的转动惯量取决于、和三要素。

6.一质点沿半径为0.1m的圆周运动,其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3?t2 (m/s),则t=2s时刻质点的切向加速度为a?=_______m/s2,角加速度=________rad/s2。

7.用棒打击质量为0.2kg,速率为20m/s的水平方向飞来的球,击打后球以15m/s的速率竖直向上运动,则棒给予球的冲量大小为_____N·s。

三、选择题

1. 一质点做曲线运动,以r表示位置矢量,s表示路程,?表示切向,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drds?dvdv?v(B) ?v(C)?a(D) ?a? dtdtdtdt

2.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3t?5t3?11(SI),则该质点作: ( )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3.若外力对质点系不做功,则该质点系的:

(A)动量一定守恒(B)动能一定守恒

(C)机械能一定守恒 (D)动量、动能、机械能均不一定守恒

4.两个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I、Ⅱ高度相等,如图所示,两质点分别由I、Ⅱ的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则到达斜面底端时()

(A).两质点的速率相同,加速度相同 (B).两质点的速率不同,加速度相同 (C).两质点的速率相同,加速度不同 (D).两质点的速率不同,加速度不同

5.一质点沿x轴运动,运动方程为x=8t-2t2,式中x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o在t=1s到t=3s的时间内,质点的路程s=()

(A) 2m(B) 4m (C) 6m

6.一质点沿半径为R=2m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θ=6t+t2,式中θ的单位为rad,t的单位为so在t=2s时,质点的速率v= ()

(A) 2m/s(B) 4m/s(C) 10m/s (D) 20m/s

7.有A、B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细环,其中A环的质量分布均匀,而B环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若两环对过环心且与环面垂直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A和JB,则( )

(A)JA?JB(B)JA?JB (C)JA?JB(D)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

1.一个质量为7kg的物体,沿X轴无摩擦地滑动,设t=0时物体静止于原点,问:(1)若物体在力F=3+4t (N)的作用下运动2秒,则它的速度增加为多少米/秒? (2)若物体在力F=3+4x(N)的作用下运动2米,则它的速度增加为多少米/秒?

2.如图所示,一个长为l、质量为M 的匀质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一质量为m、速率为v的.子弹以与水平方向成600角的方向射入杆内距支点为a处,使杆的偏转角为?,问子弹的初速率为多少? (注:杆绕一端的转动惯量为I?ml2)。

2.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试题 篇二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 实现“碳”的循环

B.通过有机物合成可制造出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

C.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D.安装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固硫”装置, 主要是提高煤的利用率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某地的汽油标准由“国Ⅲ”提到“国Ⅳ”, 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排放氮氧化物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 包括PM2.5、PM10、O3、CO2、SO2和NO2等6项指标

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中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有机物

D.居室污染主要是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等造成的

4. 下列食品加工方法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是 ()

(1) 用硫黄熏制银耳, 使银耳变白

(2) 牛奶中加入少量食品添加剂延长保质期

(3) 用“牛肉膏”将猪肉加工成牛肉

(4) 用“瘦肉精” (一种含激素的饲料) 喂养生猪

(5) 用小苏打作发酵粉制面包

(6) 向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含氮量

(7) 把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于新鲜的水果箱内

(8) 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防止变质

A. (2) (5) (7) B. (1) (5) (8)

C. (2) (3) (5) D. (2) (3) (4) (6)

5.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 (填序号) 。

(1) 空气中PM2.5 (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的存在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

(2) 开发利用可燃冰 (固态甲烷水合物) , 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

(3) 白酒中加有少量塑化剂, 适量饮酒对人体无害, 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4) 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

(5)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 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6)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7) 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8) 雾霾主要是由工业生产的废气, 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产生的粉尘, 汽车或柴油机排放的废气等共同引起的

二、有机物的分类与命名

1. 下列化合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CH3OCH3乙醚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 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

(3) 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3H5N3O9

(5) CH3CH2C (CH3) ClCOOCH3的名称是2-氯-2-甲基丁酸甲酯

A. (3) (4) B. (1) (2) (6)

C. (3) (5) D. (4) (6)

3. 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属于不饱和烃的是____ (填字母, 下同) ;属于酯类的是_____;属于醇的是____;属于酚的是_____;属于酸的是___;属于醛的是____;属于卤代烃的是___。

4. (1) 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C6H5、1个—C6H4—、1个—CH2—、1个—OH, 该有机物属于酚类的结构有____种。

(2) 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 2-二甲基戊烷, 烯烃的名称可能为____。

5. 请根据有机物结构的不同, 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_____ (填序号, 下同) ;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

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3. 下列现象是由加成反应造成的是 ()

A.乙烯使溴水褪色

B.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后褪色

C.苯滴入溴水中使水层褪色

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 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反应;葡萄糖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B.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苯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乙烯与氯化氢生成氯乙烷的反应

D.氯乙烷与NaOH醇溶液加热反应;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5.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BrCH2CH2COOH与NaO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_____。

四、有机化学实验

1. 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溴苯、苯、丙醇

B.甲苯、苯酚、己烯

C.苯、甲苯、环己烷

D.甲酸、乙醛、乙酸

2. 能一次区分乙酸、乙醇、苯、四氯化碳4种物质的试液是 ()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NaHCO3溶液 D.稀硫酸

3. 提纯下列有机物 (括号内的是杂质) , 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 ()

4.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能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是 ()

五、多种官能团性质的比较

A.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B.1 mol分枝酸分别与溴水、H2、NaOH溶液反应, 均最多各消耗3mol

C.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和氧化反应

D.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2.有机物甲和乙结构如下图所示, 有关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式为C9H8O4, 是乙的同分异构体

B.含氧官能团甲和乙中均有两种

C.甲和乙都可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乙分别与NaOH反应, 消耗NaOH的质量相等

(1) 加成 (2) 水解 (3) 酯化 (4) 氧化 (5) 中和 (6) 消去 (7) 还原 (8) 取代

A. (1) (3) (4) (5) (6) (7) (8)

B. (1) (3) (4) (5) (7)

C.全部

D. (2) (3) (4) (5) (6)

(1) A与过量NaOH溶液完全反应时, A与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2) A与新制Cu (OH) 2的悬浊液反应时, A与被还原的Cu (O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 A与过量NaHCO3溶液完全反应时, A与参加反应的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六、同分异构体的辨别与书写

1. 下列各组物质中, 一定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1) (4) (5) B. (2) (5) (6)

C. (1) (2) (3) D. (2) (3) (4)

2. 下列有机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1) 1-丙醇与浓H2SO4170℃时共热 (2) 1, 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H2进行反应 (3) CH3CH2CH2Cl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4) 对羟基苯甲酸与NaHCO3溶液反应 (5) 2-氯丁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 (6) 丙烯与HCl加成反应

A. (1) (3) (4) B. (1) (2) (6)

C. (3) (4) (5) D. (2) (4) (6)

3. C6H14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 所含甲基数和它的一氯取代物的数目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2个—CH3, 能生成6种一氯代物

B.3个—CH3, 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

C.3个—CH3, 能生成3种一氯代物

D.4个—CH3, 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

4. 分子式为CnH2nO2的有机物A, 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C, 且B在催化剂作用下可氧化为D。

(1) 若n=8, 且B的式量比C大14, D能进行银镜反应, 则A的结构可能有___种。

(2) 若n=8, 且D能氧化成C, 则A的结构可能有____种。

(3) 若n=6, C、D都不能进行银镜反应, 则A的结构可能有____种。

(4) 若n=7, 且B、C的式量相等, 则A的结构可能有___种。

(1) 能与溴水反应, 且1 mol M恰好与3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2) 能使FeCl3溶液显色,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 能发生水解反应, 且1mol M与足量NaOH反应, 最多可消耗3mol NaOH。

七、合成材料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1) 高分子分离膜 (2) 医用高分子材料 (3) 液晶高分子材料 (4) 导电塑料 (5) 聚乳酸塑料

A. (3) (4) (5) B. (1) (2) (5)

C. (1) (2) (3) (4) D.全部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中链节与单体组成相同

B.单体为一种物质时只能发生加聚反应

C.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两种物质

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一种单体的分子式可能为C9H10O2

B.M完全水解后生成物均为小分子有机物

C.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合成M

D.碱性条件下, 1 mol M完全水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mol

B.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通过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C.PPV能使溴水褪色,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D.PPV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最简式与聚苯乙炔相同

5. 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来源不同, 但它们在组成、结构、特性等方面仍有若干共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 (填序号) 。

(1) 高分子材料中链状结构的具有热塑性, 网状结构的具有热固性

(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因而结构很复杂

(3) 高分子化合物中各分子的大小不同, 所以只能称为混合物

(4)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许多重复的链节连接的链状分子

(5) 所有高分子化合物都难溶于水

(6) 淀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水解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八、有机化合物的推断和知识应用

1. 富马酸 (反式丁烯二酸) 与Fe2+形成的配合物富马酸铁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之一, 富马酸二甲酯是一种杀菌剂。以下是合成富马酸铁和富马酸二甲酯的一种工艺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 系统命名法E的名称是___。

(2) 实验室制取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反应类型是____。

(3) 图中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制取反式富马酸二甲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 C的结构简式为____;D与等物质的量的Br2进行加成反应的产物有____种。

(5) 1mol富马酸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可放出_____L CO2 (标准状况) ;富马酸的同分异构体中, 同为二元羧酸的还有____ (填结构简式) 。

2. 有机物M的分子式是C12H15O3Br, 且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E的水溶液呈酸性, 分子中含有一个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B分子除苯环外核磁共振氢谱中共有3组吸收峰, 其峰面积比为4∶2∶1;1 mol F与足量的新制Cu (OH) 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可生成2 mol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的结构简式为___;M中官能团有____ (用结构简式表示) 。

(2) I的名称为___;H→I的反应类型为____。

(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H___;E→D____。

(4) F的芳香酸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 其中苯环上一氯代物有2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填字母) 。

a.M的结构简式可能有2种

b.1mol E可与2mol NaOH反应

c.D、H均可发生加聚反应

d.B与苯乙醇是同系物

3. 以芳香烃A为主要原料合成有机物F和高分子化合物J, 其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名称是____;F的分子式是___;D中官能团是___。

(2) B→C的反应类型是___;G→H的反应类型是____。

(3) J的结构简式为____;C→D反应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

(4) E→F的反应方程式为___。

4. PMAA是一种“智能型”大分子, 可用于生物制药中大分子与小分子的分离。下列是以物质A为起始反应物合成PMAA的路线:

(1) A的名称为____;PMAA的结构简式为____。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明反应类型。

A→B:____;反应类型:___。

E→F:____;反应类型:____。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填字母) 。

a.A属于不饱和烃

b.B、E均有2种官能团

c.A、C、D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d.G与乙酸不是同系物

5. 聚苯基丙烯酸丙二醇酯 (F) 是一种应用前景很广的高分子材料。F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结构简式为____;C的化学名称为___。

(2) B和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 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F中含氧官能团有___ (填名称) 。

(4) 若F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 则其平均聚合度约为___ (填字母) 。

a.58 b.73 c.97 d.122

(1) 分子中含有苯环; (2)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提示: (1) 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2) 合成路线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有机化学试题精粹

一、有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1. D【解析】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固硫”装置, 主要是减少SO2的排放, 不是提高煤的利用率, D项说法错误。

2. C【解析】汽油标准由“国Ⅲ”提到“国Ⅳ”, 意味着氮氧化物的排放尽可能减少, A项错误;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 属于无机物, B项错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不包括CO2, D项错误。

3. B【解析】丝、毛是蛋白质, 燃烧产物除CO2和H2O外, 还有氮和硫的化合物, B项说法错误。

4. A【解析】用硫黄熏制的银耳有毒;“牛肉膏”“瘦肉精”、三聚氰胺均对人体有害;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 能使蛋白质变性, 且有毒。 (2) (5) (7) 加工方法正确。

5. (4) (8) 【解析】胶粒直径介于1nm至1 0 0 nm之间, 2.5微米大于1 0 0 nm, 不是胶体, (1) 错误;开发利用可燃冰, 可能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2) 错误;塑化剂和白酒是混溶的, 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3) 错误; (4) 正确;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高温下N2和O2反应生成的, 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5) 错误;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6) 错误;日常生活中用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 (7) 错误; (8) 正确。

二、有机物的分类与命名

1. D【解析】CH3OCH3的名称为二甲醚或甲醚;醇类命名要从离羟基最近端开始编号, B项中有机物的名称为2-丁醇;C项中有机物是二烯烃, 正确的名称为1, 3-丁二烯。

2. A【解析】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 最多可生成4种二肽, (1) 错误; (2) 中化合物与苯通式不同, 不是苯的同系物, (2) 错误; (3) (4) 正确;质子数碳原子少于氯原子, 按照次序规则, (5) 中物质名称是2-甲基-2-氯丁酸甲酯, (5) 错误; (6) 中两种化合物都是α-氨基酸, 但官能团羟基数不等, 不是同系物。

3. A、G B、J、M D F C、H E、I K

【解析】不饱和烃中有双键或三键, 酯有—COO—, 醇羟基不能与苯环直接相连, 酚羟基必须与苯环直接相连, 酸有—COOH, 醛有—CHO, 卤代烃是在烃基础上再有卤原子。

4. (1) 3

(2) 4, 4-二甲基-1-戊烯 (或4, 4-二甲基-2-戊烯)

5. (2) (3) (4) (5) (7) (8) (2) (4) (5) (2) (4)

【解析】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即可;芳香烃分子中不仅要有苯环, 组成元素只能是C、H;苯的同系物在芳香烃的基础上, 还要符合通式CnH2 n-6。

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 A【解析】题干中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B项中反应是氧化反应, C、D两项中反应是取代反应。

2. D【解析】题干中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而A项中反应是氧化反应, B项中反应是消去反应, C项中反应是加成反应。

3. A【解析】B项中现象是取代反应造成的, C项中现象是萃取 (不是化学反应) 造成的, D项中现象是氧化反应造成的。

4. C【解析】A项, 前者是取代反应, 后者是氧化反应;B项, 前、后均是加成反应;D项, 前者是消去反应, 后者是加聚反应。

(3師師師) CH3→師師師COO OH+3NaOHNaOONa+CH3COONa+2H2O

(4師師師) CHCH2OH+3Br2 (足量→師師師) CH2CHBr BrBrOHBr+2HBr

四、有机化学实验

1. C【解析】A项, 可用水来鉴别, 与水互溶的是丙醇, 不互溶、油层在上的是苯, 不互溶、油层在下的是溴苯;B项, 可选浓溴水来鉴别, 甲苯不和溴水反应, 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己烯可使溴水褪色;C项, 苯、甲苯和环己烷三者性质相似, 无法鉴别;D项, 可选新制Cu (OH) 2悬浊液来鉴别, 不能溶解Cu (OH) 2的是乙醛, 能溶解新制Cu (OH) 2的是甲酸、乙酸, 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的是甲酸, 无沉淀生成的是乙酸。

2. C【解析】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是乙酸, 不反应、不分层的是乙醇, 分层、油层在上的是苯, 分层、油层在下的是四氯化碳。

3. D【解析】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可溶于苯, 用过滤的办法无法除去, A项错误;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CO2, 使得CH4中仍混有杂质, B项错误;乙醇更易溶于水, CCl4无法萃取, C项错误。

4. C【解析】电石与水反应除生成C2H2外, 还有H2S等还原性杂质生成, 溴水可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A项错误;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加热反应, 挥发出的乙醇可使KMnO4溶液褪色, B项错误;浓硫酸与蔗糖反应, 溴水褪色,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D项错误。

五、多种官能团性质的比较

1. C【解析】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OOH、—OH和醚键4种官能团, A项错误;1 mol分枝酸最多消耗2 mol NaOH, B项错误;分枝酸中无酚羟基, 不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D项错误。

3. A【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O, 可与H2、O2反应, 即可进行加成、还原、氧化反应;分子中的—COOH可进行酯化、中和、取代反应;分子中的醇羟基可进行消去反应;不能进行水解反应。

4. (1) 1∶5

(2) 1∶2

(3) 1∶1

【解析】 (1) A中的酚羟基、—COOH、酯基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但左边酯基要比右边酯基多消耗1mol NaOH, 故A与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2) A中含有1个—CHO, 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反应时, A与被还原的Cu (O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 A中的—OH、酯基、—CHO不与NaHCO3反应, 仅是—COOH与NaHCO3反应, 故A与参加反应的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六、同分异构体的辨别与书写

1. C【解析】 (1) 乙醚是C4H10O, 乙醇是C2H6O, 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2) 软脂酸是C15H31COOH, 硬脂酸是C17H35COOH, 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3) 虽然淀粉与纤维素的通式相同, 但结构和n值不同, 因而不是同分异构体; (4) (5) (6) 是同分异构体。

C2H6O, 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2) 软脂酸是C15H31COOH, 硬脂酸是C17H35COOH, 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3) 虽然淀粉与纤维素的通式相同, 但结构和n值不同, 因而不是同分异构体; (4) (5) (6) 是同分异构体。

3. B【解析】写出C6H14的同分异构体, 判断一氯代物的数目。根据等效氢原则可知, 2个—CH3, 能生成3种一氯代物;3个—CH3, 能生成4种或5种一氯代物;4个—CH3, 能生成2种或3种一氯代物。

4. (1) 4

(2) 2

(3) 2

(4) 3

【解析】M能使FeCl3溶液显色, 说明M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反应, 且1 mol M恰好与3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说明酚羟基的2个邻位、1个对位不能有取代基;M能发生水解反应,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说明分子中存在酯基且不是甲酸酯;1 mol M与足量NaOH反应, 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说明在酚羟基消耗1mol NaOH的基础上, 1 mol酯基要消耗2mol NaOH, 即M中的酯基是由酚和酸形成的, 故M的可能结构有4种。

七、合成材料

1. C【解析】聚乳酸塑料不属于新型高分子材料。

2. D【解析】聚乙烯中没有双键, 单体乙烯中有双键, 说明加聚反应中的链节与单体组成不相同, A项错误;乳酸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乳酸, 说明单体是一种物质时可发生缩聚反应, 也说明缩聚反应的单体可以是一种, B、C两项错误。

5. (1) (3)

【解析】聚乙烯塑料是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具有热塑性, 酚醛塑料是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具有热固性, (1) 正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但结构一般不复杂, (2) 错误;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中都含有n, 同种物质中的n不为定值, 因此通常只能称为混合物, (3) 正确;高分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由重复链节连接的, 如多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中, 各个链节不一定相同, (4) 错误;鸡蛋白等某些蛋白质可溶于水, (5) 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6) 错误。

八、有机化合物的推断和知识应用

1. (1) 2-氯-1, 4-丁二酸

2. (1) C6H5CH (CH2OH) 2—OH、—COO—、—Br

(2) 聚丙烯酸加聚反应

(5) a

3. (1) 甲苯C7H14O2碳碳双键

(2) 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5) 15

(3) 4

(4) ad

(3) 加聚反应酯基、羟基

3.化学试题与三维目标 篇三

一、把试题内容置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生活中许多问题离不开化学知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试题素材,例如2004年鹿泉中考题:食用松花蛋常有涩味,是制作时用了熟石灰和纯碱等,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食盐B.食醋

C.香油D.酱油

此题从生活中常见的调料入手,考察酸碱中和知识。说起松花蛋,有的学生经常吃,有的见过松花蛋的现场制作,有的还亲自制作过,试题所给出的四种调料,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学生读完题之后,心情非常轻松,消除了以往紧张的情绪,轻而易举就选出答案。再如潍坊试题:小花用凉开水养鱼,不久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此题是考察元素、分子、原子这些枯燥概念的应用,鱼是常见的动物,有的学生还亲自养过鱼。本题选生活中的鱼为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变为栩栩如生的知识,让学生读完题后产生答案就在身边的感觉。很多试题都选学生熟悉的事例,改变学习情境,焕发学习活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学到知识,认识到生活被化学所包围,感到学化学真有用。

二、试题内容置于社会热点的情境中

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些问题有能源、环境、人身安全等,试题内容从社会热点中找素材,可避免以往人为编造有悖理的虚假情境。如2007年黄冈试题、长沙试题都以“能源”为背景,考察能源开发、能源转化等知识,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社会能源是紧缺的,关心社会就等于关心自己。2004年媒体披露阜阳“毒奶粉”恶性事件惊爆全国。海口和安徽都把它作为试题背景,既没有超出三维目标,又教育学生对社会要有责任感。没想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又轰动了全国,不法分子为了区区小利,向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严重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检查的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三、精选生活素材巧设探究情境

实验是化学课的基本特征,探究题作为考查学生素养较全面的题型,立意很好,但不能刚开始就把学生吓倒,所以试题也要精选生活素材,巧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诱发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海试题花匠用熟石灰降低校园苗圃土壤的酸性,效果不明显。化学老师发现原因是熟石灰已部分变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例子,就取回一包样品,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样品确实部分变质。熟石灰和碳酸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材料,这类探究题,以生活为素材,以双基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再用实验去证明,显示出生活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又在探究中体验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体现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大学物理判断题试题 篇四

解:错,对溶液整体没有化学势的概念。

2.系统达到平衡时,偏摩尔量为一个确定的值。

解:错,不同相中的偏摩量一般不相同。

3.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吉布斯函数。

解:错,纯组分物质的化学势应等于摩尔吉布斯函数。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的浓度可用xB、mB、cB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解:错,化学势与标准态、浓标的选择无关。

5.水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解:错,当溶质不挥发时才一定成立。

6.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剂的沸点。溶液的凝固点也一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

解:错,因加人挥发性溶质,沸点不一定升高。凝固点是否降低要看溶质是否析出。

7.纯物质的熔点一定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蒸气压一定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沸点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解:第一个结论错,如水的熔点随压力增大而降低。后两个结论都正确。

8.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只有非常小的作用力,以至可以忽略不计。

解:错,两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同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都较大,不可忽略。

9.当温度一定时,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越大,溶剂的液相组成也越大。

解:错,液相组成与纯溶剂的蒸气压无关。

10.在一定的温度和同一溶剂中,某气体的亨利系数越大,则此气体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解:错,当压力一定时,溶解度与亨利系数成反比。

11.在非理想溶液中,浓度大的组分的活度也大,活度因子也越大。

解:错,一般而言,浓度大活度也大,但活度因子不一定大。

12.在298K时0.01mol·kg的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与0.01mol·kg的食盐水的渗透压相同。

解:错,食盐因电离;溶液中粒子数多,渗透压大。

13.物质B在α相和β相之间进行宏观转移的方向总是从浓度高的相迁至浓度低的相。

解:错,相变的方向是以化学势的大小而不是以浓度的大小来判断。达平衡时,两相的浓度一般不相等。

14.在相平衡系统中,当物质B在其中一相达到饱和时,则其在所有相中都达到饱和。

解:对,因平衡时,同一物质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1-1

第四章 化学平衡判断题及答案

1.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就是反应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解:错,是反应进度为ξ时,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的偏摩尔吉布斯函数的代数和。

2.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rGm就是在一定量的系统中进行1mol的化学反应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解:错,是在大量系统中的差值。

3.因为=-RTlnK颍所以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化。

解:错,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为零。

4.是反应进度的函数。

解:错,与反应进度无关。

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rGm >0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解:错,当有非体积功时,ΔrGm >0的反应可以进行,如电解冰。

6.?rGm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系统处于该反应进度ζ时反应的趋势。

解:对。

7.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来判断其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错,只能用ΔrGm≤ 0来判断方向。

8.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方向进行。若某化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rGm < 0,则反应物将完全变成产物,反应将进行到底。

解:错,ΔrGm < 0只是在给定反应进度那一时刻的判定条件。当反应进行后,ΔrGm会发生变化,到ΔrGm = 0时达到平衡。一般情况下反应物不可能都变成产物。

5.江苏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试题 篇五

所开创的译述欧西化学名著及在《格致书院办学章程》中所倡导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制度和计分方法等,均表征了萌芽期化学教育的初创型,即主要是依附于化学学科知识而运作,尚缺乏其自身的系统性和规范性。2.英国学者肯巴所概括的化学教育

已从“化学中的教育”“通过化学进行教育”的观念或教育模式演进为“有关化学的教育” 3.化学教育的总目标要切实体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所强调的: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 5.四种知识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6.科学教育的广域四目标: 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7.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给予明确的界定 8.6个选修课模块: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9.1989年,由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和教育家共同制定的

《2061计划-面向全美国人的科学》出版,提出“将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国家的目标”

1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高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11.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

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2.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包含

核心的化学概念、基本的化学原理、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的应用 13.化学1具体内容目标: ①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②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4.内容标准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15.课程理念

是人们对课程价值的一种理性认识,是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16.学生自我评价

通常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 17.书面测验命题的要求

①立足基础要求②突出实际应用③体现时代特征④融入科学探究 18.三中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 19.课程理念分为三类

①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②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③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 20.内容标准

以它清晰可操作的特点,对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从学习要素和学习水平两方面做了限定,为确定教材的核心内容编写思路和评价模式提供了具体指导 21.联想与启示:

利用情景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22.教学设计的四种水平:

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试验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23.化学教学系统

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系统。教学理念是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通常指有关的理论,观念和某些核心概念 24.对于基础化学课程来说,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化学为主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心理个性素质 25.课程评价包括

学习评价,施教评价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评价等方面 26.布卢姆等人按照教育的-逻辑的-心理的原则,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27.教学模式

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28.基本教学模式主要有:

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解决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 29.化学教学策略: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30.化学教学活动

是化学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题双向互动多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的总称 31.化学教学方法

是化学教学系统中的主体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而作用与客体,以及跟系统内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手段的规定,化学教学方法是有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教导方法和化学方法两部分组成的

32.课程教学设计主要解决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制定课程教学实施的蓝图,内容为

①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②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③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④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⑤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33.化学教学媒体

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是教育方法的物质要素,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34.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②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35.合作学习

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或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达到整体学习成绩最佳的学习组织形式 36.讲授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比较系统的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37.谈话

是教师通过预先设计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经过思考作出正确的回答,以师生对话方式围绕课题的重点或难点展开讨论,从而传授,巩固教学内容,检查学习内容的一种方法

38.演示和展示

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媒体,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39.科学实验

是科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有目的,有步骤的通过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来认识自然事物的规律的一种感性活动。40.化学实验的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或合成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析 41.化学用语化是

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图示等化学用语,对所获得的化学实验结果加以系统化和简明化的一种形式

42.化学实验的认识性功能

①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②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③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43.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①以实验为基础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③强调教学的探究性④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实验探究过程的统一

44.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模式:①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②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45.化学实验的特点: 生活化、趣味化

46.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选取绿色化的原料,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使所获得的产物绿色化 47.实验的四重含义:

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方法论,实验事实,实验史实 48.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具有驱动型,具有诱发性,具有参与性,具有可生成性,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49.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 50.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51.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①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②联系预测策略③知识结构化策略 52.联系预测策略

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时,有意识地抓住其与理论性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以及物质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对要学习的物质的一系列性质先做出自己的预测

53.联系预测策略进行时应注意

①要做到尽可能地多方面多角度联系,大胆预测②要保证预测有理有据,而不是不根据的胡乱猜测③预测不是目的,只有将预测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针对差异做进一步深入学习,才能达到目的 54.理论性学习策

是指反应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55.概念图策略是

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56.一个完整的概念图包括:

命题,层级等级,横向联系,实例 57.化学用语包括: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图示 58.化学计算技能的学习,基础上是化学概念和原理,核心是思维能力及运算技巧的培养,依随其发展的是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9.多种联系策略

是指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有意识地将化学符号与它代表的宏观事物所反映的微观结构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挖掘符号本身所承载的多重意义,使化学用语的含义具体化,从而做到理解化学用语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学习,而不是将化学用语当作孤立的符号去记忆 60.可视化策略

就是在解决化学计算题时,在对问题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图示帮助解题者分析题意 61.化学问题包括: 给定,目标,障碍

62.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类比策略,分解策略,逆推策略,探究策略,反思策略 63.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64.交互型课件

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65.电子图书:

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并制作相关课件成为电子图书 66.Chemoffice 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桌面化学软件 67.教师素质包括:

从事教师职业的倾向性,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 68.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化学教师的科学专业知识,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69.学科专业知识包括: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70.行动研究:

提出者:英国斯腾豪斯,即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诣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景,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71.行动研究的特点:

为教学而研究,对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研究 72.公众的科学素养:

①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要求:理解科学本身,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7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①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②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③课程内容里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⑤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⑥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⑦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74.课堂教学的问题:

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75.化学实验课题: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或一组化学实验问题。化学实验问题:化学实验主体在某个给定的化学实验中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化学实验问题应:有探究价值,有层级的问题,有条件完成 76.化学实验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绿色化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77.控制实验条件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记录,是化学实验室是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78.实验条件控制: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运用各种不同的实验比较法,来探寻最佳的实验条件的科学方法,包括单因素控制,多因素控制

79.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①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②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③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④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80.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包括:

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技能,综合运用技能 81.教师在演示实验时的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确保成功。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操作规范,重视示范。演讲结合,启迪思考。简易快捷,按时完成。保护环境,注意安全。82.探究式教学

以其未知性与问题性,发现性与探索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主动性与互动性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过程

83.怎样认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①探究式教学与接受是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②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我国,研究性学习是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的③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是由自我驱动,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是被教师驱动的④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特征应该是围绕化学科学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活动,经历科学的工作过程 84.知识结构化策略:

讲事实性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 85.事实性知识间的联系:

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种属关系,功能关系 86.网络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①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②学习者的特征分析③学习环境的选择④学习情境的选择⑤学习资源的设计⑥学习活动的组织⑦学习评价的设计 87.学习活动组织包括:

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88.自主学习分为:

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随机进入式学习89.如何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

6.大学有机化学试题卤代烃(范文) 篇六

1、写出 的系统名称。

2、写出(Z)-3-甲基-2-乙基-1-氯-1-溴-1-丁烯的构型式。

3、写出 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1、2、3、4、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排列下列溴代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快慢次序:

(A)Br—CH2CH2CH(CH3)2

2、将下列化合物按SN1反应活性大小排列:

(A)CH3CH=CHCl

(B)CH2=CHCH2Cl

(C)CH3CH2CH2Cl

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卤代烷与NaOH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指出下列情况哪些属于SN2机理,哪些属于SN1机理。

1.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2.有重排产物。

3.碱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4.叔卤代烷反应速率大于仲卤代烷。5.增加溶剂的含水量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五、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1-氯丁烷

(B)1-碘丁烷

(C)己烷

(D)环己烯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1-氯丁烷

(B)2-氯丁烷

(C)2-甲基-2-氯丙烷

六、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完成转化:

2、以苯为原料(其它试剂任选)合成:

七、推结构

7.高考物理创新试题命题展望 篇七

一、引用经典鲜见的史料素材

【例1】1876年, 美国科学家罗兰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 把大量电荷加在一个橡胶圆盘上, 在橡胶盘附近玻璃筒内悬挂的游丝上固定着小磁针和小反光镜, 用以检验圆盘绕中心高速转动对小磁针的影响, 结果发现小磁针果然发生了偏转.泄掉橡胶圆盘上电荷, 无论圆盘静止或转动, 小磁针指向主要体现地磁场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磁针和小反光镜用丝线悬挂在橡胶盘附近的玻璃筒内, 是为了屏蔽地磁场作用

B.小磁针的偏转说明随橡胶盘运动的电荷产生了磁场

C.橡胶盘带电一定的条件下, 改变橡胶盘的转速和方向会影响小磁针偏转

D.橡胶盘转速一定的条件下, 改变盘上带电正负和多寡会影响小磁针偏转

【解析】小磁针和小反光镜用丝线悬挂在橡胶盘附近的玻璃筒内, 是为了避免空气扰动对小磁针偏转产生影响, 选项A错误;泄掉橡胶圆盘上电荷, 无论圆盘静止或转动, 小磁针指向主要体现地磁场作用.当带电橡胶盘转动起来, 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这种作用只能来源于随橡胶盘转动的电荷产生的磁场, 选项B正确;随橡胶盘转动的电荷形成系列同心环电流, 改变圆盘带电多少、圆盘转速和方向, 环电流的强弱和方向发生改变, 产生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相应改变, 对小磁针的作用也随之改变, 故选项C、D正确.

【答案】BCD

【点评】课改高考出现的物理学史试题, 避免“死记硬背”的“再现”式方法, 材料一般直接给出, 考查理解与推理能力.值得关注的是, 近年物理学史试题不再是单选或送分题, 引用史料开始超脱教材, 情景原始, 考查基本知识, 但思路在拓宽.

二、研讨现实生活中的原始物理问题

【例2】空气分子处于强电场中会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 利用此原理可以进行静电除尘.如图2所示, 是一个用来研究静电除尘的实验装置, 铝板和缝被针分别与手摇起电机的正、负极连接, 在铝板和缝被针中间放置点燃的蚊香.转动手摇起电机, 升腾的烟雾会偏离缝被针而偏向铝板被吸附;停止转动手摇起电机, 蚊香的烟雾又会袅袅上升.假设偏转的烟雾微粒带电量不变, 不计重力影响, 关于这个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同一烟尘微粒偏向铝板过程中离铝板越近速度越小

B.同一烟尘微粒偏向铝板过程中离铝板越近速度越大

C.同一烟尘微粒偏向铝板过程中离铝板越近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D.对调铝板和缝被针与手摇发电机连接电极, 则烟雾将偏向缝被针

【解析】因为与起电机相连两电极间电压很高, 缝被针尖端场强极大, 使它附近的空气分子 (肉眼看不见) 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与针尖端电荷异号的粒子受吸引而奔向尖端, 最后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由于电离空气发生在场强极大的针尖附近很小区域, 加之该处没有肉眼看得见的“载体”, 故看不到尖端吸引粒子形成的“电吸风”.与尖端电荷同号的粒子受到排斥飞向远方, 与升腾的烟雾 (整体可视电中性) 相遇附载其上, 带电的烟雾微粒在电场作用下斜偏形成向外的“电吹风”.这种现象跟缝被针与起电机连接极性无关, 升腾的烟雾总是偏向铝板, 选项D错误.

两电极间电场分布大致为如图3所示, 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可知场强分布以及粒子受电场力随位置的变化, 不考虑重力影响, 烟雾微粒离铝板越近加速度越小, 速度越大, 故选项B对, A和C错.

【答案】B

【点评】本实验问题原始, 直击物理原理, 指向实际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 引领物理教育归真.复习中如何摆脱“分数”“题海”捆绑, 克服只依赖多媒体模拟, 习题替代实验偏向, 寻求实验与高考契合点, 特别是与社会发展最相关的现实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三、通过“给予信息”, 引导深入学习

【例3】孤立导体的电容C定义为所带电荷量Q与相对无穷远处电势φ的绝对值之比, 即.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已知半径为r、带电量为q的孤立导体球所在空间的电势为.现有n个相同的孤立球形小水银滴, 带有相同电量+q, 电容均为C0, 电势均为φ0.现将它们聚合为一个大的球形水银滴, 设大水银滴的电容为C, 相对无穷远处的电势为φ, 则 ( )

【解析】由题设, 每个小水银滴相对无穷远电势均为, 电容为, 大水银滴相对无穷远的电势, 电容为, 联立解得:.

【答案】B

【点评】本题通过“给予信息”, 将未学过的“超纲”知识作为已知条件呈现于题干, 现场学习运用, 考查学习“潜质”, 也为大学学习奠基.这种命题方式在近几年高考中被高频使用, 曲率半径、引力势能、长直导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碰撞恢复系数、刚体的角加速度等概念都这样“下放”, 作为补充条件即学即用.破解这类试题, 关键是寻找“给予信息”与当前问题的 “联系”.

四、不疑处生疑, 熟情景变出“生问题”

【例4】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的电场分布如图4所示, 图中水平虚线为两板中线.现将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小球a、b用绝缘刚性杆连接, 类似电偶极子, a在上, b在下, 从无穷远处沿电容器两板中线平移到电容器正中央, 平移过程中始终保持与中线对称, 忽略a、b对极板电荷影响, 规定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则 ( )

A.a、b整体在电容器中的电势能Ep>0

B.a、b整体在电容器中的电势能Ep<0

C.a在电容器中具有的电势能Epa大于b在电容器中具有的电势能Epb

D.若将a、b位置互换重复上述过程, 则过程中静电力对a、b整体做负功

【解析】平行板电容器两板外部电场分布并不均匀, a、b两电荷由无穷远处移向电容器, 在电容器外部移动方向与电场力不垂直, 故电场力做功.根据电场力做功跟路径无关, 可以这样设想:类似等量异种电荷电场, 二者连线的中垂面与无穷远等电势, 电容器两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 中线与无穷远等电势.先将电偶极子从无穷远在两板中线上水平移到电容器正中央, 电场力不做功, 再转动90°到图示位置, 电场力对a、b所做总功为负 (-qEl) , 故a、b整体电势能增加 ΔEp=Ep-Ep∞=Ep-0>0, Ep>0, 选项A正确, B错误.a、b带有等量异号电荷, 平移过程中始终保持与中线对称, 故电场对a、b所做相同负功, a、b增加的电势能相等, 初始电势能均为零, 故末态电势能相等, 选项C错误.若将a、b位置互换重复上述过程, 静电力对a、b整体做正功, 选项D错误.

【答案】A

【点评】平行板电容器很熟, 面对本题却“陌生”:电容器内某点电势与外部空间无穷远怎样联系?题图电容器边缘电场分布, 暗示了逻辑推理和想象空间, 根据力与位移不垂直知道电场力做功, 联想到电场力做功跟路径无关, 利用等效变换, 很快化解困惑.不疑处生疑, 考查思维发散, 推理想象, 体现学科特点.最近出现不少讨论:在匀强磁场和重力场叠加空间, 带电质点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就属此类问题.

五、创设探究性、设计性实验

【例5】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 提出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同时他还用实验验证了该猜想.某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 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 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让滑块从距离挡板s处由静止沿倾角为θ 的斜面下滑, 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 让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

②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时关闭阀门 (假设水流出均匀稳定) ;

③记录下量筒收集的水量V;

④改变s, 重复以上操作;

⑤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 该实验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V来表示_________.

A.水箱中水的体积

B.水从水箱中流出的速度

C.滑块下滑的时间

D.滑块下滑的位移

(2) 某同学漏填了第3组数据中量筒收集的水量V, 若实验正常, 你估计V =_________mL;若保持下滑的距离s、倾角θ不变, 增大滑块的质量, 水量V将_________ (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 ;若保持下滑的距离s、滑块质量不变, 增大倾角θ, 水量V将__________ (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 .

(3)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该实验误差来源的是_________.

A.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

B.滑块开始下滑和开始流水不同步

C.选用的斜面不够光滑

D.选用了内径较大的量筒

【解析】题设水流均匀稳定, 若出口速度为u, 则量筒接到的水量V=uSt∝t;假若滑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则s∝t2, 故同一时间t内有s∝V2.

设滑块在斜面下滑位移s与同一时间内量筒接到的水量V的关系为s=kVx, 选取两组数据代入:4.5=k×90x, 3.9=k×84x, 解得:x≈2, , 即s=5.56×10-4V2.当s=3m时, 代入s=5.56×10-4V2有3=5.56×10-4V32, 得V3=73.4mL.

【答案】 (1) C (2) 74±2 不变减少 (3) C

【点评】本题根据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6节史料描述编拟而成, 考查科学猜想与数据分析技能.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悟理”科学.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决定性依据, 也是学科的最显著特征.探究性实验, 体现“发现”和“揭示”的思维特点, 培植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也符合选拔性考试要求.

六、变量转换拓展图象新视角

这点本刊讨论较多, 不再赘述.注意力、速度、加速度、机械能等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在地方卷中常见, 全国卷鲜见.电学中, 电路图象题多考, 电场分布图象在地方卷频频出现, 全国卷还未露脸, 电磁感应中图象变化率问题等, 都是图象新题的生长点.

【结语】关注高考创新, 认识高考题新变化:实验能力, 增强探究性;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淡化烦琐数学运算, 体现运用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图象成情境创新和呈现方式的亮点;物理思维能力,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不避陈题, 变换情境, 突出主干知识实际应用;物理学史试题体现学科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配套练习

1.物理学家法拉第在研究电磁学时, 亲手做过许多实验.下面这个实验就曾在世界科学界引起轰动:如图6所示, 在玻璃杯侧面底部装一导体柱并通过导线与电源负极相连, 直立的细圆柱形磁铁棒下端固定在玻璃杯底部的中心, 往杯内加入水银, 在玻璃杯的正上方O点吊一可自由摆动或转动的直铜棒, 铜棒上端与电源正极相接, 下端浸入玻璃杯内水银中.由于水银的密度比铜大, 铜棒会倾斜地与水银相连, 此时铜棒静止.这样, 铜棒、水银、导电柱和电源就构成了一个回路.闭合开关S, 不计铜棒与水银间摩擦, 则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闭合开关S前, 直铜棒静止是因为棒的重力与水银的浮力平衡

B.铜棒与闭合开关S前相比,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增大些但仍可静止

C.铜棒与闭合开关S前相比,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减小些但仍可静止

D.闭合开关S后, 铜棒会以磁铁棒为轴转动

2.如图7所示, 电路中的电源为恒流源, 不管外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 它都能够提供持续的定值电流.调节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 记录理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和I, 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 ( )

A.R0

B.R1

C.R2

D.R1+R2

3.如图8 所示, 圆心为O、半径为R的半圆直径两端, 各固定一根垂直圆平面的长直导线a、b, 两导线中通有大小分别为2I0和I0、方向相同的电流.已知长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其中k为常数, I为导线中电流, r为点到直导线的距离.则关于圆平面内的磁场 (不讨论a、b两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圆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是由a指向b

B.在ab直径上、到b点距离为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C.在半圆周上一定存在“磁感应强度平行于ab直径”的位置

D.在半圆周上一定存在“磁感应强度沿半圆切线方向”的位置

4.甲、乙两物体在x轴上均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开始沿x轴做直线运动, 甲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9 (a) 所示, 乙的加速度a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9 (b) 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甲乙都做往返运动

B.甲乙最终速度都是零

C.该过程中甲的最大速度为

D.该过程中乙的最大速度为

5.如图10 (a) , “П”形导线框中央用绝缘轻质细线悬挂质量为m的环形金属线框, 两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П”形线框中通以正弦交流电, 如图10 (b) 所示, 顺时针方向电流为正, 环形线框保持静止.设悬线的拉力大小为T, 不考虑环中自感,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0~t1时间内, 环中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B.0~t1时间内, 悬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C.0~t1时间内, 悬线的拉力逐渐减小

D.t1~t2和t2~t3时间内, 环中感应电流方向相同

配套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由于水银的密度比铜大, 铜棒静止时处于倾斜状态.闭合开关S前, 直铜棒静止是重力、浮力和O处作用力平衡, 选项A错误.铜棒处在磁铁棒的磁场中, 闭合开关S后, 沿铜棒有向下的电流, 受到安培力作用, 根据左手定则知, 安培力方向与铜棒垂直, 在图示位置垂直纸面向里或向外, 使铜棒以磁铁棒为轴转动.选项D正确, BC错误.

2.答案:B

解析:由于电源为恒流源, R2两端电压不变.调节滑片的位置后, 电压表的读数变化等于R1两端电压变化量, 电流表的读数变化量等于R1电流变化量, 根据欧姆定律, 电压表的读数变化量与电流表的读数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是R1, 选项B正确.

3.答案:BD

解析:圆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ab向下, 选项A错误.在直径ab上, 到b点距离为处, 电流a的磁感应强度, 电流b的磁感应强度, 两电流在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故该点磁感应强度矢量和为零, 选项B正确.

半圆周上某点, 电流a的磁感应强度, Ba的竖直分量;电流b的磁感应强度, Bb的竖直分量, 两竖直分量方向虽相反, 但大小不等, 故竖直分量的矢量和不为零, 该点磁感应强度不可能平行于ab直径, 选项C错误.

再建自然坐标系讨论:

沿圆的半径方向上, 电流a的磁感应强度分量为

电流b的磁感应强度分量为

径向方向的磁感应强度分量的矢量和为

若存在2tanα-cotα=0, 则该点磁场沿圆周切向, 解2tanα-cotα=0得:, 故选项D正确.

4.答案:BC

解析:对甲, 由图 (a) , a-t图线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 横轴上方“面积”为正, 下方“面积”为负.因图线上下与横轴所围 “面积”等大, 速度改变量等值反向, 初速度为零, 故末速度为零.t0时刻甲的速度最大为.后一阶段 Δt=t0~2t0内, 加速度反向, 向前做变减速运动, 不是返回.

对乙, 由图 (b) , a-x图线与横轴所夹“面积”意义:, 横轴上方“面积”为正, 下方“面积”为负.前一段位移中, , 即, 故乙在x0处速度最大为;后一阶段加速度反向, 向前做变减速运动, 因a-x图线上下与横轴所夹“面积”等大, 故末速度也为零.

5.答案:ABD

解析:根据楞次定律, 0~t1时间内, 环形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t1~t2和t2~t3时间内, 环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故选项AD正确.设“П”形导线框电流为i=Imsinωt, 则电流i激发的磁场B以及穿过环形线框的磁通量φ应跟“П”形线框电流i成正比,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环形线框中感应电流, 环形线框所受安培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合力Fy∝i·B∝i·i环∝sinωt·cosωt∝sin 2ωt, 故0~t1时间内, Fy方向向下先增大后减小, 线框重力一定, 根据平衡条件, 悬线向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选项B正确.

8.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篇八

1.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B.控制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电源插座上有灰尘,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用湿抹布擦掉

D.在电线上晾衣服

2.看电视节目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的接收频率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0.5 h内,消耗的电能为0.6 kW·h,那么这一个用电器是()。

A.电冰箱 B.普通白炽灯 C.彩色电视机 D.壁挂式空调机

4.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1乙、图1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A.1AB.0.4AC. 0.2AD.0.6A

5.将标有“6伏 3瓦”的灯泡L1和标有“9伏 3瓦”的灯泡L2串联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发光较暗,则正常发光的灯泡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A.L1 ,15伏B.L2 ,15伏C.L1,13伏D.L2 ,13伏

6.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某同学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字样模糊不清的白炽灯,发现甲灯丝较粗较短,乙灯丝较细较长,这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 )。

A.甲灯大B.乙灯大

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0.两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不亮灯泡的电阻太小B.不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太小

C.不亮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D.不亮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二、填空题

11.现有两个灯泡L1、L2,分别标有“10V 10W”和“9V 5.4W”的字样。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V;当将它们并联使用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W。

12.我国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便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l 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 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若每天待机按20 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_______kW·h。

13.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_______Ω。

14.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甲的电阻为_______Ω;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 V的电源两端,总线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15.许多人习惯于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 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J。它允许使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6.如图6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图7(1)中的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替代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在纠正电路连接错误的操作过程中,应使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7(2)所示。请将读数填入下表,并把表格补充完整。

(4)从上表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灯泡亮暗不同时其实际功率大小______,还可以计算的另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8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的多少,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的不同。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19.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索一项技术,即让一种名贵的花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决定搭建一个微型温室,温室内需要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根据设计,该发热体用36 V电压供电,发热功率为200 W(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电发热体不采用220 V电压而用36 V电压供电的考虑是________。

(2)采用36 V电压供电,电发热体需要自制,现决定用镍铬合金丝绕制,绕制成的电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____________。

上一篇:《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下一篇:看《跨过鸭绿江》大学生心得优秀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