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永远的逐梦散文(精选6篇)
1.逐梦,永远的逐梦散文 篇一
“为什么?为什么?我就爱音乐,我就爱钢琴,你们为什么限制我?”我重重地关上了门,最大的啪一声远远不足以消除我的怒气,我跑出了家……
孤零零的一个人在灰尘的街上游荡,刺眼的阳光,绝情的刺,深深的刺在我的身上,逐渐侵入我的体内,我的心很快就被刺破了,很痛很痛。
为什么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我却不能。
小的时候爸爸就常跟我说,我们家里穷,你唯一的出路就是读好书,我从小就被爸爸束缚,我的梦想被他阻挠。
小学的时候,我迷上了音乐,那优美的琴声总在我内心荡漾,歌手的每一个欢乐悲哀,忧愁激动的声调都触动了我的神经末梢!每一次放学,我都留在学校听傍晚广播,在那里有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每一种音乐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但是那一次爸爸忽然来到了学校,看见我坐在教室听广播,他顿时气红了脸,扯破喉咙的叫道:“你还在干什么?别人都回去复习了,下次这样就别读书好了!”他紧紧拉着我的手狠狠的向上一提,锐利的目光盯着我,在他的眼里布满了鲜红的血丝,我不敢说话,那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眼神。
这一次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我无意中讲到了“我爱音乐,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演奏家。”爸爸听后脸色大变,用那十年前那种恐怖的眼神望着我,说:“这不可能,你必须成为企业家赚大钱!”“不,我爱音乐!”他愤怒的扬起了手,在空中划过了半条弧线时,我伸出手挡住了,含着泪水跑出了这个家。
我伤心的走着,经过一棵树时,被一只幼鸟的叫声吸引了,抬头一看,原来他是在学飞,他不敢跳下树,一次又一次的发出慌乱和恐惧的叫声,他好不容易伸出脚,但没有一会儿又缩回去,许久,他突然闭上了眼睛,重心向前一刺,落下去了,他使劲扇动着自己的翅膀,飞起来了,终于飞起来了。
这一刻我才知道,想到的梦想就是能在广阔的天空下自由飞翔,而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演奏家,我们追寻梦想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艰难的过去便是快乐,虽然爸爸的百般阻挠,我可我还是会坚持我的梦想。
阳光不再次人,而是温暖,他给予了我追梦的勇气与力量,我大踏步的走回家……
2.幸福的逐梦人 篇二
初次联系,电话打过去,无人应答。我随即发了条短信,告知我的身份及意图。之后,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当晚10点半才收到她的回复——原来,她一直在教育局开会,之后又匆匆赶到医院照料生病的父亲,刚刚腾出空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多次打电话给她,依然无法确定有相对宽裕的采访时间。晁校长的繁忙超出了我的想象:学校临近期末,各项事务千头万绪,多种考核应接不暇,加上她还要准备省级名师的答辩……每每听到话筒那边略显疲惫的声音和言辞恳切的道歉,我反而因自己三番五次的叨扰而心存内疚。
但不管怎样,信息还是在不断地显现、聚拢。她对我谈起她的理想、她的情怀,还有她的种种酸甜苦辣,语气温婉而坚定,娓娓道来。她的教育梦想与教育人生也在我的眼前渐渐地清晰起来。
晁明芳,现任鹤壁市湘江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及校长。17岁师范毕业初登讲台,至今已26年。她先后担任过班主任、教科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她的专业成长原点毫无疑问是教学与课堂,这也正是当今中国校长基本的成长路径。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她深谙教育的真谛与规律,而三代为师的家庭背景,更让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拥有了一份坚定的信仰。
湘江小学创办于2008年5月。这也是晁明芳校长生涯的起点。短短6年时间,这所名不见经传、生源一度紧缺的新校,一跃成为鹤壁教育的名片:
在校学生从当初的308人激增至3200多人,办学规模从8个班扩张到48个班;在全市率先成立校园艺术团——太阳花艺术团,并成功登上央视舞台;成立了泥猴张少儿艺术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书香校园” “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而晁明芳也因此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改先进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名师等诸多殊荣。
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说过:“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校长的眼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落实,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厘清和确立,则取决于校长的眼界与思路。探求湘江小学一路攀升的原因,解读晁明芳的职业生涯,自然不可能忽略这些要素。我们之间的对话很自然地就此展开。
记者:新建学校到底应该从哪里起步,恐怕首要的问题还是要先完成学校文化与价值问题的顶层设计,为学校的现实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寻找坐标和路径。当初你是如何完成这些的?
晁明芳:学校快速的成长得益于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确立的办学思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位师生获得幸福。具体地说,就是要以优美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感到愉悦幸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增强师生的幸福感;用完善的管理、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互动,保障师生的权利和幸福;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身心快乐、健康成长,教师身心愉悦、勤奋工作的幸福氛围!就学校教育而言,要让学生经由自我实现获得幸福,就需要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张扬其生命的美丽与精彩。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记者:以体育艺术作为办学的突破口,有序推进学校特色建设,长年坚持并取得成效。这是当初你摹画的发展蓝图。实践证明,这最终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晁明芳: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泥塑文化和豫剧文化,由此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比如跳绳、自编健身儿童操、呼啦圈、抖空竹等活动,让校园充满了生命活力。泥猴张少儿艺术学院的泥塑、泥陶的创作和小七品芝麻官豫剧社的豫剧表演,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开发。最终,这些都演化成最美丽的校园表情: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快乐无忧地生活,蓬勃舒展地成长。
记者:据我了解,你特别注重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互动。学校的大多数孩子你都能叫出名字来?
晁明芳:“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几乎每天早上,我都会站在校门口,拉拉低年级孩子的小手,摸摸中年级学生的脑袋,拍拍高年级学生的肩膀,回应他们的问候,称赞他们的优点,让每个孩子都有好心情。早读时,我会挨个儿到每个班级看看,给走神的学生一个善意的提醒,给认真学习的孩子一个鼓励的笑容。让每个学生感到我在随时关注他们。每天课间操后,我还要站在国旗下面,对全体学生做5分钟的德育演讲。正因为天天巡视,经常听课、检查作业,学校3000多名学生,我能叫出至少一半以上孩子的名字。每当叫出学生的名字,夸奖或鼓励他们时,我都能感受到这些学生的惊讶、自豪与幸福。而此时,我也会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
记者:“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这应该是你乃至很多校长的教育理想与追求。那么,作为校长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晁明芳:每天看着学生灿烂的笑脸,听着学生一声声“校长好”的稚嫩声音,听着孩子们课堂上精彩的发言及舞台上美妙的歌声,看着他们曼妙的舞姿和幽默的小品,孩子们呈现出来的巨大潜力让我感到欣慰和幸福。特别是收到毕业学生的信或者他们回母校来看望我们时,我更感到幸福。
记者:当下,校长职业化、专业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校长,不仅要用社会活动家的眼界,努力协调好校外方方面面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更要用教育家的眼界,全身心地调动整合学校每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力量,做好学校的内部管理。对此,你是否感到压力很大?
晁明芳:这正是我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原因。目前,学校离我的教育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论是校园文化的深度解读、管理体制的进一步规范,还是管理者的思路创新与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还有不少短板。作为校长,我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亟须充电,去储备更多的能量。最近,我研读了很多提升校长能力与水平的书,如《官德》《校长最需要什么》《做一名书生校长》《高绩效领导力》等,很受启发。
记者:这几天,通过多次沟通,我对你这种全天候、超负荷的运转状态,深有感触。这是你的常态吗?家人是否能理解?
晁明芳:说实话,这么多年我很少在晚上9点之前回家。丈夫工作也很忙,经常会加班加点。儿子刚上高一,我很少有时间给他做顿饭。倒是他在买盒饭时,总不忘给我带上一盒。我父母原来都是教师,自然能体谅我的不易。平时如有空闲,我会去市里的女子合唱团练歌,或者参加“鹤之声朗诵沙龙”,调剂一下心情。这些年,亲人们给了我充分的理解与支撑,倒是我欠他们太多了。希望以后能有所改变吧。
记者:对未来,你还有哪些人生规划?
晁明芳:具体地说,第一,让湘江小学所有的师生员工都能充满激情活力、身心健康、视野开阔,做到快乐地学习、智慧地工作、优雅地生活。第二,写一本教育故事《初当校长这几年》。第三,希望儿子健康快乐地上完高中,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今年暑假,一定陪孩子去想去的地方玩玩。
后记:
富有激情、睿智、坚定果敢,理想主义,充满正能量……走近晁明芳的人,几乎都会如此评价她。她的这种特有的精神气质也影响着学校文化与生态的基本底色。自然在她的身边,汇聚了一批如她一样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勇于突破的逐梦人。他们正在这里创建着一所师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乐园,也给自己的人生和心灵搭建着一个完成教育使命的平台。他们一起在教育的“麦田”里守望,一起在改革的路上努力而幸福地行走,分享着职业的尊严与荣耀。
3.逐梦,永远的逐梦散文 篇三
有一位娱乐记者朋友,约我出来聊天。他和我说,受不了在北京生活的巨大反差。一方面,他经常接触各种明星大佬,与他们谈笑风生,出入酒店豪车,来回有人接送。
可是另一方面,他蜗在一个十平米的出租屋,解决不了户口,一个月拿着加上车马费刚够维持自己表面光鲜生活的薪水,真正有事时,他所认识的那些大人物,也没有人会把他当一回事。
他说,自己的生活犹如奇幻,今天见xxx,明天和xxx喝茶,很容易感觉自己非同一般,是个人物,在朋友面前也倍有面子。可是当他回到那个狭小的出租屋,才会被一闷棍打回现实。
我还有一位朋友,在金台夕照旁边的一家全球顶尖审计所工作。他说,每当他走进公司那座宏伟的大楼,总会有一种无以复加的优越感,感觉这家全球前四的会计事务所,连带着把自己也捎带成了全球最顶尖的4%的人才,而出差的豪华套房、不错的收入待遇、黄金的工作地段,也确实加重了他这种感觉。
然而,与他说话时,与他年纪不相称的白发,以及眼角里掩饰不住的一种恭顺自卑与自大狂傲混合而成的光芒,却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他有着和我那位记者朋友一样的困扰。
这就是北京,在这里,十三亿人中生物链的顶端与生物链的底层发生交集,从而制造出百年孤独般的魔幻效果。这一刻你还在充满着汗臭的一号线车厢,那一刻你已经与某位大人物见上了面;这一刻你还在充满异味的出租隔间,那一刻你已经出现在富丽堂皇的会所;这一刻你口里还满是andy如何,mary怎样,那一刻你却捧着一碗岐山臊子面大快朵颐。
这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或大或小地扮演着一些角色。可正是因为这出戏过于华丽,很容易让本来不过是场务、龙套的你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是主角是导演是制片。然而事实上,如果把北京比作一台昂贵的机器,你不过是组成这艺术品的千万枚普通螺丝钉中的一枚。
可误会是那么的容易产生,尤其容易产生在那些刚刚开始追逐梦想的年青人的脑海里。口头上,参加过某某超大型国家活动,出席过某某高级会议,筹备过某某特大型项目,在某某国字头机关工作,见过某某通天人物,都是你们在老家朋友、在家人面前的谈资,都是你们足以骄傲的资本。可是在心里面,到底如何,冷暖自知。
我所在学的学校,大家很以去一个部委为荣,那里可以参加很多国际级活动,可以去到世界很多地方,可以陪同很多要员,可是在这个有着超过6万人的巨型怪兽里面,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底是什么情况,只有在梦想破灭时才能说得清。
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很容易就掉下去,而且执迷不悟。偶尔会上一下应届生网的论坛,我可以在这里很容易地看到大量地大学生求职者做这样的表述:去XXX(通常是某500强企业或者某国家机关),是我追求的梦想!
同时,还不乏成功者,以一种功成名就的语气写下一篇篇笔经面经。当然,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作为一个起点,足以值得骄傲。可是把这当做梦想,当做追求与目的,在我看来未免有些睡眠太浅,梦太杂多。
而这里面的逻辑,也不难理解,去了500强,似乎自己也就是500强了,去了国家机关,似乎自己也就是代表国家了,就好比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就好像自己也就漂亮了,买了一本有深度的书,自己也就有深度了。
可是,我经常喜欢站在国贸一些高楼的高层往下俯视。在这里,我可以看到两种东西,一种是工地,密密麻麻的建筑工人在忙碌。一种是白领,熙熙攘攘挤来挤去。在那个高度上,你实在分辨不出这两种人的区别,你也看不出哪个在昂着头意气风发,哪个在低着头卑微渺小。
一样的微不足道,一样地好像工蚁一般乞食奔波。实际上也一样,他来自左家屯,你来自张家庄,你参与了国际顶尖项目,他还参与了鸟巢的工地建设。他最后回到了左家屯,你也必然回到张家庄。
4.逐梦在路上的散文随笔 篇四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天,永远是头顶的这片蓝天;地,永远是脚下的这方热土。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选择怎么走,是漫无目的在各种场合浑浑噩噩的游走,还是充满激情的奔走在梦想之路,两者皆取决于我们自己!
在金凤乡太坪村两天的走访过程中,我经历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的艰苦,也体会到了贫困户们早出晚归的辛劳,更感受到了太坪村的淳朴民风。在这条“脱贫攻坚”志愿者的道路上,我尝到了日行百里的辛苦,却也收获了一个个感动的瞬间,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当我走到一户贫困的老奶奶家做调查的时候,正在袋子里翻找调查问卷,并没有过多的注意老奶奶的行为,谁知老奶奶她驼着背,从家里为我“拖”出来一张小小的板凳,并且一个劲的说着我只能听懂的一个字——坐。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愧疚,我怎么能让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为我拿凳子坐,应该是我这年轻人照顾老人啊,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坐下那张让我满心愧疚的“老虎凳”,因为何主任说“村里的老人都很善良,她们对你好,你就顺从她们的意思吧,这也是她们最珍贵的感谢。”因为老奶奶的这份真心,我坐了,因为老奶奶的这份珍贵的.感谢,我坐了。
这一坐,让我明白了生活中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是我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世事如白驹过隙,但只要善良的心不变,到哪里都能见到美好的人间!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今天走访的最后一户贫困户家里,她正在收晒的干豆角,刘支书二话不说就大步上前的走过去帮助她一起收。做完问卷调查后,我们提议一起拍张合影记录一下今天的工作,这时,何主任非常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了一直坐在旁边没有说话的鲐背之年的老爷爷,老爷爷因为年迈行动很不便,但是听说我们想请他一起合影的时候,没想到老爷爷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何主任从堂屋拿了一条凳子放在庭院,等待着老爷爷下来与我们合影。
只见老爷爷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刘支书见状,一个健步,走到老爷爷的身旁,并搀扶着老人家一路走下来。特别是下阶梯的时候,刘支书小心翼翼的扶着老爷爷,就像扶着自己的父亲一样。两眼紧紧的看着老爷爷的脚下,生怕摔倒。这一幕,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而我除了用相机记录下来这个感动的瞬间外,再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
刘支书的搀扶,让我联想到那些社会上发生的老人摔倒,无人扶起的一个个寒心的故事,也让我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对待身边的老人如果都能像刘支书这样的话,哪还有这种“人倒了尚可以扶起来,可是,心要是倒了那就真扶不起来了的”的话啊!
今天的走访工作,虽然脚板痛,身体累,但是心里却很甜,暖暖的,很温馨。
5.葡萄产业之路的逐梦者 篇五
主人公简介
李文栋,从事葡萄种植长达29年,他于1986年成立河北爱博欣农业公司,于2011年成立昆明爱博欣农业科技公司。河北爱博欣公司于2013年、2014年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保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昆明爱博欣农业科技公司于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与葡萄结缘 ,决定从事品种选育
据了解,李文栋最初从事的是葡萄优良品种繁育工作,引进国外葡萄优良品种并观察其生长表现,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繁育推广。他先后引进了红贵族、藤稔、美满、美夏30、红指、美硕无核、波尔莱特、黑王、紫天鹅等葡萄品种,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他由此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李文栋并不满足,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因为他看到当时国外的葡萄品种占据了我国很大一块葡萄市场,这对于我国葡萄产业的长远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他坚信,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培育更多属于我国自有的优良品种。于是,自1993年起,李文栋便开始把精力转移到葡萄品种的选育工作上。
首先,李文栋组织建立了葡萄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基地,先后引进300多个国内外葡萄优良品种。随后,根据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设立杂交组合,开展人工杂交授粉工作,每年设立20~40个组合,杂交处理150~300项指标。最后,从选出的200多个优良单株中,经过区域栽培试验,确定优良品系,再经过相关组织审定,从中确定优良品种。目前,爱博欣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品种有20多个。其中,有超早熟的博欣系列早熟品种,有含糖量高达28%的极晚熟品种红乳,有含糖量高、口感好的无核品种美誉无核、波尔选拔系等。
念好技术经,丰产高效有技巧
选育出了优良的葡萄新品种后,李文栋就严把技术关,不断钻研葡萄丰产高效技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与实践,李文栋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葡萄六主枝V形树型技术》(2014年12月获得,专利号: ZL201310243659.5)与《葡萄一年六熟技术》(2015年4月获得,专利号: ZL201310243678.8)。利用《葡萄六主枝V形树型技术》,可实现当年定植当年就能完成整形的目标,且应用该技术可以比利用一般的葡萄栽培技术减少25%~30%的劳动量。利用《葡萄一年六熟技术》实现了葡萄周年生产的目标,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控制葡萄成熟时期,还可以根据市场价格调整各个时期的挂果量,葡萄价格高的时候多结果,果品淡季多结果,果品旺季少结果。
搭建平台授技术 ,带动大家齐致富
为了把优良品种和高产技术推荐给广大种植户,爱博欣农业公司开设了网站,及时在网站上发布葡萄新品种动态,并对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做了介绍;开通了网上交流平台,克服了远距离交流的障碍;开通了技术咨询热线,随时解答种植户的问题;印发科普资料、刻制光盘、举办培训班,对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和交流方式,不仅使爱博欣农业公司选育的葡萄优良品种和推出的高效栽培技术快速地被广大种植户认知并广泛传播,同时也让更多的种植户通过栽培优良品种葡萄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注:封面照片为李文栋观察葡萄新品种“博欣二号”现场。
河北爱博欣农业公司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北三环与107国道交界处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北侧
联系人:李文栋(董事长、研究员、河北省科技特派员)
手机:15130377777
电话:0312-5970236 5970868
15732201378 15732201375
15732201376
传真:0312-5970841
网址:http://www.aiboxin.com
昆明爱博欣农业科技公司地址: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江河路1号
联系人:于杰
手机:15808872662
6.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逐梦之旅 篇六
没有人想到,在《四部医典》面世近1300年后,有一位汉族的女企业家通过光彩事业,既为藏区扶贫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将藏医药和藏文化发扬光大了。这个人就是雷菊芳。
1987年,《四部医典》汉文全译本出版,成为汉、藏民族医药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也就是在这一年,34岁的助理工程师雷菊芳跨出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实验室的大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1992年,第一次创业失败的雷菊芳独自前往西藏,寻找心灵的平静,可到西藏后,还是纠结,依然痛苦。一位藏族老师对她说:“烦恼和打击都是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别人。”雷菊芳对此疑惑不解。
上世纪90年代的布达拉宫前面还没有建成广场,而是个公园,公园那里有个小山头,上面有个喝茶的地方。前往西藏寻梦的雷菊芳经常来这里,和老师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老师看出她的苦恼,讲了个故事:“一个人出门,要到远方的一个目的地,结果走着走着,眼前的一段路长满了刺,是往前走,还是回去呢,还是把刺都拔光呢?”
雷菊芳说:“如果把刺拔光,手肯定会被扎痛,也不知会花多长时间。但也不能回去呀,那该怎么办呢?”
老师回答:“刺就长在那里,如果你有个目标,必须要走过去,在脚上包块牛皮,不让自己受伤就是了,为何非要去拔刺呢?”
这个故事给了雷菊芳豁然开朗的人生启示,也激发她探寻到事业的新起点,因为,在她的心里,已有了更大的目标。命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改变了。
这个目标缘于雷菊芳与藏医药的一次邂逅。
有一次,雷菊芳在甘南的一个藏医院里,看到一些远道而来的内地病人在治病,他们大多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这个病因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一个患者对雷菊芳的触动非常大,此前为了治病,几乎倾家荡产,别人说什么都不信了。后来一个病友说,甘肃有一个藏医诊所还不错,实在没别的办法了,才来到这里。“我见到他们时,已经是他第二次治疗了。第一次治疗结束,效果并不明显,他就觉得,藏医也只是名声在外而已。然而,两三个月后,原来走路直不起腰的,后来能慢慢直一点了,早上起来,一直是僵硬的手变得开始灵活了。他们赶紧到医院去查,一查,指标有所好转。然后就再次去那个藏医院,进行二次治疗。”
藏在高原深处的藏医竟然能解决令先进的现代医学头疼的难题,这个“有效”的故事让雷菊芳上了心,而随后对藏医学体系更为深入的了解更令她惊叹,藏医学对生命的认知极为深刻,对发病的机理和治病的方法都有全面系统的理解。而且经过千年的临床实践,藏医药在心脑血管、呼吸、骨骼肌肉、风湿、妇科等领域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治疗优势,无疑是现代医学体系的有益补充,这让她萌生了投身藏药领域的念头。但她也看到,藏区的藏药资源十分丰富,藏医外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效果很好,除了涂药水,还有药浴,贴的,擦的,热敷的都有,但这些治疗方法在现代社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这么好的民间药用资源,却因封闭和制作方式落后而被藏区以外的消费者拒绝实在可惜。如果能让更多罹患疾病的人也有机会接受到藏医药的差异化治疗方案,从而恢复健康,该是件多好的事儿。而让公众接受藏药最好的方法无疑是产业化,引进现代制剂技术,制造出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的药品。”
其后不久,一次西藏扶贫考察让雷菊芳下定决心投身藏药事业。
1995年7月,中国民营光彩事业赴藏考察团一行40人,首次对西藏拉萨市和林芝、山南、那曲地区进行了16天的投资考察,雷菊芳是考察团成员之一。
当时的林芝,交通条件险恶、能源供应困难、经济十分落后。但是,这里又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纯净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雷菊芳感到自己叩开了宝库之门,更感到利益他人的追求找到了落点,事业找到了归宿。
“用西藏最纯净的原药材和最现代的工艺做最好的藏药,用文化和疗效成就藏药的地位和尊严”,秉持这样的理念,1995年,雷菊芳在林芝尼洋河畔的沙滩上兴建了奇正藏药厂,开始了她的藏药逐梦之旅。
如今,整整20年过去了,将一个尼洋河畔的小藏药厂发展成国内最大的现代藏药产业集团,为超过4亿的患者减轻病痛,累计在藏纳税超过10亿元,创造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尽管在他人眼中,雷菊芳的藏药之路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一路走来的她却不忘初心:“明亮的实验室和藏区的牛粪炉、严谨的电脑程序和雪线上的经幡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我觉得从本质上讲,他们相隔并不遥远,因为人类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是一致的。并且每一种付出,能带给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区域某种进步,其意义同样是巨大的”。
【逐梦,永远的逐梦散文】推荐阅读:
母亲永远在身边散文10-30
永远有多远的经典散文07-03
母亲的痛是我永远的悲伤散文08-28
你的离去成为我永远的伤的伤感散文10-04
《永远永远爱你》读后感08-07
永远,永远不要对爸妈说的10句话06-24
有一种永远叫永远不见的现代诗歌08-12
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心得体会文本09-17
激励永远感想07-07
永远的歌声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