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2024-08-21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精选9篇)

1.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篇一

专题一 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目的关键。在初中阶段主要初步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等)。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只有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的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分析受力分析在力学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2、学会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知识储备:

1.二力平衡的条件: ; ; 。二力平衡合力为。

2、重力的方向 ;作用点。

3、相互接触的物体 受力,如图1中A、B两物体;不相互接触的物体 受力,如图2中两磁铁。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向。

三、典例分析:

(一)、受力分析:

例1.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2.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由以上例题,总结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先考虑重力,然后是弹性力、摩擦力等,并分析物体在已知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怎样的运动或运动趋势;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力,保证力

既不能多也不能少;(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5)检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所画出的力是否正确。跟踪练习1:

1、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2、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3、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二)、应用:

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

力F1、F2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

为。

跟踪练习2: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的平衡力,当这对

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A、0牛顿 B、1.5牛顿 C、3牛顿 D、无法判断。

3、如图9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

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9乙所示),则

推力F2= N。

2、用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如图10所示,当

F增大时,墙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跟踪练习3:

1、竖直悬挂的磁性黑板上吸附着一磁性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不动。在竖直方向上黑板擦保持平衡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和 力的作用。

2、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3、起重机吊着一重为G的物体(1)匀速上升拉力为F1,(2)匀速下降拉力为F2,(3)静止在空中拉力为F3,(4)在空中水平匀速运动拉力为F4,(5)以3m/s的速度匀速上升,拉力为F5,(6)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拉力为F6,这几种状态都是 状态。比较F1、F2,F3,F4,F5,F6,有F1 F2___ F3 F4 F5 F6。达标测试:

1、重5N的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如图11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3、如图12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 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 N.

4、如图13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固定一块磁铁,人用木杆吊着一块磁铁,始终保持两块磁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且不变。则小车的状态是要()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

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

C.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D.有时快有时慢的直线运动

5、如图14所示,为某校校园艺术节时气球悬挂一幅竖标的情景。已知气球的体积为8m3,气球(含内部所充气体)、标语及细绳的总质量为9kg,空气的密度为1.29 kg/ m3.g取10N/ kg,则系于地面拉住标语的细绳的拉

力为()A、103.2N B、90N C、13.2N D、193.2N.6、如图15,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7、如图16物体A重50N,物体B重30N,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使物

体B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2s内拉力F做的功。

答案:

一、知识储备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0。

2、竖直向下,重心。

3、不一定,不一定不。

4、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不光滑,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二、练习答案

与B相连的滑轮上方共有3根绳子承担物重GB.

∴ F1=GB=×30=10

331

1f=F1=10N 当A向左运动时,A受向左的拉力F2和向右的摩擦力f及向右的绳子拉力F1.

F2=f+F1(F1=GB=10N),f大小不变

∴ F2=10N+10N=20N 跟踪练习1:

跟踪练习2:

1、不变;

2、A;

3、0;12。跟踪练习3

1、重

2、D

3、平衡状态,=,=,=,=,=。

达标测试答案: 1、0;

2、B; 3、2,减速,3。

4、C.

5、C. 6、3.0N 7、12J 分析: 拉力的功W=Fs,要正确求出功,必须求出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这就和滑轮组的受力分析综合起来了。

已知:GA=50N,GB=30N,vB=0.1 m/s,t=2s.

求:W

解 A向右运动,受向右拉力F1和向左的摩擦力f,A匀速运动:f=Fl.

在2s内,物体上升距离h=vB×t=0.1m/s×2s=0.2m 拉力移动距离s=3h=3×0.2m=0.6m 拉力做的功W=F2s=20N×0.6m=12J 答案 12J

2.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篇二

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对此类问题无从下手, 乱画一气, 不是漏力, 就是添力。不知道物体到底受几个力的作用, 该如何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初中物理在学习了力和运动之后, 要求学生能对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及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此类题失分都比较严重。其原因就是, 不能对物体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对物体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求解力学问题的关键,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进行受力分析教学呢?现通过三个例题总结几点看法, 与同仁们商榷。

一、确定研究对象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确定研究对象是最关键的一点。确定研究对象就是明确分析的是哪个物体。研究对象就是受力物体, 而不是施力物体。要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 以防止把研究对象施于另外物体的力错加在研究对象上。在上面的例子中犯错误的学生就是没有确定好研究对象, 答题时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弄混淆了。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而不是斜面上的物体。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也画上, 造成添力。

二、按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顺序一般是:先重力, 后弹力和摩擦力。按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最有效的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接触力应从逐个接触面 (或点) 去找, 有必要时要用力的产生条件、牛顿第三定律或假设判断这些方法去找防止“漏力”。根据提供的物理情景认真观察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有几个, 并看它们之间有无相互挤、压、拉、推等情况, 如果有上述情况, 物体就会受到拉力、压力等;如果没有上述情况, 它们之间就不存在力的作用。除此以外还应该注意: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 比如重力和磁体之间磁力, 磁体与铁磁性物体之间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是也存在力的作用。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

例1.一重为0.5N的小磁铁贴在磁性黑板上, 则黑板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方向是?解析:取小磁铁为研究对象, 小磁铁首先受到重力作用。跟物块接触的黑板给小磁铁一个垂直于黑板面指向黑板外支持力。同时黑板给小磁铁一个垂直于黑板面指向黑板里的吸引力, 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磁铁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必然还受到一个跟重力相平衡的力即黑板给小磁铁的摩擦力, 其大小等于物块的重力。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竖直向上。

三、隔离研究对象

隔离研究对象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力的作用。一个力, 只反映一个跟周围其它物体隔离开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研究对象施于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不是该物体受到的力, 隔离物就是研究对象。

例2.如图2所示, 一个体积为0.1分米3的铁球, 和一个体积为2分米3的木块 (木块的密度0.5×103千克/米, 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 用一细绳连接在一起, 若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 (g取10N/kg) 问:

(1) 当水浸没木块的体积为总体积的3/5时, 绳子对木块作用的拉力大小? (2) 继续向容器内注入, 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至少为多大时, 铁球对容器底没有压力?解析:选取木块为研究对象, 按照受力分析的方法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知道:木块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时共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A、浮力F1、绳的拉力T1, 而且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据平衡力知识得出绳子对木块拉力的大小。 (2) 将木块和铁球看成一个整体, 以此整体为研究对象, 按照受力分析的方法知道:在竖直方向上当铁球对容器底的压力为零时, 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而且是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对于力学计算, 我们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确定研究对象, 然后用隔离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由力的平衡关系列出方程解题即可。

四、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定

例3.如图3所示, 小木箱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 请画出小木箱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首先观察:确定研究对象为小木箱, 周围接触物是传送带。运动状态是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对物体分析:小木箱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 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小木箱相对于传送带相对静止。可能有的同学会提出, 小木箱还受一个传送带施于小木箱的向前的动力F, (如上图) 。仔细分析, 如果小木箱受F的作用那么将不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所以, 力F不存在。由此看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是否受某个力的作用也是一种很好的分析法。

3.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篇三

1.1 受力分析的概念

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受到的所有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的过程。比如,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分析该物体受各种力的情况。

常见的力有三种,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有别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在一般使用上,常把重力近似看作等于万有引力。一般认为,重力的大小是不变的。了解弹力需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形变,二是弹性限度。物体发生形变时,总想恢复原来的形状,而能恢复原状的前提条件就是在弹性限度内。两个物体接触并且产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但如果只是靠在一起,看上去接触,物体之间没有挤压,便不存在弹力。摩擦力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粗糙的接触面,二是接触面间有弹力作用。三是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1.2 受力方向的分析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方向的分析时,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分析。依次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最后是其他的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或者说是垂直于水平地面的。若说是垂直于地面,则是错误的。由G=Mg可知,G与g的方向是一致的。分析弹力的方向,若是面接触的,则垂直于作用面;线接触的。则沿着细线,与细线形变的方向相反,或者说与细线收缩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不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则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较相对运动方向而言,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更为抽象。

2 高一物理物体受力分析教学方案创新

2.1 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高一教学不同于初中,在课程目标上。不仅仅只重视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应安排不同的模块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提倡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在课程内容上,在培养学生们必备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良好的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程实施上,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提倡多种方式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上。从各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的机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

2.2 方式多样,培养学生对受力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就教学方式而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播放及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有序的策划、引导、组织拓展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不仅仅是依靠教师单纯地讲授或讲解,而应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在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培养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自主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能合理的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就物体受力方向的分析问题而言,教师可以将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假设法和动态分析法贯穿进实验中,演示给学生看。

例如,假设一皮带运输机匀速运动的速度一定。第一次是把货物送往高处,第二次是把该货物送到低处。要分析两次运送中货物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是否相同,若凭空想象,学生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认为肯定相反。这时便可借助模拟实验来分析。教师可以借助小车和斜坡等道具模拟货物运送的场景,向学生演示,分析物体的受力,可发现送往高处时,货物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送往低处时,仍然是在这三个力作用下,可知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学生通过生动的实验案例演示,既能激发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兴趣,又可避免陷入思维误区。

2.3 反馈调节,积极关注学习进度动态

受力分析问题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依靠简单的计算和公式的套用是远远不够的。对物理情景的理解不够,对力的产生条件的运用不熟,对思维误区的无法纠正,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们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们积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态。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及时获取学生学习中的反馈信息。可从课堂教学中、课余时间内和对自我工作的反省中获取这些信息。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兴奋点在哪里,所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根据这些表现来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可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下,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评论,通过学生的作业或者其他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度,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机制,在对自我工作的反省中,教师应记录自己教学行为中的优缺点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不断提高和超越自己,将获得的信息及时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促进教学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正确地解决物理问题。首先就要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这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但是物体的受力分析问题难度很大,综合性非常强,牵涉到许多知识面。无法正确又顺利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很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拦路虎”。所以,只要方法得当,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避免陷入误区,学生还是能很快轻松掌握受力分析的。

参考文献:

[1]张国林.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标,2009(5).

[2]赵飞.高中物理教学方案创新研究[J].国学资讯,2011(3).

4.高一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篇四

本次期末考试试题总量为20个题,其中单选题12道,填空、实验题7道,解答题5道。答卷分题统计分析如下:

选择题

第1题考查学生关于曲线运动的认识,考生正确率80.2%

第3题考查学生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认识,正确率92.5%

第6题考查学生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图像,比较有新意,正确率50%第10题 考查学生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难度较高,正确率12.5% 填空题

第11题 研究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的题,题意较简单,正确率81.3%第15题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来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综合考查题。正确率41.3%

解答题

第18题物体做平抛,根据平抛运动的动力学方程求解难度适中,正确率38.6%

第19题通过对物体的压力和向心力的求解来解决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综合考察题,难度适中,正确率27.5%

第20题考察学生对万有引力中的应用,题比较新颖,难度适中但学的不是太好,正确率9.8%

评价和建议:

5.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分析 篇五

(1)课后及时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

有很多高中生都有类似的心得,作为家长您也可以与您孩子交流,问问他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觉得自己平时学的不错,可是到了考场上,总是发挥不出来,考不好。

物理知识非常难理解吗?是不是学校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明白吗?

其实,并未如此。大部分的中学生也都不认为老师讲解的题有多难,知识有多么难听懂。 从物理命题来看,难题都有个共性,就是综合。随意翻看几套历年高考物理卷子,你也会发现这样的规律:一道计算题题往往要要用到七八个方程求解。

有很多物理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都要下功夫,学校教学进度太快,容易忘。很多高中生总是习惯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总认为自己课堂上听懂了,就记住了,可到了考场上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不起来了,根本就没有吃透。

期中期末考试范围宽,命题综合,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当然不容易考出好成绩了。 高中物理学习,最怕的就是有内容没搞懂,却不重视,不去及时消灭掉,不断地积累问题。

这样,模糊之处就越来越多,课堂上也难以跟上,考试前哪里都懂,哪里都模糊,到了考场心里虚的很。

(2)理清考点差异与联系。

我们在考试中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用机械能守恒还是动量守恒定律来求解;当然,也会遇到电磁感应与电路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题。想能解决掉这些问题,就是在课下多分析,细化考点,将物理知识点间联系与区别搞清楚。

不能把这些问题留到考场上,考场上是不会给你这些时间的。通过理清考点差异与联系,有利于同学们找出命题的规律,抓住知识点的本质,提炼出一类相似问题的解题思路。

做完题后同学们还应在反思上下功夫,具体包括:对题意的反思;对解题思维过程的反思;对解法多样性的反思(举一反三);对题目本身及解法本身所存在的规律性的反思;对题目的变化与不同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3)课下做作业要约束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做题和与跑步类似,平时多练习,跑的多了,跑的快了,到了赛场上才可能跑出好成绩。有不少学生物理考试卷子做不完,就是因为平时做题速度太慢了。

就像平时不跑步的人突然跑千米一样,怎么可能跑出好的成绩呢? 课下作业,当成考试对待,考试放松,当成平时作业对待!

(4)合理安排时间,重视零碎时间的有效利用。

合理的安排时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高一物理答题技巧

1.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再去答题,可以把考试当做平时做练习题,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2.要注意审题,抓住题干的重点再进行答题。

3.要看看有没有简单快速的答题方法,能够准确的答题。

4.答完题后看看自己有没有马虎的情况,如果有及时改正。

5.答题时遇到不会的题目,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蒙一个答案,大题可以写一些有关的公式(物理大题和数学一样是有步骤分的)。

高一物理如何快速学习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

6.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篇六

【关键词】 中职物理力学 实验数据获取 分析处理 整体法 隔离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33-020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

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突出科学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是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单独列出,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在课程内容上,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1.2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验证性的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同时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探究性实验能更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探究性物理实验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实验数据的获得和对实验数据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1.3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三种倾向:其一、表现为重理论轻动手;其二、表现为只动手不动脑;其三、表现为验证多探究少。因此,基于对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改革理念、物理学科特点以及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认识,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我们要用科学探究思想指导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教学,从而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用科学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和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2.研究内容和实施步骤

2.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获得和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现状调查

2014年以来,我们对新一年级学生进行学生生源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新生90%左右是农村人口,70%左右是边远黄河滩区和偏远特困区农家子弟。同时进行新生入学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物理科平均成绩不到30分(满分100分),及格人数不到10%。问卷调查表明,新生的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主学习,与人沟通、合作交流、科学创新的能力,很大一部分同学初中三年都没亲手做过一次物理实验,对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和使用,对如何有效地获取并优化处理实验数据的手段和方法知道甚少。

2.2物理实验数据的获得和对实验数据处理的实施途径

(1)课堂教学中实施。

(2)课外活动中实施。

(3)实验课上实施。

2.3常见实验数据的获得方法

2.3.1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模块

基本物理量测量仪器力学长度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时间秒表(停表)、打点计时器质量(力)天平(弹簧秤)

2.3.2常见间接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测量方法

有些物理量不能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物理量的测量转化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模块待测物理量基本测量方法

力学速度?利用纸带,vm=Sx+Sx+12T;%利用平抛,v=xg2y加速度?利用纸带,逐差法a=&ST2;%利用单摆g=4N2LT2功根据W=&Ex转化为测量m、v3

2.4常用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

为了减小由于实验数据而引起的偶然误差,常需要采用以下方法控制实验误差。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这是所有实验必须采取的办法,也是做实验应具有的基本思想。

(2)累积法

一些小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可以累积起来测量,以减小误差。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周期的测量误差,不是测量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而是测量完成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

2.5常用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需要很好地记录、表示、分析、计算,然后从中得到实验结论,找出实验规律,这一过程称为实验数据处理。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法、公式法(逐差法)、平均值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图象外推法、图象面积法)、计算机辅助处理数据。

(1)列表法

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的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列表的要求是 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必须交待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 表中的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2)逐差法

这就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加速度时用到的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取平均的效果。

(3)平均值法

将测定的若干组数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必须注意,求取平均值时应该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的位数。

(4)作图法

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方法之一。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的效果,由图线的斜率、截距、所包围面积和图线的交点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找出规律。作图的规则是: 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测量数据有效数字的多少和结果的需要来定;%要标明坐标轴名、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相等的间距按有效数字位数标明数值; 图上连线要是光滑曲线(或直线),连线时不一定要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是要使数据点在线的两侧合理的分布;(在图上求直线的斜率时,要选取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不一定要取原来的数据点;)作图时常设法使图线线性化,即化曲为直。

(5)计算机辅助处理数据

当今,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学科中应用日益广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利用计算机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图象处理,已经为广大的师生所接受。计算机辅助处理数据是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6)有关误差分析的问题

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获得和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1)变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实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动手的机会。

(2)变学生实验为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实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思维,规范实验设计程序。

(4)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外小实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自己设计一些课外小实验,并亲自动手。

4.学生受力分析处理探究

学生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往往采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通常在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时,用整体法。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4.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整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一起匀速运动时,或者系统内一部分处于静止状态,另一部分匀速运动。以上这些情况,整体都平衡,整体内每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整体所受合力也为零。这样,根据整体的平衡条件,就可以确定整体或某一个物体的受力特点。

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m1和m2和木块,m1>m2,如图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为m1,m2,θ1,θ2的数值并未给出;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这样类型的问题优先选用整体法,根据整体受力平衡,则很容易判断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摩擦力为零,且弹力等于整体的重力之和,所以D正确。

例2:质量m=5Kg的物体置于质量为M=20Kg的粗糙斜面上,斜面的倾角α=370.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40N的力F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M向上作匀速运动,这时M保持静止状态(g=10m/s)。则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斜面对地的压力大小为 N.

解析:这种类型通常习惯利用隔离法分析,先分析物块,在对斜面体进行分析,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利用整体法会比较简单,因为整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合力为零。根据整体水平方向平衡,可以得到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Fcosα=32(N),根据整体竖直方向平衡,得到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N=(M+m)g-Fsinα=226(N)。

4.2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无相对运动

由于系统内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即整体内每个物体都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这时整体所受的合力提供整体运动的加速度。这种情况利用整体法,更容易把握整体的受力情况和整体的运动特点。

例3:光滑水平面上,放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木块,质量为m的光滑物体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现对斜面施加力F,若使M与m保持相对静止,F应为多大?

解析:由于斜面光滑,物块只受重力和斜面的弹力,而且和斜面一起运动,则先隔离物块分析受力,计算出加速度a=gtan,方向水平向左,再根据整体法可以求得F=(M+m)gtan.

这是典型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先隔离后整体)。

4.3系统内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

这种情况由于系统内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物体间有相对运动,通常习惯用隔离法。若系统内两个物体一个处于平衡,另一个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也可以利用整体法来分析,有时会使问题简化易于理解。

例4:若例3中使M静止不动,F应为多大?

解析: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系统内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的问题,物块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加速下滑,处于不平衡状态,而斜面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由于外力F作用而保持静止不动,及平衡状态。这种类型许多学生都习惯用隔离法分别对物块分析,从而计算出物块和斜面之间的弹力,然后再分析斜面,根据斜面的平衡来确定外力F的大小。

这种类型如果利用整体法来分析要简单得多,这里整体所受的合力就等于处于不平衡的物块所受的合力。当然,这里首先要根据物块受力明确物块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整体受力为:重力(M+m)g、地面的支持力N和外力F

用正交分解法,将加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ax=acos=gsincos;竖直方向ay=asin=gsin2,

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max=mgsincos=mgsin2,(M+m)g-N=may=mgsin2

这种方法很显然要比分别隔离来计算要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在分析多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问题解决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整体法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力和运动的相互关系,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河南职业院校教师育人能力提升问题研究”(立项号:ZJB15126)阶段性成果。主持人:王凤珍

[ 参 考 文 献 ]

[1]梁昆淼.力学,上册(修订版).高等教学出版社,1978,12修订第2版,64.

[2]漆安慎杜婵英.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1版,222.

[3]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7,1版,1236.

[4][英]伊萨克·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1版,18.

7.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篇七

本文导航

1、首页

2、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2

高中2014年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

【摘要】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高中2014年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

一、本题共十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6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相对于抛出时

A.动能的增量与时间成正比 B.重力的即时功率与时间成正比

C.重力做的功与时间成正比 D.物体的机械能的大小与时间成正比

2.美国的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绝杀对手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

功为W,出手距地面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空气阻力不计,则

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A.W+ B.W+

C.-W D.-W

3.如图所示,分别用力 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沿同一粗糙的斜面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的顶端。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力 的功率关系为

A.B.C.D.P P

4.物体以120J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当它通过斜面某一点M时,其动能减少90J,机械能减少24J,如果物体能从斜面上返回底端,则物体到达底端的动能为

A.12J B.56J C.72J D.88J

5.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为h的高处,以2g/3的恒定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对于这一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3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2mgh/3

C.物体的动能增加2mgh/3 D.重力做功2mgh/3

6.一卫星正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现启动卫星的发动机使其速度增大,待它运动到距离地面的高度比原来大的位置,再定位使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成为另一轨道上的卫星。该卫星在后一轨道与在前一轨道相比

A.速度增大 B.引力势能减小 C.动能增大 D.机械能增大

7.两相同的物体A和B, 分别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由于分别受到水平恒力作用.同时开始运动.若B所受的力是A的2倍, 经过一段时间后, 分别用WA、IA和WB、IB表示在这段时间内A和B各自所受恒力做的功和冲量的大小,则有

A.WB=2WA, B.WB=4WA C.IB=2IA D.IB=4IA

9.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个木块A。现以恒定的拉力F

拉B,由于A、B间的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B都向前

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下列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F所做的功等于系统(A和B)的动能增量

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对B所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10.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 和 时刻相对于出发

点的位移分别是 和,速度分别是 和,合外力从开始至 时

刻做的功是,从 至 时刻做的功是,则:

A.x =5x B.v =3v C.W =8W D.W =9W

本文导航

1、首页

2、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分析-2

二、本题共四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1.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两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

相等,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1:2,动量大小之比p :p =1:1.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与 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为s1: s2=_____;甲车与乙车滑行的时间之比为t :t =______

12.从地面以初速度为 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零势能

参考面,当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其动能的3倍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13.如图所示,跨过同一高度处的光滑滑轮的细线连接着质量相同 的物体A和B。A套在光滑水平杆上,定滑轮离水平杆高度为

h=0.2 m。开始让连A的细线与水平杆夹角=53,由静止释放,在以后的过程中A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为____ m/s

(cos53=0.6,sin53=0.8,g=10 m/s2)?

14.用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为进行该实验,备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纸带、交流电源、重锤、直尺、天平、秒表、导线、开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

(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O、A、B、C、D为相邻的几点,测的OA=0.78cm、OB=1.79㎝、OC=3.14㎝、OD=4.90㎝,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则重物在B点时的动能EAB= J。从开始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 J,(3)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的距离h,以 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图中的,就证明机械能是守恒的,图像的斜率代表的物理量是。

三、本题共五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一个皮球从离地面高h处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皮球的质量为m。

(1)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皮球落地时速度多大?

(2)如果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它相对于抛出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1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平均是多少?

16.(10分)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整个运动时间为2.8s.若把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10m/s2)

18.(12分)如图,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m,BC长1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kg的物体,从A点以4m/s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m的D点速度为零。求:(g=10m/s2)

(1)物体与BC轨道的滑动摩擦因数。(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C点)。

8.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篇八

尚志朝鲜族中学 金贞珠

新课程要求构建“双主型”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来启动学生的求知原动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本人在“平抛运动”一节教学之后,对这节课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确有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发扬之处。现把当时的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案例情境一:新课的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在讲台旁边放上一个垃圾桶,并把一个废弃的粉笔头沿水平方向向垃圾桶扔过去,结果扔过头了,摇摇头,重新拣起来,再一次向垃圾桶扔过去,结果这次又没有扔到。老师现出一脸的无奈,然后以求助和征询的眼光看着学生。)师:我抛出的粉笔头所做的运动有什么特征?

生:轨迹是曲线,只受重力,开始出手时是沿水平方向…… 师:(板书)物体所做的这种运动就叫——平抛运动。从而点名主题。生:总结平抛运动的特征。

师: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个粉笔头扔进垃圾桶里去呢? 生:第一次用力过大,而第二次用力又过小。

师:力的大小决定了刚出手时的粉笔头的什么物理量呢? 生:速度。师:只要注意刚出手的速度就可以把粉笔头准确扔进垃圾桶了吗?

也有很多同学是这样丢垃圾的,但却不容易做到。生:点头,表示同感,气氛不错。

案例分析1:科学探究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是科学创新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在引入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课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由于本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又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扔垃圾”这一情景,再加上教师上课开始时自然的表演,一下子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有亲近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同时以“同学们这样丢垃圾……”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打破学科本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社会发展热点。

案例情境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性

师:你在丢垃圾时事先要“瞄准”,请问你在瞄准时心里在计算什么?

你最后决定怎么样丢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生:粉笔头在下落这么高的时间内,恰好走到垃圾桶里那么远的地方。师:(兴奋的表情、穷追问)粉笔头下落的时间怎么求呢?它在这一

段时间内走多远,又是怎么求呢?

生:没能马上回答,其他学生自发地进行讨论……

师:(启发)能用我们前面一节学习的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对平抛运动

进行分析一下吗?

生: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把粉笔头的运动分解为竖直下落运动和水平方向的运动。)

师:哪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终于有学生大声的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师:(兴奋的)好,非常正确,(趁热打铁)那么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下

实验,证明这两个方向的运动呢? 生:(根据讲台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思考设计)

生甲:我可以用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上讲台用平抛运动演示器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思考一下问题:

① 夹着的小球被松开后做什么运动?②两球是否同时落地?怎样判断它们是否同时落地?③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的是什么运动?)

师:比较这两个小球的运动,你们能说说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

向上做什么运动吗? 生:自由落体运动!

师:很好!既然是自由落体运动,你们能写出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 意时刻下落的高度吗?

生乙:上黑板根据自由落体的特征写出在竖直方向上y=gt2的关

21系式。

(在此基础的启发下,学生们积极思考,很快找出研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征的设计方案。)

生丙:上讲台做研究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研究的实验。

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问:看到什么奇怪的现象? 生: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相碰了。师: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做什么运动? 生:匀速直线运动。

师:那么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什么运动? 生:匀速直线运动!

师:既然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任意时刻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置

怎样确定? 生:x=vt 师:很好!这样我们把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 位移分别求出来了,这样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就确定出来了。师:(提出问题)那么怎样得到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呢? 生:用描点法分别确定出物体在x轴和y轴上的坐标就可以得到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

师: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这种方法作出初速度是5m/s的物体的轨迹!生:一个同学上黑板操作,其余的同学在下面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指正。

师:同学们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齐:抛物线!

案例分析2:整个探究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教师能很好地树立服务意识,并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的积极性持续发挥效能。同时让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感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探索知识,并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充分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在此,教师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顺利自然。再者,教师能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把平抛运动的特征和轨迹部分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使得课堂教学有“一气呵成”之感。

案例情境三:习题小结

师:出示《请你来当飞行员》的课件。

[课件]只见屏幕上一只敌船在海上逃逸,左边远处传来轰隆隆的

轰炸机的声音,一架轰炸机从屏幕左边飞来。

师:把投弹按钮一按,一颗炸弹投将下来,落到地面发出轰隆的爆 炸声,可惜未能炸到敌船!生:哈,老师你太炸早了!师:你来试一试!

生:踊跃的举手,要求上来亲自做投弹练习。师:好,这位同学,你上来炸一炸!

生:兴奋而又充满自信的走上来,做了几次投弹练习,结果一次也 没有炸到目标。很不好意思。

生:下来下来,我来。(陆续上来几名学生,做了若干次投弹练习,但直到最后似乎摸到了什么规律,才偶尔击中目标。)师:问: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你们击不中,后来才成功了几次啊? 生:要在距离敌船150m的后面投弹才能炸到。师:哦,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啊?怎么样计算啊?

生:(主动站起来)先算出炸弹下落的时间,在算出在这么一段时间 内飞机和船运动位移,然后用飞机的位移减去船的位移就得到应 该距离多远开始投弹!

师:很好!就是你们的这样的思路。(课件出示正确规范的解题方法)案例分析3-1:新课程实行三级管理,新课程的教材也是开放型的,每位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开发,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习知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课件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也把本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这里利用了学生对电脑和游戏的兴趣,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科学探究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本节课的教学时空得到拓展,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了学习的愉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师:由此可见啊,要当一名合格的飞行员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对 飞行员的素质的要求是多么的高啊,我们现在一定要学习好科学 文化知识,做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准备。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想一想,我 们以大小不同的初速度平抛出物体,它们是同时落地还是先后落 地? 生:同时落地。师: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你们思考的问题其实就是平抛运动的物体的下落时间由什么决 定的问题。

生:哦,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师:对,就是这样的。

案例分析3-2:小结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案例情境四:拓展与延伸

师:我们以前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都是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从现在 开始我们将把我们要研究的运动的范围扩展到曲线运动,大家想 一想,为了研究曲线运动,我们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思想呢? 生: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师:对,这正是我们研究曲线运动的思想,我们可以把物体的曲线 运动向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如果我们把两个方向上的 运动搞清楚了,那么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掌握了!好,接下来 就请同学们利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课本后的 练习题……

9.高一物理受力分析应用 篇九

二、试题分析本次测试主要面向省二三级重点中学前30%的学生。在这次测试中,五校高一实际参加考试人数842人,平均分58.95分,最高97分,最低分18分。分数段如表一:

分数段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20以下

人数

10

82

150

175

182

129

80

31

2全卷共16题,其中单项选择题6题共18分,不定项选择题4题共16分,实验题2题共16分,计算题4道共50分,卷面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的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双基”的同时,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与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实验原理和技能。实际题量适中,难度有点大,大部分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答题。各题考查目标、各题得分率及学生答题行为分析如表三:

题号考察知识点难度值分值主要错误错误原因分析

1物体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0.68 3错误都是选A将绳长当作力的大小

2平均速度0.75 3错选A项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直观感觉

3速度图像0.40 3选B、C的同学较多受力分析不过关

4天体运动的周期0.71 3错选C项没有掌握卫星运行速度和轨道半径的关系

5圆周运动的描述(v、w、T等)0.19 3错选C项没有分析出A轮的线速度随半径的增加会越来越大

6整体与隔离、牛顿第二定律0.15 3选B、D的同学较多没有掌握好整体法和隔离法

7自由落体运动0.78 4

8运动类型的判断0.61 4错选A项对运动情景,图像中的实线和虚线理解错误,没有建立模型

9宇宙飞船0.45 4漏选A的同学较多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不够,认为完全失重不受重力

10平抛运动的特点0.07 4选A的同学很多做平抛运动各个物体之间的联系不理解,实质是对平抛运动的本质没有完全的理解

11(1)操作要领0.55 2第三空写F的较多对实验的原理没有理解,说明学生平时实验时态度不够认真

11(2)实验原理的理解2

11(3)试验思想方法2

12(1)刻度尺的读数0.38 6距离读数读成2位有很多,没有养成估读的习惯,

12(2)求纸带的瞬时速度2加速度正确的很少.不知道瞬时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没有建立纸带模型

12(3)求纸带的加速度2

13天体运动的模型及原理0.64 121、解题不规范

1、审题不够仔细

2、没有真正理解轨道半径和星球半径的区别.2、对星球的运动没有实质的理解

1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0.84 121、数值计算错误

1、解题习惯不好

2、审题不清,将初速度看成零了

2、计算能力太差

15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方程在传送带中的应用0.54 121、解题格式不规范

1、解题习惯不好

2、摩擦力求错

2、受力分析不过关

3、没有进行运动过程判断

3、没有进行运动分析

16平抛运动、牛二定律、运动学方程0.55 141.运动时间求错了1.受力分析不过关2.支持力求错了2.没有画出平抛的位移图象,解题习惯不好

三、答题反映的问题和教学反思及建议

(一)答题反映的问题1.个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全面,对一些平时应用较少的知识点遗忘较快、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如:第12题功的刻度尺读数问题。2.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很差,一旦试题的描述若新颖,则学生以前所掌握的必备知识无法解答,例如第5题:关键是A轮的表面线速度越来越大3.读题能力有所欠缺。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只有准确捕捉信息才不至于功亏一篑。如:第3题提到的斜面可能是光滑、可能粗糙、物体可能停留在斜面上、也可能沿斜面下滑。4.文字表达能力差,表达意识不强。计算题必要文字表达不清晰,甚至出现公式中物理量的文字和字母符号混写、只有字母与数值没有文字说明等不良表达。5.思维定势的影响,第6题自认为竖直向上运动细线拉力最大,根本没有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6、学生基本概念不扎实、基本规律不清楚、重要的知识(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滑动摩擦力的计算、运动学方程、纸带的处理等)遗忘严重。

上一篇:公司员工奖励通知范文下一篇:寝室管理周的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