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精选9篇)
1.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篇一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美术这门学科。建立与新课程想适应的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显示要求和紧迫任务。要想达到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教学效果,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变美术的课堂教学:
一、内容上从遵从教材向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二、方法上从注重单一课堂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
三、评价上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
多元化
注重过程
“美术”和“艺术”作为一百年前从西方输入的外来语,它们都源于同一英文单词:“art”。实际上,在西方各国通行的做法是把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美术”叫做视觉艺术。“美术”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名称,不论从具体使用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应用性上,显然已无法承载它所涵概的范围和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美术教材已经在全国使用,纵观教材,比起旧教材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美术这门学科,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我想无外乎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美术这门学科。但是事物是辨证的,新的教材有它积极的因素,同时也有负重的感觉,对教师的压力很大,教学难度也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没有相应的教具和学具。这大概就是新教材的一个主要缺点。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建立与新课程想适应的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显示要求和紧迫任务。因此,要想达到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变美术的课堂教学。
一、内容上从遵从教材向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几个教师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呢?我认为“因材施教”应该一分为二,一是“人材”,二是“教材”。
人与人之间肯定存在差异,而一个地区的教材都是千篇一律的。针对不同地方的学生,我们是否一定要遵守同一教材中的内容,墨守成规地开展教学呢?新的教材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切实际。比如说在低年级过早涉入的水粉课和国画课。以浙版美术一年级二册的《水墨游戏》为例子,要求学生尝试用多种形式来玩水彩,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根据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人数多、年纪小、没有专用教室,或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工具使用不当,造成课堂效率严 1
重下滑,课堂环节掌控十分困难。再例如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五册《灵壁奇石》等一些课,在收集学具材料本身就存在及大的困难。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几乎是不可能。
诸如此类课题,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应该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使教学行之有效。比如将教材整合,根据需要适当调动课时顺序,可以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还可以对一些课题进行适当迁移,补充乡土教材,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有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由浙版美术三年级六册“家乡的桥” 一课给我们无数启发——还有家乡的哪些物体也能进行创作?于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塔”、“家乡的农具”、“家乡的山”……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单元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延伸,到教学材料的拓宽,最后到教学方法的开放……这样使学生既摆脱了原有课程没有相应学具的困境,又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一些别具一格的有特色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在研究的新课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更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二、方法上从注重单一课堂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指的“多元”并不是设备的多元,而是启发的“多元”、教育的“多元”,同时也是适应人潜能的“多元”,以教材内容及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潜能本质开始设计,以最终实现个体发展的多元,构建完美、高素质的学生个体。
在新的理念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质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单一的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代的素质教育。在美术课堂注重跨学科学习,将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和音乐相结合,把美术课当成一种美术文化课来上。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作画意图和情绪,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例如手势法、谜语法、口诀法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连环漫画法、分工合作法、一课多练法等进行作业创作。使学生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智能、锻
炼自己的智能、提高自己的智能。
在上二年级三册《向日葵》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书中大师凡·高绘画作品和人生经历、性格的关系,我运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投影显示凡·高的另一作品《割耳朵的自画像》,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凡·高的耳朵是谁割的?他为什么会割下自己的耳朵?他会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他的人生经历会怎样?绘画作品从哪些方面体现出画者的性格特征?在一串疑问中,学生好奇讨论,猜测、疑虑、敬佩……,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为书本上的范画作品改画名,是一个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艺术解读能力的好方法。浙版美术一年级第一册《大雨和小鱼》,学生给作品取了很多可爱有趣的名字:《海底世界》、《华美的舞会》、《化妆舞会》、《谁偷吃了我的泡泡》、《一起上学去》……,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可见一斑。
美术课堂是组成人类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因素,让美术课堂生活丰富起来,必定是让人类更科学、更文明、更完美。
三、评价上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的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框架可依。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最后一次学生一幅绘画作品来决定学生这学期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样“一锤定音”的评价,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将来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尤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
美术评价时,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不能从简单的分数或是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一个人为的障碍。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师的评价,还要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最后还应该听听学生的自评。
美术的评价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该尽量多的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只要学生大胆的创造,哪怕是可笑的想法,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主观、武断地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该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只要我们本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
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作到敢说、敢想、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有偏离,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了位置,因为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
总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今后在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进行探究,以期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摸索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孙辉.邵宏 《趣味与批评》[J].新美术,2003,(2)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邵大箴 《还艺术本原》[J].美术之友,2003,(4)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崔国强.“考艺热”现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
潘崇宇.“艺考火爆”现象的原因分析与调整对策[J].科教视野,2005.
2.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篇二
一、利用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 引导他们上好美术课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求知欲强,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对新的知识都抱有兴趣。我们在美术课的教学中, 就应引导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因为, 兴趣对儿童而言, 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儿童如果对所参与的事物没有积极地感情参与认知活动, 就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儿童的兴趣和好奇是紧密相连的,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 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应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 让儿童感兴趣而易于接受。我们在设计课题时, 应充分考虑这些内容, 这样, 教学才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 并且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增长知识。
利用儿童生理特点, 引导他们上好美术课, 在儿童早期的绘画中, 我们既看不到细节, 也看不见透视变形, 他们的眼睛和双手没有达到熟练地用运铅笔去正确画出线条的程度。我们既不能把这种现象归因为儿童缺乏兴趣, 也不能归因为儿童观察事物时粗心大意, 儿童们画出的形象就是他们看见的。儿童绘画作为一种划描活动, 描画事物是大还是小, 是方还是圆, 是近还是远, 只是一种描画线条的活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 不要强调每个儿童都画得像成人的作品一样。
儿童是好动的, 这就使儿童在开始绘画时的动作看起来象是在纸上嬉戏一般, 因此,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过程在传授技法的同时, 要注意引导儿童绘画情绪, 多作练习, 通过长期的练习, 从而达到手脑的统一运用。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我们首先要打破这样的旧观念, 美术就是画画, 美术虽然包括了画画, 但绝不是画画这一部分, 它还包括绘画、建筑、工艺、雕塑这四大类。小学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从这四个方面编写教材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不可分割的。
小学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和树立儿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 培养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客观观察和发现美得东西, 进行美得创造。如《形的世界》就是启发学生观察周围的一切物象, 学习用基本形去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画出有特点的脸》是启发学生在人物造型上先注意观察人的特征, 不灌输画人的程式, 着重培养学生明锐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节日的服装》通过对节日服装的观察和欣赏,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自然界的图形》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树皮纹、石纹等花纹,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状态中的美, 并用艺术的方法表现美。再如《自然界中的线与美术作品中的线》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多种美的线, 培养学生以自然美的认识, 并了解自然界中的线不仅具有美感, 而且是艺术作品创作的原始材料。例子很多, 所以说, 学会观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特点。
三、调动儿童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 在课堂上要留有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完成他们的作业, 不要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成作业, 要留有空间, 有让学生发挥的余地。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对好的作业要及时表扬, 这样美术课的教学就一定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二年级的学生, 处于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换的发展中, 儿童的美术课教学主要体现为游戏性, 在游戏中教, 在游戏中学, 不需要专门的绘画原理。教学主要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习观察力、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创造力。在造型训练方面, 培养儿童对平面形、组合形的认识用运;色彩方面要求认识色彩的名称, 通过观察和练习, 启发学生色彩的感受力;手工制作以游戏方式为主。
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客观写实期‘学生具备了较深入的观察、描绘事物的能力, 开始感知物象立体和空间特征, 因此, 要进行必要的写生练习。
五、六年级学生, 能够理解一定的造型规律, 初步懂得比例腭、透视、结构、明暗、色彩、冷暖等专业名称, 练习各种绘画造型手段。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记忆能力。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下加一个柄就成了雨伞, 把上面加上两条弧线就变成了一条鱼, 加上一个提醒就成了一条小船。这样就会使学生有一个图形联想到很多种图形, 从而达到到动脑的教学目的。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55-01
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四、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带着问题欣赏
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4.小学美术教学论文_快乐学美术 篇四
东莞市虎门镇淘园小学刘赢
【摘要】美术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够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对美的认知为起发点,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立体感为目的的根基性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有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笑口常开的健康向上生活的心态。作为一名灵魂工程师,除了教导学生学习知识文化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向上乐观、助人为乐、勇敢坚持的内在心理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对生活充满自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翅膀和花朵,希望他们都可以快乐健康、平安的成长起来,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体会领悟美术的魅力所在,在美术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关键词】情景引诱、互动的趣味性、课堂的互相牵制、温馨快乐的氛围、展现自我【正文】
一、创设多媒体情景引诱学生
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思想和现代人的很多观念都有所改变,所以现在的教育方法手段也是百花齐放,只有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赤裸裸火辣的太阳、各种各样不同时间段的太阳的图片,还有悦耳的音乐等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情景,是让学生知道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直接来表达的,要感受美术的美,这样就引诱到了学生家人进来,这样一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理解形式上和理解形象上大过于思维的特点,他们经常用用感性的观点取代整体思维,以他们的心理年龄来
说,表达整体的感性形象(有好玩的电脑课件、漂亮的范画的情境的),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
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非常快乐的。
二、加强美术教学的互动趣味性
兴趣是所有学习者最好的老师,美术活动一定要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才能够主动积极的参加起来。经过很多次实践,我发现融和了音乐、知识、趣味性等为一体的游戏,能够很好地的激发学生的激情,和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手拉手,找朋友》这一课程中,因为这个课程是学习表达色彩和线条,而且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去利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副漂亮画,为了使学生知道不一样的色彩和不一样的线条,我使用《朋友》这一首歌曲为本课堂的主题音乐,表现出了一些小朋友、和不一样卡通形象的小棒人和不一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然后做"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们一看以后就开始按耐不住了,在这个点上我就让小朋友们在头上戴上小画棒和各种线条做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们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情不自禁认识到了各种色彩和各样的线条,当然这节课的学生小作品也呈现了很不错的效果。经过这样严谨的教学考察,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增加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
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需要互相牵制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平衡,互相制裁,只有平衡才会安全,美术活动是内心表现的一种。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因素,也不会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都是需要互补的,有些学生爱动,有些学生很静,这就需要互相牵制,让爱动的学生发挥他的所长,让静的学生突出他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展开想象。我们如果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整体思维,多给孩子想象创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非常清楚的记得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这课程时,于远到近的说,从早期的青铜器时期到现代精美绝伦的雕饰时期,都完美的向同学们生表达了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成就。上课的时候我必须把这些工艺品改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历史考证记录、实物收集和简单实物品,在进行具象化的表达讲解。
在欣赏《马踏飞燕》的安详宁静苍劲有力,《兰亭序》的清新美妙自然流畅的艺术手笔,让人叹为观止„„学生们都看的乐不思蜀,用他们的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表露出令我无法言语的惊奇。青铜器时期的发展过程,当属景德镇瓷都的技艺闻名天下,清朝时期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掠夺,此乃国耻!同学们都听的非常激动,有的惋惜遗憾,有的愤怒不堪,有的感叹历史的河流,通过这样的表述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深了,当然,在让学生学习历史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带引学生体会和理解那些有崇高品德的艺术家们的伟大精神。比如清代的著名画家郑板桥先生正气凛然,不惧权贵,两袖清风,关心民间疾苦,真乃是难得的好官。在例如大师徐悲鸿,他画的马精气神十足苍劲雄伟,栩栩如生,徐大师更是用他的一生去励志着千千万万的人,还把自己很多名画都奉献给祖国,这样的爱国情怀这样的精神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温馨快乐的小课堂氛围
快乐并不是一个代名词,应该是每个学生活生生的形象代言词,快乐不管对于小孩还是大人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天真无邪形容小学生应该不为过,学校可以说应该是他们第二个家,而教室就是他们家里的房间,家是温馨的、房间也是温馨的,同学们在自己的房间了互相学习,建立友谊感情,一起成长,这本身就是很幸福温馨的事!有着温馨的场景,随之而然的便是满满的快乐,任何课堂有了这前提的两个因素,那自然而然的课堂气氛一定会很不错,尽量的去建造一
个像家一样的课堂氛围,我记得我在上一年级《心中的太阳》那一课时,我打开对媒体放着一个特大特漂亮的太阳,小朋友们都高兴死了,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心中的太阳,他们就觉得天上的太阳就是太阳,因为简单所以就幸福,要抓住小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只有知道他们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才能真正把课上好!
五、让学生能够勇敢自信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都以"教"为主,忽略学生的"学",在任何科目中只有双相结合才能碰撞出我们想要的火花和收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显然是在被动的学习,成为被迫接受知识的工具,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思考的绽放,学习成功愉悦。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关注和激励不同等级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那些主体意识不够的学生,还有就是身心有缺陷的学生,应该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有信心。这样才会让学生对美术有热烈的渴望和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以忽视学生们课堂或者是课外任何的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抓住机会就要表扬激励他们,加强学生们的自信心。相信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学生有好好学习的意愿。评价学生作品时也是要有方法的,应该注意这个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发掘学
生的内心活动,才能知道他是不是需要很强烈夸奖的学生,还是普通夸奖的学生,要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当然夸奖的言语有很多,例如说:“画的很漂亮!”“颜色上的真美!”“很好很有创造力想象力真好。”„„这样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鼓励。这样的夸奖鼓励可以让学生们心灵上有满满的幸福,自信心大大增加,这样我们何乐不为呢。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大胆的表现,在美术课堂上,我利用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动手大胆地去表现物体,并鼓励他们、夸奖他们,而让们感到很开心有信心。通过动手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动手画画的时候,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直线上升。
具体而言,每个人都有主观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就需要要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意义,带领学生把美术成为内化自我的需要,积极勇敢的参家美术活动,快乐健康的学习,自然的接受艺术的陶冶,在学会去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借助美术的无法言语的力量,让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艺术概论》
5.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篇五
福州市交通路小学:林锦春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秦岭兵马俑博物馆》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秦朝的兵器和帝王的头饰,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歌曲《兵马俑幻想曲》和电影片段《古今大战秦俑情》、《英雄》、《神话》,歌曲和电影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6.小学美术教学 篇六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情境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的爱美需求,驾驭好课堂,多利用媒体资源,实施好美术课堂教学。
一、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中,小学生通常是凭借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对作品的感受总是领略不够,未能仔细琢磨。
这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见所想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价。
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如,城市的学生从小见到的就是整洁的街道、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感受不到农村的田野风光。
又如,绘画作品中农村的瓦房、泥泞的小路、菜园的栅栏、有序的草垛、堋乱的石头、柴堆等,也是一种美丽。
二、兴趣爱好的培养
对学生兴起爱好的培养,除了欣赏作品以外,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能让学生佩服自己,喜爱自己,让学生加深对教师作品的感受,课堂上最好要有教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参照。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不会很深。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课堂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加深记忆。
此外,多让学生欣赏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起爱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
引导学生能理解和接受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情境教育
随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的改革不断进行,给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
美术课堂重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重视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渴望美的享受、美的冲击,更渴望去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空,激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美的遐想,让学生把所思所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教师想要的结果。
7.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篇七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 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 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第一,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 红红的花, 绿绿的树木, 黄澄澄的果实, 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欣慰和喜悦, 乐于接受, 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 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第二,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 或者因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例如, 小学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 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 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 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的学生同样有类似的现象, 四年级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 全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作品来看。
第三,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通常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作品, 无意识属性强, 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 未能仔细琢磨, 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第四,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的、朋友的优美作品, 他们大都能够接受, 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第五,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 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 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 目的就是渲染气氛, 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教学编排及特点
1. 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
例如, 第二册中的《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中的《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 符合儿童审美心理, 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将树画在半空等等, 五花八门, 比例不在于准确, 重在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 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
例如, 第五册中的《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第六册中的《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 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 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对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 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 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 小学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具体内容有:第九册中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 十册中的《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 第十一册中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中的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 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 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 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 专题欣赏课
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 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 (我们前面列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 , 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 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 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 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 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 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区别,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 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 伴音, 播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可在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 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 鼓励他们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 积极讨论。
2. 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 (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 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 比如, 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 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运用色彩能力, 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 这就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3. 现场欣赏课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 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 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 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地区的学校, 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如在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 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 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 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
8.小学美术教学刍议 篇八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情境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的爱美需求,驾驭好课堂,多利用媒体资源,实施好美术课堂教学。
一、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中,小学生通常是凭借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对作品的感受总是领略不够,未能仔细琢磨。这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见所想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价。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如,城市的学生从小见到的就是整洁的街道、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感受不到农村的田野风光。又如,绘画作品中农村的瓦房、泥泞的小路、菜园的栅栏、有序的草垛、堋乱的石头、柴堆等,也是一种美丽。
二、兴趣爱好的培养
对学生兴起爱好的培养,除了欣赏作品以外,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能让学生佩服自己,喜爱自己,让学生加深对教师作品的感受,课堂上最好要有教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参照。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课堂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加深记忆。此外,多让学生欣赏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起爱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引导学生能理解和接受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情境教育
随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學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的改革不断进行,给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美术课堂重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重视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渴望美的享受、美的冲击,更渴望去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空,激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美的遐想,让学生把所思所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教师想要的结果。
总之,美术课堂要多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勇于实践,敢于临摹,注重交流,开阔眼界,打牢基础,先临摹后写生,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贵州省盘县羊场乡松杨小学)
9.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九
一、科学分组,落实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采用民主集中制方式,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四五个人为一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把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各组间的整体水平也较平均。
二、情系后进,三步巧转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后进生,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中只能顾及班级的整体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就顾及不全,使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在通过“合作式”的学习,我总结出一套对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课前选定———课堂合作———课后帮助”三步进行曲。
1.课前选定:我在学期初私下交待各小组长在学习中选定一些较容易的工序,让后进生完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免得在合作中一下子让后进生接触到难度大的工序,产生恐惧感。
2.课堂合作:优、中等生在帮助后进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具体步骤时,后进生也根据优、中等生的建议或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如:形态的设计或描绘,让后进生参与活动,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3.课后帮助:为了弥补后进生对知识掌握的缺陷,小组中的优、中等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后进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或现场指导、示范等方式进行帮助。
三、开展评比,引导竞争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总之,我认为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人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一、兴趣的激励。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在讲《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把录音机带进课堂,上课时放了一段动物圆舞曲,学生听了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创设的情境之中,我问:“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学生:“音乐很美”。“好像在大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仿佛在和小动
物们跳舞呢”,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要画小动物了,借此情景我便推波助澜,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小动物图画,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当学生作画时我提示,不要囿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画出来,学生欢呼极致。在兴奋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动态不
一、情趣可爱的动物图,到最后评画小结时,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构成一幅动物群图,然后再度播放音乐,曲图并茂,学生们开心极了。
二、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
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如为儿歌《小小的船》配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天。”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
三、改变教学方法,变照葫芦画瓢为引发。照葫芦画瓢---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的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我在讲一年级的《各种各样的线》一课时,就是通过引发而运用了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是指由这一事物的形象联想到另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形象。首先我给学生们看一张画满了短线的范画,然后让孩子们联想你觉得像什么,由此联想到其它什么物象。学生积极动脑筋,学生:“像下雨一样”“还像密密麻麻的小蚂蚁”“又像小蝌蚪”“也像树纹”“有点像远处看去塞住的车”“像一大群正在飞行的小蜻蜓”……我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对了”。又如在讲一年级《画圆形物》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这个圆形联想有什么其他物象是圆形的并把它画下来,想到多少就画多少,到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的画面真是好丰富,有皮球、太阳、苹果、西瓜、橙子、纽扣、鸡蛋人、轮子、钟、风扇、救生圈、花、各种小动物、瓢虫……等等,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酝酿出理想的构思,在随意的拼搭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四、充分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谋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讲一年级《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在接下来装饰热带鱼的时候,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热带鱼身上的图案和色彩,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热带鱼“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热带鱼,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是如此特别与丰富。
总之,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必须先有创造型的老师,多学习多思考,不断地创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绽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
快乐学美术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06-27
小学美术工作经验总结09-30
小学美术期末工作总结07-06
2015小学美术教学大纲07-22
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11-12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07-16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08-14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总结08-24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反思10-16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