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通用11篇)
1.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一
校企合作冠名班合作协议书
甲方:
联系人:
电话:_
_
乙方:
联系人: 电话:____
___
____
为满足企业对使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互相协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
实习基地”及企业冠名班事宜,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总则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乙方成立甲方企业冠名班,甲方同意乙方设立“
培训基地 ”,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人员。甲、乙双方共同组建“
班,其学制为,学员就业定向为甲方,其实习时间根据甲方实际用工需求由甲乙双方协商确认。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责任
1、甲方作为乙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甲方有用工需求时,优先考虑 选拔录用乙方生源。甲方在用工过程中遵守甲乙双方相关协议、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根据甲方生产经营等情况,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时向乙方提供用工需求信息、员工培训计划。
3、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 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协助乙方制定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办学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制定各专业岗前培训计划。
4、甲方根据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提出合作办学各专业招生的建议计 划。为乙方招收冠名班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与配合。
5、甲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委派相应的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6、甲方负责安排双方合作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就业,做到优生优用,并提供 相应的晋升机会。
7、甲方有对乙方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乙方在收到甲方书面 建议后,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甲方需求。
8、学生在使用甲方的机器设备时,须在甲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方可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9、甲方对企业冠名班学生按企业标准提供班服,亦可根据企业实际设立学生助学金或奖学金。
10、在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提升合作层次,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向乙方提供教学设备设施及各种实习实验用具、材料等,或协助乙方建立相应生产线。
(二)乙方责任
1、乙方根据甲方用工标准开展招生宣传,成立甲方冠名班,将与甲方合作办学作为办学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引导学生报读双方合作办学专业。
2、在乙方加挂甲方培训基地名称牌匾,并通过招生宣传渠道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3、乙方负责制定各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教学,初步确定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提前与甲方联系,协助甲方制定具体实习计划。
4、乙方负责办理新生录取手续、入学报到、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毕业证办理及其他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乙方定期与甲方沟通学员学习生活情况。
5、乙方根据甲方用工需求及时组织安排学员赴甲方实习就业。
6、乙方应培训督导其学生在甲方工作期间,遵守甲方管理制度,如有违反,按照甲方规定处理。
7、乙方为参加教学辅导和实习指导的甲方技术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并按甲乙双方的约定为工作人员支付报酬。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合作期
满,根据双方意愿及项目实际操作情况,可采取延续或长期合作模式继续合作。
四、组织机构
1、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确定项目领导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员。
2、甲乙双方分别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在本协议有效期内负责具体联络工作。
3、甲乙双方定期交换信息,沟通与协调双方关系。一方变更项目联系人时,应及时通知另一方。
五、其它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 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
日期:
乙 方(盖章):
日期:
乙方代表(签字):
2.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二
一、《决定》内涵理解
今年以来, 党中央以及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会议, 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并于5月2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决定》主要从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科学定位、技能人才培养通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元化办学思路、督导评估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资金保障机制等八个方面作了阐述[1]。其中, 《决定》第十条多元化办学思路尤为受到关注。
《决定》提出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 这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摆在职业教育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 构建职业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 健全“校企生”多方利益诉求的制度保障, 成为破解“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的主要导向和首要内容。
二、“订单”冠名班在职业学校的实证效果
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 为例, 该校与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 (江苏) 有限公司、通力电梯 (中国) 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深度合作, 分别组建了“博西华”、“通力电梯”和“通信系统工程”冠名班, 开展“订单”培养, 实施“双元”教学。
学生经过5年的高质量培养, 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直接到上述单位关键岗位工作。可见深度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订单”冠名培养成为当前最流行、最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该校“订单”冠名班从学生入学开始, 学校和企业实行5年全程跟踪培养。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外, 更多的渗透冠名企业的文化、精神, 提前让学生熟悉企业内涵, 成为“准企业人”。很多企业招聘新员工后都要进行培训后才能上岗。“订单”冠名培养“量”企业需求之“体”, “裁”学生培养之“衣”, 将岗前培训、岗中培养全部提前落实到校园里。企业发展有人才, 学校办学有生源, 学生就业有岗位, 自然深受企业、家长和学生欢迎。
1. 组建“订单”冠名班, 进一步落实《决定》精神
南京高职校“订单”冠名班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6年该校加大了“订单”冠名培养力度, 与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 (江苏) 有限公司开展了家电制造、售后服务和工业机械工三个专业的“博西华”班冠名合作。胡志伟是这个冠名班的毕业生。六年前, 胡志伟和全校100名新生一起报名参加首届博西华冠名班选拔, 经过笔试、面试和综合技能测试, 最终胡志伟和45名同学脱颖而出, 分别进入三个专业学习, 成为学校“博西华”班的一员、企业的“准员工”。
胡志伟来自安徽滁州市区, 高考成绩可以进入当地一所较好的专科院校。但他认为, 系统地学习一门技术, 进入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这样的世界500强规模企业工作, 不比上大学差。好工作有落实, 也有面子。经过学校和企业培养, 胡志伟顺利通过了中间考核和毕业考试, 拿到了国际公认的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 成为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的正式员工。如今, 这个90后小伙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意识赢得公司高层信任, 很快走上了公司管理层, 担任车间主任一职。他的故事足以打消许多父母的反对, 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订单”冠名班在该校顺利实施十多年, 胡志伟和一大批学生就是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幸运者。
《决定》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寻求“校”“企”结合点, 发挥职业教育和企业优势互补,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订单”冠名培养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一方面, 学校为企业培养了优秀人才。冠名班学生的学习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 除了接受统一的“国规”教学计划, 还有一套校企共同商议、适合企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学生一毕业就能迅速走上工作岗位, 省去了企业岗前培训等多道环节。另一方面, 企业促进学校办学绩效。像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 (江苏) 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博西华”奖学金, 为每位学员提供“带薪”学习、免费企业培训和出国进修制度,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学费’上学, ‘免检’就业”[2]。同时, 在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共建师资、共建基地、产品研发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2.“订单”冠名培养,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目前, 该校冠名班的学生对口就业率为100%, 待遇和后期发展普遍优于一般毕业生, 甚至比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要好。这也是冠名班受到青睐的主要原因。杨林等一大批冠名班培养的优秀典型进入企业后, 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 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杨林现在担任公司的技术培训师已经三年, 主要负责公司职员的业务培训。不管是东南大学这样知名高校, 还是中高职学校的毕业生进入企业都要经过1-3个月的员工培训, “博西华”班的学生都免了。入职即上岗, 上岗就能独当一面, 这也是杨林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博西华”班在德国原版“双元制”教学计划框架下,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双元”培养体系。校企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协商冠名班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比例权重和教师配备等内容, 确定以同等时间配比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的教学计划。整个教学计划中, 基础理论教育占总学时的30%, 实践技能培训占总学时的70%。同时, “博西华”班至少配备两名赴德国专门培训的教师担任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 配备有企业实践和德国培训背景的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实训教学。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学习领域, 采用“技能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授课, 实施校内理论和基础实验学习、企业专业实践学习两个月一轮回的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 引入欧盟认可的德国AHK证书考试[3,4]。整个培养过程, 紧凑合理,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学校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相统一, 让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 让培养对象接受原版的“双元”培训, 提前进入岗位角色。
谈到“订单”冠名班培养的优势, 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培训中心主管杨生春直言, 公司把先进的技术和培训理念传授给学生, 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学生认同了企业文化, 喜欢了这个品牌, 他们融入企业的速度会更快, 也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我们跟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快十年了, 每年秋季开学都从学校录取新生, 共同进行三年的冠名培养。‘博西华’班学生相当于连续接受了三年的专门培训, 用得特别顺手。”杨生春如是说。
当前,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众多, 但是最让“校企生”看出长期成效的是“订单”冠名合作。这种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下订单”, 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出菜单”, 确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与企业共同组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最后, 由企业“埋单”, 承担学生的培养费用, 选派专业技术人员, 对学生进行核心专业技术培训[5]。整个教学计划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岗位要求、技能标准和企业管理等内容, 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 让企业在合作中识得“良驹”, 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提升技能和竞争筹码, 实现学生、企业与学校之间三方共赢。
三、大规模“订单”冠名培养实施难,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六大“症结”
目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一些成绩。但实践证明, 校企合作中一些核心要素仍然未得到清晰界定, 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满意度的实际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比如“职教集团”“企中校”“校中企”等现存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定位、运行情况和存续意义等现实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和总结反思。其根源在于校企合作育人的法律法规碎片化, 制度机制的不完善或者缺失,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与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付出存在矛盾, 尤其是缺乏对企业参与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单位, 南京高职校多次举办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方面的研讨会议, 总结出当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主要面临的六大“症结”[6,7,8]。
症结一:学生对口实习难。据麦可思公司对2013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八成被调查的毕业生有实习经历。其中, “专业相关实习”的毕业生群体所占比重较小, 近半数以上没有对口实习经历, 理工科学生进入服务业成为“挑大梁”的杂工自然就是家常便饭。
症结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难。据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只有50%, 而开发课程、教材的则在5%-10%左右, 特别是共同开发普适性强的技能培训专业课程难度较大, 实训基地共享、科研产品研发、技术支持服务等则是更加难以成为现实。
症结三:“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难。职业教育要与世界接轨, 必须有企业经历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 打造“双师结构+双师素养”的师资团队是关键。但是, 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任职往往因人事制度不兼容而堵在门外。
症结四:合作单位培养收益难。付出的实习成本没有补偿或者培养的大部分人才外流其他单位, 使得企业主观上将实习生异化为短期廉价“打工者”使用, 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症结五:实习生的权益保障难。岗位不对口、“被实习”等成了“顶岗实习”的代名词, 学生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症结六: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校中企、企中校往往成为供人参观、产品代加工的美名而流于形式。
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 保障与构建校企“双主体”教育模式
针对上述六大“症结”,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 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要求, 要逐步形成有效吸纳大中型企业与学校一道成为办学主体, 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技术标准、岗位要求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应成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双培养对象”, 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接受校企联动培养, 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认可、百姓关心、经济发展同步提升。现从目标与导向、机制与内容和方法和措施等三个方面就建立校企深度融合联合育人长效机制提出几点建议。[5]
1. 目标与导向
(1) 提高校企双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比如, 经费、场地、人员、材料等公共支出成本。 (2) 保障学生对口实习和就业,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3) 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重点是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机制与内容
(1) 建立对口实习基地。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 与优质企业建立长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确保实习生都有对口或相对对口的实习岗位。建议由实习企业负责实习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要确保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 条件成熟亦可提前介入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环节。
(2) 建立政府补偿实习成本机制。剃头挑子一头热, “热”在学校, “冷”在企业, 经济是主要原因。实习过程中需要企业进行技术对接、人员管理, 耗材、水电、管理等均会产生一定费用。据调查, 有近八成的实习生经过培训合格却外流到其他企业, 实习成本全部由实习企业承担显然在情理上说不过去。建议政府采取公共财政按生均补给企业、冲抵或减免企业的税收。通过建立合作基金和奖励基金补偿, 实现实习生成本分摊或补偿。例如, 深圳、杭州等地给予企业200-300元/人.月补贴, 青岛则对校外实习基地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补助[6]。相比国外, 我国的实习成本补偿机制尚缺, 比如, 英国、澳大利等国的实习成本补偿制度比较科学
(3) 建立校企共建文化基地机制。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充分融合到学校的专业建设、课题体系课堂教育、实验实训以及文化修养, 落实企业文化进专业、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四进”工程, 形成合作文化长效培育机制, 提前让学生熟悉企业内涵, 成为“准企业人”。
(4) 建立企业对职业教育贡献度的评价“反馈”机制。明确企业的职业教育责权利, 落实实习成本补偿措施, 政府成立由教育、行业组成的评估机构, 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同步督查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贡献度。对未安排对口实习工作、实施廉价劳作、实习质量不可靠的企业进行问责或追究, 对可靠安排对口实习、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安排就业的优质企业, 政府应给予更大力度的帮扶。例如在税费减免、企业年检、社会声誉等方面给予优待。
3. 措施与方法
(1) 规范实习学权益保障措施。除为实习生缴纳实习保险之外, 应为其缴纳工伤保险, 使其在实习期间病、伤得到合理赔付, 保障基本利益。
(2) 修订《职业教育法》。当前, 校企合作基本是自发行为, 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督查追究的法律法规尚无制定。建议将企业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企业办学主体的法律条文, 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位一体”的责权利。
(3) 建议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5,6]。条例应涵盖实习企业准入标准、成本测算与补偿标准、质量监控机制、年检周期、奖惩制度等。重点解决校企合作育人问题, 特别是要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对口实习。条例应对行业或行业协会在人才需求发布、教育教学指导、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从政策、行为层面, 多维度、全方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摘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新的培养目标, 其立足点是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产教融合。本文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在列举该校基本做法, 结合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基础上, 提出合作模式、建议。
关键词:决定精神,“订单”冠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佚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4 (07) :51-55.
[2]潘东标.双元制培训造就企业“免检”人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博西华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 2010 (04) :31-32+11.
[3]时晓玲.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元制培养企业“免检”人才[N].中国教育报, 2010-08-17 (001) .
[4]陈育中.基于工作任务的“能力型”职业教育实践研究——以BSH项目为例[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4 (01) :22-26.
[5]董培雷.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助推高技能人才培养[J].现代教育, 2012 (10) :13-14.
[6]欧阳河.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N].人民政协报, 2014-07-16 (010) .
[7]吴建新, 欧阳河, 黄韬, 等.专家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设计——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的调查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 2014 (05) :74-84.
3.校企深度合作对冠名班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校企合作;冠名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74-01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发展日趋迅猛。校企合作是今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本文通过对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香格里拉冠名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析该模式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冠名班是一种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传统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理论课程很多,但是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传统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2.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工作岗位。3.学生欠缺良好的职业素养,致使学生在就业时面临两难的境地。针对这些问题,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冠名班就应运而生了,其基本运作框架是校企合作,以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为基础,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冠名班的建立,无论是对学校还是企业,甚至是学生,都是大有益处的。
1、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对学校来说,学校可通过冠名班获得企业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促进学校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升教学质量及学校的知名度、竞争力。
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建立,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技能型人才,学生一毕业,马上就能进入岗位工作,缩短了员工与岗位的磨合期。另校企合作,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就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香格里拉大饭店合作建立香格里拉冠名班这一事例来说,冠名班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学习后,在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为香格里拉大饭店的各个重要接待场所提供了高端服务,解决了香格里拉大饭店用人紧张的问题,获得了企业与嘉宾的一致好评。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在冠名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就业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企业生产的过程和实践,提升创新意识,了解企业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等等。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成为具有较熟练职业技能和较高职业道德的一线工人。
二、校企合作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校企合作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大势所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企业方面过于注重解决企业劳动力紧缺问题,将冠名班的学生引进企业之后,只对他们进行短时间的培训,然后就一味地让他们从事打杂工作,这样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企业培训。比如香格里拉冠名班,在前几年校企合作上,都只是简单的一个星期培训,然后就是上岗当服务员,一味地压榨学生的劳动力。学生在这期间,能学到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
2、学生的管理方面链接不上。学生去到企业之后,班主任只能抽空去看望学生,其余大部分时间学生在企业里基本是由企业的员工监督,而这种监督只是简单的布置任务与检查工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情绪沟通方面是兼顾不到的。
3、学生自小娇生惯养,长期以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初到企业顶岗实习,必然对企业的制度管理、工作任务的繁重艰苦会不适应,甚至更多的是对实习的抱怨,从而对企业对学校会有很大的不满。
三、相应的解决措施
1、针对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学生在企业的教学培训计划应由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部门共同研究修订,以不同工作岗位为驱动任务逐一展开实训教学,每个学期要求企业对冠名班的学生培养要达到具体的目标,对于冠名班的课程实施,无论是企业还是在校内,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管理与评价,形成企业对学生、学校对学生的“双评价”考核制度。
2、在企业挑选一名优秀员工作为冠名班在企业实习的班主任。企业班主任主要是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培训期间的管理工作。这管理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布置任务与检查工作而已,而是全程跟进冠名班学生的教学、教育管理,现场指导教学和岗位实训。
3、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就业创业能力,更要培养其职业道德、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社会需要具有素质高、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要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离不开真实的实践环境,因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相信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实践的探索中,只要认真研究,妥善处理,一定能使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兆胜.加强"冠名班"教学管理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消费导刊,2008,(7).
[2] 张立.王建晖. 浅谈校企深度合作——对"冠名班"的几点思考.电子质量,2010(10)
[3] 戴星媚.定位就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星级酒店后备人才——冠名班人才培养典型案例.2013,(9)
4.校企合作班演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监理13-1班的学生孙春晖,很荣幸作为第一期常熟班学员代表在此发言。我们是经过常城监理公司和建管学院的严格选拔产生的常熟班第一期学员,在这里,我仅代表所有常熟班第一期学员,感谢学校和常熟监理单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还没有出校前就能够接触企业,接触用人单位,接触社会,让我们了解企业所需、社会所需,缩短我们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时间。我们走进来,我们就能走出去。今天我们有幸坐在这里,聆听各位老师和企业的教诲,零距离地感受常城监理的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理念,我们每一名同学都应该倍加珍惜,决不辜负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寄予的无限厚望。在此我提出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安心学习,勤于思考。本次培训时间短,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内容也非常充实,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同学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记好每一篇笔记,深入思考,联系实际,真正使学习成果转化为将来指导工作实践的推动力。
二、珍惜机会,严守纪律。常城监理在学校开展培训,增强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常城监理单位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所以各位学员应该珍惜这次“第二课堂学习”的机会,把自己融入到常城监理浓厚的企业文化当中,当好一名学生,恪守学生的本份,遵守常熟班的纪律,为自己留下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三、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常熟班也是我们所有学员的大家庭,在这里,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加强交流、互补优势。所以希望各位同学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请领导和老师们放心,我们一定把今天的仪式作为新的起点,牢记教诲、担当责任、学以致用、不辱使命、努力提高完善自己,为将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职业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在此、我代表常熟班的全体同学以青春的名义庄严宣誓: 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风华正茂、俊秀年少。我们憧憬未来、心比天高。我们渴望遨游蓝天。我们立志搏击沧海。
我们深知累积涓涓之细流可成恢恢之江海。我们决不负父兄养育之恩、师友规劝之德。我们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观念自强不息生生奋斗。
我们携手同心,互帮互助,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属于我们美好的明天
我们绝不负父母的期盼。我们绝不负恩师的厚望。我们绝不负天赐的智慧。我们绝不负青春的理想。不做怯懦的退缩。不做无益的彷徨。我们将带着顽强的微笑。去赢得志在必得的辉煌。相信自我、不断超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我们将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校添彩,为老师争光,让学校和老 师因我们的努力而骄傲。
5.校企合作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五
2.1班级命名体现合作企业特色
校企合作班打破了以往按照专业进行班级命名的体制,根据合作企业的的需要,设置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如禾丰班、大北农创业特训班、大北农农牧职业经理人特训班、生泰尔班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企业班名,有利于让学生产生对自己班级和企业的认同、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院在教学区及学生公寓设立企业文化展板,宣传企业文化,营造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及时通过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和报道校企合作班的主题活动,让全院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校企合作班的文化气息。
2.2将企业文化课程纳入学员培训体系
为真正体现“文化融入”,合作班开设相应企业的文化素质课。通过介绍《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内涵;通过介绍《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标准化营销流程及实践应用》等内容,让广大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管理与运行机制;通过介绍《营销知识入门》、《就业实践指导》等课程,结合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介绍《成为企业人》、《现代商务礼仪》等课程,让学员了解中国农业现状与前景,以良好心态应对毕业后的角色转换。
2.3走进冠名企业,深入感受企业文化和真实生产环境
在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带领下,校企合作班学员共同深入大北农集团、禾丰集团等开展参观、走访,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规模、发展愿景等,对企业建立最直观的印象。每年寒暑假期间,企业与学院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计划,组织学员在企业进行教学计划外的实习,并由企业派出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实习内容包括军训、岗前培训、企业参观、素质拓展、团队辅导、市场实习等内容。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和学院联合对学员的实习过程进行评估,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表彰。
2.4校企共建,实现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
6.校企合作协议书(学校的) 篇六
甲方: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乙方:
为加强校企联合,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探寻校企工学结合的新模式,本着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甲、乙双方就资源共享、科研交流、学生实习,成果共享等方面,达成以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总则
甲乙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且:
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
实践教学基地”牌匾,乙方在甲方挂牌建立“
人才培养基地”牌匾。
甲乙双方在以下几个领域展开合作:
①社会需求调研和课程设置;②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③质量考核与控制;④学生学业标准拟定与考核;⑤就业服务与指导;⑥毕业生跟踪调查;⑦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按照社会需求设置课程,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与乙方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两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
4、为乙方提供实习学生的人员名单,自然情况和学习成绩,乙方同意接受实习学生后双方签字开始计算实习的时间
5、为乙方按学院要求派入学院授课人员,根据学院外聘授课教师讲课费标准发放讲课费。
6、为乙方员工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考试、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提供培训与方便。
7、负责基地牌匾的制作,并在网站上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双方的知名度。
(二)乙方
1、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社会影响,根据需要与甲方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2、推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甲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选送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兼职教师,并为甲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
4、从接收学生实习开始,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指导实习期间的全部实习工作,实习有项目收入的,支付双方议定的学生实习报酬。负责学生食宿交通费用。
5、配合甲方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和毕业生学业水平考核。
6、根据乙方需要选聘甲方毕业生就业,并为甲方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提供方便。
7、按照法律规定负责在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初定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四、其它
1、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另行签定补充协议。
2、如一方单方面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首先书面告知对方,如果告知之后仍然发生违约行为,守约方有权终止协议(并可依法追究违约方责任)。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7.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七
近年来, 河源经济作为粤东地区的后起之秀, 经济增速飞快, 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汽车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我校汽车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尝试新的模式, 探索出一条适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订单培养班”新路子。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 各自发挥自身优势, 双方共同受益。一方面, 学校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见习、生产实习 (训) 、毕业顶岗实习, 积极争取合作单位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向合作单位募捐教学设备、争取专项投入、设立专业奖学奖教基金。另一方面, 学校积极开展面向合作企业的各类员工培训和科技服务, 努力为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为合作企业输送新的人才。合作单位参与相关专业建设与指导, 安排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或实践课程教学, 安排领导或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性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承担院内教学 (讲座) , 成为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的稳定来源地, 完善专业的课程建设, 促进专业的教学和实训,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2 项目背景及特色
2.1 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广东省高职教育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旨在推进汽车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 促进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同时, 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 得到了学校和企业大力支持。
汽车专业近几年来一直努力致力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 先后与广州通达电器有限公司、中国美东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等大型进行了校企合作, 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校企合作企业为汽车专业的顶岗实习提供大量的岗位, 汽车专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 成为了企业的新血液。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4人, 师资结构合理, 专业在校学生578人, 生源稳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作为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 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专业在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专业每年毕业生将近200名毕业生, 就业于广东省各个城市,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高度认同。
广州华南轮胎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引进技术专业生产子午线轮胎 (“万力”牌、“万里星”牌) 的企业, 现有员工4500人, 资产总额逾32亿元, 是目前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子午线轮胎出口企业, 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强企业”、“广东省百强企业”。
2014年7月, 汽车专业和广州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根据双向选择, 企业从2012级学生中选取了20名学生成立了“订单培养班”, 该班级冠名为“万力轮胎班”, 从大二暑假开始, 企业为“万力轮胎”班的学生提供符合汽车技术服务行业实际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所需的资源, 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技能鉴定, 为参加“万力轮胎”班并最终通过考核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1.5万至2万元人民币/人) 。奖学金可分10个月提前预支发放, 但若不能通过最终考核或中途自行退出者, 必须全额返还奖学金。
专业选派了1名责任心强、技能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校方导师, 并与甲方人员组建校企合作协调小组, 配合企业沟通、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实习任务。
参加“万力轮胎”班的学生经培训课程考核合格后, 允许替换专业原计划的相关课程, 并获得学校相应学分。参加“万力轮胎”班的学生通过校企双方最终考核合格后, 可以取得学校毕业资格。
从目前校企合作情况来看, 该校企项目合作已经得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高度认同。
2.2 项目特色
(1) 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 成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 订单班级中的学生是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三个方向全体大二学生中筛选, 学生自愿报名, 企业根据岗位设置, 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生。大二的学生目标明确, 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规划, 这样, 企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流失。
(2) 专业选派1名责任心强、技能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校方导师, 并与甲方人员组建校企合作协调小组, 配合企业沟通、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实习任务, 并与甲方共同管理学习实习期内学生的安全与思想的稳定。
(3) 参加“万力轮胎”班的学生经培训课程考核合格后, 允许替换专业原计划的相关课程, 并获得学校相应学分。参加“万力轮胎”班的学生通过校企双方最终考核合格后, 可以取得学校毕业资格。
(4) “美东汽车”班的学生由中国美东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安排培训讲师和实训导师, 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对订单班的学生进行授课。授课计划由专业和企业共同制定, 主要为学生入职企业提供思想上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
3 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3.1 校、企、生三方共同益
汽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实训基地, 为学生的实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企业培养和得到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引进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学生得到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培养, 在专业技术和思想上都得到了提升, 另外企业提供的奖学金也有助于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3.2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凸显
本校企合作项目在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3 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本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方共同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 双方的优势互补, 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汽车专业人才中的培养新模式, 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满足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4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的项目特色和初步成果, 对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的新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 对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 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储备人才, 降低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率, 我校汽车专业与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班”,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汽车专业,订单培养,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赵鹏飞, 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2) :40-44.
8.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
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就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15年来,高职教育一直在不断修正着教学的方向和体系,在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中完善教学模式和内容。本文主要探讨校企合作中订单班模式的特点,以及该模式下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课程的创新教学。
一、订单班模式是高职院校向企业输送优质、低成本学生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提倡订单教育,这也是顺应企业要求,力争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企业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接收方,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充满期望。企业在用人时,通常会考虑用人成本,而企业岗前培训的成本很大,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譬如悉心培养的准员工在培训结束后就跳槽,这对企业来讲无疑是双重“打击”,即“投入”非但没有“产出”,还无形中为竞争对手培养了人才,所以他们希望招聘到的学生能跨过企业培训环节,直接顶岗工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正好顺应了企业的要求,不但很好地为企业规避了岗前培训的风险,而且还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低成本吸入及高质量运作,是目前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度、紧密合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为职业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创造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
二、订单班培养模式的体系结构
订单班模式下,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优势互补,为不断跟进企业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合作平台。企业把岗前培训在时间和空间上移植到了学校,企业的一线人员可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学生以企业订单的方式进行培养,通过企业实习、工学结合,共同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发展。具体的体系结构如下:第一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兼顾基本理论(一年);第二阶段,以技术基础为主,兼顾企业导向(半年);第三阶段,以技术基本技能为主,兼顾企业文化(半年);第四段,以岗位技能为主,采用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交替(一年)。
三、5+1教学模式,打造校企无缝对接型课程
好的培养模式必须要有好的教学为支撑。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的主干课程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为例,笔者谈一谈自己在订单班课程上的5+1创新教学。
1.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案例的滞后对于赶超时代前沿的营销课程,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课本中引入的案例在几年前还是作为成功案例,而时隔至今已成为了业界的经验和教训。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课程对理论和实操的要求都比较高。随着轿车的高速私有化进程,4S店面临的客户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逐步由感性购买进入理性购买,客户对产品信息的获得能力、对同类产品的比对能力、对产品价格的议价能力等都在提升,这显然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挂职于企业,才能获得最新最全的产品资料和营销案例,因此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必将成为常态任务。
教师利用在4S店进行挂职的机会,为学生获取汽车产品资料和营销方面的一线素材,根据素材,编制、增添和完善相对应的课程内容、课件信息和实训项目。同时,教师也可以借鉴企业的内训方式和内训材料。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课上除了必须讲授的基础理论外,通常会布置一个营销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企业内训模式、氛围以及岗位内容的不断渗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非常有益。
2.根据岗位打造新型营销仿真实训室,逐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汽车销售岗位的要求,就要将配套的汽车营销实训室进行职业化提升。首先,实训室的布局在参照4S店展厅格局的同时,特别增添了案例讨论的功能。实训室在空间上呈现以实车为中心的环绕式分项区域,这里包括客户接待区、销售谈判区、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区等几大区域。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分模块进行实训。其次,教师精心编写与课程配套的《汽车技术服务流程实训手册》,在每一次实训前,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实训所对应的岗位性质和岗位任务,并在实训中体会任务流程及任务要求。
商务礼仪是该课程的必修内容,但学生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实训。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实训室的一面墙体,安装2面落地镜,学生在实训时,既能对自己当前的实训状态一目了然,又能及时、有效地按照正规商务礼仪来对照自己的着装、手势、仪态等方面的内容。
汽车售后服务环节的流程性比较强,我们在实训室内增加了预约看板和维修(维护)进程看板,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另外,为了更好地营造汽车商务展厅的氛围,在实训室里还加装了可替换型KT板、策划操作台、设备及耗材的摆放矮柜、绿化角、信息栏和留言墙。
3.整车实物与台湾智慧教室的结合,真正实现全媒体技术实物嵌入式运用。
台湾的“智慧教室”的引入,使得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课程的理论部分更为直观和精彩,新型的媒体平台将实车和多媒体融为一体,让学生围坐在整车边,每一个销售和售后服务流程环节都能互动演示和讲解。对于重点和难点,我们利用照相机直接拍摄,然后传输到电脑,通过智慧软件进行全媒体教学,比如局部的特写式介绍,同类产品的竞品分析。更具特色的是,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遥控器终端,与教师的课件进行互动或小组比赛。软件自带评分功能和题目分析功能,通过各类直观的数据图,让教师轻松了解到每位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以汽车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整车场景模拟演练
“六方位环车介绍”一向是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的学习重点,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将被分组,每组中还分成A、B两组,A组学生扮演销售顾问,B组学生扮演顾客。学生以实车作为介绍对象,配合相应的演练剧本进行实训。A组学生需要迎合B组学生,进行任意一个方位的产品介绍,然后角色互换。通过实训,学生都能在产品介绍和消费者需求分析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
5.以企业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补充,对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利用大三学生在汽车4S店销售岗位的实习之便,为大二的学生提供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实训室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两三个销售或售后案例,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给出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结合理论知识点,给出问题处理的最佳方式。
6.以企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将企业员工考核标准考核学生
考核是所有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经过多次课改,我们将突破原来的考核形式,以笔试(30%)+面试(30%)+实操(40%)的模式考量每一位学生。笔试的内容以课本理论知识点为主,面试的题目以案例抽签的方式限定时间进行,每位学生将在5分钟内完成抽题、读题和回答;实操部分的考核以4S店的岗位考核评分表作为学生实践学习的考核要求,学生在实训课后,将按照考核评分表的每一项要求为学生打分,作为他们的实训成绩。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也避免了学生考试作弊、不重视平时的积累问题。
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融合的契机,同时也为新模式下的教学提出了很多课改的课题。15+1模式并不是一时的创新,而是多年高职教育不断摸索和尝试的结果。要以企业的实际岗位内容为依托,将相关课程的授课体系进行充分分解,达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深度融合,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只有将“校企无缝衔接”的理念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订单培养的优势,为更好地进行产学研结合教育探索出一条高职教育的捷径。
参考文献:
9.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以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特别注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积极关注和支持地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的原则。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的状况、用人标准,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的原则。校企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录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部分淘汰。学校也有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先选择企业,并择优推荐学生上岗。
3、统一管理的原则。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的原则。学校为企业提供生产的场地及设施设备,企业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水电、设施设备及原材料耗损的开支,学校老师、学生参与企业现场生产、产品研发活动,企业技师对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学校为合作企业在岗员工进行理论培训,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校企资源整合、共享。
三、学校重点专业与企业、高校的对接及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1、幼儿教育和电子电器专业作为骨干专业,积极引入企业进入。分别成立了幼儿教育和电子电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相关企业领导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顾问,坚持对市场、行业进行定期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和发展规划,创新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讨师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实践的机制,推进幼儿教育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
2、与多家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式”、“冠名式”的合作模式,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目前,校企双方已履行协议,投入了正常的运作、运转当中。
3、与西平县第二幼儿园、青云电器城、西平县建设银行等单位签订校外实训合作协议,做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师生进行见习、实习活动,并达成“订单式”合作模式的培养意向。
4、积极寻求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探讨相关专业的中高级技工培养模式,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深层次培训,夯实基础的同时,充分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5、电子电器专业与某电器维修中心、某电器4S店等企业进行了充分接触,校企双方已在“冠名式”合作模式的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达成相应共识。
四、保障措施
1、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给予税费减免”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入驻学校。
2、认真履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义务,西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平县城建局、西平县发展和改革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给予校企合作充分的政策支持,提供行业、企业用工情况,寻找“媒人”牵线搭桥,与更多更好的企业做“亲家”;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师生提供“产、学、研”的环境和条件。
3、以上级领导部门验收校外实训基地为契机,充分做好学生的校外实训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4、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已列为市重点督办工作,学校也将下更大力气,将此项工作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
10.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十
——郧阳科技学校校企合作经验材料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校紧紧抓住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契机,坚持“政府引导、行业协调、校企互动”的校企合作办学原则,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实践,探索实施了“一促二抓三联”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促,即建立校企合作促进机制
校企对话是校企合作的前提,而这种对话与合作必须有一套促进机制作保障。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通过政府主导与推动,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吸引企业与学校对话。一是建立部门对话机制。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从政策、领导、制度、组织、经费等五个方面保障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建立了由县教育局、发改局、招商局、总工会、经济开发区等九个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部门、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指导解决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县政府采取减免税费等措施,激励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施教产一体化探索,重点调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天神公司、佳恒公司、义兴公司等骨干企业联系职业学校,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融合。县教育局还与学校一道,立足本县,放眼全国,挑选了20多家规模大、效益好、工资高的企业,与之建立了校企对话平台,定期进行校企交流。
二抓,即抓模式改革、抓教学质量
现阶段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学校尚处于弱势一方。学校为了吸引企业热心参与校企合作,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致力提高育人质量,有效提升了校企合作关系中校方的自信和实力。
一是狠抓模式改革。首先是改革办学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对接。学校坚持“社会需求是办学方向,企业满意是教学质量”方针,大胆创新,把企业培养目标列进课程计划,把企业管理理念引进学校,把企业的生产线搬进学校,把企业的车间用作学生的实训基地,将校企合作从单一的“人才输入”演变为“校企一体”。深圳比亚迪公司在郧阳科技学校成立了全国首个人才培养基地,郧县义兴公司、佳恒公司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办学,共同开设“比亚迪汽修班”“佳恒模具班”“义兴数控班”,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组织顶岗实习,设立助学基金。目前我县职业学校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合作企业的需要,建有5大省级精品专业、12个校内实训基地、17个校外实训基地。2010年学校承接了郧县佳恒液压机械公司的一批产品,并在校内实训车间加工完成。其次是创新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县招商局为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促进校企联姻,为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推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学校于2003年就尝试分段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文化课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推行分散顶岗实习模式,学校按照企业实际用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进行顶岗实习和教学轮换,实现“企业用人不间断,学校教育不中断,实习教学不冲突”,从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综合锻炼的实效性。学校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联合办学企业进行短期顶岗实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技术,同时获得了报酬,还减少了流失。再次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基本专业理论,到企业见习了解生产过程,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第二年分阶段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生产性实训,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形成基本职业技能;第三年有组织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建立“分层递进式”激励机制。在校内生产性实训上,根据能力素质把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为熟练工,直接到校内产品加工线或到企业生产线上作业,享受“同工同酬”待遇;B类学生为学徒工,在师傅指导下生产,享受生活补贴;C类学生为见习工,在生产线见习。“分层递进”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热情和动力,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近年来,我校毕业生有90%以上在离校前取得了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一个甚至多个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狠抓教学质量。首先是规范教学管理,积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强化落实备、教、批、复、考各个环节,大力推行听评课和集体备课制度,注重教学过程的监管力度,坚持落实校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制度,着力构建有效课堂。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考试测试、完成各学科教学任务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登记。每月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测评,对检查和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任课教师并限期整改。教务处每天对教学情况进行督查,教学过程的督查结果不仅与教师当月的绩效考核奖挂钩,而且也与教师的评优表模、晋职晋级挂钩。同时,学校规定每周一下午三节课后为全校性集中开展教科研活动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与说课等活动。其次是建立层层技能大赛制度,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学校规定每年3至4月份为学校技能竞赛月,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及学生必须人人参赛,基本实现了技能大赛“覆盖每个专业,覆盖每位学生,覆盖每个教师”,并且对参加学校、市、省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给予重奖。在近三年湖北省和十堰市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中,我校师生累积获得52个一等奖、65个二等奖和43个三等奖。2011年11月,我校选派5名学生代表十堰市参加全省中职技能大赛,一举夺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填补了十堰市机械类竞赛项目全省一等奖空白。在2012年省中职技能大赛上,我校4名选手再创佳绩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三联,即与行业联姻、与企业联合、与园区联结
一是与行业联姻。重点是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构建信息交流互通平台,积极开展市场调查,了解掌握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进行具体指导,以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由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围绕企业用人标准,制订评价方案。
二是与企业联合。首先是建立合作实体。与企业订立章程,企业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学校以场地、师资、学生工学结合、企业职工培训等形式入股,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主体”合作实体。明确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中的“双主体”地位,把学生充分实训、技能提高作为合作办学的宗旨,企业应认真履行合作义务,达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效果。其次,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一方面加强校内基地建设,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才、政策和区位优势,引企入校,校企合作,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环境、装备、技术三个载体提高育人质量。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车间,把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理念渗透在产品加工流程中,体现环境育人;另一方面,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引进企业生产线进校园,产品入车间加工,提高设备装备及生产水平,与现代加工技术同步,体现装备育人;再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指导产品加工,学校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优势互补,育师育生兼并,体现技术育人。真正实现企业文化与人才素质的对接,技能训练与生产性实习的有机结合。再次,校企共培专业师资。共同拟订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人数、培训时间以及培训方式;建立多层面交流制度,加强校长与厂长、教师与工程师、学生与员工的深度交流与合作;选派企业技术人才到校培训教师和授课,补齐师资短板;安排教师到企业和学生一起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实践锻炼,保证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跟上企业的发展。最后,校企共育技能人才。一方面,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设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理论课、专业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另一方面,在学校设立企业家讲坛,以职业精神、前沿理念、创业经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开展企业文化调研,学生深入企业,接触企业文化,与企业联合开展文体活动,促进校企文化融通,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校企文化互动。再一方面,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教学见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施多样化实训模式。
三是与园区联结。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县政府实施的“1235” 工程,(即培育产值过百亿的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0家,打造商用车、铸锻、液压、矿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及时调整并加强了汽修、机械、数控、电子电工、计算机等五个重点专业建设,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教材内容与职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郧县经济开发区是我县工业企业聚集区,拥有工业园区9个、入驻各类企业 90多家。园区大量的企业资源,为学校各专业、各环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奠定了有利条件。为了发挥园区中企业密集所形成的“聚集效应”,在政府、行业的促进和指导下,我们率先与工业园区产值过亿元的湖北佳恒有限公司、湖北神河集团、十堰义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十堰兴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结对,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企业职工培训、共建实训生产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取得校企双赢成功经验基础上,引领和带动了园区内更多企业主动与学校对话,洽谈合作意向。目前,仅经济开发区就已经有5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实质的合作关系,有8家企业与学校洽谈了合作意向。
11.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篇十一
校企合作是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而言, 其核心内容是中职学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1]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配套政策不明确, 虽然政府部门极力倡导校企合作, 但在具体实施上没有可执行的明确条款和强制性要求, 缺少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性规定。二是利益要求不一致, 提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自然想到的是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消费者权益、慈善公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很少提及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应肩负的责任。[2]职业教育在体制上与企业生产运行处于不同的社会系统当中。大多数企业不愿意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 他们更愿意要那些有工作经验, 可直接上岗的人才。随着劳动人口的不断缩减, 这种要求会越来越难完成。三是合作机制亟待完善, 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缺少主管部门政策上的支持, 其自身师资专业水平不高, 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不强, 实训环境与现实工作岗位脱节等因素, 也影响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关系由私人关系决定, 多个学校和多家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也会导致校企业合作关系的不稳定。
二、校企合作的原则
(一) 互补原则
从社会功能上来说, 企业和学校是不同类型的组织系统, 其目标是不一致的,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盈利, 学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的实质是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寻求利益的共同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
(二) 互动原则
企业与学校之间在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这需要校企双方进行经常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增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加强校企的互信程度, 增加合作的信心, 拓展合作范围。
(三) 共享原则
合作就意味着资源的共享, 这种分享包括企业的工作流程、规范、经验, 也包括学校的师资、技术服务、实训环境等等。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将彼此可用于分享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与整理, 形成校企合作内容基础。
(四) 双赢原则
校企合作必须追求双方效益的最大化, 切实考虑校企双方的根本利益, 最大可能满足各方需求, 以利益机制为纽带, 共谋发展, 达到校企双方在各自经营目标上的绝对双赢。
三、校企合作的形式
(一) 专业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进行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 组织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学校重组课程体系, 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校企共建教学资源, 学校根据专业教学内容, 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设计教学课件方案, 双方共同开发适用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等不同环境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双方共用。
(二) 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利用暑假、寒假及课余时间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实际了解当前社会的技术主流应用情况、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技术细节、企业工作过程、操作流程、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企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 使教师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工作, 形成岗位经验, 指导日常教学。
(三) 学生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按企业规范进行实训教学, 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训辅导。学校也可在“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增加专业教师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 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优先选拔技能人才, 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 兼职教师引进
学校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校内实训教学。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不同的岗位方向上分别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企业技术人员负责相应课程的校内学生实训辅导, 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 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
(五) 企业员工培训
学校利用师资力量, 实习实训条件, 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承担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这种培训的课程通常采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部门的培训课程, 严格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培训和筛选。
(六) 生产项目引进
企业把自已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生产项目交由学校来进行, 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生产要求来规范学生的技能操作, 让学生在校内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七) 专利项目研发
学校派出自己专业技能突出, 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过程, 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 或针对企业生产项目进行研制和开发, 形成具有专利性质的生产成果。
四、建设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一) 合作企业的选择
中职校企合作要立足并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 合作伙伴应以所在区域的主流企业为首选对象。首先, 企业的主营方向必须与学校的专业相匹配或相接近, 实现专业人才对接。其次, 企业实力所表现出来的信誉、口碑等, 一定要在地区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另外, 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及人才缺口也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条件。
(二) 管理制度的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应该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 在合作过程中, 始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 将所有合作细节固定下来, 形成校企双方明确的责任和制度才能促进校企合作稳步发展。包括校企合作协议、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校企走访交流、校企合作例会、校园招聘会等等, 都可以作为制度确定下来。
(三) 评价体系的完善
首先,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多元的评价主体, 行业、企业作为最有代表性的评价意见必须要列入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价体系当中。其次, 校企合作项目本身也需要进行评价与监控, 学生与家长、新闻媒体、教育主管部门等等都可以提供相关的反馈信息作为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它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评价指标, 不断修正合作方向, 形成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摘要: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中职校企合作现状入手, 分析了中职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原则和形式, 以及如何建设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 .
【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总冠名合作协议10-15
汽车冠名赞助方案09-12
银行学校合作方案范文10-03
冠名商权益06-27
啤酒节 冠名招商函09-20
学校企业合作合同08-13
学校管理合作化07-01
第五届社团节冠名赞助协议书08-06
张惠妹演唱会冠名赞助商10-07
医院与学校合作协议书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