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五年级数学试卷

2024-10-21

培智五年级数学试卷(共7篇)

1.培智五年级数学试卷 篇一

第一单元:我会整理仪表 第1课 梳头——梳头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2.知道人为什么要梳头。

二、教学重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梳子。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同学们,每天气床后要做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人为什么要梳头呢? 讲一讲

 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 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 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二、做一做:

梳头比赛

1.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头比赛;

2.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看谁梳头的方法有正确,梳头又好。

3.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1)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3)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所以在今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每天养成梳头的习惯。

第2课 洗发与理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保持头发的清洁; 2.学会怎样洗发; 3.男同学知道经常理发。

二、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脸盆、洗发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你大约多长时间洗一次头?男同学多长时间理一次发? 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怎样洗头发呢? 讲一讲  将头发浸湿  涂上洗头液  揉搓头发,按摩头皮  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做一做:

学着用正确的方法洗头: 1.老师进行指导、师范;

2.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练习;

3.实践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一对一进行洗发。4.进行点评和奖励。总结:

正确的洗发方法要经过基本的四个步骤:(1)将头发浸湿;

(2)涂上洗头液;

(3)揉搓头发,按摩头皮;

(4)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所以在今后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用正确的方法为自己洗发。

第二单元 职业服饰 第3课 一般职业服饰

活动目标

1、引导认识、了解警服、医生等工作服。

2、了解职业服装的特点、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职业和物品的连接游戏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感受怎么样?(请学生互相交流。)

2、为什么要穿衣服?

教师小结:衣服不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衣服会“说话”,你看见有人穿了一件衣服,就知道他是做什么工作。

3、观察、了解不同职业服装。

(1)观察警察叔叔的服装,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2)观察、发现医生工作服的特点。

4、通过图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服装。

厨师,教师,警察,军人,消防员,运动员,飞行员等。

5、趣味练习

看一看这些职业并把和职业相关的物品连接起来。

第4课 特殊职业服饰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特殊的服饰。

2.记忆步感受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3.体验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各种特殊服饰的图片(军装、警服等)活动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服饰导入。

出示:军装、警服等各种特殊服饰,提问:这些是谁穿的服饰? 小结:有些行业需要特殊的服饰。

二、指导完成操作材料。

引导观看操作材料《他们是谁?》中的图片,提问:他们是谁?穿制服的是谁?分别做什么工作?

请根据要求,找出穿制服的人,并与小组说一说,穿制服的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三、欣赏特殊服饰。

欣赏穿特殊服饰的图片。

提问:这些人为什么要穿这种衣服?

小结:不同职业的人穿的衣服是不同的,他们穿的衣服一是职业的象征;是为了更方便地为 人民服务。解放军叔叔穿绿色的军装或迷彩服,是为了跟树林的颜色接近,在战斗的时候更好的隐蔽自已。医院需要洁净的坏境,医生穿大白褂、浅蓝色或浅粉的服装,是为了 及时发现污染物,使行医的环境更整洁。交通警察叔叔穿上黄白相间的反光背心,是为了让司机能看得到他,以免被车撞到。

四、扮演游戏。

鼓励学生穿上特殊服饰扮演角色或进行模特儿表演。

第三单元:家用电器 第5课 电冰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冰箱的种类和用途。2.知道电冰箱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育学生安全用电。

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冰箱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电冰箱

四、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实物观察电冰箱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你了解电冰箱吗?怎样正确使用电冰箱?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教师介绍电冰箱:

(1)种类:电冰箱有许多种,当门冰箱、双门冰箱等等。

(2)作用:储存食物和保鲜的作用。

(3)使用:摆放东西有条理、摆放整齐,取用食物要及时关门,注意安全。

二、做一做:

3.实际操作:在冰箱里摆放食物。(1)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练习;

(3)实践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实践操作练习。(4)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认识了电冰箱,知道了电冰箱有很多种类和作用,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1)种类:电冰箱有许多种,当门冰箱、双门冰箱等等。(2)作用:储存食物和保鲜的作用。

(3)使用:摆放东西有条理、摆放整齐,取用食物要及时关门,注意安全。

第6课洗衣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洗衣机的种类、用途。2.知道洗衣机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

二、教学重点:学习洗衣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洗衣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洗衣机、洗衣粉、脏的衣物。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认识与讲述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图上是什么?你知道怎么样使用洗衣机吗?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教师讲解洗衣机的使用:

洗衣机的安放:放在干燥安放通风处,放置平稳,电源插座不要靠近水源,以免发生危险,排水管放在下水道口。

4.全自动洗衣机的操作过程:

(1)仔细检查待洗衣的口袋,取出金属等坚硬物体。(2)将衣服放入洗衣桶,加入适量洗衣粉。(3)设置洗涤方式,开始洗涤。

(4)听到蜂鸣器叫声,将衣服取出晾晒好收拾起来放好。做一做:

3.实际操作:

(1)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指导学生按步骤正确使用洗衣机;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注意安全防止触电及受伤。(4)进行点评。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解了洗衣机的各种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正确安全的使用洗衣机,为自己、为家人洗一些衣物。

第四单元:饭前餐后 第7课 布置餐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吃饭前要做哪些? 2.学习正确布置餐桌。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家长做家务。

二、教学重点:正确布置餐桌。

三、教学难点:正确布置餐桌。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桌椅、碗筷。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教师提问,引出课题: 每天吃饭前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父母是怎样做的?你又是怎样做的?)2.吃饭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1)教师讲解:  擦桌子、摆椅子  洗手、放碗筷  端菜、盛饭 做一做:

教师指导学生做一做 1.实际操作:

(2)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指导学生按步骤正确操作摆放碗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4)进行点评。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正确摆放碗筷的方法及步骤,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家里或在外面吃饭时,注意这些细节,帮助朋友或家人提前摆放好碗筷。

第8课 收拾碗筷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饭后收拾碗筷。2.知道收拾碗筷注意什么?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做事有顺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知道饭后如何收拾碗筷。

三、教学难点:知道饭后如何收拾碗筷。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桌椅、碗筷。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这是一种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你在家里做这些事情吗?)2.怎样收拾碗筷呢?(1)教师讲解:  把空碗摞起来  将筷子归拢在一起  小心地将碗筷拿到厨房去  将盛菜放入冰箱

 清理餐桌,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做一做:

教师指导学生做一做 1.实际操作:

(3)老师进行指导、示范;(2)指导学生收拾饭后餐桌碗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4)进行点评。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收拾碗筷的方法及步骤,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家里或在亲戚家吃饭时,注意这些细节,吃完饭后帮助朋友或家人将碗筷收拾到厨房。

第9课 清洁餐具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吃饭后要收拾碗筷; 2.了解洗碗筷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3.教育学生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

二、教学重点:知道洗碗筷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难点:知道洗碗筷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碗筷若干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知道饭后要收拾餐桌,并且小心的把碗筷送到厨房,这时候要做什么呢?为什么吃饭后要清洗碗筷?

说一说

2.怎样清洁餐具呢?

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

(1)在盆里盛上温水,放好洗洁精;

(2)把碗筷放入盆里,用洗碗布清洗筷子和碗的内外;(3)用清水将碗筷冲洗干净;(4)消毒。做一做:

1.教师讲解并示范:(1)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指导学生按步骤正确洗碗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主动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

(4)进行点评。

2.学着按步骤,用正确方法洗碗筷。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洗碗筷的方法及步骤,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家里能够主动帮助父母洗碗筷。

第五单元:邮政局、医院

第10课 邮政局

活动目标

1、体验收信、寄信的快乐。

2、知道邮局工作人员的辛苦。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写好收信地址的信封、一张邮票、水彩笔、纸、胶水。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来信,全都是寄给你们的,你们猜一猜是谁寄来的?(好朋友、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基本部分:

1、教师帮助幼儿阅读爸爸妈妈的来信,体验收信的快乐。

(1)教师帮助幼儿阅读爸爸妈妈的来信,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希望。(2)请幼儿说一说听完来信的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 后应该怎样关心、报答自己的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给爸爸妈妈写信。

(1)请幼儿相互交流信的内容,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自己的愿望、对爸爸妈妈的关心等。(2)鼓励幼儿将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用绘画或者符号等形式记录下来。(3)教师教幼儿简单认 识信封和邮票,引导幼儿自己装信、封信、填写邮政编码。

3、准备参观邮局,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寄信的过程。(1)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办法能够让父母收到自己的信,激发幼 儿参观邮局的兴趣。

(2)让幼儿相互讨论到邮局会看见什么,想问什么问题等。(3)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路上的安全(在老师带领下排好队、一个跟 着一个走、走路时不需打闹、见到车辆要避让等)。

(4)提醒幼儿参观时要有礼貌(见到工作人员要问好、不能在邮局 里乱跑乱闹、不许随便乱动邮局里的东西等)。

4、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1)介绍他们的日常工作。

(2)请邮局工作人员带领幼儿参观邮局里的邮筒、邮包、邮车、自 动取款机等用品。

(3)请幼儿将自己的信寄出。

5、请幼儿回顾参观邮局的过程,说一说参观邮局的感受和快乐。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和同伴相互说一说自己写信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对爸 爸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画一画“我看到的邮局”。

联系家长在一周前给孩子写一封信记到幼儿园里,这样一来,即让幼儿体验到了收信的快乐、又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同时 又激发了幼儿対写信寄信的兴趣以及参观邮局的愿望。

第11课 医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去医院的就诊过程; 2.知道有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3.教育学生努力锻炼身体,积极防病治病。

二、教学重点:了解去医院的就诊过程。

三、教学难点:了解去医院的就诊过程。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情境创设(医院)。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出示图片,提问,引出课题

小女孩怎了?出现这种情况要怎样做?到了医院应如何抗病呢?厨房,这时候要做什么呢?为什么吃饭后要清洗碗筷?

(请学生说一说)2.教师讲解:怎样就诊

(1)先挂号,在就诊,最后交费、取药。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

(2)就诊时主动说明病情,如实回答医生提问。(3)看病后要遵照医生要求,按时服药。做一做:情景表演:看病

4、教育学生努力锻炼身体,积极防病治病。作业:请家长在周末带学生到医院参观。

第六单元: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牌 第12课 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 2.知道标志的作用;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秩序,多留意生活中的标志。

二、教学重点: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标志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同学们认识这些图片吗?你在哪里见过呢?为什么要设置标志呢?

(请学生说一说)

2.教师讲解:标志牌,特别是安全标志牌提醒、告知我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知道指向的作用。

3.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请勿吸烟 无障碍通道 安全出口 有电危险......4.说一说生活中的标志。5.教育学生遵守社会秩序。

活动天地:

请学生介绍下面标志的含义:

禁止吸烟 无障碍通道 垃圾扔进废物箱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牌,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生活中能够多留心,能够主动遵守社会秩序。

第13课 安全标志

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探索学习,使学生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学生不要玩火、电等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学生发现尝试,让学生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2、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活动过程:

一、找安全标志: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⑴为什么要有这些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有什么用?

⑵除了马路上的安全标志,你还见过什么安全标志,在什么地方见过的,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⑶请学生继续观看多媒体演示,寻找有关的安全标志。

二、议安全标志:

1、学生尝试从布袋中找出安全标志,并介绍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2、讨论安全标志的用途: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安全标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用途?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3、议一议没有安全标志的危害:

(1)想一想、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的危害。

(2)总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5、游戏:看谁找的准

教师说出一种安全标志名称,请学生迅速找出相应的安全标志卡片。活动延伸:

幼儿找需要安全标志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尝试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

第七单元:学会与人相处 第14课 邻里之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3.教育学生遵老爱幼,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知道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指导看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

说一说

(1)小明帮助邻居张奶奶干活。(2)邻居黄大妈生病,小红去看望她。

2.邻里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你家喝邻里是如何相处的呢?(先请说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尊老爱幼。

判断对错:

3.判断:这些行为是对还是错?

(教师举例学生判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与邻里之间相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尊老爱幼与人和谐相处。

第15课 同学之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3.教育学生团结同学,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知道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知道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看一看,想一想

(一)引导与讲述: 1.指导看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1)小明帮助小同学打水。

(2)课余时间同学们一起做航空模型。学一学

2.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先请说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说一说

3.判断:这些行为是对还是错?

(教师举例学生判断)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与邻里之间相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第八单元:下课了 第16课 课间体育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知道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3.教育学生团结同学,课间做有意义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知道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三、教学难点:知道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看一看,说一说

(一)引导与讲述:

1.指导看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1)小红在跳绳。(2)小明在拍皮球。2.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先请说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下课以后要先去厕所解手,然后在操场玩玩游戏,打球、跳绳。这样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身体。

3.判断:这些行为是对还是错?

(教师举例学生判断)

活动天地:

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活动

同学们进行一次“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的表演和比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间体育活动应该怎样做,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在课间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培智五年级数学试卷 篇二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如果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 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 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切源于生活, 无论数学、艺术还是语言。我们为何不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呢?在学生逻辑性、记忆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之下, 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也使学生对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 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知识的环境中, 吸收知识, 掌握知识, 学会技能, 参与生活。从生活中可选取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 只要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 便是我们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有些内容, 如数学中 《认识图形》 一节, 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或使用的各种形状的物品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材,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不同方式, 让他们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轻松把握各种图形的特点。如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 可以模拟去商店买东西, 学生当顾客, 老师当售货员, 学生指定要买的商品后,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掏钱”“找钱”。注重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如带学生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或模拟超市购物等。

二、运用多媒体、抓住学生的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特别是智障儿童, 思维单一、注意力分散。他们不喜欢的事物无论你怎样讲, 他们都不会听, 这时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最好的助手。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画面, 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 悦耳的音乐背景, 妙趣的益智游戏, 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进取, 使学生乐学、愿学和会学。如在一些教学软件中, 练习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 题目内容变成篮子, 练习题变成摘果子的游戏。对有趣的练习, 学生思维敏捷, 注意力集中,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伴随悦耳的音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 接受了教育, 提高了能力。例如在讲授“7+8”时, 结合学生年龄, 制作了该年龄段的小短片, 以“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动画 《采蘑菇的小姑娘》 好吗?这是小姑娘在采蘑菇, 你们看她采了一个白蘑菇、两个白蘑菇……七个白蘑菇, 一个花蘑菇、两个花蘑菇……八个花蘑菇, 同学们, 小姑娘总共采了多少蘑菇?”短片还伴着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 有声、有色, 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化教学,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 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 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 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 传递教学信息, 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 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使学生视野开阔。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奇事物、奇特的东西, 都能通过网络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提升, 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三、音乐的力量

音乐是特殊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最基本教学的内容, 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教育活动中有着较稳固的地位。优美动听的音乐或歌曲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它极易感染孩子的心灵, 加之特殊儿童的情感易于激发、易于显露, 对喜怒哀乐都容易产生共鸣, 因此, 只要老师稍加引导, 他们总是能够以适当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要怎样将音乐与数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搜罗带有较多数字的儿歌, 如:歌曲《数字儿歌》《三个和尚》《拍手歌》 等, 它们都通俗易懂、曲调活泼, 特别是歌词中有较多的数字的重复。

艺术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它允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音乐既是形象的语言艺术, 又具有无限的空间性, 同样的音乐或歌曲带给不同经历的人们是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 在活动中我首先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 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表达形式。如在学习歌曲《数鸭子》时, 孩子们各抒己见, 纷纷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感受。有的女孩子在悠扬的3/4 拍音乐中翩翩起舞, 扮演着活泼可爱的小鸭子;有的趴在桌子上, 托着下巴仰望着蓝天, 似乎在冥想:“小鸭子在河里抓到了小鱼吗?”……而男孩子中一些似笨拙的鸭子, 横躺在地板上, 挥动着双手。孩子们的表现五花八门,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个性, 并且热爱上数学课, 使他们感受到在数学课上的快乐。

四、开展适当竞赛, 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 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 总希望争第一, 得到老师的表扬, 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 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 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如在 《数的分成》 的课堂中, 让学生帮农民伯伯收获农作物。先让学生数出树上果实的总数, 然后让学生抢收, 收得多的可以得到奖励。收完后让学生数出自己篮筐中果实的数量。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 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五、游戏调动学习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对孩子们来说, 游戏是生活的大部分。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游戏特别能营造出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 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具有同样好玩、爱游戏的心理, 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弱智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对理性知识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弱、接受效果差等特点, 合理地将游戏引进数学课堂, 吸引弱智儿童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 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10 至15 分钟左右,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游戏, 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 引起智障学生的好奇和思考, 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使智障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3 的乘法”教学中, 可通过游戏“邮递员送信”的方法来进行练习。即教师在每张卡片上写上一道试题, 然后把卡片 (即“信”) 分给学生 (即“邮递员”) , 让学生根据“信”上试题, 口算出得数后, 迅速把“信”投进写着这个数的“信箱”内, 看哪个同学能最快地正确把“信”送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智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 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交流, 共享群体智慧, 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交往、评价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 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 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 我让每个智障学生挂上图形卡片, 先看看自己身上挂的是什么图形, 然后引导智障学生寻找和自己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 找到朋友后, 互相手牵着手站在一起, 在游戏中智障学生情绪积极、饱满, 经过理性思考之后, 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心中的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轻度智障生会主动热情地帮助中重度弱智生纠正错误。这样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 让弱智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团结协作的进行教学活动, 既提高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 突出了特殊教育课程的特色。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不仅增加了劳动技能和生活适应的教学课时, 同时把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都称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这是为了进一步弱化学科色彩, 强化生活教育的思想。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戏活动, 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认识一元钱”的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认一认、数一数、算一算、换一换钱币后, 再进行情境游戏活动。游戏一:在汽车上, 老师当售票员, 学生当乘客。要求轻度智障学生自己拿钱买票, 中度智障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拿钱买票, 重度智障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拿钱买票。游戏二:在商店里, 老师当营业员, 学生当顾客。要求轻度智障学生自己拿钱买所需物品, 中度智障学生拿好钱买指定物品, 重度智障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拿好钱买指定物品。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 不仅学得轻松愉快, 而且让他们学以致用, 增强了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 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总之, 游戏是智障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 不仅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智障学生寓教于乐, 而且能挖掘智障学生的内在潜能, 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

六、给一个真诚的微笑

微笑是美的, 是一种心情的表现, 更是一种如春风化雨般的教学力量。通过真诚的微笑, 让这些学生体会到老师们对他们的一份特殊的关怀, 一丝温暖。一个微笑, 就是一种交流, 一种信任, 一份爱。

无论是什么人都需要鼓励, 更何况是情感单纯、喜怒形于色的智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老师的微笑让他们得到安静, 得到自信, 更能体会到老师的亲切。

培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它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不能拘泥于某种特定方法,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必须找到符合实际的方法, 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他科目。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能走入社会, 融入社会, 做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为他们以后的成人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辉.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6) .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培智五年级数学试卷 篇三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培智教学 兴趣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对数学的持久兴趣与好奇”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培智学生的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使得培智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所以现实中大多数培智数学课堂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培智学生学习数学越来越困难,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很难实现培养培智学生数学素养这一目标。

“数学好玩”是由数学大师陈省身题词的,这四个字饱含着他对数学教育的期待。吴正宪老师说过:让学生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理念。特教老师特别希望让培智学生在“好玩”中享受“有价值”的数学,留给培智学生印象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但在培智课堂上“玩”什么样的数学,用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玩,怎么才能“玩到点子”上?成了摆在特教数学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样的培智数学更好玩

波利亚说:“学习应当是主动的……然而,倘若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学习。他必须要有,比如某种刺激因素、某种报偿期望,才能积极向学,而材料的生动有趣是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带来的快乐是最好的回报。”“好玩的培智数学”可以是生活、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操作、可以是数学绘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好玩的课堂。

(一)在生活中“玩”可以“用”的数学

在设计“好玩的数学”的时候,教师要寻找学生对生活中的什么感兴趣,并且寻找现代数学的原始生长点。数学知识很多是由于现实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是为生活而服务的,为什么培智教学中有那么多的数学课?并且是生活数学课呢?主要是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特教老师要在充分认识这点的基础上挖掘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案例1《认识人民币》:

师:“向日葵”超市要招收营业员啦,谁能负责卖东西、收钱呢?

生:我……

师:老师要来面试营业员,其他同学帮我做顾客考考他。

生:我要买……多少钱?

师:作为营业员,收了多少钱?应该找多少钱?

生:学生思考、操作……

这个环节是在特殊学校数学课堂中比较常见、最能体现生活数学的内容,培智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设计中有刺激因素——物质食品,有报偿期望——获得食品,角色扮演形式某种程度上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更有生活价值,像这样的生活数学培智孩子能不喜欢吗?

(二)在游戏中“玩”可以“练”的数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融入培智学生熟练的康复游戏中,在游戏中练习知识,达到巩固目的,一举两得。

案例2《5的分与合》(片段):

师:我们来玩丢沙包游戏,一共5个,丢中了几个?几个没有中?

5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操作并且说说。

师:我们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一共5个,打中进几个?几个没有中?5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学生边玩保龄球边说说5的分成。

一提到这些活动,培智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且个个信心满满,在这样的活动当中,课堂气氛怎会沉闷?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随着游戏活动被唤醒。

(三)在操作中“玩”可以“做”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不会忘记”。学习数学的真谛是:唯有“玩好数学”,才能感到“数学好玩”。

案例3《认识星期》:

师:瞧这是10月份的月历宝宝(出示巧虎月历积木),你发现它最上面一行缺了什么?

生:星期。

师:排在第一个的是星期几?用什么表示?(“日”)找一找,搭一搭(师白板操作)。

生:积木操作。

师:请学生按顺序两人一组将月历宝宝上的星期补充完整。

生:动手操作。

学生在搭一搭的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做”,掌握知识“星期”,进一步认识星期的简写形式,明确星期的排序,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搭搭月历,初步了解一个月有多少天,进而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通过学生动手盖一盖,同时将培智学生的精细动作康复渗透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好玩的数学是孩子们喜欢的。

(四)在绘本中“玩”可以“看”的数学

将绘本故事“深入浅出”转化为培智学生能理解的故事,并将数学相关知识点合理融合在故事中,使培智学生在寓言故事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渗透情感,对培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绘本故事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的设计,使课堂更丰富、教学内容更连贯,更有利于智障学生学习和记忆。

案例4《确定位置》:

师:小朋友瞧,这是谁?(大狮子和小老鼠),今天老师要讲一个《狮子和报恩的老鼠》的故事。

课件呈现:森林里的大树下有一只狮子,它正在呼呼大睡,这时一只老鼠忽然跳到它的背上,狮子猛地跳了起来抓住了老鼠,说:“我要把你吃掉。”小老鼠说:“狮子饶命啊,你就放了我吧,我一定会报答你的。”狮子说:“放了你很容易,你一只小小的老鼠还想报答我狮子大王,这真是太可笑了。”说完狮子便放了老鼠。一天,狮子不小心跌进了猎人的陷阱。

师:狮子被困在从左往右数第3棵树上,你能找到是哪棵树吗?

生:学生看图数一数,找一找。

师:我们来看看绘本上是怎么找的。

生:学生看绘本找一找。

师:狮子被绳子捆住了,小老鼠要咬断从下往上数的第3根绳子,你能帮小老鼠找一找吗?

生:看绘本数一数,画一画。

师:谢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老鼠救了大狮子,从此它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了。

绘本《狮子和报恩的老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中,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效组织了学习材料。同时在故事中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学会感恩”,以视觉为主线的数学绘本符合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更加“好看”。

二、怎样教培智数学更好玩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教师在教的时候要努力做到“让交流有趣,让思维出声,让好奇挣扎,让思考深入”;培智学生的认识水平很难在课堂上做到以上四点,培智数学课堂上更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特教老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做到平等交流、有效思考,才能让培智数学真正“好玩”。

(一)平等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刘坚教授曾说:“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成分越高,数学好玩的色彩就越浓”,特殊教育老师要做甘于俯身的教育,放低身态、蹲下身子和培智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好玩”的数学。一旦做到了这点,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就会换位思考,遇到难点时把难度降下来,难懂的数学培智学生也能听得懂,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让学生感觉更好玩,保持培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有效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中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教师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培智孩子们喜欢什么?喜欢的形式与数学本质联系结合点在哪里?如果学生喜欢的玩与数学学习本质不一致,那就“跑偏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玩到点子上”。

综上所述,“好玩的培智数学”要热闹的课堂现场;要简单的欢乐游戏;更重要的是在“好玩”的基础上帮助培智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努力促进培智学生思维的阶段性发展及良好情感的提升,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让数学学习“好玩”——基于核心素养的探究教育研究与评论[J].小学教育教学,2016(5).

[2]刘小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今日教育,2016(3).

[3]郭学锐.对“数学好玩”的追问与思考——对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刘坚教授[J].小学教学,2015(6).

4.培智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2,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 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具、学具准备:例12的实物图,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二、新课

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 口诀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1、准备练习。

6个6个地加,一直加到36。

让学生口算,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6个6呢?(36)

2、教学例12。

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 书: 6×1=6)

(4)6×1= 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2=12)

(2)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

(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 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7页上“做一做”中的练习。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要求学生也用小棒动手摆1个六边形。

提问:(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

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2、做练习八的练习。

第2题,让学生先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看一看每一栏的两个题目的联系。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是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比如说:2的乘法口诀就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就有三句,依此类推,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肯定就有九句。是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乘法口诀的积就相差几。)

第19课时

6的乘法口诀

(交换被乘数和乘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3,完成练习八的第4~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使学生懂得能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13。

△△△△△△

△△△△△△

△△△△△△

(1)启发学生看图想一想,每一横行是6个△,3横行就是3个6,写出算式6

×3=18;再竖看,每一竖行有3个△,6竖行就是6个3,写出3×6=18,因为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三六十八”。

(2)要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2、想一想:6×4=24 4×6=()

口诀:四六()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二、练习

做练习八的练习。

第4、7题,是几乘以6的练习题,同样要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

第5题,让学生背出6的乘法口诀。

第6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第8、9题,两道题都是乘法应用题,已知条件的出现顺序不同,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第10题,是加法应用题,让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 答方法。

三、小结

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一、复习

有35棵杨树,20棵柳树。?

先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

(1)桃树是多少棵?

(2)还剩多少棵?

(3)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应用题和加、减法应用题的选问题,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给乘法应用题选问题。板书课题:选问题。

2、教学例15。

同学们做早操。每行6人,站立5行。?

先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

(1)一共有多少行?(2)一共有多少人?(3)还剩多少人?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

出示例15,指定学生读题,并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道题缺少什么?”分组讨论,“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不完整,缺少要求的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每行6人,站立5行,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

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填书。

(2)进行对比,弄清道理。

教师出示教材3个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作为例15的问题呢?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第(2)个问题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可以作为例12的问题,因为通过已知条件每行6人,站立5行,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第(1)、(3)个问题不能作为例15的问题,因为由例15的已知条件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行,也不能求出还剩多少人。

(3)教师讲述: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必须有足够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与条件不相符,那么题目就无法解答,只有提出与已知条件相符的问题才能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例15,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31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先让学生由条件出发,说一说知道什么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能计算什么。再根据书中的给出的3个问题,选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分析另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合适,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做练习九的练习。

第4、5题,是选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白题意后,考虑由已知条件能提出什 么问题,再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帮助和指导。

四、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

2、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23课时

乘法应用题选条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例16,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第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地选出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应用题和加、减法应用题的选条件,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给乘法应用题选条件。板书课题:选条件。

2、教学例16。

有4个同学做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先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计算。

(1)还剩下5朵花,(2)每个同学做3朵,(3)每个同学用了2张纸,(1)讨论分析,填出条件。

出示例16,指导学生读题并观察,“你发现什么?分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不完整,缺少一个已知条件,要求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已经知道了有4个同学做花,只要再知道每人做了几朵,就可以解答了。

让学生从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填上。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补充条件,要求一班一共有多少人,已经知道了一班有6个小组,只要再知道每个小组有几人,就可以解答了。从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再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这道题为什么只能选第3个条件?其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

2、做练习九的练习。

第8、9题,是选条件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先分析题目的已知

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选择要填的条件并解答。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其他两个条件不合适?

三、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

2、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24课时

乘法应用题选问题、选条件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练习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地选出问题或选出条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做练习九的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

第11题,可以运用4和6的乘法口诀。

第12题,用线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第13、14题,是选问题和选条件的乘法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在教学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逐步使学生对乘法应用题结构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5题,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竖式计算。

5.培智学校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自主练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习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 “几时刚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 自主练习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 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 自主练习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学会了……

6.培智五年级数学试卷 篇六

一、优选生活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选取典型的生活资源, 为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感受数学。例如:教学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时, 提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寻找, 记下它们的质量 (净含量) , 学生会发现, 质量单位就在自己的身边, 如经常吃的方便面、虾条、食盐、饼干等包装袋上都清楚的标有质量, 在通过称一称, 掂一掂等活动, 让学生感知1克、几克、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1千克、几千克有多重。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我们善于去开发和利用就能搭建通向学习数学知识的桥梁,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启学生联想和创造的智慧大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培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事例, 创设具有趣味性, 探索性, 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激励评价, 让培智学生也享受成功的乐趣

首先, 对中度智障的学生要给足高分, 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其次是重度智障学生优待。当重度智障学生能独立完成小测验时, 可将评分偏向基础, 从而给重度智障学生也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 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奔头, 达到激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竞赛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打破少数成绩好的学生长期垄断得奖的情况, 想办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 包括重度智障学生, 也有获奖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评分分为A、B、C三个级别进行, 各个级别均有。

四、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重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 形成一套模式。现代教学论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教学方法的增多, 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日益深入, 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1983年亚太地区教育规划讨论会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教所有的学生和所有教学内容。”巴班斯基说:“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 (不是包罗万象的) 。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方法, 在另一些条件、另一专题、另一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不适用的。”我国教育工作者强调“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强调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我国有一些教师正在开展同一课题多种教法的比较研究。积累这方面的教学经验, 对于充分认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于从实际情况出发,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都是有益处的。另外,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互相配合, 特别要重视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形、声、光结合起来, 生动、形象、鲜明, 感染力强, 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结合形象的画面来讲解, 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这是符合培智学生认知特点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把视听结合起来, 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 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这样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开阔知识领域, 扩大学生的视野。特别需要重视的是, 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够适应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五、加强教具、学具的操作, 优化课堂教学

培智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 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 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 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培智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 老师出示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 今年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开幕了, 我们要共同支持奥运会, 为中国加油。这是一面中国国旗, 它的长是3分米, 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面积的计算。这里, 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又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 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 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了良好课堂气氛, 才能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愉快感, 才能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否则,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 教学方法, 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摘要:培智学生由于身体特点所致, 他们学习时容易受情绪的干扰, 不喜欢的教师上课就不认真学, 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 却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 调动学生, 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7.让多彩生活融入培智数学课堂 篇七

关键词: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情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由于培智学生智商低,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是练习往往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为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设计富于生活色彩而且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注意力变得集中、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启蒙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随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这样便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三、在教材例题中创设生活情境

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本身就是很生活化的。在处理这部分的内容时要不拘于课堂,不拘于课本。把教材变活,把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把数学课与其他课结合起来。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时,把课堂设成超市,走出课堂到商场、超市进行购物练习。在学了“时、分、秒的认识”时,经常地问问学生现在是几点钟,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提醒其他同学管理好时间,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有时间的观念,学会珍惜时间。学了“千克的认识”后,就让学生称称白糖、洗衣粉,称称自己的体重,并当小老板,学着卖东西。学了“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后,让学生算一算,爷爷比爸爸大几岁?自己比爸爸小几岁?妈妈比奶奶小几岁……以此贯彻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切切实实地掌握知识。

四、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主题教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培智学生往往不会将学会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只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

五、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培智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运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只有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数学课堂,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才能获得各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总之,培养智障学生数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愉快的,更是有用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茅于燕.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黎耀斌.提高弱智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J].现在特殊教育,2013(4):36-37.

上一篇:有趣的日本俗语下一篇:2022“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