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

2024-09-23

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通用11篇)

1.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 篇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江南》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春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张仲素《春闺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佚名《采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

2.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 篇二

私家园林是古代文人们自娱的乐园, 是他们一生作出的最狂放的诗文, 而江南园林更是其中的代表。因此从魏晋有私家园林开始, 江南园林便已经成为了文人们安放理想的巢窠, 葳蕤的植物映射了文人们心灵的绕指愁肠抑或是济世安邦的情怀。在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中, 因地制宜的遴选固然重要, 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植物的象征意义。而这些植物的象征意义, 并非仅仅像如今流行的普通读物宣扬的这么简单 (如“岁寒三友”之类的) , 其更深层次上, 必须要追溯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毫无疑问, 从文字看心灵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而唐诗宋词是明清文人 (即如今我们看到的江南园林的主人) 的启蒙读物, 也是他们一生思维方式和人生理想的基调, 所以笔者认为, 从唐诗宋词看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 不仅可以避开陷入纯粹理性化解读其园林植物选择的误区, 免于市井流俗的干扰, 找出江南园林对植物选择的标准和真正源流, 更可以起到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作用。

既然提到植物配置, 不可不先谈谈江南园林植物造景的一般模式。在江南园林中, 植物往往是在某一区域内以某个主题栽植, 以一种植物为主 (数量或体形上占主导) , 配以少量其它植物或山石水体, 形成一片完整的景色 (如扬州个园和苏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等均是这种配置方式的成功例子) 。下面以唐诗宋词为文化参照背景, 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为例, 取几种植物具体解说, 以深入挖掘江南园林植物造景中的主要植物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一、无言的竹

在传统解读中, 竹是君子之象征, 植于园林之中乃是园主激励自己要像竹一般高洁, 谦逊, 高风亮节。而从古诗词中的“竹”之意象看, 园主们心里实则满怀酸楚与悔恨。其实, 竹在园林中的大量运用, 更多的体现了古代文人悲凉的出世情节和不得志的愤懑忧郁之情。作为江南园林代表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中的“亦不二亭”、“伫云庵”、“参禅处”等景皆蕴此意。

(一) 秀逸之竹

按传统之解读, “竹纤细柔美, 长青不败, 象征青春永驻;春山之竹潇洒挺拔, 清丽俊逸, 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 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 竹的特质弯而不折, 折而不断, 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 强向风雪, 偃而犹起, 竹节毕露, 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 生而有节, 视为气节的象征。”唐代文人张九龄咏竹, 称“高洁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其蕴涵的淡薄、清高、正直的品性, 代表了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而元代杨载《题墨竹》亦写到:“风味既淡泊, 颜色不赋媚。孤生崖谷间, 有此凌云气。”以此两首诗看来, 竹被大量运用到园林中, 仿佛真是因为它符合了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 寄托了士大夫文人们对自己人格追求, 因为它励志, 所以园林中少不了它。其实这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误读。

(二) 无奈之竹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 文人士大夫在园林中植竹, 实为寄托一种寥落失意之情。首先, 我们看到, 居于江南、在闹市中筑园的, 一般不是炙手可热的当权人物, 而往往是遭到弃用的失意文人。当他们不得不“居江湖之远”而事实上时刻惦记着“庙堂之高”的时候, 他们会不会为自己曾经的书呆子气后悔, 会不会为自己当年的不谙世事懊恼呢?事实上, 相当一部分人是会的。有诗词为证: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掩竹小溪流。 (浣溪沙张泌)

翠竹暗留珠泪怨, 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 古祠深殿, 香冷雨和风。 (临江仙张泌)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玉楼春欧阳修)

词是不同朝代的人所写, 但失意文人的心情总是相同的, 竹早已经不是他们出道之前年少轻狂的气节, 而成了他们暗自垂泪的归处。

其次, 竹除了是失意文人暗自疗伤的归所, 更是佛教教义的象征, 所谓“青青翠竹, 尽为法身”。竹子是佛教教义的形象载体, 如节与节之间的空心, 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在《养竹记》中云:“似贤何哉, 心空以修道”。留园“亦不二亭”、“伫云庵”、“参禅处”, 原为园主参禅学道之处, 也植竹子一片, 精心养护, 那里氤氲着满满的佛教气息。如此说来, 竹在园林中早已充满了出世的味道, 怎么又能用入世感强烈的励志态度来看待它呢?

二、遥远的荷

中华文化自古有爱莲的传统, 早在周代的青铜器和陶器上, 就有荷花的装饰图样。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也是三教共赏之物。《群芳谱-荷花》云:“花生池泽中最秀。凡物先华而后实, 独此华实齐生, 百节疏通, 万窍玲珑, 亭亭物表, 出淤泥而不染, 花中之君子也。”荷从远古走来, 清香逸远, 在江南园林中, 荷的大量栽植, 不仅仅是出于美化水面的考虑, 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们受传统影响之深刻。

(一) 闺怨之荷

中国的文人, 自屈原开始, 便喜欢以黄花大闺女自喻, 喜欢一切高雅清丽的物事;发展到唐宋, 黄花闺女成了少妇, 一首首闺怨诗绵绵不绝。而这些诗中有大量是关于荷的——

秋暮, 乱洒衰荷, 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 冷彻鸳鸯浦。 (甘草子柳永)

柳外轻雷池上雨, 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 待得月华生。 (临江仙欧阳修)

台榭绿阴浓, 薰风细。燕子巢方就, 盆池小, 新荷蔽。 (鹤冲天杜安世)

这些词是相当有意思的, 一方面, 从字面看, 少妇都在等待着自己的男人归来, 而其作者却是男性, 显然其是在等待皇权的垂青;另一方面, 字里行间却透出一股安然。诚然, 与竹所代表的黯然神伤不同, 荷这个意象里有一股抹不去的高傲, 这种高傲是不少中国传统文人所特有的,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或可语之为“文人的阿Q情结”吧。在网师园集虚斋和小山丛桂轩之间净植的荷便取之此意。

(二) 佛道之荷

魏晋以降, 荷花渗入了佛教意蕴, 佛教以淤泥秽土比喻现实世界中的生死烦恼, 以莲花比喻清净佛性。《华严经·探玄记》中云:“如世莲花, 在泥不染, 譬如法界真如, 在世不为世法所污”。佛祖“转法轮”时, 坐于“莲花座”, 故莲花为圣洁之物。同时, 在中国本土的道教中, 荷花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手中的法器, 其神性不语自明。

以此看来, 笃信佛道两教的中国古代文人把荷引入其宅院就更顺理成章了。朱耷就曾赋诗云:“竹外茅斋橡下亭, 半池莲叶半池菱”。荷往往植于临水轩榭之外, 轩榭对面是被想象成“海外仙山”的假山, 这两者之间种植的荷无疑取佛教中“步步生莲”之典故[1]——仿佛从这临水的轩向那远处的仙山还是有路可行的。这一株株的荷便是一个个的希望, 因此, 荷与竹在象征意义上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荷代表的是光明, 是未来, 是蓬勃的生气。

三、多情的柳

江南园林中随处可见的垂柳, 婀娜多姿, 蕴含的文化意义颇为深厚。自古以降, 柳便是文人骚客中意的对象, 她象征着生命力、对故人惜别之情, 还有对家乡留恋……

(一) 生命之柳

每当隆冬刚过, 冰雪消融, 万木乍醒之时, 垂柳已抽出万缕长丝, 摇曳于淡云疏雨间, 真可谓“依依袅袅复青青, 勾引春风无限情”。唐贺知章《咏柳》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不择肥瘠, 剪取一枝, 即可扦插繁殖, 对环境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对严酷环境的抵御能力赋予了柳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这不息的生命力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所向往追寻的, 要是有了柳一般的生命力, 不受重用又如何, 被贬谪又如何?或许当他们在园林中遍植垂柳的时候, 正是他们鼓励自己的时候。由此看来, 一株株柳树, 给了园主人们莫大的精神安慰。

(二) 异乡无柳

柳是家庭和家乡的象征。《诗经·东方未明》中有“折柳樊圃”, 古代文人深以此为然, 在众多诗文中柳这个意象均为此意——

桃李罗堂前, 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

此夜笛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虞美人李煜)

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春风。 (朝中措欧阳修)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心中, 异乡是无柳的, 由此可见, 江南园林中遍植柳树便是十分应当了。因为江南园林多为住家之园, 园林即是家, 用杨柳强调家的感觉, 与古典文化相照应, 在不知不觉中, 其共同的文化情怀得到了传承。

四、其它代表植物

(一) 落寞梧桐

在江南园林中, 梧桐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造景意象, 然而由于它作为一种高大乔木, 并未引起人们相当的关注。在现存的园林中, 多用树形更加优美的乔木取代了梧桐。

梧桐是落寞的植物, 它是如此符合赋闲在家的园林主人的心意, 这些文人墨客们一遍又一遍的回味自己曾读过的那些诗行——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采桑子李煜)

钟鼓寒, 楼阁暝, 月照古桐金井。 (更漏子韦庄)

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温庭筠)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撼庭秋晏殊)

玉京人去秋萧索, 画檐鹊起梧桐落。 (菩萨蛮耿玉真)

梧桐叶落, 画檐鹊起, 玉京人去, 昔日的一切辉煌都已成云烟, 唯有秋色萧索, 梧桐叶落, 这一切的一切, 正是园林主人落寞情怀的心酸写照。

(二) 长相思的芭蕉

“秋风多, 雨如何。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一首李煜的《长相思》道出了芭蕉的所有意蕴。同梧桐一样, 芭蕉在江南园林里的运用非常广泛, 却鲜有人问种植它的真正原因, 除了从布局需要这方面解释, 再无其它见地。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园林, 尤其是私家园林, 它的建设绝不仅仅从画面布局出发, 更多的出自于园林主人和设计者 (但他们都是文人) 潜意识的抒发。一如芭蕉, 倘若单纯从画面布局出发, 种植它的地方完全可以种植竹子, 效果是一样的, 但事实是, 竹的无奈永远无法取代芭蕉的怀伤。

(三) 多情的石榴

石榴是江南园林中少见的活泼因子, “石榴美艳, 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 寒相倚。” (鹤冲天杜安世) 。红艳的石榴是江南园林中的一抹亮色, 如一个俏皮的女子, 踮着脚尖在一丛绿意中跳跃, 令人心动。

五、总结

以上几例, 仅从江南园林植物中择出典型意象, 从唐诗宋词入手, 挖掘出园林中植物选择背后的深意。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 现今大量的如导游词般的对植物选择的解释和纯树木学的解释都是不全面的, 甚至可以说, 是完全不准确的。江南园林说到底是古代文人人生艺术化的写照, 是不能从一般的视角来窥测的。

而笔者更感兴趣的, 正是那种对植物配置误读导致了文化的演化。人类学家早已发现在传统文化的“濡化”继承上 (enculturation) 有其局限性, 它可以延续文化却不能导致文化的演化 (创新) 。一般而言, 在无外来文化干预的情况下, 传统文化的演化和突变很难发生, 而误读却很容易造成文化的传承出现差异性和多元化, 是对文化濡化之局限性的很好补充。然而这种演变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哪个更多, 更重要呢?这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

摘要:江南园林几乎都是私家园林。园林的主人往往是“隐于市”的文人——他们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 多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于园林之中。文人们在园林中吟诗、作词、赏曲, 使得诗词与园林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历史的延续, 诗词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描写也逐渐潜移默化了现实中的园林建设, 终于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江南园林中植物的经典配置。因此从唐诗宋词入手, 分析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 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曹林娣著.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3]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3.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篇三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4.描写思乡的经典古诗词 篇四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渡汉江》

唐·宋之文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 篇五

当然,古代诗词中不乏肖像描写的成功之作,如李白的《嘲鲁儒》中的四句:“足着远游屐,昔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鲁儒脚上穿着远游时的鞋子,头上戴着方正的帽子,慢吞吞地沿着直道行走,未起步已扬起灰尘。幽默、诙谐,生动地勾勒出了腐儒的肖像。再看温庭筠的词[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的“小山”或谓眉妆名,称“小山眉”,晚唐五代,此样盛行。“金”或谓唐时妇女用金箔剪成的眉际妆饰,称“额黄”。“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出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蛾眉”,形容女子长而美的眉毛。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下片的“ 花面交相映”:“花”指鬓边的簪花;“面”,指女子美丽的容颜。“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新”,指初上身的衣服;“帖”,指花饰盘绣在衣服上;“绣罗襦”,是有刺绣的妇女丝织短袄;“金鹧鸪”,指罗襦上的描金的鹧鸪,亦如鸳鸯,取其成双成对之意,诗词中多用做爱情的象征。

但是,诗词中人物的艺术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成功的肖像描写。诗词,是形象的艺术;更是抒情的艺术,在人物的身上,蕴含着诗人和词人的深挚感情。在一些小诗中,这种感情往往只赋予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活动,从而揭示出人物的神韵,特别是他内心的情愫。先看下面两首小诗: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了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但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抿合无间、融为一体。

于鹄《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小诗中的人物是位牧牛的巴地少女。夏末秋初,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她一边牧牛,一边亢声唱着家乡的山歌《竹枝词》,留连忘返。日暮了,仍不愿回家:“天晚了,怕什么,回家的路儿我记得,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

透过小小的“剪影”,展现了她勤劳、聪颖、勇敢、自信的性格。

再看两首小词: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张泌[蝴蝶儿]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无名氏[九张机·其六]

这两首小词中人物都是女子。前者说,晚春时,阿娇在窗下画蝴蝶,画着画着,她觉得似曾相识,由画样上的蝴蝶,想起了往日花间里双飞的蝴蝶:今昔不同,时地各异。于是,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湿了画幅,把画上的蝴蝶弄坏了。后一首说,一位妇女手巧,织出了新花样,花儿朵朵娇艳,花间蝴蝶双飞。这时她“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这两首小词都只写了她们刹那间的思想活动和短时间内的感情波澜,形体、外貌,以及其他方面,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是说只写了她们生活中的一个小侧面,小镜头。但是,透过这些“剪影”,我们不是可以想象出她们的“全影”来么?

诗词里的人物,有时虽是一个投影,却给人留下耐人寻味的印象。试看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的小词。它写一个人在暮春漫步,偶然听到笑声而惹起来烦恼。上片写红花凋谢、青杏初结、紫燕轻飞、绿溪绕舍、柳絮飘扬、芳草无边的春末夏初景象,充满了“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感。下片以行人情思为笑声打动之行为的关系来展现。墙里墙外,布设出极有意趣的生活场景。墙里秋千高荡,佳人笑声飞扬,闻其声之柔媚,想见其人之婉丽。这就使“墙外行人”心荡神怡,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墙里佳人”并不知有“墙外行人”,荡罢秋千,翩然离去,“佳人”笑声渐失,“行人”烦恼倍增。佳人笑,行人恼,多情为无心所搅动。这真是笑者自笑,恼者自恼。但仅这一投影,却有无限情味。很显然,词人于伤春惜春中,自然有“早生华发”的意味;而佳人难见,“多情却被无情恼”,正是他怀才不遇,政治失意的写照。

李冠的[蝶恋花]与苏词很相似: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首词和苏词一样,也是写一个人在春夜漫步,偶然听到笑声而惹起来的烦恼。本来,春色宜人,但春色也恼人。当没有“触媒”引起的时候,觉得青杏、燕子、绿水、淡云、微月、桃杏都是美好的。后来当被“墙里佳人笑”和“笑里轻轻语”挑拨起感情的琴弦时,原来潜藏着的暗流就浮漾而出了。李冠词里的人物,也只是一个投影,不过把笑语后惹起的烦恼说的如此具体:“人间没个安排处”,不如苏词含蓄好。

诗词中人物,不用象小说那样精雕细琢,但手法高超的作家,只用几笔浅浅的勾勒,就能给人以如见其人的感觉。当然,关键在于作者对生活和人物必须有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碧波.新编唐诗三百首例释[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张秉戍.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4]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5]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6.描写思念亲人的古诗词经典句子 篇六

2、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着

5、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6、顾我,复我。——《诗经》

7、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4、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1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

1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19、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2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

21、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22、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2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4、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2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李煜

2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

2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29、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30、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3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3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

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3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3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8、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9、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40、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4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

4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4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4、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45、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4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4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

4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4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7.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经典 篇七

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

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2.《万山潭作》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3.《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4.《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5.《山中》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6.《兰溪棹歌》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7.《西江月 黄陵庙》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8.《雨过山村》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9.《白云泉》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0.《入彭蠡湖口》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露物蠡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

8.古诗词鉴赏不可忽视细节描写 篇八

一、细节刻画心理,细致入微

赵师秀的《约客》之所以出名,与诗中一个流传千古的“细节”大有关系。“有约不来过夜半”,似乎已把期客不至的情形写尽,但末句的“闲敲棋子”却使得本诗有了“一语天然万古新”的神奇效果。“闲敲棋子”本是诗人的一个动作,联系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仔细体味,约客久候不到,灯蕊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正是这个动作将诗人那焦躁而又期望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李清照的《点绛唇》一词也是以细节写心理的上乘之作: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这里以动作细节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真切自然而又充满新鲜感,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可谓妙笔生花。

二、细节塑造人物,栩栩如生

诗歌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来完成,细节能使人物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如白居易的《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莲花不胜西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杨娜拉》)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可谓言有尽而情无限。而且少女情贯一心,以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下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细节抒发感情,真切动人

在古典诗词中,巧妙的利用细节,能把作者很难说出的复杂、丰富、微妙的感情意绪,鲜明可触地表达出来,而且韵味浓郁,耐人咀嚼。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稹贬居通州时,听说白居易也被贬的消息后,写了《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垂死病中惊坐起”,但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是传神之笔。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四、细节描绘景物,生动传神

韦应物有《春游南亭》: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诗人漫步南亭,见春草已长出细细的嫩尖,农夫们也开始了理渠春灌,于是诗人吟出“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通过“草心绿”、“泉脉动”这两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春临大地的特有征候,而且也传达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气象。从“泉脉动”使人想到,很快就会渠水流、麦苗青、菜花黄,田野一片禾黍香。再加上“南亭”、“春塘”之景的点缀,这画面就更加清丽明媚了!

五、细节表现主题,鲜明深刻

运用细节表现诗词主题,鲜明深刻,能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如元稹的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称其:“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其:“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宫中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当在玄宗,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诸多事情不谈,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为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诸多不胜今昔的感慨。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起到“借一斑窥全豹,以一目尽传其神”的作用。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切不可忽视细节描写。

9.描写新年的经典诗词 篇九

1、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李世民《守岁》

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

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

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

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5、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6、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袁凯《客中除夕》

7、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8、数寒天,新年到。

又见梅花俏。

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

叹时光电逝,岁月催人老。

感沧桑幻化,万象梦春早。

庆良辰,看热闹,街巷霓虹曜

幽思如海,把盏柴扉咏诗稿。

凡庸知冷暖,辗转情难了。

愿平生,朗畅身体好。——沈仙墨人《早梅芳·新年好》

9、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袁宏道《迎春歌》

10、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11、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12、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

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

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

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13、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

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

14、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

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

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

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15、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16、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17、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18、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

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老鹰满天飞《新年夜》

19、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20、新年到,老幼尽开颜。

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

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2、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3、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0.描写动物的经典古诗 篇十

唐・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17、《草虫》

唐・李咸用

如缲如织暮幽幽,应节催年使我愁。

行客语停孤店月,高人梦断一床秋。

风低藓径疑偏急,雨咽槐亭得暂休。

须付画堂兰烛畔,歌怀醉耳两悠悠。

18、《猎犬行》

唐・苏拯

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

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

自尔初跳跃,人言多j。

常指天外狼,立可口中嚼。

骨长毛衣重,烧残烟草薄。

狡兔何曾擒,时把家鸡捉。

食尽者饭翻,增养者恶壮。

可嗟猎犬壮复壮,不堪兔绝良弓丧。

19、《犬离主》

唐・薛涛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

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20、《羊》

唐・李峤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2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3、《猛虎行》

唐・韩愈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

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

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

24、《咏卧牛》

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25、《题鹅》

唐・李商隐

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

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26、《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27、《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28、《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29、《鸾凤》

唐・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30、《田野狐兔行》

唐・元稹

种豆耘锄,种禾沟l。

禾苗豆甲,狐兔翦。

割鹄喂鹰,烹麟啖犬。

鹰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须,鹰犬相尽。

日暗天寒,禾稀豆损。

11.古典诗词中秋景描写的艺术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古典诗词 秋景描写 艺术探析

秋天是一个多彩收获、悠闲恬静的季节,也是一个空旷寂寥、萧瑟凋敝的季节,这就决定了在这个季节里诗人的情怀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也只有从诗人内心情怀入手,才可以真正感悟到古典诗词中秋景描写的艺术魅力。

一、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悲秋”情怀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典诗词中,“悲秋”也就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主线。秋月、秋风、秋雨、落叶无不成为了诗人抒写内心愁苦寄托景物,道不尽的离愁别绪,说不完的寂寞孤苦,秋日季节里的萧瑟肃杀、枫叶凋零正好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悲凉之感。总的来说,诗人“悲秋”情怀多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离愁别绪。

离别是伤感的,在秋日里离别更增添了几许愁绪,这也就成了古典诗词中诗人咏叹一大主题。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写出了词人内心无限的离别愁绪,面对美景已无心欣赏,只有绵绵不断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也增添离别哀愁。《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句,更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离愁别绪,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孟郊的“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还有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都抒写了离人愁苦,感人至深!

(二)羁旅思乡。

诗人久居在外,漂泊天涯,往往在秋天更容易触景伤怀,在中秋、重阳佳节来临之际更是思乡情深。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满目凄凉的秋景图表现出了漂泊在外游子内心深切的羁旅之苦。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悲秋之绝唱,诗人由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写出了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

(三)闺妇伤秋。

寒夜深秋,闺妇独守空房,心里既有对丈夫无限思念,也有内心孤寂无法派遣的怨恨愁苦。“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在《秋夜曲》中写出了秋夜微凉,闺妇寂寞难寝情景。张仲素也曾写过《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诗中通过秋夜、秋月、秋虫形象地写出了闺妇凄清孤寂的感情。“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在《玉阶怨》中通过秋露、秋月呈现出一位深秋之夜盼望夫君归来而未果,内心突生悲凉寂寞的深闺怨妇。

(四)征人愁思。

这一类群体身份特殊,长年征战边疆,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生活坏境,因而悲秋情怀独特。其中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的情感,又不失作为军旅之人所特有的英雄豪迈。卢纶的“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诉说的是征人生活的艰难困苦;王昌龄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表达的是征人怀乡的痛苦。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边塞风光何等开阔,然而范仲淹看到的却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沙场秋点兵的场景何等壮观,辛弃疾空怀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壮志,到头来却只能感叹可怜白发生。这些都是边塞征人所特有的一种悲秋情怀。

二、古典诗词中诗人的“颂秋”情怀

(一)激昂向上。

诗人面对秋景有时候会看到秋天的另一面,用秋的色彩表现内心激昂向上情感。刘禹锡的《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虽被贬朗州,却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表现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是一洗寂寥冷落的悲秋情调,用火红的秋色来表现诗人的高怀逸致、英气豪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更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副生机勃勃的秋景图,有力表现了诗人激昂的革命豪情。

(二)欣喜万分。

秋景同样是迷人的,诗人也会从秋天的景象中寻求它的动人之处,借以表达对秋的喜爱之情。王勃的《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描写深秋江天图,表现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宋之问的《始安秋日》中“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也是写出桂林的秋色迷人,就像洛阳春日一样缤纷多彩,表现了诗人初见景色时内心的喜悦。戎昱的《戏题秋月》中“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更是表达出诗人对秋宵月色的喜爱。杨万里的《秋凉晚步》中“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则是用新颖的手法把秋天描写景色宜人,令人倍增喜爱之情。

(三)物我两忘。

上一篇:2024年结核病-工作总结下一篇:2016临沧市民族中学学校节能减排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