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7-31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12篇)

1.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研讨会反思

通过《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研讨会》三天的学习与参观,我确确实实收获了很多,大大改变了以往对区域活动的不理解。说实话,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并不真正的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大费周章地去搞什么区域活动,还让家长带一些废旧用品,就像董旭花老师说的一样:“感觉我们上辈子就是收破烂的”。但是这次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幼儿园必须要有区域活动,而且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把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更好的学习。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了解什么是区域活动。在这之前我所理解的区域活动就是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董旭花教授把区域活动概况为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董教授强调了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有准备的环境和自由、自主、自选。教师给孩子准备好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自己决定跟谁在一起玩、玩什么、怎么玩。只要幼儿不破坏环境,不吵架、不打架,没有安全问题,教师一般不会给予很多限制,而且教师对区域活动较少的控制和指导,让幼儿能更充分的机会融入环境,与区域内的同伴自由交流和交往,或者自主的操作材料和玩具,通过与他人、与材料的互动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区域设置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教师在规划班级区域的时候,一般我们常规设置:建构区、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娃娃家……而且每个区域的布置以及投放材料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很显然,这样的区域设计是很有问题的。向大家提问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区域活动等同于游戏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区域活动不等同于游戏活动。有些区域活动也是游戏活动,比如娃娃家、医院里的角色游戏,用积木和插塑玩具进行的结构游戏,音乐歌舞游戏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活动很难归到游戏的类别,这些区域活动包含了技能练习的成分或者独立学习的成分更多一些,从本质上分析,说他们是学习活动更为贴切。比如串珠子、用筷子等活动,更像是技能练习。还有投放在数学区或益智区的一些材料如数字描红、连线卡等,这些材料诱发的活动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学习活动,而非游戏活动。所以区域活动中既要有游戏活动,也要有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即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自主性学习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生活操作区、科学区和语言区。

区域活动的种类选择也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经验来确定的。区域的数量需要根据幼儿的人数、班级的空间大小、材料的多少来确定。在班级的空间也是要合理分割的:

1.根据区域需要确定位置。比如阅读区需要的是光线好的地方;建构区需要的是较大的空间等;

2.根据区域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位置关系。(举例娃娃家和餐厅)

3.根据活动性质、材料数量、容纳人数确定每个区域大小。每个区域的大小应根据区域所承载的活动目标的重要程度、一次进区人数的多少、幼儿在区内的活动频率、活动幅度等指标来具体确定。当然,对于区域的数量及每个区域面积的大小,教师可以灵活的根据幼儿的选择不断加以调整。

4.动区与静区的划分。安静的区域跟安静的区域划分在一起;或者动区和静区的开放时间不同(一三五动区开放,二四静区开放或上午动区开放下午静区开放),要学会巧妙地立体地动态地利用空间(说到这里想到了我们去参观其他幼儿园的时候,她们区域与区域之间的隔断除了使用橱子以外还使用了自己做的立体架子,立体架子是镂空的,里面可以放图书,可以放孩子们的手工作品,陈老师还出示过一幅图片,是因为她在支教的那个学校教室空间不足够大,那怎么办呢?她拿出了一块地毯,就是公共空间,任何区域活动的孩子都可以拿着材料来这块地毯上玩,但是玩完以后要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这就像我接下来要说的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了,我们可以利用走廊等公共空间设置区域活动,可以把表演区设在走廊上,这样也不会打扰到静区的孩子们。

5.区域的开放性和封闭性。(举例超市和益智区)

三、材料的投放

(一)适宜的材料从哪里来?

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投放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保障,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宜的?这些材料从哪里来?1.购买2. 师幼共同收集3.家长收集(家长需要老师的引领,举例市直二幼区域活动开放,每次限报10个家长)4.师幼共同制作5.上一级部留存,平行班互换。

(二)材料的分类和整理

1.根据材料用途和性质分类,并用固定的容器盛放。对搜集来的材料,我们先把它们按照用途进行粗略的分类,然后再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等分别存放到相对固定的容器中。

2.利用标记符号,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后的材料整理。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整理的好习惯,为了方便孩子取放材料,我们可以将物品摆放的位置,利用一一对应的小标志进行固定。比如材料的托盘上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放托盘的柜子相应的位置也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这样既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常规,也大大减少老师整理材料的工作量。当然,这些标记符号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设计不同难度的标记。比如小班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动物图片;中班用数字;大班可以用汉字或者英文字母等。

(三)材料的价值分析

起初我总是觉得从网页上、书本上看到的很多好东西,不管有没有用就很盲目的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了,很多时候这些材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孩子们都不太喜欢玩。就像投放在美工区的布一样,本来是想让孩子做布贴画的,但是之前没有仔细思考这些材料的用途,孩子们在美工区活动时都没有人用这些布片。所以,我们拿到材料的时候应该先要分析材料。比如纸杯,可以投放在美工区剪剪画画;也可以投放在建构区进行叠高、搭建;还可以投放在科学区盛放材料,做水的溶解的实验等等,大家仔细分析,很多材料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的。

(四)有层次的投放材料

1.不同年龄阶段(比如拼图材料,小班可以有4、5块,中班可以7、8块,而大班就可以投放10块了。再比如这个小鱼,小班可以练习插的动作,中班可以分颜色来插,大班就可以更难些的多种规律拼插了)

2.相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星级材料,剪纸)

3.相同材料幼儿操作熟练后,难度的提高。(钓鱼)

(五)材料怎样有助于幼儿自主活动?

虽然我们投放了很多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杂乱无章,而且更新补充跟不上,最为关键的是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去玩,如果再没有老师指导,孩子们就更不喜欢这个区域,从而成为了冷门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本身的提示功能。

1.规则提示、图示(进区规则、操作图示等)

2.有提示的编织(老师提前编织几行,就是给孩子的提示)

3.益智区材料应学习蒙氏操作材料(材料本身会说话,有错误控制)

2.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现象: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内容单一, 预设多, 基本上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生成少甚至没有, 基本上是“一成不变”。

应对策略:保证核心, 依据幼儿兴趣及需要设置

目前, 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 主要是将活动室划分成一个个活动区域, 供幼儿学习和游戏。一般的班级都会设置这样几个核心区域:建构区、角色游戏区 (也可在这个区域内多设几个小区角, 比如幼儿都熟悉又喜爱的娃娃家、超市、医院等) 、美工区、语言区、操作区、科学区等, 教师们也会设置一些特别的区域, 以满足幼儿的需要, 比如生活区、展示区、益智区、音乐区、体能区、种养区、沙池区、戏水区等。而区域主题主要来源于:

1. 以课程内容为线索。

如开学初, 随着“我喜欢的鞋……”主题活动开展之前, 在组织社会活动“我会选鞋了”之前, 考虑到班级大部分孩子可能缺乏选鞋的经验, 于是, 就在科学区里开始了“鞋的展览”活动, 丰富幼儿对鞋的认知。

2. 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为背景。

针对现在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弱的现状, 在建议家长放手锻炼孩子的同时, 幼儿园也要从小事着眼, 从生活着手, 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于是, 用筷子夹花生、系鞋带、扣纽扣、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就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在区域活动中, 并根据幼儿的发展不断地提升与替换。

3. 以班级培养目标为背景。

学期初, 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 制定详尽合适的班级工作计划, 其中的许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也可以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如, 班级培养目标里有一条“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宝贝”。于是, 在区域活动中, 就有了一个专门的涂鸦区, 根据孩子的绘画兴趣、发展水平、美术能力投放适宜的绘画材料, 让幼儿恣意张扬, 尽展个性。

4. 以幼儿的特殊需要为背景。

针对幼儿的一些弱势状况, 给与一定的引导与帮助, 促进其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比如:有的孩子绘画很有天赋, 线条流畅、构图奇妙, 可是也许他的数理逻辑关系的建立却比较混淆不清。于是, 就可以开创一些活泼有趣的“数学加油站”, 让他们在数物匹配、数卡接龙等操作活动中提高数学能力, 等等。

二、“任务定向”

现象:比如“美工区”, 教师准备好画有直线、弧线的纸张和旧画报, 让幼儿根据自己能力去选择剪直线、剪弧线或剪图画轮廓, 以提高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这种方法实际上学习的方法, 而不是游戏的方法, 活动内容是教师规定的, 方法和步骤也是教师安排设计好的, 并且伴有较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应对策略: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

区域活动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为依据设置活动区、组织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 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 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 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 特别是当前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 应适当减少。一定要避免重视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学习性强的活动区指导, 而忽视角色区、表演区、沙池区、图书区等游戏性强的活动区指导。加大区域活动的游戏性, 可以把一些适合活动区的教育目标当作游戏目标提出来。儿童的活动只有处在游戏目标下, 才能促使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才能获得真正的游戏体验。比如, 可以采用为活动区命名的方法, 来渲染游戏气氛, 创造童话般的境界。例如, 把“美工区”变为“艺术坊”“世小巧手”等, 孩子们来到这里就扮起了假想的角色, 或“做工”、或“作画”, 把自己的制造出来的“产品”拿到“商店”去“卖”, 用绘制的作品办“画展”。这样, 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仍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与教育活动环环相扣, 但活动的性质从学习变成了游戏, 幼儿的身份从小朋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活动目的从学本领变成了纯粹的玩, 一成不变的活动区变成一个个变化的游戏场所, 幼儿活动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三、材料投放随意, 缺少预设智慧

现象:有的游戏区材料过于丰富, 过于花俏, 幼儿看得眼花缭乱, 幼儿无从下手;有的游戏区材料单一, 幼儿没有兴趣, 游戏区形同虚设;有的游戏区材料追求昂贵, 认为贵的就是好的, 可操作性不强, 这样的材料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有的游戏区的废旧自制玩具, 卫生性安全性差、易破损, 废旧材料没有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 投放非常随意, 更缺乏预设智慧。

应对策略: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 有什么样的材料, 就可能引发什么样的活动, 因此应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期望幼儿活动的经验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 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所以, 投放的材料时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美观性, 只有这样, 最终实现材料的组合利用。

四、其他存在问题:

诸如:一游戏区设置不合理。有的游戏区互相干扰, 如阅读区与音乐表演区放在一起就不妥;有的班级游戏区过于喧闹, 幼儿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中, 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如在同一班级设置了体育角、动画角、音乐角、小菜场。二游戏区的整合性欠缺。主要表现在班级主题活动开展后, 游戏区投放的材料未能及时调整到位, 不能很好地深化主题活动;有的游戏区投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吸引了大部分幼儿前来活动, 游戏区太拥挤, 而有的游戏区冷冷清清, 少有人光顾, 导致幼儿的能力得不到整体的发展。三教师指导两极分化等等问题, 都应该引起教师们更多的思索与研究。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区域,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创造, 永远是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最能体现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 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快乐的、主动活动的机会, 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落实《纲要》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区域活动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价值。而目前因为主客观的原因, 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为实现区域活动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3.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接触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组织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等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强调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活动成分主要是幼儿游戏,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旨在满足儿童的需要。[1]创设良好的区域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可以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分析

当今,很多的幼儿园尤其是城市幼儿园十分重视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也已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区域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具体以淮北市某所幼儿园中的区域活动为例做出相关说明。

(一)区域设置现状

以某幼儿园的三个小班为例,在开学之初每个班依据各班情况(三个班级的空间设置略有差异)分别设置了3个、4个、3个区域,分别为:美工区、建构区、娃娃家;图书区、建构区、自然角、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娃娃家。主要依附于墙面集中设置,以其中第一个班级为例,该班级的建构区和娃娃家依附于教室墙的侧面。美工区则作为建筑区的区域“界限”而设置,该区域只作为陈列。其它两个区域大小差不多,各个区域都没有明确规定能够容纳多少幼儿。通过调查发现在区域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区域密集且缺乏连接性。在访谈调查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期中检查期间要求每个班级设置至少7个活动区域。在完成了要求的区域数目时,每个区域空间只能容纳2—3个幼儿,而实际上该班只适合设置3-4区域。区域间以柜子相连,但是柜子上会放些其它物品以成为另一个区域。比如小班用来连接娃娃家和建构区的柜子是美工区,区域间缺乏连接物。

区域设置类型局限。以小班开学之初为例,各班区域综合起来为美工区、建构区、娃娃家、图书区、自然角,这些区域都过于注重安全,缺乏探索性、挑战性。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

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何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材料,什么时候投放,投放多少材料就得务必慎重。在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材料投放的目的不明确。大部分教师投放材料的目的性偏差,很少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投放材料的。有些教师投放材料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将区域布置的“能看即可”,至于区域的实际可操作性其实并没有真正被重视(譬如一些用纸盒做的娃娃家只是“中看不中用”)。

其次还有材料投放随意。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教师们利用废纸、包装盒、瓶子等原材料经过画、剪、拼、粘等各种方式制作出区域所需要的多种场景或道具,但是有时候不太实用(比如用纸盒制作的一些娃娃家里面的电视、床、桌子之类的,很容易就被弄坏了);幼儿从家里会带各种各样的材料来,个别教师将生活中废旧的纸盒、田地里生长的谷物以及自然界的树枝和树叶作为幼儿手工区的材料。这种“有什么用什么”的思想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显示了教师的智慧,但也揭示了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随意性。

(三)区域活动指导的误区

首先,教师快速给予幼儿指导。如橙橙是个做事较慢,自理能力及体力较差的孩子,找了半天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区域,但还找不到托盘玩具,教师便帮他找来了印画的托盘玩具,知道他动作慢,也不会印,便握起他的小手教他如何画了。在上述情景中教师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就进行强行指导,针对性不强,教师的指导不但没有起到支持、帮助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活动,不便于幼儿继续活动,甚至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指导语言具有表面性和随意性。如凯凯在玩小丑叠叠乐时,并没有根据大小的顺序来叠小丑,显得不够专心、也不太想玩的样子,教师走过去说道:“不是这样叠的,你要按照最大的叠起来,不能乱叠啊。”教师站到幼儿旁边,看幼儿慢慢叠,幼儿还是叠不出来。教师的语言及引导方式不对,没有与幼儿一起参与到玩乐的游戏当中,只站在大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的方式也激不起幼儿再试试看、重新来一次的愿望。

再次,利用教师权威进行自问自答的指导。如在数学活动当中,很多幼儿在学习插座圆柱体的大小、粗细、高矮的排序,有些幼儿一时掌握不了排序的规律,把顺序给排错了。教师一急之下,说道:“老师说要从最大的找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有些小朋友乱给它们排队,这样对不对呢?”接着又义正词严地说:“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认真找,而是乱拿呢?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做事情。”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属于“传统模式”,以讲解传授为中心,重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但我们的教育理念应是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最后,放任自流式,对幼儿视而不见。杰杰因为觉得自己做的手工很棒,希望与教师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由自主地大声说:“老师,我做的花好不好啊?”教师简单地回答说:“好。”老师觉得幼儿不应该在安静的教室大声说话,所以回答得不带感情,也没有欣赏幼儿的作品。教师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努力过程及结果,漠然以对,这不仅会丧失教育的良机,而且也会扼杀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及和老师交流的主动性。

三、有效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

(一)区域创设对策

1.合理规划区域

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同时在规划区域时不要把区域设得太密集,确保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划分区域时注意区域间的相关性,以图书区为例,它应该是所有区域中最安静的,应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比较嘈杂的地方;丰富区域的类型,不局限于传统的几个区域,适当增加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区域。

nlc202309051442

2.有效利用材料

投放材料时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搭积木为例,小班幼儿适合提供体积中等、份量较轻、形状简单、颜色鲜艳的空心积木,但是到了大班,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则更能够满足幼儿构造的需要。还要把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在材料投放前,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2]要及时补给材料,合理安排数量。新旧材料的数量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教师投放材料要及时,以免导致新旧材料比例失调。[3]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来体验的,教师应当对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适当他调整、更新、补充。

(二)教师的角色与定位

1.教师是观察者:首先要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2.教师是参与者: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的意愿。

3.教师是指导者: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的指导应有的放矢,而不是没有重点,或在每个区域走马观花般地“游导”。

4.教师是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区角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3—104.

[2]田甜,黄少芸.成熟理论视野下幼儿园活动区角创设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2).

[3]李慧.对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现状的调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4.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童文学 毛加宁 吴忆平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1)

摘要:文章对微格教学现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现行微格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微格教学研究、加强对教师微格教学素养的培训、增加教育投资,完善微格教学设备、加强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改革微格教学,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建立科学的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微格教学 问题 策略

微格教学也称为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地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是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培养教师的课程中,为了训练基本的教学技能而兴起的。我国从1986年开始,上海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也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90年代以后,全国各师范院校都陆续建立起了微格教学实验室,成立了全国微格教学研究会,开展了课题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微格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使受训者在

练习中重点集中于某一技能,对训练过程进行录像,通过循环播放录像,受训者进行自我观察分析,亲自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增强自我认识,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分析,从而快速、准确的1掌握这些教学技能。所以它一兴起,就在师范院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最好的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微格教学设备投资较大,微格教学理论研究不足,教师微格教学素养较低等原因,我国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学的有效实施一直存在很多的矛盾与问题。

一、微格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微格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虽然师范院校普遍认可微格教学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最好的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对微格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表现为:

1. 对课程性质认识不够

许多师范院校未把微格教学作为师范生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开设。有的师范院校是在教学试讲、教育实习中,开设一些微格教学讲座;有的师范院校是把微格教学作为教师教育选修课开设;个别师范院校是把微格 童文学

1964.5 男

四川.乐山

乐山师范学院

学科教学研究所所长。教学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开设。对微格教学的课程性质认识不统一、不科学。

2. 微格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我国的微格教学课时远远低于国外的微格教学课时。在英国,微格教学安排在四年制的教育学士课程内,课程用42周完成,每周5学时,共计210学时。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开设微格课程,每周4课时,13周,共52课时。目前我国许多师范院校微格课时通常只有7--8周,每周2个学时,共14--16学时。相对应要训练的多种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只能稍微体验一下微格教学,远远达不到微格教学的需求,起不到真正训练教学技能的作用。

3.微格教学设备缺乏

虽然许多师范院校都陆续建立起了微格教学实验室,但由于不够重视,加上教育投资不足,许多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学设备简陋,数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微格教学研究不足,微格教学技能分类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技能的分类在微格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才能使微格教学有针对性,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提高受培训者的整体教学水平。

我们现有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大多数都采用原国家教委在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 的分类标准。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在课堂教学技能中又设了九项基本技能,即:导入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育信息的组织者。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素质和学生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教师具备:教材使用与创新处理技能;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课堂情境创设技能;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技能;讲授技能的发展;新课程下的调控技能;课堂拓展技能等。

这些变化使现有的分类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求增强对微格教学研究。

(三)师资缺乏,教师微格教学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师范院校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甚至许多师范院校的教学法教师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个别教学法教师参加过短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大多数教学法教师靠自学和自我探索来学习微格教学理论。这导致微格教学师资缺乏,许多学科教学法教师对微格教学理论了解不多,对微格教学概念模糊,对微格教学的产生、发展、特点及理论依据知之甚微。只知道有摄像机记录学生的教学过程,课后可以观看并师生一起评议,导致目标模糊。严重影响了教学技能的训练。

(四)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高 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的影响,微格教学重个教学技能的概念、分类、作用的讲授,轻实际操作;加之学生人数多,课时少,要训练的教学技能复杂,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微格教学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高。

(五)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体系不科学 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缺乏科学的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观性较大,有时会出现评价省略的情况。受训者的角色扮演不到位,只注重的讲授者的评价,并且评价停留在泛泛而谈,不符合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

(六)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没有保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微格教学过程已形成一定的模式,该模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确定培训的教学技能,提出培训目标;(3)观摩微格教学片(带)或现场示范;(4)组织讨论;(5)

编写教案;(6)微格教学实践;(7)反馈和评价。

但在教学实践中,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缺乏相对缺乏:(1)微格教学理论相对停止不前,很多课题研究不够;(2)观摩微格教学片(带)缺乏;(3)微格教学教材相对单一。

(七)微格教学在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基本是空白

由于对微格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也由于微格教学设备投资较大,微格教学理论研究不足,教师微格教学素养较低等原因。导致微格教学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基本是空白。

二、微格教学变革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微格教学的研究,提高对微格教学的认识

微格教学基本理论是开展微格教学的基本依据。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真正内涵,才能消除对它的错误理解,从而提高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并科学开展微格教学。

1.深入研究微格教学的学科性质 认真研究微格教学的学科性质,将微格教学定位为教师教育必修课。我院经过多年的微格教学实践,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在“2010 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将微格教学定位为教师教育校必选课程,所有师范专业学生都必选修。

2.深入研究微格教学技能分类 充分考虑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深入思考微格教学技能分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院经过反复调研,考虑要训练的技能多,课时少的矛盾,制定了《微格教学课程标准》,将微格教学技能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增加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说课技能等内容。

3.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

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使得微格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分上台演示教学技能,而且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其教学技能多次重复观看,作全面的评价和不断改正,真正发挥微格教学作用。

(二)加强对教师微格教学素养的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微格教学素养的培训。

1.加强师范院校微格教学

科学定位微格教学课程,改善微格教学条件,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提升教学法教师的微格教学素养,确保微格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师范生的微格教学素养。

2.重视师范院校教学法教师的微格教学素养的强化培训

首先,利用国家和省、市的教育资源,进行微格教学培训者的培训;其次,通过微格教学培训者进行教学法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的培训;再次,通过教学法教师进行参加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的培训。

(三)增加教育投资,完善微格教学设备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育投资,改造陈旧设备,购进新设备,增加新微格教室等。使微格教学设备真正能实现微格教学的需要,能实现微格教学的目标。

(四)加强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 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系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可以利用当前师范院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更好地解决当前微格教学教室数量不足、利用率低的问题。

具体做法有:

第一,建立微格教学视频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观看、下载微格教学的示范录像。

第二,建立优秀视频资源库和自荐视频案例库,学生可以自由选看。

第三,建立微格教学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就课前准备、课后经验等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

(五)改革微格教学,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

师范院校应加强微格教学的改革,注重规范微格教学的模式、过程、方法,构建科学、专业的微格教学体系。

首先,进行微格教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科学确定教学内容。针对多种教学技能,确定重点教学技能; 其次,进行微格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再次,进行微格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六)建立科学的微格教学评价标准 首先,教师要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式,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避免评价流于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其次,加强对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揭示问题,营造一个浓厚的研讨气氛,体现微格教学的本质。

总之,微格教学作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我们也要看到现行微格教学中的问题,加强对微格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微格教学改革,推进微格教学发展。使微格教学能真正发挥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汪振海.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2]王建莉.微格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刍议[J].职大学报,2007;

5.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摘要:音乐教材选择是否恰当是影响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兴趣的原因之一。现在的音乐素材很多,可并不是每种音乐都适合幼儿,所以在选材方面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选材。这样才可以让幼儿更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 音乐活动 选材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更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也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感受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广阔的天地,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得到积极地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专家们强调应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来对待。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那么,如何让幼儿喜欢音乐活动呢?因此,音乐活动中音乐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二、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调查中指出: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在音乐教材和音像素材选择方面缺乏新意

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用美的音乐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如果音乐作品本身不美,或者不够美,那么孩子的美感从哪来?现在的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一些唱了许多年且并无多少美感的儿歌,让孩子唱。我认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真正美的作品去熏陶他们,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感受音乐中的美。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音像资料的数量很有限。另外幼儿园使用的音乐教材,很多是没有配套音像资料的,所以很多资料是幼儿园教师自己购买或翻录,随意性较强,差别也很大。

(二)在音乐活动中过于追求课程整合,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

教师在选择儿童音乐作品中总是想着要如何让活动能够和其他的领域相结合,而忽略音乐的真正目的。所以多数采用是天真幼稚型的乏味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存在思想教育的内容,如《三只猴子》中“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教育幼儿,要遵守纪律,否则就要像那三只猴子一样摔得都是包了。而像《动物狂欢节》、《彼得与狼》等经典的音乐作品却很少见。即使有些作品却包含了大胆新奇的想象、准确动人的音乐形象、丰富的节奏、和声与旋律,经过教师的再诠释,音乐所应有的浪漫、幻想、等特点也被忽略,而成为思想教育内容的载体。

(三)教师的音乐修养有待提高

教师们缺乏音乐修养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教师们所掌握的儿歌很有限,大多歌曲还是在幼儿师范学校学的;很多人没听过《狮王进行曲》,更不知道这是选自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类似的世界名曲掌握很少;选择的音乐作品不优美,幼儿歌曲伴奏单调,范唱呆板没有激情等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幼儿园音乐活动质量的高低。

三、音乐活动应该怎样选材

(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进行选材。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乐活动教材。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喜欢具体、鲜明的事物。所以,教师在选择音乐活动教材时,应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恰当地适时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有趣的或是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内容与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那么幼儿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小班为例: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因此,音乐活动的教材应当选取歌词琅琅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内容进行。在理解歌词方面: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比较容易理解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相关的歌词。例如:

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孩子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身的认知条件相符合,容易记忆,也能够琅琅上口。音域方面:儿童的发声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在节奏方面:最好的节奏是能够与儿童自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脉搏的节奏等相适应,或与儿童的身体动作,如走路、跑步等的节奏相协调,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因此,在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应遵循此规律进行选材。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鸭子》等。

2、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教师尤其应注意,要以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于学。我们将歌曲,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等诸多形式带进日常教学中,融入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与唱,玩,敲,动之中,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

实例1:小班音乐欣赏活动——萤火虫。

《萤火虫》这首歌曲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适合幼儿接受。在活动中不仅能让幼儿欣赏优美的音乐,感受歌词优美的意境。同时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使其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所以我选择了这首歌曲让幼儿欣赏,让他们从美的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体验。

但小班幼儿对音乐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虽然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理解简单的、形象鲜明生动的乐曲,对不同音乐情绪的乐曲有初步的感受。于是我在活动之前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对萤火虫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制作了《萤火虫》的课件,最后通过各种材料去引导孩子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时去分析、理解和表现。

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特别是最后用纱巾进行歌表演的环节让活动达到了高潮,让幼儿的情绪也达到了最高点。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白活动选材的重要性,只要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就能让活动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选材。

在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出巧妙的安排,引导幼儿感

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与教育内涵,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育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在小、中、大班的音乐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可利用一切适宜的时机带孩子们去接触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能有相关的知识经验。

实例2: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优秀案例选辑一书中,小班音乐活动《洗刷刷》,教师就别出心裁地把孩子们熟悉的流行歌曲《洗刷刷》改编成儿童熟悉的“猜水果” “洗水果”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吃吃、玩玩的游戏过程中不断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内容,在游戏中便学会了这首歌曲。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在循序渐进中接受新的知识。

(三)选材应具有多样性、时代性。

就比如上面的例子,教师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这样的选材 不但使幼儿非常的感兴趣,也使音乐具有新意,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优秀的幼儿音乐作品作为教材,以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幼儿;也可适当的让幼儿接触一些真正优秀的成人音乐作品,开阔幼儿的音乐眼界,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还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教材,有选择的把幼儿熟悉的、健康的民俗歌舞、流行歌曲、卡通歌曲等改编成富有教育意义的幼儿音乐教材。

6.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孙宏利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及互查,使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它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开学初,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部分活动区域材料进行了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层次性、趣味性、易操作性。通过孩子们的活动,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特别是我们在美工区投放的用面粉、盐、颜料混合在一起的绘画材料,幼儿的作品体现出立体的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制作区,一直是我们活动效果不佳的区域,因为幼儿的制作水平有限。这学期我们经过反复研讨,为幼儿提供了新颖的衍纸画,新的材料,吸引了幼儿,每天选择这个区的幼儿多了,孩子们制作出来的作品也相当漂亮。但是在具体的区角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在科学区中,我班小朋友利用反冲力制作的小汽车,老师们提出有不卫生的现象,这一点,使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根据老师们的意见,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我们可以尝试用替代物给气球进行充气,不直接用嘴充气。同时对科学区的材料进行增加它的趣味性,可以根据一些科学原理,制作一些孩子们喜爱的玩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科学原理。

问题二:图书区的环境有些不够安静,这有客观原因,也存在着幼儿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不安静的因素,这要靠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培养。教师也要及时调整一些图书资料,吸引幼儿的兴趣,能够专注的看书。

此外,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长反思,在观察长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枕头的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7.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2009年我园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我们期望通过深入的研究, 最大化地挖掘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价值, 探索在主题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区域环境创设、材料投放、观察指导和交流评价。现以中班“我们居住的地方”为例, 阐述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区域创设的背景

孩子们参观了自己居住的地方, 多途径获得了关于家乡的信息, 有孩子提议:“我们把家乡搬进活动室吧。”于是, 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适应主题活动的需要, 在师幼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的“娃娃公寓”建成了。在这一主题背景下我们又设计了符合孩子年龄特点、需要以及能力的小组化、个别化区角活动, 从孩子最为熟悉的地方———自己居住的小区、幼儿园入手, 提供丰富的材料, 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幼儿依靠自身的经验和能力, 通过操作、摆弄材料, 寻找和感知家乡的特色和变化, 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区域总体布局

我们将活动室的南半边空间构思为“娃娃公寓”, 在活动室的一半处以钢琴作隔断, 旁边设以“娃娃公寓”大门, 大门上面的字用银杏树叶状的纸箱板做底, 突显“银杏之乡”。在钢琴背面设计张贴了公寓地图。进入“娃娃公寓”大门后顺时针方向依墙设置如下区域:娃娃停车场、娃娃小医院、娃娃家、娃娃美发店、娃娃花坊、娃娃书吧、娃娃凉亭;中间空间设为家乡美食店;凉亭北边的内楼梯下设为娃娃俱乐部, 即表演区;活动室进门处右手边一块较大空间设为娃娃公园, 即建构区;建构区拐角处设为忙碌的“三井头”, 融建构和表演于一体;进门处的左手边是主题墙, 主题内容跃然于上。整个活动室的区域布局错落有致, 互不干扰, 通过角色串连又动静皆宜、相互贯通。

区域活动 (重点概述活动目标、材料投放, 区域设置和环境详见录像)

区域一:娃娃公园 (建构区)

活动目标

1. 通过结伴商量、分工和合作, 初步学会合理布局整个公园。

2.在堆高和围合的过程中, 获得空间建构的关键经验, 并尝试解决在架高时不稳固的问题。

3.体验与同伴合作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材料投放

本着废物利用、注重美化的原则, 在投放大量清水积木的同时, 投放适量的清一色的红色奶罐。清水积木和奶罐都便于成型, 搭建和垒高最为适宜。投放的清水积木以板状、柱状和弧形状为主, 增强了材料对幼儿的挑战, 同时也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需要, 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区域二:忙碌的“三井头”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 搭建出三口井的不同外观造型。

2.学会分配角色, 演绎“三井头”附近居民的生活场景。

3.感受和体验人们井边谈话、洗衣的生活情趣。

材料投放

区域设置初期, 我们主要投放了红色的旺仔奶罐, 以搭建三口井为主。后来顺应游戏情节的发展, 又添加了小水桶、搓衣板和洗衣盆, 幼儿在搭建三口井后模仿井边的居民打水、洗衣和晾晒, 让材料满足游戏发展的需要。

区域三:娃娃俱乐部 (表演区)

活动目标

1. 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道具和服装表演, 增强主动表演的积极性。

2.通过主持人、演员和观众的角色分配, 了解俱乐部的游戏流程。

3.感受娃娃俱乐部给公寓带来的生活乐趣。

材料投放

本区域的乐器投放以自制和现买的相结合, 分别为:小铃、铃鼓、圆舞板、双响筒和用饼干盒自制的小鼓等, 陈列于矮柜上;道具的投放以自制为主, 有各种角色头饰、表演服装和帽子等, 陈列于悬挂的道具架以及小屏风上。后期又投放了一只立式小话筒, 顺应游戏发展的需要。

区域四:娃娃停车场

活动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 学会将停车场的车子按车位停放。

2.大胆想象, 用插塑搭建各种功能的汽车, 停放于停车场, 并能和同伴交流停车场的功能和为娃娃公寓带来的好处。

材料投放

停车场内的汽车以自制和搭建为主。废旧材料制作的汽车是前段时间美工区的作品, 投放于本区中体现了区域资源的共享。在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将车子按车位停放后, 我们又适时地抽取出部分自制汽车, 投放插塑, 让幼儿搭建各种各样功能的汽车。插塑的投放既解决了停车场游戏的单一性, 又推进了游戏的发展, 让幼儿在搭搭、说说中进行合作, 拓展了多种经验。

区域五:娃娃小医院

活动目标

1. 知道小医院是娃娃公寓里为居民服务的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

2.掌握看病的步骤流程, 自主分配角色合作游戏, 丰富生活经验。

3.乐意为公寓居民服务, 治病救人。

材料投放

提供各种仿真医疗工具, 有针筒、眼镜、听诊器、钳子、纱布和绷带等, 挂号台上有幼儿自制的病历, 取药处有废旧的空药瓶。为取得真实的角色体验效果, 我们还提供了医生和护士的服装、帽子各一套。

区域六:娃娃家

活动目标

1. 自主分配角色进行游戏, 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流。

2. 能带着娃娃参与公寓内别的区角游戏, 学会与别的区角互动, 增强交往能力。

3. 具有爱心和责任意识。

材料投放

作为一直以来的固定区域, 在原来投放的沙发、靠背、小床、小桌子、凳子及自制的煤气灶台、灶具的基础上, 又投放了小推车, 同时将自制的一些娃娃的食品抽取掉, 推动幼儿与美食店等别的区角互动。

区域七:娃娃美发店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知社会经验与同伴结伴游戏, 并能使用礼貌用语。

2.学会商量分配角色, 使用角色语言进行理发、洗发、烫发等游戏。

3. 有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材料投放

废旧酸奶瓶的应用是本区域的特色, 幼儿的操作材料以成品和半成品为主, 除了成品的美发工具, 还有半成品的发套, 需要美发师用彩带和双面胶在切下的半个皮球皮上制作, 再为顾客戴上。烫发区也是近期增设的, 用蓝色酸奶瓶做烫发的架子, 上面有用竹篓做的烫发的头罩, 悬挂着多个塑料夹子, 下面配一张积木小凳, 增强了材料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挑战。

区域八:娃娃花坊

活动目标

1.会观察范例, 学习折各种花, 并制作成花束;会用剪、拧、贴的方法表现春天的桃花。

2.精心护理小种植, 及时做好种植记录。

3. 有花坊工作员的角色意识, 能积极为公寓绿化和美化提供服务。

材料投放

本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足、丰富的成品材料, 如:小种植若干种, 饲养的小动物6种~7种。半成品操作材料有干树枝、酸奶瓶砌成的花盆、裁好的各种纸、扎丝等, 让幼儿动手做盆花。具有多样性、安全卫生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材料, 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区域九:娃娃书吧

活动目标

1.知道书吧是娃娃公寓里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之一。

2.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 欣赏更多著名的建筑和民俗风情。

3. 能安静阅读, 遵守规则, 做文明小居民。

材料投放

作为固定区域, 本区中投放了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图书。近期顺应主题活动的需要, 又增添了很多有关全国各地著名建筑和民俗风情的图书, 供幼儿自由选择和阅读。

区域十:家乡美食店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与顾客沟通, 介绍家乡美食的名称及用途。

2.会玩买卖游戏, 自主分配角色。

3. 遵守规则, 爱护游戏材料。

材料投放

本着勤俭节约、废旧利用和低碳环保的原则, 美食店的每一样物品都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自制的, 数量充足。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 我们还在公寓外增设了自制的自动取款机, 以不断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区域十一:娃娃凉亭

活动目标

1.自由结伴交流或玩扑克游戏, 感受公寓小凉亭的惬意舒适。

2.感受公寓是居民散心、纳凉的好场所。

材料投放

凉亭内用纸箱自制了一张小圆桌, 并投放了扑克牌供幼儿休闲娱乐。

入区活动标志设计说明

本班的进区卡采用配挂卡的形式, 卡面是各区角的特写照片, 让幼儿拿到卡便一目了然, 也方便教师对串区的幼儿进行管理;卡底是幼儿设计的班级标志, 富有班级特色。

每个活动区都用挂钩固定了进区卡的挂放位置, 控制好进区卡的数量。每次游戏时间一到, 孩子们会根据意愿来到自己喜欢的区角, 配挂卡后方可进区游戏。当发现进区卡被取完时, 幼儿自然会选择别的区域游戏, 这样保证了人卡同区, 也很好地控制了每个区角的人数, 确保了游戏材料的充足和游戏开展的有效性。为充分考虑幼儿兴趣, 我们在执行凭卡入区的基础上, 还满足部分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调换区域的需求。游戏结束后, 幼儿将进区卡整整齐齐放回原处。

活动指导

活动前的组织引导, 主要是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 并有重点地介绍新增区域。

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主要体现在: (1) 用心观察, 发现问题。 (2) 适时介入, 推波助澜。 (3) 支持鼓励, 享受成功。

8.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幼儿园是孩子走进学堂的开端,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对幼儿初级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实践作用。区域活动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在相应的主题背景下确保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我们的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手段。本文针对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性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一、现阶段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对区域活动教育的意识不强

幼儿园的教师们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教育方式过于新颖和特殊,难以超越以往教学活动中的规律性教学模式,所以常常忽略区域活动,仍然运用老的教条的教学模式。就课堂秩序而言,区域活动是比较自由无序的,这对于年龄偏大,思想保守的教师而言很难接受。虽然教师们在耳濡目染中也了解到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学知识的延伸以及拓展,是有益的,知道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仍旧惯用传统教学,进而在实践学习中忽略活动的主题。

(二)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幼儿教育机构的不断增加,连锁式的私立幼儿园也越来越多,对教师的需求量也更多,很难轻易请到素质偏高的教师,因此对教师的招聘标准就有所下降,大多数幼师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在幼儿教育中缺少正确理论的指导,教学的经验只有通过自己在实践探索中才得以长期积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缓慢,所以很难发挥先进教学的优势,对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把握有限,所以对于区域活动的利用程度也十分有限。

(三)活动前准备工作不够,对活动不全面评价

首先,教师对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不充足。根据幼儿教育的需求,在不同的主题下需要提供的材料各不相同,但是教师为了节省准备时间,多数材料都要求家长准备齐全,但是这对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弊端。

其次,教师对活动的整体评价比较含糊,不够全面。幼儿对事物的整体认知是比较模糊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十分关键,如果被教师否定或者训骂,对幼儿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对于活动中的交流并未予以重视,在后续工作中也并没有对参与者进行评价或者鼓励,则会大大削弱幼儿的学习热情。

二、优化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措施

(一)对教师要进行重点培训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支持幼儿,无论学习还是玩耍中与幼儿积极合作,并且善于引导幼儿学习的发展,要因材施教,尊重幼儿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水平与能力经验的差异,从而促进幼儿全面性和谐健康的发展与成长。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抛开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思想,适应新时代要求,定期接受专业技术的培训,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建立形成全面性的对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认知,进而利用好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定期对教学问题进行相关性的探讨,强化教师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在每周末的上午参加园内组织的教育培训课程,在课后教师间可以选择通过竞赛的方式,选拔出最佳优秀教师以及小班级,并且增进感情交流,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重视活动材料的多样性

区域活动事前的准备材料具有多样性以及趣味性,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进行“附近的商店”这一主题活动时,根据这一主题可以开一个小联欢会,在这一区域内,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零食、玩具、衣服以及简单的书籍等,形成一个由小吃部、服装部、生活用品部、书店组成的区域。在这一大區域里,活动种类繁多,互动较为频繁,孩子凭借不同的兴趣经营不同的商店进行模拟售卖,将生活实际与游戏相结合,为幼儿提供教学材料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活动主题趣味性的设计

在区域活动中,因为活动具有自由活动性,所以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往往这种方式会偏离教师预设的活动方式,幼儿与同伴随意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在事前要进行详细的活动设计与安排。比如在进行“绿色环保,人人有责”这一主题活动中,开始要组织幼儿在不乱扔垃圾与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开始实行,并且吃的食物也要注意多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种植树木,让幼儿参与其中,活动过后相互交流感受。

三、结束语

9.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专业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均衡等问题.建议对英语专业内部实行分层,并实行多元的质量评价标准;科学界定其学科内涵,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合理调配师资,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作 者:陈雪芬 朱吉梅  作者单位:陈雪芬(浙江科技学院英语系,310023)

朱吉梅(浙江科技学院外语学院,310023)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理工类院校   英语专业  

10.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

践研究

摘 要: 绘本,是一种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它给幼儿发展带来的深远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们以优秀绘本为载体,结合主题活动家园共育,一方面通过提高教师的绘本教学能力和素养,一方面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和效度,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主题活动背景 绘本阅读 幼儿语言能力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时,教师也有意识地将绘本教学融入主题活动中。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教师层面:其一,教师在绘本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内容的确定较少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的方式过于单一。其二,教师在绘本教学中与主题教育不相融,在不适宜的主题中开展绘本教学,不仅没有体现绘本的价值,而且会破坏绘本的魅力。其三,教师在语言教学目标确定、活动组织方面有弱化趋势,很多教师对幼儿阶段语言发展能力的认识不够,注重生成,而忽略对某些现有教学题材的应用。

幼儿层面:小班年龄段有部分幼儿不愿意表达,倾听不够专注;中班幼儿语言表达有了一定发展,在语句理解上个别差异大,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待加强;大班幼儿在倾听、理解能力上有很大发展,但在口头表达上有时会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上不太通畅;家庭亲子阅读的情况对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影响。

由此,我们进行了主题活动背景下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深入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

为了提升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我们开展了绘本阅读的园本培训,深入绘本解读,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和认识。主要针对“什么是绘本阅读?什么是主题活动背景下的绘本阅读?绘本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幼儿语言能力有哪些?怎么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等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比如学习理论《绘本阅读的魅力》、《绘本阅读的使用策略》等文章,开展“我推荐的绘本”活动向课题组成员介绍经典绘本。学习各年龄段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主题活动中哪些绘本可以渗入主题展开讨论。

二、走进读本,感受悦读

1.走进绘本,创造良好的绘本阅读环境。

创造良好的绘本阅读环境,开展“走进绘本”活动。我们把幼儿图书专用室设置在一楼,让过往的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幼儿园的书香气息。专用室中不仅设置了“推荐书目”,而且按内容进行了分类,为了让孩子提升保护书的意识,设置了“书吧医院”,让孩子们自主修缮。在这个专用室,平时班级里孩子可以根据安排进去看书,喜欢阅读的家长也可以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进去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班级里各班设置了绘本阅读区,老师们有意识地将阅读区设置在光线充足的走廊,各班专门开辟了“好书专栏”,定期向家长、孩子推荐经典书目,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阅读。

2.研究绘本,更好地优化绘本教学。

(1)互动式解读。为了提高老师、家长对绘本的解读能力,我们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在班级里,幼儿每周读一本书,并在漂流本上记录家长和幼儿读后的感受及对绘本的解读。通过漂流形式,让读者们共同分享读书心得,从而加深对读本的理解。教师层面,除了漂流,我们利用课题活动共读一本书,说说自己对读本的理解,以及教学中可以渗入哪些内容。通过以上互动式解读,为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活动中捕捉了许多灵感,也为家长在亲子阅读中提供了经验分享。

(2)课例研究。为了优化教师的绘本教学设计,课题组定期进行研究课活动,针对活动中的语言目标定位、能力培养、环节设计等进行讨论。如大班《我的幸运一天》活动中,老师与幼儿互动的形式可以多样,避免单一、一问一答的形式。本身绘本的阅读就有一些语言活动的影子,在提问时,请幼儿学一学故事里的主人公的对话,以使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方面有明显提高。在研究课《狼大叔的红焖鸡》中,我们及时捕捉故事文本中优美的词语,如:各种各样、兴高采烈、蹑手蹑脚等,幼儿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既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又能用很形象的动作表演出来。

(3)资源协助,阅读共享。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主动积极搜集各种和绘本相关的信息资料,下载电子书,寻求资源协助,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充实绘本近千本,其中有单本的也有整班人手的读本,大大丰富了绘本阅读内容。

三、家园互动,共享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在进行亲子阅读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家长在亲子阅读的困惑,针对问题展开活动。首先,注重通过各种活动从多角度潜移默化地帮助家长形成对分享阅读的正确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还邀请班级中亲子阅读做得较成功的家长进行经验分享。其次,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机会,通过老师的绘本教学展示,帮助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活动中幼儿的讲述和提问,激发了家长对亲子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活动中。

我们对主题活动背景下绘本阅读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已有了一定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活动区创设中,各班级为幼儿设置了一个安静、温馨、有情趣、相对宽阔和开放的图书区,选择了适合中班幼儿、种类繁多的图书,使幼儿愿意到这里看书,渐渐地喜欢阅读。

2.提高了家长与幼儿亲子阅读的意识和积极性。

我们建议父母带头看书,并提倡“亲子阅读”,每天有一段时间(约20分钟)与孩子静静地共读一本书。读后交谈,记录亲子阅读卡片,分享阅读感受。通过亲子阅读,孩子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习惯得到了有效巩固。

3.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

11.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 问题 策略

一、“主题单一,教师高控”

现象: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内容单一,预设多,基本上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生成少甚至没有,基本上是“一成不变”。

应对策略:保证核心,依据幼儿兴趣及需要设置

目前,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主要是将活动室划分成一个个活动区域,供幼儿学习和游戏。一般的班级都会设置这样几个核心区域:建构区、角色游戏区(也可在这个区域内多设几个小区角,比如幼儿都熟悉又喜爱的娃娃家、超市、医院等)、美工区、语言区、操作区、科学区等,教师们也会设置一些特别的区域,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生活区、展示区、益智区、音乐区、体能区、种养区、沙池区、戏水区等。而区域主题主要来源于:

1.以课程内容为线索。如开学初,随着“我喜欢的鞋……”主题活动开展之前,在组织社会活动“我会选鞋了”之前,考虑到班级大部分孩子可能缺乏选鞋的经验,于是,就在科学区里开始了“鞋的展览”活动,丰富幼儿对鞋的认知。

2.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为背景。针对现在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弱的现状,在建议家长放手锻炼孩子的同时,幼儿园也要从小事着眼,从生活着手,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于是,用筷子夹花生、系鞋带、扣纽扣、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就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在区域活动中,并根据幼儿的发展不断地提升与替换。

3.以班级培养目标为背景。学期初,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制定详尽合适的班级工作计划,其中的许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也可以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如,班级培养目标里有一条“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宝贝”。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专门的涂鸦区,根据孩子的绘画兴趣、发展水平、美术能力投放适宜的绘画材料,让幼儿恣意张扬,尽展个性。

4.以幼儿的特殊需要为背景。针对幼儿的一些弱势状况,给与一定的引导与帮助,促进其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比如:有的孩子绘画很有天赋,线条流畅、构图奇妙,可是也许他的数理逻辑关系的建立却比较混淆不清。于是,就可以开创一些活泼有趣的“数学加油站”,让他们在数物匹配、数卡接龙等操作活动中提高数学能力,等等。

二、“任务定向”

现象:比如“美工区”,教师准备好画有直线、弧线的纸张和旧画报,让幼儿根据自己能力去选择剪直线、剪弧线或剪图画轮廓,以提高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这种方法实际上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游戏的方法,活动内容是教师规定的,方法和步骤也是教师安排设计好的,并且伴有较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应对策略: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

区域活动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为依据设置活动区、组织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特别是当前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应适当减少。一定要避免重视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学习性强的活动区指导,而忽视角色区、表演区、沙池区、图书区等游戏性强的活动区指导。加大区域活动的游戏性,可以把一些适合活动区的教育目标当作游戏目标提出来。儿童的活动只有处在游戏目标下,才能促使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获得真正的游戏体验。比如,可以采用为活动区命名的方法,来渲染游戏气氛,创造童话般的境界。例如,把“美工区”变为“艺术坊”“世小巧手”等,孩子们来到这里就扮起了假想的角色,或“做工”、或“作画”,把自己的制造出来的“产品”拿到“商店”去“卖”,用绘制的作品办“画展”。这样,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仍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与教育活动环环相扣,但活动的性质从学习变成了游戏,幼儿的身份从小朋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活动目的从学本领变成了纯粹的玩,一成不变的活动区变成一个个变化的游戏场所,幼儿活动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三、材料投放随意,缺少预设智慧

现象:有的游戏区材料过于丰富,过于花俏,幼儿看得眼花缭乱,幼儿无从下手;有的游戏区材料单一,幼儿没有兴趣,游戏区形同虚设;有的游戏区材料追求昂贵,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可操作性不强,这样的材料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有的游戏区的废旧自制玩具,卫生性安全性差、易破损,废旧材料没有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投放非常随意,更缺乏预设智慧。

应对策略: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有什么样的材料,就可能引发什么样的活动,因此应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期望幼儿活动的经验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所以,投放的材料时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美观性,只有这样,最终实现材料的组合利用。

四、其他存在问题:

诸如:一游戏区设置不合理。有的游戏区互相干扰,如阅读区与音乐表演区放在一起就不妥;有的班级游戏区过于喧闹,幼儿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中,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如在同一班级设置了体育角、动画角、音乐角、小菜场。二游戏区的整合性欠缺。主要表现在班级主题活动开展后,游戏区投放的材料未能及时调整到位,不能很好地深化主题活动;有的游戏区投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了大部分幼儿前来活动,游戏区太拥挤,而有的游戏区冷冷清清,少有人光顾,导致幼儿的能力得不到整体的发展。三教师指导两极分化等等问题,都应该引起教师们更多的思索与研究。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区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创造,永远是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12.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一、当前学校武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对武术的认可程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明确认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动机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根源。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一出生就受到太多诱惑:先是满大街的电子游戏机, 然后是电脑的普及, 互联网的开通造成的虚拟网游。即使小不点的时候, 也是坐在家里观看日本科幻片《奥特曼》。由于学校武术开展受师资等因素限制, 加上多媒体宣传影响, 他们对武术的看法存在一些误区。

(2) 学校领导对武术文化传承意识淡漠。

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领导忽视了武术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的民族优秀文化认同感。新课标实施以来, 被定为武术特色的学校没有增加多少, 习武的青少年学生人数不升反降。

(3) 武术师资缺乏。

笔者认为, 缺少武术专长教师是影响学校开设武术课及武术活动最重要的原因。

(4) 武术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很多教师都是运用老式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在与教师、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教学中, 一般只采用言传身教, 凭经验传授技术, 多使用术语化讲解, 形象化讲解、口诀化讲解很少使用;虽使用了示范法, 由于动作比较复杂, 所以完整示范的很少, 大都是使用分解示范法, 这对武术动作的完美性起到破坏作用;针对动作的好坏基本上是用语言提示法来纠错, 剖析法、对比分析等较少使用, 让学生理解深入的不够。

二、针对当前学校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坚决贯彻新课标精神, 认识学校武术承担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体育模式是典型的举国体制, 中国奥运军团的巨大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巨大投入, 是国家不遗余力的督促关心, 才创造了中国体育的辉煌。前一段时间学校武术与学校集体舞之争在河南引起了媒体极大的关注, 支持这一说法的背景是:河南一直是民族体育武术传承发扬的胜地。近年来, 随着少林寺全球“营销战略”的成功和陈氏太极拳的“申遗”, 带动了少林功夫和太极拳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作为发源地的登封和温县, 武术文化氛围与群众基础尤其深厚, 校园集体舞的推广遭遇尴尬。结果是不论是练“少林拳”, 还是跳“华尔兹”, 均难达到教育部门的目标。不过这样的争论很有必要, 引起了武术界认识的共鸣。

(2) 在新课标要求下, 充分了解学校武术的学习主体意识。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示范武术动作时, 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 总怕学生看不明白、记不住。因此, 课上教师示范得多、重复说的地方多, 给学生自身揣摩的机会并不多。其实“示范”也只是浮在表面上, 并没有什么深度地用攻防结合来说明动作的要领。教师的示范为主的教学过程, 占用了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时间, 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 学生只是听众、观众, 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武术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都会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欲望。现在体育项目众多, 学生选择锻炼的余地很大, 学校武术开展面对其他体育项目挑战压力较大。按照新课标的水平目标, 1~6年级的武术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 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 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 武术教学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新课标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 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他们的基础、对学习的情感、方式、方法, 以及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 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 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 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及其成因。

(3) 更新观念, 领导由管理者向服务与组织者角色转变。

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是落实学校武术关键的环节。领导工作繁忙, 专业基本上也不同, 对学校的建设总是采取长远战略式手段, 自然而然对武术的发展推广只能是当做一般体育性项目对待。提高学校管理者对武术的真正理解和认识, 是发展学校武术的核心。

(4) 适当改良学校武术内容,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加强对武术理论和技术的探索, 中国武术院更应该在这场文化争夺战中发挥领军作用, 组织研究编写能够适应学校武术发展的教材, 引领学校武术的走向。现在有本书叫做《极拳道》, 它在借鉴跆拳道与空手道十分成熟的运作经验上, 建立了散打、传统武术套路、功法、技击、演武五大模块, 组成道馆式武术, 成功地解决了我国武术门派繁多, 形式多样, 实质大同小异, 却难以推广的难题。丰富多彩的门派, 反而成为保持个性化、趣味性教学的优势。由这五大模块的内容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统一道服, 在装潢考究、充满东方文化的道馆定期进行色带考试的激励。这种模式对学校武术的改良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它已经触及到武术体系深层次的问题。

(5) 灵活运用教材, 适当增加本土特色武术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 在新课标倡导下, 各学校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武术资源。例如峨眉猴拳、粤南的虎鹤双形拳、云南孔雀拳、山东的梅花螳螂拳等, 这些武术名称美, 听起来也就有想练习的欲望, 特别适合现代青少年学生好奇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不能解决授课问题, 学生可以就近向名家学习, 也可以聘请武术专家前来授课, 这是符合新课标的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学得好坏与否, 并不重要, 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态度。可见, 有特色的武术内容同样吸引学生的眼球

(6)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 评价方法多元化。

长期以来的武术教学模式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即四点一线: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 (集体) 练习———教师纠错总结———学生巩固提高。让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口令转, 教师对学生处于一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高高在上的地位, 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 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学评价更多关注的也是考试的结果, 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过程和策略来学习的。所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其武术兴趣的关键所在。

新课标的实施, 体育课程的改革, 给学生带来主动锻炼的迫切需要。要把青少年的体质锻炼水平与武术运动有机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学校武术。通过学校武术的蓬勃开展, 既可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 又可以为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打下坚实的本土基础。新课标在这个角度上, 对学校武术开展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邱丕相.论加强青少年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2) .

上一篇:葫芦丝校本教材图文下一篇:ktv公主月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