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资料(精选8篇)
1.对统计资料 篇一
日前,市统计局先后召开党组扩大会、月度总结和工作推进会,学习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关于贯彻落实批示的有关要求。党组书记、局长王国钧主持会议。
王国钧局长要求,全市统计系统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精神;要把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为全市统计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扎实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要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五张网”,构筑防范数据造假、弄虚作假的长效机制。
王国钧局长就做好当前各项统计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有序推进“三新”统计工作,以探索标准、制度为主,抓好“软件业新型业态”和“总部经济”统计试点,形成一套能够反映南京软件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成效的统计制度。二是全力抓好新兴产业人才统计监测调查工作,正确处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开展新兴产业人才统计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季度集中培训周工作,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活动日”等与开展统计季度集中培训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四是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工作,继续完善统计数据“三三”工作制。五是高度重视江北新区统计和高新区考核等工作。
王国钧局长要求全局上下要振奋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做好各项工作,要提高效率、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要加强学习,以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好各项统计工作。
市局领导和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对统计资料 篇二
统计法所指的统计, 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但从近年我国统计法执法检查情况看, 虚假、、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约占全部统计违法行为的60%。以2009年全国上半年GDP统计数据为例, 全国各地统计之和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多出1.4万亿, 数据差异巨大, 统计质量被公众广泛质疑。2009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 且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统计法为保障统计质量, 提供了以下保障: (1) 杜绝行政干预。统计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不受侵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 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 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这位统计工作的独立进行, 不受地方政府干扰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提高执法能力。统计工作终须要地方政府配合, 但又要避免其行政干预, 提高执法能力是统计工作面临的重点。新统计法将“监督检查”单独列出作为五章, 并在第三五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统计机构具备的六项权利, 如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 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等。
2 推进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工作
2.1 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新《统计法》大大强化了各级统计局、调查队的监督检查权、处分建议权、行政处罚权以及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大大强化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但是如果做不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统计法的效果堪忧, 为此必须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1) 严格检查统计数据来源。实践表明, 各级统计局、调查队本身也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难以统计的数据, 如农业数据, 统计局、调查队不能深入乡村, 精心调查, 积极跟踪, 也就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一些工业、运输业数据, 统计局、调查队仅仅满足电话、电子邮件的“数据”接受, 而不对数据进行核对、检查, 这都给乡村政府、企业虚报浮夸的机会, 而统计局、调查队本身有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之嫌。 (2) 坚决杜绝地方政府和被统计单位的上级干扰。不管是2010年暴露出来的“被就业”、“工资被增长”、“被住房”, 还有其他行业的一些统计数据, 如“就业率”、“失业率”、“城镇化”等, 都有受到地方政府或被调查单位干预的嫌疑。统计数据的“忽悠”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统计数据的公正性, 统计数据成了政府、单位、企事业单位粉饰太平、获取功利的一个手段。新《统计法》和《处分规定》尽管共同构筑起比较完备的预防和惩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法律制度, 解决了以往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比较差的问题, 为强化统计监督检查和查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是如何、敢不敢、会不会利用法律武器, 仍是统计调查者应面对的问题。2010年5月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大检查, 但至今未看到相关检查或查处结果。为此, 为提高统计执法, 彰显法律效果, 必须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 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定期通报、公开处罚结果都是必要措施。
2.2 让群众参与统计监督工作
统计作假如此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统计的“唯上”, 统计数据来源于群众, 但结果却远离群众, 它没有接受群众的监督, 给数据统计者、利益相关者提高了造假的便利。对此, (1) 抓好统计普法宣传教育。统计工作关乎每一个人, “被就业”、“被增长”、“被住房”还是其他, 已经说明了公众对统计监督工作的无奈。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公众, 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 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如果领导干部不干预统计数据, 还主动追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那么普法宣传教育和公民的统计意识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法律宣传方面, 要注意各种宣传手段的综合利用, 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而且在宣传也要有针对性, 既要宣传统计执法的典型, 更要曝光违反统计法而受到处罚的案例。总之要让统计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才能让最广大群众主动探究统计数据。 (2) 为群众提高统计监督渠道。如果群众明知数据有假, 但又没有表达渠道, 那么统计法的效果值得怀疑。最有效的方式就基层信息公开, 一层信息对下一层信息的公开, 如企业数据对职工公开, 工业统计数据对企业公开, 每一层公开的信息都应作为附件上报, 以方便数据稽查。而且要坚持谁上报、谁负责的原则。另外, 加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群众的联系性。统计工作要深入群众, 积极建立各种沟通渠道, 如网站、热线电话、论坛、座谈会等, 了解数据作假的来源, 探寻数据作假的杜绝方式。
2.3创新统计方式, 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统计不是简单的数据加减乘除, 它更加依赖于数据调查和分析, 而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因此必须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1) 提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当前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 如果仅仅满足电话询问、电子邮件发阅是远远不能保证统计信息质量的。利用信息化首先要创新监督方式, 通过将重点企业事业单位、各乡村政府上报的数据进行对外公布, 并发动广大群众对数据真实性进行点评, 如对重点数据进行“低于平均、差不多、高于平均”等选项进行选择, 如有超过50%的群众选择了“高于平均”或“低于平均”则表明统计数据值得怀疑。还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也无法探究数据的真实性。 (2) 创新服务模式。当前统计多注重时候统计, 注重为党政领导服务, 重经济统计。随着社会进步和统计理念的改变, 统计服务应转变到注重事前、事中统计, 注重为社会各界服务, 注重经济社会全方位统计。统计工作不仅要提供数据信息, 还要注重信息分析。如针对统计数据, 可以进行群众安全感和统计满意度调查, 这就是对统计的“再统计”工作, 即统计公众的满意度, 进而评估统计数据的真实度。另外, 统计数据也必须为建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这就需要统计队伍不断提高其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还要扩展统计范围, 如加强对民生、节能减排、森林食品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四大经济聚集区的统计工作等。
摘要:2010年是新《统计法》实施的第一年, 但“注水”事件仍层出不穷, 如4月24日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GDP, 有28个地区统计数据远高于国家统计局数据, 还有空房统计结果、高校学生就业率等都被广泛质疑。这说明, 提高我国的统计质量工作任重道远。
关键词:新统计法,统计数据质量,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http://www.ah.xinhuanet.com/news/2010-03/17/content_19264881.htm[EB/OL].
[2]马建堂.坚决贯彻执行, 统计法, 为提高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公信力提供法治保障[J].中国统计, 2010 (1) .
3.对统计资料 篇三
【关键词】统计体制;统计数据;质量;影响
一、我国统计体制概述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有了进一步认知,20世纪我们主要以国际标准作为统计数据的现行标准,其实这并不正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统计体制改革更新,对数据质量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在此期间不断总结分析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国际公认的统计数据质量标准主要是准确性、实用性与时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政府统计工作压力增大,当前如何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是重要课题,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是有合理的统计管理体制,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是由综合统计体制及部门统计体系构成的整体,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总的来看属于混合性统计体制。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统计体制在不断改革变化,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我国统计体制开始逐步正规化、法制化,《统计法》的出台给统计体制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接着调查体系不断完善,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趋势,满足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需求,调查方法开始从全面调查向非全面调查转变,此举减少工作人员压力,随机统计得到广泛应用;慢慢的我国统计体制区域开放,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引导统计体制从封闭中走出,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参与导致统计体制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最后随着国家统计体制与国际结果,统计工作对外交流越来越多,本着取长补短的宗旨,我国统计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二、我国统计体制普遍存在问题
首先统计组织体系尚待健全。我们知道各级政府调查机构实行的管理方式为“垂直领导”,地方级政府与调查机构为同级,这样统计局就出现了双重领导,直接导致调查机构权利变大,统计机构与调查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工作,与此同时,各级调查机构也存在被垂直架空的现象,通过垂直领导,调查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还受政府管理,还需要以政府的意志为先。
其次统计机构之间协调性不够。我们知道各级政府内部均有统计机构,相互间协调性交叉,由于各专业处室之间存在不同的统计方法,也有不同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这就导致调查数据出现偏差,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影响同时也让专业统计数据衔接出现困难。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有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随着双轨制的出台,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不能很好的协调,不同政府机构之间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影响统计工作进行。
第三统计制度待完善。目前我们的普查并没有作为各类调查提供数据,对此开发利用也不充分,由于普查频繁,抽样调查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抽样调查无法完全满足多级管理技术要求,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统计指标体系待提升。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已经趋于老旧,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无法及时满足社会活动需求,也就是说,总量和速度的指标多,结构和效益的指标少,反應经济发展的指标变多,反应和谐社会的指标变少,不科学。
最后统计信息网络待健全。网络时代给数据搜集带来便利,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数据库建设却相对滞后,系统信息化水平还是偏低,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挖掘,从这个角度看,分析交工数据的能力便宜,目前统计部门缺乏专业人员,部分新兴技术还需完善并做好与统计调查的结合。
三、目前我国统计体制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分析
1.政府的独立性不高,对数据质量有影响。
统计体制是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政府中的统计机构所需的经费等通常由政府决定,统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业务发展受限。统计数据是绩效评价的依据,通常统计机构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政府机构的干扰、干预或阻力,这样调查的公平性受到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2.统计职能发挥不利,影响统计数据。
可塑性是衡量统计数据价值的指标,随着统计数据的变化,可塑性能反映很多问题,当可塑性提高时,数据利用率与使用价值也随之提高,当下我国政府统计职能发挥有限,这就直接影响数据可塑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政府负责收集、整合、发布数据,分析能力匮乏,这就影响了数据的利用率,例如我们经常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提及的国内生产总值,除却价格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对分析结论很有促进作用。我们知道政府统计机构重视数据来源,数据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很小,因此对解决问题有利。
3.统计报表不合理,影响数据准确性。
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全面统计报表有不合理性,指标太多,且相对复杂,填报过程面临很大难度,调查人员由于是无偿提供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受到影响,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大环境下很可能发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填报真实准确的数据会耗费更多的财力及人力,很可能导致调查人员草草结束工作,编造假数据的现象时有存在,极大影响统计报表真实性。
4.统计手段单一影响数据完整性。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统计方面也得到创新发展,综合来看,统计体制仍然没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尤其在创新领域,统计量化不够具体,甚至部分区域还存在空白,可见政府统计缺乏科学的手段,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资料,统计数据完整性势必受到影响。
四、改善统计体制对数据质量影响的策略建议
1.完善调查方法,科学构建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计调查方法与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此时我们可以采取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比如分析某些社会经济问题时,我们往往会提到居民收入,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年检进行查询,但,很多年检中根本无法体现隐性收入,因此指标准确性无法保证。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不断改善目标体系,完善调查方法,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从资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投入。
2.优化报表中的指标内容。
传统报表中指标相对繁琐,应给予清理。在指标的设置之初,目的是满足经营决策需求,更要满足宏观角色需求,对于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标,不能修改,其他指标改为有偿服务,对于国家必备但对决策没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调查机构可以选用抽样调查方法搜集。
3.制定完善的管理考核体系。
统计数据是考评的主要依据,政绩评价与目标管理考核两个体系的数据缺乏准确性会影响考核结果,对此政府统计机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完善两种体系,首先确保考核目标能够实现,且防止弄虚作假,其次政府统计部门要提升数据质量的公开与透明,将部分重要的数据分析和核算方法公布给大家,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可塑性。
4.强化政府统计职能。
优化与扩充政府统计职能需要分析与合并相关数据,政府统计机构承担的分析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承担分析工作的成本较高,统计机构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分析工具复杂特殊,例如我们熟知的计量模型,这类统计分析成本之高显而易见,因此此类工作只有政府提供的技术与人力、财力能够胜任。其二承担大部分群众感兴趣并会影响宏观决策的分析工作,由于政府具有权威性,统计分析结论更可信,因此政府承担此类统计分析工作最合适。
参考文献:
[1]李先锋.DZ市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13.02.
[2]李娟.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离职研究与实践历程[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作者简介:
4.监理对施工单位报审资料审查要点 篇四
项目监理部应从文件的是否完整,施工总进度计划是否满足合同工期,是否能保证施工的连续性、紧凑性、均衡性;总体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工艺上是否先进,能否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安全文明施工、环保措施是否得当;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是否与总进度计划相适应、是否考虑了施工机具、材料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协调;资源供应计划是否与施工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相一致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监理意见。
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方案,并对文件编制质量提出评价意见。
2)制定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目标。3)是否建立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组织,责任制是否落实。4)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
6)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安全标牌是否齐全、标准、有效,设置是否合理。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有效。
施工应急预案: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紧急联络与救护体制是否健全。
2)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否充足。
3)处理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考虑了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否有利于人员急救,是否有利于降低损失。
主要施工机械/工器具/安全用具报审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安全用具的数量、规格、型号是否满足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及本阶段工程施工需要。
2)机械设备定检报告是否合格,起重机械的安全准用证是否符合要求。
3)安全用具的试验报告是否合格。
大中型施工机械进场/出场申报
监理项目部对进场申报的审查要点:
1)拟进场设备是否与投标承诺一致。2)是否适合现阶段工程施工需要。
3)拟进场设备检验、试验报告/安全准用证等是否已经报审合格。
(4)监理项目部对出场申报的审查要点:
1)拟出场设备的工作是否已经完成。2)后续施工是否不再需要使用该设备。
分包计划申请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分包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规定。2)分包范围是否符合施工承包合同约定。
3)分包范围是否符合总承包单位在投标书中的承诺。
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划分报审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要点:
1)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项目划分是否准确、合理、全面。2)三级验收责任是否落实。
3)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报业主项目部审批。线路复测报审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要点: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试验(检测)单位资质报审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拟委托的试验单位资质等级是否符合业主项目部的要求,是否通过计量认证。
2)试验资质范围是否包括拟委托试验的项目。3)试验设备计量检定证明。
分包单位资质报审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要点:
1)分包单位资质是否合格,是否具备承担分包项目的能力。
2)分包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规定和工程承包合同约定(或建设管理单位书面同意)以及总承包单位在投标书中的承诺。
3)分包合同、安全协议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规定。
主要材料及构配件供货商资质报审
资质证明文件一般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典型产品)的检验报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如果需要)等,新产品应有型式试验报告、鉴定证书等,特种设备应有安全许可证等。报审表应在附件中详列资料名称。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供货商资质证明文件是否齐全;
2)供货商资质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材料供货商资质需要报业主项目部批准的,应报业主项目部审批,不需要报审的,由总监理工程师填写“免签”字样。设备材料开箱检查记录
监理项目部意见填写要点:
1)试验结果是否合格或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
2)试验报告版面质量是否符合归档要求。
试品/试件试验报告报验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试验结果是否合格或满足设计要求。2)试验报告版面质量是否符合归档要求。
3)试件所代表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或是否同意施工。
工程复工申请
监理项目部审查要点: 1)整改措施是否有效。
2)停工因素是否已全部消除。3)是否具备复工条件。
4)本文件必须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
项目监理部审查要点:
1)申请中间验收的工程是否已经施工单位三级自检验收合格。
2)三级自检验收及评定记录是否齐全。3)其他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合格。
工程初检申请
监理项目部审核要点:
1)是否完成了全部设计内容。
2)所有施工质量是否已全部报项目监理部验收。3)竣工资料是否齐全。
4)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我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是否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5)监理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总监理工程师签署验收意见。
一般施工方案(措施)报审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要点:
1)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编制质量好坏。
2)该施工方案(措施、作业指导书)制定的施工工艺流程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先进,是否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
3)安全危险点分析或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准确、全面,应对措施是否有效。
4)质量保证措施是否有效,针对性是否强,是否落实了工程创优措施。
特殊(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报审
5.对基层统计工作考核的建议 篇五
长期以来,基层统计工作的考核一直围绕着区统计局下达的评比办法按部就班地进行,缺少应有的变化和侧重。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对年终考核目标日益关注的情况下,统计工作的考核方式仍维持原有模式。如何更好地发挥统计效能,本着适用原则,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建议将统计业务考核与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合并进行,以考核结果作为统计考核评比的依据,以避免基层统计人员为单纯的业务考核而进行长时间的准备,这样既节约了上级统计部门的考核成本,也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工作负担,更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当中。
二、在地统计工作实行几年来,统计系统对三下单位报表管理的约束力一直没能很好的体现,每到报告期就会出现企业与乡街统计员之间的“嘴皮拉锯战”,企业经常以各种理由延迟报送统计报表,这足以表明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急待提高;其次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报送的数据与上期数据不匹配,乡街统计员必须通过再三询问才能获取到接近其实际经营状况的数据,其间过程相当艰难。这种局面如果继续延续下去,必定会给今后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恶性循环。
建议上级统计部门应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协助解决困扰基层统计的实际问题,避免单纯以考核机制评判工作业绩大小。
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部门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呈现了多元化趋势,统计工作任务日异繁重,每年的各种调查、普查、基本报表、各职能部门的报表有增无减,任务十分繁重。繁重的工作加之经费缺乏,严重制约了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基本工作经费缺乏的情况下,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难免使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中产生思想懈怠。因此,为保证乡街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基层统计人员干好工作的信心,建议在兼顾财政负担和统计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区政府应将基层统计人员的补助费、业务培训费、办公费等工作经费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并定期下拨到乡街,落实到人。
四、建议上级政府从稳定社区统计队伍出发,加紧招聘一批专业统计队伍,以补充乡街统计力量,从而摆脱长期以来社区统计人员文化不高、专业不强,更换频繁的局面,树立基层统计人员助手新形象,为统计工作的正常延续奠定扎实基础。
五、为积极促进三下企业入统管理,更有效地监督企业,建议打破传统的部门间协作方式,特事特办,以税收带统计的办法,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制约优势,实现工作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期达到企业主动入统的目的。
以上建议如有不妥,还望领导批评指正。
6.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篇六
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是金融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对加快金融统计与国际接轨进程, 发挥金融统计工作职能, 提升金融统计工作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统计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金融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金融统计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特别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简称GDDS)后, 对金融统计工作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只有按国际标准加工、公布数据, 提高数据质量, 使金融统计数据真正成为国际语言, 才能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的了解。
二、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指标设置落后, 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并壮大起来, 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主管业务也
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再用旧的行业分类标准来区分贷款已不合适。
2、贷款指标的分类标准有按期限、行业、企业性质、贷款用途划分, 票据融资和各项垫款
根本未按任何标准细分, 每一种分类标准都未能贯穿整个指标体系, 反映不出贷款的全貌
(二)金融机构新增的部分指标归属口径不统一, 影响统计报表数据质量。
(三)各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部分会计科目不完整, 难以保证统计指标的统一性和
数据的准确性。
(四)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中还有大量附报指标需手工填报, 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五)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汇总表不能准确反映全辖现金收支总量及构成情况。
(六)各金融机构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统计基础相对薄弱。
三、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一)及时修订或完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
1、在原统计指标体系设置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各数据来源主体、应用主体等方面的意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GDDS 的标准, 结合当前金融业运行及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对现有统计指标进一步完善, 统一口径, 调整部分指标, 新增部分反映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所需要的指标, 建立一套能够涵盖各种需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统计指标体系, 使其真正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2、在同一层次下使用惟一标准, 用多个层次对同一指标进行不同描述。减少多重标准并存的现象, 使统计归属准确惟一, 缩小或消除统计人员在填报数据时主观想象发挥的空间。
(二)统计指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及发展状况, 及时对新增指标口径进行统一归属, 使各金融机构报送人民银行的指标口径归属相一致, 确保金融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权威性。
7.对企业统计工作的一些思考 篇七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自20世纪50年代起, 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企业中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 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 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 填几张报表完事, 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 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 是为“我”所用, 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 统计员兼职多, 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 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 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 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统计人员除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 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 以其他工作为主, 统计工作为辅。实际工作中, 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 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 提供统计咨询, 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 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 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与认识, 我们有必要明确, 对企业来说,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对企业而言, 统计将具有以下作用: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 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 即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 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 产品质量状况, 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 (或称市场营销) 、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 还可预测未来趋势;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 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 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 健全统计法制, 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1. 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首先应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 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 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 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 明确其职能, 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 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 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 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其次, 应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 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因此, 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 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 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
2. 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 规范企业统计工作, 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 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 要克服贪大求全的作法, 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 删繁就简, 讲究高效务实。
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 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 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 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 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 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四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3. 以科技为手段, 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 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 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 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 实行企业联网直报, 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 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 又可立足本企业, 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 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
4.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在市场经济时期,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 可以积累经验, 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 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 企业单位、行业系统, 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 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 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8.对统计平均数的认识 篇八
关键词:统计平均数;现实问题;科学使用
统计方法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以及预测等方面被公认为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方法之一,而统计平均数是社会经济统计分析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统计数据。在统计调查报告和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平均数是常见的统计数据,用以显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和均衡状态。但在实际中,由于对平均数的意义理解不够,计算结果不准确,不科学,掩藏了事物的本质,引起人们对平均数应用的质疑,对平均数乃至统计数据和方法信任危机的现象。
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通过平均将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表现的差异抽象化,用一个数值说明总体的一般水平,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不同平均数适合不同的场合。算术平均数受所有数据的影响, 且要求数据与单位要一一对应。调和平均数在经济分析中常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 二者应用于不同形式的资料上。几何平均数应用在比率的平均数的求解上, 并要求各比率乘积有意义。中位数是居中的数值,能够反映总体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当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时,众数可作为最为合理的代表值。
平均数可以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一般水平,显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均衡状态,表明事件现象共性特征,比如,人均居住面积、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发展速度等。但由于人们对平均数特别是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范围和指标含义理解不够,常出现计算不准确和不科学,引起对平均数的质疑和不信任。例如,多年以来我国一直用“人均居住面积”来反映居民居住的一般水平,这个指标是根据所有人居住面积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如果我们不对居住面积的分布进行分析而得出这个值就得出我国居民居住的水平的结论,是不科学的。有报道说,我国居民的居住水平有很大提高,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扬慎(2001)说:“人均居住面积反映居民的住房的水平很不科学,当官的、有钱的住的是大房子,甚至几处,可职工的住房大部分是几十平米,把官人和富人阶层的住房面积平均到普通百姓的头上,怎么能算住房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平均数受到质疑,人们认为平均数掩盖了居民居住的真实水平。
平均数是反映总体集中性, 反映一般水平即大部分单位的水平的指标,但此时确实掩盖了事物的真实,人均居住面积、职工平均工资分别掩盖了绝大多数职工的居住水平和真实收入。这说明了算术平均数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合适的,不科学的,算术平均数应用上有其局限性。
从严格意义上说,算术平均数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之比,即要求计算平均数时要求分子分母一一对应。而我们平时说的人均收入、人均GDP等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均值,而是反映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强度指标,计算时它们的分子分母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分清什么是强度相对数,什么是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即标志值之和除以单位数,受所有数据的影响,要应用在数据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在有极值的时候使用这样的值不能真实反映一般水平。算术平均数受极值影响,而且极大值比极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还要大,有极大值时呈正偏,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和中位数,有人为了表现其业绩、政绩,主观夸大其成绩,使用算术平均数就不难理解,把个别突出的极大数据平均到全体单位上来, 使一般水平的数值加大,表现某些人的功绩。
统计平均数,在统计学上也称为平均指标,是统计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指标,也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见一种统计数据,其重要性在于平均指标的“平均”涵义:它反映了现象分布的集中趋势,代表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既然平均数是若干个体数据的一个代表值,因而与个体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对于反映我国职工工资一般水平的平均工资,也就必然会出现有一部分人的工资高于平均工资,而另外有一部分人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尤其在地区收入、行业收入、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就更加普遍了。这样一来,无论是高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还是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都会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实际工资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平均数只是反映了一种共性,尽管平均数来自于众多的个体数据,但它决不等于个体数据,“平均”决不等于“平等”,与“公平”更有不小的距离。
看到了算术平均数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应用这样的数值时没有满足条件和前提,所以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据此否定算术平均数,这个指标在经济分析中,在反映总体一般水平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能说,在经济分析中应该更好地应用算术平均数,更准确恰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统计平均数的科学涵义及其局限性,加大我国统计制度的改革的力度,积极与国际接轨掌握平均数的使用场合和条件,准确恰当运用结合偏态指标,合理应用各种平均指标。我们既不能一味迷信算术平均数,也不能因为有了对这个数值的质疑而否定这个指标,在实际的经济分析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地应用平均数这个指标来反映总体本质特征,更好地使用统计信息,更好地运用统计这种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奇.有中国特色统计学的理论探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唐芳.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合理运用[J].中国统计,2008.
【对统计资料】推荐阅读:
资料统计岗位职责06-17
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11-02
辩论家族模式对家族企业利弊资料09-07
统计局统计调查方案09-24
统计局统计法规工作总结08-26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习题09-03
创新基层统计方法制度 搞好林业经济统计09-05
市统计局2007年统计法制工作重点08-26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_提高统计人员素质09-17
旬邑县统计局“五要求” 强化统计能力建设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