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05

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能成为2012年国培计划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我感到自己很幸运。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二、转变了教学观念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深刻地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四、深刻地体会到教改的必要性

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

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2.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从目前学校体育普遍存在问题思考

现阶段学校体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从学校体育地位的角度看

“育体”是育人的根本, 在健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育德 (做人) 、育智 (启智) 、育美 (升华) , 这才是学校教育的育人之道, 所以说学校教育应“育体为先”, 体育的地位应得到关注和重视。但目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把时间挪作他用, 个别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 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 体育工作在部分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 从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角度看

目前, 各级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作为、指导不到位、把学校体育工作边缘化的现象。学校主管体育领导 (包括主管学校体育的校长、主任和组长) 是学校体育管理的领导人、方向的领路人、工作的带头人, 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引领和垂范, 就很难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更谈不上质量的提升和飞跃。

3. 从实施课改保障条件的角度看

学校应在体育硬件 (必备的场地和器材) 和体育软件 (合理教师配置) 建设上满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 普遍存在必备的场地器材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体育教师配备不足而导致很难完成国家规定课时和其他工作的情况。

4. 从体育教师课程理论研究的角度看

新课程改革实施是由全新课程理论支撑的, 需要通过各级培训、自主研修、集体备课、教研指导、交流研讨等途径和方式来提升相关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由于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内容和水准的不同, 以及教师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 再加上体育教师课程理论基础薄弱, 领悟课程标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5. 从体育教师课程改革实践的角度看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具体的执行者, 但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难免会有一些偏差, 再加之基本没有现成的操作工具可以利用,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势必会出现“校本课程研究”、“课程实施方案制订”、“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应用”、“多元评价操作”等方面把握不准、无从入手的状况。

6. 从学校体育科研的角度看

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淡薄, 科研知识相对匮乏, 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研究性学习氛围尚未形成, 这是困扰教师探究新课程改革理论、开展新课程改革实践最大的障碍之一。

7. 从体育教师责任的角度看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每一位具有职业操守的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目前看, 一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外在不利因素的干扰, 工作积极性已经降至较低水平, 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很难达到《专业发展标准》的要求。

8. 从体育安全的角度看

近几年来, 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与运动有关的伤害事故引起了业内人士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矛盾和纠纷严重干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育运动及体育教材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教学设计及运动负荷安排造成的安全问题、教师疏于管理导致的安全问题、场地器材不达标及使用不规范造成的安全问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及不遵守纪律等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再加之教师对安全问题疏于防范, 应急处理方法不当, 又对法规政策不甚了解, 必然会出现体育安全问题。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该问题极大地束缚和困扰着广大一线体育教师。

9. 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挑战性, 目前大部分一线体育教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新课程需要, 个体和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只有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专业化, 才能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二、从当前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设置

以上诸多问题一直困惑着体育同仁。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学科地位偏低、管理不到位、课程计划得不到落实、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建设配置不足、体育教师待遇欠公平、体育安全等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等, 导致一部分体育教师内在因素的消极和倦怠。新课程改革对一线体育教师要求较高, 体育教师原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满足不了当前新课程改革实践需要, 这就出现了“知识结构的单一及理论工具的匮乏, 导致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步伐的迟缓;科研意识淡薄及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氛围, 导致教学实践缺乏创新;体育教师直接或间接经验积累得较少, 导致常规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文件, 但各级行政和业务部门在贯彻执行、监督评价上尚存在漏洞, 反映出推行政策法规、落实问责制、强化监督机制、提升执行力等方面的不足。总之, 所有不利因素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教育部启动的“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培训, 试图通过培训来改变和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骨干带头及辐射作用。那么, 根据“国培计划”的核心目标, 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就应充分正视当前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一线体育教师困惑设置科学有效的培训课程, 就是说“缺什么就补什么”, 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课程范畴, 这样才能真正达成“国培”目的。下表为笔者对“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1.政策法规类培训课程内容: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文件, 可选择“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评估制度”、“学校体育管理模式”、“创建体育特色教育”、“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教师待遇”及“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等, 达成为一线教师导向、引领、激励、保障的目标。

2.专业标准类培训课程内容:解读《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 (体育与健康) 》。教师对照标准, 及时查找自身的不足, 通过不断地提升专业素质, 努力成为合格的骨干型、专家型体育教师。

3.体育科研类培训课程内容:掌握体育科研方法, 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再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确定几个热点课题, 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学校体育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等, 体育科研理论与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 让教师学会利用体育科研工具, 勇于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创新, 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

4.课程理论类培训课程内容:教育、课程、教学基础理论学习。有了基础理论工具, 才具备领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 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 才能科学、有序、有效、有针对性地实践课程改革。

5.课程实践类培训课程内容:课程改革实施相关实践操作工具的设计, 包括课程实施方案设置、校本课程设置、学习目标设置、“选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选择、多元学习评价工具开发与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再通过现场体育活动观摩交流巩固学习成果, 提升课程改革实践能力和水平。

“国培计划”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 要让参培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 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理论, 开发与利用新课程实践工具, 依法执教, 从问题和困惑中走出来。

三、从达成高效国培的角度建议

建议一:培训课程选择性。负责“国培”的各个机构在培训课程设置时内容不必完全统一, 应针对不同地域和人群, 通过事先了解和征求意见, 整体把握并有所侧重, 特别要注重亟待解决的以及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针对性内容。

建议二:培训方式多样性。主题讲座, 强调引领;主题研讨, 强调互动;现场观摩, 强调交流;拓展练习, 强调参与;网络研修, 强调受益面。

建议三:培训评价多元性。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 强调过程性评价;在注重师生互评的基础上, 强调生生互评。同时, 应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力求最大化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建议四:培训团队层次性。聘请有影响的领导、有学识的专家、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从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宽度、教学的精度等方面全面提升学员素质, 使广大“受众”收获更加丰富。

建议五:参培人员广泛性。每期应安排来自不同地域的参培学员, 这样有利于增进了解, 相互学习, 跨地交流。鉴于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增加“体育领导”研修培训, 提升“体育领导”管理执行力, 同时也避免在行业里出现“外行领导内行”以及“不作为”等现象。

3.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

1.地理素养的定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它不仅包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特有知识体系,也蕴涵有区域比较、区域综合与分析、观察、野外实践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此外还包含了地理学家在探索地球表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地理素养是地理教育教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般认为,地理素养由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部分组成,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地理素养的特点

地理学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丰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研究内容,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赢得广泛的生存空间。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它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

3.地理素养与地理教师培训方式

地理素养是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提升地理教师地理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在职培训,而培训中方式的选择又尤为重要。通过培训前的调查,可以明确地理教师在地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有效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使培训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择紧密贴合地理学科实际的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地理教师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训后跟踪调研,可以及时对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巩固培训效果,提升培训价值,同时调整和完善培训方式,使下一次的培训更为有效。

二、重庆市农村初中教师地理素养概况分析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状况。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开县、梁平、石柱、黔江、涪陵、南川、万盛、綦江、合川、江津、潼南等20多个区县的上百余名初中地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很大一部分非地理专业毕业,地理素养较差,其师资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地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地理新课程的实施。

1.地理专业知识有待加强

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部分,涉及天文、气象、水文、土壤等各个方面,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如果地理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讲解时就会有很大困难,不仅不容易讲解清楚,还有可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而与城市地理教师相比,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多非地理专业出身,大部分由历史、数学、语文、政治等其它学科教师担任,没有经过系统地理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比较贫乏,理解也不透彻,在讲解过程中纯粹照本宣科,不能知其所以然。同时,他们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态势也缺乏了解,不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扩展学生知识视野,难以胜任初中地理教学。

2.地理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地理专业能力是教师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地理专业能力包含地理学科能力和教学能力,即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类常规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还要有自然科学类的演算、实验、制图、考察等技能。根据信息时代对数字地球教学技能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及创造性、艺术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重庆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属于非专业教师,地理专业能力如实验、实习、制图等能力极其欠缺,有的教师甚至不能绘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轮廓图,加上农村学校条件所限,现代技术媒体设施设备不完善,地理信息能力也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自身条件及学校条件所限,在教学中也不能体现较好的教学技能技巧。

3.地理专业意识急需提升

农村地理教师大部分专业意识比较单薄,非常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将地理看成可有可无的“副科”,对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师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无能,也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教地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中尤其突出,所以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都非专业出身。这部分教师本就没有地理专业背景,对地理学科谈不上兴趣与喜爱,再加上对地理知识和技能都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很多时候自怨自艾,勉强走上讲台,长此以往,地理教学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基于地理素养提升的培训方式

1.问题驱动培训,满足学员需求

问题驱动式即通过问题这一桥梁达到教学目的的培训方式,它主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国培计划”的学员来自重庆市各区县农村初级中学,有一定教学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对地理教学规律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教学中产生了很多困惑,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日积月累形成的经验也成为他们拒绝变化或发展的障碍。基于对学员的这种认识,在进行每个专题培训时,授课专家都应与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现有水平、培训需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培训课堂上,授课专家就可列举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让学员自行选择最需要了解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满足学员在重难点剖析、学法指导及教学建议方面的需求,对其地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专家讲座培训,扎实专业知识

专家讲座式即授课专家以通俗的语言表述高深的理论,将培训内容以专题讲解的方式传递给学员的培训方式,为加强效果,需要授课专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培训中,为加强国培学员的地理专业知识,拓展地理教学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等,知识性强或信息量大的课程都以专题讲座和专家与学员对话为主的方式进行。例如,为扎实地理专业知识,让学员了解地理科学的新发展,“自然地理专题”、“地理信息技术新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都可采用专家讲座方式,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凸显地理学科专业性,围绕专题,以预设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贴近初中地理教育实际,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落实引领性,以促使学员地理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3.案例分析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方式。通过案例,对地理学科能力进行培养,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使学员地理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中,授课教师可根据培训内容准备相关的主题视频课例,最好是一线教师的优秀课例,通过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凸显培训主题、突出教学问题、拓宽教师讨论和反思的视野。培训学员已有的教学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作为案例进行交流分享,使大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并主动接受新的观点,提升对其专业发展有价值的能力。另外,培训不但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增加地理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方法内容,授课教师可将野外实习考察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展示给学员,让学员进行讨论分析,提升学员专业能力。

4.参与体验培训,增强专业意识

参与体验式即学员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并进行反思,再从其亲历中和反思中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是有力、有效且极具影响力的培训方式,对学员地理专业能力的提升及专业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安排学员参与中学研讨课观摩、同课异构交流、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学研讨课观摩应注重观摩学校的层次性,既要有直属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又有一般中学,让学员进行比较,从中找到差距,以利于自身素养的提升。通过同课异构交流活动,让学员在教师技能及教材分析能力等各方面更进一步。野外考察涉及人文、自然等方面,拓展学员视野,提高野外实践技能,加强专业意识。也可通过师徒结对形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员深刻感受与领悟“师傅”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影随形”地近距离、全方位观察、感受,将“师傅”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等缄默性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显性的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从而拓展教师研修的路径与方法。

4.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2月17日,顶着有点料峭的寒风,我踏上了开往省会石家庄的火车。因为从202月18日开始,我将参加为期10天的由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初中信息技术培训班。

报到后,安排好食宿,躺在床上,我开始期盼第二天早点到来。因为这次培训是“国字号”培训,这样的机会对我们这些普通农村教师来说真的是太难得了。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这样的“小学科中的小学科”(袁志平语),很少有出门学习的机会,更别说是聆听国内在信息技术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现场授课。短短的10天时间,课程安排的满满的。每天都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运动,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整个培训期间,我每天都早早赶到教室,尽量占据前排位置,希望能和专家近距离的接触。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很多时候还要承担其他琐事。比如帮其他学科教师制作课件,摄像录课,学校的网络运行维护及打印等文秘工作。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更侧重于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学习,反而忽视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训练。在绩效的环境下,学校领导看的是教学成绩,这些琐事好像又不算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可这些工作你又不得不干。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成为介于“教师”和“教辅”之间的边缘人。地位如此尴尬,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牢骚满腹。对于这种现状,为我们授课的专家教授均深有体会。石家庄九中的李新良老师用了最经典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来安慰我们,中央电教馆的刘雍潜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本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效果后自然地位就升上去了。这些专家教授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他们平易近人,话语亲切,让人听了如沐春风。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博士妙语连珠,他的精彩讲座总是博得学员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短短十天,让我们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除了认识上的提高,我们更接触了一些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没有用过甚至没有听过的先进软件技术。石家庄军械学院的李铮铮老师为我们介绍了moodle这一全球流行的网络课程平台,河北师范大学的王润兰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思维导图这一开发大脑潜能的先进工具。这次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念是根本,技术是支撑”。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

5.国培计划培训心得 篇五

三都县丰乐小学周余娟

我有幸成为2011“国培计划”项目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英语班的一员,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这次国培,感触很多!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的迷惘,也很多困惑的问题,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下面是我一星期培训获得的体会: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感受很深,特别是孙媛老师和王雪丹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王雪丹老师说“《课标》在语法教学内容对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上没有用“掌握”或者“记忆”等语言,而是采用的“学习”、“学习使用”、或是“学会使用”等语言。这就是说,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去死记那些语法规则。因为只是记住一些规则,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并不是很有实效。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在听、说、读、写中通过观察和感受及在教师的指导下意识到英语的语法规则,在语言实践中熟悉和学习使用规则。”那我觉得以后在日常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遵循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原则:交际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在教学中以隐性为主显性为辅,意义先行,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课本出现什么就归纳什么,不要无限拓展,归纳时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孙媛老师的课使我们知道“小学英语要以活动课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

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用英语交流,把文字活化为语言,把教材活化为生活,把教学活动活化为交际。让学生爱上英语、喜欢英语课堂。语言学习需要一种环境,要想学生学好英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习得。为了提高学生认读能力,增强英语水平,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认读环境,①教室内设置英语角,把新学的单词或句型板书到英语角内,增强学生认读意识。②鼓励学生用简单英语交流,上课尽量用英语讲课。

6.国培计划培训心得 篇六

今年我有幸参加国培研修,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11月15日的开班仪式,更深刻地认识到此次赴安师大研修的意义。为期35天的学习快要结束了,专家们的报告点燃了我求知的热情。

鲁华峰教授从多方面阐述了国学复兴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首先是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反思:中国的语文是最具传统性的学科,语文教育首先要考虑和兼顾的是同传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盲目跟西方接轨;进而指出了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每况愈下,严重阻隔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和先贤智慧的深度认识。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确实受益匪浅。《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要牢记不忘,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胡荣华老师的《学生关爱与心理健康辅导》的讲座,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胡老师从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当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为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为老师,要与学生建立情感,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这就要求我们平等地对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新时代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老师要转变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式的管理机制,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情感上得到呵护,困难时得到鼓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作为孩子的父母,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更易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其智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避免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对于孩子的一点毛病,大动干戈,惩罚过度。孩子就会失夫自尊自信,一成为一个消极、自卑的人,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朋友,平等对待,给予孩子关怀,适时提出合理建议,让孩子感受到自由、幸福。

7.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一、组建专业精干工作队伍

每年国家教育部下达组织实施“国培计划”文件后, 承担院校必须高度重视, 统一认识,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 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 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根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 并积极借鉴成功经验, 精心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专家进行集体研究论证, 制定翔实、完备的项目申报计划, 高质量完成项目申报工作。组建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实施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 并根据职责分工, 成立实施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 办公室下设教学、材料、接待和学员四个工作组。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调配下, 四个工作组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

二、制订科学合理培训方案

培训前需精心组织相关专家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反复研讨培训方案。并高度重视学员要求, 在开班前就给准备前来参训的学员发放需求问卷, 及时了解学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培训,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优化课程模块, 紧扣“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主题,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专家讲座、学员讨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形式, 有针对性地解决培训学员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实践问题, 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大力提升培训学员的理论素养、思想政治觉悟和教书育人能力, 促进优秀教师的成长。使培训学员能够真正在教学实践中,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具体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下模块: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解读与研讨;课程内容的重要理念分析与指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学员的实践与考查等。培训方式采取“理论辅导、专题研究、实践训练”的集中培训形式, 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训相结合, 把集中培训和学员平时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理论指导、分组讨论、实例分析、听课评课、录像观摩、考察调研、研讨交流、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培训, 使学员确立新的教育观和现代教学观,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更新教育理念。挑选责任心强且有高职称、较强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学的教师担培训专家, 负责培训学员结业后有关问题的回答、指导和联络。根据培训方案, 安排专题讲座及相关专题互动研讨, 包括“新课程改革热点问题探析”、“多媒体技术及现代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自我学会快乐”、“新教材解读与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案例教学”、“学科发展动态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教研论文写作方法”、“学科教育发展趋势与学科教学改革”等专题。同时, 组织学员开展“课改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与课改常见问题研讨”等培训活动。

三、打造一流培训专家团队

严格按照“省域外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中小学一线教师不少于50%”和“以模块专题定专家”的原则组建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精心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高水平专家领衔, 整合省内外专家资源组成一支由知名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研人员、教学名师与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担纲培训主讲任务, 是培训承担院校必须做好的重要事情之一。打造一支重理论引领又重实践的专家团队, 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

四、整合资源为培训工作服务

教学设施先进, 经费保障有力。为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承担院校应为培训专门提供录播教室, 配有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摄像设备, 全程动态录制培训过程。专门提供会议室和电脑机房, 供给学员开展研讨互动使用。国家培训单列经费支持, 严格按教育部批复的培训经费预算提供经费保障。食宿条件优越, 服务热忱周到。为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参训学员安排在学院条件优越的酒店和宾馆食宿。房间为标准双人间和标准三人间, 内设空调、热水器、电话、电视、卫生间。饭菜丰盛、营养可口、干净卫生。安排专人做好联络服务工作, 并与校医院和保卫处保持联系, 确保培训工作万无一失。发挥班级作用, 提高培训效果。每个培训班都配备班导师, 成立班委会, 班导师均由富有责任感和教学管理经验的培训学科所在系 (院) 的领导担任, 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培训期间, 实行大班教学、小班研讨互动, 班导师严格考勤, 并将学员出勤率作为优秀学员评选和结业考核的依据。班导师带领班委会积极开展班级讨论, 认真组织教学观摩点评, 并结合学员意愿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联谊活动, 营造快乐学习、和谐交流的良好氛围, 提高培训效果。

五、集思广益提炼师资培训经验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培训院校应多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研讨培训方案, 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汇报, 听取指导和建议, 根据教育部专家的批复意见进行修改论证, 在教学内容及培训方式的设计上充分做好前期调研, 做到项目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可行。实施高效项目组织管理是项目成功运转的保障。项目的高效运转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需要组建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 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学校主要领导领衔的模式, 为项目高效运转和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应把“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做为一项事业来做, 并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做好高等师范教育与初中基础教育的对接研究。组建一流的培训师资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培训的质量如何,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的师资团队组建。专家团队的构成包括优秀的学科专家、课程专家、一线骨干教师, 他们长期从事课程研究与教学, 了解学科教学体制和现状, 能够有针对性地就初中教育教学有关问题与学员进行有效沟通,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使培训具有很强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是项目成功的必备条件。国培计划是高端培训, 国家级培训。培训是展示培训院校内在精神风貌的大好机会, 是广集资源、凝聚人心、提升学校影响力的大好机会, 是学习、积累、提升培训能力的大好机会, 更是全面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师资培训水平的难得机遇。因此, 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培训项目成功的必备条件。

摘要:“国培计划”指的是教育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本文从组建专业精干工作队伍、制定科学合理培训方案、打造一流培训专家团队和整合优质资源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

8.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摘要 “国培计划”是国家强师战略,基于2015年竞标获得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反思了项目取得成功和获得学员高度好评的几个关键做法,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培计划” 乡村教师访 名校 实施 建议

教育部、财政部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设置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要求教师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进入发达省市的优质中小学,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驱動,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的形式,改变参训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作为专门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得了中西部五个省区(以下简称“五省”)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任务,并顺利完成,获得委托单位和参训教师的高度好评。

一、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个别访谈等方式,我们对五省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有:更新化学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提升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能力;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和学校安全与法制专题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培训的主题——深化新课标理念,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1.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进行方案的研制、论证与修改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一般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培训承担机构。项目申报书中要求成立项目管理团队和设立首席专家。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中西部各省发布的招投标文件,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确立培训主题和目标,并研制方案,撰写申报书。有些省份还要求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论证。在此基础上,相关省份“国培计划”负责部门会根据网络平台专家匿名评审或者专家现场论证意见列出可能人选承担培训机构名单,并请申报单位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方案和申报书。通过多次反复修改,项目团队撰写的培训方案和申报书可以更好地符合委托省份参训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的主持下进行项目的实施

获得项目承担资格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着手按照培训方案和申报书的规划,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在收到委托省份参训教师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QQ群或问卷星网站等途径,向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并撰写出培训实施方案。开班式上,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围绕培训理念、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要求、学员任务、考核方式、培训预期成果等内容向参训教师作全面介绍,以便参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或活动前,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设计的意图进行深入说明,帮助参训教师认识该课程或活动在整个培训中起什么作用或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或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或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进行深入总结或提升,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提炼课程或活动的收获,并形成一些观念性的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或课程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过程中,教学班主任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制作3~4期精美的、有指导价值的、专业性的培训工作简报。培训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根据委托省份的要求,撰写提交相关的培训总结材料。

3.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来自于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县的农村初中校,参训教师之间互相认识的并不多,培训时间一般为10天或15天。在短暂的培训时间内,要使参训教师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培训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项目团队行政班主任第一时间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班级网络研修平台,并发送短信或打电话邀请全体参训教师加入。在QQ群和微信群里,行政班主任通过发布培训方案、回答参训教师问题、发布福州市和福建教育学院简介等方式,与参训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参训教师信息和交流情况,初步遴选培训班班委队伍,将参训教师进行分组。开班式结束后,行政班主任负责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破冰之旅,团队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参训教师们自主选出了各组的组长以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等。课后,行政班主任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对班委的工作提出要求。有了强有力的班委队伍,行政班主任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就更为顺利了。整个培训过程中,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得到了有效构建,并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班委自治”氛围,带动了更多的参训教师自觉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在项目团队和一线名师的导引下进行访名校跟岗实践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突出亮点之一在于引入了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要求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活动,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优秀教师示范课进行反思,以期对参训教师返校后的教学行为改进有所帮助。为实现教育部的这一意图,项目团队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名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的跟岗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这些优秀一线名师包括来自一线的国培专家、特级教师、省名师、省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高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在访名校跟岗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一线名师的实践指导教师作用,让一线名师与参训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既帮助参训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疑难问题,也培养了一批可以承担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名师队伍。

5.在网络研修平台的助力下进行自主反思与改进方案撰写

在集中培训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了乡村教师访名校专题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参训教师在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或活动撰写研修心得或体会,全班教师均可以登陆平台阅读其他教师提交的研修心得或体会,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共同体。在专家讲座理论引领、名师跟岗实践示范指导、同伴小组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感悟,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情况,撰写返校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以期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變引领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教育部所期待的“先体验、后反思、再实践”的要求。这样的培训设计里,培训的结业并不代表着培训班的结束,项目团队还要对参训教师撰写的改进方案进行指导修改,并督促参训教师返校后进行实践。

三、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议

1.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

在进行五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申报和实施后,发现五省的参训教师总体需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所在学校等方面的差异,参训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大部分参加工作时间都不足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教师参训工作的时间基本都超过了十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高级教师占大多数,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中学二级和中学一级占大多数;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全部是乡村一级的教师,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里面有部分来自于县城学校。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再调研,以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培训个体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将参训教师吸引到培训中来,让尽可能多的参训教师都获得最大的收获。

2.全面保障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生活需求

后勤生活保障对于参训教师能不能全身心、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西部省份与中东部省份在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引起项目团队的足够重视。在培训前,项目团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与学员交流、咨询了解相关省份情况的人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不同生活需求。比如,有两个省的参训教师到东部沿海城市参加培训存在时差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适当调整每天的课程或活动时间,并帮助参训教师逐渐适应;沿海地区饮食方面偏好海鲜鱼类,口味偏清淡,中西部地区偏好面食,口味偏辣偏重,沿海地区雨季偏多,冬天阴冷没有暖气供应,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项目承担机构和项目团队在培训前广泛调研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尽力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教育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质量进行了学员匿名测评,参训教师满意率最低的一般都是食宿条件这一项。2015年承担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匿名测评,参训教师对我院提供的食宿条件非常满意率都超过了90%。

3.组建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

要真正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培训承担单位组建一支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该导师团队既要有高校培训专家,又要有教研员和一线名师,形成“三人行”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参训教师。项目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指导让参训教师感受到项目团队成员除了是自己生活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导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参训教师的理论导师,由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参训教师的实践导师。或者可以根据需要结合采用“主辅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理论导师,教研员或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他们共同作为主导师的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辅导师,共同指导参训教师。

4.构建灵活多样的访名校跟岗实践模式

项目团队要设计好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的实践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我们比较不赞同直接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将这些小组成员分散到若干个不同的学校,由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直接接管,参训教师直接跟着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因为初中化学学科每周的课程并不太多,加上一线名师自身工作繁忙,无法全程兼顾参训教师,也无法完全按照项目团队的实践方案落实,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访名校的目的。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训后跟踪指导

为了进一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参训教师从体验、反思走向实践,并真正改进其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项目团队要在训后加强跟踪指导。训后跟踪指导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样的,如实地跟踪指导、网络平台研修指导、QQ群和微信群在线指导等。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学校进行实地跟踪指导,其他大部分参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的训后跟踪指导。

上一篇:《顽皮的小杜鹃》教案下一篇:运动安全我知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