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反思800字

2024-10-16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800字(共10篇)

1.《孔子拜师》教学反思800字 篇一

一、《孔子拜师》教学反思范文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篇

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范文

《孔子拜师》一课,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的重点词语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还有大篇幅的人物对话。课堂容量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反思本节课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或艰难地把课文复述上来。不会真正地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大胆尝试用扩充句子的形式来感知。其实在没有进入课堂之前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怕学生不明白要干什么?怕学生不会抓不住课文中合适的词语来补充。做成平时考试的扩充句子……总之有很多的担心。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都会问“你是读哪一部分知道的?”这样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还初步感知写作顺序,为接下来的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师评课时说到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就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而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了。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无痕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对话部分的处理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气的分析引领,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入境后即会生情。这样学生既体会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和总结

例如在学生交流读“难读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的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难读的句子就要多读几遍,才能读好。”看似简单,但这也是对学法的一个指导。再如在补充课题环节,我先告诉学生“读书不能专靠嘴上功夫,脑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这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才是真正的读书,这又是学法的一个指导。在补充完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补充的课题是有一定条理和顺序的。这同样也是一个学法的指导。

尽管我很认真地去备课,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课后才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忽视了或者说处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重点词语抓得不够

例如在孔子拜师路上的那一句话中,其实除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几个月”、“终于”等词都能体现出孔子这一路上的艰辛。而自己备课时没有真正地做到细心,把这些重点词语给遗弃了。这是自己最不满意的一点。

二、忽视了学习伙伴的提示

在上课前我想象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学无止境”的理解,学生会因为这方面的经验少,而无话可说,因此就没有这样做。后来在网络研讨的贴子中发现有老师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以及结合老师或家长的继续教育来体会“学无止境”,这样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许我先前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这样的处理,相信学生对于“学无止境”的理解会更深刻!今后一定要关注学习伙伴的提示!

三、课件的精细处理

课件做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确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师》这一课,学生在认识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后,在最后环节向学生出示了孔府、孔庙的图片,课堂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乐以及相应的介绍,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的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环节,今后需要我们更加细心、更加专业地去设计。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绽放!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

三、《孔子拜师》教学反思范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四、《孔子拜师》教学反思范文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2.《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二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诚心拜师”作为主线,“老子热心收徒”为辅线的双线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紧扣在教学设计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诲人不倦”这几个关键词语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走近人物的内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学好问,老子的诲人不倦。学生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通过这些词语学生实现了和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从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沟通,最终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课始,学生对于孔子这人物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我特别以孔子的两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导入,再介绍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从中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再引导学生摘抄一些孔子的语录来背背,效果比较显著。

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以小组学习形式讨论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从言谈举止方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容易画出了语句,但小组体会不到位,教师巡视指导时必须加点功夫,所以我把讨论放在第一课时,讨论汇报放到第二课时,不知处理适不适当,希望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3.《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篇三

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课前,我认真地朗读了课文,发现让学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让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难,于是我把这一点作为学习难点,准备上课时重点解决。

在突破难点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理解重点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请了几个平时不读书的学生,教给他们怎么读,经过努力他们终于能正确地读下来了。看到他们露出了笑脸,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接着,我提问:“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有些同学抓住了“上千里”说洛阳和曲阜离的太远了,有些同学抓住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讲路上的艰险,我问他们:“你们想象一下孔子会在路上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说的很好。还有的学生抓住了“几个月”来说,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天可以,几个月就太困难了,我心里一阵高兴,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时还有一个同学在举手,我一看是平时总不认真听讲的叶祥仕,我想:他举手了就让他说吧。于是我示意他来说,他说:“为什么孔子不坐马车,而要走路?”“你怎么知道的?”我连忙问,同时心里掠过一丝不安,我备课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他指指书说:“书上写‘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时同学们有的面露难色,有的看着我等待答案,更多的已经忍不住开始讨论了,我有几秒的迟疑:是我简单地说几句搪塞过去,然后按教案往下进行呢?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会耽误时间,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决定把这个绝好的机会让给他们。我笑着说:“叶祥仕真厉害,给我们提了这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些难,你们能解决吗?”这下孩子们一下有了精神,大声说:“能!”我马上说:“那就先讨论一下。”话音未落,他们就已经开始了。不一会儿,举起的小手如云,他们有的说,孔子没有马车;有的说,孔子如果骑着马,会把马累坏的,因为走了几个月,又要日夜兼程;有的说,孔子很爱惜自己的马,所以不骑。这是叶祥仕也举起了手,我倒真的有些喜欢他了,就让他来说,他说孔子走路表示拜老子为师是有诚意的,所以书上说老子迎候孔子,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谦虚。多精彩的回答呀!我带头给他鼓掌,他在大家的掌声中骄傲地坐下了。我暗暗庆幸,今天又看到了一个同学地成长。在叶祥仕的启发下,同学们的发言更是精彩,他们很自然地提到了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难点就这样在轻松中解决了。

这节课与其说是我讲了一节课,不如说是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课,使我真正懂得了教育无处不在的道理。

4.《孔子拜师》教学反思(通用) 篇四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2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3

《孔子拜师》一课,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的重点词语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还有大篇幅的人物对话。课堂容量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反思本节课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或艰难地把课文复述上来。不会真正地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大胆尝试用扩充句子的形式来感知。其实在没有进入课堂之前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怕学生不明白要干什么?怕学生不会抓不住课文中合适的词语来补充。做成平时考试的扩充句子……总之有很多的担心。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都会问“你是读哪一部分知道的?”这样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还初步感知写作顺序,为接下来的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师评课时说到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就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而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了。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无痕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对话部分的处理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气的分析引领,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入境后即会生情。这样学生既体会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和总结

例如在学生交流读“难读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的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难读的句子就要多读几遍,才能读好。”看似简单,但这也是对学法的一个指导。再如在补充课题环节,我先告诉学生“读书不能专靠嘴上功夫,脑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这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才是真正的读书,这又是学法的一个指导。在补充完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补充的课题是有一定条理和顺序的。这同样也是一个学法的指导。

尽管我很认真地去备课,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课后才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忽视了或者说处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重点词语抓得不够

例如在孔子拜师路上的那一句话中,其实除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几个月”、“终于”等词都能体现出孔子这一路上的艰辛。而自己备课时没有真正地做到细心,把这些重点词语给遗弃了。这是自己最不满意的一点。

二、忽视了学习伙伴的提示

在上课前我想象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学无止境”的理解,学生会因为这方面的经验少,而无话可说,因此就没有这样做。后来在网络研讨的贴子中发现有老师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以及结合老师或家长的继续教育来体会“学无止境”,这样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许我先前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这样的处理,相信学生对于“学无止境”的理解会更深刻!今后一定要关注学习伙伴的提示!

三、课件的精细处理

课件做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确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师》这一课,学生在认识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后,在最后环节向学生出示了孔府、孔庙的图片,课堂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乐以及相应的介绍,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的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环节,今后需要我们更加细心、更加专业地去设计。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绽放!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4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5

问题的设计,对学习课文非常重要,有效的问题设计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独门秘技”。

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靠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刘老师虽然知识渊博,可她还参加各种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5.《孔子拜师》教学反思800字 篇五

我们常说“事事皆学问,生活即语文”,在今天的《孔子拜师》教学中,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来自生活的语文更能让孩子们学好语文,结合生活的语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用好语文。

片段1:为了让学生理解孔子拜师的艰辛,在理解了“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后,老师设计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想象孔子从曲阜到洛阳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在随后的交流中,同学们发言很积极。生1:从“风餐露宿”这个词我知道孔子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他饿了只能去山上摘野果子或者挖野菜,或者吃点冷冰冰的.馒头;睡觉也只能在桥洞里或者别人的房檐下。生2:吃的东西不卫生,他可能会拉肚子,没钱买药只能上山采点草药。生3:我来补充,他找草药有可能会崴到脚,但他依然坚持赶路,就为了早点到洛阳见到老子。生4:我觉得他还有可能遇到野兽,他的生命都会有危险……在几位同学畅所欲言之后,在还有很多同学都意犹未尽的时候,我适时停止了这个话题,因为孩子们已经感受到孔子求学的艰辛,也感受到孔子对学习的向往。而这一份感受就是调动了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体验,不管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还是自己听说过,甚至自己感同生死,这样的理解都是来自于学生 的生活。

片段2:在理解末段孔子所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一句话时,我要求孩子们想想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时,短暂的沉默之后,有孩子举手了。生1:我们班的谭礼严同学就是这样的人,他成绩已经很好了,还会读很多课外书,平时还要上奥数班。生2:我妈妈也是,她手工做得很好,但还是天天练,还会向别人请教。生3:我们殷老师就是这样,她上课已经很好了,还是认真备课,还会听别的老师上课,向别人学习。从同学,再到家长,最后到老师,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人,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其他同学自然可以产生共鸣,对于“学无止境”当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6.《孔子拜师》教学反思800字 篇六

在上《孔子拜师》第一课时中,我通过出示孔子画像让学生齐声说出了孔子,紧接着我问学生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答之后,我再补充介绍了孔子,这对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我出示一幅孔子向老子行礼的画,学生便能异口同声地说出课文题目《孔子拜师》。围绕课文题目,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敏捷。我相信善于提问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一个爱提问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

提问后,我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同时思考能解决刚才问题中的哪几个。在讲字词中,我通过分组的形式将17个词语分成了三组,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其规律,这样就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读了这17个词语,我再提出了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让学生来回答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在字词学习中,我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是太科学,应该先讲字再讲词。并且我也没讲字形,对难写的字或学生觉得难写的字应该全班一起跟着我写一下。对于这些生字的掌握也应该让学生组词,这样能有效地记住这些生字。

扫清了字词关,我又让学生自读了一次课文,然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这里,我对学生的自读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也就没有目的性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朗读的要求,但在具体指导中还不够及时有效。我应该让学生把读错的词语或句子再读一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在指导第二段朗读中,我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范读了一遍,但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能不能改掉之前朗读中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我应该让学生再读一遍,看他有没有领悟要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的朗读指导和范读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那么我的朗读指导才算有效。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和“孔子是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让学生掌握了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反应积极、回答准确。但是我未能趁着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去理解“渊博、远近闻名”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抓住上下文,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前,我的过渡还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还亟待提高。在让学生想象孔子一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孔子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的学生的时间有点少了,自己讲得有点多了,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在做“小练笔”中,个别填空就做得不理想,也没有运用好“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关键词。这归因于我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领带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而且,还没有清楚地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

总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流程较为流畅,教学重点突出,教态自然。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有:教学语言不够儿童化,语言组织还不够自然,个别过渡语言比较生硬;板书的字不够端正,应该侧面写,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笔画;师生互动还不够到位,以自己为主了;课堂上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还不够明确地提出。

7.孔子拜师反思总结 篇七

在这一课教学时,我先从孔子的言行入手,将重点放在体会孔子的品行上。语文课必须具有语文味。突出词,句的品悟,体现语文咬文嚼字的传统特点,语文味便呼之欲出。语文味浓了,语文课就不再只是单调冷峻的环节设计,语文课也就变得丰满了。

本堂课中,对于词语的处理,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语境,以”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完全走进孔子的内心,让学生成为孔子,与他们对话,说说当时自己在路途中是碰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做的。

孔子这一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旅途生活多艰苦啊!这就是——风餐露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这就是——日夜兼程。

8.《孔子拜师》读后感400字 篇八

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想当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得去拜千里之外的思想家老子为师呢?原来他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由此我想起我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可是学习起来还是不那么自觉, 周六早上妈妈给我报了英语班,我心里想:”我的英语本来就不差,干吗还要去多学?用这个时间去睡个懒觉多好啊?“经妈妈一催再催就别别扭扭地起了床,嘟着嘴去了少年宫!读完孔子拜师后,我惭愧地比较着自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多学一点东西都是自己的,孔子为了学知识那么艰苦,而我放着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还不去学?

老子是位70多岁的老人,听说孔子要来拜他为师,特意驾着马车在城外迎候,并且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了孔子。老子的亲切师恩让我想起来我的老师,她每次说话都是面带微笑、和风细雨的,让我感觉像妈妈。成绩下降的孩子老师总是耐心地在课外格外的辅导,不厌其烦!教书育人这个美德从古至今渊源传承,我们一定要像孔子一样尊师重道,不仅尊重他们的学问,而且还要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行!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我们一定要多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珍惜每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

9.孔子拜师读后感300字 篇九

课文中,把孔子年轻时为了求学,不畏千里、不畏饥饿,不畏酷暑,只为到洛阳拜名师----老子,而行走千里,花时百日,终于见到梦寐以求的老子。老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古代有名俗话说:“人生七下古来稀。”高龄的老子竟然在洛阳城外站着迎候孔子的到来,表现了他对年轻人求学的心情理解和赞同,当他们两相见时,孔子虚怀若谷,一点儿也不骄傲,听了孔子的一番话,老子就决定收孔子为学生。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如饥似渴地学习,老师也把自己毕生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这名好学生。

因为孔子勤奋好学,学问越来越深,当他年长时,据说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子也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10.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揭示课题,初识孔子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3、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请带上动作读课题,你从中体会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

2、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止境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曲阜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也可以找出表示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

1、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孔子品行。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a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设想学生会说:谦虚,好学)

b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也许会说:从总觉得 不够渊博这两个词中感受到的)

抓住课堂生成,理解“渊博”,你觉得他的知识渊博吗?为什么? 从前一句话“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很渊博。相机理解“远近闻名”。

你觉得这段话该怎么读?指多名学生读,读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表扬,读不好的地方讨论该怎样读,做到读出感情。(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a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苦、累 b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终于)c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

(3)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a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生5:还要考博士。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b孔子是这样说的,他是这样做的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4)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a)“不离老师左右”是什么样的?

b)“随时”会是什么时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你能体会老子的品行呢?

2、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老子品行。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说明老子对晚辈的爱护,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迎候”于“等候”的区别,体会老子的品行。(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毫无保留”可以看出老子将自己的知识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孔子,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子诲人不倦及爱护晚辈的品行。第四环节: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教学反思: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让孩子体会“拜”字,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0个词语,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的学习。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关注学生的朗读。读得太少,指导的不够。

上一篇:浅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下一篇:全员营销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