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共9篇)
1.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一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光阴荏苒,为期三个月的全国中职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我有幸参加了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组织培训,也满载着回忆与收获回到了工作岗位。首先非常感谢培训学校给我这次培训的机会,使我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教师素养,强化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我也深深地被学校各位教学领域的精英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累,并快乐着。”同时也感谢教育部和基地学校给我们搭建的这一学习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这次培训自3月至6月共三个月,主要在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理论学习,并到大连市方圆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实习。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培训内容,包括先进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理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以及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税收知识、审计实务等三十多个专题的专家讲座和专业研讨、以及教学演练和企业参观实习活动,虽然培训已经结束,却给我留下了人生中一笔永恒的财富。现将我个人在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方面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聆听名师讲座,更新职教理念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我虽然不是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其次,我觉得这次培训,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主力了我的信心。它就像一根指挥棒,坚定了我前进的脚步,是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国培中提到的一些教学方法,也正是我屡次实验的方法。我以前还在犹豫:我这样教学,算不算与他人教学背道而驰呢?通过这次国培我更加坚信我的道路是对的。再次,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一段时间的国培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经验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作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师,不仅是要会教,还要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教学生有用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培训中胡燕鸿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多种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及账务处理,并指导我们进行了网上模拟操作;培训基地还邀请了大连市方圆会计师事务所齐圆圆总经理,为我们以实际案例讲解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方法与流程,内容直观、讲解生动;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东北财大职业技术学院还精心为我们搭建了多种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课程开发研讨、教学方法与备课训练研讨、研究论文的撰写与交流、职业学校教学与管理研讨和教学演练与教学研讨中,学员与专家交流,学员与学员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无,互相提高;在教学理念培训方面,学院安排给我们作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讲座,讲座中,给我们介绍了行动导向的基本原理、基于行动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的特征、基于行动导向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考查教学法)、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条件,即创造适合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比如构建行动学习情境、实施个性化教学形式、完成教师角色转变。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比如实物财产物资的清查教学设计、制作单据活动方案设计,通过这些教学设计的实际例子使我们对行动导向教学加深了理解,而且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行动导行教学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不能时刻深入企业实践,这次培训还给了我们了解深入企业学习的大好机会,为我们联系了方圆会计师事务所,让我们亲身参与了实践。在参观中我们了解了企业文化,事务所构成,人员职责及基本任务,向专业人士咨询并熟悉事务所会计代理、税务代理、审计业务操作流程,收集相关资料。接触到了不同行业性质单位的实际业务,了解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编制方法与注意事项,收获了很多实战经验。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提高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期间齐还在总经理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讲了企业节税方面的案例。比如一个大酒店,分别有茶馆和歌舞厅,但属于同一个老板,两者都需要缴纳营业税,但是税率不同,茶馆属于餐饮服务业,适用5%的税率,而歌舞厅属于娱乐业,适用20%的税率,那么如果每月两家没有分别核算营业额时,要从高适用20%税率,所以他们一定要分别核算营业额。还比如有的公司的小汽车在老板名下,不如放公司名下,这样可以作为公司的固定资产,诸如汽油费、维修费、折旧等可以进入公司费用,如果在老板名下,则需要加入老板工资,扣缴个人所得税。从中看出节税对财务人员的重要性,所以学习会计一定得熟悉税法、经济法等法律,知道节税和逃税的界限,避免不慎掉入逃税嫌疑。齐总经理热情的招待,以及细致的讲解让我感动。孙经理以及所内的工作人员也都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学习的资料,还有耐心的讲解,让我看到了方圆人的精神,真的是敬业、诚信、务实、团结。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资料,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经验和素材,知道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以后更需要学习更新知识,并且把方圆人的精神和专业运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去。
三、在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三个月培训期间,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在相互的交流中我开阔了视野,结识了很多朋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我了解各个兄弟学校的发展状况,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吸取了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等方面有效的做法。在大家庭中,每一位同学,都是我前进的伙伴也是我的师长。培训结束后我会一直保持和各位学员的联系,以便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以后更好的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非常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都是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一线骨干教师,共同的学习生活,已经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机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我们了解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三个月建立起来深厚的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学校也很贴心,学校微机室每晚上7-9点向学员开放,提供网络及微机服务。在这段时间里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也写了一些学习及生活的体会方面的文章。同时学校开放乒乓球室我们课余时间可以打比赛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个人会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展望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之路,将会是曲折而永无止境的,在学院一起学习的经历,将会像一曲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百折不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学习期间我们上交了5000字的教学论文、四学时以上教学设计、2000字的实习报告、团队和个人的上台试讲、说课等等,这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所以,这个过程既辛苦,收获也最大。最后,我们全部顺利结业。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中我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深深感到我们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只有我们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职毕业生。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三个月是我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加油站”,两个月的学习生活给我补充了更多的营养。时间虽短,但它使我学到的很多;时间虽短,但它会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我会永远珍惜和怀念这段时光!对于我们每一位学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去指导工作实践,最后,我再一次感谢东北财大职业技术学院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培训课程,感谢我的教学班主任杨洁老师对于我专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感谢我校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做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
2.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二
关键词:中职学生,财会,多元化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目标”, 培养社会需要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财会专业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构建能力本位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关键, 要强调能调控教学、激励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体现多层次性、多维度、多导向等特征。
一、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根据财会工作的特殊性, 财会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的内容应多元化。从单一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水平、政治思想品行、心理承压能力、团队精神等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符合专业特点, 在撰写财经应用文和调查分析报告时不能产生笔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能熟练地进行数字、文字录入及数据查询和备份;熟悉财经法律法规, 遵守财经纪律, 保守商业秘密, 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 具有从事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出纳、会计核算、统计等工作的能力, 取得上岗资格;具有熟练的珠算、点抄、计算器操作、假抄鉴别等技能, 珠算达到普通四级以上;能熟练地编制企业主要财务会计报表, 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报表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 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水平。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具有一定自学能力, 能适应专业的发展。
二、为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中, 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 学生是被评价者, 是评价客体。这种单方面、直线式的评价方式, 使教学评价倾向于片面性和独断性, 缺乏全面性和民主性, 从而抑制了评价的调节、激励和改进功能。因此, 要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社会等参与到评价中。
(1) 学生能力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 其中财会专业课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应占主要地位。专业教师要准确运用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如学生在学习珠算的过程中, 笔者的做法是:设计课堂表现记录表, 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利用教室墙壁设置各阶段学习目标, 如一个月熟练掌握三指拨珠法, 两个月在规定时间完成加百子和减百子, 三个月内基本掌握一目三行加减法等, 对每位学生在各时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结合试卷测试、小组竞赛、个人比赛等对学生的珠算水平作出总体评价。在此过程中, 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技能水平循序渐进提高。
(2) 学生也应是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提高学生对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能力, 积极主动地找出与别人的差距, 发现别人的优点, 激发学习的动力。
(3) 财会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而良好的内务卫生可以间接反映出学生将来的工作状态, 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行为表现也会折射出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因此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为突出能力本位, 评价方法要多元化
1.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以改进教育活动的质量为目的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为目的的评价, 而两者之间, 更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如珠算教学中,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且学生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存在差异, 因此既要重视评价学生平时的训练水平,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评价时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 与同一层次的学生比,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最后通过珠算等级鉴定考试, 完成终极评价。
2. 理论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结合
如对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考核, 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可各占50%, 分阶段按项目进行考核。一方面以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仿真的会计凭证进行岗位考核。
3. 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 结合财会专业特点, 将学生分散到单位实习, 每次实习或实践都要明确实习要求和目标, 并按要求和目标列出鉴定细分表, 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单位考核评价、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以及带队指导教师的评价按比例计入学生学期和学科成绩。
四、为提高学生能力, 采用的评价手段多元化
采用闭卷、开卷、现场实际操作、口试、案例研究与调查报告写作、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考核方法, 同时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还可分类分项进行考试。如会计岗位操作实务课可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办法, 考试分阶段或按项目进行, 将考核内容变成各种原始凭证, 要求学生能看懂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 再把分录直接填制在记账凭证上, 记账凭证的填写不仅要看项目是否填写完整, 还要对文字、数字的书写进行评价, 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 让学生一起参与评价, 先同学互评, 然后由教师认可;口试的题目可以是有关岗位操作流程的描述或一些特殊规定, 抽签选题要求答对一定的数量。
五、为激励学生自信, 评价语言要多元化
在评价学生时, 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对培养财会专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都有积极意义。要将鼓励、发展学生个人能力理念贯穿在日常教学中, 以多元化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自信。如在练习文字、数字、账簿书写时, 可运用针对性强的评价语言,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运用激励式评语, 让学生更充分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 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用谨慎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艳东.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 .
3.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实践教学 财会专业技能实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一系列惠及中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中职学校的发展愈来愈被社会关注和认可。但中职毕业学生动手能力差,也是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问题。就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差,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承担起相应的会计工作,不会建账,不会编报表,甚至一部分学生连原始凭证也填不了,不得不象学徒一样学习会计的具体操作方法。由于会计实践环节薄弱,学生没有受到相应的训练,以至于相当数量的同学到了实际工作中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呢?在此我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供探讨。
一、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财会知识,而对应用方法不甚了解,以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缺乏动手能力。原因主要是:
1、传统教学方式简便易行,便于老师的教学组织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是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简便易行,便于老师组织教学。所以至今仍是财会教学的主要方式。
2、专业特点使得财会专业学生不容易获得实习的机会
由于会计资料的机密性和会计处理的规范性,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或企业是不愿意将其会计资料让别人看到的,更别说要将资料交给没实践经验的学生。由此财会专业学生要想到一个具体的单位或企业里去实习是很困难的。
二、加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技能的对策
1.为满足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学校应建设以下实训场所
(1)功能齐全的财会模拟训练室。能够进行基础会计、工业会计等专业会计的模拟手工做账实习以及点钞、珠算等专业技能训练。(2)高配置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能够进行电子财务记账教学实训。(3)模拟银行:设置出纳、会计岗位,可以处理银行前台的储蓄存取款、转账、汇兑、票据等业务。(4)模拟税务所。能够进行发票的销售与使用管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操作。
2.改革理论教学方式
在理论教学上,为了使学生能顺利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也要尽可能的改变以前那种用文字表示业务等做法,尽可能的给学生呈现逼真的问题情景。例如《基础会计》这门课对初中刚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讲,很抽象,若能选择有代表的会计实体为案例,制作教学光盘,跟教材同步进行,演示播放,则能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专业学习的氛围中。以会计要素为例,如果一边播放企业拥有的厂房、机器、材料等等,一边告诉学生这就是资产的具体形态,这样就能使枯燥沉闷的理论教学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3.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4.每年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会计专业技能竞赛
根据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每年应该举行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比如会计知识有奖竞赛;点钞比赛;珠算比赛;计算器比赛;手工记账比赛等,并评出各项专业技能能手,召开颁奖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物质奖励,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5.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模拟实习始终不如校外实地实习更加真实、到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走出去,与一些企业联系,建立起财会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外实地实习,锻炼学生的实干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尤其是和一些知名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商学合作关系,在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进而形成一种双赢的格局。
6.鼓励财会生课余进行兼职
要使职校财会生增强动手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还可以通过兼职这一途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六日的时间去兼职,比如进行商场促销,发放传单,自我创业等,让学生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积累各种实践知识与经验,逐步学会工作,增强自信心,做到“活学活用,与时俱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总之,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只要不断加强财会专业技能实训,重点打造两大王牌:专业资格证书及实操能力,突显优势,我们的财会生一定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许飞月,2009-0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设想
[2] 张细玲,2009-03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实训
[3] 杨冰,2007-03,浅谈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实施途径
4.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四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对毕业生要求的角度分析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提供了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改革 教学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十分明确,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分配。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是:理论上,比不上高层教育毕业生,原因生源素质不高,计算机理论要求又太高,比如我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局域网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课程,学生大多数不理解其中的知识;理论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实际动手却做不出什么。什么都知道点儿,却什么都做不出,这是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要确立以“岗位能力本位” 的课程指导思想,即中职计算机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市场岗位来设定。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课程改革是在必行。
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
1、培养目标改革
培养目标改革 以“岗位能力本位”为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产业形成了一个大行业,从业的岗位也越分越细,因此计算机专业派出生了多个相关的子专业。
2、课程开设的改革
岗位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开设的课程。但开设的课程不同于原来的“学科本位”而应依据岗位决定的培养目标开设相关的课程。
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 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每学期用8至9 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
第一学期,主要目标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习惯。建议专业训练内容为,1、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 80 字以上。
2、学习上网,介绍大量的网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用法。
第二学期,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 Internet 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计算硬件组装与维修。
2、网络管理员相关知识。
第三学期,进行办公软件 Office 的加强提高,使其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office办公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
2、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四学期,学会通过网络推销自己。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网页设计;
2、QQ空间,博客等的使用推广;
3、寻找目标公司
第五学期,进行办公室文化教育,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各种专业都粗略的训练一周,包涵的科目课程有,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漫制作,电子商务,多媒体制作,网络工程师等。
第六学期,开始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关于教材的使用,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鱼目混珠,让人眼花?t乱,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技术滞后。我们要精心挑选,结合实际适当对教材做一些处理,如删减或添加。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我们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校本教材。
3、教学模式的改革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 “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 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 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工作,而项目本身是以开发某一 个产品、建设一个工程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真实或模拟环境,教学过程是面向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地经历项目的过程。通过完成多个这样的项目训练,学生能够担任计算机行业某个岗位的工作。项目设计是关键。
4、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第一、编写校本教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取学生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
第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5、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我校目前基本上没有学生评价。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接受再好也等于0。所以一个好的学生评价系统是真正能上好课的关键。
三、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勿急功近利。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要制定出改革的计划、方案。
2、我们的培养目标要紧跟市场走,我们的课程改革注定要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与调整的过程之中。
5.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篇五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评价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指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所偏重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高阶学习是发展高阶能力、高阶思维和高阶知识平台或路径。这十大高阶能力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个体?d?d接受、群体?d?d接受、个体?d?d探究、群体?d?d探究”四大基本类型。个体?d?d接受和群体?d?d接受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客观主义的;个体?d?d探究和群体?d?d探究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建构主义的。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据其学习活动和组织形式的特点,集合在相应的模式类型中:
个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个别授导、操作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导师、模拟与游戏。
群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电子讲稿、情景演示、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信息处理。
个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任务驱动、问题求解、微世界、案例研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模拟与游戏、认识工具、电子学档、概念地图。
群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小组学习、知识论坛、头脑风暴。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际,我提倡探索建构主义倾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类模式能提供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习者与信息技术形成智能伙伴关系,利用充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学习者高阶学习,发展高阶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基调是从接受型向探究型(建构型)模式转变。被动的接受和以占有为目的学习,无益于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在一种失去自我体验、主体迷失和权威主宰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生产性思维阻断或摒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所归依。然而,开发创新潜能,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学习者发展却是今日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目标。
1.教师角色的改革
由控制者转变为帮促者:教师为学习者创设和提供丰富的环境、经验和活动,为学习者的协作性学习、问题求解活动、真实的任务学习、知识共享和责任共担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
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作业。与其他教师通力协作,改变传统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和方法,或开发新课程,如校本课程。
合作学习者和合作研究者: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善于与其他教师协作,敢于探究自身专业之外的领域,提升专业水平。还应善于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活动,探索新知。
2.学生角色的改革
由被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有高度的主人翁感。
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有充裕的机会探索观点和形成研究。通过与自然界、材料、技术和其他人的互动,学习者探究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的技能。这种具有发现倾向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习者必须认真思考事件、对象、人物或概念的构成部分或属性,从而为学习者训练决策能力提供了机会。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特别要求教学方式朝如下两个方面发展:
交互的: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或信息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要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
生成的: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投入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活动和经验,以激励学习者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生产知识。生成性的教学同时鼓励学习者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4.评价方式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将强调以下评价策略:
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建构知识和创造人工制品来展现学习过程与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者还要参与制定学习绩效标准,并在设计、评价和评估报告中有相应的体现。
生成性的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目标是改善学习。因此,评价应当紧扣课程目标,体现重要的知识、能力、内容和主题,并且为学习绩效的产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绩效的标准应当清晰明了,并且作为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构成部分,置于学习活动之前。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
6.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六
汽车维修质量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影响汽车维修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修理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两方面的因素与汽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当今中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改革意见和要求。
关键词:维修质量,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质量。汽车维修业是伴随我国汽车工业和道路运输业发展起来的服务行业,是维持或恢复车辆完好技术状况的保障,也是道路运输业正常运行的条件。随着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和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汽车快速进入家庭,我国汽车维修业与社会生产、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度与日俱增,汽车维修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汽车维修业提供了新的需求和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向高端、精密的方向发展,对汽车维修行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汽车维修质量能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汽车行业制定了许多标准和制度。建立了“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汽车维修制度,实行企业自律和行业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并且开发、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汽保设备、工具。然而,要保证汽车的维修质量,最重要的依然是人的因素,汽车修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保证汽车维修质量的最重要的软件。近年来,随着汽车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汽车维修业输送一线修理工和技术人员的任务。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投身到这一行业,如何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的毕业生,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汽车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1、要有扎实的汽车构造知识
汽车构造是从事汽车维修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构造知识缺乏,就无法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时就会具有极大的盲目性,造成维修失误,导致维修质量下降。
2、要有汽车新结构、新技术的知识
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汽车的新结构、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燃油电子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ABS制动系统、以及各种液压、电子调节控制系统等,已普遍装配国产汽车,这就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维修人员如果对这些系统的结构、类型、性能、控制原理、各部件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及相互关系不清楚,又缺乏相应的电子电路检测知识,就会无从着手,盲目操作易使这些系统元器件损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要有规范使用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只有正确规范的使用各种检测维修设备、工具,才能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维修工时,提高维修质量。修理工如果缺乏设备和计量器具的使用知识,就不能对使用的设备和器具及时进行调整与检修,使诊断失准、检测失真,造成误工、返工,使维修成本上升,甚至由于不规范的使用而导致设备和工具的损坏。对于新型汽车维修设备,更需要有熟练的操作使用技能和调整维修及结构知识,否则,就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越性及其最大潜在能力。维修工必须要有熟练运用设备和仪器的能力,养成规范使用设备和工具的习惯,才能提高维修效率,保证维修质量。
4、要有较强的清洁意识
清洁意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干净、清新、整洁的概括,它对生产有很大的能动指导作用。现代维修企业已经提出了5S的管理理念,意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方面。汽车是一种复杂精密的机器,它的许多零部件总成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介质有很高的清洁度要求。如果清洁度不够,还会使检测和维修失误,造成维修质量差,维修成本增加。汽车维修作业中的清洁意识,是指要认识到场地清洁、工具清洁、机件清洁、着装清洁与使用设备、量具、仪表检测汽车故障、各种参数、间隙配合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5、要有创新能力
汽车维修是一项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如何解脱体力型工作使之转化为智力型工作,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面对繁重而复杂的维修项目,要善于动脑筋,禁止采取粗暴操作行为和不规范的作业方式来维修,要有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在判断汽车故障时,要根据故障现象系统地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分析,禁止盲目拆检。要能根据所积累的经验,设计、制作简单实用的维修工具,帮助解决和克服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合理安排维修作业程序,提出维修方案,改进修理技术,并能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知识,逐步条理化、理论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是一个优秀维修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6、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求质量监控与技术人员既要有广搏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否则质量与技术指导便是一句空话。现场质量监控与技术人员要对维修工所遇到的意外故障或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决策,迅速将问题在现场解决。质量监控与技术人员还要根据生产现场多变的情况研究分析工序,清除不利因素,编制合理的工艺规程,提供最佳的维修工艺,帮助维修工提高维修技巧,完善维修过程,提高维修质量。针对以上这些专业素质要求,中职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具备或者具备这些素质潜力的人才呢?
1、更新专业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更新实习教学设备,使之符合现代汽车技术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中,除少数学校外,仍有许多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材落后,实习设备陈旧等情况,有的甚至不具备完整的教学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很难说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唯有以主流的汽车技术为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设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把握企业需求及其变化,才能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根据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文化素质教差,厌学等现象。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没有实物,或者不方便采用实物,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零件、总成的各种图片,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对具体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过多的理论和讲述则效果较差。
3、对于不同素质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刀切。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在一个班里基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优秀、好学的学生,他们文化素质不错,对本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次是较差的学生,他们文化素质较差,但对本专业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因为底子较差而导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最后是所谓的差学生,文化素质差,对本专业兴趣不高,成天混日子。作为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一刀切采用一个教学目标,势必会导致另外两部分人教学效果较差。在教学中应该针对这三种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不同的学生得以不同的提高。比如,较差的学生一般都喜欢拆装,他们对于过多的理论教学都比较茫然,那么通过实物教学和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或者在实习中给予理论讲解,则效果较好。对于混日子的学生,则需要严加管理,在其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完成适当的操作科目,通过反复动手操作,使其在操作中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对于优秀的学生则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加大校内实训力度,进行校企合作。
中职的学生普遍对动手拆装有着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要大力采用实训教学、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式。通过在校内实习,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于较差的学生则是通过动手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实习中,要严格要求按照操作规范、技术规范来进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扎实的基本功,实习绝不仅仅是拆拆装装,只有融入技术规范的要求,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才能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近两年的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为操作规范、注重细节的维修习惯给各学校树立了典范。学校教育中,许多学校忽视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一些看似简单的基本功,教师认为学生肯定会而没有教,学生认为很简单也没有认真琢磨、学习,往往到了企业以后却是用得最多的。然而掌握了基本功再学什么新技术都会得心应手、举一反三,这些基本功恰恰是培养一名合格维修人员的基本要素,而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基本功的最佳方式。
好的实训教学不仅可以带动理论教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为一体的学习,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因此,实训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要想能跟得上汽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校企合作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校企合作还是一种能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益机制,既促进了学校教学的发展,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在生产实践中帮助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实现“订单式”培养,增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在企业参加实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汽修专业技术,了解到企业的文化理念,同时也提供了学生和社会人员、企业人员、客户等的交流机会,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是学生在学校很难做到的。
5、加强中职学校专业技术教师的培养是现阶段必须快速解决的重要问题。
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教师需要“补课”,需要参加实训。专业教师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半路改行的教师更是需要学习汽车专业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水平。现在国家正在制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标准和实行培训计划,以期将我国的职业师资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满足各行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除此之外,各学校还需要“请进来”,与当地维修业相互交流,把行业专家请进来为教师讲课,与专业教师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聘请维修企业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增强教师专业实操能力。还必须要“送出去”,把每一位专业教师送到汽车维修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了解现在企业需要哪方面的工作人员及熟悉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坚持完善“请进来,送出去”,培养出学校需要的“台上会讲、台下能干”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将“双师型”的要求落到实处,而不是有那一张技能卡片就可以了。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师之间轮岗互动也是一件较好的方式。在一些成功办学的学校,不同专业教师所带的课程互相交叉,避免了一个教师总是代一门课,教师的全面授课,意味着教师对本专业全部课程的精通。教师的能力也就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汽车维修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企业选用人才时最看重的一个方面,勤奋、敬业、忠诚、自信、合作和学习,这是许多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条里面,绝大多数涉及到了道德因素。笔者所认识的一个某品牌4S店的老总,宁可每年从职业学校选择没有维修经验的中职毕业生,也不愿去社会上招聘那些“经验丰富”的修理工,因为,学生相对而言,没有沾染那些修理行业里的不良习惯,他的职业道德品质相对而言也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在选择学生时,他首先考虑道德品质,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当然,每次当录用到品学兼优的学生时,他会非常高兴。但是,道德品质差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企业也不会要。
汽车维修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细致且极具责任心。一方面,维修涉及人员和车辆的安全问题,修得不好、修得马虎就可能会出事故。现代汽车制造越来越精密,技术越来越先进,在维护修理时任何一个细小的方面没有注意到,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信誉就是生命,维修人员不能因为车主不懂就糊弄他,简单的毛病说成是大毛病,用劣质产品冒充正规产品。现代汽车生产厂家对车辆的维护维修的要求已经达到了“呵护”的地步,要求旗下的各销售、维修企业实行一整套严格完善的管理、服务制度,最终目的是要让客户的车辆在自己这里得到细致的爱护。保证客户能够得到一流的服务,车辆得到一流的维护。这就要求汽车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相应的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企业是把“德”看做第一位的,企业选择人才都把“德”作为第一要素,但我们的教育当中却偏偏忽视了它。如何让学生满足企业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在就业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摆在所有职业学校面前的一个课题。
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应注意以下两点:
1、职业学校必须改变以往只培训知识技能忽视道德修养培养的情况,不但要开设“职业道德”的课程,而且必须在全部的教学环节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道德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领域,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道德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点滴培养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2、加强教师道德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从点滴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行为为榜样,从而才能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日后的言行。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制度建设,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教师个人的因素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维修企业已经很少从社会公开招聘从业人员,转而将招聘注意力转到职业学校方面。随着大量职业学校学生进入维修企业,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已经逐渐的对企业维修质量有了影响。因此,改革目前不良的职业教育环节和问题,不但是学校的生存问题也是事关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汽车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从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着手改进教学体系、实训环节、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优良技能型人才,维修企业的维修质量才能得以健康向上的发展,汽车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真正的得以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
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
2003-7 [2]《汽车维修业职业培训的现状及改革初探》
甘肃省运管局运输管理处
2007-6 [3] 赵新 《汽车行业人才教育与培训的现状分析》 2008-12 [4] 齐连生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2009-8
[5]《GBT 21338-2008 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条件》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10-1 [6]《JTT 698-2007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技术要求》
人民交通出版社
7.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七
关键词:示范校,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汽修人才
一、引言
福建工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围绕学校“校企合作、改革创新、服务发展”的建设思路,专业教学部先后与通用、奔驰和宝马开展“双元制”和“模块化”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实一体、双轮驱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高质量的教学逐渐增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输送紧缺技能型人才。
二、“理实一体、双轮驱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纲领,在推进示范校改革中,福建工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部组建了由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企业三方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汽车专业工作组,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理实一体、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包含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的内涵涉及办学目标和校企合作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校企“订单培养”和通用型维修技工培养的需要,分别制定了宝马项目、奔驰项目、通用项目和普通维修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迎合福建省和区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建设需求,主动适应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
1. 课程建设的理实一体: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理实一体的新课程体系立足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探索建立与课程体系对应的知识群、技能群和岗位群。在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顺序构建课程体系,体现“四对接”: 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相对接; 课程结构与职业分类相对接; 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 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教学部开发了“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导向的专业方向进阶式”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导向的专业方向进阶式”课程体系贯彻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模块化课程、选修课程三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重心,以能力训练为轴心,融入专业领域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课程,结合学校“管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德育工作理念,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示范校建设德育特色项目的实践,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专业学习、职业素养和素质拓展奠定基础,专业模块化课程以职业岗位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由专业基础课、模块化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专业方向课程及实施内容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来确定,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专业认知—校内仿真练习—汽车整车实操—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渐进过程中,逐渐熟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并在第二学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市场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方向专项学习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由初学者成长为准职业人,实现与企业的近距离对接。选修课程由各类技能、特长、社会科学、人文环境、新技术等选修课组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旨在提升“续航”储备,目的是夯实基础、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拓宽学生的社会视角、增强沟通技巧,提高人文素质、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 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 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
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福建工业学校汽车专业共建有2个汽车仿真实训机房、8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场所( 汽车电工电子实训室、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实训室、底盘拆装与检修实训室、自动变速器拆装与检修实训室、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实训室、钣金实训室、喷漆实训室、18个工位的整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区) ,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与专业发展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实训环境。
3. 校企合作的双轮驱动: 校企联合办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企合作是示范校改革的主线,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也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福建工业学校从2008年起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AYEC项目”校企合作关系,其核心专业课程引入教育部AYEC项目推广的青年教育课程,课程以凯越车型维修为主,以维修企业日常工作任务的90% 为基本技能点,涵盖了通用汽车保养、底盘实训、发动机实训、车身电气实训等4门课程的80多个常见修理项目。学校现已完成四批近150个AYEC学员的培训,通过AYEC项目的系统培训,毕业的学员实现了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的顺利接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期,在原有通用合作AYEC项目的基础上,正在进行更高层次的ASEP项目的申报评估,这个项目将为该校的校企合作锦上添花。另外,在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期间,又先后与宝马、奔驰两大世界级汽车品牌商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 1) 宝马英才教育培养项目( BEST项目)
2011年,与德国宝马企业合作建立宝马英才教育项目( BEST项目) ,成为福建省唯一、华东地区最大的宝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宝马英才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系统学习宝马技术专项培训课程和宝马诊断基础专项培训课程后,再到宝马经销商企业进行实习,最后进行宝马初级技术认证( IBT认证) 。宝马项目除对福建工业学校学生进行“订单”培养外,还承担全国宝马企业员工的“技术类”“非技术类”的再培训,全国宝马合作院校师资提升的再培训,并成功举办了2013年全国15所宝马合作院校年会暨宝马集团BEST福州培训基地开业仪式。
( 2) 奔驰“铸星”人才培养项目
2011年与德国奔驰企业合作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奔驰售后“铸星”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选拔; 确定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共同编制教学计划、开发课程体系、选定及编写教材; 提供师资培训平台; 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及建设; 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质量监控、评价等。
至今该校已开办了8个宝马班、2个奔驰班,举办了4期平安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班、26期宝马企业员工培训班、2期全国宝马合作院校师资培训班。校企合作项目的上课教师也参与到普通维修班的教学活动中,很好地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已选送三批学生到福州地区的华菲名车、宾士名车、雪铁龙等企业进行轮岗实践培训,此举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陆续有奥迪、大众、别克、万商名车等众多企业上门接洽合作。
4. 校企合作的双轮驱动: 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
教学模式是对教育目的、培养策略、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和教材运用展开的系统探讨,是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也是决定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汽车专业教学部有选择地借鉴德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职业道德的塑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积淀,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考核,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性和自律创造性。
“双元制”教学模式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福建工业学校与德国奔驰开展校企合作是以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学生在企业以学徒的身份接受培训,在学校以学生的身份接受正规、系统的职业教育。下面,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奔驰“铸星”项目实行的“双元”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企业与学校进行的笔试、面试、实操三轮考核,共同选拔组建奔驰“铸星”班,该班先展开公共基础课程和汽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随后接受奔驰专有技术的模块化课程培训,并将自信心、责任意识与解决问题、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独立工作、思考创新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模块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奔驰车型的维护保养和基本维修技术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适当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职业生涯的晋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奔驰车常见保养、维修案例为载体,以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实施工学结合,完成“订单”综合和特色技能培养,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良好素质的软技能,成为职场需要的现代职业人。
教学评价由专业技术评价和软技能评价两大部分组成,其专业技术评价由每一模块的任课教师按20% 权重的平时学习表现,50% 权重的实践技能和30% 权重的理论知识,评定每一名学生的综合成绩; 软技能评价根据上述8项关键能力的要求,分别由学生自我评判、学生间相互评判和任课教师逐生评判做出A、B、C、D、E五级分值评价,然后师生逐一进行分值对照,展开公正、平等和客观的交流沟通,肯定长处、发现不足、促进改善。
三、实践与反思
中职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实践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职业专门技术人才,并使之从学生成长为一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实现“走进校门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出校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
8.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八
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专门的人才,能够适应专门岗位的要求。对于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从事旅游企业管理以及服务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方面就要设立专门的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如,经营管理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以及有关旅游服务的能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立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对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实践课程,我们也有几个方面的要求:(1)一定要明确旅游管理课程所面对的职业方向,也就是按照职业的一系列要求来设立旅游管理课程。(2)要明确这些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来配置课程。(3)这些旅游管理课程能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在
一起。
二、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实践课程的设立及内容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对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来说,实践课程设立是其主要的内容。然而旅游专业的.实践课程的设立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实行,然后把每一步做好,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目标要明确,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2)目标确立以后,就要考虑内容的设置。(3)我们所设置的课程如何来实现。(4)对于独立的每门课程来说,确立它们各自的目的,根据目的,来设置课程的内容。(5)对于所设置的课程内容,用一定的方式来实现。(6)实施实践课程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使这些课程得到很好的实行。(7)实践课程的接受者是学生,对于这些实践课程的设置,要用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接受程度做一个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旅游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由此来确定目标,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一定要能够适应本土旅游经济的发展,另外,还要赶上国际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步伐。(2)充分了解目标的一系列要求,(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进行课程的设置,改革后的课程由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实践课三方面组成,在课时方面,要确保理论课的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要保持一致。(3)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要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深入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用单一的方法即讲解课本知识的方法把知识教给学生,然而这种方式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了,应该对其进行改革,把比如像案例分析、讨论、活动等新的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位置转向主动。针对一些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运用一些现场课堂,使学生更好地学好一些应用性相对较强的课程。(4)我们可以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使实践课程与实际企业相结合。通过利用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技能联系在一起。
三、关于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通过课程模块的方式来实现
对于导游课程来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专门的课程模块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设置如导游接团服务、景点导游讲解、导餐导购等一些实际的锻炼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际
能力。
2.模拟情境
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模拟一些具体的场景,首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对其进行编排,由学生来表演。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导游与别的接待部门的导游之间的关系的解决,也包括在接待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最后,对于模拟情境中的学生的表现,大家进行共同评价,找出不足。
3.新的教学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计算机等一些多媒体方式对教学进行改革,比如有些模拟情境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有关程序来实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因此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求其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媛。高等职业教育导游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华章,(19)。
[2]汪西霞。谈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J]。理论月刊,2011(02)。
9.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 篇九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沈玉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中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改革培养模式”中指出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我们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立项学校,在学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广泛采用,是提高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工学结合最基本、最本质的属性是教育属性。它通过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根本目的。学校、企业、学生都是工学结合的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承担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责任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主体,而学生是完成工学结合学习任务的行为主体。显然, 推行这一模式需要很多改革创新, 比如, 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校内体现企业场景的实训室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模式条件下的学生评价;完善教学管理等等。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
1.加强课程改革
浙江省进行了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我校是课改实验基地,我校的主干专业都使用了省职教教研室编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课程和教材。我们再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合作企业技术人员的“头脑风暴”,讨论长兴区域内企业所特有的专业核心技能,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和访谈到企业进行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了解具体的岗位要求,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相关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的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开设的相关课程等。最后形成具有长兴区域特点和合作企业特色的校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和企业培训材料。规定有些专业课程在校内完成,有些专业课程在企业完成,并规定了每个学期到企业工学结合的时间,比如,数控技术专业,第一学期到企业1周,第二学期到企业2周,第三学期到企业1个月,第四学期到企业1个月,第五学期到企业进行3-5个岗位的轮训,第六学期进行1个岗位的顶岗实习。
2.强化实训基地
要满足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满足校内以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的要求,建造了30000多平米的开放式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场景模仿企业车间和工作室,添置了3500万元的设备,每个实训区域承担8-10个实训项目。为了满足校外工学结合和实训教学,与14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且与近30家紧密合作的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校内引进2家数控企业、1家汽修企业,还设想引进1家汽修企业、1家电子企业作为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3.重视师资建设
我们从2005年开始为了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施了“四个基地六条途径”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在国外、高校、企业、学校建立教师高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多渠道引进、外出培训、校本培训、技能竞赛、企业锻炼、技能达标考核等途径进行教师高技能培养,并且还开展了文化课教师学技能的活动,有50%的文化课获得中级工技能等级。现在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97.2%,全部是高级工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专业教师的80%以上。为了满足工学结合和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要求,对专业教师注重技术开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调研能力的提高。通过专家引领、行业调研、外出培训、企业挂职、课程开发、主持课题、专业项目的研究等途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技术服务、外出培训、竞赛比武、参与企业锻炼和技术研发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理实一体能力;通过与高校和企业合作、专家指导、参加培训、课改项目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市场调研能力和课改能力。
4.深化课堂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学校推行了“教室车间化”的教学改革,比如我们重点建设专业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了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了参与式、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施了任务驱动、探究式和项目教学模式,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了参与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等。教学方式以集中实训为主,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都是3节课及以上连着上,有时甚至一周集中训练,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为了提高训练实效我们还实行了小导生制、AB班制、第三学期制等教学模式的改革。
到企业进行集中工学结合我们也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模式,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行了现代学徒制和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学习的工学结合模式,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行了体验企业工作场景和生产工艺的工学结合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了企业产品进校园的工学结合模式,酒店服务与管理除了现代学徒制模式外,还实行假日工、勤工俭学的工学结合模式,通过多种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工学结合的实效,提高学生的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5.完善教学管理
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本专业各项校企合作项目、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完善专业建设;共同分析研究初岗及发展岗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专业对应岗位职业标准,科学制订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工学结合”实践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我们编制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家长三方《“工学结合”实习协议书》,明确校企在学生工学结合中的责权利,并通知到家长。制定《“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办法》,合作企业按照实习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学校委派专职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实施校企“工学结合”实践双重管理。再次建立“兼职教师制度”,合作企业按照每5位学生一位带教师傅的要求确定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定期由企业和学校组织培训和考核,学校支付一定报酬,企业也对优秀带教师傅进行奖励。
6.改变评价方式
在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在校内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的评价上,不惟技能水平,和作品完成情况,还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方案制定、时间管理、规范执行、7S到位、实训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实行组内评、组间评、老师评,引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训练中注重职业素养的训练和提高。在企业由带教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每天工作情况、表现情况等方面的记录,每天由学生记载实习日记,记录每天实习的内容和感受,反思自己一天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实习期满根据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校外教学、实习表现、实习实效等方面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师傅和教师点评,由企业人事部门进行综合考核,作出实习成绩鉴定,并评出优秀学员、优秀师傅、优秀小组进行奖励。并把学生工学结合的成绩鉴定纳入学生课程成绩和实习学分认定。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的思考与建议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运行过程中,如果要提高工学结合的实效,就必须切实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调动企业积极性
校外工学结合或把企业引进学校进行校内工学结合都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因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而企业的生产、效益要求和学校教学、管理要求是有分歧的,怎么来寻求结合点非常重要。我们学校主要有以下做法:
(1)与有意向的大企业合作。首先为了一次性至少能安排一个班的实习,其次为了能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大企业能为学校的教学需要进行“妥协”。
(2)与企业充分沟通。寻找企业最需要人,学校也方便安排的时间点进行工学结合实习,并且根据企业的需要可以对实习时间长短作适当的调整。
(3)让企业有利。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作为带教师傅的指导费,降低企业的成本,学校积极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学历提升作出自己的努力,使企业“有利可图”。
建议今后由政府出面出台相关条件,由政府确定职业学校的实习企业,并根据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情况给予经费补助,按每生每月400元补助(按每个带教师傅带5名学生,每月辅导费2000元计)。并每年通过评估对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定等级,进行奖励或决定是否继续作为实习基地。
2.建设带教师傅队伍
带教师傅直接决定工学结合的成效,而企业的带教师傅往往是不固定的,带教师傅也没有具体的职责和考核,有些带教师傅的素质也不高,起不到“教”的作用。所以企业确定为学生实习企业后,要选拔一批带教师傅,数量可以适当多些,建立一个资源库,而且要由学校和企业或由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带教师傅进行培训,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对带教师傅进行资格认证,让有资格担任带教师傅的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巧,还有一定的荣誉感。带教师傅在企业的工作量适当减轻,由政府补助的指导费中支付带教师傅的部分工资,对带教师傅要每年进行考核、评优,根据考核进行奖励和决定是否继续有资格担任带教师傅。
3.配强指导教师队伍
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的教学指导和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协调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校外教学,指导教师的数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工学结合的效果及企业的满意度。由于各校教师紧张,课务量大,每位教师周课时在16节以上,1个教师带40-50名学生实习非常累,没办法进行有效指导,一般1名教师实训指导的学生数最好在15-20之间。外出工学结合,每次派出对学生工
学结合进行指导的教师一般只有1个,按照工学结合的管理要求最好2个岗位(10个学生)1个指导教师,才能够有效地配合带教师傅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所以1个班派1个指导教师是达不到专业指导的作用,最多起到管理的作用,有时由于学生岗位散指导教师管理都顾不上。所以政府要加强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调配工作,降低生师比,减少教师的课务量,使学校能够安排足够的教师进行实训指导和校外实习指导,指导教师才有机会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自己进行企业锻炼、调研和协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等。
【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推荐阅读:
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08-14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08-07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10-29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06-23
浅议如何提高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09-07
中职专业学校招生办主任竞聘演讲稿08-23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加强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