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理论

2024-08-11

学习型组织理论(共8篇)

1.学习型组织理论 篇一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集成化、电子化以及管理职能的分化等趋势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构建网络和信息技术上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及其职能重新定位。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创新

一、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学习型企业构建

随着学习型组织的日渐风行和人们对其的关注日甚,试图对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内涵作出精确描述的不乏其人。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们不断地扩展他们的能力,创造理想的结果;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们不断学习相互之间怎样一起工作与学习,发挥参与精神和协作精神,全力实现共同愿景;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们不断寻求改革的对策,及时调整行动路线,随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们积极地培养全新开阔的思维方式,以顺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变化。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博士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具有持久创新能力去创造未来的组织。它就像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自学习型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体以及整个组织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

学习型企业的构建是一个企业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外部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当然,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并非千篇 一律的,不同的学者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为著名的要数鲍尔・沃尔纳的五阶段模型,约翰・瑞定的“第四种”模型,彼得・圣吉模型。彼得・圣吉在1990年所着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认为,构建学习型企业的五项基本修炼分别是:培养“自我超越”的员工、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愿景”、促进有效的“团队学习”、形成全局性的“系统思维”。围绕“五项修炼”,各国企业都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如何使企业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企业是每个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在学习型组织内部,知识管理者被赋予更加重要的、独特的地位,导致了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位移,即在战略层上的上升和操作层上的下降。

一方面,柔性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是学习型组织面临的首要问题。所谓柔性化,指在企业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鸿沟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企业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演变为“盟约”关系,原来金字塔式的逐级的、刚性的管理方式向柔性化方向发展。柔性化管理模式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一种反应迅捷、灵活多变的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展示的就是“和谐、融洽、灵活、敏捷”等柔性特征。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逐步形成整个企业员工的共同愿景。

另一方面,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迅速发展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学习型组织中,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将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现代科技与人的完美结合。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点有很多:如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自动化;加快信息流程;使人力资源管理同业务流程与直线管理相配合;减少成本同时保证有更高的服务品质;使整个员工薪酬制度与公司战略相一致;提供各种报酬支付方案,以期产生长期激励;提供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级学习培训计划,使员工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竞争。随之而来的就是降低员工流动率,提高工作满意度,有效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生活质量。

第三方面,人力资源流动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学习型组织中的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集体跳槽和集体流动成为一种不再罕见的现象,这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二八原则更赋予了那些精英人才以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流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同时,员工的流动本身对企业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保持员工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及其职能定位更趋于强调战略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将逐渐从过去那种行政角色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教育的推动者、高层主管的咨询顾问、管理专家和企业创新、变革的倡导者,同时,管理的职能也发生了位移,在企业的战略层次上的提升和在具体执行层次上的下降。这种变化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只是整个组织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因为它的管理对象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它通过其所管理的人与其他管理

职能进行互动,在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这几大趋势,是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的强大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集成化、电子化以及管理职能的分化给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三、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首先,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柔性化趋势带来了组织扁平化,建立迅捷反应的员工队伍是实施柔性管理模式和组织扁平化的关键。高素质、快速反应的员工是柔性管理对企业的要求。要把提高人的素质,启迪人的创新意识,培育人的创新能力,发挥人的知识智慧放在人力资源开发的首位,通过培训教育,使人的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增强,不断超越自我,是实现人力资源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为不断扩展人力资源的知识面,扩大其掌握的知识量,提高其知识和技能。能够把创造知识、获取知识的工作组织起来,能够把孤立的、片断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能够把个人知识组织成集体知识,实现知识共享。

其次,必须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和信息技术上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学习型组织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匹配性与集成度。学习型组织中,特别要重视培训管理模块的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立体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要对企业员工的培养、选拔、使用、考核、激励等全过程进行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确保这个直线上的个别的、单个的环节的实现,同时注意每个环节所使用手段的多样化,形成一个立体多维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系统。电子化人力资源的实现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度,二是企业信息化手段的实现程度。而两者之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现今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更为重要,只有管理水平具有一定高度后信息化的手段才能真正与之结合,从而进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绩效的阶段。企业管理信息化不是万能药,管理上的零滞后一直是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数字化手段是降低管理滞后的最有效的辅助手段,随着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可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再次,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管理科学、行为科学、文化学等当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其核心内容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明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便不再是约束和要求,而成为员工的习惯和自觉自愿的行动。健康有利的企业文化,不但能指导职工的日常言行、工作,而且还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培养他们的奋发精神。学习型企业所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精神。学习型企业中的管理思想和价值观,企业所形成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企业家精神,企业增长模式,不仅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时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不致从企业中“游离”出去。

最后,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及其职能的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角色,主要集中于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和行为与组织的经营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提高组织实施战略的能力,把组织的事业战略转化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提供的有效产出来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代表了这个企业所拥有的所有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创造独占性的异质知识和垄断技术优势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具体职能可以由一些专业的服务机构完成,人力资源部门如果还忙于管理日常琐碎业务的话,无疑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庸俗化。管理咨询公司主要由一大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咨询,很多时候还拥有企业本身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从长期来看,既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又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思想,还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要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向直线职能部门回归,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的层次化和向下分散、放权。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1990.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卜剑锋.学习型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策[J].企业管理,20xx,(5).

2.学习型组织理论 篇二

一、学习型组织的历时形成:系统论角度的分析

学习型组织理论创立者彼得·圣吉 (Peter M·Senge) 的思想直接发端于他的老师——“系统动力学”之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佛睿斯特 (Jay Forrester) 的研究, 但其理论渊源则可以追溯到更远, 直到上世纪30、40年代贝塔朗菲 (L·Von·Bertalanffy) 创立的系统论。上世纪50年代中期, 佛睿斯特在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基础上, 结合刚出现不久的计算机技术, 创立了系统科学新分支“系统动力学”, 认为, 人们对很多复杂问题的解决, 都往往不能触及根本, 更多地停留在表层, 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是处于一个系统之中。

作为佛睿斯特的学生, 彼得·圣吉不仅和他的老师一样, 认识到了这些系统论思想的精义, 而且他对现代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复杂性及这种环境对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有更多的了解。他认识到, 现代组织日益复杂化的内外部环境对现代组织的功能、结构、社会责任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以往的管理理论已经难以有效地解决现代组织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了。所以, 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 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 提出了解决现代组织管理问题的新方法, 即通过“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出发点:基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进行的, 管理理念与管理者的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 管理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始终是第二位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者彼得·圣吉就曾明确指出:“在全球的竞争风潮下, 人们日益发觉21世纪的成功关键, 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成功关键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 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用来开发这些资源。然而, 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 发挥人们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对于如何发挥人的创造力, 在《第五项修炼》第十九章, 彼得·圣吉与美国优秀企业家、汉诺瓦保险公司总裁比尔·欧白恩的对话中可以找到答案, 这位总裁说:“人类对于学习有一种深切的动力。所以, 只要你创造的组织比较切合人性, 你就是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因此, 虽然可能起点不同, 却是殊途同归。”他还说“我们传统组织最初的设计, 是为了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类需求的前三个层次:生存、安全和归属感;工业社会大多数企业都不成问题, 除非组织开始致力于自尊和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需求, 否则目前管理上的纷扰还会继续下去。”可见, 学习型组织理论不仅将人是社会人、复杂人作为自己的基本人性假设, 而且还从这一假设出发, 将人的多层面的需求置于一个显著的地位。

三、学习型组织的落脚点:基于人的需求的分析

在上面对建设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对人的需求的探讨中, 我们已经可以依稀看到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目标, 那就是在人是社会人、复杂人的基础上, 通过对人的多层面需求的承认与重视, 谋求组织中每一个人的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组织追求的实现。组织中个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至为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 才能激发并满足我们心中的各类需求, 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创造新的自我, 实现和体现自我的价值。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说, “学习之道并不是从别人身上得到答案——学习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愿意在繁复的操作过程中, 不断寻找方法去自我反省——或者雇佣一个具备学习工具和技术的教练。这些工具或技术是有异于坐享他人的答案, 而帮助培养个人独立思考能力, 去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他还说, “真正的学习, 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 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 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够做到的事情, 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 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等等。从这些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和组织的学习过程, 也是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的实现过程, 组织中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指向一致、互相支持的关系, 它们互为基础, 手段和目标在更高的层面上通过学习合二为一。

四、结束语

总之, 学习型组织在理论上是完整的, 它是对既有成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型组织理论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于管理理论的新要求, 将组织成员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价值的实现通过学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彰显了管理理论发展中的人性光辉, 和对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的追求。从其理论价值看, 它是指导现代组织发展的一种新哲学, 或是关于现代组织发展的一种新态度。高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其核心价值在于, 学习不仅是保证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使组织具备了不断创新的能力, 提高了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学习也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 全面展示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价值, 强调了个人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20~23, 6

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本土化实践 篇三

长期以来,齐鲁物流公司受计划经济影响,依赖特大型国有企业母体,员工观念陈旧,盲目乐观,缺乏成长的压力和动力;组织机构臃肿,职能重叠,生产运营管理落后,反应迟钝,缺乏创新能力;企业物流设施利用率不足60%,周边物流市场不断被社会物流服务商蚕食,对迅猛发展的物流行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浑然不觉,缺乏竞争能力。保守的思想,僵化的机制,体现了企业“小富即安、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求稳怕变”的文化特点,企业像温水中的青蛙,失去了生机和活力。2001年亏损5700万元,企业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200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针对企业传统守旧的文化特点,提出了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创建学习型文化,以学习型文化铸造公司改革与发展之魂,推进企业由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战略转型,实现以物流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变革目标。近年来,齐鲁物流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汲取齐文化精髓,融汇古今,博采众长,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习型文化模式,有力推动了以物流改革为核心的企业变革,实现了企业战略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的变革之路。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尤其是安全管理水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03年企业利润同比2001年提高346%,成本下降31%。物流改革的成功和物流设施的扩能改造,大大拓展了企业利润空间,2005年将实现利润2亿元,同比2003年将提高310%。

学习型文化创建基模

变革必然带来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带来企业文化的重建。齐鲁物流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变革、创新为主线,以成长、发展为目的,在推动企业变革的实践中,紧紧抓住反映人们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关键环节,探索建立了“四个要素、一个激活因子”的学习型文化创建模式。

学习型文化=(反思+行动+共享+固化)×领导联盟

在这里,反思、行动、共享和固化是学习型企业创建的具体步骤,激活因子即领导联盟是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领导联盟的力量越壮大,学习型文化也就越深厚,越具有自身特色。

学之前反思,分析企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企业愿景、目标体系,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行动方案。

学之中行动,围绕企业愿景、战略和目标,创新组织制度,并针对行动中暴露出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实现行动中的学习。

学之后共享,及时总结、传播学习与变革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实现由个人、团队学习向组织学习的转化。

共享之中固化,在共享的同时形成企业共同的理念和行为,并用文化的形式积淀下来。在此基础上,指导和进行新一轮的反思、行动和共享,周而复始,促进学习型文化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领导联盟,是企业在学习和变革进程中有意识培育、构建而形成的组织联盟(非正式组织),成员可以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甚至是一般员工。他们对企业变革拥有高度的认同感,在引导企业变革与学习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领导联盟与正式组织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并依靠正式组织在企业学习与变革中发挥凝聚队伍、弘扬先进、文化导向的重要作用。

反思、行动、共享、固化形成了完整的两个学习循环,构成了“学习型文化创建基模”(见图1):

以组织创新为目的的学习循环:

第一步:反思并确立目标。认真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依据现实情况确立行动的目标和方案。

第二步:行动并实现预期的成果。根据目标和方案实施行动创新,认真解决企业深层次问题。

第三步:共享。对成果进行总结、提炼,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并进入新一轮的反思。如此完成了组织创新的第一个学习循环。

以文化创新为目的的学习循环:

第四步:在完成前三步的基础上,将共享的成果固化成企业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以此进入新一轮的反思。如此,反思、行动、共享和固化完成了文化创新的第二个学习循环。

两个循环同时以反思为起点,又以反思为终点,它们原理相同,内容有别,上下衔接,将企业的变革与学习、文化与创新紧密结合,构成了企业完整的“学习循环”。

但是,创建学习型文化是一个艰难复杂的历史积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守旧的文化总是阻碍学习创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学习循环”的运转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领导联盟在催生、激活并加速两个循环的形成和高效运转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型文化创建基模”主要特征:一是“环形”思考,经过反思、质疑现状,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解,不断冲破阻碍企业前进的智障:二是“闭环”运行,以反思作为起点和终点,把学习型文化创建转化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促进组织创新与文化创新的相互融合;三是“螺旋”上升,通过领导联盟的“聚变”和快速壮大、学习循环的周而复始,促进企业愿景目标的最终实现。

学习型文化成功实践

学之前反思,建立并认同企业愿景、目标体系

反思是文化创新的第一步。新领导班子到任后,面对企业在齐鲁公司乃至行业中日渐衰败的地位,以及在员工队伍中产生的悲观和失落感,组织对全厂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深度调研,深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知识讲座和形势任务报告会,深入进行“危机教育”和“前景描绘”,使广大员工在感到威胁的同时看到了机遇,认识到推进物流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上几下的反思,明确了企业的愿景和目标。

我们的愿景是:致力于为齐鲁石化及其它相关行业提供满意和增值的综合物流服务,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由优秀走向卓越。

同时,在企业愿景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齐鲁物流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规划(2003—2005年)》,提出了3年战略发展的总体构想和战略发展措施。

学之中行动,实现学习型文化新的跨越

创新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为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2002年10月成立战略发展研究中心,30%的中层干部转入战略研究、市场调研工作领域。2003年2月27日,注册成立齐鲁物流公司,拓展业务功能,再造业务流程,机关部门压缩55%,由原来的20个压缩为9个,确立了“以化工物流为主业,拓展煤炭、建材等社会物流,并逐步为相关行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行业定位。当年实现物流外部收入544万元。2004年,齐鲁物流龙口港化工储运码头建成投用,为实施海上战略,逐步融入国际物流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煤炭物流、铁路运输代理方面进行了成功的策划和运作,物流服务合同额1200万元,第三方物流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使企业登上现代物流竞争的舞台。

优化人力资源,与结构创新相适应。2003年,实行全员起立式的人力资源改革,完成了1453人次参加的公开竞聘,初步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为满足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需要,建立“8+2”、“5+1”(即利用晚上或周六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的培训模式。同时,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来企业讲学,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泽华节油法”、“苗金调车法”等围绕生产的技术革新不断涌现,先后有200余名员工参加了物流工程硕士、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学习、培训和认证,占员工总数的15%。

强化制度建设,与企业变革相促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立了“企业基本法”,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履行情况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责任自动追究,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了管理效率。制定《齐鲁物流公司业绩管理办法》,建立业绩指标评价和改进体系,全面整合质量、环境、HSE三个体系,形成了一套文件、一个标准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保证了企业科学、高效运营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学之后共享,促进个人、团队学习向组织学习的转变

注重实效,促进个人及团队学习向组织学习的转化。每周针对工作中发生的典型事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深刻剖析和评价,为员工共享学习成果提供了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案例分析40余次。与此同时,学习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同时展开,工电车间建立了“反思、反馈、共享”学习平台,对每个人每天的工作进行写实、评价、封闭,并与个人奖惩挂钩;货运车间的“5+1”(一学、二问、三查、四练、五评价,安排下期安全活动内容)、办公室的“三种狗训练场”(叫着的狗代表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叫的狗代表不紧迫但很重要问题,睡着的狗代表潜在的深层次问题)等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工作紧密结合,富有成效。

在共享之中固化,构建企业完整的学习型文化创建循环

使命故事理念化,倡导和弘扬企业价值观。某发电厂煤炭物流项目的成功,体现了“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项目评审期间,齐鲁物流公司提报的煤炭物流解决方案几乎被否决,两天评审期间,齐鲁物流员工十几人吃住在现场,把握机遇,全力以赴,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谋划,连夜修改方案,最终取得了项目合作的成功。两年来,齐鲁物流公司提炼、收集、整理使命故事20多个,并进行宣传教育,组织了“班组管理论坛”、“兵头将尾大家谈”、“向文化要支撑”等活动,“岩峰效应”、“第一桶金”等使命故事在诠释企业理念、引导员工行为、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凝炼核心理念,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两年来,企业在物流改革、人力资源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生产组织流程再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期间,注重解决变革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和问题,注重对阶段性的工作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相继提出了“在变革中学习、在学习中变革”、“领导联盟”、“变革提速”、“同一个声音”、“亲情文化”等理念,并形成了企业“创新、诚信、惠仁、多赢”的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企业各项目标和策略的实施。

随着企业共同的理念和行为以文化的形式被固化下来,创建完成了企业完整的学习循环。(见图2)

构建领导联盟,推动学习型文化的持续发展

在物流变革和学习型文化建设初期,企业面临重重的阻力。这些阻力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来自于企业外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变革仅仅靠行政命令和正式的层级组织已难以进行。“领导联盟”的提出和运用,对解决文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学习型文化创新产生了催化、加速的重要作用。

领导联盟的建立和发展经历3个重要阶段:

培育领导企业变革的先锋力量。改革初期,面对来自方方面面对物流改革和学习型组织创建的质疑和抵制,积极培育先锋力量。从公司领导、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基层班组长中选拔了62名有改革意识和影响力的青年骨干,进行重点培养训练,使之形成企业变革的火种,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宣传企业变革,传播先进理念,并以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的工作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员工,成为推动变革的先锋力量。

构建领导企业变革的中坚力量。变革全面展开后,企业必须加强对变革的全面领导,扩大领导联盟。首先选拔了25名青年骨干进入公司中层干部领导岗位,占中层干部的40%。2002年下半年,分5批完成了以“实践五项修炼、开展心灵激荡”为主题的现代体验式封闭训练,443名骨干受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洗礼,领导企业变革的中坚力量基本形成,企业变革进入了快车道。

形成领导企业变革的联盟力量。面对企业内外对物流改革的不同认识,在齐鲁公司范围内组织物流知识讲座多次,并与《齐鲁石化报》合作开设“齐鲁物流”专版,与齐鲁石化电视台共同举办物流改革“6·5”大型电视访谈,尤其是“9·29”学习型组织创建内训汇报会,使齐鲁公司及其部门领导深深感受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吸收青年骨干、班组长、职工代表参加公司月度行政例会等重要会议,以召开“大墙会议”的方式,重视和发挥领导联盟在传播和影响变革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编制宣传提纲,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公司领导利用每周一的安全活动与员工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了企业坚强的领导联盟,确保了企业变革目标的实现。

学习型文化的启迪

学习型文化是变革、创新的文化

没有变革就不会产生学习的行动,没有学习的行动就不会有创新的成果。齐鲁物流把企业变革过程与学习型文化创建过程紧密结合,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变革目标,在组织结构、人员优化、制度建设、战略转型等方面不断创新,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等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用人理念和行为习惯,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守旧的企业文化,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努力学习、推进改革已成为大多数员工的自觉行为。两年来,共有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现代化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二等奖,有1项成果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20周年实践奖,并成为国内第4家AA级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

学习型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本土化的文化

只有解决了钳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才是适宜的,也只有适宜才是最好的。齐鲁物流在变革与创建过程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有些阻力是难以克服的,但是齐鲁物流的员工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抓住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大力推进企业变革,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四个要素、一个激活因子”的创建模式,特别是“领导联盟”的提出和运用,不但确保了物流改革的成功,而且促进了学习创新循环的建立和运行,形成了具有齐鲁物流特色的学习型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煜善教授认为,齐鲁物流的创建模式,对推进学习型组织理论本土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山东省学习型组织创建推进中心等将此创建模式作为本土化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学习型文化是惠仁、共赢的文化

没有个人的学习就不会有组织的学习,没有组织的学习就不会产生企业学习型文化。齐鲁物流坚持把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充分调动和挖掘每一位员工的自身潜能,提出“不让一个员工下岗、不让一名员工落伍”的企业承诺,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学习活动,为员工参加物流工程硕士和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创造条件,增加了员工自我拓展未来的能量。同时,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建立“人本安全管理”模式。作为全国最大化学危险品储存运输企业的齐鲁物流,实现了“把化学危险品危险的一面留给自己,把安全的一面奉献给社会”的社会承诺,为化学危险品储存运输行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成功经验。

4.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资料 篇四

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建设学习型政党是要把我党建设成为一个更加进步、更加富有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就构成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指导理论。

二、政党政治理论

政党政治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政治现象,具有许多共性的特征,学习型政党的内涵与特征需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场域中加以思考,以适应世界政党政治的进化趋势,因而政党政治理论就成为不能忽视的借鉴理论。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般认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于1990年在其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中首先将其理论化系统化,并以此为标志而发展起来的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以系统思考为核心,以全新的“自我超越的人”假设为中心,将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理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管理科学相融合,挑战了传统上许多理所当然的想法,赋予了学习和组织学习以新的意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并以系统思考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和艺术,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五项修炼”原则,这也是基于人本的学习型组织的标准。

四、学习型社会理论

学习型社会的思想虽由来已久,但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则是由美国著名的永恒主义教育家赫钦斯于1968年出版的《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提出。经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的倡导,“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得以广泛传播。在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较具影响力的是早期赫钦斯的学习型社会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习型社会思想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兰森的学习型社会思想。

学习型政党的三层涵义

学习型政党作为政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建构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将决定它的性质、内涵和特征。

一、基础规定:学习型政党是以新的学习为基础的政党

(一)拥有一个党员目标和政党目标相契合的共同学习目标

学习型政党其学习目标注重目标的生成性,它不仅源于政权目标及其社会理想,还源于全体党员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它是通过鼓励党员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关心与热望,说出自己心中渴望实现的目标,然后综合个人学习目标与政党目标,考虑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趋势,运用系统思考方法整合而成一种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学习目标。

(二)包含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学习层次

1.党员的个体学习

学习型政党的党员学习基于新的学习理念,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追求“自我超越”的品性,在学习内容、方式、效果上必然发生根本的变革。新的学习内容是灵活的,除了上级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根据自己组织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要,主动规划学习内容,是一种系统的终身学习。

2.基层党小组的团队学习

在学习型政党内,党员个体的学习达到一定数量后,必然向由较少的成员组成的团队学习的层级发展,进入以基层党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学习。学习型政党的团队学习不再是单向度的政治教育,而是团队里党员的共同学习;不是领导的“一言堂”,而是通过讨论、深度会谈找出有利于学习的互动模式,提高团队的沟通效率,实现团队的共享学习。团队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集体决策,更重要的是作为党小组的发展方式存在;不仅积极建立共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还着力鼓励党员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聆听他人的见解,进而在团队中形成整体的思维、情绪和行动,以达到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共同创造的目的。

3.整个党的组织学习

学习型政党的团队学习并非只是党员个体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个体学习基础上的整合与飞跃。当众多进行团队学习的基层党小组汇集在一起,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在追求卓越的愿景驱动下,整个党组织的学习必然超越团队的边界,在更大的整体上寻求互相协调、默契合作,以获得更大的整体搭配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这样,整个党组织就形成一种持续学习、不断创新、追求进步的气氛,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到学习型政党的境界。

(三)选择学习与工作相融合的学习路径

在学习型政党中,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生成的共同学习目标使党员和组织拥有了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个体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个学习层次的相互关联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周遭世界的一体感,学习已成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生存与工作分不开,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密了。

二、现实规定:学习型政党是以新的学习促能力的政党

(一)促进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力

所谓学习力,是指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总和,主要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三大要素组成。学习型政党将新的学习置于政党发展中心,致力于拓展党员个体和各级组织适应时代发展的持续学习力。对学习型政党而言,尤其要拓展一个包括对各种变化和资讯的敏锐觉察、超前预警能力,全面认知、系统分析能力,整合信息、快速传递能力,应对变化、协调行动能力等在内的学习力系统。

(二)促进应对社会变革的创新力

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学习力孕育创新力,创新力是学习力的升华。对学习型政党而言,要经由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大力推进包括党的理论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科技创新力、文化创新力等在内的创新力系统。

(三)促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力

对于学习型政党而言,发展党员和各级组织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归根结底在于提升党员的素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整个党组织的执政力。从我国现实发展的角度看,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要充分体现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民主政治的能力、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加强对外交往的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等。

三、价值规定:学习型政党是以新的学习求发展的政党

(一)全体党员经由学习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学习型政党充分尊重党员的个人发展要求,通过集体学习来整合个人目标和政党目标,通过采用深度会谈和讨论的方式使个人与组织达成某种共识,从而建立共同目标。在学习型政党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本身,学习不再是刻意的追求而凝结为生命中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的学习和工作境界是和谐、愉悦身心、令人向往的,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而活着,能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弘扬人的本性,使人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政党经由学习而逐步接近奋斗目标

凡政党都有着特定的体现其意识形态的政治目标。然而组织目标往往与个体目标相脱节。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凝聚相对分散的个人力量使之形成一股合力,如何整合相对散乱的个人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是新时期的一个新问题。在学习型政党中,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融合和统一,打造出了组织与个人的“生命共同体”,当党员为了实现自己构筑的理想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服从他人的命令而工作时,整个政党组织就有了全新的发展面貌。

(三)社会经由学习而不断走向全面进步

5.学习型组织理论 篇五

为切实抓好机关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现将2010机关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两会”专题学习、廉政文化建设等主题学习为抓手,结合中心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紧扣各项工作任务与指标,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学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全面提升我街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为我街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学习重点

1、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和“四个着眼”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以及六方面主要任务,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街工委中心组和各党委要进一步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要紧密结合我街工作实际,在惠民利民、服务百姓上取得成效。要集中时间、集中精神,学习好、理解好、把握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通读报告原文,收听、收看音像辅导讲座,分章节学习、分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加学习活动。

2、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基层基础的迫切要求,是增长党员干部知识才干、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要充分认识创建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切实掌握和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

3、认真学习区委九届六次全会会议精神。要紧密围绕区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三个率先、四个突破”的工作目标,按照街工委“惠民强街、构建和谐松花江”的工作要求,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强化街道社区服务和管理职能;以确保增长为牵动,突出向内挖潜和对外招商;以优化环境为目标,巩固城管保洁新机制;以安全稳定为根本,全力推进平安辖区创建;以党建创新为保证,夯实基层工作组织基础。充分认识南岗区作为对全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城区、作为落实“中兴”战略的主体城区,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率先发展的重大意义。

4、其他。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党风政风建设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经济、政治、科技、法律、文化、历史、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干事发展能力。广泛开展“迎世博、树新风”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和掌握世情、国情、党情、省情、市情、社情和岗位知识技能。把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同深入分析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学习要求

1、加强制度落实,规范理论学习行为。每月中旬和下 旬的两个星期五下午作为街工委理论学习时间,确保全年学习时间不少于二十天。

2、改进学习方法,丰富理论学习形式。在抓好集中学习、主题研讨的基础上,要严格执行学习制度,严肃学习纪律,提高学习质量,确保学习内容、时间、人员的落实。机关干部要严格遵守学习制度,科学安排工作,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确保学习到会率。同时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认真开展学习,要做到学习理论与谋划思路相结合,力求理论学习更有深度。自觉做到“三个一”,即:有一本专用学习笔记本;每年精读一本政治理论书籍;撰写一篇理论调研报告或学习体会文章。学习笔记每年不得少于20,000字,以此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理论调研报告或学习体会文章不得少于2,000字,街工委将定期在机关内进行展评。

3、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理论学习实效。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作风与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同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紧密结合主观世界改造,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努力使党员干部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四、学习制度

1、集中学习。街工委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至二次,按照区委宣传部每年初制订下发的学习计划,由党群办制订学习计划,集中学习前一周向中心组成员通报学习专题和思考讨论题,并指定重点发言人做好准备,从而确保学习任务的落实。

2、个人自学。年初,中心组成员根据学习计划制订个人自学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和阅读书目。大力提倡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进行看书学习,中心组成员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l小时。街工委书记作为学习组长对本级中心组成员的自学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并经常开展自学笔记的展评和自学体会的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课题调研。中心组理论学习要与调查研究、破解难题相结合。中心组成员结合地区实际以及自己的工作分工,参考区委宣传部每年下发的有关调研课题,认领(选)课题,进行调研,也可组成调研组,列出调研提纲,集中一段时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成果在中心组学习会上进行交流。

4、知识讲座。知识讲座是开阔干部视野、增长知识的好办法。根据当前街道经济发展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系统理论辅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5、学习考勤。为保证学习的出席率,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及考勤,是坚持中心组学习的基本条件。学习记录的内容包括每次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的有关文件及章节、讨论的专题、学习的形式及发言的要点。中心组成员要强化考勤意识,处理好工学矛盾,安排好工作,确保到课率。如因上级会议或工作需要请假的,须经组长同意,并自觉补课。

6.学习型组织理论 篇六

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办[]1号

各乡镇、华侨经济管理区党委,县直各部、委、办、局、中心党组织,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区、市驻县各单位党组织: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

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研究,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根据思想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以提高全体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密切关注、深刻把握中央政策,正确理解、深入研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内涵、主要措施,引导广大党员争当自觉学习的表率,不断提升党性、提高素质,努力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二、征文主题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线,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立足全县党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基础工程的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载体创新和机制创新,对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全县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路与措施,为扎实推进我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三、具体要求

1、征文要求:紧密联系我县以及各单位、各部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际,自定题目(论文参考选题仅供组织论文撰写时参考,具体论文题目由作者自定)。文章体裁不限、角度不限,可以是理论探讨,论述新思想、新观点;可以是心得体会,讲述所思所想所感;可以是创新探索,阐述新举措、新办法;可以是经验介绍,评述新经验、新做法等。力求做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重点选取某一主题或角度展开论述,不要面面俱到。字数在3000字以上。

2、征文格式:征文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版。报送纸质论文务必不能保留有作者身份的信息,请另附一页写明征文题目、作者姓名、性别、单位、职务或职称、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箱、邮编等,以便联系。正文标题字体为黑体小二号,正文字体为仿宋三号,文中标题字体为黑体三号,行距为固定值28,引文和史料要注明出处(统一要求为页下注)。

3、征文组织报送:请各级党委(党组织)认真做好本单位的征文动员、组织和汇总工作,征文稿件经认真审核后报县学习办。确保各选送论文2篇以上。

4、投稿时间:自发文之日起至2月15日前将论文报送至县学习办,报送电子邮箱:llk555@163.com,邮件主题标明“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征文”字样,联系电话:7614565。5.论文评审。县学习办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评选获奖论文若干篇,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根据组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单位5个,给予奖励。评选出的优秀文章将选入《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刊》以供交流学习,同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表彰,并在网“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题进行刊载宣传,并选送优秀论文参加上级征文活动评奖及理论研讨。附件: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征文选题参考

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1月7日

主题词:宣传工作

理论征文▲

通知

抄送:中共县委、中共市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附件: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征文选题参考

1、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一致性研究

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研究

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5、学习型党组织与党风建设研究

6、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特征及评价指标

7、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8、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研究

9、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学习型组织理论 篇七

一、高等学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

1. 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是创建学习型政党的需要。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创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任何组织必须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 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身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 以维持竞争力”, 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 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地尝试, 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高校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必须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2. 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是提高高等学校各层组

织的执政能力、保持高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思想理论素养, 才能提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大学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 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中国目前正在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 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专任教师学历层次逐步提高, 经费投入逐年加大,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向深层次推进, 以至于世界高度关注中国教育的发展, 高度关注中国教育对世界的影响。

3. 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

建设的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随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党组织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覆盖不到位;在发展学生党员中存在一定的重发展、轻后期教育的问题;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 缺乏吸引力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和调研。

4. 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是高校教师学生党员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习型党组织是促使党组织全体成员不断学习、持续学习的有效形式, 是促使党组织全体成员不断创造、不断修炼和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工具。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之一。当前, 各高校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并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还须内化为人才队伍本身的行动, 还须依靠人才队伍的自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就是这样的一种内化行动, 它能够有效地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的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能够有效地促进党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等学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着力点

1. 高等学校应积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研究。

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高等学校有着众多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科研队伍, 是出思想、出理论、出观点的研究基地,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这个研究优势, 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党建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并为全党全社会提供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2. 高等学校必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等学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项战略任务就是组织和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学生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 以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为重点, 推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书本、进头脑。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 高等学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等学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体现到党员、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引导广大党员、大学生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广大教师和在校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引领者。

4. 高等学校要建设“把学习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的学习型党组织, 以学为本。

“学习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组织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 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这个道理谁都懂, 但真正关乎命运的是“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 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党, 如果不加强学习, 不提高学习能力, 势必会落伍”。

三、高等学校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 营造学习氛围, 凝聚师生合力。

宣传是推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学校凝聚力的一个有力武器, 因此必须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之前对全体党员的观念更新方面营造氛围, 达成共识。在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对于大多数党员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 因而对于学习型党组织所具有的优越性、所具有的“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团队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所具有的不断创新的特色等等都需要全体党员对之认识到位并能掌握理解, 这些都需要宣传工作多下工夫。

2.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考核体系。

学校要衡量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好坏, 就应当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首先是要考核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要检查党员、干部是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 党组织负责人是否真正发挥了带头、组织、指导和督促作用。之后是考核对学习的落实情况。要检查个人学习是否有计划、有安排。然后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要把学习作为考查干部素质、评价干部实绩的重要条件, 把学习与单位评选先进、干部升降、工作考核挂钩, 并与评比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总支 (支部) ”等评选活动相结合, 树立先进典型, 全面推动党组织各项工作。最后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可考量的指标评价体系, 对基层党组织学习的效果予以量化评价。

3. 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

高校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参观考查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 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 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抓手。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召开, 组织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把全党思想及时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围绕“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 组织开展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等方面的专题学习教育。

4. 健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

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学生班级、深入教研室进行调查研究, 要善于总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经验, 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 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 通过集体交流、媒体宣传、内参反映等多种形式, 促进学习教育成果及时运用于党委和政府决策中。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学习能力的强弱, 决定着这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的成败兴衰。高等学校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完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社会服务”的需要, 也是培养国家接班人的需要, 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眼于改革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8.学习型组织理论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组织;党建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绩效。对党的理论政策和路线方针进行贯彻执行的是党员干部,他们是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高素质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习主席曾明确指出,“党员干部的学习,是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而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是由党委进行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常,校长的执政能力强,党员干部就会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之则亦然。要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并不断创新,需要建立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因为他们是发展进取的内在动力。因此,首先是要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学习型党组织的其重要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提升执政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新举措。

(二)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生命境界。读书学习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拓展知识较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党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它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人们的知识,能够使党员干部克职操守、拒绝诱惑,能够让党员干部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在高职院校中,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挑战,需要他们在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困难面前,都能够戒骄戒躁、学以致用。有效地利用校园的文化资源,充分地进行读书学习,保持“学而不厌,学而乐思”的精神,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武装自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理想。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学习型组织,可以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生命境界、人生价值。

(三)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在党的“十八大”中已明确指出,现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蕴育人才的地方,通过学习型的党建工作,建立和谐的、人文的校园生活,构建文明、民主的校园文化,进而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党员干部是校园管理工作的承担者,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因此通过学习型的党组建设,党员干部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通过实际行动带动全院校师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创新路径

(一)注重学习机制的完善。以创建学习型领导集体为引领,高职院校的党组织及支部,要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党建理论的学习,创建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首先进行理论学习,可以每月或每学期定期进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并撰写思想汇报和心得体会,及时传达党建组织的精神并进行具体工作的分配。每个党员干部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分配,结合实践情况,进行课题研讨和攻关,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积极地进行调研、深入开展专题讨论、寻求发展出路,确定未来发展计划,明确中长远目标。另外还要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的学习机制,要以日常教育为主要手段,同时也要顺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实行网络化的管理和学习,有针对性进行相关岗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营建快乐的学习环境,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奠定基础。

(二)注重培训机制的建立。根据每年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培训计划来进行业务拓展、更新技术知识等,对各级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要通过相关专题进行学习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并且通过培训学习,党员干部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拓展了思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高职院校党员干部的管理力、执行力,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使党员干部得到不断地深造学习,使党员干部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地充实,搭建党员干部的成长平台。

(三)注重考评机制的激励。建立考评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党员干部进行量化考评,并根据制度严格地执行下去。对于有成绩的党员干部,不仅可以进行表彰鼓励,还可以拿出部分资金适当地进行绩效奖励,也可以作为科研创新的奖励,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专研管理业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而且,还要对一些先进的党员干部及其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树立典型,提倡党员干部在自身工作岗位上成长、成才。在高职院校中,党员干部还要注重科研奖励、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等相关规定的完善,尊重知识与人才,激励全校师生努力进取,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结语:总而言之,加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登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上一篇:项目报建工作职责下一篇:环保的童话故事的作文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