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监督局工作思路

2024-09-19

技术监督局工作思路(8篇)

1.技术监督局工作思路 篇一

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信息化工作2011年总结和2012年思路

2011年,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按照省局信息化工作要求,在市局党组高度重视、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大成效。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质监工作大局,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应用系统推进等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艰苦创业,不断努力,使全市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对质监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应用效果不断提高。现将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明年工作思路和领导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要求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完成了市、县二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单位业务专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现了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之间、质监与政府之间、质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高带宽互联互通,为系统的信息互通、业务互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线路保障。

二是承德市局门户网站建设。市局对承德质监网站进行了多次改版升级,栏目数量、信息刷新率、图片数量、视频等均有较大增长,并根据作风建设年、质量安全年、活动要求随时进行改版调整。承德市质监信息网网站http://cd12365.8866.org以信息发布型阶段为基础,调整整体布局使之更加合理,增强层次感,截止目前市局网站共刷新信息508条,图片127组366幅,视频41个,去年同期为457条,同比增长约11%。综合新闻频道累计访问量已近12万多万人次,全站近20万人次。省局网站发布承 德质监信息10条。总局网站发布承德质监信息19条。市政府信息公开30条新浪、中国质量新闻网、长城网、燕赵都市网等网络媒体发布不完全统计为40条。

三是加强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召开的省市县三级和市县二级视频会议等近70次,减少了各单位参加会议的路途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大量会议成本。

四是建设上线了协同办公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流程,一步到位,使全市系统同步迈入标准化的网络办公时代,五是承德质监OA办公平台与ISO9000相互推进。在推行ISO9000认证和开展机关“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标准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变革传统的办公模式,系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质量手册OA化。梳理明确岗位和部门职责,建立文件化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在执行ISO9000过程中,将繁杂的工作变成更加快捷、透明、有效的OA信息系统程序。二是ISO900过程手册OA流程化。拟聘请相关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把ISO中的要求和标准一项一项地落实成OA系统的工作流,把日常管理的各项要求一项一项地进行数字化和直观化。三是9000认证与OA平台共同持续化。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的原则,对办公系统进行了不断的升级与完善。建设打造具有承德特色的承载ISO9001要求的“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网络自动化办公系统”。

六是网上审批系统。市监察局成了市局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的前期预研,统一由互联网进行网上申请、预审,并实现与国家局和省监察厅网上监察进行对接。目前此系统已上级要求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

三、信息化工作推进经验 一是落实组织领导。信息化项目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我局成立了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成员为各县区局主要负责人、市局各科室委负责人、市直各所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的信息化办公室在市局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从技术层面、各成员单位从需求和推广应用层面,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各成员单位要参照市局模式,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要加快理顺管理体制。尤其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带头用,加强协调,在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对质监信息化建设必须的资金、设备,在每年预算中都给予倾斜,确保信息化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落实机构人员。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只技术精湛、甘于奉献、工作稳定的技术人员队伍做支撑。市局办公室网络中心配专职人,各县局也要有信息化工作专管人员。各单位要重视培养信息化工作人员,努力造就一支“精技术、懂业务、善管理”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强化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全省系统信息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是落实运维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应用,各单位切实做好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提倡技术追求不是最新而是更成熟、更适合的理念,引导用户由被动使用转变为主动应用。进一步加强系统上线后的运维管理,做到工作跟进到位,响应及时。

四是落实安全防护。随着各项业务系统的上线应用,信息化系统承载着大量的内部工作信息,成为我们日常的办公工具,因此各 单位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在网络安全管理中要采用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容灾备份等措施,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护,为全省系统创造安全的网络应用环境。同时,加强对网络应用和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组织人员对各部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要求大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网络安全。同时要注意网上公开信息的安全,各单位对上网信息有审核、把关的人员和机制。

五是落实责任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考核考评机制。在进行重要工作部署时,要把信息化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在实施过程中,要把信息化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并检查;在进行工作总结时,把信息化工作与业务一同评价,努力形成信息化工作与各项业务联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2012年信息化工作思路

1、为数字承德做贡献。质监信息是与百姓、企业、政府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理应纳入数字承德。我局要以此为契机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导下,大力提升质监信息化水平,切实为数字承德做贡献。

2、认真谋划质监新门户网站。总体思路是以信息发布型阶段为基础,调整整体布局使之更加合理,增强层次感,能够充分体现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三大政府网站功能定位。

政务信息公开方面,要按照用户对象组织栏目设置,有效优化网站的栏目层次,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站理念;信息公开目录的建设要更加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和规范性,为用户浏览信息提供方便;网站专题的建设要更加紧扣业务热点和服务焦点,保障了重 点业务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在线服务方面,网站要以用户为中心,建设质监业务的场景式在线行政许可服务,而且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业务直通车,实现重点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注重整合区县资源,从多方面有力推进了电子政务同一服务平台的建设。

公众参与互动方面,网站要为公众提供了多种互动交流渠道及在线解答,为公众更好的参与到质检政务工作来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同时为提高政府网站用户满意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要增加在线访谈等交互栏目,内容覆盖要全面、丰富。此外,要加大网站推广宣传力度,拟与新承德网等网媒合作进行多种方式的宣传推介活动。

3、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建设工作秩序,规范信息化工作行为,拟谋划出台《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定》,这是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件大事。

承德市质监信息化系统是以应用为主导,资源为核心,网络为基础,人才为依托,政策、法规、标准、管理等为保障的综合工作体系。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全市质监系统科学决策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以及政务公开,强化科学监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实施原则,通过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通,保证信息安全,推动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技术监督局工作思路 篇二

(一) 火灾荷载大, 易形成重大人员伤亡。

绝大多数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公共娱乐场所为了达到舒适、豪华的要求, 未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内部装修工程使用大量易可燃材料, 大大增加火灾荷载;加之, 绝大多数人员密集场所空间大, 一旦发生火灾势必燃烧猛烈, 蔓延迅速, 易形成立体燃烧, 还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 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二) 电量大, 易发生用电安全事故。

人员密集集场所空间大、人员多等特殊性和营造氛围的特殊要求, 必然促使场所采用多种多样的高温照明灯具、安装大功率的空调设备、使用必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复杂的音响视频控设备等多种用电设施, 电器线路接点多, 用电荷载大, 加之这些场所营业时间大多较长, 如果导线负荷分配不均、电器线路未按照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敷设、高温灯具安装使用不当、未安装符合规定的电器熔断保护装置、电器控制开关不符合安全要求、乱接乱拉电气线路和设备等等, 都极易导致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等, 从而引起火灾的发生。

(三) 范围大, 易造成用火不当的火灾事故。

人员密集场所绝大多数都设置有厨房、锅炉房等固定的用火部位, 必然潜伏着液体、气体燃料泄露或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的可能;场所必须的维修施工时使用明火和进行电、气焊作业, 不可避免的存在监管困难、违章作业现象不易发现等引发火灾的可能;一些西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为营造氛围、因停电照明和一些住校学生使用蜡烛、煤油灯看书学习, 如使用中不注意监管、使用后不及时处理都易引发火灾;另外, 这些场所内人员随意吸烟极易引发火灾。

(四) 人员密度大, 易出现人员疏散困难。

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成分复杂, 特别是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场所内的绝大多数人员更是行动不便、自防自救能力差, 且这些场所的人员高集中, 流动性大。另外, 由于诸多因素而造成一些寄宿制学校在疏散通道上增设隔离门、安装铁栅栏, 一些业主在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安全门上锁, 一些场所共用通道名存实亡、疏散宽度不足, 一些场所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如何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一旦发生火灾, 人员惊慌拥挤, 秩序混乱,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

(一) 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 消防安全责任制未落到实处。

一是行业主管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不清, 没有依法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消防安全职责, 致使行业系统内的单位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处于失控漏管现象。二是作为消防监督相对人的各个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 未从源头上解决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苗头, 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责任自负”的内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二)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是部分单位场所没有建立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不善, 维护保养不落实。部分单位对现代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和维护重视不够, 致使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三是违章用火、用电, 违法生产、储存、使用、运输、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不按国家规定配置消防标志、应急照明设施、灭火器材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消防知识较为匮乏, 缺乏合理的管理手段, 不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五是少数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 往往千方百计减少消防设施的投入, 对火灾隐患的整改舍不得投入。

(三) 消防基础薄弱, 安全条件差。

一是违章建设、经营现象突出。二是一些场所由于历史原因自身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考虑, 对消防行政许可实施行政干预, 致使人员密集场所埋下先天性火灾隐患。四是人员密集场所内人员复杂, 流动性强, 火灾负荷大。

三、抓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 准确定位消防监督检查职能,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宏观控制。

当前消防监督检查应当定位为:对消防安全预见性的控制。做好消防安全预见性控制, 要着重解决消防监督在干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时角色错位的问题, 同时, 也要解决单位管理权力、责任缺位和含糊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宏观面的引导, 通过明确标准、强化服务、严格审批准入, 加强消防安全信息的公众披露等措施, 让人员密集场所对号入座, 在增强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的同时, 保证新建和已有的人员密集场所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二是严格按照公安部73号令的要求, 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抽样性检查, 通过事先公告抽查的范围、内容、要求, 增强消防监督检查的溯及力, 达到检查具体单位而控制社会面的理想效果。三是以集中整治为主要手段, 由当地政府领导牵头, 联合辖区各相关职能部门, 对人员密集场所分类别进行集中整治, 开展综合执法检查, 坚决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二) 强化行业管理职能, 建立切实有效的调控机制。

1、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 督促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商贸等行业或系统主管部门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行业管理工作之中, 建立、完善行业、系统内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重点明确和细化行业或系统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工作监管责任, 切实承担起所属行业或系统消防安全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2、加强同工商、文化、安监等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 建立、完善消防监督检查信息通报制度, 对检查发现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但消防安全条件不达标的单位, 及时向工商、文化等负责审批的部门通报,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使用, 切实形成行业联动的整治合力。

3、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整治、销案的整治制度, 通过层层落实责任, 切实消除火灾隐患和不安全、不稳定苗头, 预防和遏制火灾发生。

(三) 树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认真梳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调用的人力资源, 合理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准确掌握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本着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一一对应的原则, 制定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 建立“人员、部位、设施”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落实全员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 形成依托单位日常行政管理架构的消防安全责任链。实践证明, 只有这样做, 才能有效地调剂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人员配置, 使消防管理成为生产经营的一部分而不是负担和累赘。

2、引用质量过程控制办法, 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工作步骤, 完成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落实。在制度的设计上做到“四个体现”, 即:体现工作内容、体现工作程序、体现责任人员、体现工作标准。在制度的落实中, 做到“三个到位”, 即:管理过程记录控制到位, 管理信息反馈到位, 督办、考核、奖惩到位。

3、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建立全员互动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考虑其经营特点, 应急救援预案不仅要考虑白天和夜间的人员组成和具体分工, 最为关键的是, 必须严格执行每半年一次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制度。

4、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人员密集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宣传培训, 以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 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 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意识, 主动消除火灾隐患。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唤起广大公民的消防意识。

(四) 建立和完善整治火灾隐患的长效机制, 全力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体系。

1、要启动重大火灾隐患评估论证机制。

要在建设、质监、安监、消防等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聘请有关专家, 组成重大火灾隐患评估小组, 对辖区重难点火灾隐患进行评估论证, 为政府决定提供依据。

2、利用行政处罚杠杆, 加强火灾防控工作。

对危及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 要坚决予以查处。同时, 对处罚的情况以政府名义通过当地党报和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布, 通过公众的监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杠杆的约束效益, 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效能。

3、利用经济杠杆, 防止火灾隐患出现反弹。

人员密集场所要向区政府或上级行业或系统主管部门缴纳一定数额的火灾隐患整改保证金, 借此奖优罚劣, 促进火灾隐患的切实整改。

4、要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 加强火灾防范和风险管理工作。

工商、消防、安监等部门要把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情况纳入人员密集场所申请办理相关证照的内容, 督促人员聚集场所强制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分担火灾风险, 共同推进火灾风险防范。

5、试行等级评定制度。

会同人员集场所的相关行业或系统主管部门, 开展将消防安全管理囊括其中的行业等级评定, 扩大行业管理的约束力, 通过公示评定结果、强化导向引导等措施, 强化人员密集场所规范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俞雷, 等.中国消防全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

[2]惠中玉, 等.现代消防管理手册.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7.

3.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篇三

【关键词】财政监督;会计监督;廉政建设

我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在省局、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我们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职能、依法监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突出重点、热点,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检查

围绕财政监管中的重点问题,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力度,既要监督资金的安全完整,更要注重资金的绩效监督,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更紧密结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检查过程中,继续探索监督检查的新形式、新方法,综合利用监督检查成果,降低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效能。

一是加强对财务、国库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收入对账制度,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与安全;二是结合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对重大财政支出资金,如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财政资金从编制、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制。

二、强化财政系统内部监督

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根据《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对包括财政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资金运行行为的监督检查。把住预算和资金两个关键环节,重点参与部门预算管理,在财政收支计划、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上、及财政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提前介入。此外,还要研究探索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提出改进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新措施,全面提升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层次。

三、强化监督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的领域和空间

要实行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即不定期或定期公布监督信息,对重大案件实行媒体曝光,对一般案件实行公开制度,这样既可代替催款通知,又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单位法人和直接责任人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提高违纪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检查结果移交制度,将处理人和处理事相结合,真正起到监督效果和作用。树立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将检查和调查相结合,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要将检查信息和调查研究相结合,适时转化为有效的管理建议。

四、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是财政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要集中力量,加大会计打假力度。要本着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强财政管理服务的宗旨,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行业或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整顿会计秩序。认真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方式方法,加强经常性的会计监督工作。

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从目前的工作现状看,我们还有许多监督不到位或是空位的地方,所以,在监督理念上,要把“财政监督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财政改革和管理相结合”确保财政资金合规、安全、有效,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和监督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特定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开展调研工作,要综合运用检查、调查、审核、督促、反馈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集中性、突击性和临时性的事后检查方式,构建以事前调查审核、事中动态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新机制,构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模式,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做到科学理财、依法行政。紧紧围绕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新机制等问题,就财政监督工作如何融入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构建预算、执行、监督三分离的科学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财政监督水平服务。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水平

要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以廉政促勤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职能,努力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而促进我区财政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监督服务财政管理和改革的几点思考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 14 期 王湛.

[2]关于财政监督的有关问题探究 《中国市场》 .2015年 49 期 王雪莹.

[3]新形势下财政监督的思考 《会计师》 2015年 3 期 钱晓明.

4.技术监督局工作思路 篇四

2005年,我局在主管市长的领导下,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21485”工作目标要求,全面落实药械监管各项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监管水平,积极组织实施了药品放心工程,深入整顿和规范了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认真组织实施药品经营企业G认证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全局上下同心,团结努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的完成了省、市交给的各项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新的成绩。现将今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十个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明显

(我市辖区的被监管单位5968家。其中,生产企业27家,经营企业1231家,使用单位4710家)截至目前止,我市全药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3862人次,车辆1639台次,检查各类诊所、卫生院、医疗机构、药械经营单位2356家,查处大小各类案件407起,收缴假劣药械1341个品种(件),收缴罚没金额达203万余元,有利打击了制售假劣药械行为。

一是诊所的专项整治。重点是清理过期失效药品,查处不凭处方售药行为。按职能分工涉及到稽查科、四县局五个部门(科、局),共检查各类诊所2056家,立案129起,收缴罚没款共计31.76万元,解决了诊所过期失效药品多、药品摆放零乱的现状。

二是药店的专项整治。重点查处零售搞批发,批发搞零售,批发挂靠经营行为。按职能分工涉及到稽查科、四县局五个部门(科、局),共检查药店643家,立案62起,收缴罚没款共计43.42万元,有力整顿了我市药械市场流通的秩序。

三是处方药的专项整治。按职能分工涉及到稽查科、四县局五个部门(科、局),共检查诊所、药店、卫生院1591家,立案74起,收缴罚没款共计33.34万元,有力制止了抗菌素滥用,不凭医师处方销售使用行为。

四是购销记录的专项整治。按职能分工涉及到稽查科、器械科、四县局六个部门(科、局),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2535家,立案29起,收缴罚没款共计16.88万元,有力规范了我市药械在市场的流通,保障全市人民用药用械的质量。

五是私配制剂的专项整治。重点是整治医疗机构,清理整顿出租科室行为。按职能分工涉及到稽查科、安监科、四县局六个部门(科、局),共检查医疗机构1172家,立案15起,收缴罚没款共计16.48万元,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行为。

六是大型医疗器械的专项整治。共检查医疗机构415家,立案36起,收缴罚没款共计17.18万元,保障了患者病情准确诊断和患者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效果。

七是认证企业的专项整治。重点是抓好已认证企业的回头看,提高药品监管水平。按职能分工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79家,立案1起,收缴罚没款共计7.24万元,进一步树立我市认证企业的形象,提高了企业自律意识,使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八是生物制品的专项整治。重点是整顿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菌以及血液制品。按职能分工共检查医疗机构、经营企业968家,立案11起,收缴罚没款共计7.02万元,有力保障各种疫苗在我市医药领域合法流通。

九是特殊药品的专项整治。按职能分工共检查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437家,立案8起,收缴罚没款共计1.61万元,保障了特殊药品的质量。原创

十是无证经营的专项整治。重点是整治集贸市场,早市兜售药品、医疗器械非法行为。按职能分工共检查1306家(次),立案42起,收缴罚没款共计28.14万元,有力净化了我市医药市场。

二、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加强宣传。老百姓还不了解药品分类管理的内容,不知道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我局每开展一项宣传活动都要搞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工作的宣传,年内仅就药品分类单项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三次,发放资料30000余份,提高和普及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和医疗科普知识。

二是加强广告管理,防止误导患者用药。药品广告宣传的适应症多是从药品功能方面讲的,药品广告对消费者的误导时有发生。目前广告很乱必须加强管理,年内一共移交违规广告32起。

5.技术监督局工作思路 篇五

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我局按照年初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主题,以能力建设为主线,突出队伍安全、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三个工作重点,全面履行工作职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以“四项能力”为重点,扎实推进

质监队伍能力建设。

开展能力建设是市局审时度势,针对质监队伍实际和工作职能,为促进我市质监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质监队伍和质监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此,分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摆正位置,将之作为全年工作主线,贯穿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及时建立了能力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切合分局队伍实际的能力建设年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计划,明确了三年总体目标和分年度工作任务,并联系实际,提出了不同部门和人员的能力要求。同时层层动员,切实把分局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局党委的重大决策上来,从而在分局上下营造起人人讲能力、人人注重能力建设的良好氛围。

6.05年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思路 篇六

2005年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思路2005年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应以转变工作方式为突破点,立足于对市场价格行为监管,充分发挥“当裁判、搞服务”的职能,重点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价格举报和价格监督组织的引线作用,切实加强对实行政府定价、指导价价格行为的整顿与治理。具体思路:

一、注重方式

方法创新,继续推进价格信用体系建设。一是从树正的角度,以全面推进明码实价店评选为切入点,正确引导经营者的价格行为,培育消费者合理的消费理念。在开展评选活动方面,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在数量上应逐步增多,在范围上逐步扩大。在评选方式上,由初期的宣传、申请、验收、表彰逐步过度为申请、验收、发牌,凡符合条件的,可直接予以授牌。在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成立协会的方式,加强明码实价店价格行为的自律,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则作为其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具体负责日常的协调、管理、定期例会的组织以及建章立制等。二是改进评选方法,继续开展“价格信得过”等形式多样的价格信用活动。在具体方式上应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消费者认可、社会监督的总体思路,通过社会评价机制来转变工作方式。在具体内容上应将社会的评价作为主要标准,同时要注重企业的影响力、经济效益等多层综合因素。三是建立与推广企业联系制度,强化价格自律和内部监督。采取定期定向包干方式,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机构与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物价员制度,健全价格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信用档案,以增强经营者价格自我约束能力。

二、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开展重点专项检查。一是开展房地产行业价格和收费以及物业收费专项检查。近年来我市房地产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之而来房产价格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欺诈、质价不符等行为,同时由于房地产业投资相对较大,一些部门借机乱收费的行为也不少。明年要以规范房地产价格为切入点,对涉及的收费部门开展专项治理。物业收费问题已成为当前居民投诉的主要热点之一,这其中除了物业市场运作体制不健全的因素外,也存在物业管理企业只收费不服务或超标准收费等问题,今年应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开展一次重点检查。二是开展劳动、公安、海关、商检、税务等系统收费大检查。随着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优化投资环境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热点。劳动、公安、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则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单位,各个部门不仅管辖的范围较大,而且涉及的收费项目相对较多。通过开展检查,对规范各

个部门的收费行为,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三是对邮电、电信资费开展检查。近年来邮电、电信行业体制管理变化很大,业务领域逐步拓宽,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乱加价、乱收费、强制服务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开展对邮政、电信资费的检查,对于减轻社会各方面负担,促进邮电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四是对涉农价费、教育和医疗服务收费继续开展常规性检查。近期农村市场价格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别是一些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影响了农民利益。所以,2005年在涉农价格和收费方面应继续开展检查,重点是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为全面配合“一费制”的具体落实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应继续开展教育、医疗服务收费专项整顿。此外,对于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逐步探索与推广提醒告诫、案例公布、规劝警示、市场调查、定期免检、信誉评价、整改回访、协商调节等

制度,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

三、完善农村价格监督体系,全面构筑基层物价检查机构工作平台。主要从完善配套管理措施着手,进一步理顺镇价格监督站管理体制,从制度、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实行全市统一的管理办法,逐步推行统一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定期交流机制等等,同时对人员配置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增强镇村价格监督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县级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打造新的工作平台。

四、以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试点为契机,全面加强价格监督检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责任制落实,同时配合责任制的具体实施,重点完善机构设置、各项配套制度的制定。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价格行政处罚过错责任追究、价格行政执法回访和责任制度等。加大对案审工作的管理,采取集中培训、异地检查等方式,全面提高案件审理质量。注重调查研究,围绕新的发展观,研究和探讨在新形势

7.技术监督局工作思路 篇七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巨大的劳动生产力以及丰富的生产原材料,因此在生产方面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甚至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世界各国。然而其质量却参差不齐、泥沙俱下。为了合理协调社会关系,令经济生产的工作与我国的市场机制与居民诉求相符合,我国要不断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确保质量监督有力、有效,能够充分发挥出其监督作用,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国人民提供安全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肩负的职责越来越重,挑战越来越多,为此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科学与健全性,使之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提升整体竞争力。”[1]

1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生产质量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对我国本土生产及海外进口的产品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质量检测与监管,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各项指标,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1.1 质量技术监督保障安全

我国有着无以数计的大小企业工厂,生产所得不仅自给自足,甚至远销海外,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造收益。然而,企业素质却良莠不齐,生产质量泥沙俱下,有些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只顾谋取利益,创造个人财富,却置他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于不顾,在选材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损失,还会危及到生命健康。如“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多起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安全事故即是因为在奶粉配方中添加了三聚氰胺,给许多婴儿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令其家庭弥漫了无法消逝的阴霾。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由此可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现代化工艺愈加先进的今天有着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

1.2 树立世界大国的形象

我国文明历史源远流长,素有“文明古国”之称,以守信重诺为人称道,而如今,为了谋求利益,许多企业不讲诚信,不负责任,导致现在“作假、山寨”之风横行,为了求得高利润,不惜混淆品牌,仿照奢侈品设计制造山寨产品,更有甚者,在质量上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这都给我国在国际上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有损我国“文明古国、诚信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为此,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势在必行,只有确保生产质量,才能让我国在世界各国面前树立威信,以一个不断繁荣发展的大国姿态走向富强道路。

1.3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要构建一个民主、诚信、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不能对生产质量的标准放松懈怠,要提高企业的生产自觉性,就要从根本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只有在质量问题上严抓、严查、严打,才能保障生产更加先进、专业、科学、合理、负责。因此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就是加强企业的发展力度,从经济生产角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一方面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公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另一方面还能够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生产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2]计量检测技术对于质检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为此,其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将是今后提高质检工作有效性的发展方向,不仅如此,其对于企业的质量监管工作也有着深远的价值意义。

2.1 监督管理应用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为此我国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地增多,“企业若是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依靠产品的质量站稳脚跟。”[3]尽管很多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加大销售量而在设计方面不遗余力,但是质量仍然是一个企业的立命根本,没有了质量,就没有了价值,因此质量检验过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计量检测技术的高低恰是一个企业质检工作水平高低的关键,为此采用计量检测技术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基础。企业可以组建培养一支计量检测团队,不断进行计量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实践,并利用计量检测技术加强对企业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一旦在监管中发现质量问题,企业可以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2.2 技术保障应用

“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运用科学的计量检测技术能够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4]不仅如此,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还能在企业生产中作为质量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执行。人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日益增多,产品的质量要与之相应地逐渐得到提高,因此,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要不断地得到改善,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应用就是企业产品进一步被完善的有力支撑,保持计量检测技术的及时、有效的应用,能够对产品的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起到技术指导、保障的作用。

3 计量检测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计量检测器具管理

计量检测技术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尽量避免出现差错,是对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为此企业及单位应该妥善管理计量检测技术要使用的计量器具,确保器具数据值标准有效,器具应该委派专人进行看管,禁止将器具私自使用或者转借他人,以免器具出现问题影响质量检测结果。如果企业或单位新购计量器具,要对其进行反复检查审核,确保其符合行政管理部门的标准,拥有合格许可。如果一经检查发现不符,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3.2 原始数据的管理

除了计量器具,计量检测技术还要具有严格符合标准的原始数据,在应用计量检测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时,如果没有原始的数据作为参考,就很难真正反映出检测质量的高低,为此,要想确保计量检测技术能够合理有效,就必须确保原始数据的可靠准确,对原始数据的管理工作要详细严谨,做到从工作人员到设备基础万无一失,技术人员要反复审核校对原始记录信息,确保记录中所记载的各项细节内容与真实的情况相符合,确保计算机信息中心所输入存储的信息内容无误,只有在检测过程中毫无疏漏,才能确保检测结果不会出现异常。

4 结束语

产品质量问题意义重大,关乎全局。对人们而言,质量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对企业而言,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立命根本,是最基础的竞争力,对国家而言,质量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我国不断发展经济、提升科技的根基。“目前,我国科技部已将标准化、计量工作列入国家重点关注的科技基础性研究内容。”[5]可见,计量检测技术对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大力应用计量检测技术,作为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和指导,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疏忽问题,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为产品的质量负责,为人民生活、企业发展、国家建设负责。

摘要: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在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问题上一定要下足功夫,加大力度,以确保生产质量完全符合我国现代人民的生活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生产的丰富给质量监督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的良好进行,就必须加强对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完善。文章重点分析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计量检测技术的应用状况,以求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计量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闫文婷.试论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27-28.

[2]马收,郭保东.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计量检测技术的作用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6(3).

[3]桂利红,张梅梅.浅谈计量及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J].商情,2014(11):250.

[4]吴中圣.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重要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情,2013(19):101.

8.探索企业党内监督的新思路 篇八

【关键词】探索;监督;思路

企业党内监督,是企业内部党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本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对企业经营行为和领导人员个人行为实行的监督,也是企业内部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企业党组织的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本企业党内监督的具体问题,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内的监督制度,实行有效的监督方法,取得全面的监督效果。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克服内部各种消极腐败的现象,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和体系。

1.企业党内监督存在问题的起源

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党内监督,从党的“一大”开始就注重 “纪律”的条文。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明确规定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并专门有“监察委员会”章节。但由于“十年浩劫”,各级党组织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冲击。因此,党内监督遭到了严重破坏。这些切肤之痛的教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有效纠正,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党内监督,成了人们的共识。在企业内部,不但,党内监督明显加强了,而且,逐步克服了企业内部各种消极腐败的现象。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正视现实,目前企业党内监督还是喜忧参半,不容乐观。喜的是:加强党内监督已经引起各级领导人员的重视,摆上了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建立和制定了各类监督制度。忧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党内监督体制建立和健全,虽然,优良传统正在继承和发扬。但在个别领导人员中,由于“文革”的影响尚未彻底清除,党内监督意识淡化了,甚至丢失了,使得企业党内监督软弱无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不充分、不持续;同级对同级的监督讲面子、留形式;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怕说错、怕得罪。二是,在监督程序中,重结果,轻过程,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同时,忙于出了问题、造成后果的应付性监督,大有宁做“救火员”、不做“预防员”的现象。三是,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行为监督力度大,但对一些不正之风、失职渎职行为的监督力度小。四是,对明确规定的事项监督措施有力,但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监督措施无力。五是,专门监督机构(纪检、监察、审计)的监督力度强,但其他管理部门或群众性的监督力度弱。六是,单位主要领导人员重视监督工作的比较多,但其他领导人员重视监督工作的比较少。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性的。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既有体制方面又有制度方面。

1.1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监督意识淡漠

有些企业领导人员对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采取“彻底松绑”、不要监督的消极办法,把加强企业党内监督同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对立起来。有些领导人员以功臣自居,不能摆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把自己置身于党内监督之外,成为特殊的党员。因此,监督工作尽管讲了多年,但仍然有个别人对党纪、党规置若芒闻,无视监督。

1.2从客观上讲,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是小事监督得多,大事监督得少。监督往往只注重具体的人和事,而忽视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人事的任免、重大项目的投资等的监督;二是对个人监督的多,对组织监督的少。有些单位和部门的组织成了个别违纪现象的挡箭牌,经常打出“党政班子集体决定”的牌子,遇到问题、出了乱子,就很难追究其应负的责任。

1.3从监督体制来看,专门监督部门缺乏权威性、独立性

企业中的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组织,它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但主要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其权威性显然在同级党委领导之下。党章规定,纪委是一级组织,但在实践中,只把纪委当作党委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已,纪委常常是被排斥在党、政、工、团之外的“空架子”,很显然它的权威性受到了人为地削弱。在大多数单位由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有的兼职书记缺乏责任心,有的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纪检工作,纪检工作主要由纪委副书记主持。而纪委副书记大多数列席不了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不能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因而在企业“三重一大”问题是否按照民主、科学程序进行,不能得到有效监督,无形中也降低了纪委的权威。企业纪委作为一级组织,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独立地行使党内监督的职权。但在许多问题上往往难以独立开展工作。

1.4从监督制度上看,缺乏可操作性

近几年来,上级纪委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制度和规定,使党内监督得以加强。在这些问题上,有没有违反规定很难判断。又如在对违反规定的处理上,有些只是“严肃处理”、“从严处理”等要求,缺乏具体的量纪标准,很难把握;很多监督制度是针对党政机关的,而不适合企业的;绝大多数经济管理者都是党员,很难在经营行为上分清哪些属于“正当”或“不正当”。

2.企业党内监督的难点、重点和薄弱点

2.1企业党内监督的难点

一是地位不平等。纪委其主要是受同级党委领导,相互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纪检人员的前途与命运掌握在党委手中,所以很难监督。二是工作不透明。企业党政领导人员大多活动是独立进行的,同级纪委参与少、不知情,其他人员更不了解。由于,不了解情况,因此,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无法监督。三是出了问题难处理。按照党章规定,纪委无权调查同级领导班子违法违纪情况,即使同级纪委受上級纪检监察部门的委托,调查同级党政领导人员的违纪线索,也会因某些方面的干扰,难以调查取证,更难按党纪规定处理。四是监督难以奏效。下级对上级和同级之间的监督,只能以批评、意见、建议等形式进行,被监督者是否接受另当别论。

2.2企业党内监督的重点

从对象来看,凡是党员都要接受监督,但重点是领导人员,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抓住党内监督的实质和关键,才能使党内监督发挥出应有作用;从监督内容来看:重点是监督党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

2.3企业党内监督的薄弱点

一是对领导人员,特别是对党政主要领导人员的监督方面。因为他们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手中握有经营决策权、生产指挥权和人事任免、奖惩权。二是对财、物、供、产、销及基建、“三产”等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的人和事。三是 “热点”问题。群众最关心或反映 “热点”问题,往往是企业党内监督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企业效益好了,轻易断定是领导有方,贡献奖只发于个别领导;如企业效益滑坡,甚至出现亏损,就粗鲁的埋怨职工人数多,并以减员增效的名义,硬砍职工下岗。

3.加强企业党内有效监督的措施

企业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保持企业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 和战斗力,使企业党组织成为带领广大职工实现改革、发展各项目标 的战斗堡垒。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内监督,应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

3.1增强各级领导人员的监督意识,是企业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内监督工作进入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常告诫全党:好的干部如果没有经常性的监督,也可能变坏。因此我们说,加强企业党内监督,不是与谁过不去,也不是对谁不信任,而是党组织对领导人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目的是使我们的管理者不犯和少犯错误。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领导人员要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增强企业党内监督紧迫性的意识,明确加强党内监督是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增强监督与被监督的主体意识,明确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人员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必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明确“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的道理。

3.2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和带头监督,是企业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所在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加强领导班子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党委是权力的核心,加强对党委成员的监督,外部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内部监督,即通过党委班子成员之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去实现。又因为,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彼此了解、熟悉,知情才能言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切中要害,恰如其份地提出批评意见。

因此,班子领导人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真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使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逐步做到制度化、正常化。

3.3规范权力行为,做到以法治权,是提高企业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

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领导人员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序和结果加以限制。当前应重点建立和完善五个方面的制度:

3.3.1建立和完善制约领导人员滥用权力行为的办事公开制度

一是注重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重大投资、管理者选拔任用等重大问题。严格执行集体讨论决策的制度,明确规定重大问题的范围、基本内容和讨论的基本形式,做到程序和结果的规范。二是注重解决奖金分配、职工福利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凡能公开的事项,应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时公布于众,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注重解决管人、管钱、管物等要害部门权力的分解问题。加强对行使权力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增强权力运行结果的透明度,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3.3.2建立和完善规范领导人员行为的自我约束制度

如廉洁准则、礼品上交登记制度、收入申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制度的检查。并且,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3.3.3建立和完善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考核制度

对各级领导人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3.3.4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监督制度

作为上级部门,要制定管理制度,在深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定期查看下属班子会议记录和会议质量。

3.3.5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

要认真制定具有分工明确、公开透明、责任到人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让各级领导人员“挂牌”在群众的眼前,随时受到群众的监督。

3.4贯彻落实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是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根本保证

一个企业,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党内监督质量的好坏。为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类制度。如:严肃民主生活会制度,改变目前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状况;坚持纪委领导参加党委会议和行政重大活动,在参与中实施监督;坚持在选拔、提升领导人员前征求纪委意见的做法,使之选好人、用好人,协助党委把好领导人员入口关;坚持开展“双评议”制度,即:黨员评议领导人员,基层单位评议上级机关。使各级领导人员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戒勉、提醒谈话制度,提倡班子内部和领导人员之间的谈心活动,互敲警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5提高纪检人员队伍素质,是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重要前提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纪检人员队伍,是加强企业党内监督的必要前提。要切实加强企业纪检队伍建设,在机构设置调整中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有关规定,严格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同时,要加强对纪检工作的领导,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应该实行垂直领导。如:纪检监察人员实行“委派制”,由上级委派,供给关系与企业不发生直接挂钩,从而有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要调动纪检人员积极性,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和光荣的责任感,经常深入到经济建设活动中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掌握本企业党内监督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上一篇:王几何教学设计下一篇:医院保洁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