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

2024-07-11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精选8篇)

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 篇一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小学 严芬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活动发展等多种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让情境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一座“桥梁”。

一、音乐渲染情境,创造学习气氛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课前让学生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阿炳一生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欣赏歌曲后,就能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感悟阿炳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要同范读课文的语调一样。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介绍《西游记》一书时,我选择了《西游记序曲》作为语言描述情境的配乐曲。课堂上,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同学们都被深深吸引住了,仿佛看到了孙悟空的形象,仿佛看到唐僧四人风雨兼程地去西天取经„„为感受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作了铺垫,同时优美的音乐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二、图画再现情境,丰富感性认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配有色彩缤纷的插图,图与文的内容是相通的,一幅图往往是表示课文的某一片段,甚至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借助插图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运用图片展示再现情境时,教师加以指导和启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文与画是相通 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课堂教学中,用图画再现情境,让他们进行直观的形象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学习《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时,我运用图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菊花的多和美。(课件展示菊花盛开的场面)看了公园的菊花,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话: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有__,有__,还有__)即便是红色菊花也各有各的美丽,瞧!(课件展示深浅不一的红菊花,体会颜色的多、美、神奇)红菊花好看极了,有淡红的、深红的、紫红的、橙红的,还有那白中带红的,颜色多漂亮呀!谁来看看图,照样说说公园里绿颜色的菊花呢?你能把这些菊花美丽、神奇的颜色读出来吗?(学生读文)(课件展示公园里各种姿态的菊花公园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多;还各有各的姿态呢?)(引导学生说出公园里的菊花有的像__,有的像__,还有的像__,真是好看极了。)让我们再来夸夸这美丽的菊花吧!(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读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在获得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瞧,这么多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仔细看图,你能读出你的理解来吗?(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引导学生探究多幅画面的比照,从而,更好地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谁用朗读向我们介绍一下公园里又多又美的菊花!(教者给课件上的画面配上音乐,互相走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菊花)这么美的菊花,你还想看吗?公园里的人们也是这样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有了充分的形象感知,能够读得有形有色,有情有意。

三、语言描绘情境,享受情感熏陶

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课文的情感氛围之中。当然,要让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的语言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就要将自己丰富的感情贯穿其中,这样才能“以情传情、以情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如果教师未能为之动情,学生怎能动情?或绘声绘色地描绘,或饱含深情地范读,或热情洋溢地讲演,使学生受到感染,情绪变得兴奋,自然而然地“随文入情”。

学习第一册《江南》这首诗时,在揭示课题后,教者动情地渲染道: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

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片)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语言渲染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的准备;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理解诗意的难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春天)词串时,在指导有感情朗读韵文时,我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让小朋友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这样,教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韵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好、读美的渴望。通过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也享受到了春天美带来的乐趣。

四、实物演示情境,强化学习动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适当的实物展示便能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如教读《好学的爸爸》,课前让学生到电脑室,让他们认识一下电脑。实物展示已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它们,有了实感体验,学生就更好地理解课文,上课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识字4》(昆虫)词串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昆虫世界,在舒缓、轻松的音乐中。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结伴观察欣赏。那一朵朵鲜艳的花儿,那一只只可爱的昆虫,偶尔几声清脆的叫声,都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孩子们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乐趣。这时,学生还不乐意去学习韵文,了解昆虫吗?在学习生字时,我把生字卡片做成昆虫形,孩子们喜欢昆虫,原意了解昆虫,爱屋及乌。也就喜欢学习生字了。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满足。

学习《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找到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这一片断时,我准备了一个瓶口小,里面装了半瓶水的瓶子,指名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纸板乌鸦嘴模型伸入瓶口演示,把喝不着的原因显性化了,强了感知的形象性、深刻性。大胆猜测是创新的前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读懂乌鸦喝到水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瓶子和小石子进

行了实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乌鸦想到的办法。

五、活动发展情境,调动情感参与

小学生好奇、好动,在教学时,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充分动起来,在动中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进入角色,表演自如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伟大感到骄傲。”那便是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候,学习效率自然理想。语文课堂上若运用角色表演便可达到如此境界。小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比较强烈,如果让他们如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己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就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学习《云房子》中的“一群小鸟飞过来”时,我笑盈盈地说:“小鸟在哪儿呢?噢,在这里(拿起一位同学的头饰为其戴上)在这里,在这里(连续为几个同学戴上头饰)(问学生)还有小鸟吗?还有小鸟吗?”学生一开始是兴致勃勃地看着,听着,当听到老师问还有小鸟时,孩子拿起自己桌上的头饰戴上,互相笑嘻嘻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教室里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教者惊喜地望着全班小朋友。呀,这么多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啦!它们说——(出示句子:哇!这么多白云!)学生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大声说道:“哇,这么多白云!”教师很投入地说:“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的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学生忘情地说“造房子。”“那就让我们开始吧!”来,伸出小手。师示范造房子,学生跟着做动作捧一团白云铺地板,四周造成高高的墙,开一个小门,再开一扇窗,屋顶盖好真漂亮。够不着吗?可以跳起来。学生眼睛盯着老师,兴高采烈地跟着做动作(砌墙、铺地板、盖屋顶)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有的还发出哎吆、哎吆的声音。学生经过一个造房子的过程,有了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2、开展游戏,情趣盎然

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运用学生喜欢的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理解、亲身感悟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记忆、掌握知识。

如在比较ai、ei、ui这三个复韵母读音时,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师做哑剧表演复韵母口形,生举出相应的卡片;师读韵母,生闭眼听,举相应卡片,提问:老师读的是什么音?为什么?)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因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就很好地达到了巩固新知的效

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以上情境教学策略,并且把它们加以和谐、融合,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快乐学习。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 篇二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实物道具等打造与文本内容或所学知识点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技能,从而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可以利用创设情境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针对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欠缺等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喜好入手,为小学生创设更加形象化的情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刚刚步入小学课堂,开始系统学习汉字。这对于大部分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画图的形式来向学生讲解所学习汉字的含义。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人,并让学生依次填上眼睛、嘴巴、耳朵、手和脚,再对应写出“目”、“口”、“耳”、“手”、“足”几个汉字,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各个身体部位所对应的汉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几个汉字的含义和写法,提升教学效果。可以说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科的乐趣以及与自身的密切联系,可以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打造情境,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小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需要教师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小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更为投入地学习。因而教师可以从打造情境方面入手,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安抚小学生的情绪,保证其在步入教室之后就能够迅速静下心来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切入点,打造相应的情境。这一情境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引导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需要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逐渐形成习惯,同时需要养成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就语文知识和技能素养而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准确认读406个生字,并且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并乐于阅读课外文本。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张贴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生字,注明注音,并组出词语。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印发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阅读。这样学生每天都能在教室中接触到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在课上课下都可以阅读到优美的文章,长此以往学生会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之下,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教师打造了贴近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科学提升语文水平。

三、借用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相对简单,但为了小学生今后能够更为快速成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引入一些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堂,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借用情境,将课内知识技能与课外知识技能相结合,提升课堂饱和度,更加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丰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做好教学设计,安排好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并深入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例如三年级上册练习三的口语交际主题为“学会求救”,教师就可以从这一主题出发,借用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室四周墙面上悬挂有关地震、洪水、火灾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境。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屡见不鲜的拐卖事件,给学生播放几段有关人贩子拐骗儿童的视频。这样教师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人身安全威胁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警觉或者稍显恐惧的情境下,告知学生自救以及向他人求救的方法,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展口语交际。这样教师借用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落实教学目标,并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

四、优化情境,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可以从优化情境的角度入手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语文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汉字、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美学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精髓。教师可以在完成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后,集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体会汉语言表达情感的含蓄或者直爽洒脱,体味每一个词语运用的好处。为了突出审美趣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配乐诗朗诵,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感知汉语中蕴含的美,不断优化教学情境。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将文字与影像、声音结合到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十分享受的审美环境。从而在不断优化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 篇三

一、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语文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语文的影子。现代教学提出了生活的外延等于教学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能局限于教材的陕小空间里,而是要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真实地再现生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真实生活场景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在理解作品时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之中,这样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文字有着无穷的奥妙,而小学生处于认知初级阶段,如果只是让学生来进行文字的阅读,学生往往并不能深刻体会文字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语言艺术,要学会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欢快或悲伤、好奇或惊讶等语气来进行课文的朗读或背景的描述。这样便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直观的感知,使得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些特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学生通过阅读所难以体会到的。

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我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与节奏,如同置身于美丽的瀑布,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如临其境,直观地感受着瀑布的壮丽与奇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三、运用音乐渲染情境

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激情与动力。音乐是人类的最爱,可以让人身心放松、大脑活跃,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洗礼与情感的熏陶。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引入音乐,就是将那些枯燥的静止的文字谱上音符,赋予文字以生命,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活跃于学生的脑海,刺激学生的听觉,从而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进行学习,更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尤其对于一些情感真挚的文章更是具有极强的渲染作用。通过配乐朗读或是相应的背景音乐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感之中,这样不用教师再进行过多的铺垫,学生便可以产生特定的情感,从而为更好地解读文本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四、运用图片烘托场景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于直观事物。图片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获取信息的种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现行教材也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特点,配备了大量插图,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利用好这些课本插图,还要为学生收集更多的图片、影视剧片段等资料,运用图片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让学生从图片的角度来进入文本,诠释特定的情感与意境。如在学习《珍珠鸟》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出示相关的珍珠鸟的图片或视频等来让学生对珍珠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这样在学习时学生便可以将文字与实物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也可以促进语言的内化。

五、角色扮演感知情境

现代研究表明,让学生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经由思考再表达出来,这样的记忆效果更好、理解程度更高。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这样学生不再是置身于文章之外,而是能够真正地以主角的身份进入文本,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

长期以来学生置身于文章之外,无法真正地融入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总是以旁人的身份来进行阅读。通过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实现了角色的转变,这样更能够让学生结合特定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来理解文章。如《将相和》一文中关于负荆请罪和完璧归赵这两个故事,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舞台剧。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体验,达到真正理解与感悟。

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进而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与探究欲,展开主动探究,并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可以在学生注意涣散、思维不集中、理解肤浅或是错误时提出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多维思考,以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七、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来向学生展现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与意境,使得教学更具趣味性、直观性与形象性。能够调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为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文殿堂搭建桥梁。

例如,在学习《钱塘江大潮》这一课时,许多学生并没有亲眼见过,所以在学习时很难真切地感受,自然无法领会大潮的壮丽。而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现大潮的各种图片与视频,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奇特,更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总之,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与语文学科特色,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引进与采用。只有不断实践与创新,不断摸索与总结,才能使情境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加切合教学需要,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4.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篇四

水田小学罗敏

摘要: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试考试,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也就是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体味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播放乐曲,渲染情境;借助道具、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利用多媒体,进入情境等等。不论怎样的创设情境,都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创设的情境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运用自如。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与运用情境;体味情境;演示情境;渲染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课堂引入不得力,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师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吧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效率。现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教学情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那么,我们将在课堂中怎样创设情境与运用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创设与运用:

一、联系生活,借助图画,体味并再现情境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文章来自生活、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追溯源头,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1

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体悟其意境和情感,并且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生活。利用生活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时,我是这样做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操场上,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天空中飘着的白云,与课文中的情景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像白兔,那朵像山羊;这朵像马儿,那朵像小狗„„学生积极发言。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感受了生活情境,对课文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的特别有味儿!利用生活的情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叙事、写人、写景、表情达意时,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一幅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而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照文章绘图的创造性与重塑性,也能培养审美情感。

小学课文中的内容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借助这些图画,再现情境。学习《拉萨的天空》一文时,让学生认真看插图,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口头描述出来,描述后,学生的头脑中就有了一个较鲜明的拉萨天空蓝宝石般的形象: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借助绘画不仅可再现情境,还可以借以显示文章的深刻含义。在学习一年级的《这儿真好》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篇课文深刻的含义,就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创设情境。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画画,我就用绘画的方式导入、渲染情境。首先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好比是荒岛。在纸上先画一只小熊,一张纸上就只有小熊,也就是荒岛只住着小熊一个,显得它很孤独,跟着课文思路走,接着画云、树、草、花、小动物们等等。这样一幅充满生机,美丽的小岛图画就展示在面前了,图中的小熊也不孤单了,这幅图就好比是小岛,这样学生好比在岛上生活过一样,实地体会了美化环境,爱护环境。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也浓厚,在快乐的绘画中领会了课文的精髓实质,教学效果好。

二、运用实物和乐曲,演示并渲染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一些具有较强客观性的课文教学中运用最合适不过。如

四年级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初读课文,老师和学生心中都充满疑惑,苹果横着切真的会出现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吗?为了揭开这个谜,学生分组带来了苹果,课堂上现场做实验,面对真实出现在眼前的五角星,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自然比空洞的讲解要深刻得多。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伟大的天然之声。音乐与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激发起联想与想象的活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老师的课,在她的教学《王二小》的课堂上,孩子们流着眼泪呼唤着王二小的名字,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使听课的老师个个热泪盈眶。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情感发展得并不完善,而这正是老师通过音乐情境的渲染,才获得如此情真意切的效果。可借助音乐为学习课文渲染情境,还可以借助音乐为作文创设情境。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描写。而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古代许多大诗人以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旋律,每一首诗便如音乐般让人陶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启发。小学生喜欢唱歌、听音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让学生听一曲美妙的乐曲,学习用语言文字手法描写音乐的意境。这样既可以训练其思维想象力,提高艺术修养,又可以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借助道具及多媒体,体会并融入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角色,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凶狠的狼和温和的小羊),让学生到讲台上来,一边朗读,一边表演。由于头饰洗、渲染了气氛,学生都非常有兴趣,争着表演、朗读。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得开心、读的开心、演得开心。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意义建构的情景,不仅要实现以景激情形成学习动机,更要实现以景促学,使学习能和现实基本一致或相累似的情景中发生,更好实现意义建构。海底世界对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尤其是对农村的孩子。因此我采用播放录象创设情景的方法,使学生觉得自己就在海底,让学生看到那色彩鲜艳的海藻,形状各异的珊瑚,在深海里闪烁发光的深海鱼„„还采用加大对比度,降低光度、音量的操作方法,使画面逐渐变

暗变黑,音量逐渐从有到无,让学生具体感知海底一片宁静和海底一片黑暗又有光点闪烁其间的奇异景象,学生此时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海底世界。再播放模拟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戴上水中听音器的耳机听一听,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句子间的关系。并播放有关海参、乌贼、贝类等的活动方法的录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各有各自的活动方式。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对于课文的理解就很容易,掌握了课文的精髓,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情境创设,是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

以上尝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点滴做法,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境界。但以上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增强以及教材难度的加深,不可能单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内容,因时,因地而选择不同的做法,既要切合教学内容,把握学生主体,又要明确目的,做到和谐统一,灵活机动,把学生真正引入积极的情境中去,让学习不再枯燥。总的说来,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多种方式运用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主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收到情感的震动。通过自身的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创设的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场所,让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

[2]《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云南省教育厅主管,出版时间:2012年第7、8期(合刊)。

[3]义务教育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

5.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篇五

代写论文提供 写手上传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被作为一门越来越重要的学科渗透到教学课堂中去。现代教学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而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当前它的使用价值也愈发的凸显。因此,作为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美术学习的萌芽阶段,对于美术只是有着略微的认识,导入情境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身为美术教师而言,针对小学生进行情境教学法更加具有可实施性,而且在教学实践和生活中,情境教学法是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来探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法;运用

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教育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导力量,教师从教学方式入手,导入一系列的情境教学法,从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入手,促成他们的学习美术的动力,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美术水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渗透情境教学法

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密切相连,以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美术教学过程实则是动手和实践的过程,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班里学生上课不喜欢听讲,对美术课比较厌倦的学生也不是没有,特别是班级里的一名后进生,对于美术课堂爱听不听,总是走神,每次交的美术作业总是白纸一张,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和指导的方法,可是最终都不见实效,相反,这个学生仍然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对美术课无任何兴趣可言。后来,我以讲故事的方式,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美术课题讲给孩子们听,我发现这个后进生在听故事的时候精神矍铄,一堂课下来,他全神贯注,还不时地随着故事情节表现出各种表情。通过此次美术课堂的讲故事行为,我发现必须引入一系列的情境教学法才能够激发他的兴趣点。于是,在课堂上,我将一些美术课本知识制作成幻灯片的方式,或是让同学们一起以表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我发现这些方法都颇见成效,在一次美术趣味活动中,这名后进生竟然举手要求参加,同学们都向他投去诧异的目光,谁也不会想象到,这名学生后来成为了我们班的美术佼佼者。这些成就其实都应该归功于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法。

二、美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一)开展户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户外活动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人,就美术教学而言,它的作用可以影响到学生对于美术的独特看法和见解。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可以以课外户外活动的形式开展课堂内容,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户外去观察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以及其它形式各样的景色,教会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多思考、勤动手,用画笔去描绘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术的画面,强化艺术氛围。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会感受环境、体验环境,按照环境的不同特点去表达不同风格的美术。作为教师而言,要鼓励学生走出去,激励他们选择不同的作画方式来表达自己所喜爱和所熟悉的事物。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利用不同的创作手段去表达美术。所以说,开展户外活动的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广泛的美术兴趣,扩大美术知识面,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学会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学会提出问题,从而寻找正确的答案。

(二)使用电教手段,勾勒美术课堂的生动画面

目前,科技在发达,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当中,特别是现代教学环节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进入美术课堂也成为必然。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于教与学,教授方式比较简单,学生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少,常常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注意力的下降。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利用投影仪等先进设备进行教学,穿插一系列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等工具进行课堂讲解,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迅速与课堂教学情境融为一体,同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联想问题等,将有助于美术的学习以及运用。

(三)根据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空间

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美术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它科目解题方式虽然有不同种但是答案就只有一个,但是美术有着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在表达美术作品的时候,作品的风格也是相异的。美术贵在标新立异和提倡个性化的创作。对于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不单单是从表面上看画法是否正确、用色是否得当,而是要从创新角度出发,个性化的表现也是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不同表达。也就是说,只有作者独特的个性,才有独特的个性化表现,才有独特的创作作品。因此,美术教学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促成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形式和方法,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创作之感,在尝试中练习创作的技巧,在尝试中寻找适合于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个性表现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会在创作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创作的乐趣。

三、情境教学法方面的创新意识培养

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有的教师只是局限于书本和黑板教学,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是不愿意听课,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更别提创新意识的培养了。相反,如果教师积极利用有效的资源,整合操作,结合书本知识,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体验课本知识,那么,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对于学生而言,更应该创设不同情境的学习画面,指引他们爱学习,从最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入手,慢慢进行提升。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投影仪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了解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以便加深对于美术知识的记忆,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此外,培养创新能力还需要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助合作过程。教师是学生与美术沟通的桥梁,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情绪轻松,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在充满自信心的状态下去探究,去创造。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人的心智和情绪都达到最佳状态。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会急速运转,极力想超越经验的世界。这时候一个小小的暗示,都能激发灵感。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他本身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给学生创造很多的机会。不仅能采用许多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的提问方式,而且经常会安排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时间,创设师生交流的情境空间,平时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常用的方式。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他们的美术想象空间,从而证明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画中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情境教学法在美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将它付诸到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6.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 篇六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而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原因,加之本身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不能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确实有效的措施,则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厌倦的所在。

【关键词】语文;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是我们教师必要的教学手段。的确,对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情境创设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谈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优化教学效率的体会。

一、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激起学生情感

课堂语言是最富感染力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的语言更是最富魅力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生动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氛围中,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创设语言情境时,必须要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巧妙借助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意象,吸引学生自然沉浸在课文的情感氛围中去感知文本、体会文本。同时,教师要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去诠释课文、解读课文,实现以情传情、以情染情。唯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全情投入,才会吸引学生动情。如教学《陈毅探母》《朱德的扁担》《司马光》等课文时,学生对陈毅、朱德、司马光等历史著名人物缺乏了解,不能形成感性认识,自然也就很难相通相融。课前,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了他们的伟大品格,让学生深刻感受了这些人物的伟大之处,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前先奠定了浓厚的情感基础,他们自然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营造优美的图片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直观优美的图片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最爱,可以迅速锁定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许多色彩鲜丽、学生喜闻乐见的插图,每一幅插图都浓缩了课文的精髓,可谓图文并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这些插图或制作一些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可引发学生展开无限的遐想、触景生情。此时,如果我们教师再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生必然会被带进神秘而又充满奇妙之美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月亮湾》一课时,我将教材中优美的画面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画卷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景,不仅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助推了对课文中文字的理解。再如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课文中的插图即对应着识字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利用这些图片对生字进行说明,利用图片将学生引入与之对应的情境之中,再反过来由文字去理解图画,感受图片的意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轻松积累了语言,还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心灵得以美的熏陶。

三、巧用丰富的表演情境,牵引学生参与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表现,他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毫无顾忌,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孩子们玩的天堂,寓教于乐,既让他们获取知识,更体会快乐。特别是低年级课本中有很多学生喜爱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入角色之中,领会角色的内心,从而轻松理解课文。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我安排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再让几个小同学饰演森林中的小动物,学生表演的煞有介事,有板有眼,表演者演得认真,小观众看得投入,课堂俨然成了学生的游乐场,充满了欢笑。不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更让学生收获了不一样的体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有些课文也可通过教师的扮演,吸引学生悉心体会课文,促使他们去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瓶口很小的瓶子,在里面装了少量的水,又准备了一些小石子,将手当做乌鸦的嘴。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在讲述创设的情境中,轻松理解了乌鸦喝水的过程,而且还对课文中“渐渐”“一个一个”等词语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借助奇妙的多媒体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对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更感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一改传统课堂中依靠教师的语言、教具创设情境的局限,它能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轻松突破时空界限,将生动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吸引低年级小朋友们的注意,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多姿、栩栩如生。如教学一年级《识字6》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了江南、塞北、高原、海岛四地美丽风光的展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通过展板出示给学生具体的学习要求,将学习任务置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内心依赖,更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深化了对字词的认识和识记。

总之,情境创设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语文课堂中,促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广大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的喜好与心理特点,创设贴近他们喜好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投身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以情激学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开展学习。

7.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 篇七

一、情境教学法的特征

情境是具备特定生物性和社会性意义的环境,它可以有效激发人们某方面感情。比如在森林里人们听到狼嚎的声音和在动物园听到狼嚎的声音感觉很不同。情境可以是真实场景、工作虚拟环境或者是影响多媒体等环境。情境创设需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按照心理学理论学生特点和认知发展的水平营造学生学习环境。选择适应的素材、设置合理情境,再现知识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通过现实情境或虚拟坏境实现师生间、学生和认知客体间的情感氛围,让教师在最佳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切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并且培养能力。

情境教学具有情真意切、意境深远、蕴含理念的特点。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调动自身情感和认知,使教学过程情真意切;情境教学富含广度和深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整体情境,让学生得到直观印象,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在语文教学中围绕内容创设情境,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和情境教学“蕴含理念”的特征息息相关,情景教学法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真实生动的。

二、语文教学情景设置方式

(一)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就是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利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联系起来,开启学生经验宝藏,加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叶圣陶说过“入境始于亲”。语言作为交流的一种工具,是反映生活并且服务生活的。通过情境创设将师生和生活建立沟通联系,虽然学生人生阅历有限,但是他们对社会生活有一定了解和认识,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好奇心。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就是将语文和学生经验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积累的经验加强他们对生活的体会。比如,在学习《自选商场》这一课的时候,除了偏远地区的学生一般都是去过自选商场的,这个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之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表达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自选商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自选商场,有的学生扮演服务员,有的扮演顾客,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再现了自选商场的服务模式,感受到自选商场带来的便利。

( 二) 运用实物演示创设情境

人们认识实物的时候,亲身感受过的才会印象深刻,教师在语文课堂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的体验课文内容。小学语文中很多课文是距离生活较远的,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比如《石头书》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化石,学生们看到这些“石头”会比较好奇,然后教师可以导入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石头”里面的学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 三) 通过音乐创设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内容描写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音乐和文学都是艺术范畴,本质上有相通的地方。文字和音乐一样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音乐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感受,触发以往经验,使某些场景或者是情感重现。利用音乐的优势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同时培养了学生想象力。比如学习《春》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先介绍下课文的内容结构,然后可以让学生欣赏《四季组曲》中描写春天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们倾听的时候想象课文中的画面。

( 四) 通过视频导入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种影音设备普遍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现了课文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中的人物、事件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可以创设逼真生动的语文情境。在观看媒体文件的时候,学生们积极调动各种感官融入到视频内容中去,体会并把握画面带来的信息,将语文学习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的时候,真正见识过我国美丽的湖光山色的孩子并不多,所以学生们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对于理解课文中的风景描写产生障碍。在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九寨沟的专题片,让学生们看到九寨沟梦幻般的美丽风光,然后配合画面富于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更容易受到感染,能够真正领会平湖飞瀑、雪峰插云的美丽,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 五) 通过表演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具有戏剧性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中有些内容很适合表演,骗子织布、皇帝游行等,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学生们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肯定要认真学习课文。比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 还有课文《司马光》通过表演学生们感受到了小孩落水的紧张气氛,以及司马光的急中生智。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情景设置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信息交换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课堂内外的良好沟通,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想象力,使教学方式活泼而富于人性化。实践证明,通过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意愿,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及开来,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巧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丰富课文内容的意境。文中介绍了情境教学的特征以及语文课堂创设情境的方式。

8.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语文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摆脱灌输式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理念,真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好习惯,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情景教学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师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互动,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消化和理解语文知识,不断培养学生们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勤于积累、注重实践的好习惯。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调研与教学实践,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创造有趣情境,使学生玩中学、学中乐

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容易分心搞小动作。面临此类问题,教师要适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些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和探索中来,通过亲身实践,深刻体会课上所学,不断增强对于语文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课上活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例如,在讲解《猫》这一课时,上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真实的猫,写一写心得,对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进行描写,然后上课时,选一些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见到的猫的外貌和神态,自己的其他一些感悟等等。在学习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与课文作者的描绘进行对比,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彼此合作学习,探究问题,锻炼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再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幻灯片上播放一些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图片或影像等,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中的成员分别代表一个小动物,对春天进行歌颂和赞美,同学们可以共同探讨描述春天的语句,集思广益,油然而发自己心中所想,并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依靠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的观点,也就是通过创造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艺术美、丰富情感体验、感知生活气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持续汲取营养、丰富体验、不断充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入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去感知文本,感知自然、感知生活,并引导学生去表达、去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真正爱上语文学习,发现语文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燕子》一文时,教师应为学生展示鸟语花香、莺飞燕舞、婀娜垂柳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气息。同时,在引入课程时,教师要配合图画精心设计。比如,教师可以乐曲《苗岭的早晨》这首清新、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创造好情境,引发学生遐思,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感觉的通联中,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和语文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再比如,在教学《登泰山记》时,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泰山雄奇的风光图,或者播放一些短小的泰山游记视频,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巍峨,不由得心生敬畏,激发学生去自然中探险,增加自己的人生感受。同样,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潮水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影片,使学生能够真正倾听和感知大海。由此,学生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感受到大海的壮美与崇高。

三、挖掘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深层领悟

课本,是经过条条工序,精心设计的教学材料。广大教师要真正去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领悟和思考,不断地丰富头脑和内心,积极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学生们作为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会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进行阅读,此时,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性格,切实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人生思考。

例如,教师在讲解《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如果让大家在落花生、苹果、石榴里面选择一种,大家想做什么呢?为什么这么选?”学生们便会分成几派,强调自己进行选择的理由。这时,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辩论,让学生们经过辩论,不仅更加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父亲所说的话,牢记并提醒自己要要做有用、有价值的人,同时也真正地启发各自的深层思想,张扬不同的个性,激发语文阅读的热情。

四、拓宽相应情境,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

情境教学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由近及远,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等等。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创造丰富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用其他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人文素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讲解完 《红星闪闪》这一课时,可以安排一些活动,比如,歌颂爱国主义者朗诵比赛,让学生去阅读一些红色故事,积累一些红色格言,挖掘前辈们的精神遗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感知和敬仰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铭记历史,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学生就不会局限于课本上的框框,更加愿意以课本为基本去发现新知,有兴趣有热情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定位》读书心得个人所感下一篇:第七课复习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