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飘有感高中(精选6篇)
1.读飘有感高中 篇一
《飘》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又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通过这部爱情绝唱,从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详尽地展现了内战前后美国南部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画卷,气势恢宏,场面壮阔,情感深沉。那场南北战争,闭上眼就觉得自己处在亚特兰大,和成群结队的人聚在车道旁等死亡人员的名单,塔尔顿家四兄弟都完了,汤姆和那对孪生兄弟完了,威尔克斯,艾希礼的父亲,头发发白的老人也被炮弹打中,米德太太的大儿子死了,小儿子不到十六岁在战场上重伤,这是场扣人心弦的战争,成百上千的伤员,飞舞的苍蝇、肮脏的绷带,血腥、汗渍„„南方败了,北方佬来了„„
《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并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反之,另外一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赫思嘉,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所拥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爱情疯狂的执着。但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女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爱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他们的爱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对爱的执着,他们只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赫思嘉却不一样,在她的爱情观中,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她的爱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吧。爱的本质是不因表达方式的变更而变化的。
赫思嘉的大半生又是为爱所迷惑的。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直到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钟爱的艾希礼并不爱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优秀。其实她爱的并不是艾希礼,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艾希礼越是拒绝她,她心中的那个形象就越完善——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而恰恰因为她错误的迷恋,才使她错了身边真正的幸福。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人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指间溜走。
赫思嘉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值得欣慰的是,在赫思嘉的爱情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为之已晚的,当她彻底的失去艾希礼,失去女儿,丈夫白瑞德也已离她而去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她于是抛开心灵上的创伤与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如果许多人对爱情都能有这种乐观自信的态度,那么许多爱情的悲剧就不会发 1
生了。
小说中的另一个人,也是我最喜爱的人——白瑞德。白瑞德有着良好的家世,却并不以此为荣。他有着锐利的眼睛,有着聪明的头脑,他能很快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的勇敢,执着,他的机智果断,都成为让人喜欢的因素,还有他放荡的外表下那颗专一的心也使人喜欢。他爱赫思嘉,保护赫思嘉,宠爱赫思嘉,照顾赫思嘉,他希望让她事事称心,可这些却被赫思嘉拒绝了,于是他一直耐心地等待,等待他爱的赫思嘉也能同样爱上他,可是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就这样,当他的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死了,再也回不来了。于是,他选择了离开。瑞特,用书中不了解他的人的话说是一个混蛋,一个恶棍。他对赫思嘉的爱却是最真挚的,那是切切实实的行动的付出,只是赫思嘉看不到,当她明白时已经太迟了。
初读《飘》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赫思嘉的感觉是矛盾的——既有些讨厌,但又不得不敬佩她。讨厌的是为了功利,为了钱等不择手段,而选择婚姻。甚至是不惜损害自己的妹妹,抢走了她的未婚夫;讨厌她面对白瑞特的爱时,那愚蠢的固执。但她的勇敢与坚强和那份艰苦创业的精神又不得不让我敬佩。再读时,突然间感觉:赫思嘉那种对金钱和土地的狂热追求是可以理解的。在那种战争爆发的**的社会,她一个女子却要独自承担起养活包括自己情人和情敌在内的一大家人的重担,那是多么繁重的担子啊!看到赫思嘉为梅拉妮找米德大夫这一段,看到赫思嘉快速的读那一页死亡名单那段,看到威尔克斯老先生参加战争走远后斯佳丽在胸口划十字那段,擦了大把的纸巾,以前从来都没有觉得这本书的感人,以前只是单单的为结局感到惋惜,现在对那场战争印象异常的深刻,苦难的、英勇的、坚强的、萎退的、积极的、落后的、失望与希望交织,空前的憾人心魄。
读《飘》时,对赫思嘉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佩服;对她有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而反感;对她对艾希礼迟迟不肯放手的愚蠢固执而气愤;对白瑞德对赫思嘉的默默付出而倍感愉悦;对白瑞德最后的离开表示惋惜„„
很容易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就像赫思嘉每次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有时自己遇到不顺的时候,也会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很多人看这本书停留在斯佳丽对阿什礼对瑞德的感情上,停留在赫思嘉的勇敢与坚强上,有人甚至说她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其实她不是神,她同样脆弱,面临这场战争时她才十七岁。我总觉得如果她没有遇到过瑞德,她这一生也就被些所谓的道德给埋葬在了永远的十七岁。
对于赫思嘉,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美丽而任性,并不是一个被大家欢迎的人。她会耍手段,但很坚强,很热情,是个活泼可爱的女人。她喜欢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爱。但命运不那么简单。
赫思嘉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希望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动力。这种希望会促成文化、技术的发展,在失望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
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会想起这句话。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纠纷,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说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们可以休息,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参考文献:
[1](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刘新增译 :《飘》,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
[2] polly鹦鹉:《飘》,百度百科网2006年4月22日。
2.读飘有感高中 篇二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的形式丰富多彩, 各具特色。比如, 我在上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时, 开始让学生听的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歌, 接下来由学生演奏了一首《牧民新歌》, 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调动起来, 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题。又如, 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 我介绍作品说道:《梁祝》在国内被誉为“民族交响乐”, 作品被看作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这样让学生首先认识到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 即作品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再如, 欣赏声乐组曲《黄河大合唱》、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 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黄河的咆哮、江南的美景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就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及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可见, 通过创设情境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目的是非常有成效的。
二、了解作品
每一首音乐作品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教师应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作品的相关的知识, 如作者、创作背景等,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为欣赏教学做好充分地准备。例如,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 仅仅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是不够的, 教师还应给学生讲授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 使学生明白这首曲子的含义, 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聆听作品
这是欣赏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实际教学经验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介绍作品时, 往往对作品的作用、艺术价值、地位给予高度的评价, 但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 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甚至很难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气氛很沉闷。因此, 教师要想改变这种情况, 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应做到教师精讲, 学生多听
聆听者要想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首要前提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 而获得灵敏的感知能力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积累才能完成。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 但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听”后的信息反馈, 即学生聆听后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 然后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做到精炼总结与分析。教师要切记说得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也会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尽量富有启发性。
2. 运用合作教学, 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合作教学中, 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教学氛围, 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 在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时, 教师要想让学生了解与藏族、蒙古、新疆等民族相关的风土人情、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本身的直接讲授, 还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教师的提问、学生间的讨论、师生间的探究和合作、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 使学生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 如节奏、旋律、音色等分析、总结出这些知识。所以, 要想让学生有情感的体验, 一定要教授准确的知识, 要联系实际,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 在聆听欣赏《梁祝》时, 体验音乐情感要紧紧围绕音乐要素来展开,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视唱来体验音乐的内涵。又如,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 作品音乐结构特点是采用了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 可学生不知道换头合尾的意思, 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聆听每段结尾、学生练唱一两次, 这样不需要教师更多的提示, 学生就熟悉了这种手法的特点。曾经有位教师在音乐优质课比赛中讲的是少数民族音乐, 他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演奏一段音乐、跳舞、学摔跤、练习献哈达等活动, 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虽然他所在的学校当时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 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更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 效果很好。上述几点就是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体现。
四、听赏中的“辨”
这是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 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说, “辨析”的方法贯穿在作品的各部分当中, 是高中教学区别初中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具体来说, 就是学生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 (音乐的要素) 来进行情感的体验, 作品的分析紧紧围绕音乐的表现形式。在具体教学中, 就是指教师将不同的模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分析其不同作品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 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例如, 景金立老师将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 分析异同。再如, 在教学歌曲《保卫黄河》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齐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三种演唱形式, 齐唱可以展现游击队员高昂的战斗精神;二部轮唱展现游击队员神出鬼没, 奇袭敌人;三部轮唱可以塑造千军万马驰骋在抗日战场的形象。再如, 教学《梁祝》时, 优美抒情的爱情主题与欢快活泼的副部主题的对比, 楼台相会中小提琴的如泣如诉与展开部中小提琴坚强的反抗及撕心裂肺呐喊的对比, 优美朦胧的弦乐音色与残暴的管弦乐音色的对比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 可以使学生在听赏、辨析、比较中掌握知识。这种探究式学习贯穿在听赏教学中, 这节课的总体教学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五、加深理解, 在“练”中提高音乐鉴赏力
例如, 在对《梁祝》的爱情主题、《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进行反复聆听和背唱中, 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 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使学生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 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让他们体会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意义, 这是新课标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现。比如,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艺术特点表现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让学生通过欣赏进行分析、总结, 如作品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 (大小提琴对话形式、京剧的摇板、越剧中紧拉慢唱等) , 小提琴的演奏吸取了二胡的某些技法, 奏鸣曲式突出了情节的戏剧性等。此外, 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社会价值, 即作品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 还表现了人民的意志。它不仅写了悲剧, 还写了理想, 这个理想推动中国这个民族生存下去。教师还可以用其他艺术形式丰富学生视野, 了解作品, 如让学生观看芭蕾舞《化蝶》。
3.高中英语教学有感 篇三
首先,抓好课前预习
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准备工作远比教师的讲授重要得多。”预习是一种课前准备,又是一种自学形式。每种课型进行之前都要让学生预习。通读理解课之前的预习就是看看每篇课文的活动理解题,以便带着问题通读,做到有目的地阅读。听说复述和课前预习就是翻译课文,划出重点词组,归纳重点句型和语法要点。综合练习课的课前预习则要求学生回顾前面一个或几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梳理前面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记忆。这一系列的预习活动都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认认真真地做,教师决不可越俎代庖。通过这些预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把学生领上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之路。要想让学生搞好预习,教师必须对此有周详的考虑,设计高效的预习提纲,每次课后布置、课前有检查,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使之不流于形式。
其次,做到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切实际的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在班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A、B组,A组为加快组,B组为基础组。在教学中,在基本进度不变的前提下,对A、B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手段。如通读理解课,对A组来说能理解课文的95%即为达到目标,而B组则要求80%以上;A组要做有一定难度的问答题和理解填空题,而B组只做正误判断题即可。听说复述课,A组要求背诵课文、默写课文和改写课文,B组只要求复述课文大意。精讲练课,A组要求能造出结构正确、含义新颖的句子来,并能口说和笔写一段短文,B组则要求能翻译教师提出的汉语句子即可。综合练习课,对A组的学生要增加题量和题的难度等等。要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说到底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学。
再次,营造学习氛围
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吸收内化的过程,这就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主要源于课堂,而且上课期间才存在着英语的语言环境,所以英语习得的机会甚少。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例如举行各种英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兴趣小组里交流、讨论。这样做有利于英语科的拔尖和培养竞争意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不少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英语,一知半解,基础很差,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情绪,觉得自己英语基础差,跟不上,没有指望了,心里非常懊丧。我首先鼓励他们,用上届的实例来说明基础较差的学生是怎样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教学上,我想方设法,尽量把课讲得生动有趣;抓个别辅导,引导他们多练、多说;与他们课外多接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定期补课;对有点滴进步的学生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慢慢地这些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最后,落实教学评价
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判断和描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选择更好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展示自我,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不失时机地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测验、测查、考试等形式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是针对性较强的定量化的获取教学信息的工具。根据教学目标,编制各种试题,组成各种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教师通过测试可获取各种所需的数据和资料。教师根据所获取的信息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测试获得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测验法目前正趋于标准化。具有评分客观性,内容广泛性等特点。有标准可依,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包括学习英语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都可以采用问卷法进行评价。问卷法有许多种类,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问卷。它有较强的针对性,高度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八年级读飘读后感 篇四
这本书的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位令我感到十分矛盾的女人,她争强好胜、贪婪冷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面对种.种困难却又不屈不挠,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那份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改变的乐观、坚强。
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这里有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有战争时期人们的生离死别。更重要的是一个女人所拥有的勇敢积极,以及在战争的压迫、恐惧下,人们的生活遭受摧残,过得艰难无比。
我曾非常的厌恶郝思嘉,因为她对战争毫不关心,心里想的除了舞会、郊游,就是围绕她的追求者。况且她的爱情是现实的和功利的。为了达到目的,她甚至不惜使用为人不齿的狡诈伎俩。她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刺激追求者与艾希礼,就与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结婚。两个月后,他战死前方,而她却毫不悲伤,甚至庆幸,为此我深感悲愤。
但当我读到过当北方佬要攻打思嘉所在的小镇上时,我对她的看法由衷地发生了改观。她冒着危险为媚兰接生,之后还要随着瑞德不顾形象地带着刚生产了的媚兰与黑妈妈回到自己的塔拉庄园。当时的社会混乱,没有钱。在我眼中原本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思嘉,意外的坚强起来,承担了家里的重任,照顾媚兰、黑妈妈、痴呆的父亲等人,还要管他们的食物。况且,她最爱的母亲因为霍乱而死,精神和物质上的困难打击着她的心灵,这种接近能让人绝望的痛,慢慢地通过文字蔓延进我的身心,让我仿佛也深感悲伤。郝思嘉面对这样的打击却越挫越勇,坚强勇敢地面对,因为她说过:“即使让我撒谎,去偷,去骗,去杀人,我再也不要挨饿了。”她不是一位战士,却同样要杀出一条“血路”,把所有的责任承担于自身。
若当我身处这样的境遇中,面对这样的打击,我也许会对生活充满失望,也许会尝试着躲避,甚至心灵完全被摧毁,被生不如死的生活慢慢折磨,在绝望中痛苦,在痛苦中绝望而不会像她一样,承担家里的重任,所以,我被她的个性与精神深深吸引,对她产生真实的敬佩。
我曾思考过“飘”的含义,也许是因为许多人民的安宁生活被战争所打乱,所有的美好都破碎,虚无缥缈。从此,各自飘零,各自悲哀……
郝思嘉,我忍不住被你折服!
《飘》,我忍不住被你折服!
5.读飘有感高中 篇五
关键词:音乐课,鼓励评价,享受成功
以美育为主的音乐课, 是让每个学生在音乐课上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音乐的潜能, 应该运用鼓励评价手段来调动主体的积极性, 激活学生的内部动力系统。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享受成功, 这一观念早在美国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中提到:“音乐课程不是建立在失败而是建立在成功基础上。学生成就需要鉴定, 使学生形成自豪感和信心, 并使家长和教师继续支持学习”。享受成功可以帮助他们看到失败中的成功之处, 认清自己的力量, 找到不足, 吸取教训,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信任学生, 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请跟老师模仿一个节奏, 保持这个节奏连续不断的拍下去……非常好, 你们的掌声呢……很好, 掌声送给自己……”
这是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的一节欣赏课《非洲
歌舞音乐》, 笔者到现场观摩了这次评比活动。这节课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的评价语言及方式:“掌声送给自己、掌声鼓励、很好、非常好、送一个礼品奖励。”这些评价语言、方式都值得我们思考, 学生参与了活动, 就应该给与学生鼓励, 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实力的, 让他们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正是体现了音乐课是建立在享受成功基础上的, 通过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而形成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使他们各自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也体现了当代的音乐教育教学: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镜头一:体验成功, 从鼓励开始
教师:请听音乐思考, 1.音乐的情绪怎样?2.你见过他们演奏的乐器吗?
学生:音乐情绪高昂, 而且他们有激情, 跳到非常的酣畅淋漓。
教师:非常好, 你们的掌声啦? (学生集体掌声鼓励) 音乐的情绪给我们感觉是热情、奔放、充满激情。
思考:人人都喜欢称赞, 得到肯定, 从中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实力。在音乐课堂中更应该是如此。每一个学生都有音乐潜能, 都能获得成功。但是, 这种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恩 (F·A·W·Diesterweg) 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 音乐课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 更高的是去发现、肯定、鼓励学生的长处, 满足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与实现成功理想的需要, 为学生走向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 自我实现提供内在的动力保证。另外, 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外, 还让其他学生为参与的同学鼓掌。这样的方式, 对于高中音乐欣赏课来说是很好的, 因为高中的欣赏课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 在此阶段学生的情感是比较内隐的, 但是他们又渴望参与到音乐生活中,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引导, 让外部的力量来激起了学生的信心, 让学生也有了及参与活动的意识。
镜头二:体验成功, 没有败者
教师:同学们, 重音都在哪个位置?如果都用跺脚那都变为重音, 我们来变化一下, 前面用击掌后面用跺脚。谁愿意在鼓上展示出来?
学生:…… (一位学生上台打了几下, 打得不是很好)
教师:我们一起帮他一次。
学生:…… (全体同学和他一起打, 台上的同学还是打得不是很好)
教师:有没有人上来帮他一下?老师仍然要送一个饰品, 你很勇敢! (教师走下去把饰品给他围在腰间上)
学生:…… (第二位同学上台展示, 并很自信的向台下的同学示意为自己鼓掌)
思考:首先, 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不一样的, 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音乐课堂上难免会有个体的差异, 教师在面对这种差异时, 应该像这位钟老师这样, 从不同角度给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那么这种差异, 并不是说某些学生的智力差, 只是因为学生个体内部动力机制的发展水平过低或者是难以量化的人格特征, 譬如: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创造性等都会影响到主体对某事物的认识。心理学原理及实验告诉我们, 采用鼓励、表扬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及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其次, 钟教师通过全班同学帮奏的方式来协助这位学生, 并发送奖品鼓励他的勇气, 而不是否定学生。音乐课是享受成功:“自信、大胆、敢唱, 敢跳、敢奏, 敢创”学生只要敢上台表演、展示自己, 来挑战一下自己, 这就是一种成功。最后, 这位同学打的节奏不是很准确, 但老师还是表扬了他的勇气并说明其原因。可知让学生认识到鼓励和表扬并不是老师有意“奉送”的, 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是恰如其分的奖励。
镜头三:体验成功, 参与表现
教师:你起来拍一下。
学生:…… (学生上台拍击鼓, 但是打得不是很好)
教师:哪位同学来帮助他?好, 还是这位同学活跃。
学生:…… (学生再一次上台表演, 表现出很活跃, 很兴奋)
教师:我还有一个动作, 看一看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一起告诉我是什么?
学生:祭祀。 (全体学生一起回答)
教师:哇, 你们太聪明了, 掌声鼓励自己!全体起立跳一跳。 (课堂非常活跃)
思考:首先, 整个课堂都是很有激情, 学生的参与, 师生的互动都很多。从这一个镜头, 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很活跃, 不断的上台展示自己。这就是教师运用的成功激励评价法, 根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来促使他们产生内驱力, 在主体内部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逐步实现成功, 并引导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追求更多的成功。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取自信和成功体验, 表现在参与活动上, 进而有一种满足感, 享受成功。其次, 教师考虑到了没主动参与的学生, 为了给更多同学鼓励, 常常采取集体答问、集体表演方式,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 这样兼顾了所有的同学, 因为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6.有感于高中英语新课改 篇六
通过不断学习,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我也想到了要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素质为基础,针对全部学生,照顾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重点突出个性培养,逐渐形成自己的品格特征,最终成为一个发展全面的人。
学习高中英语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培养这种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渐渐的使他们养成使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课下,或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为形成自己独特的自己语言表达风格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新课改的一系列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包括五个基本目标: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但我认为情感教育应放在高中英语的课程目标中的首位,因为我认为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语言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个人的品德素养的过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引下,在课堂教学中把情感目标融入进去,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他每节课都对所掌握的知识和德育渗透都有所体会。因此,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仅学到了语言知识,掌握一些交际方法,而且也能达到高中英语教学所要求的标准;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标准,教师不能光靠教师本身的讲与练来完成,光凭学生的练也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实践、养成主动去探究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起他们实践和探索的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认为“评价”这一环节是相当重要的。看一个教师综合素质高与低,并不是看他所讲教学内容的好与坏,也不是光看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获得了哪些能力,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能力,教师们不能只是光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让学生获取知识,应该通过课堂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真谛,从而运用书本上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这段时间新课改教学理论的学习,本人对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改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尤其是对新课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解读,从中真正领会到: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主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总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总是成为被动接受的主体。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老师再也不能搞“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了,而是要预先设置问题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也不能死记硬背所学的内容,而是运用所学英语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从而学生本人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按自己的方法去实现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改,本人也从根本上认识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从中收获颇多,尤其是本人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也重新认识到“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学习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师生关系,领悟到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等等,真正解决了以前不能理解和不能领会的许许多多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问题。
【读飘有感高中】推荐阅读:
高中生读《地心游记》有感07-10
《朝花夕拾》有感作文700字高中06-22
高中生读《城南旧事》有感800字07-22
高中生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10-19
参加江苏省高中教学与观摩研讨会有感06-27
巴山精神有感06-18
看阅兵有感06-25
线下培训有感06-25
清明有感诗歌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