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9课 洗红领巾

2024-07-12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9课 洗红领巾(精选8篇)

1.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9课 洗红领巾 篇一

第9课 过个环保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习俗及各类庆祝活动。

2.让分析和认识储备年货中的环保问题。

3.让分析和认识除夕晚餐中的环保问题。

4.让分析和认识节日喜庆方式中的环保问题。

5.认识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春节,应倡导创造一些新的习俗来庆祝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努力过一个文明、健康、环保的春节,延续春节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春节的由来、春节的风俗、饮食、庆祝方式等方面的背景资料以及科教视频。

查阅有关资料,以问卷方式展开走访调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结合背景资料向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及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

2、春节是个传统节日,除了吃团圆饭、放鞭炮这些传统方式,还有更健康文明的过法吗?怎样过一个文明、健康、环保的春节?

二、活动过程:

1、分小组交流,将查阅的有关资料小组汇总、讨论。

教师提供关于选购一次性年货的资料供讨论:如何从环保和实用的角度出发,选择食品、餐具、烹饪方式做到健康饮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污染。

2、让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家庭春节前后的庆祝活动,从而认识到: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和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则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从长远来看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

三、教师总结:

绿色春节会不会是年味变淡?最近几年,捍卫春节总会成为春节前后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不必太过担心年味儿悄然溜走,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年味儿当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摒弃传统年俗中一些弊端,增加一些更加健康和文明的元素,为年俗增添几许绿色。因此,绿色也不单单是春节的颜色,而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本色。

四、课后作业:

以过一个文明、健康、绿色的春节为题,写一份倡议书。

2.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9课 洗红领巾 篇二

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目标(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进行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学第一段第2句时先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再读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二步,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自学,完成作业题2,明确从第2句开始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再引导学生读懂每个时间内是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第三步,最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样水果把它说具体,通过这样强化,不但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强化了训练。

2、尽力体现创新性

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突出“新”,打破传统的一段一段进行教学,而是先让学生了解葡萄在哪里?――学懂课文第一句,再让学生说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读好最后一段,再抓住重点段落写盛产水果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上力求“新”,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通过研究讨论(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就让他们研究讨论,还是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拔。

阅读理解的每个环节都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讨论研究,然后反馈交流,在反馈交流中有问题让学生自找自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涨,效果也不错。

4、尽能体现朗读性,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

5、尽可体现能力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揭题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葡萄”说话,学习第一句话时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说,整体感知课文后从不同的角度说说葡萄沟的印象,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自己说,自评,自纠,学完课文后尽心体现自主性

3.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9课 洗红领巾 篇三

9、大嘴怪 授时间

4/20三(4)三三

4/21三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2、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3、激活思维,感受乐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大嘴巴特点。

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教学准备

吹塑纸、油墨、铅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思维,设想大嘴怪。1、板画一个嘴巴的大致形状:2、添画完成一个动物形象,形状变成动物的大嘴巴:这是个什么动物?长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嘴巴?它的大嘴巴有什么用?3、这个大嘴巴如果长在别的动物脸上,会怎么样?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二、抓住特征,学习夸张表现。1、你能简单的把这个大嘴巴动物画下来吗?比一比?2、讲评:谁画的嘴巴最大?怎样能画出大的效果?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要大、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嘴巴画大,其余画小画挤,以比例和线条的疏密来增加效果。(可以修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增强感觉)3、修改自己的草图,比较效果。4、欣赏教材学生作品:看看别人表现的大嘴怪,你能读懂这些大嘴巴怪的本领吗?说一说?5、出示已经刻好线条的吹塑纸,你看见了什么?(看不清)老师来想一个办法让谁都能看清。6、实物投影演示:滚油墨,拓印。展示效果。你想学习这一种表现方法吗?——揭示方法名称——吹塑纸刻印版画8、强调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三、学生创作活动。1、要求:构图要注意主题突出;形象夸张;要表现有有趣故事情节的画面;效果清晰;2、辅导

四、展评。教师点评有特色作品。

五、小结。猜猜是什么?编一个有它的大嘴巴的故事?(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每人一张白纸,做练习用)(欣赏评述)回忆刚才所看到的,是怎么做的?构图、刻线、滚油墨、拓印学生创作活动

互相介绍自己作品。互相评价。激发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创作,培养创作能力。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化,不一定单纯用绘画的形式。板

书:

9、大嘴怪题9

大嘴怪

(二)授时间4/18三、三(4)

4/19三(2)、三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2、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3、激活思维,感受乐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大嘴巴特点。能基本掌握吹塑纸版画的技法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检查前准备用具情况

二、导入复习上节的内容,点评几幅学生草图

三、新授

1、出示已经刻好线条的吹塑纸,你看见了什么?老师来想一个办法让谁都能看清。

2、实物投影演示:滚油墨,拓印。展示效果。你想学习这一种表现方法吗?揭示方法名称——吹塑纸刻印版画

3、提问“回忆刚才所看到的,是怎么做的?”“那么这个底版是怎么来的呢”

4、制作纸版过程:草图——刻底版——滚油墨——拓印——完成。强调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结合演示)草图:上节已完成刻底版:选用的吹塑纸要分成单层的,并在正面刻印。用比较钝的铅笔刻出线条,与纸面成4°角刻,滚油墨:滚筒上的油墨先要上均匀,然后均匀的滚上底版。拓印:以宣纸拓印效果更好,先固定好纸张,然后用拓包均匀磨印,直到全部上色。完成:小心揭开纸和底版,放在通风处晾干,再收集在作业本里。

四、学生创作活动。1、要求:构图要注意主题突出;形象夸张;要表现有趣故事情节的画面;效果清晰;2、老师巡视辅导,帮孩子解决制作中的难点。

五、展评。教师点评有特色作品。

六、小结。后延伸,向学生介绍其他品种的版画形式。准备好要用的工具,稳定情绪。看看老师手里的吹塑纸底版(看不清)观看老师拓印后的效果,学习基本的纸版画拓印方法。在底版上滚油墨、拓印思考后回答,把草图刻到吹塑纸上。边看演示,听老师讲授制作的要点分小组完成吹塑纸版画的制作。互相介绍自己作品,互相评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演示学习制作方,学习的更扎实。板

书:

大嘴怪后记:最后的作品效果完成的不错,但是过程是很艰苦的,主要是老师比较辛苦,孩子们玩的很开心,看着孩子们这么起劲,老师觉的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我希望他们能藉此就喜欢上版画这个形式,以后在家中有空的时候也能玩玩做做,并且把这个爱动手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成年,象鲁迅先生那样兴致来了会自己制作藏书票,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就成功了。题第9

大嘴怪

(一)授时间4/13三(4)三三

4/14三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2、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3、激活思维,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吹塑纸版画艺术,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创作思维的发散性和磨印的均匀力度。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检查堂准备情况

二、激发思维,设想大嘴怪。1、板画一个嘴巴的大致“形状”:猜猜是什么?2、继续添画完成一个动物形象,“形状”变成动物的大嘴巴:(提问)这是个什么动物?长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嘴巴?它的大嘴巴有什么用?编一个有它的大嘴巴的故事?3、这个大嘴巴如果长在别的动物脸上,会怎么样?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4、欣赏教材学生作品:看看别人表现的大嘴怪,你能读懂这些大嘴巴怪的本领吗?说一说?

二、抓住特征,学习夸张表现。1、你能简单的把这个大嘴巴动物画下来吗?比一比?2、讲评:谁画的嘴巴最大?怎样能画出大的效果?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要大、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嘴巴画大,其余画小画挤,以比例和线条的疏密来增加效果。示范修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增强感觉3、修改自己的草图,比较效果。

三、堂小结互相展示自己的草图,准备下一节的吹塑纸刻印。稳定情绪,准备上看老师示范画,猜出是什么东西。思考老师的问题,并交流问题的答案。踊跃思考,试着编个小故事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欣赏评述每人一张白纸,试着画出大嘴巴,展评交流一下听老师讲授,画“大”嘴巴的关键。对比自己的画面有没有做到参考老师的修改意见重新调整画面交流作品听好老师布置的下节准备观看老师示范,提高绘画技能,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比法,解决如何表现大和小的关系,解决难点。设计好草图,准备第二时顺利进行吹塑纸版画的印制

书:第9

4.三年级第四期红领巾广播稿 篇四

女:亲爱的队员们;

男:敬爱的老师们;

合:大家中午好!今天是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三!北滩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

女:我是主持人。孛圆圆。

男:我是主持人。王兴。

女: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

男: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

女:伸出你的手。

男:伸出我的手。

合:让我们相会在红领巾广播中。

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上一周是不同寻常的一周——全国普通话推广周。男:嗯,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普周,今年是第十五届推普周。

女: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是我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就象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阳光一样,非常重要。

男:普通话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更是人们日常交流,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使用普通话不但可以显示个人修养,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女:作为汉语标准语言的普通话,就如同一张“名片”,有了这张“名片”,就能与文明无障碍“握手”。让我们沟通更自由,离文明更近!

(音乐起)

男:普通话也是我们的校园语言。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写好汉字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提高大家的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更可以维护母语的尊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女:当我们讲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出一手规范的汉字时,那些音符,那些画卷,似乎在与我们的血脉一起跳动。

男:此时,我们的心中时常会涌起一种无比亲近的感情,那是对祖国和民族深厚的感情!

女:现在普通话和汉字与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门同胞以及外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文字。

男:普通话和汉字,在这个时候,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沟通的需要,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它让我们自豪!让我们扬眉吐气!

女: 同学们,作为中国娃的我们,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责任。我们不但在课堂学习、在校园交流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化文字。还要求大家在家庭、社会上,也要推广普通话,做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

男: “说普通话,做文明人”,但愿通过普通话的推广,能让普通话伴随我们快乐生活、学习每一天!

女:相信在全校师生的积极推动下,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形成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浓厚氛围,成为一个开满文明之花的美丽校园。

(音乐起)

5.三年级安全教案1--9课 篇五

备课日期 9月 日 上课日期 主备人 周从容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2、明确如何在上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教学重点:

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常识。

一、教学准备:

1、课件(《上学歌》)

二、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唱《上学歌》。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2、这首歌你喜欢吗?对,它写的都是我们小朋友上学的事。那么,你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呢?

3、经过概括,得出三种结论:(课件出示三幅到校方式特写图)

小朋友上学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车或电动车,还有的是坐公交车或爸爸妈妈自己开车送的。

(二)读一读,本课内容 回答:读了第二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2 上学路上有哪些安全因素? 上学和放学我们该如何安全的过马路?

4如果你是乘车上学,那么上学和放学又该如何安全的过马路?

阅读第4页内容。

(三)评一评

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2、组内交流,推选画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汇报。

(四)议一议

1、你在上学路上见过哪些危险情况吗?

2、如果你就在边上,你会怎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

3、阅读第3页知识,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4、你做过这样的事吗?(勾起学生的回忆,对照课件,剖析自己。)

5、教师总结(在上学路上玩耍后的不良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在上学放学路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2)马路陷阱有哪些?怎样防备?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填入第5页的表中。

(六)总结所学

安全标志要牢记

备课日期 9月20日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李维学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安全标志,感知与我们生命的关系。

2、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已认识部分交通标志。

2、课件:各种标志图。

三、活动过程:

1、交通标志导入课题

(1)、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非常多,很容易发生危险,那么是谁在维持交通秩序?除了交通警察,还有谁也在协助管理?

(2)、马路上有许多标志提醒行人、驾驶员要遵守交通

规则,你知道有哪些交通标志吗?

(3)、出示相应标志图。每出示一个共同讨论其作用。(4)、阅读“真实再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行动在线

找一找学校周围有哪些道路交通标志?阅读课本6——9页内容,回答:

(1)、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深入讨论,引出其他安全标志

(3)、除了这些交通标志,你还见过哪些安全标志? 引出“禁止吸烟”“禁止明火”“有电危险”等标志。

3、拓展延伸

(1)、这些标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我们看到标志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2)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说一说这个标志要提醒人们什么事情。

4、展览作品,讲述、介绍

卫生安全我做主

备课日期

9月29日

上课日期

主备人

周从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2、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教育

3、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什么叫“病从口入”吗?学生讨论交流。

二、阅读课本第11页的第一部分和“真实再现”内容,回答:.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2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三学习“行动在线”部分

1、阅读这部分内容,回答:我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存在者哪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医生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这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看一看课本第13页部分,再回答。、医生对我们有什么提示或者好的建议?、读课本第14页部分,想一想:这样做对么?医生对我们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组内交流:看第15页——16页图,每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谁做的对?谁是我们班的卫生小标兵? 读一读16页“知识链接”,你明白了什么? 三看拓展延伸部分

1看图后说一说下列做法存在哪些卫生问题?经常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小组内说一说后,写在17页空表中。

3、生活小知识

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还要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

防止校园中的人为伤害 备课日期 10月9日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李维学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学校里,受到老师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学校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安全要注

意什么:

二、读一读第18页的“真实再现” 部分 指名读一读

2)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3)我们平时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4)小结 三学习“行动在线”部分

一)1 在楼梯走廊行走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2.读一读上面的八条内容,说一说你做到了吗?

3.谈一谈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时,有什么危险动作我们不要去做?

1、读一读第19页部分

2你平时做的怎么样?对比后谈一谈。

三)上实验课 或者手工课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读一读第20——21页部分

2、你明白了什么?

3、小组内谈一谈 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四、拓展延伸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

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五、体育运动安全

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六、防盗

保管好个人财务。在上机、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住宿人员要遵守宿舍条例,禁止到他人宿舍乱串,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宿舍。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七、防校园暴力

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八、食品卫生安全

住校人员一律在校内就餐,外出购物时一定要检查购买食品是否存有质量问题,对来路不明有卫生问题的食品不要购买,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要及时上报,饮食后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五、小结:

1、结合个人情况,让学生讲一下自己如何注意安全,针对具体事项提出自己的防范措施或建议。

2、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避免校外游戏中的意外事故

备课日期 10月19日

上课日期

主备人

周从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校外安全隐患,树立自护、自救观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学校里或家中,受到老师和家人的关心、爱护,都存在什么危险。如果离开了家长和老师的呵护,校外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校外游戏中的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读一读第23页的“真实再现” 部分 指名读一读

2)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3)我们在校外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4)小结 三学习“行动在线”部分

一)1 第24页中说了哪些活动,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2.读一读第24页下面的内容,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3.谈一谈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有什么危险动作我们不要去做?

1、读一读第25页“天天提醒”部分

2你平时做的怎么样?对比后谈一谈。

三)放风筝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读一读第25——26页部分

2、你明白了什么?

3、小组内谈一谈

四)夏季和严冬,户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 阅读“警示台”和“医生提醒” 3 说一说学了这一部分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在校外游戏中还存在哪些危险?你还知道哪些避免危险的方法? 2同桌交流 3 班内交流

4总结:希望每个同学在校外的游戏和生活中注意安全,始终把安全放在心上。

6、安安全全去游玩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明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知道外出游玩所应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在游乐场、动物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初步学习一些外出常用安全必备知识。教学重点难点:强化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里,我们和家人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秀丽神奇,走进威猛可爱的动物,体验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啊!但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放飞心情!

二、真实再现

1、教师讲述两个案例,学生听。

2、学生小组讨论:从上面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3、班内交流。

三、学习“行动在线”

1、在游乐场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防止意外伤害事故?

学生看课本30页内容。

2、让学生说一说要注意哪些问题。

3、共同阅读30页“天天提醒”。

4、在动物园玩时注意哪些问题呢?学习课本31页。

5、教师讲述警示台的案例,学生说一说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扩展延伸

出示一组存在安全隐患的旅游图片

让学生判断这些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想好了写在课本上。

7、我们的救助电话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身边的救助电话,会使用这些救助电话。

2、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突发性疾病以及其他意外伤害。这时,只要我们能及时地拨打救助电话,便会立即得到帮助,从而为挽救生命、减少伤害赢得十分宝贵的时间。

二、真实再现

1、教师讲述三个案例,学生听。

2、学生小组讨论:从上面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3、教师:救助电话多么重要啊!遇到险情时,千万别忘了拨打救助电话。

三、学习“行动在线”

1、学生看课本34页内容。

2、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常用的救助电话,并说一说如何正确使用?

3、共同阅读30页“天天提醒”。

4、学习课本35页内容。

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拨打什么电话? 学生说一说。

四、扩展延伸

想一想,拨打救助电话为什么是免费的?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好了写在课本上。

8、小心火灾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

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象不久前发生在我们村一同学家里的一场火灾.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

二、真实再现

1、教师讲述2个案例,学生听。

2、学生小组讨论:从上面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3、教师:火灾无情,太可怕了!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火灾的发生呢?

三、学习“行动在线”

学生看课本37-38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平时,在家庭或学校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燃放烟花爆竹时,应怎样防止人身伤害和火灾的发生?

3、清明节,悼念英烈、祭祖扫墓时应如何注意防火呢?

4、如果发现有的地方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

5、看课本39页插图:

说一说那种做法是正确的?(小组讨论,说出理由)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好了写在课本上

9、大自然发脾气时怎么办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教学重难点:

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尽享着大自然美丽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云淡风轻、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也有可怕的一面?当大自然发脾气的时候,很多危险会伴随发生。我们只有认识和了解自然灾害,才能更好的防范自然灾害,保证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真实再现

1、教师讲述3个案例,学生听。

2、学生小组讨论:从上面3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3、教师: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会造成极大地破坏性。你还了解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都有哪些危害?

三、学习“行动在线”

学生看课本41-42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大自然发脾气时,会在成哪些危害呢?

2、大自然发脾气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

四、学习知识链接部分

五、扩展延伸

想一想,遇到其他自然灾害时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

小组讨论交流

六、课堂总结:

6.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第9课 篇六

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第9课)

第 12 周 星期 三 年 11 月 17 日 教学内容 第9课《祝你圣诞快乐》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二:能愉快而抒情地延长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 重 点 学会演唱《祝你圣诞快乐》 难 点 了解西方国家的迎接新年的风俗民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关 键 能愉快而抒情地延长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教师: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老师的一位朋友――小明。小明呢,是“小金鸟童声合唱团”的成员,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呀,小明就随合唱团到美国去访问演出。他说他去美国的经历呀,非常的有趣,一定要我跟同学们说一说。那么今天堂课起,同学们就 和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小明的美国之旅吧!(5分钟) 二、 欣赏《铃儿响叮当》的片段和《平安夜》(15分钟) 1、教师:小明在去美国的飞机上和,响起了这样的音乐。同学们听听,这样音乐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欣赏《铃儿响叮当》片断,学生回答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5分钟) 教师:原来呀,合唱团到达美国的那天是12月24日,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12月24日是什么日子吗?――圣诞节。(2分钟) 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圣诞节。(3分钟) 2、 聆听《平安夜》,感受节日气氛。(5分钟) 3、 学唱歌曲《祝你圣诞快乐》 4、 教师:小明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啊,美国小朋友们迎来了他们最高兴的节日―圣诞节。圣诞老人给他们带来了礼物,带来了欢乐,小明听到许多人都在唱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听听吧!(2分钟) 6、聆听歌曲《祝你圣诞快乐》,说说你听到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分为两段,一段为中文,第二段为英文。(4分钟) a) 教唱歌曲(中文)。(5分钟) b) 带学生朗读英文,尝试教唱英文版。(5分钟) c) 学生自己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4分钟) 一、 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唱的过程中安排了舞蹈动作的表演,学生很乐意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为我的`课堂增添不少彩色。 第 13 周 星期 一 2010 年 11 月 22日 教学内容 《新年好》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二:能愉快而抒情地延长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 重 点 学会演唱《新年好》。 难 点 了解西方国家的迎接新年的风俗民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关 键 能愉快而抒情地延长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5分钟) 二、学唱歌曲《新年好》(20分钟) 1、教师:上节课,小明带着我们到美国兜了一圈,和美国小朋友一起过了快乐的圣诞节,又过了几天,元旦节到了,合唱团与美国小朋友联系,共庆新的一年的到来。大家唱起了《新年好》这首歌曲,互问新年好。我们也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3分钟) 2、聆听歌曲,熟悉欢乐旋律。(3分钟) 3、学唱歌曲。(5分钟) 4、请学生们一边演唱,一边构思,自己随着欢乐的音乐舞动,怎么样才可以表现出欢乐的情绪。(4分钟) 5、教师带动学生一起进行音乐律动。(5) 三、欣赏《铃儿响叮当》(15分钟) 1、教师: 听!小明在飞机上听到的音乐又响起来了。噢,原来这是一首美国小盟友在过圣诞节和新年时最喜欢听和演唱的歌曲。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吧?对了,它的名字就叫《铃儿响叮当》。我们一起来听听完整的《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吧!(3分钟) 2、聆听《铃儿响叮当》,感受快乐心情。(4分钟) 3、教师:合唱团成员与美国小朋友们一起随着那欢快、活跃的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啦,让我们也随着这音乐和他们一起尽情的歌舞吧!(3分钟) 4、全班同学随着欢乐音乐一起律动。(5分钟)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旋律,学生很喜欢音乐,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7.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9单元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 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 632 654 668 646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教学设计说明: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习的欲望: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数,对学生来讲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的遇到的一些分东西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求平均数的意义,也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2.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形象地理解“移多不少”的方法,并在解决中学习“总合均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六、测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较长距离,并亲身体验步测的过程。

2、会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路程的长度。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感知10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估算10米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一比1米多长。目测教室的长和黑板的长,并估算它们的长度。

二、新授:

1、感受10米有多长。

(1)师生一起去操场,用皮尺测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要注意对学生的测量方式进行指导。

(2)感知10米有多长。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0米长度的体验。①可以让学生并排站在一起,看看10米长的距离可以站多少名学生。②再让每个学生走一走,看走10米长的距离需要几步。

③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大约是10米。

三、测量操场的周长。

1、指导学生分组并决定测量方法。如,可用皮尺量,可以步测,也可以先量出一段绳子的长度,再用绳子量等。

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让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过程及测量的结果。

3、结合测量的结果,讨论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一些。使学生了解到用皮尺测量既方便又准确。

三、做一做:

课本62页的做一做。

第1题:提出活动要求并指导计算方法。让学生实际多走几次,求出平均值。第2题:利用第1题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走的时间估算操场一周的长。,然后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四、作业:课本第62页的第3题。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2、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从网上收集数据信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千米的意义。教学难点:感知1千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测量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可以目测,也可以步测,还可以估测或找参照物估算结果。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1)出示问题:估算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

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第3题的结果估算。

(2)红红从家到校要经过16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大约有50米。红红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50×(16-1)

=50×15 =750(米)

(3)告诉学生10000米可以写作1千米,并板书“千米”怎样用字母“km”表示。1000米=1千米 或 1000m=1km

2、说一说:

师提问:谁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谁家到学校超过了1千米? 让学生依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家到学校的距离。

三、巩固:

1、一个操场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千米?

2、我国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3、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

4、我们伟大的祖国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月5500千米。

四、作业:课本64页第1、2题。教学随笔: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自己到过哪些城市,谈谈自己的旅途见闻。

二、新授:

1、出示课本65页的铁路示意图。

(1)让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让学生自己试着估算,并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2、认识数量关系: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让学生解答,并交流计算的结果。

(3)介绍“速度”、“路程”的含义,师生共同总结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三、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注意提示学生利用示意图中的信息。

第2题:让学生了解铁路线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四、作业:课本67页的练一练1、2题。教学随笔: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增强实际测量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描述1千米的概念。

2、描述1米的概念。

3、描述1厘米、1分米的概念。

当我们要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

二、新授:

1、测量橡皮的长度。

(1)提出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度。

(2)交流测量的结果。结合橡皮厚度不到1厘米的情况,引出“毫米”。告诉学生毫米怎样用字母mm表示及毫米在测量中的作用。

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

(2)交流数的结果,得出:1厘米=10毫米 或 1cm=1mm(3)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了解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3、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三、议一议:

1、测量书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厚度,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测量一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可以把几个相同的物品摞在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2、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再实际测量。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的测量方法。

四、练一练:课本69页的练一练。

五、作业:阅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教学随笔: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

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合适的计量单位。教学难点: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生活中,很多方面能遇到测量物品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更合适呢?

二、新授:出示课本70页的内容。

1、让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选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关于在测量时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的知识或经验。

三、议一议: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生共同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四、练一练:课本71页的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2题:交流时,重点说说选择的理由。

第3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填的数只要符合实际就可以。

五、作业:课本71页的第4题。

七、生活中的小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品价格,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随学习数学知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1、同学们,老师想先做个调查。

【出示:25元 7.25元 8.80元 0.58元】

这些数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同学们自由回答。

2、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超市逛一逛,好吗?

看,这是超市的一角,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吗?

3、在这些数里,那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是我们还没学呢?

在这些数里只有1个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数(25),它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整数。其它用来表示价格的数是没学过的。

4、观察这些没学过的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5、你知道小圆点叫什么名字吗?这样的数又叫什么数吗?请同学们看书的P74。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小结:像 7.25 8.80 0.58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二、结合生活,探索小数的读、写法(一)小数的读、写法。

1、师: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小数点本领可真不小,它在数的中间一站,把数分成了两部分,这样的数应该怎么读呢?可把老师难住了,谁来帮帮我呢?谁会读这些数?

小黑板出示商品标价:小熊7.25元、风筝8.80元、布娃娃11.30元等] 你是怎么会读的,是从哪里学的?

读的真好,我们按照他的读法一起读一遍吧。

2、师:读了这么多小数,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读?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个你在平时生活中认识的一个小数。

好,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把你想的小数写下来。

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我们来评一评,他们写得怎么样?

3、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写?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读读吧。

老师是这样写的:0、8 0 8,写得好吗?为什么?

(二)知识调色板。

1、练习:P75 2 写在答题卡上(投影)互评。

2、判断:

(1)3.73读作:三点七十三.()

(2)零点三零七写作:0.307.()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

3、游戏:小蜜蜂采蜜。P75 1 找到采蜜最快的那个组:你们怎么采蜜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师:你分析得好极了!(板书:元角分)

4、练习:P75 3

5、游戏:用0、6、8及小数点“.”四个卡片你能摆出几个小数?摆完后记录下来,读一读,集体汇报。

(三)、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1、读出下面的句子.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小明的身高是一点二五米。

(2)丽丽的视力是四点九和五点零。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数。想一想: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或用过小数?说一说吧。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们说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小数。

三、知识加油站。

1、改写老师数学日记。

(1)这是老师自己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老师将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

早上,老师买了一个3角钱的豆浆和1元5角钱肉包,吃完饭后,来到学校。

(2)这一段有一些小数,你能用几元几角表示吗?

到学校后,拿起6.5元的红笔和8.40元的数学书来到教室。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上摆着老师花了2.50元买的一盆菊花。

2、自己根据平时的生活也来写写吧。

四、引导总结,反思过程

1、想一想,小数的产生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好处?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自己的表现你满意吗?

五、课堂延伸

1、数学冲浪。

添字游戏。

这里有三个数10、1、0.10,你能在每个数后面添上一字,说明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2、刨根问底。

口 算: 10÷3= 10÷6=

计算器: 10÷3= 10÷6=

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到课下寻找为什么吧。

3、实践活动: 练习:P75 4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品,经历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出每种物品的长或宽,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师出示蓝灵鼠的问题:把上面物品的长度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改写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写不好,老师要作为参与者示范改写一个,特别说明把用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表示的物体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在“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在学生明确改法后,老师临时出一两道题,请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改一改。

二、说一说: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或改写的小数。如:自己的视力是多少,把自己的身高用“米”为单位的数表示等。

三、试一试: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把第五单元实践活动中投沙包时记录的成绩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第一题,老师辅助学生实际测量身边的物品。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如:门和黑板可请学生和老师共同测量;课桌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最后交流记录的结果。

第二、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判。

第四题,让学生在家中自己测量,用“米”作单位记下测量的结果。如果家里没有这些物品,可选择别的物品代替。

四、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以一位小数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出加法算式,然后提出蓝灵鼠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3、交流算法。有的算法学生如果想不到,教师要参与交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1、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对齐。

4、提出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列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二、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要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题,老师出示小黑板,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然后互相交流、评判。

第三题,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就餐计划,然后全班交流。除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关注食品搭配是否合理。对于学困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指导。

三、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整理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整理,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教具准备:纸、笔、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整理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4、写出自己的实践日记。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

八、面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室物品的要求,让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语言。如: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要纠正为“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新授: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将课本封面与铅笔表面比大小的要求。先让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重点说出是怎样知道的。

2、比较两个长方形纸片的大小。按课本要求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的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的纸片大。

3、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得不准确,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价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看法的机会。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长方形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纸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纸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三、比一比:

1、第1题: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后比较,可用实物代替。

第2题: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先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然后鼓励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2、交流比较的方法,可分为两个环节:

(1)、学生个性化比较方法的交流。边交流边讨论能否得到一定的答案。如果学生中出现了平均分成小方格的比较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堂上这一难得的生成资源,让其他学生试着做一做;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让学生试一试。可进行必要的指导,如两个图形平均分的方格必须一样大小。

(2)、交流平均分成方格的比较方法。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3、对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课堂上大家想出的比较方法,然后提出教材上“说一说”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和自己个性化的表示符号。

第二题,是稍复杂的借助方格对图形大小进行比较的练习。重点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同桌合作中,经历自己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表面进行测量的过程。

2、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

3、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与比较,了解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果(测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具准备: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纸、直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出学会测量和计算面积是一些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新授:

1、老师提出测量的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几种正方形纸中自己确定一种作为测量单位,并同桌合作开始测量。

2、交流、整理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交流选用的测量单位、测量的方式与结果。同时,把不同测量单位测量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

三、议一议:

1、分析大家测量的结果。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正方形的边长越大(测量单位越大),测量的结果(正方形的个数)越少。引导学生反过来说一说。

2、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同一种正方形纸再测量一次课桌面,或测量凳子表面等。让学生体验在统一的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用相同的测量单位测量自己的学习用品。学生测量的结果会有不同。

第二题,用数学课本做测量工具,测量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面积。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再测量。可分组进行。

第三题,用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给定图形的面积。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五:问题与讨论:

可先小组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

六、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议论、探讨、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过程。

2、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对“议一议”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为下面的探索活动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索:

1、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

2、让学生交流各组合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用什么方法,我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以及是怎样算出的等。

3、师生共同总结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4、呈现平均分成100份、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并提出教材中的问题(2),请各组研究。

5、在交流各组推算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三、议一议:

全班讨论,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数数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推算的。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二题,是本节课内容的变式练习,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第三题,让学生不摆,只算。若有的学生直接推算有困难,可先摆、画,再算。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1、自主操作。提出教材中的拼图要求,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形。

2、交流拼出的图形。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拼出的长方形,再展示拼出的图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

3、讨论“议一议”。启发学生根据拼的图和表中的数据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同时,要使每个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4、总结公式。先让学生试着总结,再交流。

三、试一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先自己试着算一下,再全班交流。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三题,是关于学生身边实际物品表面面积的计算,按教材中的要求进行。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应用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教具准备:每生一张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彩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

1、让学生边操作、边计算。(1)题,让学生量一量长和宽,再计算。

2、(2)题,先提“剪”的要求和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议论,重点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或理由,然后再剪。

3、直接提出(3)题的要求,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第二步,总结正方形面积公式。

4、总结后,可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分析比较,重点了解它们的共同点以及公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三:练一练:

第一题,提示学生注意图中的单位,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题,是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1)题答案:80×80=6400(平方厘米)。(2)题稍复杂,先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四周下垂10厘米”的实际意义,再解答。答案:80+2×10=100(厘米)100厘米=1米 1×1=1(平方米)

四、兔博士网站:对于费旧电池的危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这里主要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乱扔费旧电池对土地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教具准备:扣子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规律。

1、摆扣子。呈现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师生共同观察,接着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组、(5)组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2、完成统计表,可全班一起做,也可分组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然后交流。

3、全班讨论。先让学生讨论“议一议”的第一个问题,再讨论第二个问题。三:探索规律: 参照前面的方式进行。

四、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

2、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准备:纸和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铺地面问题。

1、引出问题。师生谈话提出亮亮家装修的问题,同时,师出示小黑板,提供亮亮卧室的长、宽和可选择的瓷砖信息。

2、进行关于铺地面问题的一般讨论。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经验。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方法一,同时给出两个问题,先小组内研究,再小组间交流。

方法二,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即:先提出问题(1),鼓励小组合作解决(计算方法)。在交流之后,再进行需要钱数的计算。

注:在上述两种方法中,问题(1)是本节课的重点。交流时,要让学生把计算每种瓷砖块数的方法都说一说。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方案。在交流、归纳各种方案之后,让学生队方案进行讨论。

三、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九、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教具准备:

每生准备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二、新授:

1、指定学生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将故事编完整。然后老师指出生活中的“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块月饼,半个西瓜,半个馒头等。

三、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每个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1、提出(1)题的要求,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做法。可让学生讨论一下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最后说明,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板书。

2、教师提出(2)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重点指导1/3的写法和读法。

3、教师提出(3)题的要求,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试着读写1/4。学生如果出现与教材不同的分法,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四:试一试:

是前面数学活动的继续,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五、议一议:这两个问题是对分数意义的具体理解,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六、练一练:第一题,重点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第二、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 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比较两个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2、会比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拿出准备好圆形纸(每生一张,两人合作,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按要求涂色。

2、交流涂色的结果。讨论“哪个面积大”。教材只给出了两种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如把两个涂色部分叠在一起比。教师要对学生个性化的比较方法给予肯定。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对同一个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反过来,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3、用符号表示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比一比: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在○中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2、让学生交流是怎样比较的。

注意:这里只是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总结比较的方法。

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题,因为没有图示,所以比较起来稍有难度。师生可共同完成两道题,再让学生自主做,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题,不做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五、问题讨论:这是两组典型的用分数表示生活中事物的素材。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中杯子的大小和盛饮料的多少,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六: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具准备;圆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演示计算。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说出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8.三年级下册数学9单元教案 篇八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集合思想的渗透;等量代换思想的渗透。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在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的“分类”,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启蒙。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三上“测量”单元中的“生活中的数学”一课中介绍的“曹冲称象”等都等量代换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借助熟悉的题材,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注重直观。例题和练习中都是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单元教学重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单元教学难点:

1、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2、充分利用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108一1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

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

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

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

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

(2)○+□=91△+□=63△+○=46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五、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集合思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二)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卡片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相信大家一定会越学越好。

五、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的思想

上一篇:十册小结及人物特点下一篇:《水浒传》1000字读后感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