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共7篇)
1.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 篇一
李郢孜智慧树幼儿园
教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
1、期初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研究项目,制订研究计划和具体措施目标,期末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并向全体教师汇报研究成果。
2、好的经验、好的论文要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扩大推广价值。
3、要善于总结,积极积累教学经验,勤写教育笔记,每月不少于一篇,并定期组织汇报交流。
4、对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论文,在市级及其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要在期初的全镇幼教大会上作交流,并收集在园级论文集中。
5、每半月写好一篇有质量的教育心得,并在教师会上交流。
6、注重收集教科研资料,定期报告课题实施情况,上交课题实施阶段性总结。
7、定期(一学年)组织教师汇报交流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征求改进意见。
8、每学期写好一篇教科研专题研究成果总结,并在学期末教职工大会上交流。优秀论文或经验文章可向外界推广或杂志上推荐。参加市级以上交流,刊登发表的按文章奖励规定给予奖励。
2.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 篇二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工程管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复杂, 要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现代建设项目中, 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 直到运行的全生命期一体性要求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普及;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1]。这些新的发展变化, 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也是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程,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该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支持系统, 以及组织级项目管理等内容。课程涉及知识面广, 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的内容, 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与时俱进, 才能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知识, 灵活分析解决工程项目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然而, 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学”与“用”脱离的问题, 学会了、掌握了, 并不代表会用。往往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掌握的很好, 然而课程结束之后便忘得一干二净, 遇到实际的问题时, 更是无从下手。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科研过程的介绍, 学生可以掌握所学课程内容的应用方式, 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目前国家和社会正在大力提倡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发出约占全国1/3以上的科研成果, 但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实现转化的却不到10%, 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而且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施,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困扰高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性问题[2]。高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产学研”的结合, 其中, 高校教师能够做的最重要、切实可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学”和“研”的结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并能学以致用。
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国务院部委院校本科各专业情况,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每年有13.89%的学生考研[3], 面对众多的考研大军,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 也能使这一部分学生较好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 对于其明确继续深造的目标, 掌握未来的学习内容, 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然而, 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系统的研究和反复的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并将这些经验加以提炼升华, 形成一套系统的“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因此, 展开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应的研究成果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 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环节及课程考核环节两个环节加以把握。
2.1教学环节
2.1.1搜集整理资料, 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
要想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首先必须了解工程项目管理有哪些科研成果,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选取经典的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因此, 需要广泛的查阅国际以及国内的科研论文, 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科研在做什么, 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2.1.2将科研成果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的类型, 研究具体的应用方式
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 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对某一现有知识的应用
这类科研成果, 主要是应用现有知识, 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如伍迪和王守清[4]总结了PPP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因此, 在项目利益相关者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其作为案例加以引入, 使学生熟练掌握针对具体的项目及项目类型, 如何分析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利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促进项目的成功实施。
2) 对几种现有知识的结合应用
这类科研成果, 往往综合运用了几类现有知识内容, 对现实问题加以分析, 如张萍和刘月[5]系统识别了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下的融资风险, 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度量PPP模式下融资风险水平, 并进行了相应的决策分析。而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 风险分析为一章, 决策理论为一章, 二者为单独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不能很好的将二者相结合。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 可以将这一研究内容加以引入, 使学生全面掌握整个项目的风险分析过程, 并运用相应的决策理论, 指导项目的管理决策, 同时, 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方式方法。
3) 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方法、新理论
这类科研成果, 往往提出了一些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方法, 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理论。对于这类科研成果, 在授课的过程中, 应简单提及, 使学生了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的存在,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 进一步奠定学生工作和科研的基础, 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 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 并运用这些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达到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目的。
2.2课程考核环节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考核环节中, 课程考核方式将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方式。平时考核:针对每一章节内容, 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科研成果, 并加以提炼, 在课上预留一定时间, 由学生讲解所收集的经典科研成果, 根据学生的表现, 给出相应的成绩;将每个学生整个学期各次平时成绩取平均值, 给出其整个学期的平时成绩。试卷考核:期末通过考试, 在规定时间内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情况。将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 与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 最后形成本课程的总评成绩。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语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 本文通过将科研成果运用于课程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扣时代脉搏, 与时俱进, 时刻掌握科研最新进展, 紧紧把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 灵活运用科研新理论、新方法, 创新性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建立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坤, 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 2007, 7:5-7.
[2]田天, 吴天娇.高校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现存的深层次问题与解决对策[J].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3, 4:43-45.
[3]汪应洛, 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8 (3) :11-17.
[4]伍迪, 王守清.PPP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与趋势[J].工程管理学报, 2014, 28 (6) :75-80.
3.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 篇三
12月24日、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2014年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系列发布会,发布会包括重大人文基础研究成果专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专场两场。
此次发布的人文基础研究成果包括《新大众哲学》(7卷)、《简明世界史读本》、《梵语佛经读本》、《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32卷)、《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二里头(1999-2006)》(5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49年卷-1963年卷)》等10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报告》《全面深化改革二十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改革新征程》《中国社会巨变和治理》《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14》《美国思想库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外贸总额达到世界第一之后的发展思路》等19项。发布会上,部分成果的负责人对成果进行了重点介绍。其中“财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及政策建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方案建议”等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社科院通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大力提高科研生产力,不断提升为决策服务、为现实服务的能力。四年来,中国社科院学者共完成专著近2000部,论文15000多篇,研究报告5000多份,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普及读物、教材等千余种,其中不乏一批有分量、有影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产生积极成效的科研成果。从2013年开始,中国社科院在每年年底年初举办一系列发布会、报告会,向社会进行成果发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将举办若干场专题发布,包括法治研究成果,经济、社会及廉政研究蓝皮书成果等。
4.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 篇四
“让文明礼仪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课
题成果汇报材料
根据“十一五”期间对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铜仁市第十小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申报了德育课题子课题——“让文明礼仪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在借鉴它校先进经验和典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这两年多来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及良好品德的养成,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促使他们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2、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开发、梳理校内外德育资源,让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
3、创造性的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途径和成效
(一)、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我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学生来源受到局限,有85%以上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于为一家人的生活奔波,早出晚归,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管理自己的孩子,加之自身文化素质有限,他们也缺乏教育子女的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较差。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在研究该课题后,我校积极组织研究机构,并广泛收集别人在该课题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在吸纳他人先进经验的同时,我校课题组大胆尝试,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上做了如下工作:
1、倡导学生做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孝敬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要求:
(1)、学生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少先队员行队礼,和老师相逢时要主动让道,让老师先行。
(2)、遇到外来人员进入我校校区时要主动问好,少先队员行队礼。(3)、在家要帮助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回到家中要向父母、长辈问好,离家要向父母、长辈辞行。(5)、利用三·八妇女节、劳动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做一件对父母长辈有意义的事。
课题组的实施:
(1)、在尊敬师长方面:采取表彰个体,激励全体的方式。通过全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观察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评出每周的礼仪之星,然后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其进行口头表彰,并记录在个人的资料中,作为学期评选“文明礼仪奖”的重要依据。
(2)、在礼貌待人,孝敬父母、长辈的好孩子方面: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相结合。我校每学期都要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和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组织多次家长会和4次以上家访活动,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由学生家长来给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情况进行评分,有很大的真实性,学校课题组对家长评分较高的同学进行表彰,并记录在各人资料中,作为学期评选“文明礼仪奖”、“热爱劳动奖”、“学习进步奖”等奖项的的重要依据。对家长评分较低的学生给予重点教育。在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重要节日,我校积极组织学生以我为父母做点事,孝敬父母、长辈我最行等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学会尊敬父母、长辈,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
(3)、开设礼仪课程,重视学生礼仪操作训练。根据礼仪的内涵,在二到四年级开设德育课题实验班,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两周安排一次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初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例如经常教育学生学习《校园礼仪三字歌》,在教育过程中,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倡导学生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学生 我校对学生的要求:
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课题组的实施或检查:
1、学校课题组自己编写了作为小公民应遵守社会公德的简要教材,一是通过班会课班主任的讲解,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小公民应遵守哪些公共道德。
2、用我校自主编撰的《社交礼仪三字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3、学校课题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交警”、“助人为乐我最行”、“我该给谁让座”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通过两年多来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刚进校的“野孩子”变得“温文尔雅”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对老师使用礼貌语言。
2、学生见到外来人员能够积极主动打招呼、行礼、问好。
3、学生在家能帮助自己的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离家能向家长说明情况,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4、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减轻了一定的负担。
5、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见到有人有困难时能积极主动上前帮助,乘坐公共汽车时见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等主动让座。
(二)、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5.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 篇五
朱志泉(2006年9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农民信箱工程建设成果汇报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也是动员广大农业部门干部群众再接再厉,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的重要会议。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一年来农民信箱工程进展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作一发言。
一、坚持以用促建,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 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创新的全新实践。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农民信箱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提前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
(一)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农民信箱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目标定位上紧紧围绕构建农民网上社会,在功能开发上充分考虑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不断开发完善农民迫切需求的功能。一年来,信箱先后开发了6功能,建成了6个栏目、38个模块,信箱的信息量也日益丰富。目前,已收集涉农网站网 1 页10096个。分地区、分行业的23337名农技推广人员实现了网上注册和科技服务。一个集信息集成、产销对接、农技服务、个人通信于一体的“三农”公共服务平台框架基本构建。与此同时,网上摊位、网上调查、统计分析等功能也正在开发之中。
(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民信箱进村入户的重要载体,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层层建立联络站、联络点和联络室。目前,已建立联络总站1个、分站11个、支站90个、乡镇联络站1441个、村级联络点3.2万个,部门联络室1757个,省、市、县、乡联络站组建率达100%,村级联络点组建率95%。同时配备专兼职管理员、信息员近3.3万人,村级联络点配备电脑2.1万台,其中符合“八个一”要求的村级联络点达到1.3万个。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农民信箱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用户群体快速扩大。基于农民信箱的功能和特点,加上各级广泛宣传发动、层层开展应用培训,农民信箱注册用户不断壮大。今年8月初,农民信箱用户已突破100万户,目前已达113万户。用户涉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种养销大户、普通农户、农技人员、机关干部等13类群体,其中普通农户占75%。特别是随着农民群众对农民信箱认识的深化,用户群体呈现快速扩张的势头,覆盖面不断延伸。
(四)信箱作用逐步发挥。各地在推广农民信箱的同时,2 高度重视发挥其作用。借助农民信箱使用方便、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之在信息发布、产销对接、农技服务、灾害防御、民情沟通等方面功能逐步得到发挥。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加快了科技推广应用,同时,有效拉近了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农民信箱工程实施一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保障了农民信箱的快速成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建设,去年9月全省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省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全面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的通知》和《关于抓好农民信箱使用工作的通知》,还召开了全省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工作视频会议,对这项工程实施进行全面部署。茅临生副省长多次亲自到基层农村、深入农户,指导检查农民信箱工作,推广使用农民信箱。与此同时,省里还成立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组建了农民信箱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加强农民信箱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我厅还将农民信箱推广作为今年农业工作十件实事之一,对各市农业局下达了目标考核任务。各地同样将农民信箱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些地方还专门出台政策措施,激励农民群众推广应用农民信箱,从而为农民信箱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贴近农民、贴近需求,夯实了农民信箱的群众基础。农民信箱作为面向“三农”的公共服务平台,始终从满足“三农”需求和保护农民利益出发,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走低端化产品路线,根据广大农民、企业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而开发,让农民看得懂、学得进、用得上。针对农村电脑和网络普及率低的实际,将网络和手机短信有机结合起来,使没有电脑的用户也能通过手机接收信息,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覆盖面;针对当前互联网信息真假难辨别、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通过实名制注册,建立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实行注册用户的分类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信息真伪难判别、产销不对接、诚信无保障等问题;针对农民群众电脑技术普及率低、应用水平不高的现实,通过层层建立农民信箱服务组织,开发设计“写信常用语”,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使用。正是这些贴近农民、贴近需求的设计理念和服务功能,使农民信箱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3、理念超前、技术领先,激发了农民信箱的内在动力。农民信箱作为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充分考虑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在功能定位上,紧紧围绕满足农民群众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建立部门联络室,开发农业公共信息集成,有效整合农口部门的信息资源,解决了当前信息服务的“孤岛现象”;在服务手段上,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了用户群体,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4 在技术支撑上,农民信箱系统得到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强大的技术支持,有效满足了更多的用户登陆农民信箱查询、发布信息。今年6月,农民信箱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成功通过了有关部门的专家鉴定,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农民信箱系统的创建和服务模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4、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确保了农民信箱的推广应用。农民信箱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委宣传部积极组织新闻单位,宣传农民信息的功能、作用和经验;省农办依托农村指导员队伍,加强农民信箱宣传和推广应用;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借助学生带家长学习、使用农民信箱;团省委组织大学生利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指导农民应用农民信箱;省农村信息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也积极发挥系统优势,帮助注册、推广使用农民信箱;省有关通信企业主动参与工程建设,为农民信箱提供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各级农业部门也高度重视,寻求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层层建立组织机构,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通过政策拉动、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农民信箱工程的实施。
总的来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农民信箱工程提前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得到了广大农民与社会各界的充分认 5 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最近省委习近平总书记、周国富副书记等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赞赏了农民信箱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二、依托农民信箱,有效开展为农服务
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千方百计把农民信箱作为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平台,政府部门了解农情民意的窗口,按照“以用促建”的思路,努力在完善功能、扩大用户和提高应用水平上下功夫,着力发挥农民信箱的功能和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发挥了产销对接功能,构筑了网上促销平台。借助农民信箱的产品买卖信息发布功能,一方面,通过各级信息员指导、帮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另一方面,结合主要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举办多形式产销对接活动,先后举办了杨梅、葡萄、农家乐等专场活动,实现了农产品低成本、零距离、全天候地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流通效率。目前,已累计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25615条,达成交易额3.3亿元,减少产品营销支出1427万元。缙云县前路乡南弄村通过农民信箱发布水蜜桃销售信息,吸引了温州、福建、泉州等省内外客商前来定购,水蜜桃收购价格一路攀升,从原来的每公斤2元升到3.6元,不仅有效解决销路问题,还为果 6 农增收100多万元。
(二)发挥了生产指导功能,构筑了科技服务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开发、完善网上农技人员数据库,分地区、分行业建立专家队伍,开展咨询服务和农事点评,搭建网上农技推广平台,加快了科技进村入户。整合农技110系统的资源,实现了与农民信箱互通,方便农民群众咨询。各地还借助农民信箱,建立责任农技师制度,推行农技人员农民信箱日记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农技推广效能。今年8月月,遂昌县病虫测报站预测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将大发生,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防治方法,指导农民适时做好防控工作,有效提高了防治效果。
(三)发挥了灾害预警功能,构筑了防灾动员平台。充分运用农民信箱覆盖面广、用户数量大、信息传递快的特点,在自然灾害来临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提醒和指导基层干部、企业和农民群众做好防御工作,增强了防灾减灾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去年9月份以来,通过农民信箱累计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2525万条,短信1861万条,挽回农业经济损失5.5亿元。今年“桑美”强台风登陆前后,农民信箱苍南县联络支站通过农民信箱群向1.4万户注册用户群发信息15 次,在灾害防御、转移群众、恢复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降低直接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
(四)发挥了信息服务功能,构筑了信息集成平台。从方便用户入手,加强涉农网站的协作,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不断丰富信息内容,满足农民群众对信息多元化的需求。扩大和完善农民信箱部门联络室,加强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整理,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有效性。一年来,通过农民信箱已发送个人信件77.4万封,群发信件3025万封,短信2376万条,发布公共信息17282条。
(五)发挥了双向交流功能,构筑了民情沟通平台。利用农民信箱,开展有关政策效应、农民种养意向、生产效益及农民培训教育等网上民意调查,及时了解农民意愿和农业生产情况,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通过农民信箱,发布有关政策、文件,指导下级农业部门工作,既减少了一些会议文件,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借助农民信箱,掌握农民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和意见建议,有效拉近了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农民信箱已逐步成为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
三、进一步建好农民信箱,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市场化的推进,信息无疑将成为农业的基础产业,成为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信箱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力地提升了农业信息化水平,推 8 进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也加快了农业部门职能转变,提高了服务“三农”的效能。但是,农民信箱工程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少数地区认识还不到位,工作开展很不平衡;信箱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今后一个时期,农民信箱工作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是事关农民信箱工程成败的重要时期,也是考验各级农业部门执政能力的关键时期。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以用促建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农民信箱应用水平,推进这项工程健康、深入发展,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添活力。
(一)完善信箱功能。在收集分析用户需求和完善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加快开发网上摊位市场、农技
110、网上调查等功能,使信箱功能进一步扩大,把政策、科技、产品、市场信息送到农户手中。按地区分类建立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农产品检测机构、农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一览表,实行信息网上管理和服务,方便相关用户的查询和搜索。各地要紧密配合,根据厅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项功能模块的维护,不断丰富信息量,使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扩大用户群体。广泛调动社会各界运用农民信箱的积极性,坚持数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并举,在进一步扩大农业龙头 9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同时,重点发展城市农产品市场、超市、宾馆、饭店、食堂等农业相关用户群体,为农产品进城、进超市,实现供求的有效对接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用户注册管理,在坚持本人自愿的前提下,严格身份验证和资料审核,杜绝出现“假号码”、“一码多人”、“一人注册多户”等现象,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可靠,以更好地完善责任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审核和管理,保障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严防虚假信息和信息垃圾产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完善服务网络。联络体系是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要支撑,也是发挥信箱服务功能的有力保障。要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民信箱组织机构,充实系统管理员、信息员队伍。按照场所共用、设备共建、人才共育、信息共享以及“八个一”要求,进一步推进村级信息综合服务室建设,健全信息服务队伍,加大对欠发达村的扶持,尽快实现村村有电脑、村村通农民信箱。制定和完善农民信箱联络点、农民信箱使用指导和信息审核发布等工作制度,推进农民信箱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工作责任和激励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充分调动系统管理员、信息员的积极性。
(四)丰富信息内容。不断完善信息采集体系,整合信息资源,健全信息发布和维护制度,切实提高公共信息和供求信 10 息的发布,提高农业信息资源集成的效果,推进信息发布制度化、规范化。注重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及时发布与生产、经营、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优良品种、实用技术、市场行情等信息,扩大信息量和信息服务的质量。借助农民信箱,建立优质农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展示平台,加强名特优农产品和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形象宣传,促进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和招商引资。
6.课题阶段成果目录 篇六
阶
段
性
研
究
成果
课题名称_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通过对课题“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将“数学课堂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题研究方向,旨在寻求合理、有效的策略,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形成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校本化的课程平台,学生在这样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智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真正学会学习。
阶段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准备阶段:
资料文献的准备、数据调查与访谈、理论学习与专题知识学习: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月)调查及构建模式阶段: 现状调查分析,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三个角度出发,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
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实施阶段:
实验以来,我们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掌握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点重点放在通过智慧课堂开启和丰富
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选好智慧课堂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
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智慧课堂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合理分工要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工,然后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一个
成员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学会表达及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准备怎样讲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合作教学的目的。
第四,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
键,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所在。会分析解题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与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学生、教师的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智慧课堂,既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将“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智慧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解决了教师怎样智慧的教,学生怎样智慧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
第四阶段(2010年8—2010年9)成果展示阶段
阶段性成果总目录:
1、课例: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案例:
①、创新教学案例 “合并同类项”
②、教学案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 ③、教学案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④、教学案例《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⑤、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教学案例
3、创新教学设计:
7.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 篇七
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着诸多制约, 经费不足、需求率低、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都是导致科研成果的客观事实, 而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1 高校的科研或项目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 学术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或商业价值
相对企业而言, 这种成果很难转化为直接利益, 因此, 企业对这样的成果缺乏转化意象也是在所难免, 而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与物力而产生的成果却最终流向档案室。国家每年对各个高校的科研工作所投入的大量经费, 渐渐的即消失于无形。而高校教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甚至倒贴经费所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最终被企业视为废纸, 而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压力及对科研成果的渴求又会压迫国家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 因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依旧无法使企业凝结有效生产力, 高校科研团队花费资金精力却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优化与更新并依赖国家的投入而继续生存, 失去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最终折戟沉沙, 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家每年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相当于投入两笔经费而企业却依然生存艰难, 而高校的科研成果最终只存在于桌面上或档案室中。所以, 提高科研转化率, 节约国家资金、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生存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1.2 高校的科研为学术而研究, 成果远离市场需求
由于科研成果本身的先进性、创造性、成熟度、可操作性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根本。而部分高校的科研人员申请科研立项、发表论文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工作量, 满足于评奖、评职称、提待遇等要求而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长期以来受经济办学模式和研究模式的惯性影响, 一部分科研人员在研究选题时, 只注重文献的检索, 专为学术而研究, 成果远离市场需求, 他们的研究方法是闭门造车式的坐在书房里用书本和电脑进行逻辑推演, 以概念推演概念, 从理论走向理论的思考研究。科研成果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接受检验, 才能精确化、科学化, 而高校科研成果本身存在着脱离社会市场的需求, 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 高校的科研工作必将会走进一个死胡同。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高校的科研工作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成长, 才能真正的将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高校的科研工作人员如果长期脱离实际、脱离市场, 不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不了解市场行情, 一味地钻到“象牙塔”中, 是不可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
1.3 高校科研团队未能承担起科研成果转化的重担, 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科研团队应该承担起科研成果转化的重担, 这与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高校科研的目标和理念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 高校应具备与此相适应的观念、思路、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前段时间的新闻联播中曾报道:“西安某企业产品更新换代, 向政府部门申请了一笔经费, 在审批过程中发现此项目在二十年前便由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研究并完成, 最终企业向学校支付了一笔费用后将此成果买下, 并使其迅速的完成了更新, 凝聚了更强的生产力与市场竞争力。”此事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时间与资金, 高校也得到了实惠, 是一个典型的双赢局面。因此, 高校的科研团队为其所属的科研成果所做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也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重要环节。而将科研成果进行商品式的设计与包装进行宣传推广在目前看来并不被高校所接受, 在大部分高校领导的眼里, 高校是一片神圣的净土, 高校存在的意义是教化育人, 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 教好书、办好学才是科研工作的目的, 把科研成果当做商品, 让高校中弥漫着市侩的铜臭气是绝对不允许的。然而, 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内找寻一名精通市场运作, 熟悉商品化包装设计, 全面了解宣传推广环节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员亦是难上加难, 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 在完成本身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对上述工作有深层次的掌握确实是比较困难。
2 提高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2.1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正确引导经济型成果、学术型成果、实用型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上述几点中可以看出, 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最主要的内因还是人自身观念的根深蒂固所导致。因此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 国家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在国民支出占有很大的比例, 而受益却不容乐观, 对国内的各个高校而言依然是僧多粥少, 而有部分高校拥有自己的产业, 甚至有自己的科研产业园, 这样的高校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着较高的排名。因为这些高校往往都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内部消化形成产业, 实现经济效能, 产生经济利益。学校通过产业回笼的资金既可以提高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 又可以加大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投入, 使自身的产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学校为其企业提高技术支撑, 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这样的模式对其余普通高校而言确实不符合其现实, 但是通过科研成果商品化方式来实现, 这也是与大型高校的模式殊途同归的。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设立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推广机构或者在科研管理部门下设一个成果推广科等。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中介机构可以为高校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 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包装与推广并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服务费, 这也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一种手段, 可以让科研管理部门与之联系并协商, 完成本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并且可以定期组织科研成果展览, 邀请企业走进校园, 挑选适合其企业的成果, 其实这样的构想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在校园内进行招聘, 这时候高校也可以推行些这类活动, 既可以提高学习知名度, 又可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高校可以将目前的科研成果进行三种分类, 即为经济型成果、学术型成果、实用型成果。经济型是指可以形成生产力, 为企业与高校带来经济收益的成果, 这样的成果可以与企业签约, 其所有权归高校, 使用权归企业, 企业或以一次性支付或以每年给予高校每年由此成果所带来效益的一定比例、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支持等手段作为高校的回报。实用型是指可以为政府解决问题的研究, 比如城市规划与发展、公共设施建设、人力资源优化等社会问题提供决策或帮助, 而政府部门则通过奖励的形式使得高校获得经济收益。学术型是指可以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研究, 这类成果是直接作用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是高校的软件质量的保证, 其价值是难以估算的。这三种类型的成果也是引导科研项目与工作的三个方向, 三种类型的比例也应该由高校自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经济型项目研究应该由企业来制定,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展开研究工作, 并且应该由企业提供研究所需经费和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后勤保障。而高校也应该承担该项目的后续更新优化等工作。政府决策研究的这类项目也应参照上述原则, 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来调动或提供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术类项目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的学术与教学需求来进行研究和调节, 应该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来提高自身的科研工作水平与质量。如果用这三种类型来引导科研工作与项目研究, 不仅能为高校带来直接效益, 亦可使高校教师等科研人员所付出的工作能得到实际显现, 还能明确研究的目的性, 为目前存在的一些各类型交叉的研究理清方向。我们同样认为, 将高校科研工作分此三类, 亦是未来高校科研工作的主旋律。
2.2 构建科研创新团队, 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随着科学发展的分支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的加强, 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科学研究不再是手工作坊式的个体研究, 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性研究;科研人员的工作也不再是分散、封闭的形式, 而是强调协作、开放的形式;科学创造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 而更多的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我国的科研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校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之一。因此, 在市场经济激励竞争的今天, 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十分重要。
(1) 强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 在科研团队建设的工作中发挥更大能效
高校是我国科研工作主力。它既有学科优势, 更有人才优势。近年来, 为适应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高校的科研团队不断涌现。而整合高校的科研力量, 增强高校的科研实力, 是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更应该在高校的科研团队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并且应具有牵线搭桥, 促进团队组建;积极引导、促进团队精神形成;强化激励、提高团队整体绩效等重要作用。
首先, 科研管理部门应作为学校科研工作对内、外联系、沟通的桥梁。科研管理部门不仅熟悉本校科研人员的情况, 并且能获悉校外的一些科研信息和科研人员信息。因此, 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为学校科研团队的组建牵线搭桥。首先应该的及时为有关人员提供科研信息。科研信息是组建科研团队的依据。研究领域与项目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等科研的直接信息, 一般都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所掌握。但一些相关信息, 如政府的招标项目, 企业寻求的攻关项目等, 则可能先被科研管理部门获悉。因此, 科研管理部门一旦获悉这些信息, 应及时传递给相关的科研人员, 使他们能根据科研项目的要求, 尽快组建团队, 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再是协助组建团队。组建团队, 是科研攻关的第一步。对于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攻关, 科研人员之间一般比较了解和熟悉, 其团队的组建较容易。但对于跨学科、跨校际的攻关, 科研人员之间的了解则相对少些, 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予以协助。对跨学科的攻关, 科研管理部门要为课题负责人推介相关人员, 使团队尽快建成。最后应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科研管理部门有责任积极协调各种关系, 排除各种障碍, 保证科研团队的顺利组建。
其次, 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引导, 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 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 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一个团队有了这种精神, 其成员就具有与团队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归属感与使命感, 可以尽心尽力地投人团队的工作, 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增强。但团队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 它既需要团队内部成员为了团队的整体绩效而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同时, 也需要良好的外部坏境, 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为高校科研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发扬创造条件, 营造良好的氛围。
现代科技的发展, 使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联系愈来愈紧密, 由此产生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数不胜数, 并形成了一个及其复杂的庞大系统。因此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科研工作的。而科研团队在团队精神的感召下, 通过团队成员的学科互补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将促进学科发展作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将献身科学精神作为团体凝聚的核心, 使团队精神内化到每个人的需要体系中去。因为团队精神既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 也不是写在纸上的规章, 而是沉淀于团队成员意识深处的一种认同感, 是建立于团队集体心理上的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奖惩等激励与约束的管理活动, 引导科研工作者形成团队的协作行为与精神。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并能使团队成员围绕团队的共同目标, 在工作上相互协作, 生活上相互关照, 利益上相互礼让, 将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作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最后, 团队建设的宗旨, 是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使团队中大多数成员能自觉把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对团队目标的追求相结合, 视团队目标为个人的需要, 并为之自我监督, 自我鞭策, 自我奋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管理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 对科研团队应强化激励, 从而达到提高团队整体绩效的目的。与此同时, 科研管理部门还应帮助团队理顺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的关系, 建立与团队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奖惩措施等规章制度, 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 以评价、引导团队成员的行为。但是,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而科研人员比一般人的主体意识更强, 自我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强烈。因此, 在制度激励的同时, 还应辅以人性化的管理。通过激励与约束和人性化管理, 将他们的追求目标引导到团队的目标上来。再就是应该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基础的。人既是“经济人”, 也是“社会人”。因此, 其需求和欲望既有物质方面的, 也有精神方面的, 只是在不同的境遇下, 其要求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同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各有利弊。物质激励效果直接, 但缺乏持久性;精神激励效果间接, 但具有持久性。所以, 对科研团队, 必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才能达到激发团队成员为既定目标不懈努力的目的。还有就是把团队远景与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在现代科研关系中, 科研团队与科研人员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团队离不开单个人, 单个人要很好地发展也离不开科研团队。在科研团队中, 团队远景即团队的远大目标与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的关系亦如此。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要求团队领导了解团队中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最需要什么, 最重视的是什么, 从而帮助团队成员认清并制定个人发展目标, 帮助他们认识团队发展远景与个人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使团队成员自觉将个人目标与团队发展远景结合起来, 视团队发展为自我成长的体现。同时, 科研管理部门还应为其个人发展目标所追求的学术地位、科研业绩等创造良好条件, 使团队远景真正成为团队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和憧憬, 从而激发团队成员心甘情愿地去为团队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是加强沟通, 强化参与, 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而团队成员创造力的产生, 需要民主的学术空气、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及能不断激发新思想、新观念产生的学术交锋。因此, 科研管理部门一方面注意加强团队带头人与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与团队成员之间沟通, 增进他们彼此了解、化解矛盾、达成共识、统一目标;另一方面, 则通过强化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 来激发群体智慧, 增强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 将阻碍团队成员创造力产生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使他们能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里潜心科研、不断创新。
(2) 为科研团队解锁减压, 确保科研团队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面临诸多问题, 教学任务过重、利益分配不均、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影响科研团队良性发展。目前, 高校注重科研项目的申请, 但具体的实施与执行情况却并不关心, 科研团队的结构是否合理, 工作是否认真有序等情况不了解, 因此, 团队很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糊弄交差的情况。而且很多科研人员同时是高校教师, 不仅要完成科研任务, 还有学校下压的教学任务, 时间和精力难以调整, 难以齐头并进, 极有可能会两相耽误, 为了完成任务而不顾工作质量的去应付。
再就是团队的利益分配不均, 大部分高校比较单一的注重排名, 而利益的分配也是以排名为主。在评定职称、各种评奖、奖励的过程中都是以第一作者、项目负责人等排名第一的科研人员收益颇丰, 而排名靠后的人员在利益分配时往往空手而归, 甚至成果都不能算作自己的。这样不仅是打击排名靠后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也容易激化团队的内部矛盾。毕竟要严格的指出谁贡献大谁贡献小是难以准确把握的, 有很多团队是为了能比较容易的获得立项, 往往会把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并且名气比较大的学者放在首位。而这名学者由于工作繁重等诸多问题使得项目是由排名靠后的成员完成的。因此, 完全以排名来分配利益是不公平的。另外, 在做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项目时, 所有成员均为各自领域中的精英, 那应该如何去确定排名?因此, 高校需建立科研团队激励机制, 为科研团队解锁减压。我们认为在完成项目后, 团队应该提交一份情况表, 由全体成员签字确认, 使得利益分配更加的公平合理。
(3) 培养合格的团队带头人, 确保科研团队良性发展
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核心是团队发展方向的掌舵人。因此, 培养合格的团队带头人是确保科研团队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名合格的团队带头人必须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创新性的学术思想、高尚的思想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客观公正的处事原则, 并且还得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协作精神, 在研究群体中拥有比较强的凝聚作用。所以说, 培养一名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并不是只看重其个人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更应该注重的是能够较精确把握住学科的发展方向, 并能让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紧密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形成一个具有高水平、高效率的学术群体, 同时还具备了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并且善于调动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使之能融洽相处。并能将团队成员的个人智慧整合成为群体的智力资源, 使每位成员能充分有效地为团队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 培养一名合格的团队带人是科研团队建设的工作重心, 强化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是优化科研团队, 提升团队的水平与能力的保障。而适当的为团队减压并公平合理的分配利益是确保科研团队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打造一支素质能力过硬的科研团队必须将此落到实处, 使之能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在外则能战, 在内则能安”的高效率、高水平团队。
3 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的科研成果是由科研团队来完成的, 因此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科研工作的重心所在。高校服务地域经济的观念应该强化落实, 这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穿针引线, 提高科研水平、构建科研创新团队, 进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参考文献
[1]艾术林.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学与管理, 2008 (03) .
[2]蒋科兵.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04) .
[3]袁晓斌.谈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问题[J].商业时代, 2010 (23) .
【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推荐阅读: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10-21
科研成果应用证明范文07-06
教师教科研成果指什么10-21
山东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6-22
科研课题汇报08-27
中学科研汇报会08-07
石桥中学语文教科研活动汇报材料10-01
侯营联校教科研工作汇报2011.1009-01
工程项目管理成果样板08-20
科研课题伦理审查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