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评价(共8篇)
1.无间道评价 篇一
无间道(国语版)
作 曲 : 伍乐城 作 词 : 林夕
演唱:刘德华 梁朝伟
(伟)不 我不愿意结束我还没有结束 无止境的旅途(华)看著我 没停下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何处
(伟)谁能改变 人生的长度 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华)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 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伟)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华)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 流浪在灯火栏珊处(合)去不到终点 回到原点 享受 那走不完的路
(华)谁能改变 人生的长度 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伟)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 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华)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伟)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 流浪在灯火栏珊处(合)去不到终点 回到原点 享受 那走不完的路
(华)一路上演出难得糊涂
(伟)一路上回顾难得麻木
(华)在这条亲密无间的路
(伟)让我想你
(华)你想我(合)怎么会孤独
(合)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合)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 流浪在灯火栏珊处(合)既然没终点 回到原点 我想 我们都不 不在乎(合)Over...
2.无间道观后感 篇二
第一次看《无间道》,大概是在2003年,它刚上映没多久的时候,也是我还看不懂这部电影的时候。转眼间十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很多的情节已经忘记,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接近尾声的时候,两个主人公在天台上对峙的一幕。
时隔十几年,重温这部电影,在能更深刻地去理解这部电影的时候,又给了我别样的震撼。
首先《无间道》这个名字,听了许多年了却也不懂真正的涵义,查阅一番才得知,所谓无间道,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无间地狱,佛经故事里的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在这部电影里,确确实实地可以感受到两个主人公在所谓的无间地狱中苦苦地挣扎着,想要撕掉伪装的面具,寻回真正的自己。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无间道》的演员阵容,简直就是个超级豪华套餐。梁朝伟刘德华两人联手,其他的配角也都让人眼前一亮。梁朝伟所饰演的陈永仁,刘德华所饰演的刘建明,两个舍弃自己的身份生活在完全相反的环境下的人,在黑道与警方的夹缝中展开了博弈。
个人认为《无间道》对人物的塑造,是它最成功,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身为警察的陈永仁,留着胡子,穿得邋里邋遢,不拘小节,甚至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接受治疗;而身为黑道分子的刘建明,却每天西装革履,穿梭于明亮的办公室,和上司相处得很好,一点一点地向上爬。如果舍弃“身份”这种东西避而不谈,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而正是有了“身份”上的矛盾,才会产生主人公在命运中的挣扎。
说起作为警方卧底的陈永仁,那么不得不提的角色就是他的上司黄志诚。黄志诚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警官,也是这一卧底计划的关键人物。他与陈永仁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在两人接头时还不忘记送给陈永仁一份生日礼物。而电影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陈永仁在接过礼物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从来不戴表的”,而在后来陈永仁在接受治疗时,却用上了黄志诚送的手表来看时间。这一细节足以说明黄志诚在陈永仁心中的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他有着重要影响的前辈,却为了保护自己而以身涉险,最后坠楼而死。就在陈永仁绕回正门的一瞬间,黄志诚从楼顶坠落,直直地砸在陈永仁身后的车上,满身鲜血。梁朝伟在这一幕时那种近乎绝望手足无措却要极力隐忍心中的悲痛的表情,给了我无比的震撼。而当时我脑子里却响起了先前的黄志诚的一句台词——全香港只有我知道你的身份。如果连警察的身份都无法找回,陈永仁还剩下什么呢?
而另一方面,刘建明在警方做韩琛的内鬼多年,但是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不亚于陈永仁。在刘建明方面,有一个情节十分耐人寻味。刘建明的女友是一个开朗大方的作家,她与刘建明分享她的小说构想时,出现了下面一番对话:
“我可以写那个男主角有二十八种性格。”
“你是说我啊?”
“你正经一点嘛。”
“喂,你想一想啊,一个人有二十八种性格,也就是说,他每天早上起床就自己跟自己演习,演得他连自己的真实性格都忘了,是不是很恐怖啊。”
“很恐怖嘛。”
这段对话,以刘建明女友不自觉的方式,展现了刘建明的真实状况,同时也是陈永仁的真实状况。两个舍弃了原本身份的人,每天一睁眼就要对自己演戏,甚至快要忘记真正的自己,仔细想想,称之为恐怖毫不为过。而两人中,刘建明的心理更让人惊讶。《无间道》做的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就是它没有将人物完全以“善恶”、“好坏”这样简单的规则划分,更加真实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刘建明虽是韩琛的手下,在警局时却表现不俗,深得上司的赏识。且在刘建明年轻时(陈冠希饰),看着被赶出警局的陈永仁,他低声地说道,“我想和他换。”可见刘建明想要摆脱这样的生活,是从很早就开始了的。
在与陈永仁进行了一系列博弈,在与自己的内心拼命挣扎过后,刘建明选择了做一个好人。他除掉了韩琛,删除了陈永仁的档案,却又保留了一个备份,告诉了他女朋友密码,想以此为条件与陈永仁谈判。两人在天台上对峙,陈永仁没有选择相信他。而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同组的大B(林家栋饰)也是韩琛派到警局的卧底,在处理了作为证据的录音之后,杀了陈永仁,最后却又被刘建明所杀。
其实这个结局,还是出乎意料的。按照我们习惯的思路,最后的结局应该是陈永仁的身份得到恢复,从此作为一个好警察继续努力工作,而刘建明则去自首,重新生活。但若结局真的是这样,那么就不符合“无间道”的意义了。电影的最后打出了一排字:
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这句话的真正深意,我还无法完全参悟,但是身处所谓的无间地狱,是没有死亡的,只有无尽的折磨。最后活下来的刘建明,虽然保全了自身,会威胁到他的因素也都被一一排除,但是不难想象,即使是活着,对于他来说,也仍要遭受到无尽的折磨。相反,对陈永仁来说,死亡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无间道》中没有绝对的善,没有绝对的恶,有的是善与恶之间的博弈,是人在善与恶之间的挣扎,你我其实也曾面对过这样的状况。在这里就引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作为结尾:
3.《无间道》观后感 篇三
这部被香港影评界称做拯救香港电影市场的作品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也使低糜了许久的香港电影市场迎来了又一次曙光,刘伟强无疑是伟大的导演,他一直都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无间道》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刘伟强自身的实力,其实我一直不愿意把一部电影的成功归功与戏里的演员,因为演员只是导演用来诠释戏剧内涵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间道》中不得不提的也是演员!
一直认为刘是大男子主义十足的导演,因为,在刘执导的电影当中爱情永远不名一文,早年的“古惑系列”是着样,后来的《头文字D》也是这样,而这部《无间道》亦如此刘伟强似乎格外偏爱写兄弟义气,说到义气,我不愿意去说哪个很男人的男人陈永仁,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人——傻强!
在整部电影中让我最感动的人就是傻强,我不知道他究竟傻不傻,如果傻,怎么能在鱼龙混杂的三合帮混那么久,可如果不傻,他为什么明知道会死还是替他的仁哥挡了一枪!后来我知道了,那叫义气,就是为了兄弟可以什么都不顾的一种感情,他是讲义气的,为了义气可以什么都不顾,对陈永仁是这样,对韩琛也是这样,正因为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所以无论如何韩琛都不会相信他是卧底,然后陈永仁就败露了,这个桥段让我觉得当警察的人是可怜的,他们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懂得在那些边缘人眼中义气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从来不认为陈永仁有什么错,因为他一样是很可怜的人,可是在傻强死的时候我真的认为他是错了,错的一塌糊涂,错的不可饶恕!杜文泽绝对可以称的上是香港电影界的最佳男配角,演技是否精湛这种事有时见仁见智,可是难道在提起《无间道》时你想不到杜文泽那张有些调皮,有些傻气的脸吗?如果能他不是就成功了吗!虽然,我一直有些遗憾香港影评会把最佳男配角给了黄秋生而没给杜文泽,可是对与一个演员而言或许赢得的掌声真的比奖杯更有意义!
4.无间道600字观后感 篇四
今天又把《无间道》看了一遍,果然不愧是香港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啊~~鼓掌鼓掌!
黄警官死的那场我又泪了,有些电影你真的不能只看一遍,就像《无间道》,看一遍
是不能把里面的信息全部挖掘到的,不排除有些精神力超强的人,像偶们这种噗通银,
至少要看个两遍嘛。
特别喜欢电影开头和结尾的那两个对应的场景
开场时
年轻的梁朝伟离开警校的背影和回望
训练员的声音“有没有人想跟他换!(怒)”
年轻的刘德华低头发出心声“我想跟他换”
在经历了十年卧底生活后
回到了那个场景
不过是
已经离开的梁朝伟的背影和回望
还是训练员的声音“有没有人想跟他换!”
还没有被揭穿卧底身份的刘德华的低头发出心声“我想跟他换”
“我想跟他换”仅仅五个字,在这十年的经历中,俨然是不一样的涵义
那就是“我是警察,我想做个好人”
今天又把《无间道》看了一遍,果然不愧是香港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啊~~鼓掌鼓掌!
黄警官死的那场我又泪了,有些电影你真的不能只看一遍,就像《无间道》,看一遍
是不能把里面的信息全部挖掘到的,不排除有些精神力超强的人,像偶们这种噗通银,
至少要看个两遍嘛。
特别喜欢电影开头和结尾的那两个对应的场景
开场时
年轻的梁朝伟离开警校的背影和回望
训练员的声音“有没有人想跟他换!(怒)”
年轻的刘德华低头发出心声“我想跟他换”
在经历了十年卧底生活后
回到了那个场景
不过是
已经离开的梁朝伟的背影和回望
还是训练员的声音“有没有人想跟他换!”
还没有被揭穿卧底身份的刘德华的低头发出心声“我想跟他换”
“我想跟他换”仅仅五个字,在这十年的经历中,俨然是不一样的涵义
那就是“我是警察,我想做个好人”
关于无间道600字观后感2
无间道1和3的剧情记得比较清楚,看的次数也比较多,相对来说,比起2作为中间的倒叙,1和3的剧情也更为连贯,今天又把2从头到尾一点都没快进的看完了。
我们常说,一部电影怎么样才能称为好的,经典的电影,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带入感要强。那你说了,阿凡达和变形金刚一定算是典型,其实恰恰相反,通过强调场面和科技感绝对算不上带入感强,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这是强加给观众的。当观众在欣赏一部科幻电影的时候,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这部电影一定场面宏大科技玩意儿众多,这样电影就很难在剧情上下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很难再出现那种像终结者2那样,集科幻,剧情,思想甚至是音乐于一身的电影,这其中每一个小点又可以铺开来叙,这里就不再生发了。总之是,90年代初卡梅隆的终结者2,已经被影迷公认为科幻电影的代表作,而不是变形金刚。
回到香港电影无间道2。有关无间道系列的影评数不胜数,阵容和剧情方面当然是制胜的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整个电影烘托出的和谐连贯首位照应是亮点之一,刘建民的手里拍打档案袋子的小动作,在每一集都会有镜头,但是,这个镜头处理的美妙的地方在于,绝对不会将镜头停留时间过长,更不会刻意让观众去察觉到导演的用心,而是,当你十分仔细的再回头去看的时候,给你一种恍然大悟的拍案叫绝,这种处理在很多优秀的电影里都有出现,比如盗梦空间里主角击毙目标之后抱住尸体以免落地产生过大声音的细节,就会让人感觉十分的真实,这就是带入感强,而不是噼里啪啦杀人像拍死一只蚊子留点血完事儿,当然,纯粹为此设计的电影不再讨论范围。
可以说,电影里面的每一个角色演的都十分到位,几乎没有明显败笔,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第二部吴镇宇和黄秋生的演技,再次阐述了什么叫做实力派。实力派和偶像派的明显一个区别是,实力派的演员,抽烟这个动作是为了烘托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便于讲述故事和反映陈述人的心情。黄秋生在电影开头的独白,简短而细腻地流露出黄警官作为警察的不堪岁月,又深深刻画了一个作为经历了各种铭心刻骨阅历的男人心境,意味深长而淡然。相反,抽烟这个动作,在偶像派那里变成了摆酷的资本,手段和形式反而成了内容,这个在早期的谢霆锋这种演员身上十分多见。抽烟也能抽出自然和味道,这个,也叫带入感强。
最后,最为想表述的是,经典的电影让你回味无穷,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好人会犯错,坏人也会有善良的一面,不是黑就是白的大陆电影成为最好的反面教材,警察是正义的化身没错但不是直白地告诉观众,这个人有多么地纯洁嫉恶如仇,有多么地完美,连自己的私生活都没有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个是机器不是人,恐怕现在连小学生都不会相信这个了。警察也是人,他们也有痛感,也有心理问题,不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也不是价值观单纯的孩子。这个在黄警官身上也有体现,黄警官和琛哥的关系很微妙,私底下他们是朋友,黄警官还和琛哥的老婆有一腿,但是,这个但是很重要,黄警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警察,倪坤死后97回归有一个镜头,黄警官把倪坤的照片拿下来换上了琛哥的照片,透露了一丝悲凉,但是这就是职业操守,因为你是警察,这就是你的职业。这一点在陈永仁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没人想当坏人,也没人为了光荣的世界和平事业去做一辈子卧底,卧底也是人,这只是个工作,能够让他支撑下去的还是那一句我是警察,这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寄托拜托了陷入无间折磨的后果。这种真实,就是一种很强的带入感,类似的电影有很多,比如好莱坞导演安东尼福奎安的作品,很多都是游走在生活和法律边缘的警察故事,很有味道,不再赘述。
总之,好的电影,一定会有很强的带入感,无间道系列电影值得多次观看,每次都会有新的挖掘,这就是很多香港电影的魅力。
PS 三叔那段友谊地久天长的口琴镜头,带给人深深的震撼,具有极强的代入感,一边是活埋老大,一边是平静地吹着曲子,这个镜头老道到已经超越了电影这个东西,而是一种超脱和淡然,仿佛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无间道里面发生的一切,特别屌。
关于无间道600字观后感3
看《无间道》,都会了解导演的灵感来自何处:那个关于无间地狱的解释,作为了整部影片的灵魂思想。
两个互换角色的人,原本想坚持自己原有的信念,可生活却如此的残忍和霸道,硬是要把你融入你周围的世界中。
于是警察不再是警察,混混不再是混混,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意味着你所处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往高处走,往低处降,它们决定着你的人生观念,从此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之前我说过:我不再对剧中的人物带有极端的情绪:喜爱,或是厌恶。
这种感觉只有《无间道》能给我。在我看来,这样的感受是一种升华的感情,能让人带有一种平静的心态来看待电影,实属不易。
人的一生浑浑噩噩,偶尔清明,却再也看不到当初自己坚持的信仰。陈永仁和刘建明在重新信仰的过程中遭遇了彼此,然后在路途中毁灭了对方。
即使如此,熟不知,他们的心早已死去。
自我对自我的毁灭,大过于任何人施加的痛楚。
这才是世间最可悲的事情。
一死一疯。
然而这却不是最坏的结局。因为这样的悲剧也在其他人的身上上演。比如黄SIR,比如傻强。
一旦全部毁灭,你便不会觉得少数人的牺牲是悲壮的。可是主角就是主角,他们能吸引你的目光,然后让你忽略了其他人悲剧的存在。
总体而言,《无间道》就是一部经典的香港警匪电影。它的存在刷写了香港电影的新意义。
我看到最后陈永仁的永不瞑目,刘建明的瘫痪,觉得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他们一直都在逃避着自己黑暗的心理,却不知早已身在其中,与它浑然一体。
当一切都最终解脱,安身的天堂只有无间地狱。
关于无间道600字观后感4
《无间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性。判断一部片子好与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完以后,有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情节中走不出来,有没有为之长吁短叹。看完《无间道》之后,许久我都仍旧想着这部片子。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陈冠希和刘德华饰演的刘警官(假警察),余文乐和梁朝伟饰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电影电视一样,总会有好人和坏人,正义与邪恶作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警察的天职,与匪徒之间的情义,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男性间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点缀其间,即是我所谓的“人文色彩”。
善恶,是非,好坏其实都是在一瞬间决定的,并没有事先的身份设定。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伟说“他就是那个好人”,指着刘德华说:“他就是那个坏人了。”我相信,每一种人格,脾性的养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就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叙述的一样:“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我过一个忠告,那番话我至今还铭记在心,‘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选择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要去掉这样的标签,可能要为之穷尽一生的努力。
刘警官(陈冠希,刘德华饰)
他来自屯村,十几岁的时候便跟着琛哥(曾志伟饰),做了小马仔。生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已然支离破碎,没有钱,没有书念,没有固有的价值观,固执地暗恋着玛丽姐,想要攒钱为她买一块手表,这大概就是当初的他最大的梦想。他是香港街头小到用放大镜找也找不到的小人物。混迹在人群当中,毫无特色,至多算是一个年轻的混混。
玛丽姐让他混进警界做卧底,他没有二话,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女人。没有野心勃勃,也没有豪情壮志,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去做一切会令她开心的事。
他的人生,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的人生是由一双从远处伸过来的双手操控着的,他的人生,不过是为了让某些目的,某些计划通过的一条便道而已。他没有构筑自己人生的权利。他没有深入想过“好人坏人”这个复杂的问题。最后的镜头,他在天台上对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说:“当时的我,没的选择。”
当时的他,没的选择。如果可以选,他会选择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会好好念书,会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会有一场不用担惊受怕被败露的生活,也许不用到现在还在矛盾着自己的双面角色。最后,他杀了另一个匪徒卧底,这一刻,他选择了做一个好人,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但,当时的他,力量太渺小太微薄,不足以改变任何。
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
他是黑帮头目之子,他想要另一种人生,他想做一个“好人”。于是他读了警校,立志做一名警察,他要从黑社会势力中解脱出来。但是,他生来就已经有了标签,当时的他,没的选择。于是他只能被委派做了一名卧底,七八年的卧底生涯,丝毫没有改变他的信念。“对不起,我是警察。”,我相信他练习这句话不下百遍,只等着真相昭然若揭的那一刻,用最亮的嗓音说出这句话。
当他终于有一线生机去过他真心想选择的那个人生时,他在天台说出了“我是警察”这句话,但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功败垂成,瞬息反转,剧情的>戏剧性张力膨胀到极点。这一点超出了观众可以把握的限度,他们没有猜到这个插曲,却猜中了这个结局。
每一种人生,都有滋养它的那片沼泽也好,温床也好。生命,通过挣扎,固然可以稍加修饰或者改变,但你改变的那一部分却是别人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一部分。你的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只是别人的那个普通到乏味的人生。这让人想起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我需要费尽力气,才能看起来像你一样毫不费力。”
生而为人,我们都没有选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拼了命想要挣脱原来的那种生活,我努力学习,毫不懈怠,以为生活可以因此变得更好。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挤入了人潮,成为了千万个“我”中的一个“我”,站在地铁站或者公交站读着《每日早报》,睡眠不足7小时,夜夜加班至深夜,以为可以为自己赢得那个“选择”的权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就有了我现在的生活。
那个更好的人生,大概就因此变成了所谓的“理想”。
影片的结尾做出了价值判断,梁朝伟的牺牲带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式伤感,刘德华也在道德裁决的意义上具有弃恶从善的可能。他们为了“选择”他们的那个理想人生,都没有妥协。梁朝伟用生命成就了他的理想,刘德华用击毙了另一个同谋来扭转了他“当时没的选择”的局面。
所以,即使现实是多么地赤裸裸,血淋淋,也要以此励志,我们终有一天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更好的人生”。
关于无间道600字观后感5
香港电影史的巅峰之作。
第一次听过无间道这个词,是高二的国庆节,我们数学竞赛小组去杭州培训,天天晚上都在房间里打斗地主。那时玩的是五人斗地主,一明一暗,暗地主一开始是要保护身份的,这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撕逼。yc同学也经常会兴奋地说,我们现在开始玩无间道了。
于是本科的时候看过,当时看完第一部深受震撼,接着看完了二三部,反而没有太多的感觉了。因此以后一直吸取这教训,系列的片子绝对不会一口气看完,哪怕第一部再好看。
这部片子的情节之流畅紧凑,人物表演之到位,揭示的哲理之深刻,看后给人的感慨之唏嘘,大脑里很难在片刻间想到还有什么片子能和它一样。两个卧底,两个影帝,对着飙戏实在看着太过瘾。情节的几次大转折,就算是看过一遍依然觉得非常精彩和震撼。
看过片子的人都会思考一个所谓好人和坏人的问题。作为男主的陈永仁是比较让我们有代入感的,我们会一直在想当这个世界上知道自己的身份的两个人都死了之后,就无人再知道自己的卧底身份,这十多年的假戏怕是真的要一辈子做下去了。而刘建明则更是让人感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韩琛知道自己的身份,自己在警局风光无限,如何再能为了一个卧底的身份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双卧底的设定本身就非常有剧情和噱头,庆幸的是,导演编剧和演员高水平地发挥了出来,成就了这一部杰作。
5.网店“无间道”,撞了谁的软肋? 篇五
网店“无间道”,撞了谁的软肋?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网店惹谁了?网店正不断挑战着传统的商业规则以及企业打击窜货的决心。是网店无人能管,还是另有隐情?
日前,某家化妆品专营店老板将当年在创业期与之歃血盟誓的Z品牌厂家,连同当地的区域经销商一并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对方没能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制止住市场“窜货”,导致店内经营的同品牌商品滞销。而“窜货”的主谋就是――网店。
网店在“空”中,专营店在地上。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网店惹谁了?
据某市场调研机构出台的《中国时尚商品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披露:在时尚消费品领域内,网络购物额高达275亿元,其中化妆品消费排第3名。行业内“凭空”挖出这样一块可观的“蛋糕”,无疑会搅乱一些人的棋局,动了一些人的奶酪。那么,网店乱了哪些人的方寸?
网店“无疆界”,搅乱“线下”的品牌经销制
品牌厂家为体现市场行为规范,在与地区经销商、终端零售商之间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大多都承诺对地区市场窜货行为进行干预,名分是保护终端客户经营利益。一些条款中甚至明确承诺:一旦查明事实,厂、商有责任对窜货者作出处罚,用以补偿店家的损失。
对本文伊始的诉讼案例,在化妆品业内人士看来,那店家追诉的“窜货”条款至少是三年前行业内“流行”通用的合同“版本”。
三年前乃至更远的时间段里,这个规则是相安无事的,并且被认为只有“正规军”品牌才敢运用的负责任的做法。正规军品牌的底气在于,偶有“窜货”发生,厂家根据产品上的暗码,通过企业的ERP系统,一查一个准,追查的结果也多是邻区的经销商所为,
而交易规则简单的小品牌通常还做不到这一点。
然而,网店的出现,让这个被普遍认可的“游戏”逐渐显现出了乱局。
首先,网店窜货的特征是“只给米吃不给面见”。在那个虚拟的世界中,唯有出货是真实的。追到网上一看,产品遍地开花。虽说有真有假,但厂家关注的还是真品到底是哪家出的货,你只有花钱买上一回才能“人赃俱获”。
其次,身在曹营心在汉。抓到一个“人赃俱获”并非大功告成,随即你会发现,商品虽在东北交易,而“店”家可能在新疆运营。若要继续追查――欢迎来新疆做客。
最后,你追到新疆,对方还丝毫不避讳你:他的货是从别人那里“调”来的。至于是谁,你一不是工商二不是税务,管得着嘛!再说了,只要卖的不是假货,就像电影院门前倒腾电影票的,自由交易,两厢情愿,你还是管不着。
管不着网店,厂家“晕”了。最初刚有苗头的时候,厂家和经销商面对从网店中“窜”出来的商品,还是信心满满地认真追索。然而不需时日,疲于奔命之后,发现自己犹如手执长矛面对风车决斗的堂吉诃德。
企业的“督察”队伍在越演越烈的网上购物浪潮面前,也仿佛是一群捕风捉影的滑稽小丑,根本无济于事。仅上半年,Z公司所派出的“督察”队伍以及为查“窜货”所支出的费用,就占整个企业销售费用的5%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履行《终端协议》承诺的补偿额度。
毋庸置疑,原先“查窜货”的承诺要收回,至少要修正。
然而,一个年度出货额超过3个亿的品牌厂家,至少拥有6000家以上的专营店合作对象。如此庞大的合作阵营,要想单方面改动“不适合”自己的合约条款,尤其是一些收取了专营店“加盟押金”的品牌厂家,恐怕着实要掂量掂量。
6.无间道评价 篇六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招抚喀尔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玄烨8岁丧父,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10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的皇后为孝诚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额图之侄女,妹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时年11岁。康熙八年生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岁未序齿。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诞育胤礽时因难产崩逝,是年仅有21岁。
由于她与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满洲祖宗家法生前不立太子)。康熙在她去世后赐谥号仁孝皇后。
后因原谥号与圣祖谥号出现重字,于雍正元年改谥,及后乾隆、嘉庆年间累加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在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之后,由于冲龄无力理政,故顺治帝临终前委幼子于四大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位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强大。
鳌拜为人十分专横,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而此时历经三朝、经历多次宫廷斗争的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持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
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皇太后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其实在候选人中,既有鳌拜的女儿,又有遏必隆的女儿,选谁为皇后必然会导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壮大,当时,鳌拜的狂妄已经日益暴露出来,洞察力极强的孝庄文皇后当然不会没有察觉,因此,鳌拜的女儿被第一个从名单中去除。
遏必隆是一个两边倒的人物,哪一方强大,他就倾向于那一方,对待遏必隆既不能完全依靠,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儿可以进宫为妃,但不可以为后。
同时,赫舍里氏的入宫之路也极其坎坷:鳌拜多次上奏以“满洲下人之女”不可立为皇后为由,不断嘲讽着索尼一家,同时毫无主见的遏必隆也迎风附和。就在这些闲言碎语的包围下,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终于在康熙四年九月嫁入皇宫。
事实证明,孝庄文皇后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在与鳌拜的斗争中,赫舍里氏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索尼中途去世,但是他的三儿子,即孝诚仁皇后的叔父——索额图,在这次斗争中帮助康熙皇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孝诚仁皇后也因此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宠爱。
而李易欢的历史原型是长平公主,历史中康熙皇帝和长平公主并没有像电视剧《龙珠传奇之无间道》中那么悲怆的爱情故事。
据民间传言,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是宜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1677年9月18日),册封为宜嫔,康熙帝很宠爱她,尚未生子就在首次大封后宫中被封为七嫔之一,在七嫔的排位中位列第六,成为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宫主位。
雍正年间出宫在皇五子恒亲王府就养,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宜妃去世,享年70岁以上。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东陵景陵妃园寝。宜妃侍奉康熙帝时居内廷西六宫之一的翊坤宫。
宜妃的父亲是佐领三官保,佐领一职为正四品武官名。但直属宫廷里的特殊部门里的佐领,地位和权力比普通军队里的佐领大得多。因此宜妃之父为驻防盛京(沈阳)的正三品武职,掌盛京内务府关防印,职务在康熙帝诸妃中颇高。
宜妃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康熙帝出巡盛京时,曾二次在其父第宅驻跸,这在康熙帝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
康熙朝的宜妃郭络罗氏,是入驻翊坤宫时间最长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个世纪之久。
宜妃颇受康熙喜爱,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时,会命人向翊坤宫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
7.无间道评价 篇七
借鉴现在的流行语,我们谈谈职场无间道!有人说:生活中时刻警惕着的大多是无限接近美好的事物,例如小鹿、心灵、女性……它们依靠对自身的提醒对抗着外部环境的某种威胁。
具体到白领而言,时刻遭遇着的则是在时间、工作、感情、健康方面的不安全感。累、烦、躁――白天精神倦怠,晚上辗转难眠。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人觉得像一个缺乏战斗力的士兵,犹如电影《无间道》里刘德华和梁朝伟扮演的角色,身陷无间地狱而不能自拔。
当不安因素袭来,一场白领自我保卫战已经打响。
第一击:重新评估自己
王小姐大学毕业那年,给自己定了一个工作3年后的目标:在一家比较理想的公司里担当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在薪酬方面也有个较好的定位。然而,现实比理想来得残酷。现在她在一家国有单位当办公室文员,工作非常轻松,当然荷包也一样轻松。整天无所事事,人也越来越惰性。迫使她下定决心离开那家公司的原因,是受到大学好友升官加薪的刺激,看着别人买房买车,而自己还只拿1000多元的工资,看着别人近万元的工资,心里酸酸的,这种心理落差很难形容。不过,受刺激的最终结果就是跳槽。她告别了混饭吃的工作,应聘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市场推销。
开头几个月,王小姐干劲冲天,好似上足马力般。但慢慢地,她意识到自己难以名状地出现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发病间隔时间不定。她感觉自己陷入了一种身心障碍之中。
点评:为了生存立足,许多人在浩瀚的资讯面前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深感自我渺小、无力,害怕自己在竞争中被淘汰。在资讯爆炸的社会里,量力而行显得尤为重要,王小姐不妨重新评估自己的真实能力,适当降低自我标准,给自己一些缓冲的时间。
第二击:适当调整节奏
孙小姐在大学学的是广告,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比较大的广告公司负责设计,因为大公司分工很细,所以学不到什么。一年后她成功地跳到了另一家小型的设计工作室。在那里每个人都要独当一面,在那儿,王小姐第一次体会到了通宵达旦工作的乐趣和苦衷,
“因为工作强度大,有时候需要连续加班,几夜下来,小伙子胡子拉碴,女孩子则一个个像黄脸婆。我妈妈实在舍不得看见我日渐憔悴,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待下去。我也怕自己还没嫁出去就已经‘人比黄花瘦’,于是又换了一个公司。”
然而由于专业的限制,她始终摆脱不了广告业,“这也就意味着我仍然经常在午夜两点半从公司的写字楼里游出,独自在空旷的大街上行走。夜景虽美,人却变得委顿、乏力,脸上永远挂着无法恢复的疲惫;但我又不得不再三告诫自己说,你已经不是小孩子啦。楼还在供着,车子还未买,每天24小时还不够,哪有时间顾影自怜。”
孙小姐觉得有一根鞭子在身后赶着她前行。每天都在不断奔跑,根本没有静下来的时候。早忘记了休息是什么感觉:朝九晚五的正常上下班作息成了奢望,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经常还要把工作带回家做。她疲劳,最近还出现了头昏脑涨、不思饮食的症状。
点评:快节奏是难免的,应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各方面能力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内容。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什么事应该在什么时候做。尽量在工作之外安排一点自己的自由天地。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应该有让精神和体力恢复的时间。
第三击:把握舍与得
康先生在一家国有大型进出口公司工作,一做就是6年。其实,6年里他不是没有想过换工作。“像我们这种做贸易的人,只要手边有一些稳定的大客户,你就可以考虑脱离原有公司自立门户,当时我有很多同事都选择了这条路,而且做得也相当不错。看着别人步步高升,钱越赚越多,而自己虽然为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却只能拿很少的提成,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怪就怪自己瞻前顾后的个性。”
后来在太太的鼓励与支持下,他才在工作了7年后毅然摆脱了打工的身份,自己开公司当起了老板。但是他却进入了有生以来最迷惘彷徨的日子。
早晨,康先生开着自己的车去公司上班,他看着马路上那些为苦等一班公交车而汗流浃背的上班族,对比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欣慰。但就在这时,助理打电话来提醒他今天工作的安排,没有来由的疲倦感突然紧紧抓住了他,他异常烦恼,有好几回,康先生看到身边正卖力工作的下属,就仿佛看到了当年刚入行时干劲十足的自己,但很快,被激起的斗志就会被来自心底的倦怠感熄灭掉。时间在不知不觉地流逝,康先生常常陷在这样的状态,连续几天不愿意去工作。
点评:竞争越来越激烈,康先生对自己要求苛刻,长此以往,逐渐失去了工作的乐趣。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形成了倦怠心理。
把工作内容按“重要”、“较重要”、“不重要”分类,看看哪些工作可以不做,或者可以授权给更合适的人去做。无论是当员工还是管理者,一定要保证每周至少一天的休闲。
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白领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奔跑在修正自我的道路上,往往危机出现,警惕也出现,请聆听我们身体与内心敲响的钟,小心坠入职业的“无间道”。(寒冬)
8.《无间道》:解读另一种英雄 篇八
罗国平
看过几篇《无间道》的影评,似乎都把卧底黑社会的警员陈永仁,与卧底警局的黑社会成员刘健明相提并论,同视为在无间地狱苦苦挣扎,永无轮回的边缘人云云。
我不这么认为。
在我眼里,陈永仁是一位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孤胆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固然他迷惘.他彷徨.他绝望,但他从没有逃避,从没有退缩。至始至终也没有放弃一个警员的使命,没有放弃将罪犯绳之以法的职守。当身份败露的刘健明哀求陈永仁给他一次“做好人“的机会时,陈永仁断然拒绝了刘的要求。固然陈永仁“作恶多端“ .杀人越货,三番五次被请进警局,但从陈永仁的特殊身份来看,其实是合情合理的。如何取得敌方信任,这是每一个卧底都必需面对的现实。一身正气.秋毫无犯.大义凛然,黑社会凭什么相信你.信任你?而作为一个正直的有志青年,为了取得黑社会的信任,不得不扮演猥琐可憎的黑社会成员,干些违心事,无疑是一种痛苦。其实,这也是一种牺牲,一种更大的牺牲。他当然可以洗手不干,洁身自好.正大光明地做个完整.完美的好人。但这却意味着放弃和逃避。他一干就是十年。身份的颠倒,角色的错位,使他苦不堪言,度日如年。其实,这种特殊的人生更显出英雄本色。尽管陈永仁“劣迹斑斑“,刘健明“屡建功勋“,但这些丝毫改变不了陈永仁陈暴安良的好人身份,改变
不了刘健明是黑社会一分子的角色。而刘健明立下的所谓“汗马功劳“,不过是借刀杀人,替主子铲除同行竞争对手,同时掩人耳目,将自己隐藏得更深罢了。
从某种角度看,陈永仁作奸犯科,其实也是一种丢卒保车的策略。非但丝毫无损于这位幕后英雄的正面形象,相反,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可信,更加血肉丰满,更具英雄的感召力。
人终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陈永仁固然壮志未酬,成为一大憾事,但他死得其所,心无挂碍,问心无愧。他的冤死.屈死,为这位寂寞英雄更添上了悲壮的一笔。我想,如果真有天堂和地狱,这样的真心英雄一定会上天堂的。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些默默为社会安宁,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的英雄们。陈永仁是我看过的同类题材影视作品中,塑造得最感人.最丰满.最成功的英雄形象。他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英雄,他改写了衡量英雄是非好坏的标准。他的出现,为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新形象。
记得小时候看<虎穴追踪>,戏中的卧底李永风流倜傥.体面光鲜,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搂着妖冶的阿兰小姐,轻歌曼舞的场面。<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更是英雄的标本,尤其那两道剑眉,更成了英雄好汉的标签。他卧底匪穴,斗智斗勇,屡屡得胜,好不扬眉吐气.春风得意!他可以“来日方长显身手“,“可以甘洒热血写春秋“;八十年代,人们看了<敌营十八年>,都想去做卧底。剧中卧底西服革履.风度翩翩,频繁出入上流社会,与美女.舞会为伴,“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这样的美差怎不令人心向往之。而陈永仁只能在极度的孤寂和压抑中,排遣着心中的苦闷和无依:“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
与狼共舞的杨子荣们,虽然稍有不慎,便会遭来杀身之祸,但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无论是死是活是存是亡,起码是个烈士,起码不必担心无人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成为冤死鬼。而“罪恶累累“的陈永仁,虽然与完美无缺的杨子荣们没得比,却更令人信服,更令人折服。我想,在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荣誉,甚至会被误当成坏人的险境下,仍能够耐受住寂寞,仍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者,方为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