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维修技术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文档

2024-09-09

电脑维修技术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文档(精选6篇)

1.电脑维修技术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文档 篇一

供热维修调试技术规范

供热期间,热用户反映问题最多的就是暖气不热。供热后暖气出现不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多年的经验,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网前端小区出现用户不热? 原因分析:分支阀门开度原因,为调节整个管网远近平衡就要限制近中端用户流量,有时控制该分支或用户的阀门开度过小就会致使部分用户不热。

解决措施:对管网进行合理分配。

2、居民楼相临单元温度相差较大?

原因分析:各分支阻力差距大,相邻的两路分支由于各自内部系统设计不同而阻力完全不同,差距越大,平衡阀开度也会相差很大,平衡阀流量圈数不能作为唯一的调试依据。

解决措施:结合实际,合理运用各种平衡手段,到用户家中根据实际平衡。

3、运行方式造成局部不热?

原因分析:末端用户阻力大,末端用户阻力大会使调试后系统总阻力增大,水泵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扬程增加,流量明显减小,使运行参数发生变化,不利于我们再次调试。

解决措施:运行方式的调整不是不变的,任何一方面的调整,都对整个系统造成一些变化,每一个支路的调整,相临支路也在变化,调试好系统要很多次重复操作。

4、末端用户和前端供热效果相差较大?

原因分析:由于内部设计和实际运行方式不匹配,加之供热设施陈旧等原因造成末端用户不热,如果发生在近端还可以利用压差大的优势克服一部分不利因素,但发生在末端就会使流量不足,很难改变。

解决措施:进行合理的平衡改造。

5、私改用热设施,造成用户不热?

原因分析:用户私动阀门,用户为图私利,自行开大阀门,打乱了原平衡,使调节好的平衡无法维持。

解决措施:加强青岛市供热条例的宣传,加大查处力度。

6、用户私接设施,未申请供热部门批准,擅自在主管网上私自接管,造成用户不热?

原因分析:破坏了该区域供热平衡,造成其他用户不热。这主要发生在物业或开发商身上,私接系统危害很大。

解决措施:加强青岛市供热条例的宣传,加大查处力度。

7、阀门失灵?

原因分析:供热管道损坏需要长时间维修,该区域用户需要停热。解决措施:要就近关断主阀,关闭分支单元阀门,防止循环水浪费,及时抢修。

8、供回水联通阀,管网中供回水主阀失灵或损坏?

原因分析:造成系统循环水走近路,造成能量浪费,远端用户不热。解决措施:在供热前认真检查,防患于未然。

9、高点憋气,导致管道形成气塞?

原因分析:管网运行初期进行试压,空气未排除,随着管网低温运行,循环水中的空气不断析出。

解决措施:管网沿途的高点应设排气阀并在运行初期放气,否则造成流量不够或是某路系统不热。

10、过滤器堵塞,导致循环不畅?

原因分析:由于施工遗留,循环水中有杂质,年久积存形成的脏物留在管网中的过滤器中。

解决措施:经常清理水网过滤器。

11、保温效果差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长时间运行致使管网保温性能变差,导致管网热量损失严重,供水温度降低,使用户单位散热量降低,供热效果变差。

解决措施:及时保温破损管道。

12、垂直失调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下供下回系统容易造成温度失调,楼上热楼下不热。双管上供下回系统容易造成垂直失调,楼下容易不热。

解决措施:进行分户控制改造。

13、异程系统水平失调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室内水平主管为异程式容易造成末端不热。解决措施:加装室内温控阀或平衡阀。

14、阻力差异产生水平失调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如果系统中有些立管每层只带1组散热片而有些却带2组散热片,造成带多的立管管路阻力很大,此路流量减小,供热效果差。

解决措施:合理加减暖气片。

15、管径过细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造成此管路阻力大、热水流量小而暖气不热。解决措施:进行设计改造。16.变径不合理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水平或垂直主管变径不合理,容易形成附加的水平或垂直失调。

解决措施: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改造。17.阀门由于失灵,关断,脱闸板?

原因分析:容易造成一路散热片或单组散热片不热。解决措施:更换阀门。

18.自动排气阀失灵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因排气阀堵塞失灵,造成系统不能自动排气形成气塞而不热。

解决措施:维修或更换排气阀。

19.由于循环水水质差或管材不合格年久失修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造成管道内部结垢严重或管材内部氧化锈蚀严重而引起脏堵,影响供热效果。

解决措施:进行管道正反冲洗。20.部分野蛮施工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遗留的废弃物堵在散热器或管道中,或热熔机操作不规范接头堵塞,导致暖气不热。

解决措施:加强文明施工。追查责任人。21.单元过滤器或分户过滤器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脏堵导致流量减小,也会造成不热。解决措施:及时清洗

22.楼内系统水平主管安装不合理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坡度不合理形成憋气,导致不热。解决措施:对管道进行改造,或高点加排气阀。23.由于供回水接反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供回水接反也会导致系统供热效果差或不热。解决措施:进行管道整改。24.散热片过多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装修时私改暖气,选用较长或过的暖气片造成阻力加大,分户控制的造成家中末端不热,非分户控制的影响楼上楼下邻居不热。

解决措施:恢复原设计。25.散热片过少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私改暖气时,为美观选用小巧的暖气片,致使热量不足,室温不达标。

解决措施:恢复原设计或加片处理。26.管道缩径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私改暖气时,将原有配套管道更换缩径,造成阻力大影响自己或邻居不热。

解决措施:恢复所改管道。

27.私自加装换热器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为私利加装换热器,造成阻力大,散热量大,影响家中其它位置的暖气或邻居家此管路上的暖气不热。

解决措施:进行拆除或交纳费用。28.私自改地暖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尤其在分户控制系统中私改地暖 阻力远远大于原供热方式,不仅自己不热而且影响此管路上的邻居家的所有暖气片不热。

解决措施:加强宣传,让用户了解供热条例。29.加循环泵用户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有的用户室内系统因自己私改不热,所以又加装循 环泵,致使自家循环水量剧增,而周围的用户用水量不足而不热。

解决措施:依法拆除。30.拒绝开门或家中无人?

原因分析:非分户控制用户家中有支路阀门的,阀门关闭无法开启或无法调试。

解决措施:通过物业或热线耐心做工作,锁闭该阀门或对系统进行改造。

31.顶层用户积气,影响其它用户?

原因分析:顶层用户拒绝开门或家中无人,不能进入排气,影响其它用户。

解决措施:及时联系用户,作好用户工作,作好维修清洁工作。32.用户私自改造影响邻居?

原因分析:部分用户对已经调试好的阀门私自乱动,致使邻居不热。解决措施:锁闭已经调试好的阀门,加强供热设施宣传。

33、当到达维修现场时,首先检查那些地方?

首先应该查看是否改造及系统安装方式,检查用户家中的系统走向,由内到外。34.分户式串联不热原因?

原因分析:如不热检查阀门是否关闭,是否存气,是否堵塞,检查管道是否改动,缩口和变径,检查入户过滤器是否堵塞。

解决措施:开启阀门,恢复改动,清理过滤器。

35、上供下回双管并联式不热原因?

原因分析:

1、检查单元总阀是否关闭或闸板脱落。

2、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

3、检查顶端是否存气。解决措施:

1、开启、更换或维修阀门。

2、清理过滤器。

3、进行排气处理。

36.上供下回跨越式不热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

1、整个单元阀门未开启,室内用户阀门未开启,阀门闸板脱落。

2、室内及室外过滤器堵塞。

3、用户室内是否存气。

4、热源停电或流量小。解决措施:

1、开启未开启的阀门。

2、对阀门进行更换和维修。

3、清理过滤器。

4、对系统顶部进行排气处理。

5、联系热源进行检查,并调整好及时恢复正常供热。

37、下供下回并联式不热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

1、单元阀门未开启或损坏。

2、过滤器堵塞。

3、用户家阀门未开启或堵塞。

4、热源停电或流量小。

解决措施:

1、开启阀门或维修阀门。

2、清理过滤器。

3、开启用户家的阀门或处理堵塞处。

4、联系热源恢复正常或加大流量。

38、用户部分暖气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首先检查阀门的开关,检查是否脏物阻塞。对比是否因为流量小而出现在底层或末端用户不热。

解决措施:打开阀门或更换已经坏的阀门。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对不热的暖气片进行冲洗处理。如同时多户不热,用联系重新进行流量调整或检查整个楼或单元阀门及清理除污器。

39、整个单元或整个楼座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检查整个楼的总阀门,单元阀门或过滤器,对比其他楼座的供热情况

解决措施:检查总阀门开度大小或是否损坏,清理过滤器,如其它楼座

同样不热时应检查小区总阀和热源是否运行正常,及时联系处理。

40、用户室内末端暖气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 末端暖气不热、积气、或安装不合理和私改现象 解决措施:调整关小前端散热片阀门,进行排气处理。检查其他用户如其他用户效果良好可对其他用户进行调整或清理除污器要求用户重新安装改造。

41、整个楼座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整个楼的总阀门未开及坏或过滤器堵塞,是否系统的末端。解决措施:找最高点排气,打开供回水总阀。更换总阀或清理除污器,调整关小前端过热楼座,调整供水流量。

42、室内暖气片热但室内温度不达标?

原因分析: 是否暖气片过少或住宅建筑各部分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超过节能标准规定的传热系数限值,检查是否靠边或楼上楼下空房,检查窗户的门是否散热量太大或自己开窗等。

解决措施: 加强保温措施或适当加片。

43、为什么底层用户感觉不如楼上用户暖气温度好?

原因分析:因为热水与凉水的密度不同,热水由于密度小,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向上流,这附加了自然循环的作用力,所以楼上的暖气片比较热,底层的暖气效果相对差一点。

解决措施:加强用户室内水量平衡。对每一组暖气片,每一个立

管环路进行平衡。

44、为什么顶层用户家暖气片热但室内温度不达标?

原因分析:顶楼不达标是因为楼上的阁楼没有暖气及阁楼的窗户不严造成的相当于两层房间用一层的暖气片供热。

解决措施:适当加片或封闭阁楼的窗户进行保温。

45、供热初期暖气不热?

原因分析:家中暖气别的都热,只有一片不热首先检查供回水阀门是否打开。如发现暖气热一半,有时能听到暖气片内有水流声,一般为暖气片内积气,解决措施:打开跑风及时排气或打开片子堵头。

46、地热用户如何排气?

原因分析:地热用户首次运行时,容易产生积气,造成水不循环。解决措施:

所以应当逐路排气 方法:关闭分水器的供水总阀,关闭供水分水器上所有支路阀门,开启回水主阀门,开启分水器 上供水上的排气放水阀,然后打开分水器上的一路支阀门进行排气放水,排净空气 后关闭此阀门,同时打开下一路的支阀门,依 此类推,最后把供回水总阀打开。

47、如果局部区域出现大面积不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是什么?

原因分析:大面积不热可能

1主阀开小或故障。

2检查供回水前后的压力是否正常。3联系热源厂检查供热情况是否正常,或自身

接纳能力不足,如堵塞、积气、部分阀门关闭等等。

解决措施:根据原因检修故障阀门或清理堵塞杂物。

48、为什么有时候水温偏高容易出现水力失调?

原因分析:水温偏高出现的失调都是垂直水力失调,由于水温偏高供回水温差加大,供回水密度差距也加大,受重力影响的程度也就更大,产生的自然循环的作用力也更大,所以容易出现水力失调的现象。

解决措施:下供下回系统易产生这种情况,需增大循环水量和平衡分配水量手段,或在各立管及分支加平衡阀进行平衡。

49、热网为什么要支线装压力表及用途是什么?

可以直接看出供水压差,知道可用压头够不够,系统超不超压,可以对小区供热提供数据,保证供热效果,还可以提取数据作出水压图。‘

50、自动排气阀与人工排气阀的优缺点比较?

自动排气阀优点:如冲水时慢慢进行冲水,自动排气阀便不需手动即可自动排气。

缺点:容易损坏,水质差容易堵塞发生漏水。

人工排气阀优点:使用寿命长。

缺点:不容易排气,必须人工亲自操作,但排气比较困难。

51、开启阀门时应注意的技巧,怎样能保护阀门?

原因分析:不要用力过猛,导致人身伤害和阀门的损毁(闸板脱

落),而酿成重大损失。

解决措施:应慢慢开启阀门,用力均匀。

52、供热系统如何排气?

原因分析:系统积气,形成气塞,循环受阻。

解决措施:试压时期排气时应尽量选择最高点排气,或反复冲洗,带出系统气体,否则气体不容易排除,影响了正常供热效果。

53、锈蚀严重的阀门如何正确开启?

原因分析:许多阀门锈蚀严重,盲目的开启。易造成阀门的损坏,造成事故的发生

解决措施:阀门如果锈蚀严重而且不容易更换的前提下,应选择滴一些除锈油后,慢慢开启用力适度。

53、自动排气阀不排气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排气口被堵,浮动装置被卡住

解决措施:为了便于修理或清洗排气阀应尽量在排气阀前加阀门

对排气阀进行清理或查看浮动装置,如无法修复立即进行更换,或排完气后关闭阀门。

54、自动排气阀漏水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分析:管道内有杂质,阻碍了浮漂动作,使排气口无法关闭,安装了劣质阀门。

解决措施:首先关闭排气阀前的阀门,对浮漂进行清理查看,尽量安装质量过硬的自动排气装置,完毕后重新打开阀门排气。

2.电脑维修技术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文档 篇二

在各种工业控制环节中,大量应用了工业电脑。工业电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受到了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运维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运行管理,着重管理工业电脑系统的端口、驱动器和应用软件,对系统初始期的规范化部署管理不足,使许多问题在部署之初就存在,例如主机命名不规范、系统安全设置项遗漏、维护软件安装遗漏或装有无须软件、管理台账信息登记错误等,这些问题使管理维护成本加大,延长了故障后的恢复时间,直接影响了正常生产。

本文探讨采用操作系统映像构建及分发服务等技术手段,针对基于Windows系统(包括XP-Embedded及Server系统)的工业电脑,建立企业级别的初始环境规范化管理平台的方式方法。

1数据环境准备

1.1搭建网络环境

工业电脑对网络信息安全要求较高,为保证映像管理和进行部署的环境足够纯净,需搭建专门网络环境。此网络环境,需具有DHCP服务器1台,可供存放映像的NAS网络存储1套,映像维护测试电脑1台。

1.2应用软件收集

通过应用软件需求调查,收集各应用环境或工控环节上需要用到的应用软件清单和安装文件。还要对所选的软件进行安装、使用测试,保证软件版本正确,功能足够并且运行稳定,没有危害系统管理和信息安全的插件或功能。

应用软件需求调查的另一个目标,是找出需用软件的最大公约数(公共部分),以便把此部分软件放入操作系统的基础镜像中。而对于应用软件的个性需求,则留待部署时再从软件安装包中选装。

1.3驱动程序收集

驱动程序的收集与应用软件需求调查的方法和目标相似:将公共驱动集成进操作系统的基础镜像中;而较少机器需用到的驱动则放到网络共享文件夹中,在制作操作系统镜像时,将此文件夹作为Out-of-Box Drivers文件夹。

1.4系统补丁收集

软件更新补丁包括操作系统的关键和重要更新,也包括应用软件的更新补丁。补丁的收集工作相对较为简单,但为保证安全性,尽量从官方网站下载。

1.5系统设置项收集

一般的工业电脑操作系统,即使是XP-Embedded,通常也会有一些特定的设置。拥有完整的设置清单,有利于保障所部署的系统完善可靠。

2建立操作系统基础影像

建立操作系统基础影像的目的是简化公共软件、驱动、补丁的安装工作,并完成共有的系统设置。制作基础影像的常用方法是使用DISM工具,其主要操作步骤为以下几点。

1)用DISM对WINDOWS原始安装映像解包挂载,命令格式为:

dism/mount-wim/wimfile:"<映像路径>install.wim"/index:1/mountdir:c:<目标路径>。

2)对解包后的目录映像,使用DISM工具以Disable-Feature或Ensable-Feature参数进行功能增删处理,也可对其挂载的目录中的外部程序文件进行直接编辑整理。

3)将最新的公共驱动程序和补丁集成进原始镜像中,命令格式为:

dism/image:<映像挂载的路径>/add-driver/driver:<驱动文件的路径>/recurse/forceunsigned。

对于补丁,命令格式为:

Dism/Image:<映像挂载的路径>/Add-Package/Package Path:<补丁文件路径>(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补丁有其专用的集成方法,与上述命令会稍有不同)。

4)以DISM重新生成WIM映像文件,并卸载挂载目录。

Dism/Unmount-WIM/Mount Dir:<映像挂载的路径>/Commit。

对于应用软件,使用DISM来进行集成,需满足的要求较多,往往难以实现。此类情况也可采用在测试电脑上进行系统安装,在完成Windows安装后再进行应用软件安装,之后使用Sysprep进行映像封装的方式。但此种方式,在不同硬件环境下,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兼容性问题。

3制作系统应答文件

对于个性化的软件驱动和系统设置,适宜使用安装应答文件来进行安装。应答文件是一个XML文件,可以手工编辑,但使用Windows System Image Manager(简称SIM)工具,会更易于操作。

在应答文件中,可以对Windows安装的以下各阶段进行订制。

1)Windows PE阶段,完成关键驱动程序添加。

2)offline Servicing阶段,完成即插即用驱动的安装。

3)Specialize阶段,在此阶段可以完成系统的大量设置项,包括IE的各项配置、启动项、防火墙设置等。

4)andit System和audit User阶段,主要用于验证设计目标是否达成。

5)oobe System阶段,完成区域、语言、版权、主机名等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存在部分无法在应答文件中实现,或实现得不够灵活、完美的设置项目,此类情况可以通过编写专门的设置程序来完成。利用Run Once设定,用户在登录时能够从服务器数据库读取设置更新项,并按需要自动执行一次新的设置。

4映像管理与分发

制作好的影像统一集中存放于专用网络上的NAS存储中,一方面供设备分发部署,另一方面,也便于即时更新维护。

最简单的映像分发方式是,将要部署映像的工业电脑接入此专用网络,然后通过PXE启动至已驱动网络的Windows PE,以进行映像安装。可以使用类似net use n:\servershare的命令影射网络驱动器,然后安装命令指向NAS上的WIM文件,应答文件也可以在安装命令行参数中指定。使用此方法,也可以通过开发专用的执行程序,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

但事实上,微软已经提供有专门用于映像分发的平台—MDT(Microsoft Deployment Toolkit)。使用MDT,可以省却从PE网络启动到应答脚本设定等一系列软件工具的开发工作。并能更完善地管理一系列的不同应用环境的需用到的映像,实现映像和应答文件的版本管理,使之与设备台账相对应。

5镜像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软件系统和软件补丁又会发布,要保持基础镜像的适用性,必须定期更新基础映像。如何简单快速而又有效地更新镜像的补丁、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方法是直接利用映像分发服务器,设立计划任务,每月自动从WSUS的补丁库中复制到指定目录,并由DISM挂载脱机影像来进行更新。

DISM具有API接口,可以编写专门的程序来完成此项工作,这也是更为稳定的做法。为简便起见,也可以由批处理命令和计划任务来完成。

除使用DISM脱机维护映像外,也可以在虚拟机中安装映像并引导到审核模式,来进行软件维护,完成后再重新封装。

6结语

采取映像技术进行工业电脑的初始环境管理,有利于软硬件台账的登记更新、规范系统设置,保证在故障处理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工业电脑的初始安装,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错漏,提高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摘要:探讨在工业电脑的系统环境管理中,引入系统映像管理技术,实现工业电脑初始安装的规范化管理,以达到降低网络安全威胁、缩小工业系统故障恢复时间的目的。

3.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规范 篇三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规范是学院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和评定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为适应学院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一、师德修养

第一条

教师应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刻苦钻研业务,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勇于创新,积极完成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品德端正,教风严谨,教书育人。

第二条

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格和仪表行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养成严格的时间观念,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课堂、不拖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条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学思想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全面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严格管理。

二、任课资格

第四条

教师应取得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身体健康,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

第五条

没有从事过教学实习工作、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应由中、高级职称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须经过对拟开课程的试讲,教研室主任考核,系领导审核以后方可执教。

第六条

教师要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掌握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资料。

第七条

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书后方能上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发现不宜上课者,经教研室主任提出,系审核,可暂时中止其教学工作。

三、课前准备

第八条

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订,由教研室组织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编写,并经系和教务处审核后执行。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同时也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 标准,执行过程中其基本内容不得轻易变更。如果确需变动,必须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各门课程都要选用适合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要求,所选用的教材要求体系、内容有较好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对学生具有启发性、适用性。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国家及省级获奖优秀教材、国家及省级精品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对部分难以选到合适教材的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课程),教研室可组织教师编写,经各系审定,报学院学术委员会核准,方可印刷使用。

第十条

授课计划是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教学进度的具体安排。任课教师必须在开学前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校历等相关文件制定出授课计划。同年级、同层次、同课程教师应共同讨论,统一进度,逐级审核签字后执行。授课计划一式三份,一份留教务科存档,一份交教研室保管,以备检查教学进度之用,一份由教师个人保留(批准作为教学改革项目的授课计划可自行安排)。授课计划应按规定填写完整、准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总学时数相符。授课计划一经制订,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调整授课计划或教学进度,须经教研室、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一条 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要求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把握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并熟悉与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料,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吸收与本课程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第十二条 任课教师应明确所讲授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了解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应书写规范、项目齐全、内容充实、科学系统。每次上课时应携带本次课的教案、授课计划,以备抽查。教学中使用的模型、图表、幻灯、多媒体等教学用具以及实验、实训、实习应提前安排,不得影响教学。

四、课堂教学

第十三条 上课前,教师应填写教师日志并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作好记录。上课伊始,教师应简要介绍本课程教学计划,详细说明教学中课外作业、实训、测验、考试、考证等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教育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 课堂讲授要努力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突出实际应用,揭示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既要有科学的严密性,又要注意表达的生动性;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忌照本宣科、罗列堆砌、平铺直叙。

第十五条 教案除讲稿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每次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讲授的内容提要,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适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教学设备的配合使用;作业量和课外学习指导;测验考试等。

第十六条 教师上课应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板书清楚规范、课堂时间分配恰当。教师要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并不断加以改进。

第十七条 如有专门的习题课纳入授课计划,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作业和时间安排要适宜;习题课教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把习题课改为自习课。

第十八条 教研室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以求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统一教学基本要求和进度。

五、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

第十九条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包括课外辅导、答疑、指导学生阅读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情况,主动深入班级辅导,辅导次数和时间由教研室和系及时记载。

第二十条 任课教师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作业应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选题以巩固知识和形成能力为目的,作业次数和份量要适度。对难度较大的作业,教师应及时提示和辅导。

第二十一条 任课教师应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讲评。不合格的作业,应退回重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回答情况,应作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部分平时成绩予以记录,对无故缺交作业超 过布置作业量1/3以上者,取消其该课的考试资格。迟交作业1周以上者,按缺交作业论处。

第二十二条 教研室主任在期中和期末应抽查学生的作业本,以了解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六、考试、考查、平时测验

第二十三条 每学期所开设课程均应进行考试或考查,各系教务科应该在下达教学任务书时将该门课程所选择的考核方式告知任课教师,并由任课教师告知学生。

第二十四条 试卷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反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试题既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广,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程度相当,题量应与限定时间相符。试题的文字表述要简练、明了、准确。

第二十五条 在课程试卷(题)库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每位任课教师应在期末拟制A、B两套试卷,两套试卷的题量和难度大致相同,经教研室主任审批后使用。开展集体备课的课程,应使用统一试卷。

第二十六条 复习迎考期间,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复习,但不得在复习过程中泄露考试内容,也不得在考试时给学生以任何暗示,违者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七条 监考是教师工作任务的一部分,监考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监考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尽力杜绝考场内出现作弊现象。如果仍发现学生有作弊情节,应马上制止,取消其考试资格,并立即报流动监考处理,不得隐瞒或私自处理。

第二十八条 教师评分必须客观公正,要严格按照试题的评分标准阅卷,教师不得给学生当面批阅试卷。试卷批阅后,各系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平时成绩按10%——30%的比例记入学期总成绩。学生成绩应在课程全部考核完毕,成绩登录后,由各系教务科统一向学生公布。成绩一旦登录,不得擅自改动,如有差错,必须由任课教师填写《成绩修改申请表》经系主任审批、教务处审核后方可更改。

第二十九条 课程考试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及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对考试结果出现不及格率较高等异常情况,教研室必须组织任课教师等相 关人员进行考试评析,分析学生答题和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落实改进措施。

第三十条 集体备课、统一试卷的课程,力求实行集体流水阅卷,为将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行集体阅卷奠定基础,教研室主任应负责抽查阅卷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 任课教师必须在考试后3天内将成绩单和试卷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分析,经各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后交教务科,试卷在各系保存三年备查。

七、实验、实训、实习

第三十二条 实验是指为课程教学设计的验证性和研究性课程,含验证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等。实验课应严格按实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不得随意增减实验项目或实验内容。教师应认真准备实验,所有实验项目均应亲自试做,必要时要做预备实验,保证学生能按要求顺利完成并达到训练目的。

第三十三条 教师应参加每个实验项目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注意培养其观察、测量、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第三十四条 教师对学生参加实验课的情况要认真进行考勤登记,凡无故缺课者,除酌情对考试成绩扣分外,必须责令其补做。情节严重者应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

第三十五条 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按相关部门的规定流程进行操作,违反者追究责任。

第三十六条 实训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要从培养大学生实训技能的总体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实训课应达到的具体要求,拟订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指导书。实训的组织实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单项实训到综合实训,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较系统的训练。

第三十七条 实训课指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实训指导书,课前要认真检查实训器材的性能和准备情况,预先试做,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第三十八条 指导学生实训应严格要求,实训前应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没有预先准备的不准参加实训,合格者方可操作。实训时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在场巡视指导,解答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实训结束时,要审核实训结果。对学生的数据和报告要认真批改。

第三十九条 课程设计要根据各系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进行。指导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的选题与份量必须符合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对课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掌握每个学生设计的进展情况。对完成的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写出较为详细的评语,并评定成绩。

第四十条 实习大纲及其实施方案由教研室组织教师拟订。实习单位由各系自行联系落实。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都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

第四十一条 各系应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习指导教师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大纲规定的实习任务,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并做好实习的总结工作。实习中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系和学院汇报。

第四十二条 各系应根据实习学生的人数和实习性质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实习开始前由系召开实习动员会,宣布实习计划,进行组织纪律和安全等教育。实习结束返校后要进行业务总结。实习计划和书面总结由主持项目的教师执笔,经系教学主任审阅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十三条 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社会调查)要结合专业纳入教学计划。要根据实践目的和调查的内容,落实实践单位。整个实践过程要有周密的安排,逐日落实活动内容。各系要指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作业或论文要进行评定和考核。

第四十四条 具备条件的专业,要对学生进行技能等级鉴定,承担指导任务的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的相应要求做好理论和技能的辅导工作。

第四十五条 各类实践教学必须有考核办法,有成绩记载。

(1)实验实训考核:凡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训课程均应按理论教学一样独立考试,单独计分;未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训应按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定比例进 行考核记入课程总分,其比例依据实践课程性质、地位和教学内容比例等确定,各系可依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2)实习考核:由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实训内容单独进行考核,或与实习单位一起共同考核,或委托实习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进行实际操作考核。

(3)其它实践教学考核:主要根据有关报告、实习单位评语、实际成效等评定成绩。在院外进行实训实习的学生成绩评定必须有实训实习单位的意见。

3、实践教学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负责评定,并录入成绩管理系统。

八、毕业论文(设计)

第四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进行方式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准确、合理、切实可行。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社会实际。

第四十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由各系全面负责,由教研室组织收集并选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经指导老师认真讨论后确定,以保证选题准确、合理、切实可行。

第四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由教研室负责安排,各系要选派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初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要由有经验的教师加以协助。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切实做好毕业论文(设计)中学生的思想工作。

第四十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必须采用答辩方式。各系要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也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答辩工作。答辩时既要向学生质询课题中的关键问题,又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审阅与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按百分制或按五级记分制记分,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第五十条 各系应把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计划(包括学生分组情况、落实单位、时间安排、设计和论文题目、指导教师、经费预算等)于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2个月报教务处备案。

九、教学工作考核

第五十一条 教师应主动承担一定量地教学任务,同时还需完成学院、系和教研室布置的其它工作。

第五十二条 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课时;教务处正副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课时;系(部)教学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课时;中级职称以上的任课教师,每人每月听课不少于2课时,全学期听课不少于8课时;中级职称以下每人每月听课不少于3课时,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2课时。实习期或新聘任教师每人每月听课不少于4课时,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6课时。兼职的行政人员听课,按照相应职务的听课标准减半执行。听课记录要填写详细、完整,并于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第五十三条 任课教师须按规定参加所在系、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的业务进修、科技讲座、教学及教改经验交流活动。

第五十四条 学期结束前,各系要组织教师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以利于推广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纪律

第五十五条 为维护教学秩序,对已排定的课表一般不作更改。没有特殊原因教师不得随意变动上课时间、地点或更换教师。任课教师因病、因事请假,不能按时上课时,教研室应指派其他教师代课,并报系教学主任审批,教务处备案。在无人代课的情况下,教研室应说明情况,填写“调、停课申请单”,经系领导签署意见,报教务处备案,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第五十六条 教师因故要求停、调课,必须由教师本人事先在系办理手续(遇有不可抗拒的因素除外),不能由他人代办。对获得同意的停、调课,由各系教务科通知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学院统一安排的停、调课,经分管院长签字,由教务处负责通知各教学单位。第五十七条 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内容和进度进行教学,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也可介绍不同的学术见解。但不得讲述与课程无关的内容,更不能发表不健康或者不正确的言论,也不能任意增、减课时和变动教学内容。

十一、奖励、处分

第五十八条 对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学任务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经系或院评定可分别给予相应的系级或院级奖励。

第五十九条 凡出现教学失误、教学事故者,学院要给予相应处理。具体规定见《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第六十条 对在教学考核中处于末位的教师,各系要对其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并指派指导教师帮助其整改,对学生或教师评教反映出的教学态度极其不端正、教学效果极差的任课教师,各系必须责令其限期整改,否则将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十二、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一条 任课教师应按时上交相关教学资料。主要内容包括:(1)授课计划;(2)听课笔记;(3)教师的经验总结、论文、专著、编写的教材及参考书、译文、教研及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等;(4)所任课程的学生成绩记载表及试卷分析表;(5)所任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6)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等能反映实践性教学情况的原始资料;(7)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的材料等。并在各系组织下认真填写《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二条 所有任课教师都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以上资料交由各系检查审核,并由各系分类归档。教师的业务考核、奖励等材料均应归入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

十三、业务培训

第六十三条 新聘任的青年教师均须参加岗前培训,学习党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学习学院的教学管理规定以及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明确教师职责,了解教育规律,掌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第六十四条 教师需按学院要求定期进行业务进修和培训,积极参加专业技能训练和到基层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尽快成为“双师”素质教师。

十四、教师科研

第六十五条 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类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与学术素养,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六十六条 教师要对本专业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断将研究的成果引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与研相互应用、补益、促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第六十七条 的重要依据。

十五、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其它有关未尽事宜,由教务处研究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是教师聘任、考核、职称评定、评优等拟定解决方案,报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

第六十九条 释。

4.关于规范电子文档格式的建议稿 篇四

全体教职工:

为规范文档和做好文档资料管理工作,树立工作严谨态度意识,特对文档材料格式加以规范,做到整齐划一和完美和谐。现对文档格式作以下要求建议,希望大家遵照参考执行。

一、页面格式

1.页边距上(T):2.54cm,下(B)2.54cm;左(L):2.8cm;右(R):2.4cm;

2.装订线位置(T):左边装订,在约与上下边距7cm处装订;

3.页眉(H):1.5cm,页脚(F):1.5cm; 4.垂直对齐方式:顶端对齐;

5.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特定情况下可以作适当调整(一般文档以系统默认为参考);

6.页码一般使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如“-2-”)。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二、标题格式 1.主标题

文档的主标题一律使用“小标宋体二号、小二号或宋体加粗居中”格式。标题回行时应词意完整,不能将词组拆开。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可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标题与正文间隔为五号字号空一行,行距最小12磅。

2.副标题

字体,与主标题一致;字形,不加粗;字号,三号。3.小标题

第一层小标题用三号仿宋体、宋体或楷体加粗也可用三号黑体,其他层的标题用三号仿宋体、宋体、楷体或黑体。是否加粗视情况而定。同一材料中相同层的标题的字体相同。如文件中有附件或表格,则其标题按照主标题的格式调整。

4.署名

若在标题下署名,则用小4号仿宋体居中或右空两个字符右对齐格式;若署名在页尾,则使用与正文相同字体字号右空两个字符右对齐格式。

三、正文格式

正文使用三号或四号仿宋体、不加粗,所有文字、标点均使用全角字符。如果正文中包含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可以以排版美观为目的灵活调整其字体大小,但字体样式必须按以下格式设置:表格的表头“宋体、加粗”,表格内容“仿宋、不加粗”,表格中的所有内容必须居中对齐;如果正文段落前有小标题,其格式只需要相对本段正文加粗。

四、段落格式

1.段落行距

段落为首行缩进两个字符,行距一般为1.5倍行距或28磅,可根据段落情况灵活调整,不统一要求,但必须保持文档内部的相对统一。

2.段落编号

一级段落编号为“

一、”、“

二、”……,二级段落编号为“1.”、“2.”……,三级段落编号为“(1)”、“(2)”等等。一般不使用四级段落编号,若有四级段落,编号为:第一层“

一、”、“

二、”……”;第二层“

(一)”、“

(二)”……”;第三层“1.”、“2.”……”;第四层“(1)”、“(2)”……”。

相同的编号段落之间通过分号分隔,最后一段用句号结束。为方便调整格式,请取消“段落自动编号”功能,方法如下:“工具”菜单——“自动更正选项”——“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选项卡——取消“自动编号列表”条目;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二……”后用顿号“、”;“

1、2……”后用点号“.”;“(一)、(二)……或(1)、(2)……”后不需要添加任何符号,如出现:“(一)、指导思想”、“(2)、领导小组”则为错误格式。

如果在一段文字中出现若干分支点,除可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第三……”“一是,二是……”外,也可用“(1)、(2)……”标示。

五、附件格式

附件字体、字号、行距与正文相同。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应当另页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若有多个附件,则使用“附件

1、附件2……”,后不使用冒名“:”,即不能为“附件1:”格式。

六、落款

落款必须使用单位(部门)全称,在正文后至少空两行落款,格式与日期对齐;日期使用“YYYY年MM月DD日”(如:使用2018年1月9日,不使用虚位2018年01月09日)右对齐右空4个字(须使用“右对齐”功能,不允许通过空格键调整)的样式。

凯里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公室

5.电脑维修技术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文档 篇五

2、点击左上角的Office图标——Word选项;

3、切换到“自定义”选项;    4、在选择命令的下拉框点击选择“不在功能区中的命令”;    5、滑到最底部找到“自动滚动”,并添加到右侧,点击确定;    6、可以看到左上角快速工具栏多了一个绿色的图标,就是自动滚动,点击该图标,控制向下滑动的速度就可自动滚动阅读了,

6.电脑维修技术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文档 篇六

一、美国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规范

(一)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新规范提出的背景

20世纪末期,新经济的出现是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直接导因。新经济是以全球化和高新科技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在它的影响下,美国许多低端制造业开始衰落,新的服务性行业不断出现,现有职业也不断变化和整合。这使得以往教授学生单一技能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难以为继。对此,美国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职业技术教育战略,即通过将学术内容融入到职业技术课程中来培养适应能力更强、职业口径更宽、并有一定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职业技术工人。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职业技术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基本学术能力,以及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高层次推理、使用信息能力、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等。[2]联邦政府也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来提升职教的学术性。2001年,国会通过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NCLB),要求提高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公立学校的学术标准,并对教师进行相关问责。此外,为推动职教改革,国会还在1990年、1998年和2006年三次对《帕金斯职业与技术教育法》(Carl D.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1984)进行修订,并重新授权。该法案提出了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宽口径的职场工作能力和将中职与高职课程接轨、推进高职教育的两大任务,要求职教教师将学术内容融入职教课程,同时规定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采纳了高学术标准和问责机制才能继续接受该法案的资金支持。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规范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传统上重实际操作而轻学术,因此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常常是学校录用职教教师的首要条件。许多教师没有经过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而从业界直接转入,往往缺乏教学法知识和教授学术内容的能力。在中职教师紧缺的贸易、工业、健康护理领域,不少教师甚至缺乏学士学位。据统计,在1994年约有7.8%的中职教师没有学士学位。[6]由于当代职教改革要求教师将学术概念融入到职教课程中去,这使得那些在教学和学术能力方面尚有欠缺的教师难以完成新的任务,因而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与支持。

为规范和推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国会于1998年重新授权的《帕金斯职业与技术教育法》要求各州和学区保证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7]2006年再授权的《帕金斯职业与技术教育法》提出,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关键,要求各州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相关的专业发展活动,增强教师在职教课程中融合学术内容的能力及加深对工业标准的理解,同时提高职教教师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的比例。[8]这些联邦职教法令为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发展动力、资金保障和政策导向,并由此整合了州、学校及社会的各种资源来推动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督促中职教师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要求学校加强对新教师的入职引导(Induction);增加中职教师的专业培训机会,尤其是在将学术内容融入职教课程方面提供培训和专业支持;鼓励中职教师与教授数学、英语、科学的学术课教师(Academic Teacher)通过相互合作,建构以课程改革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

二、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及其影响

(一)督促中职教师取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

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是中职教师学术水平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提升职教教师中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努力方向。要取得长期教师证书,中职教师需要取得学士学位,完成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长期以来,美国大多数州都在正式教师资格证之外还提供临时性教师证或应急性教师证,以解决职教领域教师短缺的问题。临时性证书主要授予那些没有学士学位或教师教育培训经历但学校又急需的中职教师,用以规避正规教师资格认证的要求。由于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难以满足当前实施学术和职教课程融合的教改要求,因而各州开始采取措施,督促他们在教学的同时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认证。尽管具体规定有所差异,但各州一般都要求这些教师在3~4年或更长的期限内完成教师教育课程,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以取得州级长期教师资格证书。

除了州级资格证外,各州还鼓励中职教师通过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的全国性教师资格认证。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是推进教学标准的非政府组织,制定了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需要通过该委员会组织的教学法、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等标准化考试才能获得全国性教师认证。与联邦提倡宽口径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相适应,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的职业技术教师专业考试不是考核单一职业领域的内容,而是将科目分为农业与环境、艺术与传媒、商业市场与信息管理及企业精神、家庭与消费、健康服务、公众服务、制造与工程技术、技术教育八大职教群来进行考试和认证。各州的教师执照专业考试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教授宽口径职业课程,而不是单一职业领域的内容。这些认证规定直接影响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场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二)重视对新中职教师的入职引导

入职引导是教师从新手到成为有经验教师的专业体验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9]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开始重视入职引导这一环节,为新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进而培养和保有高质量的职教教师。入职引导对于持临时性证书的中职教师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缺乏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经历和教育实习体验,在教学上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需要得到老教师的指点。导师制(Mentoring)是目前学校对新中职教师进行入职引导的最主要措施。校方一般安排相同专业或邻近领域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为新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个人专业成长等方面提供长期的咨询和指导。在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问责的背景下,导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新教师在职业技术课程内容与学术标准之间建立联系。为此,许多学校常常组织导师团队为新职教教师开设关于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的研习会,提供热线解答问题,帮助后者理解职教课程改革的新要求。[10]

(三)加强教师课程融合方面的培训

对许多中职教师而言,将学术内容融入职教课程教学中是个很大的挑战。据美国南方教育委员会(SREB)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1%的中职教师认为,将阅读、写作和沟通技能融入教学中需要加强自身专业发展;有45%的教师认为,将数学融入课程需要外界的协助。[11]因此,培养中职教师的学术能力,尤其是他们在职业教育情境中教授学术概念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针对这点,各州的教育部门、学区、学校、高校和非政府培训机构均采取了措施,帮助职教教师提高课程融合能力。

首先,各州在推进中职教师相关专业发展上扮演了主要角色。州议会、州政府及其教育机构是此类培训最主要的提供者。[12]这是因为1998年的《帕金斯职业与技术教育法》要求各州将该法案的部分资金用于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学术标准。[13]各州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主要是通过州议会拨款,资助一些相关培养项目来完成。这些资助项目包括:组织开发融合学术内容的职教课程模式;资助职教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活动;资助高校开发职教教师培训项目;鼓励职教教师更新业界标准等。例如,俄亥俄州要求所有的中职教师都必须参加由学区安排的辅导项目;宾西法尼亚州教育部职业教育局组织工业界人士、中职和高职教师来联合开发融合学术内容的职教课程;宾西法尼亚州教育部还成立了“数学委员会”,让数学和职教老师合作开发可应用于职教课程的数学内容;田纳西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基金则赞助了由高校组织的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会议和研习会。

其次,学校是教师专业培训的具体推动者。主要措施包括:为中职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和鼓励教师在课程融合方面进行团队合作,以帮助教师掌握新的职教课程模式。具体而言,校方为中职教师提供参加各种课改相关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项目的机会,并让他们分享所得信息。由于职教教师和学术课教师间的相互协作是课程融合的关键,[14]学校还常常将双方教师编成一组,鼓励他们合作开发和实施学术与职教融合的课程。这种合作是互利的,一方面,学术课教师帮助职教教师在职教课程中确定、增补、提高和加强学术内容;另一方面,学术课教师也充分了解了学术概念和定理在职业情境中的应用,丰富了自己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双方组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各自的教学领域都得以加强。此外,为获得更多专业发展机会,督学和校长还积极寻求联邦、州及非政府组织的职教基金支持,为中职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合作项目提供资金。

高校在培训职教教师的学术能力方面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由于一些教师需要在职取得学士学位和修习教师教育课程来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认证,许多高校因而将课改培训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并与大学学分挂钩。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课程针对性强,能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同时提高他们将学术内容融入职教课程的能力。较常采用的模式有结构性课程(Structured Course)和学习小组。结构性课程由职教专家主讲,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将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融入职教课程。该课程对职教教师和学术课教师都开放,并鼓励双方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也由学术课教师和职教教师组成。双方在高校职教专家的指导下两周一次定期会晤,探讨在课程融合方面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小组方式的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利用日常教学作为实施课程融合模式的实验地,并在此基础上一起相互学习、分享、讨论和反思。由于职教教师和学术课教师互相学习是由双方的实际教学需要所驱动,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课程改革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满足了教师复杂多样的需要。

此外,作为美国最主要的研究职教及其专业发展的非政府机构,“全国职业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NRCCTE)为中职教师提供了可具体实施的课程融合模式,并承担了相关的教师培训任务。在2005年,该中心应州、地区联盟以及大学区的要求,开发了“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数学”课程模式(Mathin-CTE),并且为中职教师应用此模式提供了培训和技术协助。这一培训项目将农业、自动技术、商业与市场等领域的职教教师与同校或同学区的数学老师编成一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来确定数学概念与职教内容在应用中的交汇之处,进而设计融合了数学内容的职教课程。培训为期10天,其中暑期集中培训5天,春季、秋季各2天,期末1天。同时,该中心还组建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让不同地域的教师能够在培训期间以及培训后通过在线研讨的方式分享资源、想法和教学计划。到2010年,该中心已经为17个州、大学区提供了技术协助,培训了145名学校管理者和504名职教教师及464名数学教师。[15]从2009年开始,该中心创建了第二个项目,即“职教中的真实性读写”(The Authentic Literacy in CTE),帮助教师以职教课程内容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读写能力。2010年,该中心又进一步开发了“职教中的科学的先期研究”(Science-in-CTE pilot study),并启动了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这些项目有效地提高了职业教师的课程融合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中职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情况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中职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发展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区与学校将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工作、升迁、工资待遇挂钩,给了他们压力和动力。据美国教育部2004年全国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调查(NAVE)显示,2001年,大多数中职教师参与了由《帕金斯职业与技术教育法》资助的专业发展活动。学术课程标准方面,83.3%的中等职教教师人均接受了8.7小时的培训;职业课程标准上,77%的中职教师人均接受了10.5小时的培训;在将学术知识融入职业课程方面,70.8%的中职教师人均接受了8.5小时的培训;在教学技术设备使用上,81.4%的中职教师人均接受11小时的培训;在学科领域,有76.5%的中职教师人均接受了12.9小时的培训。[16]上述数据表明,除本学科内容外,中职教师专业培训有三个重点,即学术标准和职业标准的融合;学术内容与职教课程的融合以及课程教学中新技术的运用。这正是美国职教改革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具体体现。

三、结语

目前,美国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经验。首先,职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强化职教课程中的学术元素,而实现这个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中职教师的相关专业能力,帮助教师将学术内容融入职业技术课程教学中去。这种以推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来保障职教改革成功的思路值得我们研究。其次,联邦通过立法有效地规范和影响了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国会依据教改方向和内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职教法案,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宏观指导、政策要求及资金支持,并由各州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成体系化的培训网络来具体实施。联邦这种通过立法并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来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避免了过于具体或统一的行政规定造成的僵化和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此外,鼓励中职教师和学术课教师组成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共同体也是此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正是由于双方教师建立了互惠互利、取长补短的长期合作关系,才使得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能够真正落在实处,并呈现出可持续发展势态。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d.).Career/Technical Education(CTE)Statistics.Retrieved Oct.15,2012,from http://nces.ed.gov/surveys/ctes/highlights.asp.

[2]Pogliano,M.J.(2008).The Prepa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eachers:A DescriptiveCase Study.(Doctoral Dissertation).Available from Pro-QuestDissertations&ThesesDatabase.(UMINo.3350846)

[3][7]Carl D.Perkins Vocational and Applied Technology E-ducation Act of 1990,Pub.L.No.101-392§2(1990).

[4][13]Carl D.Perki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Act of 1998,Pub.L.No.105-332§2(1998).

[5][8]Carl D.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m-provementActof2006,Pub.L.No.109-270§2(2006).

[6][12][16]Silverberg,M.,Warner,E.,Fong,M.,&Goodwin,D.(2004).National Assessment of VocationalEducation:Final Report to Congress.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9]Joerger,R.M.,&Bremer,C.D.(2001).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of Beginn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Teachers.Columbus,OH:National Dissemination Centerfor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10][15]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reer and TechnicalEducation.(2010).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Sec-ondary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Implications forChange.Louisville,KY:NRCCTE,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11]Bottoms,G.,&McNally,K.(2005).Actions States CanTake to Place a Highly Qualified Career/Technical Teach-er in Every Classroom.Atlanta,GA:SREB.

上一篇:物品借用申请单下一篇: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