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2024-06-23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通用10篇)

1.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一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学习

一个小女孩低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在她面前,是一条可以逃生的路,但她却不能迈出一步。身边的几个孩子也都不敢抬头,一个男人的声音咆哮起来:“你们没有自己的概念,是不是?你是一个奴隶,对不对?”女孩子点点头,一些孩子抽泣起来。一旦被抓,孩子们就会被罚堆柴火,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总会有个蓄意捣乱的人来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除此之外,他们还时时面临着被“绞死”或被“殴打”的威胁。

这并不是电影片段,而是美国亚拉巴马州科斯比训练营中的一堂逼真的历史课。科斯比训练营的老师们试图通过真实地再现当年的环境,让四、五年级的孩子们装扮成奴隶,亲身体验被像货物一样贩卖的滋味,还要与追捕他们的人斗志斗勇。通过这种“情境再现”的课程,孩子们可以真实地体验到历史,是单凭书本教学无法获得的。一堂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课堂是“乐园”,学生乐在其中,兴趣盎然,理想的课堂生活是“创造坊”,给学生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探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体验的意义。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以及缄默性等特点,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个人领悟和情感意义的生成,能够突显学生在学习中无人可替代的主体地位。把“体验学习”引入 课堂教学中来,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作为市“十一五”课题《小学体验学习研究》研究的一分子,通过学习当代世界最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库伯教授的论著以及在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等的指导下,对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学习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要上好“体验学习”型数学课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选择适当的体验方法,科学设计体验情境是上好数学“体验学习”课的前提

所谓“体验学习”课是指通过学生亲自经历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经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习中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发展、成功的乐趣,而且还使他们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创新精神、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精神等诸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进行数学教学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生活实际问题。体验的方式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或者十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考虑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因素。必须考虑教师作为教的主体的优势和不足,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状况、原有的社会环境,考虑学生的特点、身心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实际的思维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因素,以利因材施教。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去选择适当的方法。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从教学内容出发拟定的。我们所选择的方法必须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使方法与内容相适应。三是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教学方法确定后,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体验情境:一是设计的的体验情境要充分反映教学内容的实际。二是设计体验情境要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三是设计体验情境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在经历、思维、能力、兴趣、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特点。四是设计体验情境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三角青形转化为过去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一般规律。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将两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这时老师及时提出新问题:是不是不管哪种三角形在计算面积时都具有这一规律呢?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新的矛盾再次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们剪的剪,拼的拼。

又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袜子,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如通过每个学生尝试“抱25千克的大米”等活动,让学生来感知体验1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是依靠教师“教”,而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当作现成的理论来教,而要以“体验”为载体,帮助学生架起思维和建构的平台,开阔同学的视野,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二、教师转变观念,摆正好位置,是上好数学“体验学习”课的保证

1、教师应当是体验活动的组织者、领导都。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体验活动的目标,激发动力,端正态度。教师安排体验活动的时机要合适,难度、时间、作业量要适当。

2、教师应当是体验活动的指导者、古县者、合作者。有些体验体验活动要求教师能够进行示范,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有时还应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体验。

3、教师应当是体验活动的鼓励者、评价者。这是体验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角色。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去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和体验结束后及时自主评价,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修正错误,强化自身的优势。

教师在摆正了自身的位置以后,还应在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要注意和防止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将学习性的体验等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存在的意义。二是限制体验主体的自由,由于教师过多的干预,致使本来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变成了在教师操纵下的一种没有自主判断、没有行为决策自由的活动,丧失了数学“体验学习”课型的价值。三是应用“体验学习”课型的频率和难易程度失当,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过频、过难地采用“体验学习”课型,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我们的研究才刚起步,因而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回答,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探索。如,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地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创新;怎样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怎样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为优化环境的关系,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互补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确保学生的体验、感悟,同时又能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实施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效果最佳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

2.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二

一、体验学习的概念内涵

美国的大卫·库伯认为:“体验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和生成知识的过程。”知识是一个转换的过程, 是连续不断的创造与再创造。学习转换的体验包含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两种体验, 要理解学习, 必须理解知识的本质是什么。体验学习是人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过程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 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 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体察及心灵感悟, 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 发展能力, 养成某些行为习惯, 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体验学习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 更符合时代要求, 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 体验学习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 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 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 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 是学习者在参与中获得体验, 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

二、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具有生活性、现实性等特征, 这些都表明了“数学应来源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活”。这是对体验学习的最好诠释。小学生在数学的体验中, 经过他们的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出数学的规律, 并把这一规律运用于实践。这既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又符合小学生经验归纳的思维方式, 同时还能弥补小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缺陷。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 自主交流探索、强化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备受关注,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进一步参与、体验数学学习, 强化交流合作, 增强自主探索能力, 掌握数学学习技能, 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所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要找准每个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 把数学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生活的密切联系, 切实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神秘, 数学就在身边, 学数学很有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途径方法

1. 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的内容。

应该说, 小学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 普遍缺乏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 学习起数学知识, 难免生涩吃力。这就要求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老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应的知识素材, 给学生们提供感性认识, 为数学的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课程之前, 可以组织学生们到银行进行一次存钱活动。活动过程中, 学生通过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 获取相关的储蓄知识, 对储蓄的种类、利息的计算等, 有直观的了解和把握。当学生们获得这些切身体验之后, 课堂上就会思路活跃、热情高涨, 学习起新知识来就显得轻松很多, 特别是有关计算利息的题目, 由于有了生活的体验, 做起此类题目便会得心应手。可见, 适当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关注体验, 可以为日后的体验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 要提供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

一方面, 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素质教育下, 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不仅能为了学生获得更多的书本知识, 而且还应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直接参与实践, 使他们在自己动手参与的过程中, 不断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设交流沟通的环境,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了解数学、热爱数学, 使他们真正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与恒心。

3. 要给予学生应用体验的快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可见,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生活中体现数学的价值。因此, 在学生学完新课后, 要经常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感知数学, 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 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用数学, 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之, 体验学习将日益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趋势。教师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问题、锻炼能力, 在思考中发展创新思维, 提升综合素质。广大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的内容, 多提供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 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到参与体验、应用体验的快乐。

摘要:在新课改革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当前, 让学生参与体验学习, 已成为一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流教学方式。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体验学习的概念内涵, 阐述了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探讨

参考文献

[1]蒋月珍.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数学[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1, (8) .

[2]王德鹏.小学数学“双向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天津教育, 2011, (7) .

[3]龙金知.提高山区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体会[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2) .

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学习 篇三

关键词 体验 乐趣 实效性 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一、自主探究——体验自身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信任自己的体验价值,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分别预备好直径不同的圆和一些毛线,上课时引导学生用毛线绕圆一周,测出毛线的长,根据测得每个圆的直径和所测毛线的长,让学生分别用“圆的周长/直径=?”这个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学生从探索中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当学生发现这个现象时,希奇极了,忍不住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每个圆量出的周长和直径都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却一样呢?”我根据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这种心理引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得出的“?”值,就是一个定值。这样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同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灌给他们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同时促使学生想更深层次地去学习数学,总结出更多的规律,乐于探究数学。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實践操作——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实践了你才能学会”。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操作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

为了让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们组织了如下操作:课前每个学生都准备米尺、三角尺、直尺等。上课时4个人一组进行操作。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指导学生量课桌面的周长,再量自带的正方形图形面的周长。每操作一次都引导学生观察:所组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它们的长、宽、分别各是多少?

最后启发学生思考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指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学生非常自然地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从中学到了操作、观察等方法,为参与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联系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的,所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首先就问学生:“你们自己有没有去买过东西?买过什么?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呢?等一系列问题。此时,课堂上七嘴八舌,每个人都有说话,情绪高涨,无法控制。从而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也有数学知识,学好数学可以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

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

[1]蔡京玉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4.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四

低年级孩子由于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等特点,导致低年级儿童在课堂上坐不住,不能专心听课,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差。特别是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这一现象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1、创设活动情境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元、角、分的进率时,可以这样设计:小明去商店买一支笔要花一元钱,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钱,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几张一角的钱才够一元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2、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如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教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别具特色。电教媒体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非常投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还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例题“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一些气球,用了28个,还剩16个,学校买来多少个气球?”学生对求被减数用加法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静变为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要求学校买来多少个气球,就是把用去的28个与还剩的16个合起来。学生就能很快列对算式28+16=44,而不是28-16=12。可见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如在“直线和线段”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呈现出“小灵通和小机灵带我们去漫游数学王国”的画面,在简短讲述后,提问“你们愿意去吗?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数学知识等着你们来学习。看,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再出示两组“线的对比图”,同时提问:“左右两组线有什么不同?”“直线是怎样的?”接着又用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小灵通和小机灵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这时,用动态演示:先出现一个亮点,由这个亮点出发,亮点逐渐向左右延伸,成为一条直线。这时老师讲述:由一点,向左向右延伸成了一条直线。这一电教手段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

4、开展游戏竞赛

1)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

可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如:巩固“倍”的概念时,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教师首先拍2下,然后拍4个2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接着,按要求师生对拍,进而同桌同学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

2)竞赛激发兴趣。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竞赛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甚为强烈。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采用“夺红旗”、“接力赛”、“夺冠军”„„等方法。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组织“计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争当小小巧算家”和“师生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动手操作实践

由于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思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使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

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9个纸盘和苹果,课上做分苹果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盆?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在操作过程,学生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当出现剩余苹果时,学生手足无措。这时,抓住时机组织同学讨论,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问:“为什么剩下1个呢?”在同学们发现“分不完”的情况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讨论做了铺垫。

6、创设趣味性与开放性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练习:

1)找图形

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

2)说图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3)折图形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4)拼图形

让学生用四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5)拼图画

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农村丰收景象”的一幅图。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由于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如摘苹果、放风筝、拔萝卜、送信、捉老鼠、过桥、配钥匙等。比如在练习课上设计这样一项练习:智慧老人来到我们班,带来了一棵智慧树,树上的红花要奖给10名红花少年,而每朵红花上都有一道数学题,每位少年都有一个编号。这实际上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在讨论数学题时,学生为了得到智慧老人的奖励,人人会争先恐后地发言。这种形式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练习的密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5.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五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初一思、态度、观念的过程。

想品德课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态度和价值观问题,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光靠说教和讲解就能形成稳固的信念的,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有关情境中进行体验,然后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才能对教材的理论内容有了真切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情境是基础,协作、讨论是途径,在这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学生才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由感悟到体验进而到知识的升华过程。有的学生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

一、体验学习的几种功能

(一)体验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一种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体会事物、人物、事实、思想,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剖析的认识活动。从体验中得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要深刻得多。平时,教师上课时用得较多的是讲授法,这就容易使知识停留于口头,使学生嘴里会说,但心理却不服,脑子里也不是思路清晰。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使讲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征服人的力量,能使学生听得进,听得身心舒畅、豁然开朗。也就是说,在“听”之时,学生如果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获得一种内心的共振,无论教师是用讲授法还是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师生心理相容的体验中,就能真正接受教育,真正把知识弄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学习是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现代人本领的人。

怎样来落实三维教学教学目标呢?加强学生课堂上的体验活动设计,发挥其中介作用,是整合三维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体验学习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体验学习能展现思路与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他帮助我们建构进取型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三)体验性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 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厌烦,因为整节课下来,学生感受不到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兴奋点,因此感到困乏。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些兴奋点,那就是多创造一些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能够在兴奋点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一种情感体验或信念的形成,乃至习惯的养成都要经历一番体验和实践,学生才有兴趣,才可能认可和形成这种情感和信念。

二、体验性教学的实践尝试

(一)真实生活的体验性学习方式 真实生活的体验学习方式大概分两种。

一种是通过教师事先的有意布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体验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感受并加以记录。例如,在讲初一的《丰富多样的情绪》内容时,我们预先布置学生把自己一天中做的主要事情记录下来,并把自己当时的情绪记录下来,最后自己简要分析原因,到课上分组讨论情绪的多样性,情绪与生活的关系。

另一种是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学习。例如,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的内容,根据讨论的结果,决定到附近农村进行现场调查。为此,四个小组分别设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案。第二个阶段在周末各小组分别到联系好的农村亲戚家去,在亲戚的带领下到田间,到养殖场,到山上去调查,去感受。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体验性学习方式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

什么是课堂情境呢?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活动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处于身心活跃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这种教学氛围即是课堂情境。

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

1.运用故事引发情境。

有经验的老师大多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昏昏欲睡时,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立刻让学生精神十足,所以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或动画,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初一《情绪是可以调试的》这一内容时,我们让一位同学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讲述一位老奶奶原来雨天愁小儿子的衣服没处晒,晴天愁大儿子的伞没人买,后来在邻居的开导下,雨天为大儿子的伞卖的好,晴天为小儿子的洗衣店生意兴隆而高兴。同时播放由学生制作的简明而夸张的动画,和故事相配套。这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并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因素,一曲《二泉映月》能让人备感人生辛酸以至潸然泪下;一首《常回家看看》让多少人想家。同样道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运用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创造出需要的意境,让学生动心、动容,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感悟青春》这部分时,我播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并且让同学们跟唱,再让同学们谈青春畅想。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内容时,播放《爱的奉献》引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主题。效果都比较理想。

3.表演体会情境。

真实生活的体验性学习方式固然效果不错,但是运用起来毕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经常运用模拟体验。根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小品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亲身体验,一方面增加情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内容时,可以课前设计几个简单的有关学生可能遇见的几种侵害的小品,课上进行模拟演示,让同学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会如何做,然后再讨论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教师启发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类似情况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学生无论是在扮演角色,还是在座位上观察,都会借助情感去体验,感受、思考,这样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6.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六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正文]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9.47÷2. 7”,      3 . 5

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

[1] [2] [3] [4] [5] [6] 下一页

2.7   9.4 .7

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        8 1

9.47÷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1 3 7

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      1 3 5

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2≠9 .47,        2

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C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再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7.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七

关键词:英语,小学英语,体验式学习,体验英语

英语学习是通过听讲、阅读、实践来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体验”就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介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 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体验式学习给语言学习者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 从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引导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羁绊,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积极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

一、优化交际环境, 体验英语的意义与交际功能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体验活动为基础的英语实践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特点。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活动, 为学生搭建语言运用的舞台, 将新、旧知识运用到不同的语言场景中去, 使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 并不断扩充自己的语言信息量, 达到真实、灵活运用语言, 探索实践语言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Clothes单元时, 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场Fashion Show (时装秀) , 鼓励学生们穿上自己喜爱的各种服装边进行展示, 边自然说出:This is my blouse.These are my jeans.等语言, 台下同学也同时喝彩道:Oh, it’s pretty.You are smart.等话语。鼓励学生在表演时加上夸张有趣的动作, 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发挥想象, 学生们毫无拘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运用了语言知识, 又体验了学习的乐趣。组织英语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的体验性学习, 真正的活化了语言知识, 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实施“生活英语”, 体验英语的实际用途

1. 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课堂语言操练要着眼于学以致用, 而非学以致考, 训练材料要尽可能的来自生活。例如, 在教“A Birthday Party”的语言知识时, 教师可留意定在班上某位同学过生日的那天来教学。首先, 以“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歌曲开场, 让同学们祝贺生日, 接着, 按照生活中的习惯, 同学们为他送上生日礼物说:Here’s a present for you.最后以游戏形式结束晚会。整个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 充分体现了英语交际活动的“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 还可围绕购物、找人、春游等话题开展多次英语教学活动, 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日常生活“英语化”

日常生活“英语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本领, 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要处处留心观察英语, 养成事事、时时吸收运用英语知识的习惯, 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英语、创新性运用英语的积极性。例如, 开展收集电话号码、汽车牌照活动来学习运用英文数字;收集国旗图样、世界著名景观学习英语国名;收集服饰品牌学习英语字母等, 使学生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与实际生活相接轨。

三、优化课堂评价,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评价,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在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含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能力等做出积极评价,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以表扬为主, 注意做到客观、公正、热情、诚恳, 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 鼓励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 可竖起拇指说“Good”, “Excellent”, “Well done”;对于错误的回答, 不要马上说“No, you are wrong.”可以说“Don’t worry, try again”;对于作业中完成优秀者, 可以批上“Very good”;有错误的, 在作业下面划条线, 并在旁边注个问号, 提醒学生再考虑一下, 或写一句“I’m sure you can be better next time”。又如, 分层次评价———根据接受能力的不同, 设以不同层次的要求, 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于优秀的学生, 给予更严格和更高要求的评价;对于学习不够理想但进步较快的学生, 抓住机会, 大力表扬, 给予肯定的、鼓励的评价, 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不应只局限于语言知识和能力, 既要进行常规考试, 也要进行听力、口语、情景对话的考查。考查口语时, 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 综合运用, 自编自演英语情景短剧等。通过这些考查形式, 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

8.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性学习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71-02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性学习方法,具有非常大的益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体验积累数学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并不难,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也能够通过体验性教学来转变教学思路,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教学现状

体验式教学已经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认可,也有很多数学教师在积极的探究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但是有些数学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对体验式教学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体验性学习方法并未完全发挥出功效。比如某些教师对体验性学习中的生活化问题并不十分了解,认为无论是哪些问题都要与生活相近,有些时候,不仅未能发挥体验性学习的用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反而被其他事物吸引走。还有些教师对体验性学习中的体验存在误解,现阶段我国的很多教师对体验认识不清,将体验教学等同于动手教学和游戏教学之类的教学方式,这使得体验教学功能大大降低。

二、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1.营造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但是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依然会感到困惑,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在其中,学生既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会提高其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脱离生活设置的情境,只会让学生更加迷茫。应用型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如果不能充分的理解题意,就很难给出正确的解答思路。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是主人公,以主角的身份来解决问题。比如,有关路程问题,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充当司机,并且问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加上教师讲解的解题技巧,就会茅塞顿开,自然也就能够轻松的找到解题思路。

无论是中年级的小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都喜欢探究问题的根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圆时,开始正式讲解前,可以问学生:给你一条绳子,让其首尾相连,如何能够让组成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自会不断的探究,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方法,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始正式讲解圆的概念。

2.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信任,让学生独立探究

小学生好奇心一直都比较强,面对一个新问题、新事物喜欢去探究,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第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信任,让学生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教学期间,学生经常会遇到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预先准备好教学工具,让学生依据要求拼成相应的支架,之后再进行一一试验,通过试验学生自然就会找到答案。待到学生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相应的数学原理,这样学生印象会更加的深刻,牢牢记住这个知识点。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马上就要升入初中,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要求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合作

集体的智慧要比个人智慧更有力量。因为每个学生考虑问题思路都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大家能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问题将会非常快速的解决。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创设了理论条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别,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记录成员解决的问题的经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出现了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困难等,最后进行总结探究。比如测量学校操场面积。这看似并不复杂,但是却并不容易,因为操作并不是规则图形,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测量就比较困难,只能够分块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体验性学习教学方法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教师需要对这种教学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后,再进行实践,否则可能会起到反作用。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不能使体验教学流于形式,这样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周新闻.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9.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方式 篇九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自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以来,我在同组老师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认真上好教研课;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在改革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现在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圆柱的体积》一课时,设疑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努力去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

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讲《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努力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通过实验探索,使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10.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篇十

【作者简介】罗飞,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文凭,2000年开始任教,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十多年。现负责普底乡基础教育工作,并多次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邮编:551518,电话:***)

内容摘要:“体验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切合了小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小学数学 策略

“体验式教学”在毕节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了,笔者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尝试着开展体验式教学,经过近5年多的实践,感觉自身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式得到转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现将自己的做法与大家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创造实际或模拟的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获得个人的感悟和经验、建构知识,提升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体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的体验式教学是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课堂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从而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自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体验式学习的关键,通过学生体验式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及教师的多元化评价等达到获得数学知识的目的。

二、情景创设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基础。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却未能进入课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各式各样的百分数,然后在课堂上汇报并说明它的含义。有人说:“某种药品的有效率为95%,意思是100人服了有95人会痊愈,效果很好”,有人说:“衣服上标有100%棉,说明这衣服是全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小悟空”采回的“野果子”也就绚丽多姿,学生自己教自己,大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情节扣合儿童心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体验的感知中经过学习、思考和探讨,寻找出规律来。这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男生 女生

396-185-115 396-(185+115)166-45-55 166-(45+55)646-149-251 646-(149+251)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题目里数的特点,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三、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关键

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通过摸、摆、拼、剪等具体行动感知物体表象,思考--形成认识,交流--内化知识。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体验性学习。如在教学《统计》中,一开始给每一小组发小猪、小猴等动物的头像,让他们先认识这几种小动物,然后问学生:“动物们都跑到你们的桌子上去了,你们各个小组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呢?请大家动动手,想想办法。”学生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了,兴致很高,有的摆,有的数,有的贴„„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发言,谈谈自己一组的办法。最后,和学生一起得出统计的方法。又如:在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这一节的教学时,课前分发每名学生4个小正方体,课堂是上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教师分别给出一个方向,二个方向,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搭建成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发现一个方向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知道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能够唯一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其中,比看教师分,听教师讲解获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动手操作是小学体验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保证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必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去的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实施指导、点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在学习了“分数”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最终又得出3种折法。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活力

在进行体验式数学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积累、体验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素质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因此在体验式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在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我们可以用“思维独特,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想到!”来加以肯定探究的结果;用“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因你而自豪!”“继续努力,你很有潜力!”、“喜欢你爱思考!”来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品质;“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你想到了哪几种?”、“数学的神奇魅力就在于探索与发现,相信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来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老师充满爱意的评价,亲切的指出问题的所在,愿意正视自己的不足,产生出成就感和新的学习动力,增强攀登新高峰的信心。从而发挥评价在促进不同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我们应不断积累经验,切身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有效性,要让学生乐于体验、善于体验,并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走“体验”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体验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情境创设、进行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切合了小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参考文献:

1、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班会学生的发言稿下一篇:内镜护士进修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