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教学语文论文(精选8篇)
1.多样化教学语文论文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了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但是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我们已经注意到,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学校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如何改变目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
一、被动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谈一点点体会。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表现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然后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我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时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如一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由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
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那么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就应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
如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我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
五、找一找,探索发现
前面说过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表现为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知识要比书本知识丰富,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生活经验更为丰富。记得张主任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教师在教学“ai ei ui”一课中的“儿歌”时,让学生说说植树的全过程。一学生说,先要挖坑,再将树苗放进坑里,接着培土,最后给树浇水。另一位学生便对教材提出质疑,教材上说:“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句话有毛病。老师问:毛病在哪里?学生说,没有挖坑怎么栽树呀?老师说,有道理。你能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吗?这位学生显得经验老道说,应该改成:你挖坑,他培土,我去提水,我们大家一起栽树。这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竟敢改专家编的教材。现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岂敢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他这一改真的把书上的句子改得更乎合逻辑了。
六、编一编,不断创新
“编”是一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问:谁能把卷心菜的“心”这个字形象化地记住?一位鼻子下面有两条一进一出的“龙”看上去有些顽皮的男孩子,手也不举,往凳子上一站说,我知道,“心”有一个卧钩,就像我妈炒黄豆用的锅,炒着、炒着,一不小心就把锅拉偏了,本来锅里面有三颗黄豆,结果蹦出来了两颗,锅里面只剩下一颗啦!如果说给“心”字编个谜语的话,那就是偏锅“炒黄豆”,蹦出两颗,里面还剩一颗。多么生动形象啊!从偏锅“炒黄豆”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
七、画一画,优化整合
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课标中提出的学科整合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其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用彩色笔画出来。就这样既深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是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
八、演一演,促进发展
实验教材的明显特点,就是图画有情境,课文有情节,故事有情趣,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如我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短文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顿时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表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可谓一演胜千言,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自编自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编短文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在说与做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中强调的体验性。
以上就是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广大教师都能把自己好的做法说出来交流一下,让我们在课改的浪潮共同前进。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多样化教学语文论文 篇二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学生专业特点与学习兴趣,积极探索、想方设法探求学生易于接受又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讨论探究,启迪智慧
结合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小小问题,如争论性的问题、多角度不同见解的问题,开拓学生思维。证明:课堂中相互讨论,能使学生的独立个性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凭借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感受,主动探索新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泥哨》“是泥哨终会响的”和“纵然是一团黄泥,……最终发出自己声音”。道理 : 一个人要 有生存的 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即使最普通最平凡,也要发出自己的生命价值。
设计问题,注意:太深奥,不能理解;太肤浅,激不起兴趣;先易后难,步步深入。创设一个情感化的氛围,一个个学生都敢发表见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提高课堂氛围。有时间限定,否则难以驾驭课堂或学生。
二、角色扮演,体验美德
学生用行动去演绎文中的语言,比单纯的读看更能深刻体会。如《一碗清汤荞麦面》对话扮演,体会:一个集体要勇敢团结、顽强奋斗、互相扶持,才能形成合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离别的礼物》祖孙三代人的言行、思想斗争,意犹未尽的结尾,明白:孝敬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推此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尊重同学。
三、分组竞赛,团结竞争
根据教学内容,分男女生、宿舍、小组竞赛等方式。学生以竞争者的角色进入课堂,激发好斗的心理,探寻致胜的方法,“发现和感悟”知识,搜集、判断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应变能力和合作意识。
《人生的境界》文中四种境界的分析、《十八岁出门远行》针对学习重点列举出8个问题。根据“哪个小组反应快,用的时间最少,回答最有说服力”评出优胜者。给每个人加分的奖励,自选一种表演方式来惩罚。群体间竞赛交流领悟知识,带动一种宽松和娱乐的课堂氛围,竞争中体验交流、共同提高、激励进取。
四、游戏互动,沟通交流
技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积极性不高,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更能迎合学生好奇、好动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材料有内在兴趣,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
教师融合教学内容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自觉发展能力。游戏还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增进了解,提高教学效果,要注意:注重教学效果,不能为添加乐趣而脱离教材。有竞赛性,有游戏法则,有明确的输和赢。帮助学生克服“难启齿”、“自卑”等不良心理。
五、视频演示,形象生动
各感官获得的知识视觉83% ,听觉11% ,采用视频教学,就是一项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提供的声音、影像,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口语交际艺术》观看朗诵、辩论赛视频资料,极大优化教育资源,教学更为生动、直观。看完视频后,启发学生对某些问题多个角度思考,引导对视频内容的总结和讨论,巩固提高。
六、活动设计,增添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与活动紧密联系时,学习才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把有趣的活动引进课堂,既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又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我对网络游戏的态度》设计调查活动:现场调查身边的学生对网络的理解。这不仅提高学生的胆量、沟通能力,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实现有效的沟通。
七、网络查阅,筛选信息
现代社会信息容量大,不会上网筛选资料,是学习的盲家。学生上课时,又常沉溺于手机世界里,无心听课。所以,讲解某些课程时,允许学生用手机查找资料。
《世界上最会花钱的人》深入了解盖茨成功原因及值得学习的精神,学生在众多资料中搜索、筛选,主动探知性强。老师要引导不会收索资料的学生,要及时控制学生的“无心”,提问时,覆盖面要大,回答不出来的,要惩罚。
八、诵读经典,审美感悟
文字表达的东西,只有深入文本内容去理解,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作者传达出来的思想。
《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这是被苦难之咽凶残嚼碎的天使……!”“最为缓慢的微笑……携带着抵挡不住的芬芳。”诗意的语言,委婉含蓄的写法,艰难绽放的笑容,最能牵扯人的痛感神经,不禁让人心疼悲悯。
3.教学手段多样化语文教学效率高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52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中的应用,从而达到了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間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媒体应用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巧设情境,让学生边听声情并茂的录音,边看栩栩如生的画面,边欣赏形象化的词句,在声像俱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下,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聪明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增强了直观性与形象性。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中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如何如何,对于中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以及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这样一个爱自然、企盼丰年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影像、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4.多样的语文作文 篇四
语文,它是丰富多彩的,它让我领略生活的万花筒;语文,它是诗情画意的,它让我咂摸文字的意境美;语文,它是百感交集的,它让我解开心灵的千千结。
7年级语文上册,用文字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景。朱自清的《春》,通过春风、春草、春花、春雨和春天里的人将春写得惟妙惟肖,使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景浮现在眼前;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将济南的冬天描绘成一幅水墨山水画,温情的北国冬天,好似把我们也一同放进了摇篮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写出了雨的热烈粗犷、端庄沉静,给人异常的迷情,雨在四季里的性情呈现在我眼前,就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7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人情人性。曹操之雄心在《观沧海》中如沧海吞云吐月般涌动而博大;马致远之乡愁在《天净沙。秋思》中如枯藤老树昏鸦般悲凉而断肠;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了戍边将士们爱国而思乡的情怀。这些情感刻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们也身临其境。还有刘禹锡的《秋词》,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谭嗣同的《潼关》等等,都打上了个性鲜明的情感烙印。海伦。凯乐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再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以及《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体现了家人与家人之间的关爱和温馨,以及母爱的伟大,令人感动至深。郑振铎的《猫》,梁实秋的《鸟》,康拉德。劳仑兹的《动物笑谈》也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只有蒲松龄的《狼》是个例外,表达对狼一样狡诈邪恶之徒的轻蔑。
7年级上册语文,也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童年时生活的场景一幅幅描绘出来,十分有趣。林海音的《窃读记》则记叙了童年渴望读书但家里没钱,只好去书店每次偷偷看书的有趣故事。
7年级上册语文,国学是不可缺少的。它蕴含着种种哲理和方法。诸葛亮的《诫子书》表现出做人要宁静专一,不能轻薄浮躁,要有远大的志向与目标,不慕名利,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再如《论语》十二章,告诉了我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为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也告诉了我们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真理。显然,语文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7年级上册语文,是有着美好的文学想象的,也是幽默风趣的。那些有趣的童话令我们痴迷,比如说《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再有《女娲造人》,《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和《太阳船》。那些神话故事有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祝福,那些搞笑的寓言不仅告诉我们一些知识和道理,还让我们“开怀大笑”。
5.英语教学的多样化 篇五
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1 英语教学的多样化
1、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 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 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 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 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 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 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 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 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 度的热情。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2、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 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 足 170 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 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 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 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3、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 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 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 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 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 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 学有序地进行。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育、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 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 大家命题进行期中考试。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变单一依靠谭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地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 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 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除了使用统编教材,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尽可能多的阅读、听力材料及其它学习材料供学生在课 内外学习用。A、B 两班的同学,以班、以小组、甚至
以个人为单位订阅英语杂志和画报,同学 们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作课本的补充。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们理解到:他 们不需要在某一课书或某一节课内死盯住几个词、几个句子或某个语法项目才能学会它们,而是 在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后,在语言的复现中比较灵活、也比较容易地掌握语言的。同时由于学生 读得多、见得多,他们视野较广阔,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些正是 多样化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2 初中英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 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调控自己的 教学行为,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 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 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 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 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不利于学 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 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起一 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形成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 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就指出: 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 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 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促进教师不 断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则能对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有益的探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以往的评价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自我评 价和相互评价;以入的评价只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少,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 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评价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功能。这样的评价是以学科为出发 点,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不符合现 在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而形成性评价指通过观察、活动、测验、问卷调查、座谈、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 行的评价。它是一种在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可持续性评 价,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 化和矫正。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力求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更清 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2.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价,它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 全过程,必须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反思,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始 终能朝
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开放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开放 性。教师采用的是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学生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任 务、学习材料、合作对象、完成时间等,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性 评价中的某一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进 步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促 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正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有着以往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更能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兴趣,并转化成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 的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 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初中英语学习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等。评价应包括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而且测试中听力、口试、笔试的比例要安排合理,应注意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通过测试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应通过与学生交流、调查、观察、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形式 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等进行科学的评价。2.导向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装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是难以通过 测试来实现的,只能通过非测试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来实现。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应 当把形成性评价放在一个重要性的位置上。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装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为学生装的发展服务的功能。3.多样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装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教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评价的“合作者”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教 师统一规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4.可行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主终结性评价并重必然要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而这一套新的评价体系的逐渐形 成必定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在操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简便易行,不过多加重自己和学生 的负担。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原来只以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形式,把形成性评价逐 步引入到初中英语学习评价中,使师生都能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2.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 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教师更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 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本课题自 2001 年 11 月开始至 2003 年 3 月结题,笔者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形成性评价:
1.制定计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初一阶段侧重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的培养; 初二阶段侧重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三阶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外文化的差 异,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确定评价内容 笔者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在英语学习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占 3.2 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
发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可 操作性的原则,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并以此让学生进 行自我评价。学习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个人信息档案: 让学生用英语填写个人信息卡,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用处,逐步形成英语运用意 识。学习记录: 包括作业档案、平时测验档案、课外阅读档案、课外朗读档案、课外听力档案、学习任务档案等。日常学习记录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长期或短期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不 足,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自我监督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能帮助他们进 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在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 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能自己进行调控的评价,更能增强学生 的学习责任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不定期任务记录: 每学期组织几次全班参与的节目表演或竞赛,如英语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单词记忆赛、英语歌 曲演唱等,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准备后参加,教师对其进行评定。问卷调查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初中 生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以他们对事物的需求程度作为标志的,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 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教学进行更好的调控,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行为评价表: 好的学习行为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笔者设计了学习“学习行为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自评两次,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更深的认 识,及时调整学习进程。3.3 学生相互评价。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 和看法,开始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因此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是形成性评价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使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易操作,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内开展小组合 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 作精神等,主要通过让学生填写互评表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实施。3.4 综合评价。为了能使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为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民主评价制度创造条件,笔者在班内开展“STAR OF THE WEEK”评选。希望通过评选帮助学生树立更明确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全班学生都能看 到自己的进步,为英语学习注入一针强心剂。笔者在教室的墙上开辟出“STAR OF THE WEEK”板 块,每周五把学生的不记名投票结果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评出“每周之星”(1—3 人),并将 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设计成星形的彩纸上,公布在“STAR OF THE WEEK”栏内。同时告知获选 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也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长处,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并能参与学 生评价工作中。由于每次的“STAR OF THE WEEK”评选都拥有不同的主题,如最佳课堂表现、最 大进步、最佳表演、最活跃、最强责任心、最好学、最佳语音、最自信、最佳监督员、最爱欢迎 者、最佳合作者等,班级内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本周最灿烂的一颗星星,能有更 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4.加强评价过程指导,正确运用评价结果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是动荡、捉摸不定的,可塑性大,自学能力加 强,但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因此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和总 结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依赖性更强,自学能力更差的初一学生来说,教师对形成性评价过程的监 督和指导尤其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促使学生规范地做好档案记录,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 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完成的,对其结果的充分利用无疑能对师生双方都具有很强 的激励作用。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使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在其它方面发现自 己的优点,找到自信,继续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使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体验成功之 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度审视自己,更加努力地寻求自我的发展;能使学生学会去发现 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 进步的起点,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对于教师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调控教学活动的过 程,它的实施敦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不同个体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去 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外的方方面面,从而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能帮助教师了解 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能帮助教师认 识并改进其在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之外,做到及时调整和不断学习;能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增进 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5.反思与改进 在班级内进行一学期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后,笔者在感觉到形成性评价为自己和学生带来改变的同 时也觉得学习档案的设计过于繁琐,还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 挥。为此,在 2002 年第一学期到新的学校接触新的学生后,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对原来的实 施方案进行一定的改变,保留原来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综合评价环节,改变对学生档案的部 分要求。学习档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个人资料卡,书面作业样本,平时测验记录,平时朗读记录,学生 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态度与方法的评价表,不定期的任务成果(邀请函、标志、卡片等)。由于 本班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接受过一到两年的英语教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笔者在设计学习档案时则交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不再对某一具体项目的格式进行规定,而是让 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完成,笔者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检查,表 彰优秀者。
6.多样化教学语文论文 篇六
摘要:化学是高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化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参与度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多样化教学是指将多种创新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所以将多样化教学运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创新教学的直接体现。本文从直观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生活化教学三种教学方法出发,深入探究多样化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多样化教学法是指将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进度、学生特点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学习需求,带来的问题和弊端日益明显,因此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深入探究多样化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直观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式教学法是指借助相关的实物或者教学工具,将知识以直观、立体或者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化学难度较大,设计诸多化学元素、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实验,仅凭教师的言语讲解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化学知识通过实物呈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或者制作成包含图片、视频的课件,实现知识的直观化、动态化和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架构,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由于原子结构比较微观,不利于学生理解,所以笔者再次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创设直观情景,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演示了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有机物的空间结构的关系,将碳原子模型进行组成与分解,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化合物成键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直观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了分子结构的形态,加快了学生对有关分子结构知识的掌握速度,且对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直观情景,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点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情景式教学法,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情景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还原或者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生动的情景,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中的化学实验或者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情景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语言、教学工具、多媒体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看待化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原理,巩固学生记忆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时,笔者先为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在吃苹果时,没有吃完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苹果的颜色会变暗淡,这是为什么呢?随即笔者便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并对学生解释道: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物会发生腐烂,是因为食物与氧气发生了反应,造成了食物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依据元素化合物是否发生变化。待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了解后,笔者便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问题如下:1.钠在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那么这个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呢?2.铁在硫酸铜中发生反应,生成产物铜,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产物氯化钠,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当问题提出后,学生们思维立即得到了释放,积极投入到了问题的思考中,并完成独立探究问题的任务。这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加入到了课堂探究活动中,进而达到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生活化教学法,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化教学法是指将各种与教学基本内容相关的生活要素融入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生活中处处有物质,而物质又是化学的组成要素,因此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脱离了生活的化学只可能是“一副躯壳”。那么高中化学教师要明确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将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化学基本内容,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生活要素并融入教学,使学生建立起生活和化学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授《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们从生活中探索问题答案,如,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晾衣架,外面会有一层橡胶对内部的铁进行包裹,防止在使用中铁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校园的铁围栏会定期由工人刷制油漆,防止围栏生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当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金属防护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腐蚀防护的知识。这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生活感受。
?而言之,将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多样化,不仅是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明确多样化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直观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和生活化教学法的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化学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知识理解。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举超.阶梯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7.[2]余文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材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基于鲁科版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作者简介:
7.多样化教学语文论文 篇七
一、从课堂设计上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是获取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从单纯的一体化掌握知识的方式中解脱出来。 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了识记生字而一味地读写几十、几百遍,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动力不够,容易开小差,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不会运用。 因此,老师们辛苦,学生也辛苦,课堂教学不活跃,学生不参与等现象时常发生,组织教学频频出现。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第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让学生以参与为主,如开火车读字、说词接龙、讲故事等。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导入,我让几位同学戴着头饰演“小蝌蚪”。 随着欢快的乐曲“游”进教室,并天真地喊:“妈妈,你在哪儿?”其余同学看见,兴趣油然而生,这种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种寓教于乐、在乐中学、乐中参与的方法的确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课堂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
我们还要正确估价学生的能力, 切不可把学生看成简单的知识接受者, 认为教师多讲学生多得, 教师不讲学生就不得。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从被动地听教师讲,一跃而变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并通过自己动脑、动口读懂文章。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前他们可以预习,通过查字典乃至相互探讨,弄懂一部分知识。 留下一部分较难的,在课堂上由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解决。
二、在玩中快乐学习,体验新知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课堂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在这里要让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想学就学的快乐, 课堂是一个真正的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教学有方”,竭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让课堂快乐起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描写学生身边现实的生活场景的。 但是由于时空关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现在的具体情况有些不同。 因此,通过模拟的手段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作者的感受,是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办法。 我的做法是开发身边所有资源, 尽可能寻找与课本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场面,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带领同学们去校门外的土地里,寻找苍耳、蒲公英、豌豆等植物,同学们欢呼着,玩闹着找到了它们,并认真观察了它们的播种方法,有的同学还不小心在裤角上带回了几个苍耳。 通过观察,孩子们不再限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和展示,而是按照真实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实情景对文章内容进行领会, 不仅学懂了文中的内容,而且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快乐课堂就是要让课堂充满活力,还学生以兴趣。 “学中玩、玩中学”一直是我用于低年级教学的方法。 在“学中玩”可以让学生乐学,“玩中学” 可以让学生消除玩与学之间的对立心态,自然接受知识。
三、从课外实践中启发诱导,广泛接触自然,认识世界
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且能摆脱纸上谈兵式的僵化教学模式。 对此,我深有体会,如在教学生字“鸟、鸡、鸭”与认识其他字时,我布置学生观察鸟、鸡、鸭的(生活)样子,了解它们的习性,喂养它们等;认识水果时,我提前让学生了解这些水果的生长过程,而不单单让他们观察表面特点而已,也不单单让他们只知道水果只是在店里而已。 这样,学生很乐意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实践能力,从中掌握了很多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探索习惯和劳动习惯, 这样比单纯地会组词会背要珍贵得多。 久而久之,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课外知识丰富了,学习知识自然轻松自如。 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外生活充实多了,实践能力也增强了。
四、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造的根源,是发明的雏形,它比知识更重要。 可以说, 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着他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因此,我抓住任何一个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挖掘他们自由想象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培养他们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如教完《兰兰过桥》一课,我问同学们:“兰兰的爷爷是工程师,发明那么多桥,用途真大,你们长大想不想向兰兰的爷爷学习啊?”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发明一种‘时空桥’,只要站上去想去哪个世纪就去哪个世纪,想过去就是过去,想未来就有未来! ”有的说:“我们上学放学时马路上车可真多,要等好久才能过,真麻烦! 我要发明一种桥,可以随身携带,桥在马路上空穿过,我们从桥上走过,再也不用等了! ”有的说:“我要发明一种可以去外星球的桥, 到时我一定去月球上看看有没有嫦娥,有没有玉兔”……多么有创意的想象。 抓住了这些机会,我想,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当中就会出现伟大的发明家。
五、课堂教学应摆正教师的位置
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评价者。 要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多表扬,从正面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 要少研究孩子们的“问题”。 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梅克教授认为: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 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 续而孩子只会自暴自弃。因此,他认为,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 激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在一次偶然的课堂上,我忽生一想法,付诸实践。 上课前,我在黑板的角落上写好一、二、三、四组,然后说,今天看谁最勇敢,课堂纪律争夺赛开始,鼓励学生给本组多争几个笑脸,不拿哭脸。 学生积极性当即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能力、自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我们应高度重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让教学方法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
8.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多样化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使用基本的修辞方法,语言通顺,层次清晰,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实现语文教学目的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选择和主要途径。
一、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类型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即是其中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满足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
(三)体验式教学方式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平台,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增强其情感的体验,满足学生沟通交流的欲望,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讲授式教学方式
虽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的个性魅力、语言风格、表达能力以及亲和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五)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材内容也有其局限性,因此教师采用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完成知识的积累和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實施策略
教师在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时候,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下面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为例,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活动前,要依据教学内容,明确探究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既可以由学生提出探究的主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主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讨论主题的价值和实用性,需要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讨论主题的深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努力的探索和分析,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快速而准确地选择合适的主题,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其次,探究学习活动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步骤。教师在确定了探究学习的主题后,还要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探究学习活动计划。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将学生灵活分组,然后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围绕着探究学习的主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问题,并制定详细的探究学习计划。例如各个学习小组需要确定探究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探究活动实施的步骤和应对探究活动中问题的措施等。在探究学习活动开始后,各个学习小组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使每个小组成员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和进步。
再次,探究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这一阶段是整个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搜集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加工、整合、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形成一定的结论。在此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间合作默契,团结一致,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大有帮助,而且也增进了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使教学氛围更为融洽和愉悦。
最后,各个学习小组要将探究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在探究学习活动中,不但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成果,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公平公正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如PPT展示、表演和板书介绍等。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和总结,提升对探究结果的认识和掌握,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取得成就的喜悦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符合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武世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 2012(11).
[2] 谢林青.多样化教学情境创建高效语文课堂[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04).
【多样化教学语文论文】推荐阅读:
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之多样性论文10-20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及多样化教学设计08-01
保护生物多样性论文06-27
浅谈生物多样性论文09-2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10-18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10-07
英语作文尝试多样化写作10-23
演讲:沟通技巧的多样化解读10-24
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07-14
谈物理作业的多样化5则范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