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024-08-06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精选9篇)

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篇一

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五个角度理解和把握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成长的沃土。只有植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的现代产业体系,才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二是结构优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这包括三次产业比例协调,轻重工业比例合理,行业内部构成合理,也包括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区域布局合理优化;三是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力量;四是绿色低碳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现代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促进产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应当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五是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鲜明特色,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着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等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篇二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提高农业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举措。近些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体谋划,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借鉴工业等领域的成功范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人才以及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始终强调的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变成少数人谋取不当利益的渠道、成为导致农村资源要素外流的新因素。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在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在产量增加中部分农产品出现暂时性或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等库存偏多,但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大量进口。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着力围绕人的需求发展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农业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必须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产能,树立大食物理念,科学审视国内农业资源潜力,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优先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必须积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做优做精粮食产业,优化品种品质,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质量优良的产品供给。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篇三

作为集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于一身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效运转能高效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的发挥,能大大加快地方科技进步中的核心技术的突破,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长远看,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效运转必然能使地方经济构筑起一个配置合理、功能协调、相对集中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使其经济运行模式更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

先进的管理体制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政府可以利用此体制强化现代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可以通过此体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扶持现代产业。按照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各类重点项目,建立现代产业重大项目库,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动现代产业的发展。

建构现代产业体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奥复杂、高不可攀,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一项又一项技术进步、一个又一个产品升级,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它可以覆盖经济生活的每一个个领域,可以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各行各业、各个环节都可以有所作为。但我们要掌握的关键是,把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与企业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就具体指明了政府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保证措施和实施路径。也就是说,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首要的是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工作导向、调控手段和工作方法上。具体说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各级政府来讲,主要职能是‘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和保障。政府作为全社会的管理者、决策者,要发挥好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推动现代产业体系进程的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1)制定本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建立年度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需求信息发布制度。

(3)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2.规制的实施保障

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各类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要把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各类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指标和具体任务,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坚持先定规划后定项目,避免项目决策随意性。

实施规划评估。规划实施一段时期后,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如确需调整规划目标和任务,应报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3.建立新型科研机构,完善自主创新

建设新型运作机制的现代科研院所。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整合现有科技、人才资源,以新的机制体制组建农业、工业、社会发展三大科研板块,实现地区科研机构创新资源的优化组合。鼓励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重组兼并中小型科研机构,增强科研机构整体实力。以新机制、新模式建设地区研发中心。选择具备产权制度改革基础的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示范试点,支持有条件的转制科研机构产业实体上市。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国家重点高校与地区科研机构加强创新合作,在互惠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

4.完善产业政策导向

4.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篇四

[摘要]: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这一基础体系,后者的深化、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容与实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体系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尤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考量的问题,并根据文中探索的评价指标提出构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体系;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

本文受到内蒙古规划办课题“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8B027)的资助。该项目是内蒙古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产业结构体系随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背景、竞争的方式以及一国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的选择和规划的变化而变动,产业结构及其体系均处于动态变迁之中,如何把握产业结构体系变动的“度”并实现其稳定而有效率的优化升级是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代产业结构体系不仅包含中观层面的产业或行业,而且也直接关乎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将时间因素与可持续的内涵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分析之中。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是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利用资源获取发展的权利得到较优分配的产业结构体系。其可持续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产业间以及产业链接的不同环节之中,构建均衡而公平的资源配置格局和优化的产业结构。二是权利在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和资源禀赋的产业间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体系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要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评价和构建均衡、公平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这是本文重点谈论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体系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特别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平均利润率的理论,不同行业利润率会趋于平均化,这样资源才会得到优化配置。反观我国各产业部门,一方面利润率长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行业受到保护、缺乏竞争,长期保持较高利润率;而另一些行业如制造业、农业等由于竞争过度则利润率长期低下。这说明资源很难在不同行业自由流动,一些行业由于垄断等原因进入门槛过高,限制了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利润率变动幅度较大,这说明行业本身应对外来冲击的能力较差,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基础薄弱。

从企业绩效来看,地区间的企业经济绩效差异甚大,东南沿海地区效益很高,中西部地区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所有制改革进程在地区间的发展程度不同,中西部地区普遍滞后,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对科研支持、人才培养以及引进的力度不同,致使各地区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不同。

2.产业之间投资结构不合理且波动较大,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产业结构的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是资源利用的一种现实反映,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中可以分析出资源配置的变动方向,以及资源使用权利与人民福利的变动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动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纵观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各个行业中的分布情况发现,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布呈工业重型化趋势,投资变动波动较大,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也未能出现质的突破。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加大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3.理论上的一些片面认识,导致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在中西部地区,甚至是一些发达地区,长期以来持有的观念是——“保工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这种思想反映在实践中,是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一些重点产业全部由国有大型企业来承担,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提供保护、通过政府获得资源配置、税收优惠等政策。基于政府的短期利益行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直接导致各个产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基于对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体系现状的分析可知,在全国建立均衡、公平与资源配置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将面临诸多问题。从理论层面上看,建立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的标准,这是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考量的重要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结构体系评价指标选择

(一)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依据

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在某一个时点上是以静态状况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有必要引入时间因素来研究产业结构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侧重分析资源使用权利的分配。这需要建立或探寻一些可信并可检验的指标,包括选择指标的依据和指标的内容。

按照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指标选择依据有四点。一要围绕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人们在产业结构体系发展中切实获得实惠的情况。二是指标需要反映各产业间的关联性以及各地区产业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的存在可以保证各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三是指标要反映各产业本身的竞争力以及产业内组织的构成状况。四是指标本身应该具有可核算性与检验性,便于对产业结构发展进行检测与评价。

(二)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

1.相对平均利润率或各产业间平均利润率之比。

社会平均利润率学说是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源自由流动的理论概念,其内涵和要求对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建立在资源的自由流动基础之上。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角度来看,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自由流动配置正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与根源。一个社会的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否及其自由流动的程度,决定着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快慢。从人的发展权要求来看,资源的自由流动建立在对人们财产权利的保护与尊重基础之上,更是人们凭借自己的财产需求、获取财富的权利的体现。构建一种资源自由流动的环境和机制是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目前,全国各产业部门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平均利润率存在极大差别,而且波动比大,这正是产业结构不可持续发展、人们发展权利未被保护的表现,因而各产业间相对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衡量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2.各产业部门人均GDP之比和各产业部门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如果说平均利润率指

标侧重于衡量资源权利的配置是否合理,这个指标则主要衡量人们从资源配置中实际所获收益的大小,反映人们实际掌握资源的多少及权力的大小。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是建立在各行各业人们平等共享发展成果基础之上的,即使某些行业可能成为夕阳产业需要退出,或成为非主导非主体产业被边缘化,但不应给人们带来利益损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以长期牺牲某些行业、产业中人们的利益为代价。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着不同行业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现实,其根源是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差距。从统计年鉴上有关城乡收入和行业收入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些传统的垄断性较强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长期位居前列,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传统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均处于较低行列,同时技术要求低且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居民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则处于最低收入水平。这种收入上的.差距,从现象上看是由于市场机制发育尚不成熟、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垄断,尤其是行政性垄断所导致。从经济运行的实质来看是资源利用权力在行业间的配置不合理。

三、可持续性发展现代产业结构体系的构建路径

1.促进资源在各产业和部门间的合理自由流动,均衡产业间的平均利润率。

不公平的资源利用或流动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不可持续的根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的第一个衡量指标——相对平均利润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加强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打破市场和行业进出壁垒、构建统一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每个产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投资者得到大体相当的利润,而身处其中的工人以及其他群体得到均衡、公平的获益机会和发展机会。

2.均衡各个产业部门中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衡经济主体在资源配置和流动中的获益程度。

在资源自由流动的基础上,不仅使广大投资者、居民家庭和工人等主体获取公平、均衡的获益机会,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手段、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等,均衡各个产业和部门中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把获益机会变成现实的获益程度。作为承担微观经济学载体的企业,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利用外部环境积极发展自己。

3.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前述两条路径的实现,最终有待于政府在其中的作为。为了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政府首先要把握“政府边界”,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跨越其职能边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政府首先发挥其宏观调控与引导的职能,引导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采取经济与法律手段平衡和约束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完善收入分配;要从整体上把握产业升级与优化的动态,积极推动企业创新,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形成新产业。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淘汰衰退产业。

4.在全社会建立起畅通的信息反馈通道。

衡量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与否的指标实质上是作为一种信息反馈机制而存在。从指标变动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或预测出产业结构发展的质与量,以及其发展是否有稳固的基础和符合人们追求幸福的目标。这些信息恰恰是政府用来修正市场盲目性或反思自身政策主观性、进而采取新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5.其他一些辅助的必须社会工作储备和预防性措施。

为了构建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发挥产业间自身的竞争与主观能动性以外,必须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还要依托全社会的共同监督、社会的储备工作以及一些必要的预防性措施的实行。比如,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式,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更新换代、新技术、工艺以及新生产方法的出现与形成。同时,社会培养的人才在产业实践中被认可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经济主体的获益状况,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不仅协调产业间、地区间、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必须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去。总之,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共同努力和构建。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24卷. 人民出版社,1972。

赵儒煜.关于产业结构理论问题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6)。

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

石磊.中国产业结构的成因与转换[M].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美萃,郭晓川.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解读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J].人口与经济.(3)。

5.打造“6+2”现代产业体系 篇五

诸暨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6+2”现代产业体系。“6”指的是袜业、珍珠、铜加工及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环保新能源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2”指的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6+2”体系,诸暨启动了“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园区、一个院士专家咨询团队、一批龙头企业”的保障体系。解决项目的环境容量、能源容量等,以优化投资环境。

针对“6+2”产业体系,诸暨为此出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贴息政策。为让山下湖实现从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基地向珠宝之城的迈进,诸暨组织了全球性的异形珍珠设计大赛,让国际级的设计师为珍珠提供文化创意。为让店口五金、大唐袜业进入高端市场,以政府组织、补贴的方式,整体亮相广交会,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展览。诸暨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塑造具有完整产业链、社会协作效应最大化的产业体系,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价值的最大化

在具体操作层面,为加快项目投资,诸暨市委、市政府的做法是,解决项目的环境容量、能源容量等,以优化投资环境。如今年,诸暨一企业新上一个大项目,遇到电力负荷问题,为此诸暨有关部门马上将原有8千伏的变压器扩容到了16千伏。

6.承德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篇六

本报讯(咸立冬 宋岩岩)承德按照铁路、公路、机场并举,外畅、内联、城环同进的要求,加快打造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和民航机场为主的三大快速客运系统,努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结构明晰、功能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到十二五末,承德将建成“面向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市综合交通网总密度达到52公里∕百平方公里,总规模为20670公里。

打造“一环八射”高速路网

承德按照“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规划,正在建设以市区为中心,面向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连接周边大中城市、辐射县区、沟通能源基地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八条段包括市区环城及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承张、承锡、承平高速公路,总建设规模约1000公里。届时,承德将成为冀东北地区连接周边四省市(京津辽蒙)的重要交通枢纽,华北地区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二大通道,内蒙中东部地区的重要出海走廊。

笔者从承德市交通局获悉,现在京承、承唐、承朝三条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十二五”期间,全市还要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其中,续建项目3项,包括:承秦、承赤、承围高速公路;新建项目3项,包括:承德至张家口高速公路,承德至平谷高速公路和承德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围场至冀蒙界段。到十二五末,承德“一环八射”高速公路规划将全部得到实施,彻底实现承德与周边大中城市有高速公路相连、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目前,承德各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承秦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完成91%,桥梁工程完成79%,隧道工程完成87%,市区至宽城县城段计划年内建成通车。承赤高速公路,控制性桥梁、隧道已开工建设,连接线工程施工图设计已获批复,将于近期进场。承张高速公路,河北省发改委已经正式批复立项,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建设“一市连五省通三港”铁路通道

目前,承德境内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建成的京承、京通、锦承和承隆四条国铁线路和张双(张百湾至双峰寺)和虎丰(虎什哈至天桥)一期两条地方铁路,全市境内通车总里程共计580公里。不过,这些既有铁路由于限制坡度大,牵引

定数低,已经无法满足全市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为解决这一“瓶颈”制约问题,承德“十二五”期间将以建设“一市连五省通三港”区际综合铁路运输通道为目标,大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步伐。遵小铁路和虎多铁路建成投运,张唐铁路、京沈客运专线力争完工,开工建设承秦铁路、多丰铁路复线、承隆线(双峰寺水库段)改线等工程,积极推进围多铁路、津承铁路和市区铁路外迁等项目前期工作。到2015年,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17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90公里,地方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75公里,铁路路网密度达到296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综合运输能力超过2亿吨/年。承德到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张家口等城市将形成“两小时”铁路交通圈。

记者从承德市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局获悉,承德现在已有三条铁路开工建设。张唐铁路,已开工建设36条隧道,掘进6839.49米。遵小铁路,已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其中线下工程已完成近93%,铺轨4.81公里,预计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虎多铁路,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预计年底前线下工程完工。

机场从“浮云”踏上“实地”

承德加快建设民用机场,积极开辟空中运输通道。承德民用机场试验段工程已经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工期约6个月。机场选址在承德县头沟镇小梁后,距市区直线距离19.5km,占地面积约2800亩,计划投资15亿元,于2012年通航。

承德民用机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复杂,是国内石方量最大、填方高度最高的机场工程。为了解决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关键技术难题,承德委托中国民航建设集团科研基地承担承德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及土石方填筑试验工作,编制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承德机场初期航线拟安排承德至石家庄、西安、秦皇岛、呼和浩特、沈阳、大连、张家界、桂林等城市。远期增加承德至武汉、广州、重庆、杭州、洛阳、青岛、上海、敦煌、昆明等城市。到2020年,承德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500吨。

7.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篇七

(1)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通过近年中国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界对现代产业体系的解读, 基本上可以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而言的, 其目的是实现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 其核心是一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 是国家和地区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

国际视角下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 并逐步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显著, 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 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服务业迅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群落为核心, 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性、市场适应性等特征。

(2)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成

现代产业体系主要由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各构成要素之间不是相互隔绝和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第一, 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生产性服务业脱胎于制造业, 是全球制造业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入的产物。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延长产品的生产链条、降低制造业的运行成本, 为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提供强大的支撑。生产性服务业还是新技术的重要提供者和促进者, 将大量的高级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当中, 可以极大地推动传统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的形成。第三,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不断融合, 产业界限日益模糊。20世纪90年代以来, 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 很多企业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四,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基础, 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二、贺州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探讨

(1) 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2002年撤地设市, 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 人口218万。贺州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桂、湘、粤三省区的结合部。贺州已探明蕴藏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等60多种矿产资源, 探明储量的有28种, 已开发利用22种, 其中白色大理石储量达26亿立方米, 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158480吨。2010年, 全市实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6.7亿元, 工业增加值108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4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2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6.3:34.4:29.3调整为2010年的20.1:49.2:29.7, 经济发展已从农业主导型加快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2) 贺州市产业结构及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1. 经济总量小, 传统特征明显。

第二产业, 主要是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偏大。2011年贺州市第一产业实现产值78.9亿元, 第二产业167.5万元, 第三产业108.1万元。主导产业优势并不明显, 贺州市做为新建市, 工业基础薄弱, 产业集聚度不高, 相互间的联系不够密切, 达不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2. 产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工业化程度低, 创新能力弱, 土地和能源的节约利用程度低, 产业关联度低, 集约化、信息化进展缓慢;农业产业化发展起点低, 加工企业实力不强, 产业规模小, 带动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缓慢, 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影响与周边地区扩大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产业竞争力偏弱、产业组织规模偏小、产业链条偏短, 产业集群尚未做大做强。这突出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以及物流业和旅游业四个最适宜拉长产业链、最适宜发展产业集群龙头带动、最适宜高附加值的产业。

3. 基础产业发展滞后, 成为产业结构中的瓶颈产业。

贺州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模和水平较低, 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仍以分散化经营为主, 没能形成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合作化的氛围,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贺州市2011年12月份居民消费指数为6.4%, 为全年最低水平, 而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指数总体上涨5.4%, 表明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 造成居民消费资料供给短缺, 致使物价居高不下。基础产业的发展落后也严重制约了工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4. 主导产业资源依赖严重。

贺州的工业主要依赖于当地的矿产资源, 产品结构不合理, 初级产品比例过高, 例如粉体加工业, 以低技术的资源依赖型粗加工为主, 导致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极大破坏, 也决定了产业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3) 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贺州作为欠发达、后发展、资源枯竭型地区, 要想跨越式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根据本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反梯度开发, 合理布局主导产业。中共贺州市委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出发点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依照循环经济原则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布局,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仍然需要以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为目标。

1. 构建循环型现代工业体系

结合当地特点和发展趋势建设贺州市循环型工业经济体系,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 以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为出发点, 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以大型集团及现有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 以重点项目为支撑, 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经济实力为目的,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重点发展电力、铝深加工、电子铝箔、稀土、环保建材及利废、生物产业及林产业等。重点构建电力-水泥-墙体材料产业链、“渣、水、气”循环利用的电力-啤酒-水泥产业链、啤酒—生化—食品—养殖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电—铝—电子产业深加工产业链、林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石材开采—加工—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增强产业间的关联性和渗透性。

2. 发展循环型现代农业

以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农牧企业, 提升产品附加值, 引进一批农牧加工龙头企业, 培育提升一批新兴企业, 改造、淘汰落后企业, 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以工业化的组织管理理念, 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推进特色农牧业和外向型农牧业的产业化、商品化, 持生态品牌、有机品牌和原产地品牌的创建。发展沼气工程, 以沼气生产为纽带, 促进农牧产业的有机、良性循环。建立种养加工一体化高效工农业集成循环经济模式, 以农产品加工种养殖业为产业龙头, 将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再生利用等产业和技术进行高效集成, 达到农业升级增产、农民就业增收、食品高质安全、资源节约循环、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3. 发展现代旅游业

以生态学理论和环境伦理思想为指导, 以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核心, 以绿色科技为支撑, 遵循3R原则, 具有能源低消耗、旅游污染物低排放、旅游废弃物资源化、旅游服务生态化等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构建以生态山水、古镇文化、民俗风情、都市风光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 以循环经济模式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实现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完整的循环型旅游产业群, 增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促进贺州市整个产业体系的循环、持续发展。

摘要: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 转变产业发展思路, 提出循环经济背景下发展贺州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 对于促进贺州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贺州,循环经济,现代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0, (32) :42-46.[1]张明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0, (32) :42-46.

[2]田家欣.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选择——以绍兴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2]田家欣.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选择——以绍兴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3]贺州市委.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N].新华网广西频道., 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10-08/24/content_20702174.htm.[3]贺州市委.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N].新华网广西频道., 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10-08/24/content_20702174.htm.

[4]刘海阳, 郭晓娟, 王同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J].统计与管理, 2010.[4]刘海阳, 郭晓娟, 王同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J].统计与管理, 2010.

8.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篇八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落实年动员大会精神,延边州粮食局加快构建购销储运加协调发展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体系。

2015年,延边州粮食工作将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国家实施粮安工程为契机,着力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仓储支撑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地方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加快构建购销储运加协调发展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体系。为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延边州将进一步强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好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最大程度满足农民卖粮需要。认真完成“粮安工程”建设任务,继续跟进中央储备粮珲春直属库退城进郊异地新建项目可研、铁路设计等项工作,同时做好对已上报的吉林艾利特有机米业有限公司等6个仓储设施平房仓建设项目的后期接续基础准备工作;对已经落实的“危仓老库”改造和新建平房仓项目资金加强监管,保证建设工期。稳步推进地方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州县(市)两级应急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资金到位和承储安全;继续落实《延边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地方粮食收储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和强化“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收储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延边大米”品牌建设工作,认真履行粮食监督检查职能,进一步加强粮油检测工作,切实保障军粮供应工作。endprint

9.烟草公司如何构建现代营销体系 篇九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建立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精准营销模式将是现

代企业营销发展的方向,烟草行业也在积极实践适应行业自身发展的精准营销之路。,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何泽华率中国卷烟销售公司和中烟电子商务公司相关人员在上海召开关于开展“中华”品牌精准营销工作专题座谈会,启动了“中华”在山西市场精准营销试点,拉开了中国烟草卷烟精准营销的序幕。

一、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烟草商业企业的精准营销

中国邮政营销专家徐海亮教授在多年精准营销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精准营销理论体系,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精准营销的概念:精准营销(precisionmarketing)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对于烟草商业企业来说,精准营销就是在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工具或方式与顾客沟通,实施品牌培育、货源投放全过程管理并提供优质的服务。烟草商业企业要深入贯彻国家局“稍紧平衡”的经济运行方针,积极开展卷烟市场及消费者调研工作,认真研究卷烟消费市场特点,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价格走势等,对货源供应实施合理控制、精准投放,对卷烟市场进行精准营销,努力实现货源供应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卷烟销售网络的运行质量。

作为卷烟营销的市场主体,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构建订单供货、协同营销与网络建设“三位一体”面向消费者的现代营销体系,从“精确预测、精准投放、精细管理、精实服务”四个方面下功夫,深入有效实施精准营销。笔者认为,订单供货、协同营销与网络建设“三位”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通过订单供货、协同营销与网络建设“三位”的有机结合,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零售客户三个环节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共同面向消费者的统一完整的现代卷烟营销体系。总体说来,在现代营销体系中,协同营销是工商双方在信息共享、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类资源,有效开展订单供货与网络建设;而订单供货与协同营销又是网络建设的两项重要内容,故可以在协同营销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开展订单供货、网络建设等工作,构建面向消费者的现代精准营销体系。

二、完善健全工商协同营销,深入开展各项工作,有效降低营销成本,是构建现代营销体系的基础保证,是深入推行精准营销工作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完善工商协同营销,是构建现代营销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有效地协同,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有效地开展订单供货与网络建设等工作,为构建现代营销体系提供基础保障与不竭动力。而要使协同营销工作落到实处,最基本的是要实现信息的精准快速对接,必须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沟通平台,保证信息交换渠道畅通。

一是国家局工商营销信息共享平台:它是工商协同营销的主要信息共享窗口与平台,根据国家局、省局要求开发使用。二是信息发布平台:可以在外部网络上建立公共邮箱等信息发布,适时发布卷烟购销存等数据信息。三是即时通讯渠道:对需要即时互通的信息,如发货信息、到货信息、货源替代信息等,采用短信平台或软件等,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送达。四是一体化库存管理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积极探索建立库存信息在零售客户端、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三者之间的即时反馈与响应机制,实现卷烟供应链上的一体化库存管理。

三、在协同营销基础平台的有力支撑下,有效开展订单供货,为构建现代营销体系,深入实施精准营销,提供基本的货源与品牌保证。

(一)市场营销协同:深入开展调研,准确采集各类信息,科学合理预测需求,为有效组织货源奠定基础。

1、公司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及消费者调研机制,主导制定调研方案,主导实施调研并进行调研结果分析。工业企业就调研方案提出需求和建议。双方共享部分调研分析结果,帮助工业企业了解本地市场消费习惯及其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体特征。

2、以市场细分为依据,双方共同配合深入开展卷烟市场与消费者调研工作,除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水平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外,可以根据不同的卷烟消费细分市场,选取不同数量的目标样本,采取不同的调研方式、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地开展,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

3、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需求预测分析会议,邀请工业企业代表参加,共同分析卷烟销售状况和经济运行趋势,努力提高认识市场、综合把握市场、分析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深入了解市场销售趋势、消费者需求反

映等,为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开展需求预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商业企业把握本地市场需求的总体趋势,结合市场调研分析报告,考虑不同的因素、分析不同的指标,根据不同的卷烟消费细分市场,对不同卷烟的消费需求,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测。工业企业协同从自身的品牌定位与规划角度提供需求预测结果。双方共同协商,确定预测数据。值

得注意的是,由于受货源等因素的影响,零售客户提报的订单需求量往往被放大失真,在开展市场预测时,要注意剔除这些非市场因素,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工商双方要积极主动协同引导市场消费。

(二)产销衔接协同:为保证货源投放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工商双方以预测为基础,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货源采购机制,努力组织适应市场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效货源。

半年协议:公司提供半年需求预测信息给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反馈品牌发展规划、可供货源信息给公司,双方协商确定半年购销协议。月度计划:公司根据月度需求预测结果,每月在固定时间将下月需求量提供给工业企业,并与工业企业协商确认月度供货数。批次调运:公司加强与工业企业就批次调运和在途货物的沟通,通过协商确定最优调运批量和调运周期,并实时跟踪掌握卷烟发货、到货情况。库存管理:公司进行卷烟库存水平的跟踪与控制,向工业企业提供相关品牌(规格)的销售信息、库存水平信息和订单满足情况等。持续改进:公司在加强与工业企业货源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供应商库存管理、一体化物流运作等新营销模式,增强货源组织的主动性,主动适应品牌发展变化,主动寻找适销对路品牌,主动响应市场变化,严密控制存销比,适时调整采购计划,持续提高库存控制水平,持续改进客户需求响应速度,逐步提高有效组织货源的能力。

(三)货源投放协同:进一步提高货源投放市场化水平。

公司综合考虑辖区内卷烟市场的消费实际等,结合品牌培育策略,以国家局42类客户分类为依据,制定货源投放策略。工业企业从本厂品牌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角度提供货源投放策略建议。为保证货源投放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商业企业积极与工业企业沟通,努力做好货源衔接工作,按月制订货源分配政策。由总量控制向精细化的准确投放转变,从“三维”(区域、时间、类别)和“五率”(覆盖率、铺货率、动销率、断货率、成长率)入手,以市场真实需求为导向,参考卷烟零售价格、社会库存等重要信息指标,时时跟踪、适时调控,做到卷烟投放与市场真实需求基本吻合,实现卷烟销售平稳运行。

(四)品牌培育协同:完善品牌发展规划,加强知名品牌培育,促进品牌培育工作精细化、精确化。

1、品牌规划制定:围绕国家局“532”和“461”的品牌培育发展目标,以培育适合本地市场实际的知名品牌为出发点,公司与工业企业协商制定本地品牌发展规划(包括品牌组合策略、营销组合策略)、建立品牌评价指标和生命周期识别指标体系,明确品牌的引入、退出办法,并提供给工业企业。

2、品牌层次划分: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共同协商,将培育品牌划分为核心培育品牌、重点培育品牌、高度关注品牌、新引入品牌,分类分层次制定品牌培育策略,有效开展品牌培育工作。

3、品牌策略制定:公司基于对各品牌的评价、生命周期识别、层次划分,分别制定各品牌的市场培育策略;工业企业基于本厂品牌的发展规划,提出各类层次品牌的培育建议。

4、品牌培育推广:工商双方协同执行品牌推广策略,达成市场营销活动目标。双方共同制定品牌推广和促销方案、协调确定人员安排、促销资源分配,协同进行促销活动的总结与分析等。

四、工商双方协同营销,共同开展网络建设,为构建现代营销体系,深入实施精准营销,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与坚实的软、硬件保障。

卷烟营销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体系,功在当前,利在长远,事关烟草行业未来的发展。开始,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特征的网建模式逐渐在全国推广运行。而行业要建立的不仅仅是卷烟销售网络,而是更深层次上的“现代营销网络”——即完善的经营网络、服务网络、商情网络、宣传网络、客户网络等配套的经营销售网络体系。当前,电子商务信息化、现代物流配送、营销人员管理、零售终端建设是卷烟营销网络建设从硬件与模式的建立向软件与水平提升转变的重要内容。

(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行业网建工作新的亮点。

1、电子商务是网建工作的重大突破,为网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力,推动着行业网建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城市和县城达到一定销量规模、有条件的大型超市、商场、国有商店、名烟名酒店、连锁便利超市、连锁社区超市、食杂店、便利店全部实行网上订货,对信息化网络覆盖较强的集镇、接受新事物较强的客户积极尝试网上订货。在实行网上订货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卷烟零售客户的“烟草商务网”,增加“政策宣传、品牌培育、货源信息、终端建设、零售户培训、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将单一的网上订货发展成为有时代特征的真正的“烟草电子商务”。扎实推进电子商务工作,提高网上订货率,持续提升卷烟营销网络的软实力,努力构建面向消费者的现代营销体系。

2、行业物流建设现场会召开以来,现代特征明显的物流体系逐步确立。西方经济学家把节约物流费用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烟草行业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务实、高效、科学、合理的网络运营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当前应该以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推动成本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和技术应用,使得物流建设在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面均有所推进。

(二)营销人员管理:行业网建工作的队伍保障。

服务好零售终端客户,创建先进的营销网络,建设现代营销体系,必须要有一支现代化的营销队伍作保障。

1、以客户经理为重点,切实转变营销队伍服务职能,提升服务客户的业务技能。一是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做到用心、用行、用信服务客户,始终把客户的正当利益放在首位;二是有良好的营销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营销技巧,能够指导客户分析市场,能够从客户的店面展示、卷烟陈列、销售技巧、服务技能、品牌推荐、需求预测、库存维护以及店铺理财等各个方面引导客户提高盈利水平;三是有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烟草法律法规、商业公司客户分类标准、月度货源供应营销策略等政策和措施及时、准确告知,有效的拉近客户与公司的距离。

2、加强员工培训,有效提高营销队伍整体素质。工商双方可以开展协同培训,重点是提升营销人员服务客户、开发利用零售终端价值的业务能力。首先是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改进服务客户的方式、方法,借助信息化平台,及时将公司政策、品牌动态等告知零售客户,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指导,把优质服务贯穿于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其次是提升零售终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把握城镇化拆迁建设、道路升级改造、返乡人员创业等会引起行业零售业态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哪些业态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业态在各地的分布,有针对性的去协助指导零售客户的经营与发展。

(三)零售终端建设:行业网建工作的核心内容。

“得终端者得天下”,已成为烟草人的共识,零售终端作为连结烟草系统与消费者的桥梁,直接关系到卷烟销售网络功能的发挥和现代营销体系的完善。

1、优化卷烟零售网点布局。在严格遵守《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实施条例》和《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定的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充分考虑客户赢利原则,根据本辖区的人口数量、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居民购买力等因素,规范行政许可,科学合理设置卷烟零售网点。

2、实行精细化营销策略。首先是规范客户分类,对照国家局《客户分类标准》进一步细化客户分类标准;要按照“控制大户、培育中户、扶持小户”的要求,严格控制大户数量,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杜绝依靠大户、依赖大户、直接卖大户的现象。其次是根据可供货源情况,按照“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的原则,均衡供应有效货源;根据客户销售情况,精心商定月度供货总量,科学合理分配紧俏烟,实现货源的计算机统一自动分配,尽量使每位客户都尽可能得到所需的有效货源。

3、召开零售终端客户交流培训会。市级公司与工业企业沟通协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客户的需要,统一制定客户培训计划,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烟草行业发展动态,零售客户发展方向,烟草行业法律法规、卷烟商品知识、品牌发展战略、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及服务技巧知识等。各县(区)营销部负责定期组织客户召开零售终端客户会议,按照市公司制定的培训教材,加强对客户的经营指导培训。同时可根据零售客户的素质、类别、配合程度高低等,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培训;根据零售客户的时间安排与个人喜好,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力求通过系统化、专业化营销和服务知识培训,重点培养有一定经营能力、配合工作、有品牌培育意识及能力的零售客户,从培育“十知”客户入手,进一步促进客户美化店面、品牌培育、订货和库存管理、运用市场信息、服务消费者技巧六个能力的提高,使零售终端客户价值得到整体提升。

上一篇:有关冬天的三年级写景作文优选下一篇:用好像一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