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模拟试题

2024-10-14

教育学模拟试题(8篇)

1.教育学模拟试题 篇一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因人施教”体现的教育思想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 A.孔子

B.陶行知

C.马卡连柯

D.李斯特

2、对矫正教育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社会需求

B.道德要求

C.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3.生产劳动是犯人“改过自新的唯一手段”,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西方国家对犯人的教育最初始于是

A.宗教教诲

B.文化教育

C.职业教育

D.社会适应 5.依据刑满释放人员具有的法律特征,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可能成为 A.累犯 B.偶犯 C.过失犯 D.顽固犯

6. 根据矫正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原则称为

A.因人施教原则B.以理服人原则 C.分类教育原则

D.社会教育原则

7. 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矫正教育的原则称为 A.分类教育原则B.因人施教原则 C.以理服人原则

D.社会教育原则 8. 矫正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价值判断 B.数量判断 C.发展判断 D.形势判断 9.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对犯人进行教育是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10.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北部郊区,开设首座“宗教监狱”的时间是 A.2004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2年 11.社会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是

A.涂尔干 B.萨瑟兰 C.库利 D.米德 12.清末主张把监狱改造成为感化教育场所的大臣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王元增 D.李鸿章 13.强调社会文化如何界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的理论是

A.标签理论 B.亚文化理论 C.社会互动理论 D.社会结构理论 14.我国矫正教育机构开始普遍启动心理矫正工作方案是在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5.西方国家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基本上是采用 A.自愿原则 B.因人施教原则 C.以理服人原则 D.分类教育原则 16.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规定:少年是指

A.未满18岁者 B.未满19岁者 C.未满20岁者 D.未满21岁者 17.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1919年提出用教育机构来代替监狱主张的人是 A.列宁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克鲁普斯卡娅

18.司法部对把劳改、劳教场所办成特殊学校作了专门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是在 A.80年代 B.70年代 C.60年代 D.50年代

19.依据评估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矫正教育评估分为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 A.条件评估 B.动态评估 C.静态评估 D.发展评估 20.教育刑理论的首创者是

A.李斯特 B.菲力 C.加罗法洛 D.孔德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有1-5项是正确的,请只选出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或错选都 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 少年收容教养人员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是

A.家庭因素 B.学校因素 C.社会因素 D.个人因素 E.先天因素 2.抗日战争时期对犯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政治教育 B.现实教育 C.劳动教育 D.社会教育 E.文化教育 3. 我国的矫正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有哪些区别是

A.目的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D.原则方法不同 E.名称不同 4.矫正教育中的行为矫正,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作用是

A.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B.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C.促进建立良好的矫正教育工作秩序 D.建立伦理观念 E.树立法制意识

5.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重点内容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劳动观 D.法纪观 E.政治观 6.矫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

A 理论联系实际.B.调查研究 C.比较研究 D.实证研究 E.综合研究 7.矫正教育者在语言表达上应做到

A.意思清楚 B.逻辑性强 C.语言精练 D.引人入胜 E.理论性强 8.矫正教育者工作的特点有

A.示范性、B.创造性,C.法制性、D.复杂性。E.系统性

9.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专门召开国际会议研究未成年犯罪及矫治问题,联合国通过的规则有 A.《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B.《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C.《预防少年犯罪规则》D.《少年法庭法》E.《青少年教养法》

10.在教育刑理论的影响下,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监狱及其矫正制度的机能是

A.对受刑人改过迁善的机能 B.对社会法益的防护机能 C.教育的机能 D.预防犯罪的机能 E.惩罚的机能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矫正教育学 2.矫正教育目的 3.矫正教育评估 4.集体教育

5.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意义是什么? 2. 矫正教育影响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监狱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4. 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5. 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指导意义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矫正教育的制约因素。

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矫正教育的指导原则。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参考答案

一、都是A

二、1.ABC 2.ABCDE 3.ABCD 4.ABC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ABC

10.ABD

三、1. 是指研究矫正教育现象、揭示矫正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长期以来矫正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随着我国矫正教育工作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2. 是指矫正教育者代表着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利益,在观念上、思想上对矫正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矫正教育目的是通过矫正教育工作,把矫正教育对象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 是指根据矫正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分析,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 是指矫正机构将全体或某一类型的矫正教育对象集中起来所进行的,一种旨在解决一些共同性问题的矫正教育活动。

5. 是指根据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劳教期限,经过强制教育改造后,执行期满,依法解除劳动教养,恢复其人身自由和其他权利回归社会的人员。

四、1. 见指导书第66--67页(下同)2. 第27页 3. 第73页 4. 第27页 5. 第21页

五、1.见指导书第13--14页(下同)2.第21--22页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是

A.涂尔干 B.萨瑟兰 C.库利 D.米德 2.教育机智体现的是矫正教育者工作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法制性 3.清末主张把监狱改造成为感化教育场所的大臣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王元增 D.李鸿章 4.在矫正教育的内容中,各种教育的基础是

A.文化知识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律教育 D.职业教育 5.对矫正教育者考核的重点是

A.工作实绩 B.心理素质 C.法律素质 D.文化程度 6.少年收容教养人员在年龄上限度为

A.16周岁以下 B.17周岁以下 C.18周岁以下 D.19周岁以下 7.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

A.正向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预防功能 8.条件反应现象的发现者是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华生 D.马斯洛 9.强调社会文化如何界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的理论是

A.标签理论 B.亚文化理论 C.社会互动理论 D.社会结构理论 10.西方国家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基本上是采用

A.自愿原则 B.因人施教原则 C.以理服人原则 D.分类教育原则

11、少年收容教养工作的方针是

A.教育、感化、挽救 B.坚持实行综合治理 C.以改造人为宗旨 D.改造人、挽救人

12、对矫正教育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社会需求 B.道德要求 C.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13.联合国在1955年制定的包含对囚犯矫正教育的法规是

A.《囚犯待遇最低标准规则》 B.《未成年犯管理所管理规定》 C.《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D.《少年犯罪法》

14.专门研究罪犯矫正教育问题的学科,最早产生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文化程度 D.20世纪90年代 15.司法部制定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颁布的时间是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16.苏联教育革命家马卡连柯在波尔塔瓦创办第一个少年犯劳动教养院的时间是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17.矫正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A.改造人、挽救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B.矫正教育的强制性 C.矫正教育的反复性 D.矫正教育的复杂性 18.从理论上说矫正教育评估应当主要是

A.目标评估 B.动态评估 C.静态评估 D.发展评估

19.199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狱管理和劳动教养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监狱工作的方针是

A.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 B.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C.教育、感化、挽救 D.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20.劳动教养是一项以强制性教育改造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A.行政处罚措施 B.刑事处罚措施 C.刑事强制措施 D.行政教育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有2-5项是正确的,请只选出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或错选都 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矫正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法律和道德教育

B.文化知识教育

C.职业培训

D.心理矫治 E.行为矫正

2、目前我国的矫正教育者主要包括

A.监狱人民警察

B.劳教工作人民警察

C.少年教养工作人民警察

D.交通人民警察 E.社区矫正工作者 3.矫正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评价作用 B调控作用 C.导向作用 D.惩罚作用 E.规范作用 4.贯彻社会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B.充分发挥社会各级组织的作用 C.调动社会有关方面人士的积极性 D.加强民主和法制教育 E.让矫正教育人员回到社会 5.当代外国对犯人矫正教育的内容可以归纳为

A.社会教育 B.文化教育 C.职业训练 D.宗教活动 E.心理矫治 6.矫正教育的要素包括

A.矫正教育法规 B.矫正教育者 C.矫正教育对象 D.矫正教育手段 E.矫正教育影响 7.个别教育特征有

A.针对性 B.灵活性 C.沟通性 D.渗透性 E.稳固性 8.道德在调整规范人们行为时主要依靠

A.社会舆论

B.内心信念

C.传统力量

D.人们的自觉维护

E.法律强制 9.对矫正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具体要求是

A、稳定的情绪 B、顽强的意志 C、较强的控制能力 D.健康的身体 E.较高的学历 10.经常使用的评估信息搜集方法有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资料查阅法

D.个案分析法

E.分类统计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矫正教育

2、矫正教育对象 3.个别教育

4.矫正教育任务

5.少年收容教养人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区别有哪些? 2. 矫正教育影响的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3. 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行为矫正有哪些特点?

4. 依据《监狱法》罪犯教育改造原则有哪些? 5.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意义。

2、论述贯彻社会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都是A

二、1. ABCDE 2.ABCE 3.ABC 4.ABCD 5.ABCDE 6.BCE 7.ABCDE 8.ABCD 9.ABC 10.ABCD

三、1. 是指国家矫正机构以违法犯罪分子为对象,从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动有计划、有组织、依法实施的转变思想、矫正恶习、灌输知识、培养技能的系统影响活动。

2. 是指在特定的矫正机构当中依法接受矫正教育的各类人员。在我国,矫正教育对象包括服刑罪犯、劳动教养人员、少年收容教养人员以及回归社会人员。3. 是指矫正机构针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题,采取面对面的思想影响、心理沟通和知识传授活 动。

4. 是指矫正机构根据有关规定,为实现矫正教育目的而确定的矫正教育的步骤、手段和措施的总和。矫正教育任务是矫正机构的核心工作任务,是矫正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5.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的,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

四、1. 见指导书第65页(下同)2. 第27页 3. 第58页 4. 第85页 5. 第108页

五、1. 见指导书第66页(下同)2. 第50页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教育刑理论的首创者是

A.李斯特 B.菲力 C.加罗法洛 D.孔德 2.矫正教育评估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价值判断 B.预期设计 C.检查督促 D.过程控制 3.对矫正教育对象而言,教育

A.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B.是一种权利 C.是一种义务 D.是一种要求 4.在矫正教育过程中占主导性地位的是

A.矫正教育者 B.矫正教育对象 C.矫正教育影响 D.矫正教育要素 5.少年收容教养人员最本质的特征是

A.行为的违法性

B.行为的犯罪性

C.思想的反动性

D.行为的反复性 6. 人们通过对他人行为受到奖励而相应地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称为 A.替代强化

B.条件反应 C.自我强化

D.直接强化 7.在矫正教育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是

A.矫正教育影响 B.矫正教育对象 C.矫正教育者 D.矫正教育要素 8. 我国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制度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9. 需要解决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题时一般采用

A.个别教育 B.集体教育 C.辅助教育

D.自我教育

10.矫正机关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对被矫正人员开展的矫正教育活动的原则称为 A.社会教育原则 B.因人施教原则 C.分类教育原则

D.以理服人原则 11.矫正教育活动发生的逻辑起点是

A.矫正教育对象 B.矫正教育影响 C.矫正教育者 D.矫正教育要素 12.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监所文化更加接近西方上世纪的

A.隐性课程的理论 B.显性课程的理论 C.必修课程的理论 D.选修课程的理论 13.专门研究罪犯矫正教育问题的学科,最早产生于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4.各种行为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行为时的强制力不同,法律的执行是凭借 A.国家强制力 B.社会强制力 C.企业强制力 D.部门强制力 15.在矫正教育的内容中,各种教育的基础是

A.文化知识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律教育 D.职业教育 16 整个矫正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矫正教育目的 B.矫正教育对象 C.矫正教育任务 D.矫正教育影响 17.依据刑满释放人员具有的法律特征,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可能成为 A.累犯 B.偶犯 C.过失犯 D.顽固犯 18.对被矫正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社会需求

B.道德要求

C.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19.劳动教养人员区别于一般公民的法律程序特征是

A.依法作出劳动教养决定

B.收容劳动教养

C.符合收容条件

D.有违法犯罪行为 20.矫正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价值判断 B.数量判断 C.发展判断 D.形势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有2-5项是正确的,请只选出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或错选都 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

1、矫正教育目的的特点有

A.是社会意志的体现

B.具有指向性

C.具有理想性

D.具有社会制约性和个体制约性

E.滞后性

2、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素性体现在矫正教育对象是

A.社会人

B.有缺陷的人

C.需要矫正的人

D.犯罪的人

E.发展中的人 3.我国的矫正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其区别主要是

A.目的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D.原则方法不同

E.形式不同 4.根据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指标从内容上可分为

A.目标指标

B.过程指标

C.条件指标

D.结果指标

E.整体指标 5. 本课程研究的回归社会人员主要包括

A.刑满释放人员

B.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C.解除收容教养人员

D.管制人员

E.假释人员 6.在教育刑理论的影响下,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监狱及其矫正制度的机能应包括

A.对受刑人改过迁善的机能

B.对社会法益的防护机能

C.预防犯罪的机能

D.惩罚机能

E.威吓机能

7.对矫正教育对象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疗法

C.以人为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舆论疗法 8. 根据有关规定劳动教养的审批机关有

A.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B.军队的政治部门

C.武警部队的政治部门

D.司法部

E.公安部 9.根据《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监狱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包括

A.心理健康教育

B.心理测验

C.心理咨询

D.心理疾病治疗

E..精神分析 10.矫正教育具有的功能有

A.矫治康复功能

B.特殊预防功能

C.品德养成功能

D.能力培养功能

E.惩罚功能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行为矫正 2.教育功能 3.分类教育 4.少年教养管理所 5.罪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矫正教育对象的一般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教育刑理论的产生对行刑和监狱制度有什么影响? 3.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4.矫正教育影响的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5.矫正教育内容中的法律教育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对矫正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要求。2.社会因素对矫正教育的制约性。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都是A

二、1、ABC D

2.ABCE

3.ABCD 4.ABC

5.ABC

6.ABC 7.ABCD

8. ABC

9.ABCD

10.ABCD

三、1. 是指矫正机构依法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及一些行为恶习进行规范,使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的活动。

2. 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及作用。

3. 是指矫正机关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教育活动。4. 是对少年收容教养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的机关,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

5. 狭义罪犯及矫正教育学研究的罪犯,是指被法定机关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在监狱或社区是是矫正教育的罪犯。具体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缓刑,假释,监外执行)、拘役、管制的自然人罪犯,而不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没收财产、罚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四、1. 见指导书第27页(下同)2. 第34页 3. 第108页 4. 第27页 5. 第56页

五、1. 见指导书第74页(下同)2. 第14页

2.教育学模拟试题 篇二

考试试题质量综合评估是教育测量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改革教学、实行科学化教育管理的重要工具, 教育过程中的各项教育问题, 离开对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都无从谈起。经典教育测量理论有一整套评价试题质量的方法, 常用的数量化指标就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等, 然而, 从这些评价方法或评价指标本身来看, 它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其一是现行的试题质量评价方法重在数量的测定, 即着重以数量化的标准客观地表示考试的特质, 评价结果过分依赖考试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有考试成绩真实, 考试组织得当, 对几个数量化指标的测算才是可靠的, 否则是不可信的。毋庸讳言, 因考试组织及评分标准不一致等方面的原因, 考试成绩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误差, 有时这些误差会超出可容许的范围。如著名教育家斯太奇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同一份试卷复印142份, 请142位教师评分, 结果评分为35种, 从50分到98分,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仅仅依据学生考分来评估试题质量, 难免会有失偏颇。其二是现行评价方法所依赖的几个数量化指标的测算方法, 还可以做进一步改进, 如试题内容效度评价指标作为一个数量化指标目前尚无一种科学的测算方法。因此, 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都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经典教育测量理论中的试题质量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包括: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以及区分度。

二、对测验信度的评价

教育测验虽有不同类型, 但无论哪一种教育测验, 首先要求测验的结果可靠, 在教育测量学中称为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或可信程度。信度是反映测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表明信度大小的统计量叫做信度系数, 其最大值是1。一般是以两次测验结果间的相关程度作为信度指标, 它表明一个测验在反映受试者实际水平时的可靠程度。

估计信度的传统方法很多,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信度系数的测定完全依据于考试所取得的分数信息, 考试的实施顺利, 评分标准客观, 所计算出的信度系数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常见的方法主要有:

1. 再测信度:

即用同一个测验, 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 两次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就是再测信度。再测信度的计算所要求的条件比较苛刻, 其一要求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且遗忘与练习的效果相同, 其二是要求施测期间被试的学习效果没有差别。然而, 实际上, 由于在两次测验之间要相隔一段时间, 因此很难保证上述条件得到满足, 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测量误差也就不可避免。

2. 复本信度:

根据一组被试在两个等值测验上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即为复本信度系数。复本信度的估计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再测法的缺点, 但由于它需要编制等值的两份试卷, 其可操作性不强。

3. 分半信度:

分半信度是按正常的程序实施测验, 然后将全部试题分成相等的两半, 被试在这两半测验上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即为信度系数。要计算分半信度,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将测验分成两半。因此, 分半的合理性决定于信度系数的计算结果, 而且, 由于分半信度系数只能表示两半试题的等值程度, 所以它不能提供时间稳定性的信息。

4. 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也称同质性, 指的是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其常用的估计方法有库德-理查逊法和克伦巴赫系数法等, 具体计算公式从略。内在一致性信度的突出优点是对同一组被试只要施测一次就可以求出信度系数, 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实测中, 将一个测验分成内容、形式、题数、平均数、标准差、测验间相关、分布形态都相等的两部分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5. 评分者信度:

考察评分者信度的方法是随机抽取部分试卷, 由两个或多个评分者独立按评分标准打分, 然后求其间相关。评分者信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评分质量的反映。当通过统计方法确信评估者之间评分有较大差异时, 需要分析原因, 及时加以弥补。显然, 评分者信度与其它几种信度系数概念不同, 其它几种信度皆为测验的信度, 而评分信度反映的是评分者之间对于同一组测验结果评定的一致性程度。

显然, 不论哪一种信度系数, 其估测结果的高低直接受测量误差的影响, 被试、主试、测验内容和施测环境等均能引起测量的随机误差, 导致分数不一致, 从而降低测验的信度。另外, 评分是否客观, 对测验的信度是有影响的。因为信度系数是根据实得分数的方差计算得到的, 若考试题目都属于客观性类型, 评分的标准明确, 要求严格, 评分不易受评分者主观判断的影响, 有助于测验信度的提高。但对于论文式测验或主观性试题, 各个评分者的度量标准不统一, 易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致使评分不易客观, 信度没有保障。影响信度的其它因素很多, 如测验的长度、难度及测验的同质性等, 在此不再做一一阐述。

三、对测验效度的评价

任何一种考试, 要求考试的结果必须是可靠的, 这无疑是考试必备的质量要求。但是考试应具有信度并不是唯一的要求, 若一次考试结果虽然信度很高, 可测到所要测量的特征很少, 那么, 这一考试是不成功的。教育测量学中, 把测验结果能否准确地表明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功能的程度, 称为测验的效度。效度是衡量测验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它比信度有更重要的意义, 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 而有效的测验未必可信, 因此, 在教育测量之前, 首先应考虑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了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问题。

由于测验效度的计算同样依赖于学生的得分等信息, 因此测验本身、测验的实施和被试心理状态、评分标准等对测验信度有影响的因素对效度也有影响, 此外, 如测验试题的难度, 试题的编排, 测验的长度等, 都是影响效度的重要因素。可以说, 测验的效度, 不仅受到随机误差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系统误差的影响。

考察一个测验有效程度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相应地也就把测验的效度分为三个类型, 这就是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鉴于构想效度及效标关联效度已有成熟的估测方法, 而且内容效度又是考察一个测验效度最广泛的应用途径, 因此, 以下只对内容效度的估测方法进行述评。

内容效度是指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通俗地说, 它就是一个测验的覆盖问题, 即用于测量某一范围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测验, 它所采用的那些题目是否充分代表了该范围内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一般来说, 一个测验要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定好的内容范围, 并使测验的全部题目均落在此范围内;二是测验题目应是以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且各部分题目所占比例适当。因此, 从较好的内容效度所满足的条件来看, 这些条件均是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的概括性问题, 具有明显的灰色性特点, 其实测也就困难很多。实践中, 常用的估测内容效度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估计效度, 这种方法是专家在对测验题目与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进行充分的符合性判断的基础上, 确定内容效度。基本上采用的是定性分析法,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其一是如何将各位专家的定性评估结论加以综合, 以转化为数量化的评价结果。其二是内容效度是来自专家的描述性判断, 缺乏数量化的依据, 因而, 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准确, 而且, 由于专家们对内容范围与教学目标要求理解上的不同, 也会造成他们对内容效度的判断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二是克伦巴赫内容效度估计法。由于这种方法需编制反映同一内容范围的两个不同测验, 而且还需要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 因此, 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存在问题。三是用比较两次测验结果估计效度的方法。这种方法所采用的两次测验间隔时间较长, 其可行性同样不强, 实际应用时采用的不多。

总之, 实践中, 常用的估测内容效度的好方法不多, 理论上的几种方法有的可行性不强, 有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理想的估测方法应当是, 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依靠专家的逻辑判断来评估试题的内容效度。因此, 目前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对内容效度的评判尚缺乏合适的数量分析方法。二是为避免专家在理解试题内容范围与教学目标上的不一致, 有必要构建评估内容效度的指标体系 (含概括性问题设计) 。三是如何将专家的定性评估结果加以综合分析。

四、对测验题目难度指标的评价

衡量测验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测验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欲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还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分析试题的品质, 试题的品质主要是指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以下首先对试题难度的估计方法加以述评。

传统的教育测量学理论有一整套测算客观性与非客观性试题难度的方法 (略) 。但这些公式均有其缺陷。我们知道, 在经典测验理论中, 试题难度P是以考生得分率来评定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如那些性质上属于标准参考性考试的测验, 其特点是根据各科教学 (考试) 目标要求, 制定考试标准, 通过测验衡量考生是否达到标准, 这类考试试题难易程度的概念应当主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要求高的是难题, 要求低的是易题。而得分率反映的都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多数考生会答的是易题, 不会答的是难题, 教学目标要求与得分率意义不尽吻合, 此外P还依赖于样本, 同一试题在不同样本中的P值通常是不同的, 因此, 至少是对于标准参考性试题的难度测定方法来说, 有必要加以重新研究。

五、对测验题目区分度指标的评价

题目的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又一个数量化指标。它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的被试的心理特质的区分能力。若在某道试题上得高分的被试实际能力水平也高, 得低分的被试实际能力水平也低, 那么, 该题就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区分度与难度、信度、效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如试题难度太大或太小, 其区分度都很低。试题区分度的提高, 对于提高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保证测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有多种, 客观性试题与论文式试题计算区分度方法也各异, 这些方法均有较强的合理性。实践中, 改进算法也较多 (限于篇幅, 本文不再一一介绍) 。应当指明的是, 同其他几个指标的测算方法一样, 经典教育测量理论中, 关于区分度的这几种算法也是完全依赖于学生的得分信息。学生的得分可靠, 评分客观, 区分度的计算结果才有参考价值, 否则是不可信的。可见, 区分度计算结果同样存在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综上所述,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因素的交互作用, 构成了整个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其间关系复杂, 取值多少为合适, 我们也不能只孤立地根据个别指标来分析判断, 而应根据考试的目的, 在选用估计方法上也应与试卷的信度、效度及试题的难度的估计方法统一考虑。因此, 本文认为, 评估一份考试试卷的质量, 对经典教育测量理论所提出的几个数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或说是一个基础, 况且, 由于这几个指标的交互作用, 我们也难以仅就实测出的几个数量化指标值来准确评判试卷的质量。因此, 科学的估测试卷质量的方法还离不开专家的逻辑推理判断, 还应当是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 即不仅要知其数量多少, 更要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 这是我们在对经典教育测量理论所提出的几个评价试卷质量的数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

摘要:考试试题质量评价是教育测量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改革教学和考试制度的重要工具。经典教育测量理论的试题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等。研究表明, 这些评价指标虽是试题质量评价的基础, 但却难以较为准确地评判试题的质量。科学的评价试题质量的方法离不开专家的逻辑判断, 应当是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 即不仅要知其数量多少, 更要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

关键词:试题质量,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参考文献

[1]宋岭梅.教育测量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薛理银.教育信息处理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王汉澜.教育测量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7.

3.在模拟体验中开展创业教育 篇三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培养创业综合能力。秭归县职教中心开设创业课程,组织相关教师围绕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三大模块开展教学活动。创业意识主要由德育课教师担任,着重加强学生创业动机、理想及信念和责任感、道德观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学会趋利除弊,敢于正视现实,不怕挫折,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业知识主要由外聘自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兼职教师任课,内容主要有融资、注册、税务和计划、组织及决策等,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知晓创业政策法规,诚实经营,善于管理,正确决策。创业能力主要由优秀创业者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侧重于分析、判断、应变、沟通及创新能力的培训,强化学生创业的基本特质,提高学生开拓与创新、接收与处理信息及发现与把握机会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准确判断与处理问题和组织策划的能力。

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提升创业核心技能。秭归县职教中心以专业技能教学为基础,把创业教育融入于专业教育之中,提高创业核心技能。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突出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校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项目或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让学生学到技能,突出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情景,强化对工具以及产品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引发其创新灵感。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调整教学计划,中职二年级进行穿插式教学实习,三年级下学期实行顶岗实习,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亲身感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增强创业体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培养学生创业实战能力。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秭归县职教中心成立了手机维修、冰霜空调维修、旅游服务等6个专业工作室,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成创业团队,让学生对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体验实践,并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和咨询活动。

4.学前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篇四

一、选择题

1.“教育的关键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的观点是由()首先提出的。

A.福禄培尔 B.陈鹤琴 C.蒙台梭利 D.陶行知

2.“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3.下面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教育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B.教育的发展受国家政治历史的影响

C.教育的发展应脱离政治的影响D.教育的发展是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影响 4.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A.培养集体责任感 B.解决同伴交往问题C.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D.建立班级常规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原始社会没有幼儿教育B.幼儿教育是在1840年发展而来的 C.幼儿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与发展

D.从奴隶社会时幼儿教育开始发展

6.“单元主题活动”这种课程类型最早是由()提出的。A.陈鹤琴 B.陶行知 C.蒙台梭利 D.福禄培尔

7.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D.《未成年人保护法》

8.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基础教育 B.是儿童启蒙教育C.属义务教育 D.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9.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A.成熟 B.生长 C.遗传 D.发育

10.我国传统文化比较侧重个体群体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A.认知发展 B.情感发展 C.意志力发展 D.个性发展

1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A.良好的智力品质 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良好的个性品质

12.向家长介绍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计划,适宜采取的形式是()。A.家访 B.开家长会 C.办家长学校 D.教育讲座

13.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14.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是幼儿园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A.幼儿园教育目标 B.近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5.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的图书角与其他人分享,丰富了图书角的内容,教师这样做遵守了()教育原则。

A.保教结合的原则B.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C.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D.注重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16.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行政关系 17.学前教育的()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发展适宜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独立自主性 18.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生活制度,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是()。

A.家长的需要 B.季节和地区差异 C.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D.个别幼儿的需要

19.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陈鹤琴 C.福禄培尔 D.夸美纽斯

20.有固定的场所,有目的地按计划进行,有班级整体施教、小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等形式的活动是()。

A.自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二、填空题

1.教育原则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__________。

2.教师在指导幼儿小组活动前的分组过程中应注意分组要__________、_________、有层次。3.幼儿园环境具有__________和可控性等特点。

4.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和__________。

5.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于__________年在湖北成立。6.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保育的教育以及__________。

7.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应是__________、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__________。

8.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实施集体、小组、个别活动就是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

2.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意愿安排教育活动。()3.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托。()

4.秋天到了,为了让幼儿认识秋天,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幅秋天的图画挂在墙上,指导幼儿观察画中的景物,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5.教师直接教的方式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6.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只要他们玩得快乐,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7.教师是环境的轴心,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都是通过教师来调节的。()

8.幼儿享有某些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权利。()

9.幼儿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道德认识。()

10.幼儿园经济条件差,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四、名词解释

1.发现学习2.幼小衔接 3.幼儿园课程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福禄培尔创办的幼儿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 2.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实施体育时的目标是什么? 3.简单分析说明“玩积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六、论述题

1.结合你在幼儿园的实践,具体阐述幼儿园德、智、体、美教育的相互关系。

2.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参考答案

(五)一、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A 7.A 8.C 9.C 10.D

11.C 12.B 13.B 14.C 15.B 16.A 17.A 18.C 19.C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格,每格1分,共10分)1.基本要求2.有特色、有变化 3.教育性4.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5.1903 6.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7.直觉的、自然观察

8.3~6岁幼儿的教育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发现学习: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2.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全 面发展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须的各种素质,为幼儿入小学,也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 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答:(1)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真正意义的幼儿园必须能够体现专业性和系统性。

(2)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是“幼儿园之父”,原因就在于他所创立的幼儿园具有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

(3)福禄培尔创立的幼儿园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恩物”来学习,这不仅尊重了幼儿教育的规律,而且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答:(1)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2)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3)增强幼儿体质。(4)增强幼儿健康。

(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6)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答:(1)建构类游戏(玩积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通过玩积木,幼儿可以获得愉 3 快的身心体验,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健康。

(2)玩积木时幼儿常用积木搭建生活中的建筑物,比如道路、小区楼盘、地铁站、医院、国家大剧院等,这对促进幼儿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3)搭建各种建筑物的过程中,体现着幼儿的主动创造,幼儿对建筑物形状、大小、结构、美观程度都有自己的把握,因此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也有利于幼儿的审美发展。(4)玩积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搭建活动,可以获得关于积木形状、颜色、大小等的认识,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

(5)玩积木过程中,会伴随着“垒高”、“稳定”、“斜面”等结构性知识,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有关结构的稳定性,不同形状物品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感知科学现象。

六、论述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1)德、智、体、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2)体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思考解决遇到的难题的方法,思考玩具材料的玩法,这就是智育。体育活动中幼儿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同伴合作和公平竞争,这就是德育。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舞蹈和体操表演,同样也在促进幼儿审美表现力的发展。

(3)智育可以促进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发展。例如,幼儿记忆力、观察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体育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规则;在艺术表现中同样体现出了智育的作用,幼儿如果对形状、颜色、规律等有较好的认知就可以更好地完成粘贴、画花边等美育领域的任务。

(4)德育可以促进体育、智育和美育的发展。例如,如果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在体育活动中就更容易完成任务,而不至于与其他幼儿发生纠纷;良好地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对社会当中助人、合作等美好现象的认识,本身就是对美的感受的认知。

(5)美育可以促进体育、德育和德育的发展。例如,对美的感知有利于幼儿获得愉快的身心体验,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发展;同样,美的环境和氛围也有利于幼儿进行认知学习;另外一些优美的故事、儿歌、戏剧和舞蹈,本身就包含了对某种良好道德品质宣传,因此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2.答: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5.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 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D.1998年 2.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习B.上课 C.玩耍 D.游戏

3.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A.成熟 B.生长 C.遗传 D.发育

5.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的目的 D.教育的方法

6.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蒙台梭利 B.柏拉图 c.洛克 D.福禄倍尔 7.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8.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 B.安装塑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9.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A.吸收的心智 B.“整个教学法”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10.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游玩 11.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没有明确要求()。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 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 D.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 12.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A.同龄人 B.社区人士 c.家长 D.教养员

1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的机会 A.观察 B.合作 C.操作 D.练习

14、某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将水蒸气说成“白烟”,违背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5、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教学手段()

A.观看实物教具 B.观看教学挂图 C.多媒体课件 D.幻灯片教学 16.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17.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的具体表现。A.尊重儿童独立性 B.保护儿童积极性 C.尊重儿童人格 D.尊重儿童权利

18、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A.方法、B.手段、C.内容、D.游戏规则

19、一天中重要的往往被忽视的生活活动是 A.入园 B.睡眠 C.饮水 D.如厕

20、幼儿早期劳动愿望是在()中产生的 A.游戏 B.学习C.生活 D.教学活动

21、幼儿最长的劳动时间不要超过()A.15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60分钟

22、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一般从()班开始 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23、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从()开始的 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龄期

24、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方面。

A.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D.社会性培养

25、幼儿园教育评价最基本的方法是()A.观察法 B.谈话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活动设计

2、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3、幼小衔接工作

4、幼儿园教育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2、组织幼儿劳动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共2 0分)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89年开始试行,1996年正式颁布实施。2.D.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3.D.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倡导“活教育”。4.c.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的最重要内容。5.C.教育目的直接影响教育的全过程。

6.D.福禄倍尔是最早命名幼儿园,提出完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人。7.B.教师在保教结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背景下提出的。

8.c.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9.B.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的单元教学。10.c.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11.D.尊重幼儿不是要听从幼儿的所有决定。12.c.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渠道。

13、C 14A 15C, CCDCC, DDAAA 3.幼儿游戏的特点与功能

(2)游戏的功能体现在: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性格的有效手段;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 3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6.教育学模拟试题 篇六

(一)一、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的是()A.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B.要求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2、我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在()A.20世纪60年代后期 B.20世纪60年代前期 C.20世纪70年代后期 D.20世纪70年代前期

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反映出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5、马克思指出人的发展领域包括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是在()中。

A.《资本论》

B.《人类学笔记》 C.《反杜林论》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6、指出最好的教育,其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认、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的是()A.华生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罗杰斯

7、下列不属于当代教学的主要理论取向的是()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B.认知教学取向

C.行为主义教学取向

D.实用主义教学取向

8、强调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重点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9、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学校教育,表现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对话法

C.讲演法 D.参观法

10、国民教育的核心和实质()

A.高等教育制度

B.中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12、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13、在教育研究中,实施阶段的方法主要包括()A.形成事实和形成理论的方法

B.撰写报告和评定成果的方法。

C.确定课题和查阅文献的方法

D.研究设计的方法;

14、在观察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理论的准备

B.内容的确定

C.时间的确定

D.方法的选择

15、在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中,表谱、名录、地方志等属于()

A.教育档案

B.非文字资料 C.书籍

D.报刊

16、进行教育文献检索的首先要()

A.确定检索的问题和范围

B.确定检索的方法

C.选择检索的工具

D.设计检索的计划

17、将教育调查划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以及预测调查的依据是()

A.调查内容的不同

B.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不同

C.调查的方式不同

D.调查的方法不同

18、教育实验中,取样设计的优势不包括()

A.节省人力、时间、费用B.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C.减少研究“污染”范围,保证以后研究的科学性 D.有助于深入研究每一个个体

19、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的好处不包括()A.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B.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

C.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因为只有在操作定义明显不同时,才增加新概念或新变量 D.可以提高教育实验的内外效度

20、不同类型教育实验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对自变量进行操作,即要有实验处理 B.合理地控制无关变量

C.要建立实验的特质目标(测评目标体系)并实施测评 D.每一变量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21、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时,最重要的是()A.拟订好访谈问题

B.约定好时间

C.确定好地点

D.选择访谈对象

22、具有报告性、汇编性、简明性特点的是()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23、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24、隋朝()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A.进士

B.秀才

C.明经

D.明法

25、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广州同文馆

26、“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A.1912—1913年

B.1902—1903年

C.1922—1927年

D.1898—1899年

27、以下哪一个学校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将其他学校西迁而成的()

A.云南大学 B.贵州大学 C.抗大 D.西南联合大学

28、杨贤江撰写的教育著作是()A.《新教育大纲》

B.《论教育的本质》

C.《教育独立议》

D.《论著民主主义教育》 29、1917年,黄炎培发表了

标志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A.《论中国职业教育》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独立议》

D.《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

30、三舍法实质是一种()

A.升舍考核制度 B.科举制C.分斋教学制D.选拔制

31、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佛教学校教育

B.佛教家庭教育

C.婆罗门学校教育

D.婆罗门家庭教育

32、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33、最先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国的()A.加尔文

B.马丁.路德 C.斯图谟

D.胡斯

34、提出“知识价值论”,认为学科是否重要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教育家是()A.培根

B.洛克

C.斯宾塞

D.第斯多惠

35、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设立的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是()

A.帝国大学 B.柏林大学C.文部省D.法兰西教育部

36、乌申斯基被称为()

A.“公立学校之父”

B.“幼儿教育之父”

C.“教师的教师” D.“师范教育之父”

37、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福禄培尔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

38、以下心理成果不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是()A.“他律”道德

B.“内化”学说

C.最近发展区

D.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39、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

D.辐合型 40、学习时,“复述”的使用是在信息加工的哪一个阶段()

A.感受器到短时记忆

B.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

C.长时记忆到提取

D.提取到应用

41、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

A.社会建构主义

B.激进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D.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42、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A.打哈欠

B.上课开小差

C.小孩蹒跚学步

D.喝水的时候被呛

43、韦纳认为,学习动机中“不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44、下面属于断续性操作技能的是()A.踢球

B.跳踢踏舞

C.射击

D.溜冰

45、“老谋深算”指的是()

A.普遍智力

B.流体智力 C.晶体智力 D.特殊智力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47、《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8、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50、试述应如何认识和理解教育现代化。

51、试述提高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措施

52、试述三舍法及其历史意义。

53、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学习动机的解释。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试结合你对“发现法”的认识,谈谈“发现法”对实现我国目前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教育目标的意义,以及要实现该目标应该怎样运用“发现法”。

56、分析总结二战后欧洲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Ⅰ、论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Ⅱ、试运用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份有关“中小学教师校园人际关系”的结构型调查问卷(问卷试题在16—20道之间即可)。

教育综合模拟试题

(二)一、选择题

1、教育学史上,最早提出建立“普遍妥当教育学”的是()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2、“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

A.《孟子》 B.《说文解字》 C.《学记》 D.《论语》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异化劳动 B.私有制C.社会制度 D.社会分工

5、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A.学校管理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人事制度

D.学校教育体制

6、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计划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

7、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A.《学记》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论演说家的培养》

8、目标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泰罗

C.斯塔克

D.斯克里文

9、于1993年颁布的,其内容可用“两基”“两全”“两重”概括的是()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0、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

11、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手段

11、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其明确的应用目的和特定的应用条件与范围,这说明教学模式具有()A.简略性

B.操作性

C.发展性

D.针对性

12、某学生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该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该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3、主张教师中心说的是()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14、下列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独特特性的是()A.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B.研究的周期较长 C.针对性、实践性强

D.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15、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中归纳法和演绎法初步形成是在()

A.直观观察时期

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不断深化发展时期

16、在教育研究中,以下不属于理论研究方法的是()A.概括法

B.演绎法

C.分析法

D.测量法

17、主要采用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统计、数学等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是()A.理论方法 B.实证方法

C.实验研究法

D.历史研究法

18、教育研究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在于()A.能用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B.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拓展

C.对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能满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

19、三次文献又可称为()

A.原始文献 B.检索性文献C.参考性文献D.参编性文献 20、在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中,歌谣、文物、绘画等属于()A.教育档案

B.非文字资料 C.书籍

D.报刊

21、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一般方法是()

A.确定检索的问题和范围;选择数据库;选择并联合主字码;从资料库中查找参考资料的书目

B.选择数据库;确定检索的问题和范围;选择并联合主字码;从资料库中查找参考资料的书目

C.选择并联合主字码;确定检索的问题和范围;选择数据库;从资料库中查找参考资料的书目

D.确定检索的问题和范围;选择并联合主字码;选择数据库;从资料库中查找参考资料的书目

22、以下不属于描述记录法的是()A.日记描述法

B.佚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间断记录法

23、依据结构程度的不同,访谈调查可分为()A.依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个别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开放性访谈调查和封闭性访谈调查

24、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性质与其余几个不同?()A.应天府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东林书院

D.集贤殿书院

2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26、荀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A.性恶论B.性善论

C.性三品 D.素丝说

27、“反求诸己”是由

提出来的。()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28、()创立的()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讲。

A.朱熹 白鹿洞

B.顾宪成 学海堂 C.顾宪成 东林

D.朱熹

东林

29、“西学”中的“西艺”指的是()

A.西方文化艺术B.西方政治体制C.西方历史D.西方科技 30、中国近代最早得以实施的学制系统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31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的教育思潮的是()A.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B.职业教育思潮

C.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D.平民教育思潮

3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

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

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

33、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

B.《荷马史诗》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34、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创办的。A.柏拉图

B.阿尔琴

C.雷克斯

D.康德

35、英国近代的慈善教育主要是指()

A.中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36、为了解决工农学院的经费问题,拨地办学,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A.《费里法案》

B.《史密斯—休斯法》

C.《巴特勒法》

D.《毛雷尔法》

37、近代日本教育发展的总纲是()

A.《教育敕谕》B.《学制令》

C.《国民学校章程》

D.《帝国大学令》

38、()

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家。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培尔D.卢梭 39小老鼠通过尝试和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

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

40、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41、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斯特菲

B.冯.格拉塞斯菲尔德

C.鲍尔斯菲尔德

D.维果斯基

42、以下那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袋鼠的定义

B.某明星的个人档案 C.名人的自传

D.搅拌机的使用说明书

43、以下几项属于技能的是()A.婴儿喝母乳

B.刷牙

C.随意地眨眼睛

D.化妆的指导书

44、学习的“倒摄抑制”是指()

A.先学的东西由于受到后学东西的干扰被遗忘了 B.原来的观念太根深蒂固,影响了新知识的接收 C.学习某件事有助于以后学习类似的东西 D.后来的知识是原先学的知识更加巩固

45、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弗洛伊德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试析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学习理论的区别。47、19世纪,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属于单轨制。

48、接受学习不可能是有意义学习。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试评述实验教育学。50、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51、请举例说明选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52、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措施。

53、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4、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试论述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创新的关系,并联系当前我国的教育实际说明应如何进行教育创新。

56、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Ⅰ、有人说:“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时代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了”,请评书这种观点。

Ⅱ、某市欲开展一项题为“学生自我效能与学习成绩”的调

查研究。请你:

1、就此研究课题写出三种理论假设;

2、写出“学习成绩”的操作性定义;

7.教育学模拟试题 篇七

编程水平测试是大多数理工科毕业生求职时必经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对电子类、信息类、通信类和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测试一般通过笔试或面试等方式进行。录用之后,一些企业还会进行编程方面的入职测试,以此作为考察员工水平和开展岗位定编的依据。因此,编程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众多企业选择、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是据我们调查,从学校这一方面来看,编程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与企业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目前的编程教育,普遍以学生学会语法、掌握软件或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为主要目标,缺乏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面对这些测试题时普遍感到束手无策,成绩很不理想。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四年前开始搜集、整理各种编程相关的笔试题、面试题和入职测试题,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整理与分析,确定企业的人才技能需求,查找编程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对编程教育进行改革和改进,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

2. 研究的必要性

学校的编程教育应当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的人才应当符合企业的需求。但从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针对测试题展开的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的教育类课题和项目并不多,发表的研究成果更是缺乏。仅仅在部分网络社区有一些关于测试题的内容,但也仅限于语法层面的讨论,编程教育涉及不深。我们认为,加强对测试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这些测试题直接代表了企业对人才的编程能力要求,并且这些题目本身也与企业所在的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业务技术方向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题目来了解企业的技术方向和编程能力需求。另外,通过对这些题目及其所代表技术背景的解读,可以指引我们编程能力培养的方向,改进相关课程。

第二,这些题目不同于平时书后的练习题,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也大为不同。此类试题相对短小精致,考察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相当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加强对这些题目的研究,可以为相关课程服务,并丰富这些课程的题库,从而提高此类课程的教学水平。

第三,对这类试题进行研究,具有短期和长期效应。从短期来看,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毕业班学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应试技巧;从长期来看,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学校毕业生素质更上一个台阶。

3. 测试题的分析与解读

我们搜集的题目主要来自于部分合作企业、参加笔试的毕业班学生和一些编程网站。由于企业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较为全面地考察一个学生的编程能力,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题目一般比较简短,考察的知识点却很多。通过归类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测试题具有很典型的特征,下面逐一进行讨论。

(1)行业相关性强

这是由企业的行业所决定的。企业所在的行业决定了它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而从题目中也能看到这种需求。

例1: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台湾某芯片企业2007年测试题)

例1考察的知识点是unsigned类型。这种类型在绝大多数学校中忽略不讲或是一带而过。而对于部分硬件企业来讲,unsigned类型在编程中大量使用。因此,学生在碰到这类题目出错的概率很高。类似的知识点还有位运算、某些特殊的指针等。

(2)注重程序风格

在IT界,出于代码传承和维护的需要,公司普遍比较重视代码的可读性。这也就需要代码有比较好的编程风格。好的程序风格不仅可读性强,而且代码的安全性高,能够避免一些错误。所以不少公司在测试学生的编程水平时,评判标准包含不少编程风格方面的分值,有的甚至直接以此作为测试内容。

例2:下面两段程序中a是一个变量,请进行比较两段代码的优劣。(美国某嵌入式公司2005测试题)

例2中的两段程序功能相同,但如果程序员在输入时误把“==”写成“=”,则第一种编译器可以检查出来,第二种编译器则无法检查。因此第一种要好。这种题其背后就是考察的学生的编程风格。跟语法没有多大关系。与此类似,变量命名规范、空行、缩进、注释等也是企业所看重的。

(3)注重基本功

熟练掌握常见的语法和算法是对编程人员的基本要求,企业对此也极为看重,并且更注重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而非识记。

例3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韩国某电子企业2006年测试题)

for语句是C语言的基本知识点之一。在例3中,for语句的第二子句与第三子句与通常的for语句不同,是颠倒的。但根据“第二子句为真则执行循环体,否则不执行”的原则来判断,此题还是可以做出来的。如果基本功不够扎实,很可能认为此题有语法错误。

(4)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许多企业要求招收的员工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并了解编程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趋势,因此测试题中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少。

例4请评价C++语言中多重继承的优点和缺陷。(国内某运营商2009年测试题)

例5 C++中有了malloc/free,为什么还需要new/delete。(国内某通信设备商2008年测试题)

这两题要求应试者对C、C++的一些语法机制及其演化过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而这些内容在授课时通常都会被忽略掉。学生对这些内容接触不多,不能从根本上掌握这些内容,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5)注重多学科的贯通

由于编程能力要素包括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企业在考察学生编程能力时,并不局限于语法与算法,而是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因此,一些题目表面上看起来是编程语言方面的,实则需要其它科目的知识。

例6下面三条语句,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____。(德国某软件公司2008年测试题)

i++;

i=i+1;

i+=1;

从语法上来说,例6中的三条语句没有多少差别。然而从汇编语言的角度来看,三条语句的效率还是各有高低。此题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应试者对汇编语言和编译原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6)注重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不少企业对此类人才需求较高,在测试题方面也有体现。

例7编写一个程序,使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的CPU使用记录曲线成为正弦曲线。(美国某软件公司2006年测试题)

该题目需要应试者有较高的编程素养,能够综合应用Windows编程、操作系统线程调度等方面的知识。此题目的难度相当大,在测试时甚至允许应试者使用网络。但即便如此,很多应试者遇到此题时仍然感到没有思路,无从下手。

4. 对教学的启示

许多企业的测试题往往同时包含上述多个特点,而现有编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题目。这是因为在许多高校中,较为注重的是语言和语法,考核指标单一,综合程度较低,导致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较低,与企业的需求脱节较大。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的编程教育进行改革。

(1)加强针对性,多与企业、业界进行交流。多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与改革。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需求符合社会与行业的需求。

(2)改革编程教学的目标。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使得学生不仅仅是占有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运用知识,以此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改进编程教学的课程体系。将关键技能和编程要素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编程教育之中,使得整个课程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还需要多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以及实际技能的锻炼。

5. 结束语

高校的编程教育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还存在着脱节,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加强对企业测试题的研究,以此来指导编程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编程水平和学校就业率,而且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因此,开展此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8:11-18.

[2]田孟红.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367-369.

[3]李晖,张世彤.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12):78-79.

[4]李永军,怎样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J].文教资料,2006,4:186-187.

[5]郑立华,张莉,王奇.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5,10:35-37.

8.教育学模拟试题 篇八

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它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健康成长。法制教育,旨在培养中学生确立初步的遵纪守法观念、依法办事的意识以及法律至上的观念。要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

“模拟法庭进校园”是我们学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又一项新举措,它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模拟法庭进校园”形式,为创建“零犯罪校园”提供了法律保障。该举措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得到较系统的法制教育。逐步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学校法制教育网络和体系,可以防止空洞的说教。实践证明,“模拟法庭进校园”是一项深得人心、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式,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我们学校的做法。

一、“模拟法庭进校园”的活动深得人心

“模拟法庭进校园”是指在教师或者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人员的指导下,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在学校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

“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好案情与法律间的关系,做到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特点

1.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 ,贴近学生生活,更少说教

“模拟法庭进校园” 是青少年法制宣传的重要措施和方式,融知识性、教育性、警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更好地理解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明白“实施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的道理。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庄严神圣的法庭氛围中感受法律的神圣、威严、公平、公正,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对真实法庭审理过程的演示,摆脱了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亲身实践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法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

2.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响应国家“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的号召,教育方式生动活泼

为响应“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的号召,按照依法治校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教育发展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师生成长相结合,求实创新,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更为了使师生了解法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真正的法制公民,以真实的案例、生动的庭审现场达到最大的宣传警示作用,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3.法制教育方法多样化,学生学法、用法氛围浓厚

根据调查,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校园法制教育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缺乏直观的教育,使法制教育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模拟法庭进校园”,改变了过去单纯给青少年灌输法律知识的宣教模式,以更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学生模拟组成法庭上的各种角色,演绎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真实案例,活动开始,通过一幕“情景剧”的方式将真实案例回放,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整个表演更为生动。

通过富有成效的“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增强学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真正做到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为全面推进学校法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与学校的法制教育相互融合,实现了法制教育途径的多样化;把“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与政治课教学相互融合,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与研究学习相结合,突出了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特点,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体验。

上一篇:夏雨五年级优秀作文700字下一篇:矿山土地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