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的事迹(共8篇)
1.刘永福的事迹 篇一
1965年春,刘永坦在哈工大参加了科技攻关第一战,承担国家“单脉冲延迟接收机”研制任务,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项研制任务,就开始了,1970年刘永坦暂别尖端技术的研发,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五常县农村。刘永坦知道,处于逆境中的个人必须经得起考验,他没有消沉,激励自己做“合格的农民”,但因此落下了腰病的毛病。
1973年,刘永坦重回哈工大,1978年,被破格晋升为无线电系副教授。同年8月,凭借扎实的“内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语言学院出国外语培训快班,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迈出国门的学者。
1979年6月,刘永坦走出国门开始异域求学。他所进修的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聚集着一大批雷达技术知名专家和学者,刘永坦的合作教授谢尔曼就是其中之一。谢尔曼交给刘永坦大量英文文献,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刘永坦开启学霸模式,很快“啃完”了文献。他的勤奋、刻苦和才华赢得谢尔曼的信赖和赏识。谢尔曼让他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中。
设计、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一年多以后,刘永坦顺利完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号处理机研制工作。谢尔曼评价说:“刘永坦独自完成的工程系统,是一个很有实用价值、工程上很完善的设备,其科研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很重要。他的贡献具有独创性。”进修期间,伯明翰大学授予刘永坦“名誉研究员”称号。
通过这次难得的科研任务,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认识。传统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少数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新体制雷达的研究,旨在让“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这就是我要做的!”一个坚定的目标就此在刘永坦心中萌芽。1981年秋,怀揣开创中国新体制雷达之路的宏愿,进修结束后的刘永坦立刻起程回国。
2.刘永福的事迹 篇二
一、冯刘爱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及现实价值
冯子材、刘永福是广西乃至西部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两位爱国将领, 其爱国精神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西南边疆人民、台湾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朝着一个理想的目标而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纵观丰富的史料, 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 本文以为, 冯刘爱国精神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至死不渝保护祖国的爱国奉献精神、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爱乡公仆精神, 体恤百姓视民如子的爱民人本精神。
1. 爱国是冯刘爱国精神的内核和灵魂
在冯子材、刘永福的身上, 充分体现了心系祖国, 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气概。冯子材在战斗中已是80岁高龄之人, 但仍身先士卒, 勇敢抵抗侵略者。刘永福奉旨“帮办台湾防务”, 率两千名黑旗军渡台防卫, 已是时年57岁的“退休”年龄。此前, 他受朝廷之遣两度率黑旗军赴越抗法, 屡次大败法军。国家危难之际, 他老骥伏枥、危难受命, 足见其“忠”, 而其“忠”又重在爱国, 为国家赴难, 血染疆场在所不辞。在被人排挤、返乡归田之后, 冯子材、刘永福仍然关切祖国的生死安危, 关切祖国的安全、统一。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盛赞刘永福为“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无论是冯子材、刘永福的扶病强起而抗法援越, 还是自告奋勇赴台抗日, 无论是冯子材、刘永福的临终遗言, 还是众多名人评价, 亦是诸多后人述评, 都清晰地看到冯子材、刘永福两人崇高的爱国奉献精神。
2. 爱乡是冯刘爱国精神在生活中的缩影
冯子材、刘永福两位将领都具有钟爱故乡的朴素情怀。史书记载:“子材……历创医院、育婴等慈产善之业, 多独力任之。”由此可见, 冯子材将军对家乡是如此热爱, 以至于“独力”开展了多项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在刘永福故居, 我们可以看到有众多储粮仓库, 据该故居管理员介绍, 这些仓库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在平时可以开仓济民, 二是在战争年代可以储粮抗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刘永福也是爱民有加, 深刻体谅老百姓的疾苦。据史书记载, 刘永福奉命率领黑旗军驻守于那猛和那永两墟, 发布安民告示, 告慰四乡群众, 愿尽保护之责。当地“乡民咸耳黑旗军威名, 故此时遂第食壶浆来迎。”在他的治理下, 附近一带:“风鹤无苔, 卧犬无惊。”从这里也可以窥视, 刘永福热爱家乡的程度, 已经达到“愿尽保护之责”, 并且将四乡治理得“风鹤无苔, 卧犬无惊”。
3. 爱民是冯刘爱国精神在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爱民精神体现在冯子材、刘永福处理政务、军务的管理当中。史书记载, “子材生平治军至严, ‘爱民至厚’, 用人至公, 礼士至诚。……马平知县沈用济强加钱粮, 县民蓝深翠等抗纳, 沈诬蓝为匪, 请兵剿办, 子材曰:我兵为国家打强盗, 不打百姓, 你打百姓……取消加粮之令。……又曰:一兵一卒莫非为国服务, 非将官所得私也。”刘永福在正式建军之始, 就制定了号令如山, 不调戏妇女, 不欺负老百姓, 以及“一草一木, 取之付价”等严明的军纪, 所到之处, “公买公卖, 并不骚扰”, 与民相处, “鸡犬无惊”。由此可见, 冯子材、刘永福始终将平民百姓放在首位, 在体恤百姓的同时又善于维护官兵权益, 即使是得罪同僚亦决“不打百姓”, “取消加粮之令”, 并认为一兵一卒都应该是“为国服务”, 而非私人财产。
由此可见, 无论是上升为国家层面, 还是归真到现实生活, 冯子材、刘永福始终秉承“生为国家的人, 死为国家的鬼”的爱国理念, 践行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包括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热爱祖国, 奉献祖国,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爱国精神取向及价值体现。当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对外开放。具体到广西, 爱国主义的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就是投身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为北部湾经济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八大工程”做出贡献, 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是其一。其二, 热爱家乡, 立足基层, 造福一方, 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这是爱国主义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具体要求, 也是冯刘爱国精神的重要方面。党和国家一直倡导我们要发挥“立足岗位成才, 扎根基层奉献”的精神, 将自身的成才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从基层做起, 扎扎实实, 兢兢业业, 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三, 爱民如子, 体恤百姓疾苦, 关心人民生活, 依靠群众的力量,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是冯刘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话语, 我们党有“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政治宣言, 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执政理念。而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冯子材、刘永福二人, 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树立并践行“民本”的为官之道。
当前, 广西正在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来, 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战略。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现实语境下, 从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高度出发, 加强冯刘爱国精神及其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 深入挖掘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的实质与内核, 充分赋予冯子材、刘永福爱国思想以时代精神, 拓展冯刘爱国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为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服务, 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为北部湾经济区打造“大文化”产业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 为北部湾经济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冯刘爱国精神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管理的三个切合点
企业管理存在着三个纬度的“圈层”, 一是企业管理效益, 二是企业人本管理,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这三个“圈层”相互交织, 互通有无, 共同反映了企业管理的优与劣, 体现了一个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冯刘爱国精神能够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为企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分述如下:
1. 冯刘爱国精神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而爱国精神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突出体现。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 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 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 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爱国精神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 一旦形成, 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 就能对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冯刘爱国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以一种崇高的爱国信念培育和再塑企业精神, 有利于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有自豪感的、富有战斗力的、能够完成企业既定任务的纯洁的员工队伍。同时, 将冯刘爱国精神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 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 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 经过全体职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 是企业经营方针、经营思想、经营作风、精神风貌的概括反映。
2. 冯刘爱乡情愫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管理效益
爱乡之心, 人皆有之, 中国人民有着浓厚的爱乡情愫。企业总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而作为一个企业家, 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要把企业驻地当作自己的家乡并予以足够的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要着力打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 二是企业要主动承接与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业务。也就是说, 企业一方面要追求最大利润, 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企业公民, 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区域环境的优化, 离不开地方政府、各社会阶层的支持以及生产要素的参与。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审视, 归根到底又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而管理效率的提高, 又离不开作为管理主体的各层次的管理人员, 其最终还是要落点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一个大型企业高级人员最必需的是管理能力。因此, 我们可以肯定, 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 即使工业企业也是如此。但是, 当人们有成效地——尽最大努力推广和改进技术知识的时候, 我们的工业学校在为未来的领导者提供商业、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知识的方式, 却什么都没做, 或几乎什么都没有做。”也就是说, 高素质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 其中必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而热爱家乡应该成为其较高思想素质的重要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 人民对于养育自己的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深深的依恋, 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基础。这种自发的、朴素的故土情结, 一旦上升到报效国家的理性高度, 就会在心灵的空间占据一种神圣地位, 产生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执着的奋斗精神, 从而把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将冯刘爱国思想教育之一的爱乡具体到企业管理当中, 其主要方式以及主要途径就是, 要将企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立足地方, 发展地方, 造福地方, 为地方服务, 以发展地方特色企业为己任, 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做精做实企业品牌, 做优做好企业产品, 唯有如此, 才能坦然地说:“爱国爱乡问心无愧。”
3. 爱民行动与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人本管理
在中国, 爱民思想源远流长。民者, 国之本也, 爱民就是治国。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就要善待百姓, 亲民为民, 不愧人民公仆的称号, 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古人也好, 今人也罢, 他们没有给后代留下可供享乐的遗产, 但给中华民族, 给我们子孙万代留下了清正高涪的道德品质、爱民如子的优良作风, 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宝贵精神财富。冯刘爱国精神主要内容之一的爱民精神及其行动, 它充分体现了冯刘二人对平民百姓的深深情怀, 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生死安危。无论是在抗战的开始, 激战的进行, 还是顽强的守城, 亦或是日常生活当中, 冯子材、刘永福两位将领始终心系百姓疾苦, 体恤百姓艰难, 与民为善, 为民谋利。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企业家也有自己的“子民”, 这个“民”:就是为了企业做出不同贡献的企业各类员工, 是企业里面平平凡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企业劳动者。企业应该将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 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充分保障企业员工的权益。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 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 企业职工既是资产所有者, 也是企业的劳动者、参与者, 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
三、冯刘精神在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管理中的体现途径
冯刘爱国精神教育是一个将冯刘爱国精神社会化的过程, 是将冯刘爱国精神渗入到企业管理的过程, 是将冯刘爱国精神内化为企业员工自身素养的过程。具体来讲, 冯刘爱国精神应该通过到四个层面的途径来体现:
1. 对于公共行政部门来说:弘扬、倡导冯刘爱国精神, 组织、引导广大企业学习领会冯刘爱国精神
据考究, 国内外政府行政管理方式与企业管理方式无一例外地相似, 即官员们是如何管理政府机构的, 企业家也就是如何管理企业的。也就是说, 政府行为对企业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广西要实现“大文化”工程, 其目的就是为整个社会和区域经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而冯刘爱国精神是北部湾经济区所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通过政府的行政指导、宣传教育、文化产出等等行为, 推动冯刘爱国精神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结合, 既是“大文化”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 更是符合当代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要求。因此, 作为管理北部湾经济区的公共行政部门, 理应重视本地区典型人物的爱国精神教育, 应该在将冯刘爱国精神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上“有所为”。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大力弘扬、倡导冯刘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组织、引导广大企业学习领会冯刘爱国精神, 比如组建冯刘爱国精神宣讲团巡回演讲、精心制作冯刘爱国精神宣传教育片、播放冯刘爱国精神公益广告、编写冯刘爱国精神教育读本、开展学习冯刘爱国精神专题会、开展践行冯刘爱国精神先进企业评比活动、设立冯刘爱国基金、冯子材慈善基金、刘永福创业专项基金、下岗工人及农民工再就业培训项目基金等方式, 拓宽冯刘爱国精神的外延, 增强冯刘爱国精神的影响面, 推动企业乃至全社会掀起认识与了解冯刘爱国精神的热潮, 认真地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 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认真领会, 统一思想, 将冯刘爱国精神溶于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如前所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强大的企业文化几乎总是成功企业的幕后驱动力。企业文化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2008年5月21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文化贡献。它们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民族文化发展, 提供了有益的成果和必需的养分, 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福祉社会。而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面对人的政治思想工作, 以启发、激励员工本身存在的各种显性能力和潜在能力, 使其焕发出一种热情和激情, 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将具有精神凝聚力和驱动力的冯刘精神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冯刘精神引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可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坚持把树“冯刘”典型、举“爱国”旗帜、立“精神”标杆, 作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充分发挥冯刘爱国精神在广大职工中引导人、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的导向作用, 引导职工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激励职工爱岗尽职、建功立业;以冯子材、刘永福这些典型榜样的力量激励干部职工, 去创建一大批文明单位、红旗班组、文明窗口、标杆岗位、岗位能手、劳动模范等先进集体与个人, 把开展学习实践冯刘爱国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工作、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中及时把握广大职工的思想脉搏, 化解矛盾, 增强凝聚力, 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 为企业改革服务,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服务。
二是以冯刘精神为重要内容, 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系列教育、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相结合。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有赖于以前所受教育, 另一方面有赖于职业生涯中的学习和实践。开展系列教育, 要帮助职工树立艰苦创业、敬业爱厂、开拓创新、遵法守信的精神, 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 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能力。以“学习实践冯刘爱国精神”为目标主线, 以宣、讲、辩、演为载体, 达到职工自我教育的目的, 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提高职工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技能。
3.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提升认识, 积极践行, 将冯刘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的道德修养影响区域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间接影响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员工要自觉通过相应的方法和途径, 在最大限度上使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格、纯洁的情操、执着的信念等等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表现为具体的行动, 而要使行动持之以恒, 又必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作为一名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员工, 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 要积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树立并实践爱国精神, 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将冯刘精神深深根植于工作、管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将冯刘爱国精神与热爱企业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自觉将冯刘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冯刘爱国主义的高尚精神为动力, 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和技能, 不断提升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的能力, 不断地在政治学习、业务钻研、工作效率、安全生产、行为规范等方面创造出骄人的成绩和业绩, 唯有如此, 才能将自身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只要每一个员工都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技能, 为祖国的繁荣而耕耘, 为民族的振兴而拼搏, 为国家的安宁而奉献, 为中华的富强而发光, 为中国的腾飞而奋斗, 那么, 爱国主义的思想就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深深扎根, 爱国主义精神就一定会成为我们自身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 对于教育系统来说:重在培养, 为企业输送具有冯刘爱国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服务北部湾经济区, 服务广西新发展
教育系统是全社会提供人才、生产知识的公益性组织, 其自身就内含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的作用。人才培养质量, 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的标准。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的教育系统来说, 爱国就是要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大发展做出贡献。具体来说, 主要是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大胆、主动担当起冯刘爱国精神教育的重任, 将冯刘精神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特别是中职学校、高等院校, 更应该将冯刘爱国思想课程列入整个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 列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将冯刘爱国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大学精神培育、内部行政管理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冯刘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公寓, 特别是进头脑,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的、地方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输送高素质人才。
二是创新冯刘爱国精神教育形式, 使冯刘爱国精神的传扬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要为企业提供文化精品, 抓好冯刘爱国精神教育的“五个一工程”:编写一份冯刘爱国精神事迹读本、著述一本冯刘爱国精神研究专著、编排并演好一台冯刘爱国舞台剧、建立和发展一个冯刘爱国精神研究机构, 培养一批冯刘爱国精神研究团队。利用这四个载体, 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工作, 广泛地开展各种宣、讲、辩、演等形式的活动, 立足校园, 走进社会, 深入企业, 扩大冯刘爱国精神的社会影响力。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追求进步, 反对分裂, 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实现祖国振兴, 一直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主要内涵。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 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经国务院批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于2008年1月正式实施,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进一步引导人们发扬冯刘爱国精神, 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何有效地利用冯刘爱国精神及其精髓为企业管理所用, 如何以冯刘爱国爱乡爱民思想丰富与创新企业文化, 提高效益, 跨越发展, 这是重大的社会课题,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
摘要:在简明扼要地论述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 将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放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一具体语境下, 分三个切合点深入地探讨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 并初步提出如何将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在企业管理中体现的四个层面的途径。
关键词: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海安:刘永福历史草[M].南京:正中书局, 1947:27
[2]柳青:以“亮剑精神”应对“金融风暴”[N].湖北日报, 2009-02-10 (02)
[3]特伦斯·迪尔, 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M].李原, 孙健敏,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周安华,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17
[5]何厚铧:爱国爱乡问心无愧[EB/OL].人民网, (2009-11-25) [2010-3-21].http://hm.people.com.cn/GB/42280/174360/174855/10450546.html
[6]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9:400
[7]王唤明: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学思索[EB/OL].博锐管理在线. (2005-06-10) [2010-3-21].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1.asp·id=35104&pid=1184
3.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刘永福 篇三
临危接圣旨
1894年,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也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7月17日,日本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明治天皇发布特旨,任命海军中将桦山资纪为海军军令部长。这个对中因发动武装侵略的倡导者和积极鼓吹者一上任,立即奔赴佐世保军港,部署战争准备。
7月20日,他将原来的警备舰队改为西海舰队,并将常备舰队、西海舰队及其他一些舰只集中起来,组成一支适应战时体制的联合舰队,任命原常备舰队司令官海军中将伊东枯亨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7月23日,伊东枯亨接到大本营的作战密令,率军舰、鱼雷艇22艘,由佐世保出发,向朝鲜西海岸进发,准备发动侵华战争。舰队出发时,桦山资纪亲到港口送行,进行战争鼓动,要联合舰队“发扬帝国海军荣誉”,为国争光。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以偷袭的手段击沉了中国运兵的英轮“高升”号,掳走“操江”号,发动了丰岛海战,悍然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丰岛海战后,联合舰队在桦山资纪指挥下,积极寻求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不久,中日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遭遇,黄海大海战爆发,台湾军务告急。
为加强曾于1874年(同治十一年)遭日军侵犯的台湾的防卫,1894年6月24日,承准闽浙总督谭钟麟转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奉上谕:“南澳镇总兵刘永福,著谭钟麟饬令酌带兵勇前往台湾,随同邵友濂办理防务,钦此。”刘永福在南澳镇总兵府接“圣旨”后,接着把南澳总兵印,移交给继任者英顺。
刘永福先赶回广州燕塘旧居,布置招募旧部将士4营2000人的事宜,然后赶回南澳备战训练,将改拨给他的1000潮勇(分作两营)和“仅存三百余人”的黑旗军带到岛南临海的云澳北帝庙,插旗(黑旗军七星旗)宣誓。
刘永福高声说道:“兄弟们,28年前在广西归顺州安德北帝庙,200多名兄弟推我为‘义哥’,祭旗誓约,成立了黑旗军。事后,在越南打法国仔,打到番鬼亡魂丧胆,黑旗军威震天下。如今,日本仔犯我中华,对台湾虎视眈眈,为保卫台湾,我们扩充了黑旗军。今日,我们又在海岛的北帝庙前祭旗誓约,这是历史的巧合。现在,我们在此宣誓:‘有黑旗军在,就有台湾在!’”
9月2日,清政府电令:“刘永福着赴台南”。刘即启用“邦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镇总兵关防”大印,于9月3日携带义子刘成良、女儿刘秀蓉,率领2000多名黑旗军将士,乘坐专程前来接运的“威靖”、“驾时”等数艘轮船,离开深澳湾渡口,驶赴祖国宝岛台湾。
与台共存亡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以武力胁迫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行霸占了台湾。5月10日,日本政府任命功晋海军大将的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24日率“台湾总督府”官员赴台。27日,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统率精锐近卫师团2万兵员,军舰29艘,从冲绳出发入侵台湾。29日,在台湾三貂角澳底登陆,后占领基隆、台北。6月2日,桦山资纪与中国割台专使李经方在基隆口外的日本军舰“西京丸”上办理交割手续,17日在台北正式成立“台湾总督府”,举行所谓的“台湾始政典礼”,开始对台湾施行殖民统治。
《马关条约》签订,台北失守,全国各地掀起反割台、反日本武装入侵台湾的怒潮。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维新派志士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联名向光绪帝上书,义正辞严地反对割台议和,主张迁都抗战。许多诗人写诗作文,对“缔约”口诛笔伐。台湾的爱国军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投降、反割让的武装斗争。但是,清政府不顾人民的反对,5月20日,电令在台湾的文武官员“陆续内渡”。5月22日,台湾省巡抚唐景崧电询刘永福意见,刘永福复电:“与台存亡”(引自连横撰《台湾通史》)。6月4日,唐景崧携子出逃后内渡。
台湾省三府(台北、台湾、台南)一州(台东直隶州)的文武百官抱头鼠窜,纷纷内渡。坚持抗日保台的刘永福,在台湾镇总兵万国本辞职内渡后,即接任台湾镇总兵,并于6月发布《署台湾镇总兵就职告示》。《告示》中说:“自问年将六十,万死不辞……愿各众志成城,制梃胜敌,军民共守,同心戮力,自可转危为安……”(见1895年6月25日《申报》)。日军侵占台北后,桦山资纪致函刘永福,送去劝降书,逼他撤离台南。刘永福在8月23日《致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函》中说:“台湾隶我中国二百余年矣……余奉命驻防台湾,当与台湾共存亡。一旦秀而弃之,将何以对我先皇于地下?……余既不敢忘效死勿去之心,又何忍视黎庶沿抡之苦?爱整甲兵,保此人民,成败利钝,在所不计。”(见《中日战争》(六)),显示了刘永福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这种以国患为忧、以保民为念的爱国精神,深受台湾人民拥戴,极大地鼓舞了台湾军民抗日保台斗争。
拒任“总统”职
台湾巡抚唐景崧于1895年内渡。在唐景崧出逃、台北陷于敌手的情况下,台南抗日绅民多次推拥刘永福继任“总统”,刘永福坚决拒绝。他说:“吾中华统一疆土,岂容分割?”1915年,由刘永福口述、黄梅安撰写的《刘永福历史草》(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中日战争》),记载了刘永福三次拒授“总统”大印的史实:
至6月间,台南各界大集公民大会,到会者数千人,集议公推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大“总统”,众皆赞成。议决,即铸银印一颗,文曰“台湾民国总统之印”八字。铸就,各界代表邀集3000余人,将印送与刘永福,并说明全台各界敷百万生命,公意举他出任“总统”。再过两日,各界委派代表耆老等,又将印送与刘永福。又过三日,代表们再行送印。刘永福每次皆慷慨陈词,说明原因。第一次,刘永福说:“尔等众百姓公举我做‘总统’,送印而来,可以不必多此一举!此印不能打得的,无论如何均要打赢,方可完全
领土。今日之事,军事也,土地之存亡,人民主关系,千钧一发,甚宜注意。其实事在将兵互相得力,咸皆用命,或者易亡而存,转危为安,从此上国衣冠不沦夷狄耳。区区此印,无能为力……请将印带回销之可也。”第二次,刘永福说:“前次送来,吾已不受,今又何劳诸君耶?夹势如斯,情同骑虎,朝廷忍舍锦绣山河又不愿置数百万生民于不理。今诸君送此印来,无非欲保自家,固土地,不甘为蛮夷牛马而已。诚宜决意抵敌,务须互相协力,筹军饷,为第一着紧要之事……吾在越国时,三次与法逆交兵,一战而法附马安邺授首,再战李威利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共计法兵死者不下万人……彼时并无‘总统’印绶,不过奉命讨逆将士用命而已,印何为哉!”第三次,刘永福说:“你送印交我,更不能做事矣。尔们回去,那系有银帮银,有钱帮钱,无钱帮米,无论多少均善;至其无钱米之人,别要帮力,我须用人出力,则相帮之至。”
刘永福三次拒任台湾“总统”,堪称“中华民族反‘台独’的先驱”,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了更有力地展开抗日斗争,事后不久,易顺鼎等人与刘永福商议,台南文武百余人并集,于6月29日歃血同盟,公推刘永福为盟主,主持抗日斗争,并发布了《抗倭盟约》。在盟约中,刘永福说:“呜呼!为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一时千载,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充分表达了刘永福对台湾的深情和抗日保台的决心。
募款筹军饷
刘永福到台南后,军情紧急,军饷困难。他在1895年1月致《上总理衙门禀》中说:“粮饷、军火均关紧要”,而“台湾孤悬海外,口岸甚多……既无粮饷,何能招军?言至于此,不禁痛哭。”日本人侵台湾后,省会台北府库存银两,全被唐景崧卷走。刘永福虽有“统兵之名”,但无“统兵之实”,孤悬海外,饷械两缺,处境极其困难。
为坚持抗战,“护我炎黄子孙,保我神圣国土”,刘永福把“筹军饷为第一着紧要之事”。一是频频去函去电求援,如8月19日《致署两江总督张之洞电》中说:“闽粤饷无济,台南已无法可筹……痛哭乞援,望切望速。”当时,大陆同胞纷纷响应,掀起了支援台湾的抗日高潮。但清政府公然阻挠,严令沿海各省总督、巡抚“不得丝毫接济台湾”。李鸿章竟令上海电报局,扣留各处汇去台南作为军费的款项。刘永福悲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
二是派人到内地乞饷接济。刘永福先后派了易顺鼎、罗六琴、吴桐林以及知县刘禹卿等回内地找总督、巡抚乞饷求援。但所到的直、鲁、闽、粤等省都封疆,大吏“无一应者”,均以不敢违圣旨、碍大局、罹重咎为辞拒绝接济。湖南人易顺鼎,举人出身,原在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幕下任职,日本侵占台湾后,毅然离开刘坤一,渡台投靠刘永福抗日。刘永福委之以筹饷重任,他风尘仆仆往返于两江、两湖之间,向张之洞、谭继绚、谭钟麟等总督及巡抚求援。在闻知清廷授意各省总督不准支持刘永福守台抗日的消息后,又回到台湾与刘永福同赴国难。四川人吴桐林,闻刘永福在台湾抗日,便毅然渡海参加守台抗日。当时黑旗军将士有8营,每月要开支10万两银,刘永福便委他专负筹饷之责。时仅存两个月军饷,经吴桐林努力,军饷可延至5个月。刘永福又派他回大陆求援,他跋山涉水,先后到了福建、广东、天津、南京、北京,行程万里,谒见边宝泉、谭钟麟、王文绍、张之洞、翁同和等政要。众人皆言“承朝廷之命,不敢接济”。吴桐林在国难当头,为抗日保台鞠躬尽瘁,殊堪敬仰。
三是以台湾省台南官银钱票总局和“护理台南府正堂忠”的名义,发行台南官银币。刘永福命安平县知县兼摄台南知府忠满,印行面额为“壹大员”、“伍大员”、“拾大员”三种银票,向各商户借款筹饷。台南人亲切地称为“刘钦差银票”,对筹集军饷起了积极作用。
大战八卦山
台北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依靠优势兵力攻占了台中等地。刘水福预料一场大战即将到来,于是将部队重新部署。以黑旗军统领吴彭年为前敌总指挥,守将孔宪勇、王德际、王德胜、罗树勋、罗汝泽、李继义、沈福山、刘成良等、各率所部扼守彰化等地重要阵线;义军首领吴汤兴、徐骧、李士炳、汤仁贵等,各率所部坚守八卦山阵地及往来接应;知府黎景嵩,率义军两营守彰化城;刘永福自领亲兵营与刘成良的福字常胜军及数营义军守台南及茅庄一带。
彰化地势平坦,城东的八卦山是惟一的屏障。8月26日,日军能久亲王和参谋长鲛岛、旅团长山根信成率部从台中出发,开抵大肚溪北岸,隔溪侦察八卦山黑旗军阵地虚实。黑旗军用望远镜发现,立即发炮轰击,山根信成及绪方中佐等官佐中弹,伤重毙命。日军恼羞成怒,次日黄昏,日军大队强渡大肚溪,义军首领徐骧等部利用夜幕,突然袭击,歼灭了不少敌人。日军逼近大肚溪南的菜光寮时,吴彭年左手握枪,右手抡大刀,率黑旗军奋力抗击。28日拂晓,日军大队人马绕道偷偷摸到八卦山的背后,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战,义军吴汤兴、汤仁贵、李仕炳和沈福山等将士壮烈殉国,日军占领了山头。吴彭年望见八卦山顶插了敌旗,知那里阵地已失,立即亲率七星队——黑旗军的敢死队驰往援救。半路上会合从山上退下来的义军,又像猛虎一样冲上山去,冲在最前面的林鸿贵率领黑旗军一个小队,与敌肉搏,全部牺牲。吴彭年奉七星队300余人,一路直上,锐不可挡,终于夺回了山顶阵地。日军依靠兵力和火力优势,将七星队层层围住,四面环攻。我军浴血奋战,吴彭年多处负伤,和七星队战士带伤力战,最后全部战死在八卦山头,实践了吴彭年“宁死不放神圣海疆台湾”的誓言。
八卦山租击战,是刘永福领导抗日保台斗争中最为壮烈的一场战斗。此役,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1000余人,打死少将山根信成。在这场悲壮的血战中,义军首领吴汤兴中炮牺牲,黑旗军统领吴彭年英勇战死,刘永福黑旗军的精锐七星队300余人也壮烈殉难,彰化失守。1965年,当地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一个埋有600多具尸骨的坟茔,经鉴定,这些尸骨均为当年战死的将士,于是台湾人民在八卦山上建立了一座抗日纪念公园,以缅怀英烈。
台南保卫战
台南府城是台湾的历史名城,刘永福的抗日统帅部就设在台南府城。为攻占台南,日本急调第二师团和混成第七旅团来台,其中日军第二师团在南部登陆,第七旅团在嘉义登陆。这时日军海陆军已达4万多人,对台南形成了包围之势。
10月8日,日军能久亲王率部疯狂进攻台南南部的嘉义城。刘永福指令守将王德标在城外暗埋地雷,炸死日军700多人,其余仓皇溃退,半路又被黑旗军、义军伏兵截击,死
伤甚多,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中将亦重伤毙命。翌日,日军用大炮猛烈轰击,城墙崩塌,日寇拥入城中。王德标率领黑旗军和义军战士与敌人展开巷战,终因势孤力弱,退到台南曾文溪一带。10月15日,日本又疯狂进攻凤山县城,先是200多名士兵击鼓鸣号,齐步开进,刚到南门,城上突然枪炮齐发,一刹那间敌人被击毙数十名,其余抱头鼠窜。次日上午,敌人大队人马猛扑县城,炮轰城中。城破后,日军见房就烧,见人就杀,许多无辜居民惨遭杀害。
10月15日,敌舰6艘还袭击了打狗港(今高雄市)。打狗港北距台南府城约47公里,是台湾西南海岸的重要港口。刘永福命其子刘成良率领黑旗军一营驻守。清晨6时,日舰先发炮进行火力侦察,炮台守军偃旗息鼓,一弹不发,观察敌人动静。当敌舰靠近时,刘成良指挥炮台战士突然群炮齐轰,炮弹飞向6艘敌舰,有的被击沉,伤亡甚多,有的掉头后退。狡猾的敌人另派陆战队在背后偷袭登陆,守军抵抗两天,伤亡很重,刘成良率余部退出打狗港。这时,台南抗日兵力已十分单薄,黑旗军和义军及义勇武装总共才1万多人,弹药和粮食供应更是来源无着。10月9日,张之洞筹得饷银10万两支助刘永福,从上海汇出时又被李鸿章截留。在十分危难的局面下,台南爱国军民仍然忠贞不渝地继续抵抗。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两幅宣传画,一幅是刘永福的女儿率众聚歼鬼子兵;另一幅是桦山资纪已被刘永福下令斩首示众,在危难中以这种方式来激励抗日军民的士气。
扼守在台南附近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将士,在王德标、徐骧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王德标牺牲,台南最后一道防线失守。日军攻占曾文溪后,桦山下令调集海陆精锐部队,夹攻台南城,所有军舰驶靠岸边,向台南城开炮。义军首领徐骧、柏正材、林义成相继殉难,刘永福的女儿刘秀蓉壮烈牺牲。刘永福即召集部将商讨战守之计,10月19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敌舰。刘永福的炮兵死守阵地,无比壮烈。日方一些资料记载:“直至我军突人阵地时尚不退走,炮手6名终死在炮侧。虽为敌人,其勇敢真值得赞叹,可称为中日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
在艰苦的恶战中,城内粮尽弹绝,士兵精疲力尽,至不能举枪挥刀。府城内秩序混乱,刘永福欲冲回城内,部众极力阻道:“各路倭兵大至,此城不可守,请公去。”刘永福仰天捶胸,潸然泪下说:“我刘某为国为民,今日受困已到极点。”当天深夜,刘永福在台湾渔夫的帮助下,搭上英轮“迪利斯”号,回到福建省厦门港。21日台南陷落,台湾全境被日寇占据。
刘永福领导的抗日保台武装斗争前后5个月,虽然遭到了挫败,但已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据日本史学家的资料记载:“日军投入49,835人的兵力和26,214名随军夫役,付出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以下4,642人阵亡牺牲的代价,花了4个月时间,才勉强地占领了台湾。”据中方估计,“侵台日军共50,000人,因伤亡和疾病而遣送回国者达32,000人,其中死者4,600人”,比在整个甲午战争中伤亡2,647人的损失大得多。台湾爱国军民抗日保台斗争,英勇壮烈,可歌可泣,永载史册,中国人民永志不忘。
人民念英雄
刘永福在民族危难时刻,高擎抗日大旗,领导台湾爱国军民浴血奋战,抗倭寇、保国土、反“台独”,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一代伟人孙中山赞:“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当代著名诗人田汉赋诗颂:“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台湾苗栗市福星山公园(现改为猫狸公园)忠烈祠大殿供奉三位神像,正中是明朝民族英雄郑成功,左边是抗日义军志士丘逢甲,右边是黑旗将军刘永福。广州有刘永福村、永福路、刘义亭。刘永福的故乡钦州市,建有永福大街、永福广场。1996年9月,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6个单位命名“钦州市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有4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数百万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留下100多件赞颂英雄的墨宝。
4.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篇四
刘永坦1936年生于南京,少时跟随父母辗转几个城市,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永坦”这个名字,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安顺遂的祝愿,也是对国家命运最深切的企盼。
新中国成立后,满怀欣喜的刘永坦一路北上,1953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哈工大800多名青年师生响应国家号召,把青春挥洒在北疆大地上,刘永坦便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1958年,刘永坦在清华大学进修后,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同年夏天,他走上了三尺讲台,率领一支治学严谨的“雷达铁军”,开始了一段和时间赛跑的峥嵘岁月。
1978年开始,刘永坦对雷达有了新的认识。传统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雷达能看多远,国防安全就可以保多远。别的国家已经在研制新体制雷达,中国也决不能落下。”刘永坦立下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5.刘永福的事迹 篇五
208月,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
这一生,他只专注于一种国之重器——新体制雷达的研究。“只要国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没有终点。”85岁的刘永坦说。
从零开始,他干了一桩“惊天动地事”
1990年4月3日,某地雷达实验站。
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一个红色圆点,出现在一台设备的显示屏上。
红色圆点,代表着雷达监测条件下的目标。
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记录数据、核对信息、小声交谈或者大声惊呼……目标确认!
人群中央,那个戴着眼镜、脸晒得黝黑的人,热泪纵横。他身后,雷达天线阵迎风矗立。
他,就是主持这项科研工作的刘永坦。在这片满目荒芜的海岸线上,他带领团队奋战多年,终于使我国新体制雷达实验系统首次实现目标探测!
新体制雷达能突破传统雷达探测“盲区”来发现目标,是海防战线上决胜千里之外的“火眼金睛”。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牢牢把持着对海探测的信息优势,中国始终难有突破。
“怕家国难安!怕人民受苦!怕受制于人!”
1981年从海外留学进修归来后,这“三怕”就重重地压在刘永坦心头。他深知,真正的核心技术,任何国家都不会拱手相让。
从零开始!45岁的刘永坦义无反顾,向中国的科研“无人区”进军。
10个月后,团队建起来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出炉了!
“没有电脑,一页稿纸300字,报告手写了700多页,写废的纸摞一起就有半米高。”团队首批骨干成员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宁回忆说,刘永坦带着他们没日没夜地写了几个月,一直写到手指发麻、手腕酸痛,连鸡蛋都捏不住。
一场填补国内空白的开拓性攻坚战正式拉开帷幕。
当时,雷达实验站的选址位于一片荒芜地带,批复的经费不足,发射机、接收机等模拟系统和操作系统也十分落后。
团队里有人打了蔫儿,刘永坦话语铿锵:“如果没有难点,还叫什么科研!”
选址地远离人烟,科研人员住在四面漏风的简易房子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干就是几个月。
生活不便,他们经常用冷面包充饥;交通不便,他们顶风冒雨,单程徒步3公里往返驻地和雷达站。每到天黑路过一片坟地,就用手电的光柱给自己壮胆。
1989年,新体制雷达实验系统建成,中国人用8年时间,赶完了西方国家二三十年的路。1991年,新体制雷达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刘永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他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随后,刘永坦带领团队从实验场转战到应用场,着力解决新体制雷达实验系统的实际应用转化。
刘永坦已是两院院士,很多人劝他“歇歇吧”“别砸了自己的牌子”,他却坚持:“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就如同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剑,中看不中用。”
设计——实验——失败——总结——再实验……刘永坦领着团队进行了更加艰辛的磨炼,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攻克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
一生不悔,他为祖国“永坦”永不停歇
美丽的海滩,海鸥不时高亢鸣叫。挺立的雷达天线阵也像这聪明、勇敢的精灵,永不停歇捕捉着来自远洋的信号。
在刘永坦看来,它们仿佛早已有了生命,是团队中的“特殊成员”,凝结着很多人毕生的心血和梦想。他常跟人说:“我们团队的特点就是不服输、不低头、不怕别人‘卡脖子’,大胆往前走。”
这又何尝不是刘永坦自己的人生写照?
1936年,刘永坦出生在江苏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
他出生后的第二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父亲给他起名“永坦”,不仅是对他人生平安顺遂的祝愿,也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企盼。
从南京到武汉,从宜昌到重庆,刘永坦的幼时记忆,充满了飞机扔下的“茄子”(炸弹)、被血染红的江水、颠沛流离的逃难……
到了十一二岁,时局渐稳,刘永坦才有了一张安稳的课桌,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几本关于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少年读本,边看边想:为什么爱迪生能发明电灯,牛顿看到苹果掉落能发现万有引力,可我却什么都没发现?
大科学家的故事仿佛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一个充满神秘的未知世界。这个少年一会儿想搭梯子上天摘星,一会儿又想下海捉鳖,各种奇思妙想犹如潮涌。
昏暗的菜油灯下,母亲常常教他诵读古诗词,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刘永坦跟着母亲一字一句,抑扬顿挫。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至今记得,母亲每每读到这句词时那激动的神情和略带颤抖的语音。
父亲从不干涉他的志向,只一句话:“科学可以救国。”
那时他还不知,这种无法言说却令人血脉偾张的感受,就是日后影响他一生的“家国情怀”。
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作为预备师资被派往清华大学进修两年。1958年,刘永坦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挑起了教学科研两摊任务。
1965年,刘永坦主持并提出了国家“单脉冲延迟接收机”研制的总体设计方案,只可惜,打断了这项科研任务,这个醉心于科研的青年插队落户到当时的黑龙江省五常县。
插队的经历,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腰病,却也锻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此后无论顺境逆境、时代变迁,他对科学的求索不变,少时的报国之志不改。
1979年6月,刘永坦登上了飞往英国的航班。他是结束后,中国第一批公派出访的学者。
那时,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伯明翰大学的雷达技术实验室,中国学生大多做的是科研辅助工作。
“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成功与否代表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刘永坦心里不服,他铆足了劲,在实验室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的日夜。
他的导师曾三次挽留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因为“其科研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很出色”。
“跟你同期来的中国学生,有的已经同意留在英国了。”最后一次,面对导师的劝说,刘永坦依旧淡淡一笑,微微颔首:“再次感谢您,人各有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今,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在他的设计推动下,“21世纪的雷达”将在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领域大显身手,造福于民。
“一项任务完成了,就要开始下一项,只有研制出性能更好的产品,才能给国家交上满意的答卷。”他说。
一辈子一件事,他始终“燃着一把火”
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30多人,刘永坦在自己的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起了一支“雷达铁军”,带出了新体制雷达领域老中青三代人才的“梦之队”。
他们中很多人,本可以站在讲台上成为教授,却甘愿跟着“坦院士”,扎根在偏僻清冷的海边。
同事们说,刘永坦个子高大,看起来更像个大侠。学生们说,刘老师身上有一把火,点燃了每个人的“内核”。
团队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坦院士”总是静静坐在一边,耐心倾听,最后再总结发言,尊重并吸纳每个人的意见。
“他是干将,是帅才,更是父兄。我们敬重他,更不能辜负他。”张宁说,“坦院士”发自内心地深爱着这份事业,关爱着年轻人的成长,每当团队有人科研进步或职称晋升,他都会特别开心。
唯独对家人,刘永坦有太多说不出的亏欠:到农村插队,妻子毫无怨言相伴相随;长年在外地,妻子一人撑起整个家,不让他分心……
他们的家中,没有豪华家具,最多的就是各类书籍和科研资料。他的书房里,一块闪闪发光、刻有“金婚之喜”的银盘,赫然与那些奖章并列摆放着。那是11月,学校送给刘永坦与冯秉瑞这对哈工大“科学伉俪”相伴50周年的礼物。
小小细节,藏着大科学家独属的温情,更衬出他超脱凡俗的精神追求。
40年前,他本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更好走的路”:沿着西方既有路线做更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或者直接“下海”赚钱。
可是,他甘坐“冷板凳”,多少单位高薪聘请,都被他一一谢绝。即使在1991年和20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他依然低调无名地奋斗在一线。
去年8月,他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哈工大,助力学校培养人才。
今年9月,以他名字命名的本科“永坦班”迎来第一批“00后”新生,这是他寄予厚望的后辈……
刘永坦却并不在意这些盛誉。“我们那代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只想为国家做点事,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追求。”
6.学习刘永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刘永坦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始终致力于我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研究和装备发展,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国内开展新体制雷达研究,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荣获201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刘永坦同志是科学素养深厚、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的战略科学家,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书育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忠实守护者,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
我们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拼搏奋斗,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刘永坦院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锋力量的典型代表,他出生于家国蒙难的旧中国,从小萌生朴素的爱国心、强国梦。他从零起步、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将一生奉献给了新体制雷达事业,为筑牢共和国“海防长城”作出了突出贡献,同当年的万千优秀青年一道,以烈烈风骨担起了民族复兴大任。
刘永坦院士是哈工大人“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先锋模范,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远离家乡、一路北上考入哈工大,在这片黑土地上扎根一辈子,带领团队四十年自力更生,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以深厚的黑土地情怀在龙江大地上书写了哈工大人爱国奉献的坚守担当。
刘永坦院士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他怀揣为国造重器的宏愿,坚定一生“越是艰险越向前”,实现了国家海防预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创新。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他又将800万奖金全部捐出,成立了人才培养基金,亲自担任“永坦班”班主任。他以卓著功勋践行了“为国造重器”的铮铮誓言,以“大先生”胸怀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精髓真谛。
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是全体哈工大人做人的标杆、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全校上下要深刻感悟“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精神,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把学习宣传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党支部“三会一课”、教职工理论学习、各级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发挥好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团作用,通过广泛学习研讨、撰写理论文章、开展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掀起学习宣传新热潮,引领师生自觉从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
7.永福罗汉果产业化发展及其对策 篇七
(一) 永福县罗汉果开发现状
永福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 四季分明, 冬短夏长。年均气温18.8度, 年均日照1827.8小时, 全年无霜期313天。雨量充沛, 年均降水量2001.1毫米。亚热带雨林气候, 孕育了大量珍贵的植被, 自然灾害少, 完全满足于罗汉果的生长开花结果的需要。永福县是罗汉果的发源地和主产地, 为中国最大的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 是世界著名的罗汉果之乡。有数百年种植历史的永福县罗汉果闪着耀眼的光环:1983年, 获中国外经部颁发的“荣誉产品”证书;1989年, 永福县被确定为中国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县;1993年, 获泰国曼谷国际博览会银奖;1995年, 被中国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0年, 被桂林市认定为首批优质农产品;2001年, 被认定为2001年北京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3年以来, 永福县的罗汉果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3万亩以上, 总产量约1.2亿个, 总产值约1亿元, 仅此一项全县人均产值约400元。永福县罗汉果加工龙头企业—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年生产总值超过1.2亿元, 上缴税收500多万元。
(二) 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品种混乱, 良莠不齐。
目前市面上尽管罗汉果种苗很多, 名称各异, 令人眼花缭乱, 不乏假种劣种混杂其中鱼目混珠。并且种苗质量的监督管理根不上。
2. 病虫害相当严重, 制约了罗汉果产业化的发展。
据我们调查发现:罗汉果的病毒病、根结线虫病、芽枯病是目前罗汉果的“三大致命病害”, 而罗汉果病毒病已成为影响桂林市罗汉果生产的“头号杀手”。虽然在生产中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 采取了很多措施, 也使用了很多新的防治病毒的药剂, 但都收效甚微。
3. 加工滞后。
目前罗汉果深加工的产品和企业很少。生产成本仍然较高, 限制了罗汉果成为国际通用甜味剂途径。
(三) 产业化发展建议
1. 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示范、辐射带动面上生产, 完善罗汉果栽培技术。
与科研院所合作, 进行罗汉果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特别是加强罗汉果病虫害的技术研究。
2. 加强罗汉果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 加快罗汉果产业化。
永福县大力实施罗汉果无公害栽培技术, 推广黄色捕虫板、果食蝇诱捕器、频振灯等技术, 进一步提高了罗汉果的品质和品牌效益。与此同时, 永福县应做好罗汉果深加工文章, 使罗汉果这一产业形成一个稳固的产业链, 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加快永福罗汉果产业的最大发展, 增加经济收入, 使农民致富。
3. 迫切需要加强对种苗质量的监督管理。
行业管理部门或种苗生产企业可根据当地情况,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予以实施, 以促进罗汉果种苗质量的提高, 杜绝或尽量减少假种劣种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健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 引导农户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
适合的品种, 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经济增收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农民积极投入到罗汉果产业化建设上来, 实现罗汉果产业化发展。
摘要: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被誉为“东方神果, 中国一绝”。永福县是中国罗汉果之乡, 但在产业化开发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制约罗汉果产业化开发的原因, 提出了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8.刘永好最谨慎的交班 篇八
刘永好这一次真的要退了。 5月22日,新希望(000876,SZ)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刘畅为董事长。同时,人事调整也再进一步:选举陈春花女士为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聘任陶煦为公司总裁,向川、陈兴垚、李兵、崔照江、吉崇星先生为公司副总裁。
新希望原董事长刘永好称,联席董事长是一个创新性的设置。“我今年62岁,到了退休的年龄,刘畅接班可以保证新希望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刘畅实践经历还有所欠缺,需要锻炼、需要人帮助。”
两年前主导新希望的大举人事变动,很多人看出了老刘引退的苗头,不过他没有走;去年借公司30周年庆把女儿高调推向台前,人们都以为老刘要交班,但他还是谨慎等待,直到把公司组织架构完全调整好。
家族企业的交接班向来关键,而到了刘永好这里,甚至演变成了一场持久战。抉择的艰难程度,从5月22日的董事会决议就可以看出,竟然启用了罕见的“联席董事长”管理架构。为了能形成这种“联席”格局,刘永好颇费了些心思,最终把大权拆分成三个部分。
最无悬念的是董事长一职,由刘畅接任。不过培养小女接班的过程可不简单,老刘极富耐性,花了许多时间指导公司这位最重要的储备干部,十年磨一剑。刘畅进入公司大约是在10年前,当时拥有MBA文凭的她,从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做起,后来成为四川南方希望的副总经理、新希望新加坡公司董事长,最后进入新希望集团董事会。让女儿在集团各级管理岗位上都做了个遍,刘永好这才放心对其委以重任。
然而经验决定决策力。刘畅虽然灵气有余,擅长资本运作,却缺乏管理公司的实战经验,重大决议还无法果断拍板,于是,陈春花和陶煦的作用显现了。
两位都曾在山东六和集团担任要职,资历不用说,也掌握着新希望集团半壁江山的话语权。从2005年以收购股份形式与六和“联姻”,到2011年的正式并购,新希望的饲料王国因此而壮大,一跃成为农牧产业集团的全球第三。然而大也有大的问题,强强联合的背后是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磨合。这种磨合在刘永好时代还没有完成,因此刘畅上任后,由陶煦继续担任总裁一职,对团结六和不无裨益。
相比而言,对于陈春花的任命则更有深意。刘永好需要一个业务一流的职业经理人,但更需要可以启发、点拨刘畅的人。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导的身份,让她具备一位好导师的必要条件,在六和任总裁两年创造的销售奇迹,让她拥有做高级经理人的资本。不过对于向来有魄力的陈春花来说,担任“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还是第一次,也是头一回感受作为非独立董事、在最后一刻杀入董事会的感觉。刘永好亲自提案,将一位并非公司元老级别的“外来人”提携至此,足见其用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