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范文(精选3篇)
1.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范文 篇一
黄鼠湾流域赵家岔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
实施方案
(2012—2020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定西市委办公室、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确定上报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攻坚综合示范点的紧急通知》(定市委办明电„2012‟20号)的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决定在权家湾乡赵家岔村建立黄鼠湾流域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现结合流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权家湾乡赵家岔村位于陇西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东部,距县城40公里、乡政府11公里,全村辖张家咀、赵家岔、颉家湾、黑岗川4个村民小组,包含6个自然村,总户数206户,总人口864人,青壮年劳动力406人。全村区域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65.8亩,人均占有耕地7.45亩,平均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6.3℃,降水量400—500毫米,且分布十分不均,无霜期135天。全村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以种植豆类、谷子等杂粮作物为辅,是全乡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示范推广重点村之一。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126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适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2%,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户192人,有中共党员39名,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56人。
二、贫困状况
1、贫困规模和程度
按照国家现行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2011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为56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4.8%。
2、贫困特征及致贫原因
全村贫困状况总的特征是贫困面宽量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贫困程度深。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全村贫困发生率扩大到64.8%,远远高出全县贫困发生率的平均水平。二是生产生活条件差。由于村庄分散,山大沟深,使得交通不便,农田水利、网络信息等设施滞后,尤其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车辆无法通行,弱势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三是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农业结构调整缓慢,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加之常年遭受干旱、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群众依靠传统种养业增收比较困难。四是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全村技能型劳动力务工人数比例偏低,且大部分只经过短期培训,技能层次和熟练程度也相对较低,外出务工劳动力仍以苦力型为主。同时,贫困群众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五是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 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很难解决。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政策精神,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责任到人、帮扶到户”的基本思路和省委“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主要任务,以国家投资项目资金投入为平台,以改善联系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单位帮扶贫困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力度,进一步优化联系村发展环境,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坚持群众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原则。以联系贫困群众增收为切入点,推进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贫困群众与村级集体共同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
——坚持当前脱贫与持久发展相结合原则。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短平快”项目入手,兼顾持续增收产业的培育开发,实现快速脱贫与持久奔小康致富。
——坚持帮扶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原则。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以帮扶项目扶持为启动力,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结合实际与务求实效相结合原则。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四、建设内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农村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使贫困村实现“五通”(路、水、电、沼气、网络信号),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主要修建一条2.4公里长的沙化道路;在全村新建集雨水窖100眼;新建暖棚圈舍100座;新建沼气池20眼、改造圈舍40座、改厨80户、改厕80户;新栽植村社道路行道树12000株;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全面配合,组织协调完成自来水管道埋设和入户工程,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
(二)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按照“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思路,把马铃薯、中药材、全膜玉米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调结构、增收入、促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加大对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和信息服务等各项关键工作的扶持力度。主要是建立一个3000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1700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及中药材种子种植繁育基地,同时扶持发展养殖户100户,种草350亩,建立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1个。
(三)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安 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快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鼓励致富带头人现场示范、指导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培训,使每户至少有1名掌握2门劳务技能和实用技术的“科技明白人”。主要推广种植双垄沟播全膜玉米4400亩,推广建立中药材、马铃薯新品种种植基地2500亩,组织“两后生”培训、普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分别要达到60人、200人和500人(次)。具体由农技中心、劳务办、农广校牵头实施,乡镇积极组织配合。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建立村级文化设施1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校舍维修、建设的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助学政策,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同时加快推进学生营养餐工程,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推进以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为主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配套齐全的村级卫生室1处;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贫困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参合率、筹资和保障能力,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应保尽保,适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全覆盖,五保供养老人全面落实救助政策。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规划项目估算总投资155万元。
(二)资金筹措
按资金来源渠道分类:财政扶贫资金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51.61%,部门配套资金27万元,占总投资的17.42%,群众自筹48万元,占总投资的30.97%。
(三)资金投向
按项目类别分类:基础设施投资26万元,占总投资的16.77%,产业开发投资84万元,占总投资的54.19%,公共服务投资45万元,占总投资的29.03%。
六、组织保障
为保障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决定成立由权家湾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政府乡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驻村干部及村干部为成员的黄鼠湾流域赵家岔村扶贫开发综合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和带领群众实施各项建设任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石爱平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魏振乾 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李 杰 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组 员:董文虎 乡纪委书记
毛想成 政府副乡长
张随刚 政府副乡长
杨 京 政府副乡长
张自新 武装部长 康文礼 司法所所长
王 斌 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
金红霞 综治办副主任
杨 君 民政办公室主任
樊迪文 驻村组长
王振强 驻村计生专干
王彦林 驻村干部
李荣鹏 村主任助理
张振江 村党支部书记
颉世杰 村委会主任
颉 毅 村文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权家湾乡政府,王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项工作,樊迪文、李荣鹏两名同志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2.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范文 篇二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长岛县委、县政府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验收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长岛是**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其中有居民岛10个,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辖2镇6乡,40个行政村,人口5.2万人。长岛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
人,奇礁异石众多,素有“海上仙山”之称,年平均气温11.9℃,特别是夏天,气候异常凉爽,是理想的旅游、避暑和度假胜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每年途经的候鸟有百万只之多,享有候鸟“驿站”的美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省级海豹自然保护区。长岛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命名为“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扇贝之乡、中国海带之乡”,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长岛历史文化悠久,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建于北宋宣和四年、距今882年的庙岛显应宫,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妈祖庙。长岛具有独特的海岛民俗风情,渔家饮食、“渔家号子”等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大力实施“旅游兴岛”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植,旅游业发展的潜力逐步释放。目前全县已开发了15处旅游景区,其中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以“游海上仙山,品渔家风情”为主题的多条旅游线路全面铺开。特别是1999年创办的“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已从最初的11户发展到现在的681户,接待床位由不到100张发展到现在的近8000张,成为长岛旅游的主打品牌。下面,我把长岛县“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下。
一、创新思维,适时推出“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
近年来,面对旅游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参与型、体验型的特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已经成为旅游的一种新时尚。以“渔家乐”为代表的海岛特色旅游项目,成为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和迎合游客消费心理的最佳结合点。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结合海岛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出了以“吃住在渔家、娱乐在渔村、览胜在景点、游乐在海上”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目的是为了使游客真正离开喧闹的都市,到渔村做一次“渔民”,体验一下渔村生活。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极大的震动,迅速激活了我县旅游市场。同时,通过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长岛“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已经辐射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渔家乐”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渔家乐”的直接带动下,年进岛游客、门票收入、旅游直接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1年全县“渔家乐”接待游客11万人,旅游收入880万元;2002年达到了33.4万人,旅游收入2018万元;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接待游客15万人,旅游收入1012万元。“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直接吸纳社会就业人员1200余人,增加纳税额90余万元。同时,渔民闲置的房屋、渔船及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渔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二、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渔家乐”经营行为
3.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范文 篇三
吴起县农业局
(2012年2月)
吴起县全县总土地面积37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万亩。辖6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4万,其中农业人口10.6万。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年均降水量478.3毫米左右。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粮食生产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常年种植玉米6万亩。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1年,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旱作农业实施顺利,成效显著。
(一)目标任务
2011年省上下达我县目标任务为双垄沟播玉米面积3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较前三年玉米平均单产增长10%以上,百亩攻关田单产达到750公斤以上。
(二)实施情况
我县实际推广4.1万亩,超出任务37%。共涉及12个乡镇107个行政村4913户农户;在周湾、长城建立了万亩示范片,以此辐射带动全县所有玉米种植户。百亩高产攻关田
在长城镇榆树坪村,种植户52户,实施面积410亩。
(三)测产情况
我县在9月上旬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我县4.1万亩全膜双垄沟播进行自测,共选取样点40个,经理论测产核算,平均亩产为805公斤,其中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895.1公斤。9月中旬市农业局测产小组又对我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进行了复测,随机抽取9个样点,且每样点面积不低于66.7㎡。经测产核算,项目区平均亩产达到808.47公斤,较上年项目实施区平均亩产712公斤增长13.5%,较前三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318.7公斤增长153.7%,长城镇榆树坪村创建的百亩方田块亩产达到903.78公斤。
(四)效益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项目在我县实施,有力的带动了我县旱作农业这项技术的推广,2011年全县玉米总产36200吨,其中4.1万亩全膜玉米产量达33000吨,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9946吨,按全县10.6万人口计算,人均增加188.1公斤,人均增加收入376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二、资金使用情况
2011年项目资金通过延财办农(2010)198号文件下达我县旱作农业专项资金450万元,用于购买种子60吨84万元,化肥426.56吨106.64万元,地膜180吨232.56万元,除草剂5.36吨26.8万元。我县财政配套274.72万元,在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方面给予补贴,全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亩补贴达到200元。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夯实责任
为确保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项目的有序实施,县上及时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经发、水利、农机、农技、种子、植保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全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和检查验收方案;与项目乡(镇)签订了责任书,与各业务单位签订了任务书,并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推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乡镇长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为了真正把这项旱作增收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办出成效,我们聘请市农业专家担任技术总负责,县上成立由12名高、中级职称的农技人员为成员的技术领导小组,负责技术培训指导,确保示范项目运行有序。
(二)推广先进技术,增加科技投入
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技术措施上我们重点推行“七项”关键技术。一是项目区全部选用郑单958和榆单9号耐密品种;二是增加种植密度,亩株
数达到3600-4000株;三是实施顶凌全膜覆盖,确保最大限度蓄纳自然降水,保住低墒;四是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五是实行宽窄行种植,保证群体与个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六是进行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确保示范田块安全生产;七是实行机械复式作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技术标准上我们严格按照“八统一”,即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密度、统一措施、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防治的方法,高起点、高标准保障栽培技术规程的全面落实。
(三)政策积极引导,补贴推动发展
全膜双垄栽培是一项集雨节水的旱作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因此,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保证资金、物化和配套投入三足额,三到位。资金投入方面,共计投入724.72万元,其中省投资450万元,县配套274.72万元。物化投入方面,今年玉米全膜双垄覆盖我县共补贴地膜200吨,配方肥40吨,磷肥1600吨,碳铵1600吨,尿素600吨,除草剂10吨,玉米良种郑单958为30吨,榆单9号30吨;配套投入方面,我们加大了农机服务,投入各类机械(机具)900台(套),其中拖拉机195台,机械覆膜机60台,畜力覆膜机260台。
(四)发展合作组织,增强服务功能
2010年实施双垄沟播玉米项目以来,全县把合作组织发 4
展作为提高玉米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发展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培育重点、典型示范、规范完善、正确引导等工作方法,使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不断规范,运行机制更趋完善,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全县组建了粮食专业合作社5个,营销大户12户,带动效果明显。特别是长城镇现代农业服务合作社创建的玉米高产百亩核心攻关田,亩产达到895公斤,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五)强化宣传培训,充分发动群众
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我县首先组织开好四个会,即现场动员会,技术培训会,玉米生产形势分析会和村民讨论会。其次是开展全面培训,我县结合“千名干部进万家,扶农惠民抓落实”及第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选派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进行普遍轮训和集中培训,保证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30场次,培训人员2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500份(册),同时在各示范点树立醒目标志牌、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为今后全面推广这项技术打好群众基础。
五、存在问题
我县实施的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市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实际完成面积和预测产量均超额了计划任务目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对推动我县粮食整体 5
生产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但也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示范推广工作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农村大量的劳力向城市和工厂转移,目前在家种地的农村劳动力以老人妇女为主,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科学种田意识差,接受新技术慢,造成户与户、田与田之间生产水平差异较大,不够平衡,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投入。
二是尽管近几年中央连续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但农业具有区域性、分散性、差异性的特点,农业、水利等基础薄弱,给新技术的推广增加了难度,应在加强旱作技术投入的同时,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六、2012年项目准备情况
连续两年的旱作农业项目实施,为吴起县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为全面推广这项技术,2012年吴起县继续实施该项目,计划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万亩,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提高我县旱作农业水平,吴起县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早规划,落实地块。为了把
2012年的项目推广任务落到实处,在2011年秋季,县上就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地头,对推广任务进行逐村逐社逐户规划靠实,动员群众预留地块,并详细登记造册。总计落实面积3.8万亩,占省下达计划的126.7%。在周湾镇、长城镇落实1个万亩示范片区,在全县落实百亩方示范点12个。
二是推广秋覆膜新技术。
吴起县干旱少雨,春墒不足,而秋覆膜技术对于保墒增温,抑制杂草,增产增收有着显著作用,我县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2011年秋季开展了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五谷城乡、长官庙镇两个乡镇整乡镇推进,全部推广了秋覆膜技术,要求其他乡镇至少抓一个500亩秋覆膜示范点,累计秋季覆膜1.2万亩,投入配方肥1200吨,地膜84吨。为吴起县2012年旱作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任务,我们把技术培训作为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利用2011年秋冬季农闲季节,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栽培要点及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采取以集中办班、面对面讲解等方式深入开展了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县乡技术干部24人,培训农民技术员1500人(次)。通过培训,确保推广区每个村有3-5名技术指导员,力争每户种植户有1名会操作的技术“明白人”,为2012年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资金筹措及物资调运工作有序进行。全膜栽培技术产量高,效益好,相对成本投入大。为了推动项目实施,争取这项技术在全县大面积展开,采取省上补助一部分、县上配套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的办法,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范文】推荐阅读: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汇报07-0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07-02
首都生命农业体验基地06-23
农业生产基地建设07-28
农业示范点工作方案08-14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10-22
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11-08
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书10-28
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发展高效现代农业07-19
农业种植项目介绍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