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精选12篇)
1.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篇一
浅谈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张涛
代琼
于晓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
输血科作为医院的一线重点科室,微小的失误可能造成严重的输血事故,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连接临床医生、输血管理委员会、血液中心、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桥梁,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输血中作用越来越大,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输血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对输血科工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我院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对现有的输血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适合本院的一套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重点介绍我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和使用心得,现将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报告如下: 建立过程 总则:在开发建设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及将来升级情况制定基本框架和功能进行相关规划[2]。思路为以每袋血液和申请单联号为引导,可具体追溯到每个血袋号在医院输血整个过程和每个申请单联号从申请到用血的整个过程,系统分为十个模块,每个模块分有子菜单:
1.1库存管理:血液入库(血站对接接口,扫描入库,手工入库):血站对接接口为以后和血站联网作打算,扫描入库为通过条形码扫描入库,手工入库为条码折叠或异常情况下手工录入;血液退回:指由于血站血液质量原因退回血站的血液,每袋血液可作相关备注,并有设置权限审核和打印功能;血液报废:血液效期失效或血袋破损作相关报废处理;血液预警:对当前库存血液进行效期和低库存量预警,不同血液设置不同效期预警时间和最低库存量,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更改预警时间和库存量;归库查询:此功能便于对已配血未输血的血液进行清查。
1.2 申请单管理:申请单录入:对手工申请单进行信息录入;申请单处理:对单子申请单进行扫描审核接收或拒收,查询到当日血液申请量;输血科公告栏:公告输血科最新进展,临床用血情况,通报临床不合理用血,输血科低库存等。
1.3 交叉配血:设置功能: 病人历史回顾、检验结果查询、特殊血配血、配血查询、打印计费(对配血试验费用进行实时计费),对异型输血和历史结果不吻合情况下有相关提示,血型结果和Liss结果自动查对,交叉配血界面功能强大,方便审核人审核报告。
1.4 发血管理:出库方式多样化,包括扫描出库、临床输血申请单出库、住院号出库,发血和计费打包处理,血袋粘贴病人信息条码。1.5 血袋回收:血袋扫描回收、回收率(各科、全院)。1.6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接收、查询、统计、分析。
1.7 综合查询:血袋号查询、申请单查询、病人用血查询、红细胞申请查询、急诊合血各阶段时间差查询等。
1.8 统计分析:成分血统计、收支统计、用血明细等。1.9 特殊血制品退费:对已申请用血而未输血病人提供退费。1.10 基本参数信息:配血方法管理、输血字典、组合配血字典、输血规格维护、执行科室管理、血制品管理颜色配置、采血机构目录。2
本系统特点
本系统在增加输血安全和提高疗效方面做了诸多设制, 具体如下: 2.1 从输血申请到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整个过程均采用扫描申请单联号,所有信息均为自动提取,降低了人为差错。
2.2 异型输血必须人为点击异型输血按钮才能录入,历史回顾会自动检查,不一致情况下会提示“录入血液血型与病人血型不一致,请核对”。
2.3 输血系统和Liss系统和电子病历关联,方便查看病人其他检测结果和病历。
2.4 特殊血计费功能:本院采用特殊血制品申请先计费功能,对特殊血进行接收计费,避免申请后不输血而造成血液过期现象。2.5 凡是配血病人均进行单独血型鉴定和配血血型复检血型两次鉴定结果,大大降低了临床抽错血的可能。
2.6 新鲜冰冻血浆一年后可自动转冰冻血浆,效期自动延长三年。3 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及讨论 自我院开发完成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后,在医院联网运行,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有以下优点:1 医生可以免开手工输血申请单,减轻临床负担。2 通过输血科公告栏加强了与临床联系,有利于医院互助献血工作的开展。3 系统设置了输血安全的设置,如录入血型不一致、与历史结果不符系统提醒、扫描发血、发血信息核对、发血条码粘贴等,保障了临床安全用血。4 结果查询、条码技术的应用、liss对接等技术,推进了医院无纸化办公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5 计费系统人性化,无需其他操作,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即可计费,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人为的漏计费和少计费现象。6 对已配血未使用的血液进行自动归库,能及时了解库存真实情况,实现了计划用血。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由于软件开发公司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原因,如质控模块、临床用血管理模块还未进行开发,与血站系统对接也没完成,后期将逐步完善。总之,使用系统是在保障临床安全用血的前提下使医院输血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使操作人员简单化、人性化,提高医疗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舒象武 李碧娟 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 年4 月第12 卷第2 期
[2]李力 张晓祥 魏晴 张文娟 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J] 医学信息,2008年2月第21卷第2期
2.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篇二
当前, 高速发展的电子与信息技术正推动着医疗产品集成化的进程。我国一方面面临着旧式医疗产品的更新换代, 另一方面新型功能的医疗产品的不断面市。在这些医疗产品不断改善我们生活品质, 提高我们生活水平的同时电子化的医疗产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EMC (电磁兼容) 问题。为了避免医疗产品因为电磁兼容问题产生的故障对患者带来的伤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制定了医用电磁兼容标准YY0505-2012并且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EFT) 发生器的产生机理
电子设备多采用接触器、继电器等开关器件, 这些器件在切换感性负载时, 在电源线、控制线和信号线上产生干扰, 进而引起系统设备故障。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是由于电路中感性负载断开时产生的, 并且EFT的骚扰信号不是一个一个脉冲, 而是连续的脉冲群。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EFT) 发生器就是模拟这种干扰, 以评价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IEC60601-1-2标准中明确规定了EFT抗扰度的试验, 并且给出了EFT发生器的原理图, 如图1所示。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EFT) 发生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其中U为高压电源, RC为充电电阻, CC为储能电容, RS为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 Rm为阻抗匹配电阻。电快速脉冲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满足YY0505标准, 为了模拟出开关断开感性负载引起的暂态过程的波形, 电快速脉冲群测试借助EFT发生器, 产生了如图2所示的脉冲群, 及其逐步放大的结果。其中, 脉冲群持续时间为15ms, 脉冲群周期为300m。
电快速脉冲群特点是纳秒级别的上升时间, 纳秒级别的持续时间, 虽然一个脉冲群的能量不高 (相比较于静电放电抗扰度、雷击浪涌抗扰度等) , 但是具有较高的重复频率。这种暂态干扰由于上升的时间是纳秒级别的以及5~100k Hz的频率使电快速脉冲群的频谱分布比较宽, 因此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大多数的情况是电快速脉冲群会不断地对电路中的结电容单向充电, 而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便会使得设备误动作。
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EFT) 发生器的测试方法
测试时, 可将测试设备分为非固定/台式设备和固定/落地式设备。本文主要采用台式设备的EFT测试方法。
台式设备的EFT测试方法如下:首先按照规定检查被测设备能否正常工作;接着按图3摆放设备, 如果群脉冲发生器不能正常工作, 那么对EUT施加额定电压, 检查EUT能否正常;然后按照规定确定试验类别以及等级, 设置试验的参数其中包括发生器内阻, 脉冲电压幅度, 脉冲频率, 脉冲极性, 脉冲前沿 (上升/下降) 时间tr, 脉冲宽度td, 脉冲串长度, 脉冲串周期等。
让群脉冲发生器输出开路, 通过同轴衰减器40/60d B再连接示波器, 打开群脉冲发生器, 通过示波器验证设置的参数是否正确;再将群脉冲发生器连接去耦/耦合网络, 对EUT进行EFT试验, 并且持续1分钟, 在试验的同时观察EUT功能能否正常。之后断开所有连接, 再次检查EUT是否正常;按图4所示连接设备, 对EUT的信号线等进行电容耦合夹耦合试验;若群脉冲发生器不能正常工作, 对EUT施加额定电压, 检查EUT是否正常工作;然后按照规定确定试验类别以及等级, 设置试验参数包括发生器内阻, 脉冲电压幅度, 脉冲频率, 脉冲极性, 脉冲前沿 (上升/下降) 时间tr, 脉冲宽度td, 脉冲串长度, 脉冲串周期等。
最后, 让群脉冲发生器开路, 经同轴衰减器让脉冲衰减40/60d B, 用示波器验证已设置的脉冲参数;再对EUT各种线缆施加群脉冲, 持续1分钟, 在试验同时观察EUT功能是否正常;断开所有连接, 重新检查EUT功能性能是否正常, 并记录试验结果, 编制试验报告。
电滤波器可以视为无源的双向网络, 它的一端是电源, 而一端是负载, 电滤波器的实质是一种阻抗适配器, 如果电滤波器电源两侧与电源以及负载的阻抗适配越大, 那么对电磁干扰的抑制效果就越大。滤波器可以对电源中一定频率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地抑制, 从而得到需要的电源信号。
摘要:随着高速数字印刷电路、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以及射频器件的迅速发展, 电子设备产生的大量电磁抗干扰的情况严重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行, 甚至出现误操作等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也正式确定医用设备电磁兼容标准YY 0505-2012并已正式实施, 因此医疗产品的EFT (电快速脉冲群) 抗干扰能力成为关键之一。本文研究了EFT干扰信号产生的机理以及测试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滤波技术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电快速脉冲群,电磁兼容,滤波器
参考文献
[1]孙佑元, 谭杰.对实施YY0505-2012标准有关要求的几点认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 (02) .
[2]赵阳.电磁兼容基础与应用 (英文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浅谈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及发展 篇三
关键词:电气自动 控制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64-01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对各类机器、工业生产过程和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在航空航天、导弹制导及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用途,近年来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和现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自动控制简述
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现代工业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随处可见自动化控制的影响,即使在我国日常生活中,自动化控制技术也较为常见。不仅在飞行器、机器人及工业过程中有自动控制的存在,而且生活中高压锅上的安全阀也作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所以可能说在多个领域自动控制技术都较为常见。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较为多样化,而且应用的领域也较广,对加快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实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 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
2.1 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也可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其主要是通过系统的输出信号来对系统起着直接控制的作用,其通过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所形成的误差信号作用于控制器上,从而有效的降低系统发生误差的可能性,确保系统的输出量与预期希望值保持在同等的水平。其是充分的应用反馈作用来减少系统误差的产生,目前闭环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如目前大多数机床数据系统、冷藏设备、热水器及空调等都属于闭环自动化控制系统。
2.2 开环控制系统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其输出量对于系统的控制作用是不会产生影响的,所以在开环控制系统运行时,不需要对输出量进行测量,而且也不需要将输出量反馈,更不需要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其是完全由时间来进行控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洗衣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洗涤、漂水和脱水整个郭晨更不需要输出信号,便可依次执行。另外目前交通管制系统也是开环控制系统,其完全由时间来进行控制,不需要对实际车流量进行测量。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其输出量不需要与输入量进行比较,而且每一个参考输入量都有相应的固定工作状态与之相适应,这就对系统的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开环控制系统来说,精确地校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要进行精确地校准,还要保证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一旦有内外界因素干扰时,则开环控制系统则无法按照既定的任务完成工作,所以对于开环控制系统的应用,需要在已知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基础上,而且不存在内扰和外扰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开环来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沿时间坐标轴单向运行的任何系统,其都属于开环系统。
3 自动控制系统举例
3.1 汽车驾驶控制系统
目前汽车加强控制系统即是应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其主要是由汽车驾驶人来对方向盘进行控制,利用眼睛来对预计的路线进行观察,一旦偏离时则对方向盘进行高速,减小其误差,使其回复到预定的路线。这利用的就是人工闭环系统。
3.2 汽轮发电机控制系统
在汽轮发电机上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对于降低能耗,实现负荷的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系统中以计算机作为控制器,通过预期的氧气含量、温度、压力、发电量及实际测定的值进行比较,从而利用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来对锅炉进行给水、加燃料、调节空气阀的开度,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性能。
3.3 机器人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机器人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是通过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所实现的,可以说是自动化的一个特定分支,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具有拟人化的特征,而且机械手作为常见机器人的一种,其可以模拟人的手臂和手腕来协助人类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
3.4 控制工程实践
工业过程(加工、制造等)中若采用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常称之为自动化。在化工、造纸、电力、汽车、钢铁等工业行业中,自动化已经非常普遍。自动化成了工业社会的主旋律,工厂普遍应用自动化机器设备来提高生产产量,以便弥补由于工人加薪和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此外,现代工业还致力于提供越来越精密、可靠和性能好的产品。例如,精密可靠的控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显著地提高了汽车性能。自动化最早在汽车工业中得到普及。传送带与自动化机床相结合,形成了很长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在几乎没有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生产汽缸之类的引擎零部件。在车身生产中,使用自动给料机和高速冲压机,可提高板材成型的效率。在设计和生产都相对成熟的其他领域,如汽车水箱生产中,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完全取代了人工操作。
在现代应用中,自动化可以定义为利用程控指令对指定对象进行操纵,并通过信息反馈确认指令是否被正确执行的一项工程技术。自动化通常应用于过去由人工操作的场合,一旦实现了自动化,系统就可以不要人工干预或协助,而且还能比人工操作运行得更准确、更快捷。
近年来,反馈控制概念也应用在了自动仓储和库存管理中,对于农业来说,对自动控制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人们不仅开发了自动控制的保鲜饲料室和自动拖拉机,还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取暖以及制冷装置和汽车发动性能的自动控制这些重要现代控制系统做出实例。
4 控制系统展望
一般意义下的控制系统其环境适应性都较强,其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控制意义,但其是需要人来对其及时进行指导的,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先进的机器人系统出现,这就需要对传感反馈机制来进行改进,这就就使其任务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所以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传感器集成、计算机视觉的研究,而且机器人系统的通用性和经济性也会变得更好,使控制系统能够更好的成为人工控制的延伸,尽可能的减轻操作手的负担,充分的利用计算数据库管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操作手的工作效率,加快人机交互及监督控制系统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徐鹏.电气自动化控制方式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9(7).
4.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篇四
摘要 :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便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可靠性等,提高产品制造水平。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以上优点,文章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数控机床 ;工业机器人 ;分布式控制系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学科之间有着极大的交叉与渗透,加速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这一领域中,机电一体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向机械工业的渗透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其对机械工业的产品机构、技术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工业生产已经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点
(一)安全性高
相对而言,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功能。当遇到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电力故障时,它都能自动启动相应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使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二)使用性能高
由于数字显示和程序控制的普遍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手柄数量和操作按钮大大减少,简化操作,使用方便。由于预设程序开始逐步被电子控制系统操控,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对全部动作的大量重复。此外,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可以实现随机自动寻找最佳的工作程序,实现了自动最优化操作。
(三)生产能力高
由于具备了较强的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控制和检测灵敏度、精度、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身自动控制系统,可确保机械执行机构的动作能够按已设计的要求完成,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也能得到最佳保证。此外,由于自动化的成功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
(四)适用面广
由于不受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的限制,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和功能水平。另外,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因具备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而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对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功能、结构、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以及快速的提高,其结构的发展逐步趋向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且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由于开放性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硬件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模块相对而言更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为了面向车间编程技术和二、三维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的实现,系统一般会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此外,大量模块化软件的设计和大容量存储器的广泛应用,在丰富数控功能的同时,也使系统的控制功能有了很大加强。一台机床往往具备了同时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的能力,实现了多过程、多通道的控制,同时,系统中也集成了包括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控制等操作。
(二)工业机器人
由于第一代机器人即示教再现机器人只能局限于根据示教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运动,面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其适应性和灵活性存在明显不足;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第二代机器人具备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通过对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进行简单的信息获取、计算机处理与分析,机器人能够做出一些相应的判断,并进行反馈、控制动作,其智能化程度还处比较低级阶段,并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现代智能机器人也即第三代机器人,由于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它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与决策,而且能够在各种作业环境中进行独立的行动。
(三)分布式控制系统
由一台中央计算机对若干台现场测控计算机或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指挥控制,便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两级、三级或者更多级。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集中操作、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等,计算机都能顺利完成。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除了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控制功能多、系统可扩展、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方面,其故障影响面较小。除此之外系统还具有连锁保护的功能,通过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相比较集中型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安全性也更高,成为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流。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化
现实应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新一代机电一体化系统对速度、精度、效率以及可靠度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所以,以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度为标准的高性能化是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微型化
所谓微型化,就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趋向微型机器或微型领域发展,它源于人们对高新技术不断微型化的追求。比较而言,微型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有产品的体积小、少耗能、运动灵活等,对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任务都能成功胜任。
(三)智能化
作为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人工智能日益引起了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重视,主要应用包括有机器人智能化与数控机床智能化。“智能化”是描述机器行为而言的,它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各种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使其具备了进行推理判断、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的能力,控制的目标也就更高。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类完全相同的智能,但是,我们完全有可能、有必要通过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的使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拥有一定的高级智能或人类部分智能。
(四)系统化
系统化主要有两大特征:特征一就是开放式和模式化总线结构的采用更进一步,系统可以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灵活组态,寻求多子系统的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特征二就是通信功能有了很大的升级,产品与人的关系将得到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多关注,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现实中的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是受到动物或人类的启发而研制成功的,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多智能、情感、人性和通过生物机理的模拟,研制出各种人性化的产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两个研究方向。
(五)网络化
由于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环境有了重大的变革,这必将促使网络化与机电一体化的互相融合。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也不断地涌现,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另外,大量家用电器因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也必将走向网络化,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人们便能足不出户地就可以在家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所以,产品的网络化是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参考文献
[1] 李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1(,3).[2] 谢佳.略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J].综合研究,2011(,6).[3] 张童,王明军.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承钢技术,2007,(7).
5.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篇五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分析了经济-环境系统发展的协调性,提出了经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数学模型,最后以A市为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 作者: 李艳[1]曾珍香[1]武优西[2]李艳双[1] Author: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天津,300130 期 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ISTICEIPKU 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年,卷(期): ,23(5) 分类号: N94 关键词: 经济-环境系统 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 协调度 机标分类号: F29 F12 机标关键词: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应用系统指标体系系统发展数学模型实证分析协调性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23(5)李艳曾珍香武优西李艳双分析了经济-环境系统发展的.协调性,提出了经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数学模型,最后以A市为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
6.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及应用2 篇六
班级:10农一姓名:蔡国顺学号:102250002018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机械播种方面,还是在机械灌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发展和新的技术,这对于发展高产量,高效率,优质产品的农业起来巨大作用。
关键词:精密播种;深耕深松;节水灌溉;无线传感技术
农业机械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并且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业应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此将结合我国农业的特点,简要概述一下我国农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动态。1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李恒涛等[1]调查表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到2007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kw增长至7.6亿kw,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长到1728.3万台。2007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比上年增长40%。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2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辛志遐[2]调查研究表明:2007年,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23.4
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和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
1.3 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吴艳红等[3]调查表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不经济。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业机械跨区收获小麦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2006年夏季,全国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9.2万台,完成小麦机收超过
3.2亿亩,每天最高收获面积达到1 600万亩。目前,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领域正由机械收小麦向机械收获水稻、玉米和机械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等项目拓展。与此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农机协会、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以跨区作业为品牌和关键农时季节为主战场的农机服务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2机械化的应用
2.1精密播种技术在农业的应用
机械精密播种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节本增效的适用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用机械将种子准确、定量播到土壤预定位臵上,一穴一粒。
根据播种株距不同可分为全株距播种和半株距播种。机械精密播种的次序依次是: 侧深施肥开沟、侧深施肥、播种开沟、施口肥、播种、复土、镇压。
2.1.1节约良种
洪立华等[4]实践表明:精密播种技术在农业方面有节约品种,如玉米、每穴一粒,与普通播法每穴 3~4 粒相比,少 2~3 粒,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种子。实践表明精播每公顷用种 25~30kg,比常规播种的用种量 40~50kg/hm2,节约种子15~20kg/hm2。
2.1.2节省用工
由于单粒播种,出苗后不用间苗,不需要特殊定苗,没有了间苗用工,玉米田每公顷节约间苗用工 6 个。
2.1.3节本增效
首先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以玉米为例,每公顷省种按 17.5kg 计算,平均价位 14 元/kg,则省种一项可节约支出 245 元;每公顷省工 6 个,每个工按 40 元计算,则节支 240 元;增产幅度按 4%计算,每公顷玉米平均产量为 10t,增产 400kg/hm2,玉米平均价格是1.4 元/kg,则增产创收 560 元/hm2。累计节支增收共计1045 元/hm2。
2.2节水灌溉用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的应用
水是生命之源,在农业中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是节约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在水资源紧缺的西部地区尤为重要。过滤器清洗的方法有人工清洗和自动清洗两种,人工清洗需要先关泵,取出滤网进行人工清洗或更换滤网,灌溉系统必须停水,效率较低。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自动清洗,自动清洗是将水中泥沙颗粒在一定条件自动过滤清除,与人工清洗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不必进行人工清除等特点。当过滤器滤网内外泥沙积聚较多,压差达到预定值时,需要关闭部分出水口,打开排污口,依靠电动机驱动,进行自动清洗。如果对现有网式过滤器进行改进,就提出一种新型过滤器节水灌溉用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该种过滤器可以在不停水的情况下自动开启冲洗阀门,将污物冲出罐外。
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的二级过滤类似于网式过滤,但其有效过滤面积远远大于传统网式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同时具有两级过滤系统,较传统过滤器而言,其工作寿命更长,工作效率更高[5]。
2.3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化耕地,是农田作业的基本措施,目的在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而且有助于消灭杂草及病虫害,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尤其是深耕深松作业,已经成为农民普遍接受的机械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马龙武[6]研究表明:深松是指只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壤的抗旱耕作方法,其深度超过犁底层或土壤自然形成的粘盘层分布深度,使耕层由20 cm加深到30 cm。深松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便于吸光吸热,从而提高地温;消耗动力少,土壤水分散失少;可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形成耕层的“海绵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和生物活力,扩大作物根系生活的领域,使作物的产量普遍提高。它与深耕的根本区别在于用机械松碎土壤而不翻动土层,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带来的损失。通过疏松耕层以下5~15 cm的心土,可在保持原土层不乱的情况下,调节土壤的三相比例,使耕层下面的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深松常使用的机械有通用型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
3农机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和经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 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有效解决。
(1)农业机械存量新旧结构矛盾依然存在。
(2)农机化应用范围需进一步拓宽。全国农机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即使在粮食生产中发展也不平衡,某些农作物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过程机械化,但是另一些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才刚刚开始起步,甚至是空白。而我国农作物的多样性特点非常突出,因此导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下[7]。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展望
无线传感技术在未来农业的应用
4.1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以及发展现状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90 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SN 是由布臵在监测区域内传感器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无线自组网(Ad hoc),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WSN 的三要素。将Ad hoc 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人们可以通过WSN 感知客观世界,扩展现有网络功能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WSN 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
4.1WSN 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农业灌溉自动化控制技术
我国是个贫水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 位,人均仅为第121 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七成,但我国农田灌溉十分落后,水的实际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采用自动灌溉系统,在土壤中人为安放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监控,根据实际,进行自动供水和自动按一定顺序进行灌溉。
(2)温度自动调控
蔬菜生产中,温室生产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传统温室监控系统成本高,移动性差等问题很突出。近年来,节能高效的WSN 技术正在温室监控领域兴起。基于WSN 的温度监控系统由汇聚节点和子节点构成。将传感器分布在温室中监控温室内土壤温度、湿度、PH 值、光照强度等,通过无线网络传到汇聚结点,汇聚结点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命令通过无线网络下发给调控节点,调控节点根据所得命令对灌溉设备、加热器等进行控制,改变温室条件。汇聚节点还可接受人工控制,与互联网连接,使用户可以进行远程监控[8]。
结束语
面对21 世纪,中国已进入WTO、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为了适应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对农业装备的需要,适应在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农业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农业装备新产品和农业装备工业的发展,满足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恒涛,曲宏建.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J].农机使用与维护.2008(2):33.[2]辛志遐.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展望[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1):26-28
[3] 吴艳红,吴瑞梅.农业机械推动新农村建设浅析[J].南方农机.2008(1):43.[4]洪立华,姜连花,吕井文等.机械精密播种技术[J].农业装备.2009:40-41.[5]郭沂林,刘建军,宗全利等.一种节水灌溉用新型水力旋喷自动吸附过滤器.节水灌溉[J].2011(1):65-66.[6]马龙武.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现 代 农 业 装 备[J].2011(4):67-68.[7]夏庆红.浅析我国农村农机化现状及发展方向.科技资讯[J].2006(26):177-178.[8]陶梦江,赵继聪,秦 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科技传播
7.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篇七
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1.1 功能
电系自动化控制系统依据单元组机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 将变压器和厂用电源纳入ESC监控中, 其实现的主要功能有:①实现对LPS系统与直流系统的监控;实现对220 k V/500k V开关手动同期与自动同期的并网;②实现对发电机组的控制及操作;③实现对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控制及保护;④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及保安电源的控制和操作;⑤实现对高压启、备变压器的控制;⑥实现对低压厂用电源的操作、监视和对低压备自投装置的控制等。
1.2 特点
电系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①极具方便性与快捷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息采集对象少、数量少, 操作简单, 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具有广泛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因此, 促进了电气自动化市场的壮大, 从而使电气自动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③效率更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提高了生产效率, 解决了当前存在的工业生产压力。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
2.1 在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 我国农业生产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加快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业中的机械作业、微灌自动化控制以及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了农业机械及装置的可操作性:农用拖拉机采用性能完善的电子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系统;施肥播种机和谷物干燥机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更先进。在微灌技术领域中, 对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滴头和喷头设计以及进排气等设备进行研制和改进, 从而使部分地区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系统, 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运用高新技术对精准农业的生产进行管理, 需要采用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比如, 在精准农业中的节水、节肥的自动化控制, 温室自动化控制, 以及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农业自动化。
2.2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带动了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进程。我国在冶金、石油、化工、发电、机械、轻工、橡胶等工业行业工艺设备的电气控制中采用PLC机,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PLC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顺序控制装置;PLC取代了传统开关量控制装置, 实现了逻辑控制, 例如机床、装配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电梯控制等;PLC能够用于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 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机床、电梯等装置;PLC的数据处理应用于冶金、造纸、食品工业中的大型控制系统;PLC的通信和联网功能受到了各个厂商的广泛重视, 因此加快了网络通信系统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迄今为止, 我国几乎每一个工厂都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进行生产, 提高了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
2.3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具广泛性, 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交通方面, 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都是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远程控制, 每一辆车的大部分组件都是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红绿灯系统、电子警察、测速器等, 也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娱乐方面, 比如游乐园的游乐设施、健身房内的健身设备等,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娱乐空间。在民用方面, 消防报警系统、暖通系统、配电系统、防盗系统、银行系统等都要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通讯方面, 手机、电脑、电缆、光纤等通讯网络的实现, 都要依赖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家居装置方面, 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控制照明系统、安全系统、供暖与冷气系统和影音娱乐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促进了社会各产业的发展, 而且对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必须加快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与渗入, 从而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安全和统一。目前, 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单一设备转向多元、集成、统一, 技术人员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促使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走上创新道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保证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化发展, 从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和环境的系统安全, 因此, 要进一步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与防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用化, 从而保障现场设施、计算监管和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畅通, 逐步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
综上所述,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为促进工业自动化水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提高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当前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成为相关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简要概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结合其具体应用情况, 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信息,电气设备
参考文献
[1]沈朝权.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1) :117.
8.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篇八
【摘要】现代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综合指数的供电安全、可靠、经济、高质量的电力系统,相应的也不断向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从低到高,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趋势,本文也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95—01
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以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设备和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and Power Electronics)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简称“CCCP”。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处理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较多,直接观察和测量范围更广泛,可以控制对象越来越丰富。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现代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具有以下的特性:
(1)在控制模式、区域、协调、智力和适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
(2)应对面临的多机系统模型的设计和分析的问题。
(3)在基础理论上实现更多的现代化控制理论。
(4)远程通信的应用增加了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计算机的方法。
(5)研究人员在结构上需要的各种信息和仪器的联合行动。
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向于以下的几个方向:
(1)系统监测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如对AGC(自动发电控制)的总功率管理。
(2)从高电压扩展到较低的电压方向,例如EMS(能量管理系统)和DMS(配电管理系统)的电力管理。
(3)控制区域部分从各个组成部分向整个系统发展,如区域稳定控制系统和SCADA(监控和数据采集)的发展。
(4)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设备的性能向快速、灵活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6)自动化控制的目标逐渐智能化,寻求协调的发展和优化,例如励磁控制的发展趋势。
(7)通过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在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保证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将MIS(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系统。
二、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三项技术
1、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技术
在过去的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发展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单输入单输出,基于传递函数的控制,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和多机系统的协调控制等阶段。而面对智能控制阶段的主要技术难点如下:
(1)电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动态特性和失效模式的转换操作。
(2)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变参数(包括各种各样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存,各种工作模式和故障模式)和动态变化等特点的系统。
(3)电力系统要求地方协调不同控制器,也需要不同的控制器的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是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阶段,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这些问题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解决;智能控制系统特别适合于具有模型不确定性的复杂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需要高度的适应性。
智能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已适应人工网络控制的快速汽门、人工控制网络、ASVG电力制动快速综合控制系统和基于多机系统(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主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这是在电力传输和分配的一种先进技术,为了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传输容量而产生的新技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
所谓“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技术也被称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是独立或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传输系统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还可以对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抗和相位差等)进行调节控制,使传输更可靠和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可控性。这是一种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中,既提高系统性能的可控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又能达到节能新技术的要求。
(2)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核心装置ASVC的研究现状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电力电子器件基于逆变器的快速切换。
ASVC由两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等组成。它不仅可以正确的稳态电压,而且在稳定电压的恢复期控制电压的能力是很强的。与传统设备和技术相比,ASVC控制的范围大,反应速度快,降低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因为ASVC固态装置,所以能稳定装置响应的变化情况,因此其控制能力比同步调相机要好得多。
(3)DFACTS的研究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可靠性更加注重,甚至与生活产生越来越密的关系。可以说在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FAcTS技术应用于柔性交流技术的配电系统,它的根据是Hingorani于1988提出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电能质量的各种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使用新的电力电子控制器的配电网和大型商业用户端。
3、GPS时钟统一生成和基于EMS动态安全监测系统
(1)基于GPS统一的新一代EMS
电力系统的监测和监控和记录的电磁瞬态记录仪和对系统稳态运行的重点关注各种故障数据采集的主要手段(SCADA)系统。前记录的数据冗余,记录时间较短,不同记录仪缺乏沟通,使整个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是困难的;后者的数据刷新间隔时间较长,只能用于对系统的稳态特性分析。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在不同的地点之间的一个共同的准确的时间标记的记录数据的缺乏,仅部分有效,这是很难分析整个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2)基于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的新一代GPS
GPS是基于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结合原有的SCADA系统。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的新一代,主要以同步定时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信号处理器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利用GPS实现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提供了相位控制的条件。GPS技术和相量测量技术的PMU(相量测量单元)设备相结合,逐步取代了RTU设备实现电压,电流相量测量(相位和振幅)。对电力系统调度的稳定/准稳态监测动态监测发展是监测发展技术的必然趋势。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监测和实时控制技术的结合以GPS技术的应用和相量测量技术相结合为标志。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智能控制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将很快进入电力自动化系统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和促进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到一个完美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景斌.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调度管理自动化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07
9.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篇九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需要完整版,请您加右上角文献贡献者联系。
题 目:浅谈门式刚架的发展概况及工程应用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年 级: 年 春/秋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内容摘要
目前,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因其用钢量少,结构自重轻,施工速度快,综合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往往在实际结构中,轻型门式刚架的构件与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其他构件相联系,形成了三维的空间传力体系。但现有的门式刚架计算基本上以平面模型为主,难以考虑结构的空间共同作用。因此,本文分别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轻型门式刚架的空间共同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影响轻钢门式刚架空间共同作用的构件选取进行了优化,以期在设计和应用中达到科学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门式钢架;发展;应用
I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门式刚架的发展概况................................................................................................2
1.1 适用范围.........................................................................................................2 1.2 门式刚架的应用概况.....................................................................................2 2 门式刚架的主要结构特点........................................................................................3
2.1 结构优点.........................................................................................................3 2.2 力学模型.........................................................................................................3 2.3 屋面支撑设计.................................................................................................3 3 门式刚架的主要设计要点........................................................................................4
3.1 屋面活荷载的取值.........................................................................................4 3.2 斜梁计算长度及钢梁高厚比问题.................................................................4 3.3 结构布置及挠度问题.....................................................................................5 4 门式刚架的主要工程应用........................................................................................6
4.1 门式刚架选型原则.........................................................................................6 4.2 门式刚架的发展应用前景.............................................................................6 5 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7 6 结论与展望................................................................................................................8 参考文献..........................................................................................................................9 附
录..........................................................................................................................10
II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引 言
钢结构通常是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析架、柱、板等构件组成的工程结构。各部分之间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有些钢结构还部分采用钢丝绳或钢丝束。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和砖石等砌体结构都是工程结构的不同分支。它按行业通常分为轻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住宅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五大子类。
钢结构体系具有材质均匀、强度高、塑性韧性好、自重轻、密封性好、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合理、广泛的应用。钢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和当时的钢铁冶炼技术和钢铁产量有着密切地关系。我国古代钢铁冶炼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国钢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00多年的秦始皇时代就己用生铁建造桥墩,公元60年左右汉明帝时代就建造了铁链悬桥(兰津桥),在宋朝建造了13层高的湖北荆州玉泉寺铁塔。在西方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冶炼出了抗拉性能好于生铁的熟铁;19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铆钉,之后又出现铆接熟铁结构,使桥梁和其它建筑的跨度得以增大。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门式刚架的发展概况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钢结构。在本章要分别对门式刚架的种类进行详细阐述。可以写的内容有:门式刚架结构的适用范围,发展概况,结构种类等,但不局限于此。阅后删除红字。)
1.1 适用范围
(可以从不同结构体系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写作,内容可以自拟)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1.2 门式刚架的应用概况
(可以从以下方面:门式刚架的主要发展历史,结构种类等选择一方面或者几方面进行写作,但内容不拘泥于此。)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门式刚架的主要结构特点
(门式刚架结构自重小、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而为广大建筑师、结构师所接受和采用。在本章要分别对门式刚架的主要结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可以写的内容有:门式刚架结构的主要优点,例如缩短工期、节约投资等,门式刚架的计算力学模型,屋面支撑设计等,但不局限于此。阅后删除红字。)
2.1 结构优点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门式刚架的优点,例如缩短工期,节约投资,供货迅速,外形美观等方面内容,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2.2 力学模型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刚架的计算模型,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2.3 屋面支撑设计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刚架的屋面支撑系统的设计内容、连接做法等,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门式刚架的主要设计要点
(门式刚架结构受力简单、传力路径明确、构件制作快捷、便于工厂化加工。在本章要分别对门式刚架的主要设计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可以写的内容有: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屋面活荷载的取值,斜梁计算长度取值及钢梁高厚比问题,结构布置及挠度问题等,但不局限于此。阅后删除红字。)
3.1 屋面活荷载的取值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刚架的屋面活荷载的取值原则、荷载组合原则等,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3.2 斜梁计算长度及钢梁高厚比问题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刚架的屋面斜梁的计算长度取值问题,变截面钢梁的设计内容、高厚比问题,连接做法等,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3.3 结构布置及挠度问题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刚架中的大跨度梁的挠度问题,结构布置形式及主要构件的截面形式等,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还可以讨论屋盖的铰接问题,抽柱问题,有吊车荷载的刚架的设计问题等等。)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门式刚架的主要工程应用
(本章主要对门式刚架的选型原则进行详细阐述。可以写的内容有:门式刚架结构与内部吊车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构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门式刚架的发展前景等,但不局限于此。阅后删除红字。)
4.1 门式刚架选型原则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刚架与内部吊车系统相互影响,其结构形式也受吊车荷载的影响,可以从上述内容进行讨论,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4.2 门式刚架的发展应用前景
(本节可以主要讨论门式刚架厂房在结构计算理论设计,空间体系的发展等,但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内容。)
红字部分阅读后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结合查阅的资料及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当今门式刚架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适当的解决办法。阅后删除红字。)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结论与展望
(本章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对本课题的看法,并对课题的发展趋势进行适当展望。阅后删除红字。)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参考文献
[1] 张万山,王小四.空气质量的研究.环境学报,2000,34(6):13-17.[2] 张完善.有色金属材料.第二版.大连:金属工业出版社,1998.89-90.[3] 张完善,刘六,等.第五届科学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管理工程出版社,2001.18-19.[4] 张完善,刘六.校园环境与学风建设.城市日报,2002年3月5日,第2版.[5] Borko H, 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New York: Academic Pr.,1978.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附 录
以下内容可放在附录之内:(1)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
(2)方便他人阅读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3)重复性数据和图表;
(4)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5)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
10.浅谈发电厂二次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篇十
浅谈发电厂二次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基于从事发电厂二次系统(以下简称二次系统)多年工作经历,阐述了二次系统的.组成及发展与现状.
作 者:薛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林业发电厂,黑龙江,伊春,153011 刊 名:机电信息 英文刊名: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 “”(18) 分类号: 关键词:二次系统 综合自动化 计算机11.浅析安卓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篇十一
摘 要:安卓系统是以Linux作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在美国正式推出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得到了终端厂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而且成本还相对比较低以及高度的开放性等优点。因此,文章主要对安卓系统的具体的应用以及发展方向等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安卓系统;应用;发展方向
一、安卓系统架构
安卓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操作系统,主要是以Linux为核心基础建立的一个手机操作平台。近年来,由于安卓系统不断快速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始允许开发者能够使用不同种类的编程语言对安卓应用程序进行开发,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安卓系统以前仅仅使用Java语言对安卓应用程序进行开发的局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卓系统就越来越受到开发者的喜欢,并且进一步的成为了一种开发式操作系统。
从安卓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把安卓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内核,内核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为上层提供一种相对比较安全、对内存以及进程进行管理等相关服务,并且还是一个连接硬件层和系统上层软件之间的桥梁通道;第二部分就是中间层,中间层一般情况下都是包括函数库以及运行环境,其中,对于函数库而言,它的功能主要是能够提供JAVA语言的一些功能,而运行环境则是安卓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运行环境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也就和微软NET架构下的Frameworks一样;最后一部分则是应用程序框架,这部分的组成主要功能就是能够专门针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而设计的,安卓程序员可以直接通过应用程序框架对核心应用程序进行访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程序设计工作进行简化,最终也就提高了编码效率,进一步的强化了程序的可重用性。
二、安卓系统的应用
1.平板电脑
在涉及到平板电脑时,有84%的开发商有兴趣编写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程序,然而,只有62%的开发商有兴趣编写谷歌的安卓平板电脑程序。尽管如此,有相关报告做出了分析,认为谷歌依然是处在了一个相对比较有利的位置,而且基于这样的条件背景下,这对于那些计划在今年秋季以及明年所想要推出平板电脑的原制造商而言,确实属于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相比较而言,黑莓平板电脑以及惠普平板电脑在市场上就没有受到广泛的欢迎,只是有16%的开发商对他们的平板电脑编写程序感兴趣。
2.智能电视
针对目前的安卓系统而言,唯一能够战胜苹果的产品应该就是智能电视。大概有44%的开发商对谷歌的电视有兴趣,然而,相比较而言,只有40%的开发商对苹果的智能电视有兴趣。“应用程序悄悄的把观众看电视的体验改变了。”一位市场调研公司的分析师如是说,“那些能够把应用开发商和联网电视之间进行有效结合的电视生产商,也在悄悄的改变观众看电视的体验。”
3.智能手机
安卓系统所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开源,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软件成本高昂的难题,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在使用安卓系统这个平台时不用花费成本支出,进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厂商的成本,而智能手机所具有的门槛也就随之降低。针对目前的市场现状,很对千元入门级的安卓智能机的上市让很多刚开始学习入门的玩家惊喜不断,不仅具有很好的品牌,漂亮的外观,有质量保障,而且还是采用最新的Android 2.2操作系统,这也就能够使得移动互联应用起来更加的畅通无阻。正是因为安卓系统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平台,这种特点很符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安卓系统在中国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的使用,很多用户开始逐渐的体验到了这种智能手机就和电脑一样能够随时享受互联网,并且还能够随意的安装软件扩展功能。因为安卓系统是和谷歌以及其他一些公司一起开发出来的,所以在网络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针对系统而言,安卓系统就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由于安卓系统逐渐变得更加强大,这些扩展软件也给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乐趣。除此之外,安卓系统智能手机所具有的个性界面也支持自有定制,使用起来更加简单便捷。
安卓手机能够很轻松的就能接入移动互联网,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应用终端。借助安卓系统的成熟技术,就能够在任何一个硬件平台下运行,从而能够真正的实现了轻松操作的一种很好的用户体验。安卓终端所具有的触摸屏、显示出的高级图形以及流畅的上网功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强大的应用平台。从某个角度来说,安卓系统所具有的个性化再和相关的应用进行融合,很好的适应了现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潮流。
三、安卓系统的发展方向
今后的安卓系统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领域:
1.电子商务领域,比如现在随着很多网店的成立,网店的经营者想要随时随地对客户提出的咨询等请求进行回复,很多情况下,一个咨询就能带来商机,如果网店的经营者不能时时刻刻在线,那么客户就很有可能被其他经营者抢走,因此,安卓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以及续航力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这种需求。
2.车载市场领域,一般情况下,使用安卓系统能够包括多媒体功能、无线通信功能以及智能导航功能等,这也是其他普通的GPS设备所没有具备的。比如在对实时拥堵情況以及实际行车的路线进行查询,以及怎样才能更加合理的安排绕行路线等都能够通过无线方式得以实现。
3.证券投资方向。证券投资者一般情况下都要对当前的证券行情以及帐户买卖操作进行实时了解,而实时性通常而言都会对终端的运算能力以及拓展具有很强的要求,这恰好是安卓系统的最大优势。
4.带版权的数字媒体传播,例如风靡业界的电子书刊,这类带有版权的数字媒体文件,最适合以安卓系统为载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安卓系统在成功的推广之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上网体验,对于更多的厂商来说是一种物美价廉的系统平台,应用到了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以及智能手机,另外,安卓系统发展方向也会越来越广泛,会逐渐的应用到很多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旭辉.安卓系统安全设置及控制措施探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13) .
[2] 陈凤翔,黄贤珊.智能手机快递发件系统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5(04).
[3] 李培林.安卓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展望[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8).
作者简介:桂鹏飞(1996-),男,汉,籍贯:湖南永州,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周耿男(1995-),男,汉,籍贯:广东揭阳,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12.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篇十二
1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1.1 土壤源热泵的原理
地源热泵是一个广义术语,其包括以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为冷热源的热泵,即地下耦合热泵(Ground Coupled Heat Pump,GCHP)、地下水热泵(Ground Water Heat Pump,GWHP)、地表水热泵(Surface Water Heat Pump,SWHP)。通常地下耦合热泵也称为土壤源热泵。根据地下热交换器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垂直埋管、水平埋管和蛇形埋管三类。垂直埋管换热器通常采用的是U形方式,按其埋管深度可分为浅层(<30 m),中层(30 m~100 m)和深层(>100 m)三种。夏季制冷时,大地作为排热场所,把室内热量以及压缩机耗能通过埋地盘管排入大地中,再通过土壤的导热和土壤中水分的迁移把热量扩散出去。冬季供热时,大地作为热泵机组的低温热源,通过埋地盘管获取土壤中热量为室内供热。两个换热器都既可作冷凝器又可作蒸发器,只是因季节不同而功能不同。它们之间功能的转换由四通阀门(换向阀)控制。
1.2 土壤源热泵的优点[4,5]
1)节省占地空间。
2)机组性能系数高,节能效果好。
3)地下换热器与土壤换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由于土壤温度全年波动很小,使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比传统空调系统高40%~60%,因此能耗少,运行工况稳定,比传统集中式空调系统节省运行费用30%~60%[6]。
4)环保、无污染。
5)运行与维护费用低。
6)系统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
1.3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缺点
1)土壤源热泵系统连续运行时,热泵的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而波动,导致热泵运行效率下降。
2)地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受土壤性质影响较大。
3)由于土壤热导率较低,地下换热器与周围土壤的传热量较少,因此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设计换热面积较大。
2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2.1 国外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1912年,瑞士的H.Zoelly在一项专利中描述了利用土壤作为热源的热泵计划[7],但是由于当时一次能源充足,热泵技术没有得到重视与发展。从1974年起,瑞典、瑞士、荷兰等国政府资助的示范工程逐步建立起来,实施了30个工程开发研究项目,使得地源热泵技术日趋完善。1971年~1978年,美国进行了多种形式地下换热器的测试,并引入太阳能集热器,组成混合土壤源热泵系统。这一时期开始采用塑料盘管代替金属盘管。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冷热联供地源热泵的研究工作在美国率先展开。这一时期,地源热泵技术飞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目前,国外对土壤源热泵的研究仍集中在地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上。地下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模型约30多种,对所有模型的建立,关键是求解岩土温度场的动态变化,最基本的模型可以概括为两种:1)1948年,L.R.Ingersoll提出线热源模型[8]。2)圆柱热源模型。
2.2 国内的研究与发展状况[8]
20世纪50年代,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吕灿仁开展了国内最早的热泵研究[12],并论证了热泵系统是提高低温地热利用率和城市供暖的有效方式,同时介绍了地源热泵模拟试验,并于1965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水冷式热泵空调机组。1989年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试验台,高祖锟教授对北方地区利用水平盘管地下换热器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用于冬季供暖进行了一些研究。刘宪英等从1999年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进行了浅埋垂直盘管地下换热器和水平盘管地下换热器的特性研究,采用系统能量平衡结合传热方程建立了垂直套管管群换热器传热模型,并模拟了过渡季节大地的温度场。
3 土壤源热泵技术展望
3.1 土壤源热泵发展面临的问题
1)观念方面:空气源热泵和燃气、燃煤供热技术相对成熟,使得人们选择土壤源热泵系统时会面临阻力。2)土壤特性:土壤的特性随地点的变化而有所差别,在一地区的研究结果可能完全不适用于另一地区,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正甚至重新研究。3)暖通空调技术与其他技术的配合:土壤源热泵技术是暖通空调技术与钻井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两者缺一不可,这要求工程组织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合理协调、做好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4)初投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地源热泵系统都是经济合理的,由于钻井费用可能占到整个系统初投资的50%以上,有些投资者可能会回到传统的空调。5)对环境的影响: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钻井对土壤热、湿及盐分迁移的影响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如何使不利因素减少到最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6)地下换热器传热机理的理论研究繁多,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缺乏多环境下应用技术的系统研究以及实际有效的强化传热方法。不同冷、热负荷下,地下换热器与热泵系统最佳匹配技术的研究不够。
3.2 土壤源热泵发展的前景
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新技术,目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虽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是,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各不相同,其中大部分地区夏热冬冷,适合地源热泵的使用范围。加之我国采暖和制冷基础还相对薄弱,将来需求量无可比拟,被认为是世界上直接利用地热潜力最大的国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入人心和节能意识的加强,建筑环境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源热泵系统因其节约常规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显著优点,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之一。
摘要:概述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特点,阐述了土壤源热泵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土壤源热泵技术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在制冷空调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推荐阅读: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在医院的应用08-10
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的应用08-14
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的应用10-02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综合系统的应用10-30
会议录播系统应用08-15
腕带应用系统09-16
船舶三维设计系统的自主开发和应用08-03
辅修专业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论文07-30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UML的应用论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