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暑假培训反思

2024-07-21

教师暑假培训反思(通用8篇)

1.教师暑假培训反思 篇一

暑假培训总结

马振兴

2013年为期5天的暑期培训结束了,这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浏览信息化课堂案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题单元的综合特性、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的基本设计、评价的功能、教学策略的概念,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年轻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在这次培训的初始,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重新回到学校学习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安排生活,改善伙食,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暑假培训制度、方法与策略,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信心。暑假培训组长李海荣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相关培训的规章制度、培训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培训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三、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模块,观看视频、课程简报、学习园地、做单元测试、作业,获得了大量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收获颇丰。

首先学习了以浏览信息化课堂案例的形式使我感受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领悟中级培训的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此外,还学习了云盘,建立了学习团队,为以后的培训打下了相应的基础。

其次本进一步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并通过案例研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表现方式和问题误区,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和各种有效性方法,及了解主题单元的综合特性,并用思维导图创建主题单元的设计框架;浏览了主题单元设计模板,进一步了解主题单元的综合特性;然后尝试自己设计主题单元:确定主题单元选题、分析单元目标及对应标准、设计单元学习的成果及其评价、对主题单元学习的过程和引导问题进行规划,同时填写主题单元设计模板;并学习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的基本设计要素。通过浏览范例、理解了评价标准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设计主

题单元研究性学习方案;

又通过案例了解主题资源的类型和组织方式,然后学习各类资源的教学功能;围绕之前选定的单元学习主题讨论所需的资源,设计资源框架,选取、收集资源;最后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创建主题资源网站。

再次进一步理解评价的功能,了解各种常用评价项目的设计要求;并能够从单元学习计划中选定评价要素,确定各评价要素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形成单元学习的评价方案;初步掌握评价量规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压强一节的评价量规设计

最后学习了教学策略的概念,并通过案例研讨使我理解实施单元教学的一般方法。能够对单元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初步认识行动研究的概念内涵,并了解行动研究的主要环节。

总之,这次教师培训虽然是暑假,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次数,但我通过这次培训,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我们金海中学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3年7月20

2.教师暑假培训反思 篇二

教师的专业是教育, 教育的实践性质决定了教师专业具有实践性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种在专业方向上的发展和完善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生和显现出来的, 与学校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 与学生的成长变化联系在一起, 因此, 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脱离了丰富的教育实践过程, 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将无从谈起, 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然在教师教育的各个阶段重视实践, 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与能力的获得,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教师培训而言, 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提供尽可能真实的教育情境, 给予尽可能准确的现场指导, 使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专业的实践性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师培训无法脱离实践而展开, 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培养出富有实践智慧并且能够反思实践、改进实践的教师。在这个意义上,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是最符合教师教育内在规律的培训模式。

二、实践取向教师培训培养模式的内涵

对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全面理解需要对其提出的现实背景进行思考。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提出, 主要针对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教育实践环节、轻视教师自身经验等问题。这种以培训机构或高校为中心的理论取向的培训模式, 容易造成认知与实践的脱节、知与行的分离。

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 就是要坚持培训面向实践、走进实践、服务于实践。培训要扎根于教师的工作职场, 与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学活动紧密相连, 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培训内容, 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为重点来开展培训活动, 让教师在岗位上得到训练, 在教学中实现成长。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一) 以中小学为基地

与“以高校为中心”的传统培训模式不同,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以中小学为基地, 把教育实践作为主渠道, 辅之以理论课程学习, 高校与中小学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方式。将中小学作为培训基地, 能够为培训提供最充分的、情境化的培训资源, 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研究中思考问题, 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中小学和高校之间是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培训的每一阶段都是培训双方沟通、协商和共同实施的。

(二) 关注实践反思

对于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技能训练”这一狭窄的视野内, 也就是说,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所倡导的教育实践不是“操作性实践”, 而是“反思性实践”。后者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观, 认为教育实践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和获得, 而是通过在行动中体验, 在实践中反思的方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形成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主张中小学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剖析, 进而学会解释和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三) 理论与实践交融

理论和实践是一种相互滋养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 如果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中缺乏相应的理论背景, 就会导致知行不协调, 其教育行为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无法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实现专业发展。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并不否认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要打破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互脱离的培训模式。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以“嵌入式”的方式开设理论课程, 将理论学习融入到教育实践过程中。只有教育理论在复杂的情境和特定的案例中被重新解读, 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并转化为教师的内在认识, 使教师在“先行后知、知而再行”的不断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

三、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现实构建

近五年来, 聊城大学以高校与中小学合作、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探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并逐渐构建了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实践为主渠道、并以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为依托, 解决了传统培训中存在的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内容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 “三位一体”的协同运作机制

聊城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结成伙伴关系, 合作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方都十分重视和珍惜这种合作关系, 明确了各方的责任与权力, 并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工作研讨制度。聊城大学并于2011年成立了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所, 作为研究与服务聊城基础教育的新平台, 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之间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在这种“三位一体”协同运作机制下,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并不是松散的教师个体学习方式, 而是以中小学为主体、以高校为主导、地方政府协调、三方通力合作的培训模式。

(二) “一核心二结合三关注”的培训理念

培训坚持“一核心二结合三关注”的理念:以教育实践为核心取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近期培训目标与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始终关注教师在实践反思中理解教育的内涵, 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转变, 关注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

(三) “六阶段”的培训过程

聊城大学通过大量调研和长期探索, 将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总结成“六阶段模式”, 即“确定需求、沟通协商、制定方案、前期培训、主体培训和评价反馈”。具体思路如下:

1. 确定需求。

培训的意向首先产生于中小学, 而不是产生于培训机构。中小学感到教师在教学中有进一步提高和进修的必要后, 首先确认需要培训和提高哪些方面, 然后与高校培训机构联系, 也可以由当地教育局向高校传递信息。

2. 沟通协商。

在确定教师特定需求的基础上, 中小学与高校培训机构协商怎样依据教师的需求编排出培训课程。中小学要明确提出高校应提供什么样的培训课程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高校要尊重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允许他们在沟通协商中表达自身的需求, 允许中小学拥有教师培训的决策权和规划权。

3. 制定方案。

协商结束之后, 要在多方面人员参与下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培训方案。方案完稿后首先交给即将参加培训的教师修改, 得到教师的认可后才能最后确定下来。这样能够使教师有目的地参与到培训中。

4. 前期培训。

培训的前两天一般是以高校培训机构为基地进行的。前两天的课程作为导引课程, 从“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网络平台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使参训教师对培训课程有一个宏观把握。同时还介绍新的知识技术概况、教学原理与方法论, 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 在跨学科横向联系与交流方面受到教育和启发。

5. 主体培训。

两天导引课程之后, 以中小学为基地, 在高校教师参与下的教师在职培训才正式开始。这个阶段是整个培训的关键一环。高校教师深入到中小学教学的第一线, 直接参与中小学教师的集体备课, 定期组织现场观摩, 组建专题研究小组, 引导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形成有效的行动策略, 并付诸实践。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反思—研究—行动”的循环往复, 反映了主体培训阶段的基本过程。

6. 评价反馈。

在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 以多种方式获得参训教师、主讲教师、中小学校、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反馈信息, 以积累培训经验, 完善培训方案, 提升培训质量, 实现培训分层推进。

(四) “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除了专题讲座、示范、集体备课、讨论交流等形式, 培训还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参训教师真正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1. 课堂观察。

中小学优秀教师提供现场课例观摩, 高校教师引领参训教师开展课堂观察式评课, 包括课前制定观察量表、课中做好观察记录、课后提出观察建议等环节。参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个人反思、同伴互动, 提升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行为。

2. 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文字或视频) 研究可以让参训教师分享优秀教师的智慧与经验。好的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能使参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对照, 不断研究和反思, 构建与教学事件相关的情境性专业知识。

3. 行动研究。

结合参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组成专题研究小组, 合作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并辅以具体的行动跟进。引领参训教师在查找资料、与同行研讨、设计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开展行动研究, 亦教亦研, 提高他们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4. 任务驱动。

培训要求每位参训教师完成“三个一”的任务, 即一篇教育叙事、一篇教学反思、一节公开课。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改变了参训教师被动学习的状态, 使他们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反思者、实践者。培训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 更是参训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四、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反思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将教师的教学、科研、培训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而言, 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保持反思和注意。

(一) 如何增强参训教师的主体意识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是基于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实践。就目前的教师培训而言, 参训教师距离“反思型实践者”的角色定位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培训中, 他们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对实践的简单学习、机械模仿和盲目遵从, 而缺乏对实践的批判性反思和创造性改进。因此, 进一步增强参训教师的主体意识, 才能够使实践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二) 如何在实践中回应理论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着丰富的内涵, 但是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认识与理解的偏差, 在操作层面上容易出现将实践取向窄化为“教学技能提升”或“操作性实践”的倾向, 可能导致参训教师理论基础薄弱、思想理念混乱等问题, 从而距离优秀教师的培养目标越来越远。因此, 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要尊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 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融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相回应。

(三) 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小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中小学作为培训基地, 在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然而, 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 中小学对于自身的责任和作用还缺乏一种自觉认识和主动担当。怎样使中小学更加主动地调整自身的角色认知, 怎样使中小学优秀教师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培训指导工作中, 都将是实践取向教师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摘要: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是一种以中小学为基地, 把教育实践作为主渠道, 高校与中小学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模式。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所倡导的教育实践是“反思型实践”, 中小学教师作为反思型实践者, 在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聊城大学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 将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总结成“六阶段模式”, 丰富了教师培训理论, 促进了区域教育发展。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践取向,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谭兆敏, 段作章.国外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1) :75-79.

[2]杨朝晖.“U-S”伙伴合作关系问题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78-82.

[3]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参考纲要[J].教师教育研究, 2005 (4) :3-8.

3.教师暑假培训反思 篇三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陷入困境

教师既然需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那么信息技术培训本应该是受到欢迎的。但是,当各种形式、各个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蜂拥而上时,教师的反应并不那么积极,大多数教师对目前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不叫好。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培训机构开设的信息技术继续教育课程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而今甚至无人问津,即使参加学习也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本应是“及时雨”的信息技术培训成为教师排斥、埋怨的众矢之的。这无疑是陷入了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产生呢?

1.培训内容偏离教师的需求,缺乏实效性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应深入调查、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这样才能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许多部门在缺少调查研究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将培训内容设计出来。这就造成了培训班中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的学员“吃不消”,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高的学员又“吃不饱”。这种培训缺乏针对性,久而久之,教师对此失去了兴趣。

在对我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要学的内容,大大打击了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一点,笔者作为信息技术培训者深有体会。我曾经开设过几次Flash课件制作高级培训班,但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培训初级内容。事实上,该班在招生时,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Flash基础,但结果许多教师在选择课程时不理会参加条件就盲目报读,造成该班的学员层次不一,甚至差别很大,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难免会顾此失彼。

2.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流于形式

很多教師在培训结束后不能学以致用,导致所学内容在一段时间后所剩无几,最终培训流于形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没有给教师创造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环境;二是部分教师在忙于应对中、高考,没时间、没心思研究信息技术;三是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学校没有足够的硬件设备,受训教师回到学校后没有实践的机会。

3.对培训承办部门缺乏必要的考核

主讲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承办部门师资力量的考核,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培训教师理论陈旧、技术水平不如学员的现象,使学员对培训怨声载道,失去热情。有的培训班请来高校教师授课,他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却不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缺乏实际应用的经验,只能讲授一些不能联系实际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对承办部门师资的考核也是必需的。

4.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动机不明确

经过几年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考核,教师已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且也能够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操作问题。笔者在中小学调研中发现,教师制作课件的工具主要是PowerPoint,他们认为PowerPoint既简单又易操作,而其他课件制作工具则较少使用。对此,多数教师误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已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没有必要有更高的追求。其实,他们也感觉到PowerPoint在教学应用上的极大局限性,但由于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去学习,部分教师职称又到了相应学校级别的极限,再没有晋升的可能,因此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完全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二、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反思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传统的培训模式是否真的无可救药了?我们现在以及今后的教师培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追问,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持续进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提醒。追问引起反思:我们的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培训?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的是培训的理念,而不是培训本身这一概念。”南京师范大学彭智琨老师认为,转变培训观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今后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

1.发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

培训工作如果忽视基层教师的主体性,缺乏教师的主动选择、参与、配合和接纳,这种培训必然是低效的。这也是以往培训工作受到有关领导批评和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既要以改进工作为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培训机构可以利用每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中央电教馆定期举行的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的常规活动,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力度,以满足中小学教师制作课件的需要,让教师真正做到有目的地学习。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认为这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是非常需要且迫切的,但实际上又得不到这方面的有效培训。

2.分层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差异,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层、网络管理层和综合应用层。基础层的培训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中小学教师,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他们建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网络管理层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教师,他们是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力量。综合应用层的培训从更多关注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培训对象主要针对那些已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师,以实际应用教学实例进行教学交流为主,使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激励工具与教学环境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经过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发生根本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另外,要实现分层培训,还要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避免形式上分层而实际混合的现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培训方式要更灵活、互动性更强

培训可以采用圆桌式、马蹄型、对话型、活动型等模式,组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微格教学等学习形式,实施民主的、创造性的教与学,建立起培训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助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动交流式的培训能够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碰撞出思想。对于专家讲座式授课,应设计适量的思考题,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学员共同研讨。例如,英特尔未来培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比较好的培训模式,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与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的培训不同,英特尔未来教育将目标定位在帮助教师从初步应用阶段向初步整合阶段过渡,帮助教师在案例学习中了解和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掌握一些技术应用的方法,逐渐获得应用技术的自信。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教师不仅学会了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而且还建立了教师本人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的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髓,所以它称得上是一项“换脑”的培训。

4.加强培训机构的自身建设,大力发展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

要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的实效,必须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加强培训者的教育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证明,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开展,避免了培训流于形式和盲目性。这种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者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培训者除了具有培训能力外,还应具备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者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开展研究,以寻求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优化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区的培训机构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而成。在这十多年当中,曾经出现过多次分与合,目前该模式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好评。

5.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管理

4.教师暑假培训体会:在培训中成长 篇四

8月1日至4日,参加了为期四天的数学教师暑假培训,由衷感谢教科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提高学习的平台。时间过得真快,学习时间即将结束了,我的脑海浮现了那鲜活的一幕幕:我怀着几许期望,几分憧憬来到xx双语学校。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们都能聆听一场场风格迥异却同样流光溢彩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位专家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接受着心灵的洗礼。他们的理念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把“思想的钥匙”,开启了我们禁锢的心窗。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的每一天,我勤做笔记,多看书,像海绵般汲取营养,让理论的学习,充实自己的大脑,为我的课堂教学积蓄力量。我们感受到学习的辛苦,做报告的老师更是不易,那种一种无私的奉献。我们每天早上不到7:00从家里出发,8:00到达礼堂,一直到中午12:00多回家,但做报告的名师付出更多,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

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是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也有所感悟:

1、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2、数学教师平时工作要认真观察,及时反思,要善于从工作细节中发现问题。其实名师都是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的,只不过他多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善于及时总结反思的大脑。

3、磨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上课是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了教师工作效率的高低,怎么才能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5.暑假教师培训方案 篇五

2021年暑假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盐亭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2021年暑假教师培训的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县教体局工作方针,结合学校实际,以转变教师教育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科研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教体局的文件精神与要求,决定利用暑假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为搞好本次培训,特做如下安排:

二、组织机构

成立“暑期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汪朝斌

副组长:刘成斌 林艳琼 何 杰

成 员: 杨晓梅 何洁 袁弋君 樊茝沁

领导小组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安排、布置、落实、资料收集及考核。

三、培训目标

1.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行师德师风培训。使参培教师进一步加深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和领悟,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发展自身专业能力,树立良好教育风尚。

2.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颂扬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带领广大党员及普通教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深入贯彻县教体局党委关于深入学习党史的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努力形成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广泛交流、互相研讨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促进每位教师的共同成长。

四、培训内容

五、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内容安排

1、培训方式:采取个人自学与交流研讨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等形式,使培训更切实际,更显成效。上午集中学习,下午分组讨论。(分组情况:第一组:语文组,负责人:李雪平。第二组:数学组,负责人:赵茂修。第三组:艺体综常组,负责人:赵胜芹。负责人做好讨论记录。)

2、培训时间: 2021年6月26日---6月28日、2021年8月28——30日(共五天)

3、具体安排:

时间

内容

方式

主讲人

地点

6、26

(一)《盐亭县嫘祖小学2021年暑假教师培训方案》

(二)师德师风教育

1.学习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教师函〔2021〕3号);

2.学习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教党〔2021〕43号);

3.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2021年1月31日);

4.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组织讨论涉及师德师风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例,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培训学习和警示教育;

5.学习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师〔2015〕5 号);

6.盐亭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严禁操办、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

(二)教育方针政策

1.学习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教发〔2021〕4号);

2.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23号)

3.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

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教基〔2021〕3号);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

6.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川教函〔2021〕48 号)。

集中、分组讨论

(一)汪朝斌(培训方案)

(二)林艳琼(师德师风教育)

(三)刘成斌(教育方针政策)

嫘祖实验小学

6、27

1.组织开展以《宪法》为纲,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思想,自觉维护教职工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2.学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3.学习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第50号令)。

4、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绵阳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的通知5、2021考核

集中、分组讨论

何杰

嫘祖实验小学

6、28

1、本期学校全面工作总结

2、各分管领导总结本期分管工作

3、教师师德师风讨论,上交心得体会

集中、分组讨论

汪朝斌、刘成斌、林艳琼、何杰、杨晓梅、何洁

嫘祖实验小学

8、29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集中

林艳琼

8、30

新学期各分管工作计划

《师德师风承诺》

集中

五、培训要求:

1、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目标。

2、建立由汪朝斌校长任负责人、有专门人员具体组织校本培训实施的机构,由各培训主讲人负责自行组织培训内容,并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3、所有教师认真对待暑假培训工作,必须服从学校的培训安排,严肃培训纪律。培训期间,每个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

4、培训期间要进行考勤。每天上午9:00—11:30进行学习签到,教师要准时参加培训,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下午分组讨论学习,考勤由各组组长负责。

5、教师培训期间认真写好学习笔记和上交一份心得体会。已交学习笔记及手写心得体会的老师由陈强老师负责进行相应的规范学习登记。

6.暑假教师培训总结 篇六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于2016年8月20日—8月23日在学校举行寒假教师培训工作。本次培训对于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现将我校寒假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质量

我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由李炳田校长任组长、语数教研组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整个培训工作准备充分、精心组织,为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学校对参训教师进行四点名。

二、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教学;对培训内容,认真研读,做好笔记及读书心得体会,充分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髓,把握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不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钻研教材教法,研讨学科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

1、时间短,培训内容重,个别教师学习笔记过于简单。

2、个别教师对培训学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动性欠缺。

四、今后的打算

1、继续按上级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培训工作。

2、加强政治、业务培训力度,切实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请专家讲解,适时让教师外出学习,开拓视野,将培训学习内容由形式内化为自觉地行为,发挥培训效率的最大化。

4、加强优秀教案的学习指导工作,真正将此工作落到实处,多出精品教案,大新镇徐禅堂小学

7.教师暑假培训反思 篇七

本着“缺什么, 就补什么;需要什么, 就培训什么”的原则, 菜单式培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所谓菜单式培训, 就是由举办方基于调查基础之上, 提供品种丰富、且适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自主选择培训菜单中适合自己的项目而进行的一种培训方式。

一、课程类型你发话

常州市教育局在组织培训前, 先了解教师对培训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开展了网上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来获取反馈信息, 然后, 有的放矢地设计培训方案, 以有效实施培训 (见图1) 。在项目策划阶段, 确定培训不预设范围、不预设主题, 教师的需求是内容设定的唯一依据, 培训内容涵盖了德育、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等学校工作, 既有前沿教育理论, 又有实践智慧, 既有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专题, 又有兼顾各学段的学科专题。

二、专家来源你谏言

为了切合教师需求, 常州市教育局通过调查了解到 (见图2) :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师资方面对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和高校专家都有需求, 相比较而言, 对一线名师 (78.11%) 的需求要远远高于后两者, 说明受培教师更需要来自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高校专家 (24.61%) 宽阔的视野、高屋建瓴的观点和幽默的语言, 也深受教师的欢迎;优秀教研员 (25.13%) 以对教学和本地实情的了解, 培训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也同样受到学员的欢迎。近四年, 常州市一共聘请336位专家、学者, 其中, 张文质 (诗人)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敏勤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 、徐放鸣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等专家学者共43人, 优秀教研员共47人, 一线名师共246人, 其中, 体育学科邀请了王渺一教授、李长志特级教师、张勇卫、孙建顺和王云南等“草根名师”就体育教育教学等方面阐述了他们的教育主张, 引领教师思维碰撞, 指导教师实践反思。

三、选题内容你选定

常州市教育局依据前期的调查和座谈, 将教师共同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筛选、分类整理, 拟定为2013年常州市名师大学堂的选题:1.2011版新课程标准学习与解读, 2.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体会, 3.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与思考, 4.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提升, 5.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估, 6.学校德育工作, 7.走向专业化的管理工作, 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9.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10.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11.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12.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市教育局根据课程申报情况, 将课程主讲人的基本背景、课程意义、讲座主要内容和提纲等信息发布在政务网上,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一线教师申报课程, 再根据全市教师自主选择课程情况, 将教师关注度较高 (50人以上) 的课程确定为培训课程。增加爆满课程的场次, 尽力满足教师的需求, 取消报名人数偏少的课程, 并给予教师再次选择课程的机会。

为了提高课程“卖点”, 一线名师利用博客、博客群、BBS、QQ群、校讯通群发短信平台等各种媒体, 做起了“广告”, 宣传课程的意义与特色, 推销自己的课程。这也是常州暑期名师大学堂的独特风景。

四、操作流程为你设

开设课程确定后, 由常州市教育局在政务网统一发布, 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 自主选择 (最多不超过5门课程) 。教师在网上选择课程, 需要正确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所在学校、教师真实姓名, 报名成功, 才可进行选课程。之后, 网站自动生成唯一的座位号和报名单, 教师再自行打印报名单, 凭身份证, 刷卡进入指定现场, 接受培训。由于报名完全交给网站运行, 课程欢迎度就来不得半点虚假了。开讲名师, 只有瞄准日常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困感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惜使出浑身解数, 拿出“看家本领”, 直指问题根源,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 缩小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差, 才能博得教师的青睐。

五、培训要求你用心

参加培训时, 要求教师着正装, 根据预约讲座的时间, 提前2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参加培训。仅凭身份证刷卡入场 (其它证件无法入场) , 对号入座。未按指定座位就坐者视为缺席。讲座开始后15分钟停止刷身份证, 未刷身份证者不能获得培训课时。讲座期间要求不能随意讲话和走动, 手机需置于静音状态, 不能早退和中途离场, 工作人员根据座位号进行全程动态实时考勤, 两次以上缺席者即刻被取消资格, 并通报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六、培训效果你来评

专家讲座效果好不好, 全由受培教师来评判。常州市暑期名师大学堂规定, 讲座结束次日起至9月1日前, 要求教师登录网上报名系统, 分“满意、一般、较差”三个等级, 对讲座进行评价, 未对讲座进行评价者将无法获得课时证, 现场不发课时证明, 统一在9月15日后, 以学校为单位到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领取。这样就确保了参与评价教师的参与率为百分百。教师对讲座评价结果, 直接作为专家以后申报讲座的重要依据。专家必须严格遵照市教育局规定的“3+1”模式进行授课, 即讲学共4课时, 其中讲授3课时, 互动交流为1课时。在互动交流环节, 教师们采用递小纸条、话筒提问等形式与专家直接对话, 而专家为了解答教师疑问, 要在课前做足功课, 由于互动时间有限, 专家还会留下电话、博客、邮箱、QQ等联系方式, 延伸培训空间, 拉近与一线教师的距离。

常见的培训以“指令式”培训居多, 即发个通知、定个内容、指定人员, 把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往往都是“我讲什么, 你就学什么”, 而讲的内容又不大适合教师的“口味”, 以致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常州市暑期“名师大学堂”将培训的选择权还给教师, 培训什么, 完全由教师“点菜”, 教师缺什么、需要什么、想学什么, 就培训什么。这样一来, 把过去培训中“我讲什么, 你就学什么”改为“你想学什么, 我就讲什么”, 实现教师完全自主的个性化选择, 极大地“释放”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内驱力。如果我们的培训工作都能追求“足够的培训菜源, 齐全的种类, 一流的质量, 开放的体系, 温馨的管理, 活化的体制, 激励的机制”, 并将这些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那么, 让教师享受到“最好的福利是培训”这个目标就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8.教师暑假培训反思 篇八

摘 要:江苏省金湖县从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量投入。为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淮安市电教馆对金湖县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进行调研和反思,总结成果与不足,提出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已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

关键词:教育技术素养;培养;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6-03

一、引言

江苏省金湖县从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以“省内有名、苏北领先、全市一流”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县教育发展由“全面普及、全面合格”向“全面优质、全面满足”推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量投入,全县各校专用教室齐全,信息化装备配置到位,全县中小学“省合格学校”比率、现代教育技术覆盖率、校园网建设完成率均达100%,“三新一亮”、“六有”、“四配套”、“两项工程”等均通过省级验收。为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在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淮安市电教馆以金湖县为重点,对全市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进行调研和反思,总结成果与不足,提出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落实“十二五”“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和应用绩效,实现“十二五”教育现代化的整体目标。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小学教学人员能力标准为依据,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为标准,以“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为指标,以金湖县为重点,考察全市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总结成果与不足,为制定创建教育现代化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规划提供指导。2013年8月,向淮安市辖四县四区县电教中心发放《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统计表》,同年10月至11月,抽取金湖县农村小学7所,乡(镇)初中2所,城区小学2所,城区初中、高中各1所,由县电教中心组织各学校电教中心通过问卷星填写《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及建议》调查问卷482份,回收有效问卷466份;从每个学校按不同学科年级随机抽取16人、分管信息技术校长1人、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信息技术教师)2人进行访谈。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训十年概况

金湖县共有中小学教师3083人,其教育技术素养培训始于2004年,十年来,金湖县共组织教育技术相关培训55次,接受培训教师共10560人次。其中,镇、校“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培训”5027人次;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初级培训298人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培训3123人次,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396人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243人次;市教育局(电教馆)组织校园电视节目制作98人次,中小学网站建设与管理232人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174人次,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98人次;省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24人次;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信息技术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28人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340人次,其他教育技术相关培训179人次。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训以镇、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为主,县级培训为辅,分别占培训总人次的47.6%、38.5%;培训内容在2010年前主要以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用为主,2010年后增加网络技术、电子白板、教育电视等方面内容;通过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省市信息技术教育运用培训,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市、县电教馆(中心)组织信息技术送陪到乡、送陪到校67次,带动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训十年调查与分析

1.实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仍需努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2005〕5号)的要求,金湖县2007年起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培训,包括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检索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等内容。2007年度市、县两级共培训213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自2008年始,启动镇、校组织的校本培训;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后,根据验收指标要求,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虽然接受培训教师共10560人次,人均3.43次,但仍有31.6%的教师没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由于许多学校派相同教师参加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参训教师因多次重复培训有怨言,没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感到不平衡,基层学校对这一轮国家要求的、强制性并涉及每一个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全员培训理解不全面。

2.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满意度调查中, 在“以往参加过的培训中,您认为什么类型的培训方式最有效”中,回答“面对面的课堂讲授”的占35.19%,“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培训”的占18.67%,“面授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占44.42%;在“您认为参加的培训对您开展信息化教学有作用吗”中,回答“作用很大”的占53.65%,“作用一般”的占44.42%,“没作用”的占1.93%。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在起步阶段(2004-2008年)采用面对面的“讲授+操作+自主研修”形式,讲授讲义和案例上网共享,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后,启动全员校本培训,特别是2010年淮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平台开通后,采用“讲授+操作+网络研修”模式,在提供大量培训资源基础上,提供专家咨询与答疑,开展网络研讨和交流,提升了培训效果。

3.经费不足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是按规定项目拨付的,因没有教师培训方面规定项目,往往需要培训时申请专项资金,虽然有的地方建议按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总额2.5%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费用,但挤占、挪用现象严重。金湖县教师培训经费主要靠学校在公用经费中支出,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近年来生源减少,学校规模变小,公用经费少,有43.8%的教师是自费参与培训,学校承担培训经费的有49.36%,一般只承担培训学费和交通费,教师自身还要承担部分费用。近五年来,金湖县虽然实施了校际交流、校本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培养工程,但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参加全国、省级培训,教师无法接受高一级培训教育,滞缓了名师、骨干教师的成长。

4.培训内容关注信息化教学需求和发展

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培训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前为第一阶段,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和课件制作三个模块,关注技术层面,注重信息技术普及与推广;2008年起,按《关于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增加“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内容,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这部分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成功案例的引入,授课形式简单,加上教师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足,培训效果不佳。

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后续培训的建议

1.要注重教育技术素养的全面培养与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同起来,以信息技术培训取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标准》中“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能力变成信息技术一个能力,导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目的、意义落空,[1]也是导致金湖出现有的教师参加过四五次培训,而有的教师师没培训机会的主要原因,因为有的校领导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就是要学新的技术,而教学中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就反复派同一批教师参加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以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为目标,信息技术能力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一部分,即使这部分也应围绕数字化教学课件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数字化教学评价等教学应用内容展开。[2]

2.注重培训效果调查,不断改进培训绩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应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上,体现在运用教育技术的技能与道德并创新教学运用的意识上,培训应关注受训教师的体验和感受,才能不断提高培训绩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许多教师建议:要加强培训工作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培训;精选水平较高教育技术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加强案例教学;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制作基于网络的微视频课程,便于教师网上学习,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既要注重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的关联度,还要有后期的支持,建议建设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系统,组织教育技术专家、中小学教育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学科教师共同组成培训后的远程支援团队,解决运用中的问题。

3.分学科分层次,构建学习共同体

目前的各种培训模式,大多以“理论+操作”,或辅以网络平台,或辅以虚拟实验,在大规模普及阶段有其优势,但由于漠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加上学员不分学科、不分年级,难以引入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应用案例,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却不利于学员之间的情感分享和能力培养,不利于素养的后续培养。在中小学已经实现“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教育技术学习共同体”,形成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尊重、民主的交流氛围。在资源共享和同侪相长基础上,通过交流、协作、反思等远程头脑风暴,[3]例如根据学员的学科知识或所教学科,分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物理组等,再分为不同年级,类似学校的年级组一样,每组20-30人,并推选1名组长,组长可轮流担任,受训学员、授课教师和小组负责人为共同体的领导者,负责“共同活动”的组织、监督和指导。

4.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等成功经验

英特尔公司早在1990年代就设立了教育创新项目(2010年起更名为“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项面向中小学教师(含部分职前师范生)的全球性教师培训计划,2000年在中国实施。[4]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满足我国教育现代化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既有面对不同水平对象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有适合一般教师、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课程,也有校长和教育管理者参加的领导力论坛,既有传统的面对面的课程,也有基于网络远程学习和面对面混合教学的课程,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课程体系,项目采取教师对教师的方式,以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为主要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数字化教学观念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继奎,杜杉杉,黄警钟.教育生态观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实践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研究,2013(6):71-72.

[2]荣亮,沈书生.有效沟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视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6):74-76.

[3]周效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6):144-146.

[4]黎加厚.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国际化项目回顾[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88-90.

上一篇:社区人员年终述职报告下一篇:电梯里的温暖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