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管理制度

2024-10-05

场所管理制度(精选12篇)

1.场所管理制度 篇一

办公场所管理制度

为完善公司行政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文化层次,使公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一、办公管理

1、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办公秩序,应衣着整洁、举止端庄、精神饱满、态度热情、文明礼貌,言谈举止要符合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2、自觉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清洁;保持办公场所的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唱歌,不得串岗闲聊。

3、下班时要整理好台面文件及物品,办公桌上保持清洁,将座椅摆放整齐,抽屉和资料柜须锁好,关闭一切电器,人走时关窗锁门。

4、卫生间水龙头及电灯要随用随关,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5、严禁在办公场所内做其它与工作无关的一切活动:(1)严禁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打牌、玩游戏;

(2)严禁使用办公电话闲谈,严格执行矿用电话管理规定;(3)严禁在办公场所内进行赌博活动;(4)严禁使用非正常配置的高功率电器;(5)严禁私拉乱接电线;(6)严禁在办公室烹煮或用餐;(7)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6、办公场所维护要求:

— —(1)爱护公共财产,禁止在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墙面上乱写乱画或钉钉子;

(2)保持洗手盆台面清洁,严禁在卫生间洗手盆中清洗拖把、倾倒茶叶及其它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废物残渣;

(3)参加会议结束后,应自觉清理好面前的杂物,座椅归位并摆放整齐;

(4)自觉爱护公司会议室、楼梯、洗手间、各办公室门窗、窗帘、灯具、墙壁开关等公共设施;

6、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应不低于26℃,下班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空调、饮水机、个人电脑等电器,杜绝用电浪费。

7、外来人员进入办公场所,需通知办公室。

8、劳动纪律遵照《员工司手册》。

二、卫生管理

1、搞好个人办公区域的卫生,做到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保持个人使用的办公设备整洁、干净、卫生。

2、办公场所、办公室和洗手间必须保持整洁、卫生,大楼内卫生标准是:

(1)门窗(玻璃、窗台、窗棂)上无浮尘;

(2)地面保持本色,无废弃物、污水、污迹、浮土现象;(3)四周墙壁及其附属物、装饰品无蜘蛛网、浮尘;(4)照明灯、电风扇、空调上无浮尘;

(5)书橱、镜子上无浮尘、污垢,书橱、档案橱内各类书籍资料排列整齐,无灰尘,橱顶无乱堆乱放现象;

(6)桌椅摆放端正,办公桌上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7)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保养良好,外观整洁、无灰尘;

— —(8)严禁从办公室窗口往外乱倒污水、茶叶水,乱扔烟头、废纸及杂物;

3、办公桌面各种书籍、资料、文件、文具等均应放置整齐美观,无乱堆乱放物品现象,室内无卫生死角。

三、消防管理

1、各部门负责人为防火安全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落实执行有关消防安全的规章制度;检查本办公室的消防安全情况;纠正违章行为,及时发现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2、办公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包括废弃的易燃物品。

3、未经矿保卫部门批准,未做好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办公室内严禁明火作业。

4、办公室内的各用电设备要正确使用,电源插头应使用合格产品,不得乱拉临时电线;严禁将无插头电器电线直接引入插座进行电路联接。

5、办公室的出入口及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堵塞。

6、各部门工作人员应熟悉各自办公室周围的疏散通道情况并保证其畅通。

7、各部门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办公室附近所配置的消防器材和使用方法。

8、每天下班前,各部门都要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四、检查与考核

1、每天由公司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 —

2、每周由对个人区域的环境进行检查,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每人10元/次。

3、在办公室大声喧哗者罚款20元/次。

4、在公共区域吸烟者罚款20元/次。

五、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2.场所管理制度 篇二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一些适合大众休闲娱乐的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应运而生,接踵而来的就是发生在这些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群死群伤的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公共娱乐人员聚集场所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二是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三是具有娱乐功能的大型商场、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四是游艺、游乐场所;五是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近年来,大型公共娱乐人员聚集场所的使用日趋综合化、功能日趋复杂化,使火灾危险性大大增加,此类火灾时有发生,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使人触目惊心。下表就直观的说明了我国近些年来我国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起数,死亡人数,以及财产损失。

从上表可以看出,火灾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逐年增加,但死亡人数却是下降趋势。这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消防越来越重视,大力宣传消防的重要性,使全民的防火意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再一个就是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施的完备是导致死亡人数下降的又一个重要的保证。

1 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特点

1.1 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大型公共娱乐场内存在大量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扩大发展,而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气又迅速引燃相邻的可燃物,造成火灾迅速蔓延。

1.2 燃烧产物烟雾浓、毒性大,易造成人员伤亡

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聚合物,这些可燃装修材料在燃烧或高温烟气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并通过各种通道四处扩散,充满所有空间,特别是装饰所使用有机化学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分解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易造成被困人员窒息、中毒。

1.3 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由于其高度的人员、物资密集性,营业期间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出现拥挤,踩踏等情况,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同时,由于火灾产生的大量高温烟气使火场能见度极低,消防人员到场后无法迅速深入火场内部救人,疏散工作难度大。

1.4 火灾扑救难度大

大型公共娱乐场所位于繁华地区、繁华路段,发生火灾时,围观人员多,车辆滞留,影响消防车辆停靠,战斗展开、组织进攻、火场供水难度大。

2 预防及管理对策

2.1 抓住源头,严把审核、验收关

建筑工程消防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链,建审、验收只是其中的两个环节,建审是事前监督,验收是事中和事后把关。两个环节各有分工,但如果有一个环节未尽其责,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埋下先天的隐患。

2.2 探索未确定使用模式的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验收工作的新型模式

由于大中型公共娱乐场所使用模式的不确定性、建筑形态的多变性,决定消防验收工作不能只是单一的照本宣科的模式,只有不断的积累各种形态公共娱乐场所的验收经验,总结安全疏散、防排烟风量、消防给水系统工作压力测定的各种方法,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大中型公共娱乐场所验收方法。

2.3 加强宣传教育,实施全员防火安全责任

要想有效的控制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举办技能培训班等多种方式,使大家认识火灾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人员等特殊工作实行持证上岗。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杜绝不合格电气设备进入娱乐场所。

2.4 加强消防监督,强化依法管理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对歌舞娱乐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建档立案,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分析原因,拟订整改方案,依法限期责任单位将隐患清除;对距离消防机构远,规模较小的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监督,可由公安机关授权于属地派出所。另外可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专制治理,以杜绝火灾引起的群死群伤和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2.5 加强验收工作与开业检查、日常消防监督工作的结合

根据公安部第73号令的要求,加强验收工作与开业检查、日常消防监督工作的结合。对于未确定使用模式的公共娱乐场所,在开业检查时把对疏散系统的检查作为重点,在消防设施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安全疏散符合规定要求作为同意开业的重要依据。日常消防监督管理中把开业检查确定的使用模式作为依据,建议当使用模式、经营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时,要求使用者按照改变使用用途重新申报审核和开业检查,确保建筑的消防安全。

3 结束语

3.浅谈公共场所的防火管理 篇三

【关键词】公共场所火灾;防治问题;对策

1.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共场所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少公共场所火灾隐患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公共场所建设和发展来势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各类公共场所发展迅速,消防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工作不能及时到位。二是政策、法规明显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场所监督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三是公共场所建设和装潢市场混乱,公共场所因陋就简,建筑条件、装修装成材料和工程施工失去控制。四是老板、业主和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簿,急功近利,只重经营,不顾安全,忽视或不愿在消防安全方面投人,消防设施严重缺乏。五是员工素质低劣,人员变动频繁,忽视消防教育培训。六是用火用电管理不善,违章用火,电线过负荷现象普遍。七是行政干预、通融说情时有发生,影响和干扰消防执法。

2.公共场所火灾防治的主要对策

2.1充分认识公共场所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

所谓公共场所,是指集聚有众多公众人员的场所。如商场、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建设和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体现,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规模、数量和档次,从整体上说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必定有大的发展。因此,做好公共场所消防工作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极其繁重。不能因噎废食而采取遏制的作法,也不能依靠几次专项治理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更不能一劳永逸。要提高认识,以积极端正的态度和主动有效的工作来适应和满足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的客观需要。要有长期的思想、组织准备和工作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视抓好基础工作。

2.2认真落实公共场所消防保衛重点单位管理

抓重点、保重点是消防工作的重要方法。鉴于公共场所的地位、作用和火灾危害性,适时把大中型公共场所列人消防保卫重点,按照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十项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特别注重抓好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人员实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重点单位年度考核评估。同时对其它公共场所也应切实纳人消防监督管理视线,普遍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开展监督检查,防止失控漏管。

2.3切实把握住三个重要监督环节

消防监督机关能否抓住公共场所监督管理主动权,关键在于把握住公共场所建筑审核验收、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三个重要环节。当前建筑审核验收,主要是解决好力度和质量问题。对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两个环节的提出,应该引起重视和加以研究。实践表明,公共场所产权与经营分离从消防安全角度讲管理难度大,应该对经营者有所制约。在公共场所开业前,对消防安全各项软、硬件的配置和准备情况要进行全面检查和了解,只有具备充分条件,消防安全有了可靠保障,才能允许开业。同时,当前一些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频繁,这些场所随着业主的更换,有的面貌全非,直接影响消防安全。因此只有采取登记注册的办法才能实施有效控制,也便于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解决。抓好三个环节,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尽管运作困难很大,但从长远观点看,必须下大力气明确目标、建立法规、营造机制,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根据目前情况,建议实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许可证》制度,尽快扭转当前消防监督管理被动局面。

2.4积极推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人对安全的需要是基本需求。随着国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公共场所的安全需求也不断提高。如果经营场所的火灾隐患突出,甚至经常发生火灾,人们心有余悸,光顾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此,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营效果。利用这种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借鉴卫生部门和商品质量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用定期评定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等级,火灾隐患黄牌警告等做法,铭牌示意,公布于众,就能使消防安全环境好的场所越加兴隆发达,形成安全、效益两者之间良性循环。否则反之,必然会失去竞争力,自然淘汰。我们认为,采取这些做法是能够促进和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工作,调动和发挥经营者做好自身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5大力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和观念

做好公共场所的消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场所老板、业主和经营者的认识。要通过消防知识普及宣传、培训等各种形式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思想和观念。自觉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经营,不抓安全的错误作法,引导他们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的路子。同时要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做好自身消防工作的能力。建议省及较大城市建立消防安全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地开展消防轮训,以促进公共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6有效提高公共场所专项治理力度

针对一个时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关键是要真治实理,真正解决问题。经验表明,专项治理要认真细致动真格。如果走过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开展专项治理要明确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严重不足、装修装潢极端混乱和用火用电无控制三大主要问题。要采取行政、技术和法律等一切有效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力度,注重治理效果,同时要加强与文化、工商、监察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有力促进隐患的整改和问题的解决。

2.7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火场救人能力

公共场所火灾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因此,火灾扑救必须做到救人先于救火。要在保证有效控制火势的同时,集中人力、装备抢救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公共场所必须加大救人设备的经费投人,尽快添置简便实用的救护器具。当前消防部队在救人装备和技术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要把救护纳人技能训练和考核内容,使官兵熟练掌握救人救护方法和技能。同时,高度重视公共场

所的灭火作战计划救人方案的制定和演练,以提高火场救人组织指挥能力。

【参考文献】

[1]蒙慧玲.火灾逃生中的安全问题[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卷),2005,(01).

[2]郭克河,刘国潮.室内大型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状况及对策[J].河南消防,2003,(06).

[3]毛磊.公共场所:关注安全[J].时代潮,2003,(01).

[4]樊庆连.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及扑救[J].山东消防,2002,(07).

4.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篇四

1、单位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2、单位应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

3、单位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4、单位应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具体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5、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臵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6、员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7、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备,在制定停产检修方案时,应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求。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备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8、应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9、应加强检维修现场尘、噪检测监控工作,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噪强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10、应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设备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避免设备启动时发生意外职业伤害。

11、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并追究车间班组的管理责任。

5.场所消防管理制度 篇五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场所,系指供广大教职工、学生、家属集中学习、生活、娱乐的下列场所:

1、室内体育馆、会议室等;

2、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以及30人以上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

3、校内教职工、学生食堂、公共餐厅等;

4、其它可供教工、学生、进行集中活动的场所。

第三条: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所管辖的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负责;要设立专职或兼职消防安全管理员;消防安全管理员的工作直接对本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

第四条:公共场所主管部门与其他单位、部门发生借用关系时,必须明确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职责,由使用者负主要责任,主管部门负连带责任。

第五条:负责对公共场所进行建设及装修的单位应当将防火设计、装修图纸报学校及市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学校及市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第六条:公共场所内部装修不得改变原有消防设施的位置,不得影响消防设施的使用。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和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消防安全通道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疏散门应向外开,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2、公共场所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消防安全通道出口畅通无阻,严禁上锁、堵塞;

3、消防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必须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疏散指示标志灯;

4、公共场所必须设置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第八条: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必须由具有电工资格证的人员负责安装和定期检查维修,用电量不得超负荷、不得擅自改装。

第九条:在公共场所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1、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及其它危险物品;

2、使用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内部设备检修、施工和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

3、公共场所不得超过额定人数。

4、严禁个人将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带入公共场所。

第十条:各公共场所主管部门,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灭火器等),并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第十一条:总务处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的职责,具体工作由分管责任人负责。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条款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6.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篇六

1、抓好管理中的每个细节,是铸就企业良好品质的基础;从一点一滴做起是提高个人素养、树立文明形象的基础。

2、仪容仪表:着装应洁净得体,衣扣整齐,稳重大方,不敞胸露怀,不挽袖挽裤,不穿奇装异服,禁止穿背心、拖鞋。

3、讲究文明礼貌,工作中提倡使用普通话,语言规范文明,礼貌待人,不讲粗话、脏话,同事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团结、帮助。

4、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严禁随地吐痰、严禁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整洁,不可大声喧哗、吵闹,接打电话时语音柔和,音量适中,不可影响他人;严禁打架斗殴、肇事、偷窃、财博、酗酒、有伤风化、损坏公共财物等违纪违法行为。

6、用餐时不得大声喧闹和乱扔倒食物,剩余的应倾倒在指定地点,形成良好的就餐环境。

7、除在指定场所、时间外,不允许饮食、吸烟,外来人员有吸烟行为,应及时制止。

8、爱护公共设施,提倡节约用水、用电、办公用品,安全用电,提 高警惕,防止火灾、盗窃、破坏等事件的发生。

9、出入会议室或领导办公室,主动敲门示意,进入房间随手关门。

10、正确使用爱惜饮用水器具,保持洁净,不得随意使用客用沙发。

7.浅谈动物产品冷藏场所的监督管理 篇七

一、动物产品冷藏场所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其中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

(2) 冷藏库的温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库房内无鼠害。

(3) 制度健全。由健全的消毒制度、消毒设施和肉品保检、仓储登记制度等构成。

(4) 入冷藏库的动物产品。必须持有效期内规定的检疫合格证明, 证物相符, 胴体需加盖规定的检疫合格验讫印章, 或加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使用的验讫标志。外省、市批量入库的动物产品除符合以上规定条件外, 到达后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验证检查合格后, 方可储藏。

(5) 冷藏库内需出县境的动物产品。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检疫合格后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运输车辆按规定清扫消毒后, 出具消毒证明。县境内流通的动物产品须依法凭检疫证明、验讫标志出售和运输。

(6) 禁止经营违禁动物产品。

(7) 做好经营场所、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做好污染后和定期的冷库消毒工作。

二、做好冷贮动物产品监督管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检疫证明过期重检问题。动物产品在冷冻状态下很难实施抽检或重检, 加之可检部位不全等诸多因素, 抽检或重检在动物防疫方面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2) 冷藏保存期限。常见冻肉在-15~-18℃条件下冷藏保存期限:冻猪肉7~10个月, 冻牛、羊肉8~11个月, 冻禽、兔肉6~8个月, 冻鱼肉6~9个月。

(3) 进入冷库肉品的防疫与卫生要求。染疫或疑内, 标志明显, 并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备案。需作高温无害化处理的, 放血不良的胴体应单独存放。加工不良和需要修割的胴体要及时退回加工车间返工。肉在冷却间和冷冻间要吊挂, 肉与肉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能互相接触。内脏必须在清洗后平摊在冷藏盘内进行冷加工, 不得堆放加工, 以免压在下层的脏器变质。禁止与有气味的商品混装, 防止异味污染。

三、冷藏过程中常见的异常变化与处理

(1) 异味是指除腐败以外的污染气味, 如鱼腥味、脏器味、氨味、汽油味等, 如异味较轻, 修割后作煮沸试验, 试验中异常, 这种肉产品可供做熟肉制品原料。

(2) 发粘多见于冷却肉。由于吊挂冷却时胴体相互接触, 降温较慢, 通风不好, 导致某些细菌在接触处繁殖产生黏液, 引起肉表面发粘, 同时还可能出现陈腐气味。这种肉如发现焦躁, 无腐败现象, 在清洗风吹后发粘现象有可能消失, 或者修割后可供食用。

(3) 发霉。由于霉菌在肉表面生长, 经常形成白色或黑色小斑点, 这些霉点若能抹去不留痕迹, 可供食用, 若严重发霉, 并有腐败变化, 应废弃。

(4) 脂肪氧化。凡动物生前体况不佳, 加工卫生不良, 冻肉存放过长或日光照射等影响, 脂肪变为淡黄色, 并发出酸败味。若氧化仅限于表层, 可将表层剥去炼工业油, 深层经煮沸试验无酸败味者, 可供加工食用。

(5) 盐卤浸渍。冻肉在运输过程中被盐卤浸渍, 肉色发暗, 尝之有苦味, 可将浸渍部分割去, 其余高温处理后食用。

(6) 干枯。干枯严重者味同嚼蜡, 食如木渣, 食用价值低, 不能供食用。

(7) 发光。这是有发光菌生长繁殖引起的, 发光的肉经卫生清除后可供食用。

(8) 变色。肉发生变色, 是由于生化作用和细菌繁殖产生色素而引起的, 这种肉若无腐败现象, 可进行卫生清除修割后食用。

(9) 深层腐败的肉品应废弃。

8.浅析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篇八

【关键词】消防;易燃易爆;火灾原因;对策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带来了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场所很大增加的问题,因为在这些场所有着影响火灾扑救的火灾载荷大的问题,导致很大损失,再由于不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基础设施因素存在,显示出我国易燃易爆场所比较严峻的火灾形势。所以,就必须对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及爆炸事故的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原因分析

1.1电气点火源

电火花和静电火花是造成电气点火源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具备防爆措施的电气设备本身,加上接地装置也采用等原因,很容易有电火花产生将火灾爆炸事故引发。而且设备、物体和人体上也能积累静电,当其放电时易燃蒸气、粉尘和纤维也易引燃而产生火灾爆炸后果。

1.2化学作用

当出现化工生产的控制失灵或化学物质与其它物质发生作用的时候,或者非稳定的化合物进行分解等原因,都能导致过多的化学热产生,也会出现起火问题。

1.3摩擦生热起火

摩擦起火所产生的原因,有着发热的轴承、失调或已损坏的部件、原料堵塞或卡住等等,也有着动力驱动装置和传输装置的不良配合的诸多原因。

1.4人为原因

当处于易燃易爆场所的生产规程中,发生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的原因在于操作人员思想麻痹、用火不慎等。同时容易引起火灾的还有在禁火区玩火、在生产场所用放火方式所做的破坏性行为等等。

1.5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还有不健全的制度、有缺陷的工艺设计和技术、缺乏设备检查和维修保养以及不恰当的化学危险品处理等等。

2.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燃烧的发生需要的前提是点火源、可燃物和氧气要达到一定浓度作为条件。因此,消防防火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隔离开三者,或者让氧气不能达到点燃所需的浓度、在点火范围内控制点火源的点火。

2.1控制易燃易爆物质

首先,要做好生产工艺的改进。可以通过以燃烧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燃烧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的方法进行。其次,对可燃物料泄漏提前预防。因为易燃易爆场所中有些液态物料具有流动性、气态物料和粉尘具有扩散性等特性,所以必须设法预防其由于此密封不好或误操作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的出现。再是要做好密闭和通风措施的工作。密闭是为了防止易燃气体、蒸汽或可燃粉尘泄漏与空气形成可燃体系而对设备采取措施。对于那些无法密闭的装置可通过良好的通风除尘装置的设置,来使空气中可燃物的含量有效降低。另外,还要加强保护惰性介质。通过将惰性气体加入到存有易燃易爆物料的系统、场所之中,使可燃气及氧气的浓度降低,以达到燃烧爆炸危险性的降低或消除。

2.2控制着火源

控制或消除着火源是消除火灾和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有四种类型构成了易燃易爆场所中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发生的能源,也就是化学点火源(如明火、化学反应热)、电气点火源(如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高温点火源(如高温表面、热辐射)、冲击点火源(如摩擦撞击与绝热压缩)等等。可以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此类场所的火灾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2.3研究动火检修作业的相关安全措施

由于在检修场所中,可引起火灾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以及点火源等很容易同时具备。所以,动火检修工作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有着很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经常发生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象。必须在易燃易爆场所开展的设备检修中的动火作业过程中,围绕如何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火灾爆炸事故这个问题,必须加强研究,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

2.4防火防爆安全装置的设置

所谓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主要是为预防事故在生产系统中所设置的各种检测、控制、联锁、保护、报警等仪器、仪表、装置的概括。当前,有两种类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下简称“防爆型系统”)在我国防爆区得到了运用。其中一种为本质安全防爆型,包括系统的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于防爆区设置;在在防爆接口内安装本质安全回路中的安全栅,在安全区设置。而另一种系统的特点为,探测器的设计方式为本质安全和隔爆复合的防爆设计,在探测器的隔爆腔内安装本质安全回路中的安全栅,可直接挂接探测器到安全区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总线上;采用隔爆的防爆设计手动报警按钮,上述两者均于防爆区内设置。相比于第一种系统,防爆接口就接省了。对两种类型的防爆型系统进行比较。虽然前者成本不高但有着复杂的系统结构,有着比较大的现场布线、施工工作量;而后者虽然有着简单的系统结构,然而有着比较高的产品成本,总的投资也很大。

2.5强化消防管理

近年来,全国在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或爆炸发生的现实情况看,占据很大比例的是易燃易爆物品自燃、用火不慎、违章操作等原因引起的火灾案例。其原因主要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有很多漏洞存在,导致这样火灾的原因很多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所以,就要求易燃易爆物品及工作人员在消防管理人员的严格要求下,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管理工作。

总之,做好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就应当深入分析相关事故发生的原因,从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着火源、动火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加强消防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减少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发生方面,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于水军,潘荣锟,余明高等.200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2]吴建龙.易燃易爆场所的隐形杀手[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9).

9.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篇九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安全保障制度

1、明确职责:所有岗位制定职责。在岗人员必须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要奖励,对违反安全职责的要处罚,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2、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泳池内。救护员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定岗,游泳池水面安全分片到岗,安全责任落实到各救护岗位的具体救护员,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3、建立游泳池开放安全工作管理例会制度。夏季开放期间每天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就当天安全工作的情况开会,时间不在长短,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在专门的日记本上,此项工作由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领班人负责。

4、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日记录制,具体项目有:领班工作日记录、救护岗位日记录、寄存岗位日记录、池水卫生日记录、水处理日记录、电器操作日记录、冬泳开放日记录。

5、为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障重点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人员、寄存人员、电工、水处理工、保洁员、守门员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安全保障体系

1、在游泳池各区域醒目位置安放各种游泳规定警示牌、安全警示牌、有关游泳制度标牌及公共设施标志牌,并向游泳者宣传游泳常识和有关游泳的安全知识及规定,提高游泳者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市游泳场所管理办法'规定,配备足量合格的专职救护员,并取得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救护证》后,着装、持证上岗。

3、现场救生器材齐备、到位,放置符合要求。

4、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配备专人负责,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标准操作执行,做到职责清楚。要求办证上岗的岗位,全部办理相关证件。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应急措施:配置现场处理轻微受伤的药箱和人员,遇紧急情况,采取就地抢救和联系120相结合的抢救措施。

6、如有溺水事故发生,及时上报安办、文体局、派出所,同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导。

7、保障游泳池水卫生,清澈见底,给游泳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池水处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消毒、净化,并取得卫生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四、监督制度:

1、场所负责人应经常巡视游泳池开放管理工作,发生安全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提出整改,并检查解决结果,要有记录在案。对各岗位有日记录的应经常检查。

2、全体管理人员在开放期间,对所负责的岗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安全问题立即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应向有关负责人汇报,重大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场所领导,所有这些程序都要有记录。

3、严格按照有关岗位制度,实行领导、主管、区域负责人岗位责任人的逐层负责制,切实做好各自的安全责任工作。

10.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2.单位负责人要注重对员工的个体防护工作。对从事尘毒作业的员工防护信息建立档案,定期组织体检,并组织岗前防尘防毒知识教育和培训,按时发放合格的防尘用品,经常性检查督促其正确配戴和使用。

3.按规定对矿井通风系统、风速、风质、风量、供水量、水质、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气象条件进行定期检测。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限期整改。

(1)矿井风量、风源质量,应每季测定1次。

(2)作业面的风速、风质、风量日常检测。

(3)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

①总粉尘含量:凿岩工作业面应每月测定1次。

②呼吸性粉尘含量:采掘工作面接尘人员每3个月测定两次;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③作业地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每年至少测定一次。

(4)每月至少测定1次作业地点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速和气压等)。

(5)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应每月测定1次。测定地点主要包括作业点、主要巷道、重要机房等。

(6)井下空气成分的取样分析,应每半年进行1次。

4.防尘用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及ph值,是否每年测定2次(采用生活用水防尘可不作测定)。

5.严禁干式凿岩。凿岩机最低供水量:手持式凿岩机3l/min;支架式及向上式凿岩机5l/min;中深孔、深孔钻机10l/min,每年至少测定1次。

6.建立检测检验台账、存档和分类整理归档。要将矿井通风系统、风速、风质、风量、供水量、水质、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气象条件、防尘用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及ph值、凿岩机最低供水量等项目的测定结果,逐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告之相关人员。

7.矿井通风安全设施要设置警示牌,各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道中要建立测风站、设置测风牌。

8.坚持合理的采掘顺序,各采掘工作面之间,不应采用不符合井下空气质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尘源、所需风量、风速和温度等)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风流进行串联通风。溜矿井至少保留10m高的矿(岩),防止污风循环;溜矿井、主要运输巷道口要安装喷雾洒水装置或采取其他降尘措施。

11.场所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管理 制度化 功能 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258.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62-02

图书馆历来是一个书籍收藏、流通及培养人才的教育中心,现代化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图书馆正好为学生的课余读书生活提供了一段较为宽裕的时间和一个较为宽绰的空间,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更凸现了图书馆的育人服务功能,素质教育把图书馆提升到现代化学校三根支柱之一的重要地位。而寄宿制学校的图书馆更是教师教学研究、学生学习及视野拓展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学校教学实力的象征之一。学校图书馆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师生读者营造一个文明、整洁、和谐的阅读环境。

基于在过往的馆员工作中,切身感受到我校呈现出新校区图书馆明显的环境优势,宽敞明亮,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周围草树繁茂,建筑实体本身别具特色,有着图书馆独特的文雅风貌。但因其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我校图书馆当前也确实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其中根据相关学生读者及学生志愿者指出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明确了我校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出相对合情、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为更好的推动图书馆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充分的发挥图书馆自身的功能,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提供参考,具体体现在:

一、良好的管理策略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日常工作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的图书馆正处发展和完善当中,且与走读制中学相比,寄宿学校中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更长、对生活方式较单一的寄宿生而言,图书馆的作用更重要更关键,引导性更强;相比起同样寄宿制的高中学校,我校的初中学生又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特征。例如五六月份在对初三毕业生的催还图书中发现,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图书馆借还制度不清晰不明确,导致代借代还现象时常发生,代借代还过程中引起的损坏和遗失更是难以明确责任人,从而加剧催还图书的过程和难度;其次,更是发现部分学生外带书籍进入图书馆阅读、在图书馆阅读过程中吃零食、聊天、打闹及以查资料为由利用电脑设备进行打游戏和观看娱乐视频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他学生的阅读质量。

因此,笔者认为在服从现今图书馆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我校的图书馆管理策略应更具特色性和细节性,尽量与学生年龄和寄宿性质达到最高的匹配程度,这样在场所功能的发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和缺陷才能更快更好的克服。对此,我建议对新生读者甚至三个年级的初中学生读者在开学初进行签署学校图书馆之文明读者公约,以便学生清晰明确地了解图书馆的检索、借书、还书、阅览报刊杂志等相关程序及规则,提前书面告知是面对低龄化中学生执行制度最好的方法,管理制度化能有效让每一位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从源头上更好地保护学校的公共财产和发挥图书馆的场所和价值功能。

二、完善和补充馆藏数量及种类,及时完成图书的剔旧换新,优化阅读环境,是图书馆发挥场所功能及自身价值的重中之重。抓好常规的采购和编目工作,尽可能的增加各类型的藏书量,同时严把新书入口关。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分类比例的基础上,保证各种评论研究著作数量的同时,适当增加各学科的原著,科学估量各学科书籍的需求量从而合理调节藏书比例,馆藏尽量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建议增加中外经典名著的藏书量,对网络及武侠小说的馆藏数量应严格地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倡导中外经典文学的阅读常态化,以发挥名著效应,塑造中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情操的陶冶。以一个典型的例子来看,今年五月,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杨绛先生的去世让世人纷纷关注起这位老先生的作品,前来借阅作品的学生不乏少数,这本是可喜可贺之事,先生学业精良、自修不止,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着让人肃然起敬的人格力量,而遗憾的是我校图书馆竟未收藏老先生的任何作品;而其先生,同样在创作和文学研究方面有卓越成就的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同样一本也没有收藏。另外综合书库的藏书也普遍存在单一和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外语专业书籍的缺乏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还存在同类书籍藏书数量过少等不足。为更好更专业的解决这个存在已久的问题,现已与市、区图书馆取得联系,今后将定期根据阅读对象等级分类为我校推荐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新书指引书目和观赏影片。另外将再定期咨询和采纳各科组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的意见和建议,适时添置以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并且及时地完成图书的剔旧换新任务。

其次,应留意更换调度好报刊阅览区和藏书架的照明灯,以满足学生阅览的灯光需要;对于墙体文化建设,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一方面人在空间环境中起主导作用,满足人多样化行为需求,同时环境又制约着人的行为。因此可群策群力优化图书馆墙体文化建设,增加适宜学生读者心理需要的色彩、植物、绘画及名言警句等,让图书馆展现出大方、高雅、和谐的阅读环境,以利于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保证开馆时间,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持续动力。关于图书馆开放问题,著名图书馆学家程焕先生认为,图书馆主要功能不在于收藏、保存图书,而是要使图书馆得到充分利用,满足读者的需要才是图书馆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书馆的开放也是实现书馆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应尽量延长开放时间,尤其是寄宿制中学,应充分利用好下午下课到晚饭时间再到晚修前这段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大部分同学有自由看书的时间,可适当增加图书馆志愿者岗位,以满足图书上架及保证图书有序摆放的工作需要,并加强对图书馆志愿者图书上架工作的监督和教育;另外可培训部分图书馆志愿者同学,以便在较繁忙的时段让其帮忙一同坚守岗位,既保证忙而不乱又确保方便学生的借阅,也让志愿者同学得到锻炼,增强其工作能力及工作责任感;图书馆员应酌情允许学生读者自带笔记本进入,方便其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内容做记录和摘抄,以增强阅读效果。

四、进一步活跃图书馆的学术气氛,为图书馆的发展增加新鲜的血液。利用好图书馆的空间优势和资源配置,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新书分享会、悦读悦享读书征文比赛等形式各异的读者活动,主题包括文学、体育、健康、艺术等方面,发挥读者效应,鼓励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根据每月借阅数据评出年级“悦读之星”和“月度最受欢迎的一本书”,另外做好新书介绍,扩大宣传,提高借阅率,旨在倡导学生从电子产品的浅阅读状态回归到书籍的深层阅读习惯中,多读书读好书,再配以海报宣传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多方位让学生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传达人文关怀和微笑服务。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员就是简简单单地借书还书,近似于简单的体力劳动,毫无技术性可言,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馆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寄宿制中学里,学生只有在周末才能与家人相聚,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里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接触的人群素质对于其性格和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员作为经常性与学生接触的主体,处处应起到表率作用。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谢拉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学校图书馆员在熟悉本职工作之余,更应谨记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坚持贯彻的“两心原则”——细心和耐心,低龄化的学生读者较多存在难表达易混淆诉求不清晰等特点,要求着学校图书馆员具备更多的耐心和细致,对学生读者笑脸相迎,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认识到为学生读者服务要得理且让人,办事讲效率,服务求卓越,传达出教育者应具备的人文关怀。另外,可在图书馆门侧设立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等让学生读者献言献策,真正听取学生读者的声音,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使图书馆员更好的自我约束,提高服务水平。

寄宿制中学图书馆的完善和发展任重而道远,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思想和素质,针对目前已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作为图书馆馆员有义务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在尊重读者、重视读者、理解读者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传达微笑服务,维护自身制度的文化环境,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步入健康有序的运行轨道,从而增强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其自身功用,更好的满足师生的阅读和学习需求。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使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让图书馆成为我校的文明窗口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敏.图书馆人文管理[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75.

[2]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天津:南开人学出版社,2009,03(01);01-03.

12.场所管理制度 篇十二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公共场所除了能够为普通大众提供活动场所之外, 其卫生条件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卫生状况差的公共场所往往是各类疾病滋生的“温床”, 是增加群众发病率的“罪魁祸首”, 不仅对人民群众造成了病痛的折磨, 而且还增加了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医疗费用支出, 给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压力, 由此构成的社会影响较大[1]。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腾,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公共场所卫生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重视, 政府部门对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但仍然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在重点分析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 公共场所的概念

公共场所指的是人们群众经常群聚或为普通大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场所, 是人们道德素质的基本表现,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的标志, 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反映。公共场所涉及面宽泛,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主要将公共场所划分为如下7 大类28 项场所[2]: (1) 饭馆、咖啡馆、酒吧、招待所等8 种交际和住宿场所; (2) 理发馆、美容院、公共浴室3 种美容和洗浴场所; (3) 舞厅、音乐厅、影剧院、游戏厅、录像厅5 种文化娱乐场所; (4) 公园、体育馆、游泳馆3 种游乐和体育场所; (5) 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4 种文化交流场所; (6) 商店、书店2 种购物场所; (7) 候诊室、公共交通工具、候车室等就诊和交通场所。

2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层面

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日渐丰富多彩, 高尔夫球场、健身房、保龄球室、按摩院、婚纱出租店、足浴店、棋牌室、证券交易厅、网吧等新兴行业出现得越来越多, 其性质也归属于公共场所之列, 而以上这些公共场所并未囊括进1987 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及1991 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因此条例与细则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这就造成了有关管理规定以及卫生标准的缺失, 从而陷入了执法时无法可依的境况。但是这些公共场所却存在着很大的卫生隐患, 是各类传染病传播的高危场所, 若不加强干预将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此外, 公共场所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机制不够完善, 执法威慑力不够, 影响执法效果不理想。

2.2 执法层面

监督人员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足量的监督人员。由于公共场所往往人员密集, 且公共场所比较多, 而监督人员的数量缺乏导致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庞大的监督管理工作量, 因而造成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并不能得到很好地保证; (2) 监督人员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监管人员教育水平普遍不够, 尤其是本科学历及以上的监督人员严重不足, 而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专业人才更是鲜见;此外, 比较严峻的问题还在于监督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素养, 这成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实际的工作量比较繁重, 因此就造成了监督人员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通过各项培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水平。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预防性卫生监督问题:在卫生监督管理中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它是防止违法行为、规范公众行为的重要武器, 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公共场所卫生的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 预防性卫生监督并未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未能及时对公共场所进行干预, 从而导致了最后卫生问题的出现。

2.3 守法层面

2.3.1 卫生意识不强

目前, 公共场所的商家缺乏基本的卫生意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公共场所行业包罗万象, 所以并不能对全部公共场所的商家展开统一的培训, 卫生监督管理的工作量繁重, 也无法比较流畅地展开, 大大制约了公共场所卫生条件的改善。此外对于公共场所的商家来说, 他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何等重要, 而恶劣的卫生条件对个人乃至社会构成的危害是何等严重, 因此对卫生条件的创设投入的精力不多。

2.3.2 公共场所小商家问题

规模较大的公共场所商家相对来说拥有较为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卫生管理体系, 并且绝大部分的员工也达到了相关的卫生标准, 卫生条件创设的比较良好。但一些小旅馆、美容店、小规模公共浴室等小商家素质普遍偏低, 严重缺乏对卫生管理的认识度, 个别商家甚至知法犯法。

3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3.1 完善条例, 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相关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将涌现出的新型公共场所囊括进条例中, 使得监督范围争取覆盖到各行各业, 并且制定明细的规则,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此外, 结合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 适当地对相关条例作出修改, 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惩治力度和罚款金额。促使各项条例达到标准化及法律化, 进一步增强条例的规范性、庄严性及威慑力。切实做好“三个规范”, 即规范卫生许可、规范技术指导、规范实施动态管理[3]。

3.2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提升监督人员素质

政府部门应该不惜人力、物力与财力加大对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的投入, 吸引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提升监督管理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 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供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设备设施, 保证经费充足。加大对老员工的培训, 更新其卫生管理理念, 并掌握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法律知识, 并且还需加强对各个监督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激发, 保证能够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实施监督管理[4], 对做出违反条例行为的商家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保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落到实处[5]。

3.3 强化守法人员的卫生意识

除了要完善条例,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外, 强化守法人员的卫生意识也是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关键一环。监督管理部门应不遗余力地对公众宣传公共卫生概念及理论, 对各公共场所商家要普及相关公共卫生知识与法律知识, 使守法人员能够自觉性地遵守公共卫生条例, 加强自身卫生管理。

总之,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 我国不断倡导“构建和谐社会”,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话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也尤其注重对公共场所卫生的建设与管理, 公共场所卫生的改善情况逐渐提升, 但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对策解决;同时在政府的号召下, 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应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公共场所卫生的建设与维护中, 共同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公共场所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海坤.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6 (4) :20-22.

[2]蒋海辉, 张建华, 李亚, 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24 (17) :1-3.

[3]杨洪启, 张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 2012, 5 (33) :565+568.

[4]毕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8 (25) :2194-2195.

上一篇: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演讲稿下一篇:介绍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