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英语简介

2024-09-29

安妮日记英语简介(精选10篇)

1.安妮日记英语简介 篇一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儿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儿。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

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儿,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她知恩图报,当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她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2.安妮日记英语简介 篇二

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少女。13岁生日那年,安妮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此安妮便开始写日记。“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安妮在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等。日记记录了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安妮一家躲在密室中的生活。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中,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身体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安妮的精神却依旧强大。她从未绝望过,她将日记作为她的精神寄托,写下生的希望。

这是一个不愿屈服的灵魂在黑暗中的呐喊,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生活于水火中的目击报道!安妮以为没有人会看到她的日记,却没想到,如今她的日记已经震撼了全世界。

1944年8月14日,安妮一家被告发,全家被捕,安妮的日记也停止在这一天。安妮因伤寒在卑尔根卑尔森集中营去世了。这个结尾令我心痛不已。

3.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三

在“隐匿者”之中,只有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又回到他们的家中。安妮于1954年3月——解放前的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在书中,安妮提到了与她一起隐藏的同伴们,她对范丹太太的虚伪、对她的父亲献殷勤的厌恶。她自尊心强、有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她的母亲很可悲,每天都做一些家庭主妇所做的琐事,她要成为一个自立的女人;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她用她自己早熟的头脑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她在日记中也真诚地袒露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彼得从友情到爱情的情感的渴望。

“范丹太太,那个宿命论者,吓得快要哭了,很小声地说:“噢,太可怕了,炮打得这么凶!”用另一句话说,不就是:“我真害怕!”我觉得白天不像黑夜那么可怕。我像发烧似的那么叫喊,请求爸爸点上蜡烛。可是他铁面无情,仍然没有点亮蜡烛。这时突然响起了哒哒的机关枪声,这比炮声更可怕。母亲从床上跳起来,点上蜡烛,这使父亲很生气,认为违反了他的意思,妈妈坚定地回答:“安妮可不像你一样是个老兵呀!”事情就此结束!”这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痛苦的等待;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心跳得是如何的激烈;他们所说的炮声令我毛骨悚然。

4.《安妮日记》读书笔记 篇四

作者:安妮·弗兰克

一、好词

追打受惊折腾秘密洞穴勘探企图祈祷烟囱虔诚榜样委屈抬举偏袒回避谴责大声嚷嚷即将来临狼狈为奸结结巴巴哑口无言穿街走巷挨家挨户格外小心无能为力不寒而栗

二、好句

1、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这幢房里永远不会觉得宾至如归,不过这并不表示我讨厌它。我们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

2、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3、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4、我并不妒嫉玛格特,从来不曾嫉妒过。我不嫉妒她的美丽、漂亮。我只是渴望着爸爸真正爱我:不只是因为我是他的孩子而爱我,而是因为我是安妮,是我自己而爱我。

5、战争带来的苦难,能说上几个小时,可是说那些事只能使我更加愁闷。我们在这里什么也不能做,只是静静地等待苦难结束。犹太人和基督教徒一同等待着,全世界都在等待着;可是有很多人等待着的是死亡。

三、好段

1、基蒂,我现在就像是在谈恋爱,只会想自己意中人。而彼得真的是一个很值得喜爱的人。我什么时候才能这么跟他说呢?当然喽,只能等到他也觉得我值得爱的时候。可我的控制能力很强,这一点他很明白。而他又不怎么开口说话,因此我没办法知道他到底有多喜欢我。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彼此了解了许多。真想我们都敢告诉对方更多的事情。谁知道呢,这一刻可能比我想象的来的早!一天中我大概可以两次从他的眼睛里看出明显的暗示,我回应给他的是一样的表情,我们都很开心。说他很开心,我也许是疯了,但我敢肯定他和我是一样的感受。

2、我11点下楼了。就在我11点半回来的时候,彼得已经在楼梯旁等着我了。我们一直说到12点45分。只要一有时间,好比说吃完饭之后,在我走出房间时,在没有别人的时候,他就会说:“一会见,安妮”噢,我太开心了!我不能肯定他究竟有没有爱上我,不论怎么说他都是一个很出色的男孩儿,又有谁会清楚我和他的谈话会多么愉快啊!每逢我去找他的时候,凡·达尔恩太太就很高兴,可今天她却开玩笑地问:“真不清楚你们俩待在上头做什么。”“聊天啊!”我回答到,“您如此不相信我们?”我随时都渴望见到彼得。

四、主要内容

1939年6月,整个欧洲笼罩在纳粹德国的阴霾之下。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虽然已经被德军占领,但依然沉浸在一片和煦的艳阳之下。天真活泼、美丽可

人的犹太籍姑娘安妮·弗朗克和其他的伙伴们一样,还能在爸爸奥特和妈妈伊蒂斯的身边过着田园般的梦幻少女生活。

从1940年5月开始,安妮那豆蔻青春的年华随着一声刺耳的防空警报,和大街上树起的“犹太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一起,被涂抹上了战争漆黑的颜色。十三岁生日那天,安妮收到了爸爸奥特精心挑选的一份礼物——一本令安妮爱不释手的日记本。战争来临后,爸爸送的日记本成了安妮形影不离的伙伴,这其中记录了安妮所亲眼目睹的犹太人被纳粹德国集体逮捕,并关押于集中营之后遭受的惨绝人寰的杀戮。

战争结束的几周后,奥特作为曾经藏匿在阁楼的八位犹太人中的唯一幸存者,坚持不懈地寻找着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安妮。当奥特收到密普先生送来的安妮记录的日记时,才知道女儿安妮已经在那场劫难中死去。奥特手捧自己给女儿安妮买的日记本和一些日记散页来到安妮曾经居住的、而如今已是空空当当的阁楼房间里,一缕阳光从窗棂间倾斜而入,那是安妮曾经怀着重返生活的憧憬倾听海鸥鸣叫的窗口。

五、读后感

安妮用细腻的笔触去写下她在密室中的生活。日记中夹杂着黑暗与光明的斗争;阴郁与乐观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她以一颗纯洁而又成熟的心去记叙这样一段战火弥漫的黑色历史。令哪怕是在现在阅读的我依然能真切的感受到纳粹笼罩下的恐怖。

世界因为消炎被渲染成灰色,她却用一颗向善的心让我看到黎明初露的光辉。仰望天空将一切灰色在心底化为和平的蓝。

当时,享受自然成为贫瘠中的奢侈。而她依然用“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的文字去给予人信念与力量。我又如何不去感动呢?就是这样善良的安妮,让我更相信哪怕是在残垣废墟中生命之花依然可以开得娇艳!

姓名:胡海军

5.安妮日记 篇五

——读《安妮日记》有感

13~15岁的我们正值花季年龄。快乐地过每一天,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不用担心是否有人闯进来,把老师抓走;不用担心是否在书声琅琅时,有子弹从学校上空投下来;不用担心,因为战争我们要流离失所。但上个世纪的孩子就没我们那么幸运。

安妮,身处二战时期的花季少女因为法西斯的迫害,只能和家人躲在父亲公司的密室里。在不能见阳光,不能听雨声,只能在夜深人静是偷偷看窗外的月光的密室里过了25个月。和她陪伴的只有一本日记——Kitty,她承载了许多,安妮的心情:恐慌,快乐,渴望,彷徨;安妮的成长:对自己、对世界、对大人的看法。对于安妮她是最忠实、最了解她的朋友。对于我们,她是一本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

安妮是坚强的,她没有因为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而绝望,她依然阳光。窗外,闷热,弥漫着死亡气息的街道,擦身而过一张张平静却隐藏着惊慌的脸。窗内,死寂,弥漫着担心气息,互相对视一张张恐慌却透显从容的脸。安妮静静地坐在窗前,平淡从容的书写下内心的汹涌澎湃。恐慌与从容,死亡与生存,在生与死的面前,安妮没有逃避,她平静地面对。静思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体会过当时的背景,在一些小问题上被打倒,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我想我们要快乐地正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微笑地去面对。

我想到了60多年前,中国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像我们一样年纪的,或比我们还要小的孩子都拿起了红缨枪把矛头对向了侵略者。那时,中国人民也是时时刻刻都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存,但人民没有放弃,领导者没有放弃,这就是中华之魂。在那时涌现了江姐、小兵张嘎、董存瑞、黄继光一批革命先烈,都值得纪念。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密室中度过,而她生命的华彩乐章便在一本日记上奏响。她比同龄的人成熟、了解、思考地更深,她凭借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走过了看似的两年,实际如一生般的时光。

她在,微笑在,坚强在,阳光在。所以我们的心中也要住一个安妮小人。

6.安妮日记 篇六

我读了《安妮日记》之后,被这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安妮姐姐身上发生的事给震撼了

安妮一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追赶,住进了一个“黑屋子”里。他们整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在那样的一个屋子里,没有阳光、没有食物、没有自由,只能小心翼翼地活着。安妮在这个屋子里度过了25个月。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妮没有失望,还在不停的学习和读书。希望有一天,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展现自己的才华,为祖国做出贡献。我和安妮比起来,我是那么的幸福,我在阳光下生活着,从小就被爸爸和妈妈呵护着。就像一根脆弱的小草,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也曾为困难而烦恼,但这样的“困难”在安妮眼里根本不值得一提。对于安妮来说,自由、和平就是她的幸福,在那样的环境下,安妮都以乐观的精神来克服困难。我们有理由做不到吗?有理由退缩吗?

7.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七

●范亦心

如果你处在战争的环境,一直隐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密室中,你会有什么感受?1942年7月,13岁的犹太女孩儿安妮和其他7个人为了躲避纳粹的追捕,开始长达两年多的密室生活。

《安妮日记》这本书就是安妮在密室中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与世隔绝的密室中,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不能打开窗户,还要提心吊胆提防轰炸。安妮没有向命运屈服,坚持记日记,从不绝望,从不放弃。1944年8月4日,由于有人告密,安妮一家和朋友们被抓进了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我不敢相信安妮居然熊在那么混乱的环境中写出这么多优秀的日记。“只要我还活着,能看见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无论如何我也要坚持下去,克服我的苦闷,给自己找出一条路来!”你能相信这些话语出自一个13岁孩子之手吗?这些文字鼓舞人心,让我们看到了安妮在黑暗中的勇敢和乐观!

而我呢?妈妈去上班,爸爸有事情,让我一个人在家。我打开了房间里所有的灯,生怕哪里跳出一个人把我抓走。还有弹琴。那首复杂的练习曲我怎么也弹不好,这里没弹正确,那里节拍没对上……我又气又急,火一下子冒了上来。“费脑细胞的事,我再也不干了!”我重重地拍打琴键发狠地说。琴发出了一阵阵吱呀吱呀的噪音……缺乏勇敢和乐观,这就是我与安妮的最大区别!

“希望已经在我们的心中复活了,这希望给了我新的勇气,使我再一次坚强起来!”安妮的身上,具备了许多我们身上缺少的东西。她从多个角度谈论战争与和平,谈论人性。她的快乐、期望、悲愤、寂寞、苦闷以及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未来的向往,让我们心生震撼。更可贵的是,安妮一直用真善美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自我批评并努力改正……她是我们的榜样!

一朵娇嫩的小花凋谢了。我们要热爱和平,学会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在黑暗中不屈服,勇敢地坚持下去!

(314300)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

简评

8.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八

安妮是一位犹太少女。在当时的德国,正在捕杀犹太人。安妮一家人为了躲避德军的捕捉,在她父亲的公司的阁楼里秘密生活。安妮在她1942年6月12日的13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他开始了写日记。她的日记里记载着她和她的家人在阁楼里的生活,以及她的所思所想。她的日记中展现了一种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黑暗的笼子的铁条……”我感受到安妮在密室里没有自由的痛苦。“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听见了安妮在黑暗密室中大声呐喊,想实现梦想的声音。“放我出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去!”这句话写出了安妮对自由的渴望,对法西斯的痛恨。

回到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比安妮的生活好几百万倍,我们应该反省过去,珍惜现在,不要再虚度光阴。要想安妮一样,勇于面对现实,抓住欢笑和幻想,不辜负和平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9.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九

这本书用日记反映生活,表达的却是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安妮佛兰克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她的父亲奥托佛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姐姐玛戈和妈妈艾蒂丝。一家人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直到法西斯执政后对犹太人的残酷迫杀才使得安妮一家移居荷兰。1942年6月12日时,安妮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日记本,并取名吉蒂。这时,法西斯又侵占了荷兰,安妮一家被迫隐居在爸爸公司大楼后隐蔽房子里,(在这本书中称密室)开始了他们一家人的密室生活。

1944年8月4日,密室遭人举报而被逮捕,被关进了集中营。最后只有爸爸一个人活着走出了集中营,爸爸出营后,一直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人共享!

安妮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她在心中永远呼吁着:“罪恶的战争,永远的安息吧!我们呼吁和平,我们渴望一个平静而美丽的世界!”

10.安妮日记 篇十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我觉得自己好幸福!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花季,多么美好灿烂的季节啊!每天清晨,当你睁开双眼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可以得到来自爸爸妈妈那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还有同学间那浓浓的友谊,你们多幸福啊!

有一个花季女孩,她和你们的年龄相仿,却很不幸,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中。

图片中的这个花季女孩,名叫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爸爸是一位商人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妈妈和姐姐。她的童年很幸福,一家四口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1937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中的这个男子就是德国当时最高领导者,而他是一个热衷于战争的狂热分子,是他掀起了灭绝犹太人的运动,纳粹警察全城逮捕犹太人,把他们投入恐怖的集中营里,毒气实验,大屠杀无处不在,大街上横尸遍野,满目疮痍。为了躲避纳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杀,犹太人能逃的设法逃亡,逃不了的有的选择死―全家自杀,有的选择藏匿,安妮一家选择了后者。安妮的爸爸带着一家人躲进了自己家公司后面一些隐蔽的房子里,还邀请了同样是犹太人的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

这就是他们藏身的密室,这里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被钉上了木板或是拉上了厚厚的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们不能发出一点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是邻居察觉。仅仅晚上他们才能自由活动,开一点窗户透透气。这里的生活是极其烦躁和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有的是饥饿,恐惧和病痛的折磨。同样是花季的你们,可以在阳光下玩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安妮花季最重要的两年却是在密室度过的,在这里,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心中的苦闷烦恼,对自由的渴望,对战争的思考与谴责都写进了这本日记。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安妮的文字,走进她的生活,去倾听她在黑暗中的诉说:

1943年1月13日星期三

外面的情况真可怕。白天黑夜都有可怜的人被抓走,家庭被拆散,孩子们放学回家,父母已不见踪影;女人买东西回来,家已被查封,家人已消失。每天夜里有几百架飞机飞过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到处都是死亡。孩子们冒着爆炸后的浓烟在瓦砾堆里寻找他们死去的父母,哭泣声,哀嚎声,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整个地球都在进行战争。这就是战争,走近它,看看有多少人惨遭不幸。。

1943年10月29日星期五

空气是如此压抑,令人昏昏欲睡,沉得像铅一样。外面听不到一声鸟叫,我从一个房间溜达到另一个房间,再从楼下溜达到楼上,就像一只被残忍地剪掉了翅膀的鸟,在一片漆黑中徒劳地碰撞着笼子上的栅栏。“安妮,走出去,笑一笑,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一个声音总在我心里高喊,但我甚至连反应的热情都没有了。我只会跑到沙发椅上睡下,好让时间跑得更快一些,还有那种死寂和恐惧,因为实在找不到制服它们的办法。

是啊,黑暗中的人,谁不渴望自由,谁不渴望阳光,为什么要战争?同学们你们在心里和老师一起读读安妮的呐喊。。1944年5月3日星期三

打仗到底有什么用处?大家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破坏和毁灭?”为什么还要制造那么多庞大的飞机,更重的炸弹?为什么每天要把那么多钱花在战争上?为什么有些人一定要饿死,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有吃不掉的东西搁在那儿烂掉?噢,为什么人们如此疯狂?

上一篇:检验报告单下一篇: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