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024-10-14

8.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共4篇)

1.8.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一

诊所消毒及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二、治疗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无菌物品应有灭菌标志和日期,规范消毒使用,定期消毒更换。

四、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六、使用后的各类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进行收集。

2.8.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院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166名医生、148名护士。

1.2 方法

采取自评式调查法, 问卷自行设计, 有简明的引导语, 说明调查意义与填写要求, 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 以及医疗废物的产生、处理、收集、去向以及处理和报告站内突发医疗废弃物的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并结合实地视察的形式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完成资料分析。

2 结果

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少量化学性废物, 所有的医疗废物存放在医疗废物室, 48 h内由医院派专车回收后, 交医疗废物处理厂集中处理。

2.1 医护人员的一般情况

314名医护人员中, 男147名, 女167名;年龄30.72岁±2.3岁;其中≤25岁者19名, 26岁~39岁者252名, ≥40岁者43名;学历:中专117名, 大专147名, 本科50名。

2.2 医疗废物的管理现状

各医疗废物是指在对人和动物诊断、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2], 我们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的医疗废物现行的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2.2.1 医院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院社康中心医疗废物的管理体系不是很完善, 在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处置的全过程中管理不到位, 医疗废物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从源头得到控制, 如部分社康中心医疗废物储存室存放其他杂物。

2.2.2 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实施医疗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但各社康中心普遍存在生活垃圾经常与医疗废物混杂在一起。分类不够科学, 造成垃圾量大, 不利有效防止污染, 浪费了医疗废物处理资源。

2.2.3 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易造成工作人员受伤

部分医护人员忙于开展业务, 在医疗废物分类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将注射器的针头与感染性废物混放, 工作人员在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防护不够规范, 在回收医疗废物时易造成工作人员针刺伤。

2.2.4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了解不够

由于教育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

2.2.5 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知识掌握不够

大部分医护人员对处理和报告站内突发医疗废弃物的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预案不熟悉, 大部分医生对医疗废物的分类不熟悉, 也不重视。

3 处理医疗废物的措施

医疗废物如处理不当给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逐渐被人们认识到。现在, 全世界均将医疗有害垃圾列入危险名录, 我国更将有害垃圾列入《中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首位。因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3.1 领导重视, 建立管理监督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我院成立了医疗废弃物管理委员会, 由院长和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院感办、社康办等科长组成, 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康中心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站长、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 明确责任分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废物的分类、收集、装包、封口, 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的暂时存放和与特种垃圾场交接转运。

3.2 加强管理, 随时监督

医疗废弃物管理委员会加强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监督有关收集医疗废弃物的物资供应, 设施完备, 确保医疗废弃物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专人负责检查落实。做到了有检查, 有记录, 有反馈, 有奖罚。处理和报告院内突发医疗废弃物的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

3.3 加强专业培训

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等有关法规, 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 人人都知道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原则。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对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对具体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3.4 注重医疗废物分类回收

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好感染性废物。严格分类收集, 用有色袋分装, 便于重点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及传播疾病。

3.5 加强宣传, 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

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 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

3.6 努力提高公众防卫和环保意识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切实提高公众的卫生和环保意识, 这对于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推动全面的环境无害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方法]对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4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存在医院监管体系不完善、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易造成工作人员受伤等问题。[结论]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加强专业培训, 保证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关键词:社区卫生,医疗废物,护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育:中国危险物名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2:58.

3.8.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三

流程、分类、物品消毒及个人防护

一、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

科室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分类放置医疗废物并做好登记、管理→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培训 合格人员)在更衣室穿好防护服、戴皮围裙、口罩和处理废物工人专用皮手套,必要时穿长筒防渗 胶靴,戴护目镜后→按医疗废物回收专用路线,用专用推车或其它用具去各科收集医疗废物→检查 医疗废物包装是否完整→符合要求后称重并做好记录(日期、科别、物品名称、公斤、分类等),双方签名→将医疗废物按原路线妥善运至暂存处→专职人员定期将医疗废物移交给市医疗废物回收 中心,并做好记录,双方签名。要求一般性医疗废物记录物品名称和公斤,血站报废血液记录名称、袋数和公斤。

二、医疗废物分类

根据性质医疗废弃物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三、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

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联合下达的《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 标识规定〉的通知》环卫[2003]188 号文件执行。

1、要求

①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氧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

②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袋、穿孔;

③最大面积为0.1m3,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装。

④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DP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 150u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 称厚度应为80um。

⑤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 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⑥包装袋上应印制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2、医疗废物包装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

⑴ 实行分类包装,共三类

①包装袋:污染敷料等不损伤包装物的;

②利器收集盒:易损伤包装物的利器、污染的血制品、重金属废物、血尿标本等; ③周转箱:运送包装好的医疗废物;

(2)包装物的要求:黄色;有统一标识;无污染无破损

(3)符合装量要求。

四、医疗废物收集及暂存地要求

(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 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 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 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 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 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三)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四)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3/4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双扎口),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五)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 一层包装。

(六)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 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七)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 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 天。

(八)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 要求:

(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 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2)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4)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5)易于清洁和消毒;

(6)避免阳光直射;

(7)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九)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十)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不得将医疗废物交 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

(十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 年。

(十二)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十三)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十四)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 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的收集

专人负责

分类收集,禁混;禁漏;禁污

利器 利器收集盒;非利器 包装袋

包装物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统一标识 收集中发生泄漏及时消毒清理

破损的包装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

黑色袋生活垃圾

黄色袋医疗垃圾,如装感染性垃圾应在包装上加注“感染性废物” 红色袋放射性垃圾及烈性传染性废物

设立常规的收集程序

废物袋要密扎口(双层)所有容器和袋子应有标识(贴标签)

盛满的容器应立即更换

(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五、物品消毒

1、桌、椅、凳、门把手、等:用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 分钟后常水擦净。每天消毒一次。

2、称量称每用后用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 分钟后常水擦净。

3、地面、墙面:用 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0.2—0.5%过氧乙酸喷洒地面。每天消毒 一次。

4、暂存地收集、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每用后,用 1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医疗废物 回收中心负责。

5、空气:①开窗通风换气;②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 小时。每天一次。

6、抹布、拖把的消毒:更衣间、消毒间、医疗废物存放间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如地面被 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污染时要先用 1000—2000mg/L 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后 30 分钟,再用拖把拖 干,再用500mg/L 的有效氯浸泡拖把30 分钟后洗净。

7、防护衣、护目镜、围裙、长皮手套、长筒鞋、非一次性口罩用后用 1500mg/L 含氯消毒液消 毒。

8、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操作前后均应进行手的清洗,若连续操作时,不得取下手套,收集完后脱去手套,用抗菌液和流动 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 分钟。洗手应采取六步洗手法。一般洗手要洗到腕关节上10cm。

六、医务人员防护

(一)防护物品

1、防护帽

2、口罩、可呼吸的面罩

3、防护眼镜

4、工业围裙

5、工业用靴

6、用于沉重的任务的手套(处理废物工人专用)

7、定期健康体检、接种疫苗、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二)个人防护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2、工作间应打开门窗对流通风,自然通风不良时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

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收集操作活动前、后应用流运 动水洗净双手,收集时按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穿工作服、防护皮裙、戴工作帽、口罩和长皮手套,口罩内面不得朝上挂于颈项上,收集完成后脱去手套放入消毒桶内消毒,再按防护用品穿脱顺序脱 掉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用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净双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下班前应洗净双 手后方可脱去工作服、摘去工作帽和口罩,再次洗净手后下班。

4、收集活动中有可能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体液时,若有可能发生体液啧溅量,应戴护 目镜。

5、局部污染的处理

(1)完整皮肤污染: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2)皮肤刺伤: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 冲洗,再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用力挤压。

(3)暴露的粘膜污染,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0.5%碘伏冲洗或涂抹消毒。

(4)如被HIV 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除做好上述处理外,需要暴露后预防(药 物性预防),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4.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篇四

(1)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2)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每日二次。

(3)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置。

(5)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涤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经污水处理达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

上一篇:给经销商的新年贺词下一篇:《做身边的研究》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