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库(共8篇)
1.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库 篇一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研究课题“《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组,在本阶段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及个人计划进行着研究,现将本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1、配合中心组的领导完成了“围绕课标和教材进行研究”的有关内容。
因为教材是课题研究的根本,所以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然后再去研究教材教法。本阶段我再一次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标和教材的内容对比解读,预设了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并根据课标和教材研读进行了反思。
2、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3、将前期研究的成果逐步在课堂实践中进行验证,进一步完善微课录制和遴选。
4、继续撰写每一个《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
5、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存在的不足)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课题研究中跟踪调查与反馈程度还不够,很多停留在交流讨论上,还没真正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3)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留下相应的第一手资料较少,尤其是利用课堂资源的资料。
总之短短的半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尚在有序进行,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将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附:工作清单
1.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阶段。(后段持续性工作)
2.2016年6月底,完成研究文本初稿和微课程视频案例开发。组织专家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
2.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库 篇二
关键词:社会角色,专业身份,现实批判,建筑现象
一、库哈斯的职业历程
1.国家属性对库哈斯的潜在影响:生存的实用智慧
荷兰素有“欧洲大门”之称, 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它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荷兰Nederland原意为“低地”, 长期与水进行着斗争 (荷兰现在的防洪标准是一万年一遇的洪水) , 它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空间矢量上。作为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但其国土约50%低于海平面, 约百分之二十的荷兰国土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生存就是荷兰的第一要务。意识形态的讨论、文化的建设、宗教的矛盾冲突等问题都必须退居第二位。在库哈斯的职业生涯中, 他具有这种国家特性。
2.库哈斯的经历:职业的多元跨界与结交重要人物
荷兰的艺术与建筑发展脉络:伦勃朗时期的古典主义绘画——蒙德里安时期的冷抽象——凡·高——阿姆斯特丹学派——风格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荷兰建筑师的发展有:贝尔拉格——里特维德——范·艾克——海尔曼·海尔茨伯格——雷姆斯·库哈斯 (1944年-) 。
库哈斯的职业发展过程产生相互的影响:记者——剧本撰稿人——建筑师——当代文化与城市的研究者——大学教授。
第一阶段:1960-1968年, 库哈斯从记者、剧作家到建筑学学生的角色转换。记者职业对库哈斯带来的敏锐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并接触到当时的重要社会人物 (著名电影导演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 荷兰艺术家康斯坦特Constant Nieuwenhuys, 以及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
第二阶段:1968-1972年, 库哈斯进入伦敦建筑协会学校 (AASchool) 读书, 受到阿基格拉姆、建筑视窗和超极工作室的深刻影响。
从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 AASchool正处在它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由于校方和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甚至与建筑无关的方面研究和思考建筑现象, 以至于学校里面常常见不到什么人在画一个正常的建筑设计所要表现的平、立、剖面图。
在学校的期间, 库哈斯还受建筑视窗和超极工作室的强烈影响。他们对政治与建筑实践之间的关系十分关注, 建筑被当作政治和意识形态批判的工具。 (如图1)
第三阶段:1972-1975年, 在美国的学习与早期的OMA。在美国期间, 库哈斯结交以下重要人物:昂格尔斯——柯林·罗——菲利普·约翰逊——彼得·埃森曼。
1972年库哈斯离开AA之后, 得到了一笔奖学金, 旋即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这里有他所仰慕的德国建筑师昂格尔斯 (Oswald Mathias Ungers) 。昂格尔斯用所谓“类型学”作为城市和建筑设计的基本手段, 主张从城市的角度阐释和组织建筑空间, 不承认存在所谓“最优”方案。他认为一个建筑项目永远会有很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建筑师的工作应该是一种可以永远进行下去的试验。他的这两个方面的观点对库哈斯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1975年, 库哈斯与其他学者在伦敦注册了大都市建筑事务所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 简称OMA。OMA就像库哈斯手下的军团:流动性、剧变性、全球化、疲于奔命。
3.库哈斯的公司:OMA与AMO
库哈斯的OMA团队具备这个时代少有的敏锐政治触角, 在具体项目的实践中, 融入许多对全球化、国际政治、市场、消费行为、媒体文化的观察和批判。而于90年代成立的库哈斯智囊团AMO被称为哈佛军团, 其任务是进行于建筑之外的独立研究, 提供策略性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咨询、技巧、才干、创新的技术发明、社会和政治的研究又反向影响了OMA的创作。
二、库哈斯的设计哲学
1.关注当代文化、经济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库哈斯可以说是一位建筑学界的哲学家, 他先用一系列带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对时代大环境以宏观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的角度提出看法, 他对人类共同情境的宽广思考意图都用非常独特的手法融进了建筑设计。库哈斯和他的团队总是这样思想先于行动, 其理论建立在生活各个领域和广义哲学的基础之上, 把社会现实和当代艺术完全作为跨学科的课题来对待的建筑师。 (如图2)
2.建筑创作理论
总结库哈斯的建筑创作方法, 概括有以下方面。
(1) 对建筑概念的反思——遵循着从新的抽象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
(2) 新奇的荷兰式的形式。这一点给予他的惊人的创造力有关, 又与他受过的造型训练、感受的文化传统有关。
(3) 建筑手法上, 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 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用体块的组合, 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 (常为楼梯) , 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间。
(4) 反文脉——沉浸在现代化的海洋中, 其理论是前进、再前进, 对新事物始终保持着不熄的热情、不衰的兴趣。
三、理论研究与著作
《癫狂的纽约——一部曼哈顿的回溯性的宣言》 (1978年) , 此书为库哈斯运用社会学研究建筑问题的开端;从1978年出版的《疯狂的纽约》一书起, 库哈斯便开始了他对现代大都会的研究, 这部集论文、方案、作品于一体而编织的美学文本, 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现实进行超现实主义的批评。
《小中大超大 (S, M, L, XL) 》 (1995年) , 此书为库哈斯及同事运用现象学的知识思考建筑概念的纪录, 也是一本他在遍及世界的城市所目击的事件——小事件、中等事件、大事件、特大事件——的案例记录。没有提供因果关系, 没有按照地域或者年代顺序来讲述事件。
其分析、研究和设计均建立在对当代城市的多学科、多视角的考察上, 他正视传统城市逐渐被抛弃的现实, 并试图寻找更有操作性和挑战性的应对策略。
《大跃进 (Great Leap Forward) 》 (2002年) 库哈斯在成为哈佛建筑和都市研究院的教授后, 着力研究建筑和都市发展状况的成果。他以“城市项目”为单位, 包括对中国珠江三角洲五座城市的研究;它描述一种新的城市状态, 一种新的城市存在形式, 我们称之为“加剧差异的城市”。
四、跟国际品牌进行的合作
库哈斯与普拉达进行多项合作。普拉达纽约旗舰店更像一座美术馆, “改变了零售方式的新途径”, 把一个博物馆的空间、一个商店的空间、包括一个旅游者的空间完全共享了。在普拉达艺术帝国, 科技、建筑、电影、摄影、艺术、哲学就像近亲, 时尚产品也更像一幅幅视觉与装置艺术品。
库哈斯率领哈佛的研究生团队和AMO (策展团队大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团队) 专门研究了三年“Shopping”:“对购物最好的比喻就是一头正在死去的动物:一头与死亡挣扎的大象才能做到自我完整和不被控制。全球化带来的压力会使人们产生饥饿感, 建筑正用来填饱这种饥饿感, 购物也可用来填饱这种饥饿, 它可能是最后仅存的公共活动方式。”
五、与世界不同建筑大师的投标竞争
1.CCTV建筑
首先在CCTV工作的有两种人, 一是纯粹工作的, 二是从事艺术的, 这两种人相对独立又不能割裂, 所以用相联系的建筑形式将两种人结合在一起。其次, CCTV没有像其他的建筑那样采用能增加容积率的高层塔楼来占有空间, 它是在创造空间。这个方案, 并不是占用了空间, 而是创造了空间。方案关心的不仅是建筑, 还有建筑的周边。
CCTV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有着与众不同的活力, 具有比较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大建筑和摩天高楼现在被定义得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在解读摩天高楼的时候, 并不是追求有多高, 而是看它有多少内涵和活力。
2.泰特美术馆设计竞赛
安藤忠雄, 赫尔佐格等国际建筑大师都参加这次竞赛, 透过他们各自的竞赛方案可以看出库哈斯与其他建筑大师的不同设计观点。
安藤忠雄的竞赛方案:a.保留原有砖瓦结构建筑外形, 同时在新建部分中使用玻璃材料, 期待通过砖瓦和玻璃这对相对比的材料的冲突所形成的力量, 孕育出一种创造性的能量。b.在泰特美术馆前设计一个连接水面的接替形亲水广场。c.在泰特美术馆设计一个玻璃盒展览空间, 目的是通过它使泰特美术馆与圣保罗教堂产生抽象的呼应。
库哈斯的竞赛方案:强调都市化的设备, 热情地邀请近代参与博物馆最多的观众, 共同来探索艺术创作的最新状态, 而不向传统博物馆的功能妥协。库哈斯提供的不是一个超然冷漠的空间, 只是用来收纳不同的东西而已。这座建筑将包含无限的条件和情况, 用来呈现, 研究, 重新架构背景, 或甚至于激发前来的艺术家们, 没有形式上的限制。
从竞赛方案对比中, 大家能看到库哈斯不向传统博物馆的功能妥协, 在设计竞赛中强调新功能的博物馆概念。而其它的大师注重传统文脉的新表现。
3.法国国家图书馆设计竞赛
多米尼克·佩罗的设计方案最终获胜并被实施建设, 库哈斯的设计方案比较激进而落选。佩罗在设计法国国家图书馆中采用“制造虚空间”, 巧妙融合法国18世纪和19世纪的特点和形象。18世纪的特点:图书馆是一个休道院的空间, 一个寂静的要素, 一个与城市隔绝的空间。19世纪的空间特点:图书馆是一个信息发源地, 应该是一个公共建筑, 应该是一个具有交流性质的交流场所, 这也是19世纪空间的特点。在设计中, 佩罗不是建造“建筑”, 而是建造“虚场所”。
库哈斯的设计方案则是激进的时代代表。他认为“电子革命时代。所有固体的东西似乎都被融化。“他以机械来取代建筑, 建立起一种特别的关联性, 这就是潜在于电梯的一种能力。在他设计中, 整个建筑的结构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就是那座[起降大厅] (the great hall of ascension) 安藤忠雄曾这样评说库哈斯的法国图书馆设计方案:“他做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竞赛方案, 虽然只是让卵形和拧过的棒形等各种自由形状的物体立体地浮于玻璃圆管中, 但看到它的时候却会有一种未来的印象。这并不是现代技术这条延长线上的未来, 而是展出建筑表现本身面向未来的可能性。从这个图书馆的双重结构中, 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他的理论和现实的双重结构。” (如图3)
从多米尼克·佩罗和库哈斯的设计方案对比中, 我们可以看出前者重视历史的研究和表现, 而后者则保持面向未来的激进建筑表现。
六、结论
库哈斯不仅给中国带来新的建筑, 更给中国的建筑界引出深刻的思考: (1) 库哈斯不仅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OMA, 还投入对当代世界城市的研究机构AMO。这让库哈斯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家, 能把握信息社会的城市发展趋势。提出“普通城市、反文脉、反结构”等观点。OMA在9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 这对生长在中国且没有这种研究意识的建筑师来说是一种深刻启发;中国的建筑师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研究中国的城市发展之路, 不能作为只会做建筑而没有理论研究, 缺少敏锐思想的建筑师。 (2) 建筑师要学会跨专业的知识并站在交叉专业的角度, 进行思考当代城市的建筑。信息社会和多学科的交叉时代已经到达, 我们只有在综合领域思考设计建筑设计, 建筑才具有时代特性, 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中国简单样式建筑表面风格。 (3) 库哈斯丰富解构主义潮流, 并起到领头作用。他影响中国个别建筑师的解构主义设计潮流, 用他的思维和方法进行中国的解构主义设计。例如库哈斯影响马岩松和马清运。
参考文献
[1]安藤忠雄.蔡军, 张健译.连战连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蒋原伦, 史建.溢出的都市.广西师范出版社, 2004.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彼得·埃森曼.陈欣欣, 何捷译.图解日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5]邬烈炎.解构主义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3.关于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课题学习 初中数学 实践 思考
近年来,课题学习成为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也开始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课题学习的主要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将之前学过的某领域内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性训练,从而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课题学习的几点看法.
一、开展课题学习的意义
课题学习的主要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活动,更好地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课题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初中数学实践操作环节的不足,并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除此之外,开展课题学习的意义还在于其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宗旨和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意味着通过开展课题学习活动,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开展课题学习步骤
“课题学习”一般可归纳为以下步骤:(1)介绍课题内容.教师应给学生一份“课题学习指引”;(2)制订方案.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课题学习小组,一般由2~4人组成,确定组长,制订方案;(3)分小组实施方案.根据所选的研究专题及小组成员人数,分工负责,如调查表的设计,开展调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4)小组讨论,探究结论,形成成果;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在开展课题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精心组织,适度调控,及时发现问题,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及时总结,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开展课题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在制订活动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将其紧密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制订方案,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教材、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另外,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应当多加指导,从而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开展课题学习活动前,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活动就会流于形式.
2.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活动地位.众所周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意味着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不要单纯地讲解解决方案,即要学会“装傻”并且尽量让学生发现“天机”,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境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课题学习计划水平的有效提升.
3.务必做好及时、全面的活动评价.做好及时、全面的活动评价是开展课题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评价有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形式.在开展课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客观、正确的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除此之外,有时学生在课题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或者不了了之,而应努力找出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闪光点,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做到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参与课题学习活动的信心.教师应将“边参与、边应用、边体验、边评价”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课题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疏松的土壤令植物更茁壮成长,宽松的环境可让学生心灵更健康发展.课题学习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精神、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开展课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尹红,钟旭天,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4.社会实践课题 篇四
二、经济类
1.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建设新农村的典型调查 3.农村税费改革和发展的调查 4.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 5.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 6.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7.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典型调查
9.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 10.地方性中小金融结构发展 11.民间投资问题
12.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案例
13.发展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14.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典型调查 15.垄断行业改革问题
16.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的典型调查 17.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18.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 1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0.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1.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2.名牌战略案例
三、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 4.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5.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6.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 7.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8.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 9.企业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0.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 11.基层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2.城镇化进程中的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13.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14.公共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 15.服务型建设的个案
16.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典型调查
四、法律类
1.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 2.知识产权法问题
3.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 4.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5.法律援助的现状和问题调查
6.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问题 7.“三农”问题的法律
8.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9.法律赔偿问题调查 10.公益诉讼问题
五、哲学类
1.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典型调查
2.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3.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4.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5.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 6.封建迷信在地方泛滥的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7.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的典型调查
六、社会学类 1.建设社典型调查 2.当代城乡家庭结构调查 3.优秀传统文化和大中小学教育 4.生活的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调查 6.社会公平感与纳税的关系调查
7.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和经验的典型调查 8.就业和就业观念的调查 9.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调查 10.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
11.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12.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
13.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16.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分析 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调查 18.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
1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20.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 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调查 22.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
1、关注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了“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今年的两会上,新农村问题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希望大家在暑期里到农村去,到田间地头,体验农村生活,关注农村经济、医疗卫生、民主法制建设、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关注农民权益,是今年的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用所学的知识,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力量。
2、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展望2009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寒霜。可喜的是,在各国的通力合作下,世界经济开始触底企稳,但还说世界走出了金融危机。各国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何时如何撤出战略,也越来越意识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后遗症:财政赤字、失业居高不下、通货膨胀、贸易保护、结构等。可见,2010年的世界经济将更多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低碳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科技等新兴科技的研发和竞争将日趋激烈。而金融危机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将是社会的热点。同学们可以感兴趣的深度剖析并用实践来印证。各实践可本专业特点,对现下金融和出台的就业政策剖析,和把握就业契机。在实践中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牢抓每一次的就业机遇,变为动力,让青春在逆境中闪光。
3、“关爱农民工子女”暑期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我院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为主题,当地农民工子女的需要,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基层中锻炼自我,回馈社会。弘扬无私奉献和关爱互助的精神,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4、访问,可以访校友、访英雄人物、访感动()的人或在社会上有,对社会有的人,并对访问的过程详细的记录。
5、就业创业实践。各专业特点就业实践活动,基层或者企事业专业的前沿,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参加专业技能实践,专业考察和实践来激发学习的性和性。鼓励学生毕 业生就业调研活动,并调研情况、自身和专业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实践活动,大学生职业体验,就业创业能力。
6、传统文化、民俗民风调研活动我国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各地、各民族的民风习惯、节日风俗(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调研,调研报告,文化熏陶、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优秀文化。
7、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以感恩伴我成长为主题,安排暑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要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实践,要从家庭社会最的单元做起。
8、可倡导辅导员走访慰问贫困生家庭,调研、新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
9、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场馆)、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参观学习,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成就,大学生对感情和的热爱,激发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 篇五
1、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纸媒、网站、微天下,我们大家一起话
多媒体竞争的信息时代,多样的传播方式让各地域各民族的同胞们感受着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发达多样的媒介,让我们面对同一的文字符号、不同的文化现象。纸介、网站、微博等等是我们的传播器,小的来说,大家随心所欲;大的方面,同样畅所欲言。我们标榜言论自由,我们追逐暴炒时尚。可是,有些言论的导向性确实错误,有些传播的信息确属传言,那么,作为新媒介的主要应用者当代大学生将如何话自由?或说我们该如何发挥媒体正能量?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将媒介传播融入这个寒冷的假期,让我们传递温暖,传播文明。
3、践行雷锋精神,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雷锋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一种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是一种对人民充满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雷锋精神对于当代树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一种不可忽视、不容遗忘的德育资源。如何激活雷锋精神的道德影响力,让雷锋精神重焕光彩,让雷锋精神成为大学生能学能用、活学活用的德育资源,成为时代的课题。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把雷锋同志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力求在为人民作出奉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生命像是一根透明的丝线,一端系着昨日的欢笑亦或泪水,一端系着明天的希望还有成功,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生命是多么珍贵。我们期盼人长久,可此事古难全,火灾、触电、交通、食品等等不和谐因素更成为我们生命的枷锁。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力争排除危难、克服窘境,用文化知识和理智填补生活空缺,我们更应该用实践去唤醒他人的不经意,去挽救无畏的损失,去呼吁安全的重要。正所谓人生道路漫漫长,悠悠岁月需平安,那让我们一起行动,去发现隐患、去增强意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与辉煌贡献一份力量!
5、实践创新求发展,产业腾飞促和谐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自主创新在神州掀起了伟大的序幕,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
6、走“亲”访“友”,成长交流
古往今来,千古称颂的那些不同生却愿同死的结拜兄弟,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杰,为亲子而放弃一切的义者,他们演绎出多少令人回肠荡气的慷慨篇章,或催人泪下的不朽佳话,谓之壮哉悲哉!传到九零后的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疏于情、淡于义,缺乏责任感……社会的优裕难道仅赋予我们这些吗?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正值青年,正是九零后一族,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说话,用实践亲自见证我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义的一代!我们同样明理有德,我们同样易亲易近,我们同样爱家爱社会!走出家门,退出网络,去走走亲,访访友,交流交流,成长成长!
7、全面建设小康,着力民生问题
在召开的“十八大”中,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人生安全问题,推动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救助型、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注重加快社会领域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8、弘扬民族精神,复兴华夏民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民族精神更应该在我们身上得到体
现,我们应牢记历史使命,用我们最大的努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9、探访时代发展轨迹,追寻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伟大蓝图。通过寻访社会各阶层人民,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中国社会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倾听社会各阶层人民对“中国梦”的不同定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意志顽强、视野开阔、开拓进取的新一代接班人。
10、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
6.设计基础课中课题设计与实践 篇六
一、课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设计学不仅是一门技术学科, 更是一种方法论。课题训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物性、材性、加工性能等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还要让学生通过做课题练习了解形式与人、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树立设计要符合自然发展基本规律、为人类服务的观念。概括地说, 就是课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课题设计应关注自然界基本原理和规律。同物理、化学中的公式、原理、定义等揭示的自然科学基本规律一样, 设计基础的课题设计也应当关注对自然界的最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探索。美国雕塑家肯尼士·史吉松的雕刻“力学结构体”体现了立体形态与“压力与拉力”的对话, 揭示了这一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德国斯图加特造型学院教授雷曼先生创造的课题也充分表达了这一主题“以不同材料的相同单元, 组成一个特定的具有三度空间的多面体”, 该课题从发现事物潜在秩序、物质的构成方式与形态关系的角度出发, 将自然形态分解并以新的方式按照一定规律重新组合起来。
课题设计应体现人文科学基本规律。倘若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是课题设计技术方面的基础, 那么人文科学是课题设计创造的动力和源泉。设计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 人的习惯、人的行为以及人和人形成的社会关系研究就成了设计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因此形成了“人机工学”、“产品形态语义学”、“设计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形式与符号、形式与形态、形态与语义、形态与风格、形态与感觉精度等课题就是对这一方面的探讨。
二、课题设计应注重思维的创造性
创新能力是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创新设计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 没有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上是缺乏竞争力和没有生命力的产品。因此, 设计基础课的课题设计应始终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于每一课题之中。
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在于对不断变化设计本质的正确认识。人们对设计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是不断变化的。建立在大工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以批量和模数为主要特征, “少就是多”、“简洁”、“几何化”等曾是20世纪重要审美标准之一。“优良设计”与“商业性设计”的和谐共存一直是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所遇到的难点。设计中不仅要“以人为中心”, 还要考虑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物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少就是优”等观念, 已逐渐成为工业设计师们的共识。
突破传统思维的习惯和惯性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核心。柳冠中曾经说过“一旦设计被赋予一种物的话, 设计师的创造力就已经被这个物的概念和现象束缚了”。如设计一把椅子应当多用形容词、副词去描述它, 应当从“创造一种坐的方式”去设计, 就可以从不同人对“坐”的要求进行考虑, 产生出富有“新”意的“椅”的形态来。
设计认知的思维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的心理现象,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等方式的有机结合。设计认知思维的突破口在于形象思维, 设计求解的答案是不能直接利用逻辑推导出来的, 而要靠设计师直觉和思维的自由创造。
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观察和体会, 设计思维的演进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启发开始, 逻辑思维推理渐进的复杂过程。由于设计课题的情境特性, 决定了它对设计师的灵感创造具有独特的启发性, 基于课题创新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课题联想、课题组合、课题类比和课题变异。
1.课题联想。
通过对课题的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触发设计灵感, 解决类似的设计问题, 是最直接的基于课题的设计方法。具象联想就是去感知课题中的设计造型要素, 而抽象联想是体会某种风格或特征。
2.课题组合。
通过解构课题中的各设计造型要素, 重新组合、构建新的设计方案。课题组合是建立在对课题分析的基础上的,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形态分解法。
3.课题类比。
通过参照同类或相似产品案例, 经过分析、对比当前的设计问题, 找出差异, 判断哪些课题特征保留利用, 哪些必须修改。课题类比推理是通过一个映射过程, 将知识从一个情境转化到另一个情境。
4.课题变异。
是基于课题设计中一个独特的设计方案, 就是寻求一个和当前参考课题最大差异度的设计方案, 通过课题变异得到特异的设计方案, 形成新的设计风格。课题变异的方法在改变产品设计风格或风格跨越比较大的时候经常用得到。
三、课题设计应具有系统性
课题设计的系统性的含义是指课题的创造者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设计某一课题的内容与形式, 而是要构建一个有机的、综合的动态研究系统, 全面地把握和控制课题训练的对象和范围, 综合地探索课题与课题、课题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与教学大纲之间的关系, 服务于设计学科教学系统和目标的整体建设。
课题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系统过程。设计基础课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从属于整体教学系统, 因此我们把设计基础的课题分为五大课题群:1) 形式与空间, 2) 形态与材料, 3) 形态与结构, 4) 形式与语义, 5) 形式与机能。每课题群下有若干子课题, 每一子课题均有其侧重研究的对象和评价系统。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观念、创新思维、风格研究、空间研究、感觉等, 由浅入深, 同时又是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课题的知识系统性是指以某种相对独立的知识群系统, 把相同或相近的知识有意识地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注重课题之间的纵向或横向比较, 把知识群转化为课题群。“形态与模仿”、“形态与抽象”、“形态与几何形”、就是一组以自然形态为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课题。以自然界一个有生命的、美的植物形态作为模仿起点, 形成“生命力—生命力抽象—生命力几何化”, 并向产品形态渐进的训练过程。
四、课题设计应当关注解决生活中的难点
虽然设计基础课的课题训练多数是对学生“基础的、抽象的”的思维培养, 与专业课的实际设计项目有所区别, 但设计基础并不是纸上谈兵, 更不是无中生有。课题的设计是以科学技术、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成果为背景, 关注的是解决今天和未来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设计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使他们较早树立设计服务于社会的思想。因此, 我们在设计课题时, 应充分注意设计思维的规律性使课题有创造性、科学性、系统性, 并适当着眼于解决实际生活的难点, 更好地发挥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作用。
五、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列宁曾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 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 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这说明实践对人才的成长与成熟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与方法才对学生艺术设计的知识的掌握、艺术感悟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有效作用呢?
以学生为艺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掌握学生缺少的是什么, 想要改变的又是什么。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经验、技巧等知识后, 把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通过学生全面、多样、自主的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自主性、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要找到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在印证理论, 使理论与实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艺术设计实践的教学方法, 就是要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中, 与学校的实习基地、或当地的公司、企业大量接触, 让他们用所学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进行艺术实践, 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 查找差距, 再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并且要求学生把每次虚拟的课题设计方案当做一次真正的设计方案来完成。也可以与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 承接一些项目, 让学生真正在设计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 更贴进专业、贴近市场。培养学生实践的技能和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洞察力。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 研究艺术与设计、设计与生活、设计与社会的关系, 这样才能有利于就业及就业后缩短在社会上、工作岗位上的实习实践时间, 直接进入角色。正如邓小平所说:“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 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总之, 设计实践是复杂性、多样化的, 通过多方法、多渠道理解、掌握设计基础与设计实践的关系, 加强设计实践的环节教学, 促进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进步, 对学生设计观念、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 高校设计教育只有抓住社会需求, 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学生毕业能直接进入社会就业, 学校才能有发展。
参考文献
7.关于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关键词:微型课题研究特点意义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就其性质而言,是群众性的、大众化的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其主要任务不是建立新的思想和理论,也不是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而在于解决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在于普及教育科学研究,促使教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教育教学个性化风格。
微型课题有以下特点:
1、小,即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或关系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案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都很简便,没有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同于规划课题,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4,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当前的知识研究中处于何种状态,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以往的学校教育科研,并不是基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往往以专业的水准来要求教师。教师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还要参加各种培训,撰写研究论文等。对工作任务繁重的一线教师来说,这种脱离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教科研就成了教师的负担和累赘,广大一线教师只能敬而远之。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或具体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微观的应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是自主、自发的,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解决影响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问题,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千种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了研究状态。这种研究状态并不是要描述和解释什么教育现象,也不是想构建教育理论,而是一种直接指向课堂,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再是一个解读、评价别人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置身于教学与研究情境中的研究者和被研究的对象。
传统的教学理论大多是建立在“尤斯特定律”之上的,认为教学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也就是说在教学上花的时间越多,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这一理论在我国已被演绎到极致,日光加灯光成为提高升学率的根本途径。大量的研究表明,无限地延长教学时间,重复劳动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就研究了美国小学生每天花在拼写上的平均时间和他们拼写水平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他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了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上海市东安路第一小学的两位教师,对小学生抄写生字遍数同生字记忆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抄写4遍和抄写8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解决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即时效应主要表现在教学状态发生了变化,有的班级不再是拼时间、耗精力,而是比窍门、比效率:有的教师不再消极地抱怨学生差、环境差,而是主动找问题、找对策,对自己、学生和班级充满信心:有的教师不再满足现状,不再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环境中麻木不仁,而是不甘寂寞、乐于表达、不断学习;有的教师不再自我封闭、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对话、广泛合作,共同研究、享受进步的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学素养是教师从业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特征。没有学科知识做不了教师,没有教育科学素养做不了好教师。在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结构中,教育科研能力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实践活动,教师面对着复杂的教育情境,身边时时处处都会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大量创造性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研究也就成了当代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微型课题研究使教师回归到其职业特性的本来面貌,促进教师不断地构建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内涵,求得自己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
8.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 篇八
宝鸡文理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
一、追忆建党伟业
1、革命博物馆、革命军事博物馆、革命战争纪念馆、革命先烈故居、纪
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参观考察
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实践
3、“创先争优”主题实践
4、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主题实践
5、老红军寻访行动
6、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寻访行动
7、优秀共产党员寻访行动
8、其他能反映90年来党的建设伟大成就的其他项目
二、关注社会民生
1、下岗职工生活状况与再就业调查
2、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
3、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4、居民住房期望与居住意愿调研
5、居民就医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研究
6、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7、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8、居民消费意识与消费结构调查
9、民族地区农(牧)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研
10、老年人养老与服务体系构建
11、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需求调查与对策
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13、新传媒环境下的公众信息获取与传播机制
14、关爱女孩调研
三、建言公共服务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现状
3、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
4、公立医院转型与功能分类调研
5、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调研
6、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
8、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9、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
10、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机制
11、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12、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
13、可回收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14、中国特色老龄化社会管理模式
15、扶贫救助管理和模式创新
16、残疾人社会权利与保障体系建设
17、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其管理
18、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
19、公共服务目标群体的需求表达机制
20、公众参与的模式和途径探索
21、垄断性行业与公益性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
22、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价格监管机制和手段研究
23、网络社会运动及管理
24、农村社会安全与维稳方式转变
25、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
26、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27、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及模式探索
28、在外成功人士在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情况调研
29、其他有关公共服务的课题
四、思考教育发展
1、社会变迁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2、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成长
3、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
4、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
5、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
6、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
7、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8、城市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问题
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0、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问题
11、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
12、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
13、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运行状况
14、特殊儿童职业教育模式
15、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16、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17、“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查
18、其他有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问题的项目
五、考察文化变迁
1、社会转型背景下大众文化产生机制研究
2、新时期婚姻家庭文化观念变迁
3、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农村“村改社区”组织建设
4、中国女性社会学发展脉络与趋势
5、新型传媒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6、地方性文化保护与开发
7、转型期民间文化变迁
8、流行话语与社会变迁
9、文化与社会心理建设
10、文化变迁与社会管理创新
11、农村居民宗教行为调研或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现状调研
12、其他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课题
六、聚焦城乡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
4、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机制
6、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治理
7、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8、中小企业转型成长研究
9、物联网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10、发展低碳经济问题调研
11、鼓励民间投资体制与机制改革
12、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研究
14、公共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率
15、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1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7、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8、居民收入差距
19、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
20、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情况
21、文化产业发展与支持情况调研
22、城镇化问题研究
23、农业、农村旅游发展问题调研
24、农村水利设施现状调研
25、其他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项目
七、探究企业管理
1、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
2、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新型媒体的发展与企业营销战略
4、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
5、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竞争优势
6、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与应急管理
7、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初探
8、公司治理的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9、董事会特征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10、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
11、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12、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
13、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
14、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
15、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
16、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的关系研究
【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库】推荐阅读:
思政课程寒假社会调查与实践报告08-11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报告08-07
社会调查实践报告范文07-14
2022级社会实践调查选题06-25
外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30
家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8-17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09-15
202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高血压调查07-27
社会实践及调查报告要求09-07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求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