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2024-08-18

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15-116

教学目标: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灵敏、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4、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进行简单统计量的计算。

设计理念:通过对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的讨论,一方面能使学生对统计活动的各个一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活动是各个一切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与实践 出示:

龙城超市上个星期售出的甲、乙两种品牌的饮料箱数如下图。

(1) 在这个星期中,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量在哪一天相差最大?

(2) 甲饮料周日的销售量比周一多百分之几?

(3) 甲饮料这个星期平均每天销售多少箱?乙饮料呢?

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

发芽粒数 0 5 7 8 9 10

次数 1 2 4 1 1 1

(1) 这10次试验,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总的发芽率是多少?

(2) 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

www.xkb1.com

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

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

2、依次比较每组两个直条,说说没有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有1颗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

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

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

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

5、引导回答,六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

6、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观察图表说说从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汇报

观察统计表

相互说说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独立思考

交流结果

学生标出直条中的数据

根据数据说说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

独立观察思考

练习与实践 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

1、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

(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因为男生体重的数据中,有8个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高于平均数,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 学生独立计算

回答教材的两个问题

集体讨论交流

2.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二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 设了饮料罐情景,你想学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 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 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 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3.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量。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负数的含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猜谜语。

(设计目的:调动学生,熟悉学生,设置疑问。)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通过一个故事:老王今年生意赚了500万,大家都叫他:富豪;老李今年赔了500万,大家都叫他:负豪。

同学们,这两个“富豪”一样么?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数学符号是我们数学的语言,你有没有好的办法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500万的区别呢?把想法记录到练习本上。(设计目的: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去寻找合适的表示方法,这一环节也有摸底学生已有知识的考虑。)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1)√500 ×500(2)>500 <500(3)+500-500(分别让学生解释,都给予肯定表扬)

1、渗透负数的历史。

古代中国人也常遇到以上的问题,他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用红黑色的算筹表示,接着又用划斜杠、箭头、加符号的方式表示。

2、介绍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0世纪初,数学家开始用“+”和“-”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种方法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到今天。

3、学习“+”正号、“-”负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试着读一读-500、+500。(1)引入实例。

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一些量,你能找出它们相反意义的量么?(课件出示)。

①收入700元。(支出700元)②体重增加6千克。(体重减少6千克)

③上升7.8米。(下降7.8米)(2)尝试。

刚才我们发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请你把刚才你们说的相反意义的量记录下来吧?(3)展示交流,并读数。+700-700 +6-6 +7.8-7.8 2.认识正、负数,并学习正数和负数的个数是无数个。(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1)引入正、负数。

同学们,让这样的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么?-700 +700-6 +6-7.8 +7.8 负数 正数

同时,学习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不可以省略。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刚才也读了,你能自己说几个正数和负数么?能说的完么?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电梯、存折、股票行情图上的负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突出理解相反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4.进一步认识“0”。(1)观看一段天气预报。南京: -4 ℃~4 ℃ 北京: 0 ℃~5 ℃ 深圳: 0 ℃~4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南京当天的温度,“-4℃”读作:“负四摄氏度”或“负四度”,表示零下4度;4 ℃又表示什么? 你能比划一下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4℃,在它的上面找4℃。)(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渗透分类思想)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负数、0、正数。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生活中,哪些事情还可以用正负表示?仿照上面说一说。

(设计目的:让学生练习实际生活,运用本课知识进行描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考察学生素养。)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总结延伸。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九章算术》

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负数,而欧洲在公元16世纪才开始应用负数,中国开始使用负数要比国外早两千多年。

提醒学生们:努力学习,继承先辈们的智慧,争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出示负数的知识,强调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

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2.学生一起揭开谜底:负数

4.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四

一、乌鸦喝水》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瓶里的水升高呢?

生积极讨论、交流。

生:再给瓶子里加水。

生:把瓶子斜过来就行了。

师:有一只乌鸦飞了很多地方,怎么也找不到水喝,这一天,它发现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你能帮它喝到吗?

生:我帮它把瓶子斜过来,让它能喝着水。

生:我请它到我们家喝茶水。

师:可是那儿没有一个人呀!咋办?

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

生:向瓶子里扔小石块。

生:这是一个好主意!

师见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立即下发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块。生(兴致勃勃)主动进行实验。(四人小组)

生:扔下一粒石子,瓶子里的水便高了。

生:(惊异地)扔下一粒石子,怎么不见水涨高呢?

生:“哟,水真的升高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究竟涨高了没有?

生继续进行扔石子的小实验。

生:是涨高了,只那么一点点。

师:一直往瓶子里投石子,会怎么样?

生(兴趣浓烈)接着实验。

生:这样投下去,瓶子里的水会不断升高。

生:瓶子里的水会随着石子的增多而变化。

生:即使向河里扔石块,河水也会升高。

生:所以每年汛期来临前,有关部门总会疏通河道,缓解水流。

生:这样,乌鸦可以喝足了水。

二、乌鸦喝水》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上摘录的《乌鸦喝水》的教学案例,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已经真正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从小孩子们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可以窥见到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究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科学的探究方法得到培养,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续。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5.2012六年下册劳动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插花。

2、通过插花陶冶学生爱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插花就是将具有欣赏价值的花、果、枝、叶等剪切下来插入瓶、盘、盆等适宜的容器中,使她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花卉艺术品。插花是一种动手又动脑的艺术创作活动。

二、观察各种插花作品,欣赏美丽的插花。

三、制作过程:(一)、插花容器

除花瓶外,能够乘水的任何容器均可。如盆、罐、盘、壶、碗、坛、杯等。(二)、插花工具

插花的用具有刀、剪、花座、花泥、细金属丝、胶带等。

(三)、花材的选择与构思。

一般说来,无论是人造花、干花还是鲜花,甚至一些野花野草,都可以作为插花的材料,只是因用途和个人喜好不同而异。插花的基本构图形式多种多样,作品千变万化。外形轮廓有对称式与不对称式两种,花材在容器中的位置和姿态分为直立型、歪斜型、下垂型和水平型等。

(四)、操作步骤

插花通常先用主要的花枝构成骨架,再用次要花枝构成轮廓,最后用散点式花枝进行装饰,把空缺部位加以补充,对姿态特别好的花枝可作特殊安排,以突出重点,增加艺术效果。以插花《同心》为例。

第2课 榕树盆景造型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给榕树造型。

2、通过学习陶冶学生爱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些榕树盆景多美啊!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造型的吗? 榕树为热带树种,根系发达,枝条柔软,叶色翠绿,四季常青,生命力和适应 性强,作为盆景来培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二、榕树的造型方法很多,缚扎是最常见的造型手段和制作技艺。

1、缚扎操作的要领。根据创作主题和树形,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属线(铁线、铝线、铜线),先缚扎主干,把金属线一头固定在枝干基部,而后向上缠绕。缠绕方向要与枝条的弯曲方向一致,即枝条向右弯,要向顺时针方向缠绕;枝条向左弯,要想逆时针方向缠绕;做弯曲的部位,线要密些,以防折断树枝。接着,进行枝条弯曲造型。弯曲用力要均匀,要逐渐弯曲到位,以免造成枝条断裂。同时要注意避开芽眼,不损伤树皮。

缚扎造型应选择在春季晴天盆土教干燥时进行。缚扎后应及时修剪过长和多余的枝条。经过6-12个月时间,造型基本固定下来后,要及时拆线,以免线体扎入皮层,影响枝干的成长。如果曲度效果不理想,还可以进行第二次缚扎,但要避开第一次缠绕的痕迹。

2、缚扎造型的常见样式及其加工要点。

(1)、横卧式。主干向一侧下弯横卧,但不下垂,顶部上翘,侧枝分别向上和向左右伸展,第一侧枝逆转弯曲。

(2)、斜干式。主干向一侧倾斜,尾端上翘,册枝成水平状伸展,第一侧枝逆转弯曲。

(3)、悬崖式。主干向一册下弯,成悬垂状,侧枝左右展开,第一侧枝回转成为顶柱,主干末端适度上翘。(4)曲立式。主干左右弯曲,但仍保持向上的生长态势,树形粗壮、古朴,侧枝层次高低分布有序。第3课 家居布置大比拼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美化家居的能力。

2、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爱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哪些美的家居?你觉得她哪儿布置得最美? 家是人们生活和休息的地方,一个雅致、美观的家居,会使人感到舒适和温馨。自己动手美化家居,不仅别有趣味,而且会使你的家更有个性,充满美丽。从三年级至今,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劳动本领,现在正是一展身手的时候。

二、美化家居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家居要整洁。要经常打扫、整理家居,使家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劳动课上学到的劳动技能该派上用场了。

二是要绿化家居。我们已经学会种植许多植物,如果能使家中的阳台、窗台充满绿意,经常有鲜花开放,如果你家的院里、篱笆上能爬满爬山虎、牵牛花、三角梅,如果你的窗前有一盆吊兰,书桌上摆着小巧玲珑的仙人球,如果你的客厅长着造型奇异的龟背竹、榕树,如果你的卧室插着一二株水载植物,如果你的家还养着小金鱼、小龟之类的小动物„„想想看,那是一个多么生机黯然的家啊!如果这一切都是你创造的,你的心情会怎样? 三是要对家居进行装饰。我们己经学会使用多种劳动工具;学会利用纸、剪纸、编结、布艺、泥塑、插花等技术;学会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美术课,我们还学会创作各种艺术品„„如果能用你的手艺技巧和你的作品家居,一定会使家有一种独特的美。第4课 种绿萝

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种植绿萝的基本方法。

2.通过种植绿萝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绿萝又名黄金蔼,叶秀姿美,株形轻柔飘逸,是人们钟爱的观叶植物,将它摆放在室内,可以悬挂可以攀援,橱顶、茶几、书桌均可放置,它既可用泥土栽培,也可以用水来培养。它能改善、净化室内空气,因此绿萝被称为“多功能”的观叶植物。

二、向学生介绍种植的方法。

水栽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泥土栽培一般用扦插的方法。每年5“9月间,剪下带有2飞个节的枝条,插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里,至少要有一个节埋入土里,一个节露在外面,然后浇透水,放在半阴处,一般都能成活。也可以把枝条想养在水里,等长出根后在移栽。

绿萝有粗壮的茎,蔓性茎长有许多气生根,枝条悬垂,可以附着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因此,当绿萝长到一定长度,可用棕皮包裹柱体作为附着物来栽培,称为图腾柱。因为棕皮柱内可以吸收一些肥水,当绿萝依附它时,可以吸收柱内的养分而生长。

由于绿萝原产所罗门群岛及亚洲的热带地区,因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阴,为了提高它的观赏效果,将它放置在半阴的环境下,会使叶色鲜亮、富有光泽。

三、栽种时应注意: 在室内栽种时应注意:无论那个季节,只要室温在15℃以上,就应每天坚持浇一次水。为了使植株生长强健,在生长期内,每半个月要施一次液肥。

第5课 扦插三角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扦插的有关知识,学会扦插三角梅的基本步骤和管理方法。

2、培养学生对美化环境的兴趣以及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插条的剪取和扦插的方法。

2、难点:选取插条。

三、教学过程

(1)、观察三角梅。

(2)、怎样扦插三角梅。教师先讲扦插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步骤。然后教师示范如何选取

枝条、削枝条、扦插人士、浇水保湿等几个环节。尤其着重介绍选取枝条。

(3)、学生练习剪取枝条,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发现的情况。

(4)、指导看图,按步骤扦插三角梅。(每个花盆扦插两枝)

(5)、教师小结扦插全过程以及如何管理好杆插苗的方法,保证第二年就会开花。

(6)、布置实践创新的几条作业。

①、观察扦插苗成长情况的记录表可填在课本上,写明时间和生长情况,比如什么时候长

芽、生出叶子、长成小枝条等

②、给三角梅造型,可以结合生活实践,把看到的造型在班级里交流,让大家的创新有所 启示。

③、写作文和感受应注重动手劳动的思想感受。第6课 花卉换盆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花卉换盆的常识和基本方法、步骤。

2、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学会花卉换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花卉种植一两年后,逐渐长大,土壤变得结实,肥力下降,这时就要进行换

二、换盆的步骤如下:

1、控岁收边。暂停浇水2”3天,使盆土干缩,如果迟迟不收边,可用花铲紧贴盆的内壁依次插一圈,使图与盆壁分开。

2、倒盆。一手托花盆,一手拍打花盆壁,使土团松动,再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插入盆底孔洞,顶出土团,或将植株连同土团一起倒出来。

3、切削。多年生花卉换盆时,先剥去土团表面褐色的网状老根,再用花铲剔去土团面上、周边、底部的土。修剪去枯根、盘绕跟和老根。

4、移植。在稍大些的花盆底部先垫上一层土,把苗土居中栽好,深浅要适度,然后把土填满,并稍稍晃动花盆,使得土填得充实些。

5、浇水。换盆后,第一次应浇足水(直到水从盆底渗出为止),使根与土壤密接,以后保持湿润即可。最初几天应放在阴湿处,以后再放到通风、有阳光的地方注意:如果花盆较大、较重,应请大人帮忙,不要勉强地提、抱,以免受伤。

第7课 水果沙拉的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水果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水果的种类、营养价值,吃法等,提高学生食用水果的水平。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水果沙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3、对自己或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能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展示自我的能力,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2、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培养劳动情趣。教学重点: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各种水果,案板,水果刀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游戏:老师今天请来几位水果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都是谁吗?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来把这几位朋友请出来吧。

2、讲解游戏规则。

学生猜测。产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认真聆听游戏规则及积极参与游戏。

二、激发学生探究

1、水果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朋友了,因为水果不仅味道好吃还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佳肴,你们知道他们都有哪些吃法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做美味的水果沙拉(板书课题:水果沙拉)学生回答:生吃,熟吃,榨汁,水果沙拉等。

三、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1、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的水果沙拉吧!

2、看完图片,你知道水果沙拉的主角是谁?

(板书)学生发言:水果,沙拉 沙拉有什么作用?

3、那我们需要用那些工具来装扮他们呢?(板书)水果刀,案板,果盘,牙签等等。

4、在家里谁看见过妈妈制作过水果沙拉,你能说说制作的过程吗?

生自由说,学生互相补充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水果沙拉“菠萝船”的制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5、看完录像,谁能来总结一下制作步骤(课件出示)学生试着总结。(切水果、摆水果、洒沙拉酱)

6、刚才“菠萝船”的制作老师为了造型需要水果是用特制的勺子挖成的,平时我们经常要用到切的方法,老师给大家重点示范一下切苹果 学生现场观看老师的操作并模仿学习

7、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问题呢?或者想跟大家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8、现在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分工,并记录下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情况。

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9、现在我们准备就绪了,就请同学们开始行动吧!老师会用照相机记录下你们活动的精彩瞬间,留下大家的成长足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小组中开始制作水果沙拉。

小组成员观看老师的示范,自己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四、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做好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台来,并环场一周请其他组的同学观看并请小组长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作品。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评一评你最喜欢的作品。(3~4个同学)

3、看了这么多,也听了这么多,老师有些垂涎欲滴了,可以品尝吗? 请每组派出一名品尝师来品尝一下

3、请品尝师评一评味道如何?

老师觉得每件作品都各有特色,也很优秀,所以老师决定给每个小组都颁发巧手奖,请小组长来领取奖杯,同学们用掌声表示祝贺吧!

五、师生共同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小结:用你们的巧手为父母和家人也制作一盘美味的水果沙拉,好吗?

3、最后,用我们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口号来结束本节课,我们的口号是:我实践,我成长!第10课 树叶贴画

设计意图:

中午,我和小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一阵风吹来,小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孩子们开心极了。有的说:“老师这树叶像小船”“还像什么呢”我便追问道:“像月亮”“像黄瓜”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那我们能不能用树叶拼成一幅画呢?孩子们听了个个欢呼雀跃。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

3、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活动准备:课前收集各种落叶。浆糊、画纸、彩笔等。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树叶,知道它们有大有小、形状不一,可以组合成各种图形。

2、(1)、小朋友检到了很多树叶,看看这些树叶一样吗?

师取两片树叶,摆放在一起,拼成帆船样,提问:你们看象什么?(象帆船)那我们怎样让这幅画变得更加漂亮呢?

(2)、教师把两片树叶拼贴好后,用彩笔添上小旗子,在周围画上海水、海鸥,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还可以作成什么?

3、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告诉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有不同的图形,小朋友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最后用浆糊粘贴固定。

4、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大胆作画,并选用合适的树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5、欣赏作品。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树叶,区域活动玩。第11课 编篮子

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编篮子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篮子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既可用来乘东西、买菜,也可用来做装饰品。

二、制作过程。

材料工具:塑料打包带,铁丝。小刀、剪刀、钳子 操作步骤:

1、横竖各取7根50厘米长的塑料打包带,纵横交叉编成篮底。

2、用铁丝在篮底四周编上一圈。

3、将打包带往上折,竖起来,再添入横向打包带,交叉编五六圈,篮身就编成了。

4、用铁丝弯成一圈做篮口边,将余下的打包带绕过铁丝后插入篮身内,篮子就编好了。

5、将二三根打包带编成绳状或用粗铁线从篮身的两边插入,扎牢两端,做成提手,篮子就编好了。

第12课时 制作风筝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风筝掌握扎线、定位、粘贴、打结的基本技能。

2、制作一只风筝或者小组创作一只风筝,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研究、小组合作的精神。

3、通过制作风筝让学生感到通过劳动带来愉悦的感受。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

教学准备:

1、竹篾、挂历纸或桃花纸、双面胶、棉线、剪刀等。

2、几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教学过程:

1、引发动机、激发兴趣。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风筝的历史,知道了风筝的发展变化,还看了许多风筝的图片,今天大家带来了许多风筝,是不是想放放风筝了,请各组自由放风筝去吧!

2、发展活动

(大家刚才玩了风筝,开心吗?可是这些风筝都是你们买来的,要是自己制作一个风筝那会更有趣的。)

a、你们在玩时发现风筝有什么特点?(形状多样、风筝对称等)b、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制作一只风筝。

c、各组可以两人或者三人合作做风筝。(要求:安静、默契、动作迅速。)材料:配套风筝材料。如果有能力小组想自己创作风筝,材料自领。碰到疑难问题可以请教在坐的教师。

d、学生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e、各组把做完的风筝进行试飞,试飞成功的教师给以奖励。试飞成功的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失败的原因找不出请求老师的帮助。(重心不对、风筝纸捅破、尾巴太轻、尾巴太重。线角度不符合要求)。f、学生一边调试一边修改。各组别汇报试飞结果。g、大家畅谈做风筝的收获与感想。

h、教师小结,归纳建议:风筝骨架要对称,风筝面料应完整粘牢,要找准重心 第13课 自制贺卡

目标要求

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准备工作

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

(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

(学生:好!板书:自制贺卡)

二、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

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

(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

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 贺卡。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试制贺卡(可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

(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

(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三、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

(出示两种贺词。第一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几句祝贺语;第二种是一些蕴含着对教师感激和爱戴的优美语句。)

(学生观察讨论)

(2)、学生试说。

教师节快到了,你最想对自己敬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①、指名学生说说。

②、学习小组互说,老师巡回指导。

(3)、写贺词。

①、导入:大家说的不但投入,而且都包含对老师的敬佩之情,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送给敬爱的老师!

(学生拟订贺词,教师巡回指导)

②、交流讨论。

·读一读。贺词写好了,谁愿意在班里面把它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贺词,教师相机指导)

·改一改。请大家按照刚才修改的方法,把自己所写的在学习小组里相互改一改。力求写的通顺,优美!

(学生交换贺词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写一写。贺词都拟订好了,也改好了,同学们把自己的贺词誊写到贺卡上,记住!这是送给老师的贺卡,字可要写的漂亮哦!

·出示两张式样新颖、贺词优美的好贺卡,表扬激励。

四、学写信封。

(1)、导入:贺卡做好了,我们如何把自己亲手做的贺卡寄到老师之手呢?

(2)、指导信封的填写方式。

第一步:邮政编码的书写。

第二步:地址及收信人的填写。

第三步:贴邮票。(学生练习书写信封,老师巡回指导。)

五、同学们,今天你们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你们所敬爱的老师。我想当老师们收到你们的贺卡时,一定非常的高兴,为人们自豪,回家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们的贺卡快快寄到老师们的手中,好不好? 第15课 劳动工具的创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劳动工具的创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劳动工具的创新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使学生明白无论什么劳动工具,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得到以不断创新的,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参加劳动,不断改进劳动工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们在劳动中又发明了劳动工具,而每一次劳动工具的创新都使人类的生活向前迈进一大步。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例,就可知劳动工具 的创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初的劳动工具是刀耕火种,既原始又落后,劳动效率低下。以后人们创造发明了铁器,用铁器制成的锄头挖地,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人工挖地太辛苦,人们就发明了犁,利用畜力来为人类服务,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效率。后来,人们又对畜耕进行改进和创新,使用机械耕地,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使劳动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二、讨论。

6.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六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2.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都知道了当时的情况是极其危险的,要朗读出危险的语气。指导朗读。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海中救援》。4.齐读课题。5.学生质疑

谁在海中救援,结果怎样?

6、交流答案,检查预习。

二、学习课文,朗读理解 1.学习课文2到6小节。出示学习单:

(1)读2、3、4、5小节。(2)学习生字

(3)划出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并说说感动的理由。

2、交流反馈。

出示重点句子并指导理解和朗读。“当救援的小艇——回家的路” “他的母亲——唯一的依靠”

“妈妈,我必须去——消失在黑暗中” “汉斯正站在——我哥也在”

指导品析并朗读,结合内容指导学习生字,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第1句结合学习生字:营、搏、懈、怠

a.小组开火车读生字。注意“营”是后鼻音。b.查字典理解“毫不懈怠”。(懈怠就是松懈懒惰。)c.为“搏”找姐妹字。

第2句结合学习:哀 依 靠(形声字)第3句结合学习:吻(换部首)

7.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七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公因数概念的过程。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印有长方形的纸,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硬卡纸做的)、水彩笔

一、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p79-81

2、解决“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么想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3、有什么疑惑?

4、回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与同桌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出示问题,明确要求。*王叔叔家的贮藏室要铺地砖了,可选择什么样的地砖让他挺伤脑筋,能帮帮他吗?我们来看看他的要求。

*王叔叔对于地砖有什么要求?

当学生提到一些重点要求,例如:整块,整分米时,教师利用课件使这些重点要求下面出现下划线。

追问:整分米是什么意思?整块呢?在铺地时有时剩余的部分放不下一块地砖时,我们就要把地砖进行切割,那么这样做符合王叔叔的要求吗?

2、初步感知

*王叔叔家贮藏室的地面是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整块正方形地砖把它铺满,该选择边长是几分[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米的地砖? 生汇报课前自学的情况。

*到底哪种方砖符合王叔叔的要求呢?还有没有其他答案,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好吗?(每位同学都有一张纸,上面的长方形代表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地面,学具盒里的几种正方形纸片,代表了几种边长为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你们可以动笔在纸上画一画,也可以动手铺一铺,每位同学选择一种边长的“地砖”铺在“地面”上,只要铺满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就可以了,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选出符合条件的方砖。)

三、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汇报,揭示概念

①通过亲自动手铺,找到符合要求的地砖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学生汇报。②边长一分米的方砖沿着长边和宽边各铺几块? ③边长2分米和4分米的呢?

小结:看来边长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方砖确实符合要求,那你们为什么不选择边长3分米和5分米的地砖呢?

(引导孩子说出由于3只是12的因数而不是16的因数,5既不是12的因数也不是16的因数。)

追问:也就是要满足用整块方砖铺满地面的要求,地砖的边长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补问:你们说的都对,它必须是12和16共同的公有的因数,12和16公有的因数有哪些? *我们就把1、2、4叫做12和16的公因数。(师板书)*谁还能完整地说一说?(多找几个孩子说以深化概念)*如果王叔叔想选择铺的最快的一种地砖,该选择边长是多少的地砖? 生回答。

*4也是公因数中最大的,我们就叫它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师板书)

2、用集合表示

我们还可以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几个数的公因数。左边是表示12因数的集合,右边是表示16因数的集合,两个集合慢慢相交,重合的部分叫做什么?4呢?对照这个集合图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学生汇报。

3、巩固:了解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以后我们再遇到选择地砖的问题,怎么做就可以了? 生回答。

四、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那你们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试着找到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找到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2、做完的同学可以和同位说一说,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法。汇报时让学生自己说找的过程。

3、还有别的方法吗?(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书中还为我们介绍了其他方法,打开书81页自己看一看。学生自己看书。

4、书中还为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演示课件,使第二种方法更直观,展示出过程。

5、观察: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与他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师: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18和27,还适用于所有自然数,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他们公因数的倍数,他们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五、巩固练习

1、做81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帮助学生推导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是1时,那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最大公因数。

2、做82页第3题。

3、做83页的第7题。

(反思:实际教学过后,感觉这些练习有些难,尤其做一做,不能简单的把4个小题出示给学生,再让他们去找每一组的最大公约数,然后说一说发现,因为对于最大公约数的求法还应再做一些练习)(对于做一做,可以先出示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4,8),让学生找出他们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再出示一道(9,27)、(8、16)学生可能会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回答问题的速度会有所提高,这时教师再出示一个(20、10)可能有的学生不等教师写10就抢着说20,等老师写完后发现原来是10。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发现。)

六、课堂小结

8.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八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关系;知道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零。

2、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会用正负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

师:这是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猜猜看,这时的气温可能是多少度?(指名口答)

(评:以温度引入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猜温度”既能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1、认识温度计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多媒体出示温度计图)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温度计上有两种计量单位:一种是摄氏度,一种是华氏度。我国统一使用摄氏度。

师:[多媒体出示标有沈阳温度读数(零下20℃)的温度计]谁能读出图中沈阳的温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口答)

师:(多媒体依次出示读数为零下22℃、零下18℃的温度计图)这时的温度又是多少呢?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评:认识温度计是本环节的教学要点,而正确地读出温度计所示的零下温度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零下20℃、零下22℃、零下18℃的对比练习,既突出教学要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例1。

(1)教学正、负数读写法

谈话:同学们,咱们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在气温上有很大差异。当沈阳还是千里冰封的世界时,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又是多少呢?咱们一一下。(多媒体出示三幅温度计图:沈阳零下20℃;南京0℃;海口零上20℃)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能看出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吗?你能说说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还能得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交流。)

师:沈阳和海口的气温一样吗?为什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学生记录后,展示、交流。)

师:数学语言需要交流,交流就要符号统一。(展示并板书-20℃、+20℃)这是科学家规定的记录方法。

讲解:“-”是负号,“+”是正号,要写得小一点。-20℃读作负二十摄氏度;+20℃读作正二十摄氏度。+20℃也可以简单记作20℃。

(2)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标有吐鲁番盆地某一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图:零下9℃、零上27℃)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吗?[指名反馈,教师揭示

(板书):-9℃、27℃]

[评:通过练一练,既可以使学生更为准确、熟练地掌握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又为引入例2起到过渡作用。]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师:吐鲁番盆地的早晚温差非常大。人们常这样来形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与它的地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出示例2: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2)教师讲解“海拔”的含义。

(3)你能用以上的方法表示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板书:8844米、-155米)

(4)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说一说分别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黑海海拔高度是-28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拔是-11034米。

(评:两道例题两个层次,例1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负数,并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例2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例1中温度的表示方法,类推出海拔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一详一略,一扶一放。)

三、抽象概括,沟通联系。

1、揭示概念。

师(指板书):这里有许多数量,如果把它们的单位名称去掉,就得到一个个的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师:像-20、-9、-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你还能说出几个负数吗?能说得完吗?

像+20、27、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你还能说出几个正数吗?能说得完吗?

揭示课题(板书)。

2、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九页“你知道吗?”)

3、认识0与正、负数的关系。

师:你认为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结果)

0与负数比、0与正数比,大小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

[评:揭示正负数时,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由具体数量抽象出数)”的过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让学生列举正、负数,可以初步感知正数的个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一第四题)

2、你知道这些温度吗?读一读。(教科书练习一第五题)

3、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多媒体出示地图,闪烁温度:石家庄﹣5℃、长春﹣10℃、杭州5℃、桂林10℃)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比一比这几个城市温度的高低。)

4、小明的一则。

今天天气很热,大约有10℃。好多爱美的女士为了避暑都打上了遮阳伞。

我跟着爸爸来到他上班的冷食加工厂,一进加工车间,感到凉飕飕的,估计温度大概有-15℃。爸爸打开冷柜,马上有一股寒气袭来,我猜冰柜里的温度大约有8.9℃吧。

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同学,我们就聊开了。洪军说:前几天,他们全家到泰山旅游,爬上了海拔﹣1545米的山顶;晓玲说:他们全家去了连云港,听说连云港海的最低处是海拔34米呢!

这则中有些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你能找出来吗?你知道怎么改吗?

[评:以的形式展示数学内容,既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又有利于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五、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你有哪些收获,分享,好吗?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课外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搜集一些可以用负数表示的数量。

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体现了如下特点:

简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在引导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教学正、负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联系生活感知正数和负数意义相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人感到简洁、明快。

贴切。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经验。老师注意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活动。使得学生乐学、深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始,老师让学生猜测沈阳大雪时的温度;接着自然地将温度计引出,并让学生自主交流温度计的有关知识;既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人感到真切、自然。

充实。数学重在思考。认识负数时,借助温度计和海拔,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议一议等数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负数、理解负数,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了“感知——探索——建构——应用”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增强认识,落实目标。使人感到实在、高效。

9.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九

通过本次研修磨课,我有了更多收获和认识:

1、反思整个磨课教学过程,自认为本次课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动手机会多。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用足用好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扩展教材,真正发挥教材的导向功能。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积累科学活动经验。

10.小学六年下册教案--负数教学反思 篇十

1.使学生认识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 准备

1.多媒体课件。2.作业纸。

3.分数卡片、信封袋。4.记号笔、白纸。

板书 设计

约 分

例1:把化简。例2:把约分。== 板书约分的两种形式 == 板书分母是9的 == 所有最简真分数。

教学 过程 教师边导边教

学生边学边练

评 析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孙悟空比本领。2.指出下面每组数中的公约数(1除外)。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选择第三道题问:你是怎么想的? = = == 利用该知识,把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另一个分数。

快速口答

突出回答8和21只有公约数1,所以8和21是互质数。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回顾知识的效果。

有简洁的导入:孩子们对孙悟空这一神话人物充满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领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用一句简短而富有神秘挑战性的话语“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特神奇,你们想不想也学一招?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创造第73变,变分数!”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激情。

二、理解 最简 分数 及约 分的 意义。

1.尝试“变”分数。例1:把化简。活动要求:

(1)这个分数要和大小相等。

(2)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2.了解约分的概念。

(1)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有什么关系?

(2)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举例:把化成就是约分。

要求学生变出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把变出的分数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就变几个。

与四人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学生找还有哪些过程也是约分。

有明确的学生自学内容:在提出了学生变分数的小组合作的要求后,老师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相互提点,发现约分的实际概念。

有精要的重难点讲解:让学生在老师例举中找到约分的概念,尝试着进行概括,并从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提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这样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最简分数。

(1)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了?为什么?

(2)像这样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3)找出最简分数练习。

分子、分母为互质数。

举例说出几个最简分数。

强化最简分数的概念.有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及时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检测,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小结,概括适当的方法。

三、自主 探索,合作 交流,总结 方法。

1.你能根据我们化简的过程找到约分的方法吗? 打开书p100,看看书上是如何说的?

2.自主探索约分的形式。把一个分数进行约分? 教师板书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a、逐次约分法。b、一次约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约分得。

3.小结:我们既可以用它们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去除,一步一步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直接约分。

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约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同时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注意到约分的方法中关键的地方。尝试练习。例2:把约分。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过程。

在书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各个数位对齐。最后都要约成最简分数。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下面各分数进行约分。写在作业纸上。(视频展示)

有恰当的学生自学引导: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知识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教师的一步步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

四、巩固 练习。

和悟空打擂台。1.判断:

2.说出分母是4的所 有最简真分数。3.

4.用最简分数表示出小明每一项内容占一天总时间的几分之几?之后看表提问题。5.每人从信封袋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分数卡片。(1)最简分数上台。

和最简分数相同的分数起立。

(2)从剩下的同学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帮最后两名同学找最简分数作朋友。

判断并说明理由。

写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先判断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进行约分。

上学8小时 睡眠10小时 劳动1小时

做家庭作业2小时(含课外阅读时间)餐饮休闲3小时

按要求参加活动,综合考核学生判断最简分数和对分数进行约分的能力。(用记号笔现场写)

有实效的对重、难点的检测和练习:创设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学习材料,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学好数学,为生活、生产服务,学数学真有价值。题目充满趣味性。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独创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总结 提升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了解了什么是约分、最简分数、怎样约分„„

有简要的课堂小结:及时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梳理,加深学习的印象。课后 延伸

寻找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牢固的掌握知识。总评:

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本课即选取了孙悟空这一形象贯穿全课,让学生与孙悟空比试、学习72变、打擂台等,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眼口手脑密切配合,为学生提供观察演示练习的机会,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在理解约分的意义后,继续通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口头表达自然形成最简分数的概念。概括地总结本课内容是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抓住重点精练概括的能力。

之后,又提供一定数量针对性强、难易适度、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还结合练习有机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上一篇:病虫害复习题课件资料下一篇: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