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共10篇)
1.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篇一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劳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六年级:科学六年级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前面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接着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包括条形材料抗弯能力与形状的关系、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在此基础上探究框架结构的特点,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并展开设计制作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从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玩具电动机原理,然后以电能为中心认识能量及相互转化,再扩展到宏观的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调查资料。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并能够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2.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篇二
1、图甲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若如图乙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A端上升 C.不能平衡,B端上升 D.无法判断 答案:B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① 明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右端下倾,那么他应该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现已在左端A点挂有4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钩码应挂在何处?(请设计两种方案,在下图中画出)
3、如图3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5、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
6、小丽同学利用如图9-7所示的装置研究磁和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出初步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比较乙、丙两图可知: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7、如右图杠杆尺,如果一个钩码为0.5牛,那要杠杆平衡,弹簧秤的读数为()。
A、1牛 B、2.5牛 C、3牛 D、5牛
8、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利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右图所示。在拉起吊桥过程中()。
A、吊桥是省力杠杆 B、A点是吊桥的支点
C、吊桥是费力杠杆 D、不省力也不费力起到方便的作
连线题
1.把下列塑料瓶部位与科学道理相连。2.把下面桥梁与主要属于哪种类型相连。塑料瓶上部 圆顶形,抗力好 斜拉桥 高架公路桥 塑料瓶中部 类似圆顶形承受力大 梁桥 上海杨浦大桥 塑料瓶底部 圆柱形,容量大 浮桥 江阴长江大桥 塑料瓶花纹 螺纹,打开方便点 悬索桥 用水的浮力承载桥面 塑料瓶瓶盖 增加摩擦力大 拱桥 西藏拉萨铁路桥 3.下面的装置分别运用什么简单机械,一段钢管撬石块 自行车摆脚
大桥引桥 斜面 螺丝钉的螺纹 自行车把手 滑轮 小刀刀刃
扳手扳螺母 轮轴 旗杆顶部的装置
杠杆 螺旋开关
1、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测:斜面可以省力。因为人们搬运重物时,常常斜搭一块木板,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实验器材:长木板、测力计、木块2个、钩码等。实验方法:
①用木板和1个木块搭一个斜面;
②用测力计直接向上提升木块、木块和1个钩码,记录力的大小;
③沿斜面拉动木块,测量并记录拉力;再在木块上加上1个钩码沿斜面拉动,记录拉力。④比较直接提升重物和沿斜面提升重物所用的力。实验现象:沿斜面拉重物的力小于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升重物省力)。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
2、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斜面越平缓越省力。研究的问题: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吗?
我的猜测: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实验器材:长木板、高度不同的木块、重物(小车)、测力计。实验方法:
①用不同高度的木块和木板搭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重物,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拉力)。③比较拉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坡度小的斜面上拉力小。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3、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线圈匝数 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线圈匝数 有关吗? 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1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我不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铁钉等
我改变的条件:线圈匝数。分别绕20匝、40匝、60匝 实验过程:
①作一个线圈匝数是20匝的电磁铁。通电,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②把线圈匝数增加到40匝、60匝,分别通电后接近曲别针,记下每次吸起的个数。③比较三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2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少,6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 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2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我不改变的条件:电磁铁、铁钉等
我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分别用1节、2节电池。实验过程:
①制作一个电磁铁。连接1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②串联2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③比较两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实验现象:电磁铁连接1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少,连接2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串联电池个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5、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系吗? 我的假设: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系。我不改变的条件:“桥墩”间的距离、纸的宽度
我改变的条件:纸的厚度。分别为1倍厚、2倍厚、4倍厚。
实验材料:用打印纸裁成的20×6㎝纸条、2个同样的小木块、曲别针、尺子等。实验方法:
①把木块相隔10㎝做桥墩,把1倍厚的纸条搭在桥墩上做桥面。往桥面的中间放曲别针,到桥面垮下为止,记下承受的曲别针的数量。
②移开1倍厚纸条,分别换成2倍厚纸条、4倍厚纸条做桥面,同上进行实验,分别记下纸桥承受的曲别 针的数量。
③比较三次实验的数据。
实验现象:1倍厚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少,4倍厚的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多。实验结论: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连线题:
电池 太阳能 核电站 化学能 风力发电站 原子能 光电池 机械能 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发电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等有关。右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 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甲和乙两个装置。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电源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分析甲和丙两个实验,实验条件相同的是 线圈的圈数,此对比实验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电流强度 的关系。
(3)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S 极。
3.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篇三
实验材料:显微镜、池塘或鱼缸里的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滴管
实验方法:
1、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微生物。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3、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周围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实验现象:观察到水中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如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实验结论:水中的微生物是生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二)实验名称:铁生锈与水有关吗?
实验材料:铁钉、水、菜油、试管
实验方法:准备两根完全一样的铁钉,一根完全浸没在有水的试管里,另一根完全浸没在有菜油的试管中,过几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过了几天,放入水中的铁钉生锈了,放入菜油里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三)实验名称: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实验材料:铁钉、菜油、试管
实验方法:准备两根完全一样的铁钉,一根完全浸没在有菜油的试管里,另一根放在空的试管里,过几天后观察。实验现象:几天后,空试管里的铁钉生锈了,放入菜油试管里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四)实验名称: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实验现象:几天后,空盘子和水盘子里的铁钉生锈了,菜油盘子里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说明: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空气和水。
(五)实验名称: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中间凹,四周高,大小不一,无规则的排列。
我猜测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被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模拟实验材料:铁球、玻璃球和沙子。
模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把沙子堆成一堆,然后从不同角度用铁球或玻璃球模拟陨石撞击陨石撞击沙滩,在沙滩上留下了多个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实验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很有可能是流星、陨石撞击后形成的。
实验名称: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广口瓶、细石子、清水、镊子、浸过墨水的纸巾
实验方法:
1、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2、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盖住,再慢慢往上面喷水。
3、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瓶子底部的水
实验名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进行观察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1、用小刀把整个洋葱切开并取其中的一片,用刀片在洋葱表皮切割。
2、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液体放在载
玻片中部。
3、用镊子夹取一小片切割好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中。
4、用碘酒染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4.科学实验室学生守则 篇四
2、未经允许,不能触碰实验室的器材,包括水龙头和学生电源。
3、实验前须认真听取老师讲解有关实验问题,看清老师的示范。
4、实验开始前,需安静等候老师发放实验材料,然后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如发现短缺或损坏,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分析结果、交流分享。遇到任何问题,不能擅自出位,需举手向老师示意。
*6、实验过程中,老师击掌示意或者喊“一二停”时,需放下手头上的东西,坐端正听从老师安排。违反者取消做实验的`机会。
7、实验结束后,清理好实验用品,按原来的样子收拾好,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遇有损坏、丢失仪器时应及时报告。
5.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篇五
一、P14第5课 蜡烛的变化
方法有:
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
2、点燃。教材P14有个实验记录表:蜡烛在点燃、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 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实验得知,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二、P16第6课 食盐和水泥
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一)食盐的变化器材: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方法: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二)水泥的变化器材: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方法: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总结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三、P19第7课 铁生锈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变化现象,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重点是培养对比实验的能力。做“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需要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实验方法: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
1、空气,2、装满水,2、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P39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主要是模拟实验。
四、P41第14课 白天与黑夜
先根据照片及讨论,引出:地球上有昼夜,昼夜最主要的不同、造成昼夜不同的原因。再让学生想“站在宇宙中”,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设计实验。师生共同研讨出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观察实验现象。这时,使学生注意地球仪不要转动得太快。调整手电筒与地球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最好找个有毅力的孩子负责手电。实验中一般会出现两种转动地球仪的方法:一个由西向东,一个由东向西。到底怎样转动,让大家根据平常看到的现象来判断:车向东行驶景物向西,车向北景物向南。思考:当看到景物由东向西时车该向哪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为了观察更清楚,首先确定一观察点(北京、上海都可以)。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会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经过探究得出了地球仪由西向东转,手电筒光线照亮半个地球不能移动,观察一个地方的昼夜变化。
五、P47第16课 四季更替 说说生活中对四季的认识。
说明四季带来的主要变化是气温和昼夜的长短,昼夜长短也影响气温。这样开始使学生精力集中到四季变化主要是气温变化造成的。气温变化原因猜想
一、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形成
一月初 147100000千米 冬季近日点 七月初 152100000千米 夏季 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二、地球自转 根据前面学的知识,自转一周为24小时,如果是自转形成,四季变化应当每天一次。
三、地球公转 让学生探究如何公转: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
1、(1)一年循环一次,得出周期一年;(2)方向应从星空逐渐西移,认识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如果地轴直立、地轴不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注意观察,太阳直射点是南北变化的吗?此时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只射赤道。明确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北端指北极星。发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接受到太阳光照射面积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阳光照射面积大,北半球受到热量多,气温就高,是夏季;反之,北半球是冬季。当直射点在赤道时,南北半球照射面一样大,热量一样多,从而形成了四季。
六、P49第17课 弯弯的月亮
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圆缺变化的,十五是圆的,初三是弯的……
2、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明确月球不停自西向东绕地球运动。
6.科学实验作文六年级 篇六
于是,我和爸爸便迫不及待地准备起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一个生鸡蛋,半包盐和一根筷子。我把这些材料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以后,先在玻璃杯上盛上清澈的水,再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只见鸡蛋先晃了几下,接着便慢悠悠地沉入杯底,再也不动了。我不慌不忙地往杯子里放了一点儿盐,用筷子慢慢地搅拌一下,鸡蛋动了一下,一会就没有反应了。不过,我还是信心十足地一边放盐,一边轻轻地搅拌,这时,我发现鸡蛋好像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轻轻地往上浮,可是只是露出了一点点的尖,然后就晃晃悠悠不动了唉,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有点泄气了。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再多放一些盐吧,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轻易放弃。听了爸爸的话,我好像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一边搅拌一边加盐,想让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充分一些。接着,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鸡蛋看,只见它一边左右晃动,一边慢慢向上浮,最后终于离开水面,探出头来了,我开心极了,鸡蛋好像也明白了我的心思,摇头晃脑,向我表示感谢呢啊!成功了!我拉着爸爸开心地笑了
我又继续翻看那本科学杂志:原来,在清水中加入盐,水的密度就变大了,浮力也跟着变大,鸡蛋就浮上来了。我恍然大悟,这就是鸡蛋跳舞的真正原因呀。
7.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篇七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大领域。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在这--单元里,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亲自动手实验接触微生物,使他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问题,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实验的类型、因果假设、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
二、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科学老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和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实验材料的制作,以及学生实验的课前准备、课中指导工作等。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4、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让学生原本较陌生的、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8.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篇八
绵白糖:晶体细小均匀,颜色洁白,质地软绵
味精: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对着光看它会软的,背光看就一块白糖,如果放大镜看它是颗粒状的!
食盐棱形
白糖 立方体
味精柱形
碱面粉胶状
维生素C的晶体像一簇簇针状。
4.放大镜下晶体的各种形状:白糖、食盐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碱面的晶体是一簇簇针状;水晶的晶体是立方体,像金字塔;黄铜矿的晶体像立方体;雪花的晶体像梅花;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那一些较大的环形山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而那一些小的环形山是因为陨石雨撞击月球而形成的。
测试历程(1)从不同高度往沙土模型里丢下巨细不异的石子。
需要解答的题目:石子撞击的坑是不是是高度越高就越大?
假定:沙土模型各个点的硬度都是不异的,且是绝对平整的。
测试预设:筹办巨细不异的石子、沙土模型,之后从不同高度往沙土模型丢石子 测试记载:从高处丢下的石子造成的坑比从低处丢下的石子造成的坑深。
论断:从不同高度往沙土模型里丢下巨细不异的石子撞击的坑是高度越高就越大。
(2)从不异高度往沙土模型里丢下巨细不同的石子。(应该是“不同”)
问题: 石子撞击的坑是不是是石子越大就越深?
假定:沙土模型各个点的硬度都是不异的,且是绝对平整的。
测试预设: 筹办巨细不同的石子、沙土模型,之后从不异高度往沙土模型丢石子 测试记载: 大石子造成的坑比小石子造成的坑深
论断: 从不异高度往沙土模型里丢下的石子撞击的坑是石子越大就越深。
环形山形成的缘故原由有:陨石撞击、火山 爆发
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最佳答案:(1)从差别高度往含沙很多的土模型里丢下大小不异的石子。
不懂的题目:石子撞击的坑是否是高度越高就越大?
假定:含沙很多的土模型各个点的硬度都是不异的,且是绝对平整的。
测试预设:筹办大小不异的石子、含沙很多的土模型,然后从差别高度往含沙很多的土模型丢石子
测试记载:从高处丢下的石子酿成的坑比从低处丢下的石子酿成的坑深。
论断:从差别高度往含沙很多的土模型里丢下大小不异的石子撞击的坑是高度越高就越大。
(2)从不异高度往含沙很多的土模型里丢下大小差别的石子。(应该是“差别”)
问题: 石子撞击的坑是否是石子越大就越深?
假定:含沙很多的土模型各个点的硬度都是不异的,且是绝对平整的。
测试预设: 筹办大小差别的石子、含沙很多的土模型,然后从不异高度往含沙很多的土模型丢石子
测试记载: 大石子酿成的坑比小石子酿成的坑深
论断: 从不异高度往含沙很多的土模型里丢下的石子撞击的坑是石子越大就越深。
制造模拟“环形山”实验设计方案
作者:江翔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6 更新时间:2011-12-20 14:40:
43制造模拟“环形山”实验设计方案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江翔宇1396128166
5造一些模拟的“环形山”是小学科学六年级的一个体验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探究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教材实验设计:
准备材料:
盘子、沙子、注射器、胶管、小石头,一杯水
实验方法: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到沙堆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用来证明火山爆发,形成环形山)
2、撞击法:用小石头砸向沙堆,观察现象。(用来证明陨石撞击,形成环形山)
我的实验设计:
准备材料:
一次性杯子(切去一部分,留下三分之一,底部戳个小洞)、淀粉、滴管、一杯水
实验方法:
1、滴水法:在处理过的一次性杯中,放上淀粉,然后用滴管从高处滴水,撞击淀粉,观察现象。(用来证明陨石撞击,形成环形山)
2、喷水法:滴管吸满水,插入一次性杯子底部的小洞,不要漫过淀粉,用力挤压,观察现象。
设计的意图:
首先我对这个实验的材料进行了修改。因为本单元内容之前,我们学习的内容中已经用过滴管和淀粉,所以材料准备起来就相对比较方便。从科学角度来说,淀粉这个材料比沙子更加科学,因为月球表面的确是一些类似淀粉的粉尘物质。淀粉相对比沙子要轻,效果上会好很多。滴管在本次实验中用到两次,提高实验材料的使用效率,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实验效果会更加逼真。
再次,从学生操作层面来说,我的实验设计更加简便,利于学生的操作。同样是喷水法,教材中的方法,需要将胶管插入沙堆底部(这里其实很难插,因为需要出水口朝上)。而我的设计,只需要笔直插入底部小口,挤压就可以看到效果。教材中是撞击法,用小石头砸沙堆,在课堂上孩子砸来砸去,操作也简单的,但是课堂就不容易保持节奏,很容易出现乱子。我的设计,滴水法来模拟陨石撞击月球的实验,就容易操作多了,而且学生看到的现象也比较真实。
最后从实验的效果上来预计,我的实验设计效果会更加好。这个效果是以我前面的设计最为前提的。
改进思考:
9.六年级作文:我的科学实验 篇九
我有过一些有趣的科学经历,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去年暑假制作的小型马达风扇了。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我在老家的大院里玩儿,在外面呆了一会儿就感觉外面热得不得了,可是我又想在外面玩,不想回屋子里,这该如何是好呢?
我冥思苦想了一番,想到了我小时候玩的“小型马达风扇”。
这种“小型马达风扇”是由一个马达,一个小型的风扇叶和两条细电线组成的。它的电力是一个小电池,以前这种小型的配随处可见,因为以前我们都喜欢玩赛车,赛车如果坏了,我们会把它砸开,取下里面的核心配马达。可是这会儿,到哪去找这种小型的配呢?
屋子的抽屉里可能会有吧!我飞奔到了屋子里,飞快地拉开了抽屉,翻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个马达,试了一下,正好可用,真是天助我也。其他的小零我也都找到了,最后我又跑到商店买了一节电池。
制作开始了,我先把小扇叶插到了马达机头上,把细电线连接到马达上,最后把电线接到了电池的两头,这样就通过电线把电导入马达,使小型扇叶转动起来刮起了风。看到风吹出来的那一刻,我开心极了。
10.六年级科学实验总结 篇十
六年级科学实验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开学初,严格按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按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手册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
1、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杜绝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基础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总之,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室安全守则】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实验总结08-10
小学六年级科学考试题09-04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8-14
我好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小学六年级作文07-17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09-09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总结10-12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0-23
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08-10
小学生六年级安全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