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024-11-13

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精选8篇)

1.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篇一

谈谈对自己所在学生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经济与管理学学院学生会主席 张斐 2011800412 摘要:学生组织是大学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组织给丰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高交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提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平台,由于年龄的相似性和自由的组织领导形式,学生组织成为了大学校园里最具有活跃性的一个团体。

引导组织成员向同一个目标奋斗,这是当前最有可能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在缺乏强制约束力的现状下,必须从组织成员个体中获得自发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由我们去引导,那就是促使他们为了相同的目标去奋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创新意识。人对于自己的设想被付诸实施和实施他人的设想来比较时,明显会对于自己的成果更富有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提高学生组织运行效率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学生组织 效率 管理 目标 监督 创新

学生组织是大学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组织给丰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高交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提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平台,由于年龄的相似性和自由的组织领导形式,学生组织成为了大学校园里最具有活跃性的一个团体。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组织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各种问题,由于学生组织大多是由学生自我领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对于组织的参考发展需要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建议,才能够优化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使学生组织获得长足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通过在学生会两年多的工作和在菁英训练营的培训,结合我们经管学院学生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的把握

我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内部管理制度的欠缺,这个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学生组织是非盈利性组织,没有任何的利益挂钩,所以过于森严的内部管理制度会使得学生干部以及具体实施的学生干事产生反感。但是没有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又无法使得一个组织高效、有条不紊的运行。

所以对于制度的把握是一个需要不断考量的话题,我们不能用“制度”来管人,因为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用所谓的制度来管人会将人囿于一个小的框架内,使得工作成果缺乏创意,墨守成规的成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学生组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而用“人”管“人”又显得随意性太大,没有严谨的组织结构不仅仅会使得一个组织无法有效率的运作,更会让组织成员对组织失去信心,这种信心在组织工作中起着一种“向心力”的作用,缺乏了这种“向心力”组织成员难以齐心协力向共同的目标奋斗。

所以我们学生会对此的解决办法是,用大的制度去要求学生干部,只规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的所有创新行为我们都给予理解和支持,在这个框架内的所有创新行为我们都给予理解和支持自身发展的不同,我们对这个框架有不同的解释,这样在既保证了工作得以有效运行的同时,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使得我们的团队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二、组织运行效率的提升

众所周知,学生组织存在着一个通病——低效率。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学生组织的工作只是一个业余项目,并且这个业余项目并不影响到他的主要任务的发展,所以学生组织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处于首要或是次要的地位,而是在于“兴趣”这个层面。

所以在兴趣层面上的约束是很难的,因为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可以强制要求成员完成任务,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完成,所以这种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用一些其他方法降低这种天生缺陷带来的影响。

例如引导组织成员向同一个目标奋斗,这是当前最有可能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在缺乏强制约束力的现状下,必须从组织成员个体中获得自发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由我们去引导,那就是促使他们为了相同的目标去奋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创新意识。人对于自己的设想被付诸实施和实施他人的设想来比较时,明显会对于自己的成果更富有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提高学生组织运行效率的最好方式。

还有一种可行性的方式就是精简会议内容,精简任务内容和目标,延伸任务目的。作为一个在学生会工作的大一新生来说,对于进入学生会的期望在于自身能够得到锻炼,很少会想到为相应的部门做出贡献的层面,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精简会议内容,精简任务内容,并且延伸内容的目的,明确指引他在手头的任务中应该明白些什么、可以得到哪方面的锻炼,让他自己能够意识到这是在为锻炼自身能力而工作。这样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具体执行人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并且会尽力做到最好,这样也能够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综合来说,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必须是自下而上的,只有具体的执行者能够一丝不苟的执行,组织的决策和活动才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最大效率的完成。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校园本就是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地方,而学生组织的自发性与自由性更容易加深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萌发创新的种子。作为学生组织的领导者,如何为组织成员创造一个富有创新氛围的环境和如何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设想并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之付诸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往往组织成员不愿意或者是不敢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这源于他们对学生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不够,我们要做的是创造这种归属感。

我们经管学院学生会极力提倡“家”文化,因为在一个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什么话都可以说出来,什么事情都可以分享,我们也在尽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因为在这种氛围之下,每个人都感受到的是轻松和自由的气氛,这样能使得他们作为这个“家”的一份子,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使得这个“家”能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家”文化的核心力量在于营造一种平等性,没有主席、部长、干事的区分,每个人只是这个家的单纯的一份子,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意识,而且这种创新性想法的提出并不是一个采纳与被采纳的关系,而只是单纯的分享。建立在分享层面上的创新往往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和更多的思考价值。

四、内部机构的协作

我们知道,很多组织都是由不同的小部门构成的,我们经管学院学生会也是一样。我们由十三个部门构成,这十三个部门各司其职,组成了我们的学生会,作为主席,我们要做的就是协调他们的工作,并且将他们的工作有机组合起来,形成1+1>2的效果。

目前我们经管学生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部门之间分化严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分工,都能举办自己的活动,但是没有真正的协作起来。这种情况是由于很多活动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比如运动会,一般都是由体育部来主导,其他部门都只起到了一个增员人手的作用,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要想真正的把一个活动办好,办出特色,就必须要发挥好每个部门在这其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得一个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例如宣传部对于这次运动会是否起到了很好躲宣传作用、网新部是否对运动项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外联部是否为运动会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等等,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要想到发挥我们这个组织中内部成员最专业的一个方面,形成一种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

我们通过学生会的各种活动使各个部门的部长干事都走到一起,相互交流,这其中包括在我们学生会“家”文化基础上的学生会家庭聚会,也包括我们组织各个部门在同一个教室上晚自习等等,这都是为了加强各个部门对彼此工作的了解和熟悉,从而为日后的协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接受批评和监督

我们作为学生组织,不光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定义,作为为学生服务的团体,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作为学院学生会,为的是为全院以及全校的同学服务,而并非管理他们,所以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进步和改正的根源。我们作为学生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工作的方阵和前进的道路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只有接受了同学们的批评和建议,我们才能够不断改进,不断地将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为同学们服务的作用。

我们设立了纸质意见箱和网上意见收集等多种渠道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建议,因为同学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我们的工作,一定可以看到一些我们无法意识到的问题。这也展现了我们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我相信凭着这种态度,我们可以坚定的踏下前进的每一步。

大学学生组织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出现问题难以避免,但是不对问题及时的反思和改进就可能走向歧途,作为学生组织的领导者,我们必须有一种反思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组织的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学生组织能够不断吸取意见,不断改进,并且朝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走去,都能在大学校园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管理实践》彼得.德鲁克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

《管理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

《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雷恩

《有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2.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篇二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政府职能转变,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宝山区外来人口比重较高,人口分布的社会阶层差异大,各类人群的需求多样。然而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仅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社区社会组织去补充、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但宝山的社区社会组织基础薄弱,无法充分地为社区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大力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需要,只有让社会组织与政府构筑崭新的伙伴关系,只有充分调动各种民间力量,推进民众的广泛参与,从机制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宝山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1 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背景

在国际上,社会组织常被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基本特征。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始,中央将其纳入了社会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十八大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加大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民生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确立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直接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宝山区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社区社会组织包括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和社区专业调处类等4 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这也是本课题研究讨论的重点。

2 宝山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和存在问题

宝山区外来人口比重高,社会阶层分布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大,这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也为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创造了空间。

2.1 已经起步,数量偏少

近年来,该区社会组织以每年6% 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8 月,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已达525 家。而全区只有73 家直接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 仅占社会组织总数的13.9%,与宝山约500 个居民小区和行政村的需求相比,数量远远不足。全区各街镇仅有零星的、试点性的项目,基本没有面向大部分社区和居民的社区公益项目。

2.2 依赖政府,缺少品牌

宝山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上有很多很好的探索,如顾村镇的“社区领袖增能项目”,高境镇的“朱仁义人民调解工作室”,罗店镇的“365 便民服务亭”等,但这些社会组织普遍遭遇资金不足、人才难留、项目青黄不接等问题。区内发展较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基本都是依托于政府或官方性质浓厚的社会组织,如妇联、红十字会、团区委、青联等。相对于全国较知名的恩派、新途、华爱等社会组织而言,在宝山成长起来的有品牌知名度的社区社会组织非常少。

2.3 民众参与,亟需加强

调查发现,由于宝山南部和北部地区的居民素质差异,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也不同,南部地区参与度较高,意识较强,有着很好的民众需求基础和生命力。但总体来说,受精力限制,志愿参与社区服务的人员主要是赋闲和离退休人员,青年群体很少参与。受经济条件限制,许多社会组织没条件宣传自己,也没有培训志愿者的财力。从政府方面来说,对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事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3 培育和引导宝山区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虽然2015 年以来宝山区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但在以下几方面亟待加强。

3.1 更新理念,构建新型“政社关系”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不能简单的与政府购买服务划等号,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就会完全变成“老板与伙计”的关系。要更新理念,政府要把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当成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成一个可以依靠的合作“伙伴”,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工, 从而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这种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准确定位,改善社会治理结构。

3.2 优化环境,积极培育和引导

在目前宝山区社区社会组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居民需求大,但整体数量少的社区社会组织,如对提供劳动、卫生类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适当给予一些特别的支持。重点孵化社区社会组织雏形,针对区内能承接政府项目的社区社会组织少的现实情况,可以对社区里已有的、居民自发组织的如舞蹈队、书法社等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雏形纳入备案范围,继而对这部分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场地、资金方面的扶持措施,加强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地进行孵化培育。

3.3 探索创新,注重顶层设计

3.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篇三

摘要:新兴技术的商业化难题已然成为了当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制约因素,一是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和市场发展不成熟,二是产业配套程度不佳,三是新兴技术关键原材料和元器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因此,湖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以第一产业为主,着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领域,通过第一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生产力 生态农业

一、引言

自2009年国家提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便成为了国内学术界和政治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但不少地方政府由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范围和发展规律缺乏深入的认识,为了在短期内快速地求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国家更多优惠政策,往往将其大体等同于一个较为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夸大了当前高新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陷入了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初期就曾出现过的投资驱动、盲目重复建设等误区[1]。这种做法和误区,不仅违背了国家在新时期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及其发展规律,而且严重误导了国家对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政策设计,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二、湖南省发展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一)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个产业之所以被称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首先应该是新兴产业,然后再是具备战略性产业的特征,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体现现代科技创新的方向,其产品科技含量要高、附加值要大、市场需求量要大,同时,它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具备较长的产业链[2]。良好的国内市场前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各省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在此大发展条件下,湖南省针对其产业发展也做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湖南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电子信息、新兴材料等领域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二)核心技术的支撑欠缺

目前,湖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都有“软肋”,核心技术的支撑都有所欠缺。尽管企业对于新兴产业在市场上的敏感性和响应速度都是值得称道的,产业投资的热情也很高涨,但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仍普遍存在着“中国制造”路径依赖,企业对“中国制造”的强烈依赖性和对战略性技术探索和研发所持有的不积极态度,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是極为不利的。

(三)新兴技术难于商业化

新兴技术的商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基于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新兴技术的商业化难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湖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因素。一是大规模产业技术和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二是产业支撑程度不佳;三是新兴技术关键原材料对国内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

(四)产业政策有待优化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湖南省产业政策主要作用于创新的供给侧,对需求侧的激励政策非常缺少。更为严重的是,湖南省企业也因而丧失了其创新能力,反过来当开始使用时又再次形成了对外来系统的技术依赖,因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一)有基础但产业层次偏低

湖南省委政府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实施科教兴湘战略,积极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大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2008—2013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技术与新材料为重点发展领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主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载体,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但其总投资额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较少,与其他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由于湖南省人口基数较大且分布不均,县、乡以下地区人口较为分散,要将此战略彻底实施还有一定难度。

(二)有优势但产业竞争力不强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有效地推动了湖南省经济持续快速有力增长:区域布局日趋完善,使得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增强;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加速了骨干企业的涌现;重点领域集群发展,利用其竞争心理增强了优势企业之间的强势较量;随着科技财力投入的增长,创新能力也逐步增强。然而,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贡献却进入了“滞留期”,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拉动也感到较为乏力,其次由于湖南省高新产业发展战略贯彻较不彻底,致使融资渠道不畅,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有技术但产业转化率不够

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生产、科学、研究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尤为薄弱,重大科技成果外流。其次,面对国内外竞争,要实现社会、经济和科技在湖南省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但近年来,湖南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人才浪费严重,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匮乏。

四、发展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升建议

发展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与本省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一个方面要结合湖南省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计划,另一个方面也需考虑高新产业占湖南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以及与相关地区的总量比较[3]。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湖南省以生态农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促进领导高层化,为实现科技管理专业化,湖南省需制订一个统一、有效的高新技术发展战略规划。其次,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鼓励创新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并进一步克服科研机构分散、低水平重复、缺乏相互合作的现象以及改善政府科技资金的投向。

(二)增加投入,拓展投资渠道

为推动湖南省高新产业发展,政府应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对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尽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收国内和社会闲散资金来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农业也能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由此解决由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三)创造条件,培育、吸引人才

发展高新产业,必须实施湖南省企业创新杰出人才计划,引导企业以高薪或股份等多种形式吸引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世界领先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彻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吸纳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促进高素质人才的流动。

(四)创造条件,培育、吸引人才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开发和利用二次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田被强制作为一个收纳污染物的场所,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使得农业资源能够合理开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促进生态农业现代化也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农业,也是湖南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抉择。

五、结语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能源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湖南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已进入攻坚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忠泰.地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科技技术产业差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127—131

[2]谭中明.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J].企业经济,2012(02):172—175

[3]汪云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亲市场”编制[J].开放导报,2015(03):89—9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选择”(项目编号:13C216)阶段性成果〕

4.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篇四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推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促进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现就加强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围绕社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加强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扩大党在社区的覆盖面,构筑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把社区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方法要求

(一)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基础,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组织建设,规范活动程序,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社区党支部建成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

1、加强活动的组织。各社区党支部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做到年初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包片联户制度等规章制度。在活动的安排上要有计划、有目的;在活动的方式上要结合社区党员的特点,不断探索,积极创新适合社区党员的方式;在活动的内容上,强化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增加技能培训等方面知识。社区党支部要开展创特色党支部活动。

2、加强阵地的建设。各社区党支部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要做到“十有”,即有党支部办公室、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员联络服务站、有远程教育器材、有

党建工作台帐、有党组织活动记录、有社区党员信息、有党建资料专柜、有党建标语(版面和专栏)、有党建工作制度。做到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和必要的活动设施;有思想性、政治性和时效性较强的支部活动园地,具体做到支部概况、党旗、入党誓词、党的基本知识、支部活动制度、党费收缴、荣誉榜等内容齐全,园地中的动态性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要加大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要抓好党员远程教育阵地建设,争取“四个到位”。一是设备到位,所有社区党支部配备远程教育器材;二是场地到位,社区要建立播放点,并有符合播放要求的场所;三是管理到位,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开展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并将社区党员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网点正常规范运行;四是记录到位,社区党支部要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要求的每月5日、15日、25日集中播看日组织收看并安排远程教育管理员做好记录。

3、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事业、社团和民办非企业的单位及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党员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台帐全,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对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位要按党章规定及时组建党支部;对党员人数少的单位可按就近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确实无法建立党支部的,党员要挂靠在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参加活动;对暂不符合建支条件的,要及时下派、调整党建工作指导员。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建活动的正常开展。

4、加强共建工作。社区党支部要积极吸纳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建活动,以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并逐步建立完善定期向所在单位通报制度、评优制度等。各级党组织在评选各类党内先进时要征求在职党员所属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二)以推行“社区党员联系卡”活动为载体,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党支部要以推行“社区党员联系卡”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员管理进社区,党员先锋在社区”的党员管理新机制。

1、开展推行“社区党员联系卡”活动。要求党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热情。社区党员要以党员联系卡为纽带带头深入社区群众,诚心为民办实事,做为民服务的模范;带头解决群众困难,牵挂群众安危冷暖,做为民解忧的模范;带头反映社情民意,搭建党群连心桥梁,做集中民智的模范;带头建设社区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做凝聚民心的模范;带头发展社区经济,安置无业职工,做为民谋利的模范。社区党员要积极参与社区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和谐创建、社会治安、扶贫济困、帮教转化等活动。要求党员做到“五带六有”(带头学习、带头联系居民、带头搞好社区服务、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遵守公民道德守则,贫困居民有人扶、下岗再就业有人帮、卫生环境有人问、社会事业有人管、思想疙瘩有人解、歪风邪气有人刹)。各社区要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社区党员文明户”评比活动,使社区党员争当“创建文明社区的标兵,共建美好家园的能手”,促进社区事业不断发展。

2、做好党员的发展和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严格实行吸纳新党员“两推一公示”制,严把入口关。社区党支部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社区党支部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要建立流动党员接待站。着力于“管住、管活、管好”,及时做好外来流动党员的接待、管理、服务等工作。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到哪里,活动就参加到哪里。使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并在其中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

3、抓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针对社区党员结构的新变化,要从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出发,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新路子。一是切实加强退休(职)干部职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针对退休(职)干部职工党员即将转入社区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注意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消除其思想顾虑,并通过健全组织生活、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活动,积极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治安志愿者协会等组织,要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使之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二是加强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无职党员中广泛开展推行“无职党员承诺制”活动。各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学党章、学报告、学决议,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学习的风气。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社区建立社区流动党员关系接转站,掌握社区中的各类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按照小型、业余、分散的原则,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对外出党员,做好定期联系、互通情况,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四是探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大力提倡在职党员工作单位党支部和社区党总支的“双重管理”,使党员八小时内外都发挥先进性,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党员联系户、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各项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党组织定期不定期向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反馈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并建议上级党组织把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列为提职、评优的依据之一。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活动,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创造条件,并根据党员的特长,及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三)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全面推进社区党建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要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心系居民,服务居民,造福居民。

1、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社区工作中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服务群众。各社区党组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社区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会议精神,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拓展社区服务。提供服务,增加再就业机会,凝聚人心,是提高党组织威信的重要措施。要从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者、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贯彻国家对发展社区服务业扶持政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要充分调动社区单位为驻区居民做好服务。

3、发展社区文化。要用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区文化建设,巩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广场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发展文化事业,要逐步使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文养区的良性循环。

(四)以提升党的战斗力为目标,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

1、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把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制定社区党建工作规划,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把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效作为考核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系制度,定期深入居民区、居民点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落实解决措施。

2、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社区工作者的作风建设。要以“评议考核、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加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底,社区工作者就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作述职报告,由党员和社区群众代表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为民服务意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对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及时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民主意识。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要把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列入干部培训规划,通过定期进行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多渠道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今年,要针对新的情况和任务要求,组织社区干部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水平。

3、动员社区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社区党组织切实“牵头抓总”,主动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系,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搞好协调配合,打造共驻共建平台,发挥辖区村、单位和部门各自优势,积极支持社区党建,围绕社区党建积极开展工作,共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组织领导

社区党支部书记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社区所属党支部书记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把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在探索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抓完善,在完善中促提高,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5.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篇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城市社区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的社会自治组织,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城市社区管理在真正的实践环节面临很多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问题如下:

一、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偏行政化

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已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成员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作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因为事实上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街道的安排,进而也陷入了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这不但造成基层社区管理的超负荷运转,减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于居委会成立的初衷。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社区自治功能缺失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主要载体,从字面上看,居委会只是具有协助政府的义务,并不具有代理政府部门行使职权的行政管理职能,但是实际上社区承担了大量来自政府的职能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色彩还体现在经费使用、人事任免上。一个自主充分的社区,它对自己的事务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能动用社区财力进行社区各方面的建设,选聘自己需要的人员为社区服务,发展社区事业,为社区居民谋福利。但当前,社区拥有的自治权是有限的,居委会更像是一级基层政府。在经费方面,社区的建设经费、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源于政府。对每个社区每年拨多少经费,政府享有充分的裁量权,因而社区的建设状况一般取决于政府的经费投入程度。对社区而言,争取更多的政府经费资助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社区工作人员则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来生活,因此,社区对政府有极大的依赖性。在用人方面,社区的自主权也是有限的,政府一般掌握着用人权,以保证其各项政策方针得以在社区顺利实行。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对自身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造成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社区内的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受各自条条的领导,按条条的指令行事,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等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为规范,让社区成员来共同遵守。对于社区行为越轨者,社区组织也缺乏行政上或法律上适当而有效的惩罚。社区管理运行尚未形成条块结合的监督机制,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对它们的工作质量和一些不正之风难以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社区的资源很难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

在社区文化兴起之初,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基本是无偿的,许多社区单位和个人完全不计较得失及报酬,为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日渐成熟,一些社区单位已经不可能长期无条件地提供资源(如体育场、操场、文化中心、文化馆等)。因为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有成本及消耗,仅仅强调义务与无偿,影响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这又是一大困境。

三、社区管理职能分工模糊

四、城市公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够

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广度与深度有限。在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居委会平时几乎不召集居民参加会议,年终也只是邀请一小部分居民代表过来,开个茶话会,通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谈谈下一年的打算,大家不提出什么异议,会议在掌声中结束。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广度还是非常有限的。另外,即使居民参与,也主要局限于社区居委会组织的选举、捐款捐物、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文娱活动等一般性社区活动,对于制订社区整体规划、决定居民群体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普通居民很少参加。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深度也非常有限,自然很难保证参与的效果

一些城市的社区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已获得初步成效。

1.减少了社区管理层级,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的效率

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区直管社区,打破了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减少了管理层级,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形成了区政府与社区的直接互动,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居民,有效提高了区级政府办事效率和社区服务居民的水平,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12)当前,我国基层政府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服务辖区居民、推动经济发展等职责,减少办事环节、缩小政府规模、减小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廉洁、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已成为社会共识。铜官山区“区直管社区”改革契合了当下社会的发展潮流,重构了城市基层治理结构,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步伐。

形成了区政府与社区的直接互动,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居民,有效提高了区级政府办事效率和社区服务居民的水平,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12)当前,我国基层政府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服务辖区居民、推动经济发展等职责,减少办事环节、缩小政府规模、减小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廉洁、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已成为社会共识。铜官山区“区直管社区”改革契合了当下社会的发展潮流,重构了城市基层治理结构,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步伐。

2.整合了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是有效地增加了社区居民活动场所。6个街道办事处和49个社区整合为18个新社区后,节省了大量的办公用房。原有的办公用房除满足新社区工作用房外,全部作为居民服务、活动场所,大大增加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用房。二是降低了社区的财政资金需求。社区数量的减少,使得社区工作者人员经费支出和社区办公经费支出大幅减少,大大降低了区级政府的行政成本。三是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改革后,一方面精简社区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部分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调整优化了社区工作者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改革前的街道、社区共有工作人员569人,改革后精简至49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也从40.9%提升至53.8%。(13)四是社区全员网格化管理的施行,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社区工作者变被动服务、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代理服务,大大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3.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理顺了基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间的职责关系

“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撤销了街道办事处这一“二传手”,彻底改变了政府治理机制和权力运行方式。经过改革,原由街道办事处办理属于区直部门履行的行政执法、审批、管理等职责全部归还有关职能部门,属于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履行的职责分别归还给这些组织,形成了区直部门和各类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各履其职的局面。此举最直接的成效是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由后台发布指示命令的“大爷”变为在前台提供服务的“仆人”,这一转变减少了居民的办事环节,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强了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对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各政府职能部门需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4.扩大了居民参与的范围,深化了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自治是社会的发育、社会组织的生长、社会权利的回归,是居委会组织动员下的有序自治。新社区成立后,首先通过直接差额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调动了社区居民关注社区事务的热情,增强了社区居委会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意识,改进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使得社区居委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居民“代言人”。同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成立,集中办理了社区行政性事务,简化了居民群众的办事程序,缩短了各种业务的办结时限,有效地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进而使居委会有更多的精力带领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居民自治。此外,社区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各类社区公共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居民参与的范围,拓展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成长空间。

第一,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培养社区居民 的参与意识,进行宣传教育时必须注意宣传方式。首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要注意宣传的广泛性,尽量使各个层次的居民都能接受,可以让那些具有公益意识和能力强的居民骨干来作示范,以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再次,要避免宣传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这样容易被更多的居民所接受。第二,可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首先,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和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区领袖为社区服务,在社区当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树立正确的互助意识;其次,要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让社区居民有一种社区意识,把个人利益与社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再次,要培养民主与宽容的社区氛围,它是志愿者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认同机制,是志愿者行动所必需的社会性基础设施。

1、坚持和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增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

3、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4、重塑社区公共文化,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篇六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县“凝智转型、聚力跨越”的关键年。我们一定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加快东山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先行先试赶超发展,确保再造一个新和顺目标的提早实现。但是应当看到,我县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经济不强,农村农民落后,实现“十二五”目标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城乡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循环中统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统筹城乡的发展、繁荣,推进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才能实现三大跨越。

一、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财政总收入7.0588亿元,在全市增幅第一。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17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建设投资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2.3元,同比增长10.09%。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虽然呈现出喜人景象,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二、三产业仍然没有形成。农业还只是一个民种养殖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农村基础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硬件设施服务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与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公益事业发展投入不足。三是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小农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彻底打破,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高、点子不新、措施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部分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村集体积累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我县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途径和办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更加正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为此,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更加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县城城区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为关键,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

城镇集中,努力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为实现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1、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格局

在规划编制中,要把广大农村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范畴,实现城乡全覆盖。不断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乡村延伸,加速城市与农村对接,加速实施县城建设与小城镇开发,扩大规模,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区域。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城镇规划就是城镇建设的“宪法”,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建立健全城乡管理新机制,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由县域城区向乡镇和村拓展,并整合现有城镇管理资源,进一步提高县城和重点乡镇的管理水平。

7.对现代教学技能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篇七

2009年的今天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创新年代, 亦是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而我们的学校需要训练出符合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技能型新式人才, 就一点要重点提升学校教育的科技化建设。

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方面能够以点带面系统的运用当代科技信息来提升教学的主要发展过程。其中重点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Multimedia技术, 其基本特征为创新、互动、合作、资源交换。高新教学科技化的开展, 引起了旧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主要改变, 并且也对以往的教学全面地产生了变化。

然而身负授业解惑为主要任务的学校老师, 在当代的“创新”的年代, 面对“创新”的教育系统、模式和新的教育想法, 得确是一个极具困难得的任务。教学技能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学技能能力已成为了现在老师职业素质的主要能力, 提升学校老师现在教学方法能力得到各大学校的关注, 各大相关部门现在马上进行当代教学能力训练, 激励老师大胆实践当代教学技能为学生教学服务。

现代新科技从实验阶段到时间阶段的过程迅速减短, 很多高新的技术不断安排在教学活动的各种地方。UNITED NATIONS教学组织的教学方向曾一针见血地道, 要将现代化教学模式引进教学领域, “不但要从外在使教学科学话, 还不能只是卖个好硬件”其真正的面目是想把我们当代运用的教学方式从头分配, 这就可以减少无谓的开支。在减少经费这点上, 其他地方的事例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内容。非常多的报告显示, 美英等国家CBE还未完成普及, 所以sound recording、DVD、projection等普遍的Multimedia运用为主的教学方式理所当然地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教育方式.特别显示在小学生和中学生之中。NATO科委会在几年前的AET的研究成果中显示, “新交换作用技术的作用必须要确实适用于学习的目的;新的教育毕业文章、教育方式脉动的轨迹探寻手段的运用, 在要在相同条件下有更低的成本才为条件才可以考虑”。这也意味着, 建设在以普遍Multimedia技术为根基的教育方式不但在中国, 即便是在美英等国家, 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必然是教育方法主要的主要模式。相对于Multimedia和因特网等新兴技术, 每个学校都要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决不可以盲目跟随累己累人。

2 中国教学技能的发展和定位问题的探索

中国的教育方式学是在以往科技发展的根基上逐步形成的。然而其他发达国家教学模式的进入和中国科技科学事业的腾飞, 中国的教学模式慢慢融合了其他发达国家的教学思想的和教学设计思想, 使科技教学概念本身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就现今情况来说, 中国的科技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技能学在研究方向、运用领域及理论这几个方面都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却在相关工作里叫做电化教育, 而在学术上又称为教学技能, 只是名词的区别。目前中国的教学技能既受到其他国外的影响与挑战, 而且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探讨我国教学技能的发展方向和如何定位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做到关注国际教学技能的发展趋势, 运用国外领先的教学技能发展的理论成果和成果的例子, 可借用到中国的教育理论上从而得到飞速的发展;而在其他方面一定要重视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主要加强科技教育的根基研究和实际用途, 着重外来实际情况和我国国情的有机融合。

3 训练模式

现在的各大教育机构的相关人员不止肩负着严峻的育人工作, 还肩负着实践、研究、提升以及其他主要相关工作, 所以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的情况下做好训练工作, 训练模式显得十分重要。教育部门在根据实际工作中所得的经验, 对训练手法进行提升。各大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使用多种手段, 因地制宜, 来进行教育效果的实现和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培养。在其他国家, 教育工作者通常要经过五个实践目标:第一目标;对高新科技的学习和了解。第二目标;开始时间高新科技的融合, 遇到困难时决不退后。第三目标;开始尝试进行总体融合, 主动思考应用技术的有效方法开始形成教育模式。第四目标;对原来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自省以及再定目标达到运用自如并拥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的目标。所以, 对于老师教学技能能力的训练必须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反复的过程, 得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才行。就现在学校老师的现代教学技能能力训练的内在特点, 按时间可以分成短期和长期训练;按照训练的距离, 可分作面对面和远程训练;按训练方法分, 则可分成讲授式、讨论式、自学式、反思式等等。不论是哪种形式, 其都有着它的优点, 在老师的训练中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而学校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特点的训练模式, 在制定好训练模式的时候, 要考虑对现代教学技能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的目标和任务, 使老师通过训练掌握现代教学技能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树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提高老师信息素养和应用现代教学技能的能力。学校老师具备的现代教学技能能力, 是指该老师不仅在理论、概念上理解什么是现代教学技能, 而且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应用现代教学技能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 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实践, 甚至能够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因而, 它对老师现代教学技能能力的培养, 知识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长远意义;对教学能力培养具有核心意义;对科研能力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随着中国科技信息的飞速度发展的现在连老师都有了新的要求, 老师不仅仅要熟悉必须的科目、教学方法。而且也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主要是学会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在一些教学的研究报告中我们看出, 在中国, 老师的教学技能能力和根基教育的实际应用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即使是有很多相关人员从各种方面提出了提升老师教学技能能力的想法, 但还有不少人能够意识到这种情况从基本上讲是将教学技能能力看作是一种片面的普通技能的错误观点造成的。在这种错误的驱使, 我们大部分人认为老师知道使用教学技能手法后可自动会得到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但实际上, 随着海量的创新技术加入到教育领域, 老师对于教学技能的知识面慢慢变成老师知识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所以, 因为老师知识的质量和获取角度反思当前老师教学技能能力训练中的问题也许是解决老师教学技能能力参差不齐、运用意识低下等问题的主要途径。本人拟从“结合技术的科目教学法知识”框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8.关于对文字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篇八

关键词:文字工作;思考;建议

文字工作不仅是一个单位指导工作、沟通情况、展示形象的手段,更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机关文字工作者,只有不断坚定做好文字工作的信念,持续提升文字工作水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才能在苦中寻乐,筑牢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石。下面,结合个人从事文字工作以来的经历,着重从文字工作对个人的影响这一方面,谈一谈认识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对文字的思考

对于文字工作,很多人认为是苦差事,好汉子不愿意干,赖汉子还干不了。放眼当今机关,能够将文字工作干得得心应手的人的少之又少,能把文字工作作为一种乐事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文字工作虽苦,但却有着机关其他种类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文字工作是成长阶梯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工作不仅是机关工作人员吃饭的看家本领,更是工作进步的基石。在电视剧《大工匠》里,工人杨本堂有一只与众不同的脚,之所以与别人的不一样,就因为他比别人操控机床的次数多,下的功夫比别人多,因此说,一只与众不同的脚,造就出一名技术精湛、屈指可数的八级大工匠。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凭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凭的就是独有的能力,可以说,文字能力就是机关第一位的能力,是融合了归纳、总结、逻辑、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立志在文字上多下功夫、下苦功夫,才是一名机关人员应有的追求。

(二)文字工作是苦中寻乐

机关内有句行话:一旦从事了文字工作,你就不再属于自己了。文字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苦,经得住反复磨练和考验,受得住打击甚至是委屈,文字工作就是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不经历“将死”般的历练,就体会不到“活过来”的幸福和愉悦,就品味不到提升的快感和认可的成就感。很多人就是惧怕这种如同熊熊火炉般的高强度、高压力、高频率的淬炼,望而却步,打退堂鼓,很遗憾地失去了锻炼成长的机会。有时我们可能羡慕别人因为文字工作出众而获得成长进步的机会,但只看到了他们少有的鲜花掌声的“乐”的一面,却没有看到背后点灯熬油、加班加点“苦”的一面。

(三)文字工作能荡涤心灵

从事文字工作就要坐得住、钻得进,脑子时刻在高速运转、思维没有一刻停息,本质就是有一颗平静的心。因为心能静下来,手中的笔才能握得牢、画的直;因为心能静下来,盯着书刊文章的眼才不会花,心才不会累;因为能静下心来,脑子里才能腾出最大的空间来思考、来琢磨,才能去除身上的傲气和浮躁,做到心无旁骛、始终如一,才能不轻易为外界所动、所扰,做到甘于寂寞、甘于奉献,才能不会心理失衡、斤斤计较,做到埋头苦干、不计得失。很多时候,很多机关工作人员因为受外界影响导致自己心乱了,所以工作中有时会有敷衍应付、降低要求的现象出现,当心静不下来的时候,其实已经败了,已经坐不住了,更别提钻进去了。因此,通过文字,可以让自己静心、静神,更容易看清和接触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二、对文字工作的建议

从事机关工作,就要牢牢把握住文字工作这个“牛鼻子”,立志在文字工作方面展现作为,因此,需要对今后文字工作的方向定位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

(一)坚定信念

坚定的信念是做好文字工作的重要支撑。要做好文字工作,更应坚定信念、端正态度,信念有时来自于自身,有时来源于外界。不仅包括材料内容、写作方法上的顿悟,还包含沟通交流、把握意图等方面的收获。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把真本事学到手才算有本事,俗话说井淘三遍吃甜水,经过反复锻炼,才能领略到文字写作的魅力和甜头,文字工作就是需要有一股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做好,能做得更好,磨练的背后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二)以文为纲

文字工作是机关人员永恒的追求。树大根深才能扎稳牢,根有千万条,但总有一条最粗最壮的主根。作为机关人员,有时候写几条简单的综合信息,搞几个专业材料,可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量的积累,但却可能忽视了质的提升,其实是不明智的。特别是有时觉得写的东西拿给别人看的时候,听到的表扬多、批评少,就会误以为自己在文字上多么了不起,沾沾自喜起来,或许在内行人眼中,那些东西可能仅仅是皮毛而已。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文字工作,是目前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无论身处机关何种岗位,文字永远不能削弱,只能加强。今后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就必须把文字工作作为努力的目标,作为自身价值最大化的主抓手和渠道,用文字来历练自己,用文字来重新认识自我,用文字来打造自我。综合文稿、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的撰写等内容都是机关人员的基本功,都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实用、管用的东西,一方面,需要机关人员在系统学习、认真梳理中查缺补漏,提升完善自我,低头踏踏实实地走好路;另一方面,还需要经常抬头看天,对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单位形势等做到了然于胸,确保心亮眼明路子正。

(三)实干为先

上一篇:关于心胸宽广的名言下一篇:特色专业建设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