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2024-09-29

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10篇)

1.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一

入院和出院护理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出院病人床位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A.污被服撤下、送洗 B.被褥曝晒6小时

C.床、床旁桌椅用洗涤剂擦洗 D.脸盆、痰杯用消毒液浸泡 E.铺备用床

2.单人搬运病人,平车放置的合适位置是()。A.平车与床平行

B.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 C.平车头端与床头呈锐角 D.平车尾端与床尾呈钝角 E.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锐角

3.用平车运送病人中,不正确的做法是()。A.患者躺在平车中间,车速不可太快 B.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在前,病人感到安全

C.骨折病人,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 D.病人如有输液而无输液架,须一人高举输液瓶 E.进出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开门 4.住院病案不包括()。A.记录医疗 B.护理记录 C.病区报告 D.检查记录 E.体温单

5.一般病员入院,值班护士接住院处通知后,应先(A.准备病床单元 B.迎接新病员 C.填写入院病历 D.通知医生 E.通知营养室

6.平车搬运腰椎骨折患者,下列措施哪项不妥()。A.车上垫木板

B.先做好骨折部位的固定 C.宜用四人搬运法 D.下坡时头在后

E.让家属推车,护士在旁密切观察

7.用平车搬运患者,下述正确的是()。A.搬运腰椎骨折患者,平车上放置木板 B.上坡时,患者头部在平车后端 C.下坡时,患者头部在平车前端

D.进门时,用平车前端轻轻将门撞开 E.暂停输液,以免针头脱出

。)8.护士采用挪动法协助患者从床上向平车移动时顺序为()。

A.下肢,臀部,上身 B.上身,下肢,臀部 C.上身,臀部,下肢 D.臀部,下肢,上身 E.臀部,上身,下肢

9.两人搬运病人的正确方法是()。A.甲托头肩部,乙托臀部 B.甲托背部,乙托臀、腘窝部

C.甲托颈、腰部,乙托大腿和小腿 D.甲托头、背部,乙托臀和小腿

E.甲托颈肩、腰部,乙托臀、腘窝部

10.一般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应首先()。A.介绍住院规章制度

B.扶助上床休息,护士自我介绍 C.测量生命体征

D.通知医生,协助体检 E.填写住院病历有关栏目

11.下列出院病历,体温单的上面是()。A.检验报告单 B.医嘱单

C.病史及体格检查 D.护理记录单 E.住院病历封面

12.推平车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处一端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血压下降 B.避免呼吸不畅 C.减轻头部充血不适 D.预防坠车

E.有利于与病人交谈

13.昏迷病人从急诊室被送入病室后值班护士首先应()。A.填写各种卡片

B.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测量生命体征 C.询问病史,评估发病过程 D.通知营养室,准备膳食 E.介绍病室病友

14.出院护理错误的一项是()。A.办理出院手续 B.通知病人和家属 C.协助病人整理用物 D.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E.停止给药

15.病人入院时间,应如何填写在体温单上()。A.39~40℃,相应时间格内用红笔竖写)。

B.40~41℃,相应时间格内用蓝笔竖写 C.40~42℃,相应时间格内用红笔竖写 D.40~42℃,相应时间格内用蓝笔竖写 E.38~42℃,相应时间格内用红笔竖写 16.三人搬运法正确的做法是()。

A.甲托住病人的头、肩胛部,乙托住病人的背、臀部,丙托住病人腋窝、腿部 B.甲托病人腰部,乙托病人臀部,丙托病人腋窝、腿部 C.甲托病人头、肩部,乙托病人臀部、丙托病人腿部 D.甲托病人头部,乙托病人背部,丙托病人腋窝、腿部

E.甲托病人头、肩胛部,乙托病人的背部,丙托病人腋窝、腿部 17.下列哪项工作不属于住院处工作()。A.办理入院手续

B.根据病情进行卫生处置 C.通知病区接受病人 D.介绍入院须知 E.护送病人入病区

18.李某,女,53岁,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入院。护士在入院初步护理中,下列哪项不妥()。

A.护士自我介绍,消除陌生感 B.立即给患者氧气吸入 C.安慰患者,减轻焦虑 D.详细介绍环境及规章制度 E.通知医生,给予诊治

19.张某,因外伤疑为腰椎骨折,需用平车送放射科检查,搬运时宜用()。A.挪动法

B.一人搬运法 C.两人搬运法 D.三人搬运法 E.四人搬运法

20.李先生,63岁,因肺心病发生Ⅱ型呼衰,急诊入院,急诊室已给予输液、吸氧,现准备用平车送入病房,护送途中护士应注意()。A.拔管暂停输液、吸氧 B.暂停吸氧,输液继续 C.暂停输液,吸氧继续

D.继续输液、吸氧,避免中断

E.暂停护送,缺氧症状好转后再送入病房

21.王小姐,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护士应该如何为其安排床位()。A.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床位 B.将其安排在危重病房 C.将其安排在护士站旁边 D.按其要求安排床位 E.将其安置在隔离病室

22.刘先生,急诊入院,护士应()。A.将病人安置在危重病房 B.立即测量生命体征 C.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D.做好护理记录 E.做好健康教育

23.李某,颈椎骨折,现需搬运至平车上,平车与床的适当位置是()。A.头端与床尾相接 B.头端与床头平齐 C.头端与床头呈钝角 D.头端与床尾呈锐角 E.头端与床头呈钝角

A.安置在危重病房 B.安置在普通病房 C.安置在隔离病房 D.安置在心电监护室 E.安置在处置室

24.SARS疑似病人入院时应()。25.左侧肺炎病人入院时应()。26.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时应()。

A.轮椅运送 B.平车运送

C.平车两人搬运法 D.平车三人搬运法 E.平车四人搬运法

27.左腓骨骨折由急诊转入病房的病人()。28.腰椎骨折患者()。

多项选择题

29.住院处的护理管理包括()。

A.接收病人后通知有关病区,做好准备 B.急重症病人应先护送入院,后补办手续 C.对一般病人需进行卫生处理

D.有虱螨的衣服,由家属带回存放 E.护送有外伤病人时,注意卧位安全 30.住院病人的身心需要有()。A.需要减轻病痛

B.需要被尊重接纳,以摆脱孤独感 C.需要安全感 D.需要舒适的环境 E.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

31.护士对一般新入院的病人应()。A.迎接新病人

B.了解病人身心需要 C.入院指导

D.测量生命体征

E.尊重病人意愿安置床位

32.出院护理错误的做法是()。A.注销各种卡片,但不包括饮食 B.整理病历,将体温单放在最后 C.按出院医嘱通知病人和家属 D.患者离院后立即铺备用床 E.用红色钢笔填写出院时间

33.协助病人上下轮椅时,为确保病人安全,应做到()。A.护士站在轮椅前,固定轮椅 B.嘱病人把脚放在轮椅上 C.嘱病人靠后坐,勿前倾 D.下坡时减慢速度

E.翻起脚踏板,扶病人下轮椅 34.单人搬运法,适合于()。A.体重较轻不能活动的病人 B.体重较重不能活动的病人 C.能够在床上活动的病人 D.儿科病人

E.颈椎骨折的病人

35.推平车时,下列做法哪项是正确的()。A.护士站在病人头侧 B.护士应站在病人脚侧 C.病人的头应位于大轮一端 D.病人的头应位于小轮一端 E.推车时可以用车撞门

36.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包括()。A.提供治疗、护理需要 B.指导和协助病人实施康复

C.及时处理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D.对病人家属进行卫生宣教 E.做病情观察与治疗的记录

37.以下哪些病人是家庭病床收治的对象()。A.骨折石膏固定的病人 B.恢复期的中风病人 C.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 D.慢性心肺疾病患者 E.老年痴呆患者

38.利用平车运送病人时,病人头部卧于大轮端的原因是(A.大轮灵活、易转动 B.大轮平稳,使病人舒适 C.大轮转动时震动小 D.大轮直径长,易滑动。)E.大轮摩擦小,较稳定

39.有关用平车运送病人时,正确的描述是()。A.病人躺卧在平车中间

B.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处一端

C.病人头部应卧于平车小轮端,可减少颠簸感 D.搬运骨折病人时应在车上加软垫 E.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0.住院病案包括()。A.体温单 B.医嘱单 C.病程记录 D.检验报告 E.交班报告

2.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社区住院高血压患者260例, 男170例, 女90例, 年龄42~67岁, 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症等。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 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保障、居住环境、病史、高血压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选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的≥1种, 或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为使血压达标,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同时服用≥2种降压药物。对照组在服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未做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护理干预:

(1) 建立档案:利用计算机系统, 建立患者个人档案, 包括一般情况, 固定、移动电话号码, 住院时血压控制情况, 出院后服用降压药的名称、剂量、方法, 随访情况、记录表。 (2) 制作提示卡:设计2种服药提示卡, 颜色醒目, 标有简洁的提示语, 提供给患者。 (3) 通过电话回访进行护理干预:第1个月每周进行2次回访, 第2~3个月每周进行1次回访, 3个月后每2周进行1次回访, 每次均询问并记录血压及按时服药情况, 医师根据血压随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1.2.2 护理干预内容:

(1) 心理干预:护士利用治疗、卫生宣教与患者接触的机会, 开导患者调整心态。有的高血压患者无症状不吃药, 从而使血压得不到很好控制, 当出现并发症时, 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反而加重病情, 针对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护士应尊重患者,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心理障碍,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 心理护理比身体护理更重要[2]。 (2) 服药干预:通过电话回访方式, 按时与患者联系, 了解遵医嘱服药情况, 并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 教患者使用提示服药的各种方法, 如将提示卡放在电视柜、办公桌等地方, 手机设置闹铃提示等, 必要时通过短信强化提醒。通过回访、教育使患者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 (3) 指导自我监测血压:告知患者降压目的及降压目标水平, 指导患者每周至少测量血压3次, 测前安静休息10min, 采取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门诊随访时携带, 为医师调整药物及剂量提供参考。 (4) 饮食干预:告知患者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以<5g/d为宜 (约1小匙) [3],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 指导患者摄入高纤维、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食物, 多食水果、蔬菜及谷物豆制品, 必要时使用非盐调味品, 增加食物美味。 (5) 运动干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制定相应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要求每天进行1~2h的有氧运动, 运动疗法不仅有降压功能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改善血液脂类代谢。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血压正常率分别为76.1%、70.8%, 均高于对照组的53.1%、4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目前, 治疗高血压应从两方面着手, 即药物治疗与调整不良生活方式, 如今降压药已使9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 而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 主要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4]。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2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血压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出院后,依从性,控制率

参考文献

[1]朱大乔, 李雪玉, 何丹丹, 等.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9 (30) :315-316.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70.

[3]姬克, 李颢, 孟艳丽.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19) :1410.

3.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三

姓名 科室 分数

一、填空题(100分)

1、接诊新入院病人的病房护士将病人带到准备好的病床及用物的病室内,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的一切准备工作。

2、病人安置好后,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向病人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事项,并签字。同时协助病人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体温、()、()、()、()。

3、护送危重病人入院时应保证安全、注意保暖、输液病人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病人注意(),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4、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须经主管医生开出病人()。

5、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目前的病情;()、()、();饮食;活动;复诊时间;预约等。

6、根据病情需要,必须急诊观察的病人,可在观察室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小时。

二、简答题

1.急诊留观对象包括什么?

答案

1、抢救;

2、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3、保持体位;

4、转科医嘱;

5、药物的剂量、作用、副作用;

6、72。简答题

(1)诊断一时难以明确,离院后病情可能突然变化趋于严重者。

(2)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者。

4.入院、出院、转科、转院便民措施 篇四

1、在门诊大厅设导诊台,对患者就诊、办理入院进行指导。

2、实行院领导值班制和职能科主任值班巡视制,及时有效为患者排忧解难。

3、门诊前厅设院内专家及当时出诊医生介绍牌板,患者可点名挂号,全体医务人员实行挂牌上岗,窗口人员实行亮牌上岗,接受社会监督。

4、门诊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及担架车。免费提供开水及一次口杯,方便患者饮用。各楼层设候诊椅,方便患者候诊。

5、医院门诊、病房均设科室标识,各种指示标记规范、明显、准确。

6、开辟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急危重患者可边抢救边办入院手续,急危重病人无钱时,值班人员应先救治在办手续,或者边救治边向行政值班人员汇报,不得因经济问题而延误救治。

7、残疾人、孕妇、现役军人、65岁以上病患者可优先安排就诊、检查。

8、出入院收费处备有零钱找零,同时打印清单、帮病人装订费用清单,设置报刊架、温馨提示片、验钞机和便民袋。

9、收费处结账收费要唱收唱付。

10、为新入院患者提供住院指南,使其了解服务内容,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11、公布收费项目价额,实行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增加收费透明度。

12、患者转科前,应提前与转入科室联系,确定时间、床位后进行转科,行动不便、危重患者转科应由医护人员陪同。

13、患者转院前,应由主管医生联系会诊,经转入医院同意转院后,联系好转入科室、床位、时间,再行转院。对于危重症患者应在医护人员陪同下由“120”急救车进行转运。

14、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对病人出院时疾病的康复情况进行说明,出院后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治疗的方式、治疗的疗程等进行说明,同时对病人出院后休息的时间,复诊的期限,生活、工作、情绪、复检、康复等进行指导。

15、住院病人实行行风监督制度,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医护人员整个工作过程,接受患者及家属的监督。

16、医院在门诊、住院部醒目地点设立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增加医疗透明度,将所有医疗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5.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五

一、患者入院管理制度及标准

(一)入院标准

1、符合本专业收治范围、标准。

2、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诊疗。

3、其他情况。

(二)管理制度

1、患者住院持门诊、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及住院医疗费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急、重、危患者优先收治,入科后补办手续,无床时应加床收治,不得拒收或推诿。

2、病区护士对入院患者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并于15分钟内通知医师进行诊治。

二、患者出院管理制度及标准

(一)出院标准

1、达到临床治愈者。

2、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者。

3、其他情况。

(二)管理制度

1、患者常规出院时经治医师于出院当日上午10:00前下达临时医嘱,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疗、护理,整理病历,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

2、患者接到通知后到住院处结帐,并将结帐单据交给护士长或办公室护士。值班护士清点床单位物品无误后,方可出院。

三、患者转科管理制度及标准

(一)转科标准

1、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其他科室病情或确诊为他科疾病;

2、患者所患他科疾病比本科疾病更为危重;

3、患者及家属坚持要求转入其他科室;

4、其它情况;

(二)管理制度

1、患者需转科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办公室护士按时送至会诊科室,当会诊科室同意转科时,方可办理转科手续。

2、转出科医师下达转科医嘱,书写转科记录。

四、患者转院管理制度及标准(一)转院标准

1、患者的病情复杂、特殊,因本院设备条件、技术力量有限,不能处理的患者。

2、本院有能力、技术、设备条件进行治疗,但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者。

(二)管理制度

1、需转他院者,由病区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同意,上报医务科批准,征得转入医院同意方可转院,并按规定办理出院手续。

2、如因治疗需要住院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可按规定到病案室复印,严禁患方将病案原件带离医院。

3、重症患者转院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派医护人员护送。凡估计途中有生命危险者,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院。

6.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六

新入院精神患者的特点: (1) 病情严重; (2) 病情复杂, 情绪变化较大; (3) 精神症状严重, 易表现为躯体表现; (4) 拒绝治疗。针对新入院患者的病情特征, 护理人员的护理要点及安全管理特征。

1 熟悉病情, 做好心理护理

长期以来, 我国护理实质是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工作状态[1]。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工作, 它是通过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等对患者进行的一种精神护理, 它采用科学启发解释、教育或暗示, 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 从而改善心境使患者从不安、烦闷、消极、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 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 尽快摆脱疾病的痛苦, 走上健康之路。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患者感到安全,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安心住院, 配合治疗。精神患者的各种异常活动, 往往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 甚至遭到亲人的指责误解与打骂, 这样更加重了患者的不安全感, 给患者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的人格, 要同情、理解、相信患者, 爱护患者, 护理人员不诋毁、取笑患者, 对患者出现的离奇古怪的言语要耐心倾听、幼稚怪异的行为要注意观察, 既不要与患者辩论或强行纠正、制止, 也不要表示认同支持患者, 但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因为每个患者的症状都各不相同, 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 要因人而异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 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 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

精神患者在疾病初期, 各种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根本。要认真核对医嘱, 准确投药。发药前要督促患者入厕, 料理好大小便, 服药后30min内不准入厕。发药时要精力集中, 熟悉患者姓名、面貌, 两人认准患者, 两人核对后将药亲自交给患者, 看到患者将药服下, 检查口腔确认有无将药物藏于上腭、舌下、齿龈与唇颊之间等处, 保证服药到胃。服药后30min内不离视线看护, 防止患者将药物呕出。对拒绝服药的患者, 如果经督促、劝解, 患者仍旧拒绝服药, 则应报告医师更换给药途径。鼻饲给药、肌内注射抗精神病药物, 注意操作前后要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3 患者的清洁卫生护理

由于精神患者受症状支配, 生活不能自理, 入院时往往卫生状况很差, 因此入院时要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 帮助患者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甲, 做好晨晚间护理, 对女患者还要管理好经期卫生。患者清洁会减少躯体不适, 缓解负性情绪, 维护了患者的尊严, 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拉近了护、患距离, 提高了住院依从性, 有利于各项诊疗护理措施的实施。

4 患者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需要护理人员要按时按量为患者提供适宜饮食, 保证患者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摄入。在进餐时应细心观察患者进餐情况。有的患者受症状支配而影响进食。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认为饭里有毒拒绝进食, 要集体进餐, 打饭流程患者亲自监督, 或与他人的饭对调, 或者工作人员先品尝;对称自己有罪不进食, 工作人员把饭菜拌在一起或饭后必须协助清洗餐具等;把食物看成其他不能吃的东西而不进食, 给患者更换其他食物, 同时向患者解释并给予安慰;受药物副作用影响出现吞咽困难而影响进食, 要给予流食, 劝患者缓慢进食;暴饮暴食不知饥饱的患者, 要适当限制入量。对意志倒错, 吃赃物、异食癖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及时清除病区的生活垃圾和严密看护患者, 保证患者每餐吃饱。对进食不好的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后鼻饲流食、静脉输液等, 以保证营养素的摄入。

5 患者的安全护理

新入院患者的安全护理重点是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患者病史、病情及症状, 坚守岗位, 新入院患者安置在重点病室, 保证病室环境安全, 管理好床单位, 对患者24h不离视线看护。对发生突然冲动的患者, 攻击性较强, 不能放任不管, 要机智大胆, 果断地采取必要措施, 防止伤人或自伤;对症状活跃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 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对住院态度转变快又主动与护理人员搭讪, 询问工作人员作息时间, 主动要求协助工作人员管理的患者, 要提高警惕, 防止伺机外走;对主动与同病室的患者交谈, 窃窃私语的患者, 要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 采取有力措施;对上厕所或反复上厕所的患者要专人陪护。

6 患者睡眠的护理

良好的睡眠可促进病情的恢复, 严重的失眠可使患者焦虑、烦躁、苦恼、并易发生意外。新入院患者往往存在着睡眠障碍, 护理人员要根据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进行护理。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 睡前用温水泡脚, 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就寝的习惯。防止患者蒙头睡觉, 要善于发现伪装入睡的患者, 如果患者因精神分裂症症状而出现睡眠障碍, 可报告医师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如果患者由于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导致失眠, 则应加强心理护理。

7 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1) 护理人员的躯体防护:新入院患者多易躁动、冲动伤人,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受伤, 故在护理新入院患者时最好多个护理人员一起参与, 时时警惕患者, 防止冲动, 防止伤害事件发生。一旦伤害事件发生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后续的防护工作, 如有开放性伤口:及时清水冲洗、挤血, 报告护士长, 进一步上报医务科, 及时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做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检查。 (2) 护理人员的心理防护:长期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面对心理负担过重, 甚至影响工作、生活、家庭。要改变这种现状, 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消除社会偏见是非常重要的, 但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前切实可行的是要做好精神科护士的心理保健工作, 如精神科护士可利用各种支持系统, 包括心理医师、同事、上司、亲友等帮助, 减轻心理压力[2]。并且精神科机构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护理人员掌握心理沟通技巧, 调整不良情绪, 减轻工作压力,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保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3]。

8 观察患者情况

新入院患者在各种治疗方法之下, 病情变化较为复杂,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患者的治疗。而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也是对预防护理缺陷的重要步骤, 受精神症状的影响, 精神病患者随时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所以在精神科观察病情、行为等变化情况是不能忽视的[4]。

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掌握新入院精神患者的病情, 做好新入院精神患者的护理工作, 提高患者住院的依从性, 使患者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旭.国内处护理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148.

[2]李晓艳, 彭惠.新形势下护士应具有的意识[J].健康必读:下半月, 2011, 31 (11) :418.

[3]吴晓红, 王小英.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九江医学, 2002, 17 (4) :237.

7.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七

留观、入院、出院、转科与转院制度与流程

(一)留观制度与流程

1.凡暂不具备住院条件或不能立即住院,但根据病情必须输液或观察的病人,可在急诊科留观室进行观察治疗,留院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住院部科室无床不超过2天)。

2.门诊各诊室的病人在急诊科留观或输液治疗时,由门诊首诊医师全面负责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的内容,应向急诊科医生进行床头交接,并建立留观病历,留观结束将留观病历移交病案室另行保管。

3.急诊科医生要严密观察留观病人病情,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留观输液病人病情变化时,急诊科医生应积极处理,并联系首诊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符合入院标准要及时收入住院,有护士送到病区并进行交接制度。

4、如符合住院条件但病区无床而留观者,急诊科医生应请专科主治以上医师会诊,待相关科室出现空床时应优先收入住院。

5.急诊科护士应随时主动巡视病人,按时护理并及时记录,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变化等。

5.急诊科医生、护士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留观病人交接班工作,并写出书面记录,并记录患者的诊断、治疗、去向等。

6、留院观察指征:

1)暂不能确诊,病情又不允许返回者;

2)诊断明确短期内可治愈或诊断明确反复发作的疾病短期内可控制者;

3)符合住院条件但病区无床者; 4)其他需要留观者。

(二)入院制度与流程

1.病人住院持门诊、急诊(含120)医师签署的入院卡、本人身份证、医疗保险证、医疗保险卡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对急危重症住院病人走“三先一后”绿色通道,即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补办缴费入院手续。禁止科室推诿或无故拒收患者。

2.患者入院前如生命体征平稳者,门、急诊医师应进行相关病史询问、体检及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尽量做到患者收治科室与专业准确。

3.住院部医师如怀疑入院患者疾病非本科专业,在完善相关检查,请有关科室会诊后,转相关科室住院治疗,生命体征不稳者,医护人员必须护送。

4、患者有多种疾病,入院时,以病情表现最重或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种为收治专业科室,其他次要疾病可请相关科室会诊指导诊疗。

5.对拒绝或不配合入院诊治的患者,医师应进行病情及可能发生不良后果告知,并在门诊病历、入院卡或门诊日志上注明患者“拒绝入院”并请患者本人或陪同人员签名。

6.危重病人入院前,门诊、急诊(120)医师应先电话与有关科室主任或值班医师沟通,做好接诊准备,并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或轮椅推送至住院部,与病区医护人员进行床旁病情交接;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主动搀扶、护送至病房并交接。

7.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时,对再次入院患者应明确上次住院费用是否结算完毕。新入院者应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医疗保障类别准确记录。

8.病区护士对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安置好住院病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并于5分钟内(急危重症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检诊处理。医护人员同时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医院管理系统。

9.入院标准:(1)符合本专业收治范围、标准;

(2)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诊疗;(3)其他情况。

(三)出院制度与流程

1.病人出院须经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交代注意事项。

2.病人出院需于出院前1日预约出院,如特殊情况需当日出院者,应请科主任签名后方可执行。

3.出院前,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疗、护理医嘱,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认真核查收费项目,避免漏收或多收。

4.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要耐心做工作,必要时通知其所在单位或社区(村委)共同做工作。

5.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换洗消毒。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征询病人意见。

6.出院标准:(1)到达临床治愈者;

(2)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者;(3)其他情况。

(四)转科制度与流程

1.住院患者所患疾病,涉及其他科室专业诊疗时,应邀请有关科室会诊以决定是否转科诊疗,被邀科室医师会诊同意转科,衔接好转科事项后办理转科手续,并送至转科病区。

2.被邀会诊科室医师,会诊后应对患者诊断、是否同意转科提出明确意见,如患者主要疾病确属本科专业范围,应同意转入患者。不得以会诊医师本人无管辖空床为由拒收,科室其他医师应无条件接受患者,如有问题由科主任协调处理。

3.患者转出前,经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转科原因、目的和必要性,并与转入科室联系床位及确定转出时间,完成患者在本科住院阶段所有诊疗工作与记录,填写转出记录,开具转科医嘱。

4.危重患者转出病区时,由本科医护人员陪送到转入科室病区,并向转入科室病区值班医护人员交接,保证治疗的延续性。

5.转入科室病区医护人员应及时诊查患者、下达医嘱并书写转入记录。

6.因住院部科室满床,患者(或亲属)不同意转其他医院而病情需要立即住院时,可暂收住急诊科,科室出现空床时应优先转入。

(五)转院制度与流程

1.患者转院由经管医师提出,经科内讨论或科主任批准,并协助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办理转院。急性传染病、麻风病患者,需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转入指定医疗机构。

2.病情较重患者转院时应安排医护人员陪护,如患者病情危重不具备转院条件或途中可能出现死亡,需向患者亲属告知暂不宜转院原因并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3.转院前医护人员应完善各种病历资料,为转院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同时出具病历摘要。

4.转院标准:

(1)因患者病情复杂、特殊,因本院设备条件、技术力量有限,不能满足患者诊治需求的;

8.患者教育和出院小结 篇八

患者在住进医院后,“病例管理经理”就开始评估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以及经济情况和社会需求,并开始制定患者出院后的转诊计划。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晨9点30之前,每个科室的病例管理经理、社会工作者、护士长、病床协调员、主治医生代表会在一起开患者出院会议(discharge meeting),主治医生会向其他医务工作者介绍并分析每个患者的情况,协商制定每个患者计划的出院时间,并由病例管理经理协调安排出院计划。护士或“病例管理经理”会在患者出院当天为患者进行出院教育,并给患者或家属分发“出院小结”。

“出院小结”不仅仅为患者住院期间诊疗的总结,更是患者在医院期间的主治医生和患者的家庭医生沟通的重要工具和途径。根据协同医疗的需求,“病例管理经理”也会在患者出院72小时之内给患者或家属电话,跟踪、询问患者情况。在患者出院5至7天内,家庭医生需要给患者打电话或寻访出院患者,跟踪患者情况。

为了家庭医生更加方便、及时的掌握患者的情况,许多专家建议,出院小结不应超过2页,而且需要记录和家庭医生最为相关的内容。但是,不同的医院对于出院小结内需要包含的内容要求不同,造成“出院小结”的内容不够规范,质量也参差不齐,出院小结中有些重要的内容不够完善,但有些不必要的内容则让“出院小结”变得庸长。而且很多出院小结不能够及时送达患者的“家庭医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07年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66%至88%的“出院小结”没有能够发回到家庭医生。一些医疗质量评估、认证部门对于“出院小结”需要涵盖的内容也提出建议,希望将出院小结更加规范化和格式化,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了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的后续治疗,更能够让医院医生-专科医生-家庭医生的信息交流能够形成通畅的闭环。我们为您归纳“联合委员会”,“国家质量论坛”和“医院医学协会”提出的医院“出院小结”应该包括内容:

图1:“联合委员会”,“国家质量论坛”和“医院医学协会”推荐“出院小结”

内容

在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护士为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小结”回顾的时候,护士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有效的患者教育可以降低重新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咨询委员会”调查发现,40%的医院平均使用20分钟以上的时间对于每个患者进行教育。一些医院也采用先进的电脑辅助教育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教育的效率。例如,波士顿医疗中心在医院内推出一款电子患者出院教育系统。患者可以通过触屏电脑获得出院教育相关的知识。在电子方式教育结束后,护士会通过系统反馈和询问患者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对健康教育内容完全了解,从而将患者不理解的内容进一步向患者解释。科研人员发现,使用电子教育方法可以激励患者进一步了解出院后的计划和注意事项,从而将重新入院率降低28%。更重要的是,使用电子方法还可以平均减少30分钟护士的时间。

除了电脑方式和多媒体的方式以外,绝大多数医院还是利用传统的纸质宣传材料和护士宣讲的教育方式。美国一些协会还推出针对疾病教育的准则。例如,“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1年推出心肌梗塞患者出院教育黄金准则之一。其中,要求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于患者进行60分钟的教育,60分钟内需要包括9个领域:

1.如何认识到病情加重的症状,以及具体应对不同症状的方法

2.运动与活动的建议

3.出院时药物的使用以及说明 4.每天体重检测的重要性

5.导致心肌梗塞病情更加严重的风险因素

6.对于每日饮食的建议,例如少盐,以及酒精摄入量的建议 7.如果病情加重,适当的情况可以与患者或者家属讨论善后事宜 8.出院后随访预约

9.出院后其他注意事项指南

在过去的6期内,我们从“预约”,“门诊环境和流程”,“住院环境”,“护理团队”,“病例管理团队”,“患者教育”和“出院小结”等方面为您介绍了美国就医体验。在复杂的医疗服务系统中,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医疗对于传统医疗诊疗的流程和影响越来越大。下期,我们为您介绍美国移动互联网如何成为传统医疗的有效补充(1):《患者-医生沟通之春秋五霸》。下期更加精彩,敬请您关注下期。

9.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九

关键词:延伸护理干预,骨折,康复

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康复的疾病, 现阶段, 优质护理服务仅局限在患者住院期间, 在院时患者可接受到医护人员专业的治疗护理, 出院便意味着患者与医院的关系结束[1,2];但由于社会保险及商业保险的特点, 决定了患者住院时间的有限性, 由于患者及家属知识水平有限,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用以满足出院后康复的需求, 很多患者对出院后怎么进行功能锻炼?什么时候锻炼?如何早下床?如何使用助行器、拐杖、轮椅?如何完成由床上到轮椅及由轮椅到床上转移?什么时候来复查……等等都不是很清楚。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才能得到相关的治疗康复信息, 因而常因照护不周而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等废用综合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造成极重的家庭负担。为了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护理, 近几年来, 本院建立了较完善的“患者随访制度”, 通过随访搭建平台, 为出院后的患者继续实施护理, 即延伸护理[3], 延伸护理突破了传统护理模式, 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 真正感受到护理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6月, 对60例骨折出院患者进行家庭延伸护理干预,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骨折患者, 男72例, 女48例。年龄15~92岁, 平均 (38.7±8.2) 岁。受伤原因:交通伤76例, 砸伤16例, 高处坠落伤24例, 摔伤4例。骨折部位:上肢骨折45例, 下肢骨折75例。其中, 开放性骨折23例, 闭合性骨折97例。治疗方法采用骨牵引术、夹板固定术、内固定术及关节置换等。住院时间9~26 d, 平均 (15±3.5) d。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部位、及手术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出院时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休息、复查、康复训练指导等注意事项, 以口头宣教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6个月的家庭延伸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院外延伸医护小组

由高年资、具有熟练掌握骨科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多方面知识的骨科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及护师2名共6人组成, 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管理, 医务科、护理部进行监管。医院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让大家熟练掌握骨折远期护理技巧, 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大家讲解目前国内外功能康复训练和整体护理的新技术和趋势, 以拓宽小组成员的护理思路。

1.2.2 建立健康档案

小组成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即可搜集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住址、电话号码、所患疾病等。出院前通过翻阅病历、会谈等形式评估患者的病情、有无其他躯体疾病、心理状态、家庭环境、手术方式、手术日期、切口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肌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出院时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程度、康复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康复愿望、自护能力、有无并发症出现等。与患者和家属按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原则共同制定出系统、全面、渐进和个性化的延伸护理计划[4], 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延伸护理的相关内容, 以便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1.2.3 发放出院爱心联系卡

包括简明扼要的温馨提示, 专科医生简介及坐诊时间, 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医生办公室及护士站的联系电话;以方便患者联系、咨询, 患者如有疑问可随时拨打电话。

1.2.4延伸护理干预方式

(1) 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刚出院后因为失去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关怀, 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影响患者的治疗和训练[5]。因此, 电话回访时间周期应前密后疏, 一般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周回访一次, 以后根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酌情增减回访次数, 一般每半月或1月回访1次, 持续6个月;回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出院后状况, 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用药、休息、饮食、跌倒防护知识、疼痛处理、压疮防护、关节功能康复、体位、使用拐杖、助行器、预防关节脱位、预防关节感染等指导[6,7]。提供心理疏导, 提醒复诊时间, 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电话回访时应语言简洁、柔和、有亲和力, 让患者感到放松, 有信任感[8]。 (2) 定期家庭访视。在电话回访的同时, 小组成员在患者出院6个月内每月一次上门家庭访视, 跟患者和家属面对面交流, 全面、准确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针对患者的即时评估结果, 根据患者疾病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所处环境、心理状态等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教育[9]。与患者和家属动态制定延伸护理指导方案, 强化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并对不健康行为进行干预。另外, 要根据其接受能力分阶段逐次予以指导, 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方法, 以免短期内传授大量的信息使患者和家属难以接受, 造成混乱[10]。

1.2.5 延伸护理干预内容

(1) 心理护理。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的技术有关, 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11]。患者由于受到创伤的打击, 体态的改变, 想到今后不能再像患病前那样行动自如, 害怕出院后受到亲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歧视, 自尊心受到挫折, 出现情绪烦躁不安、恐惧及忧虑, 发生生理机能及心理功能障碍。使学习、工作能力下降, 业余生活缺乏以及社交活动减少, 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2]。医护人员应针对这些状况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 消除其心理顾虑, 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3], 主动配合功能锻炼。 (2) 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的患者, 应保持皮肤清洁舒适, 保证内衣和床铺的整洁干燥, 教会家属定时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 并做有效的按摩, 防止褥疮发生;注意防寒保暖, 教会患者练习吹气球和吹气泡的方法, 进行深呼吸训练, 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教会家属为患者叩背, 有效清理呼吸道, 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冲洗尿路, 经常变换体位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留置导尿患者, 保持导尿管通畅, 协助患者训练膀胱反射及排尿功能, 以预防泌尿系感染;患者长时间不动, 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从而有可能导致髂静脉血栓形成[14],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有关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 同时密切观察肢体情况, 如发现下肢肿胀, 肢端温度降低, 发紫或发绀, 疼痛等, 应立即采取措施。 (3) 康复锻炼。“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是创伤骨科骨折患者的三大治疗原则, 而其中功能锻炼是术后最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关节功能恢复能否达到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的预期临床效果, 除了保证有良好的手术技能, 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15]。其意义在于恢复肌肉收缩生理效应, 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可以增加骨折端的轴向应力, 有利于骨折愈合。另外, 功能锻炼还可以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 促进出血重吸收及肿胀消退, 减少关节的渗出, 从而防止关节及软组织粘连,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的发生[16,17]。大部分患者有骨折治疗以静制动、修养为主的传统观念, 并且由于害怕疼痛而不愿活动, 还有一部分患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 担心功能锻炼可导致骨折移位、加重肿胀, 甚至造成软组织和筋骨的再次损伤而对关节预后不利, 不敢锻炼或锻炼不到位。医护人员在住院期间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功能康复训练在恢复中的重要性, 并与患者一起制订恰当的康复训炼计划, 护士可予以示范, 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注意事项, 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 并鼓励患者遵循早期规范、循序渐进的原则, 坚持不懈地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和内容, 并对症加强适应生活的训练, 以提高自护和生活能力。 (4) 门诊复诊。定期复查, 摄X线片, 观察假体或内固定物有无松动或位置有无改变及骨折愈合情况。 (5) 饮食指导。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 制定饮食计划,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并戒烟戒酒, 多选择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C及维生素D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不同骨折类型科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于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实施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相关知识知晓率、肢体功能康复状况、骨折愈合的程度、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满意率等。总分100分, 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中, 低于70分为差。该问卷采用开放性回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肢体功能康复状况、骨折愈合的程度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

见表2。

例 (%)

3 讨论

现代护理要求以往仅着眼于院内患者健康已不适应护理学的发展, 骨折患者出院并非意味着治疗、护理工作的全面结束, 而只是初步完成第一个疗程。出院后的护理、休养、功能锻炼等, 对骨折最终痊愈、功能恢复都起着重要作用。延伸护理干预在医院和患者之间乃至家庭成员间建立了有目的的互动, 缩短了医患之间的时空距离, 使护理内涵和外延真正渗透到社会和家庭的各个领域, 使患者得到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1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肢体功能康复状况、骨折愈合的程度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原因是延伸护理干预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具体性, 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妥当运动和康复过程, 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19]。个体化地调节康复训练的强度、时间, 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充分性。另外, 患者日复一日进行繁琐而单调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常会出现松懈心理而出现并发症, 随访时及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 动态地依照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并认真细致实施, 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和交流的增加, 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尊敬和信任, 愿意向医护人员倾诉内心感受, 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使医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和心理护理, 使康复护理工作更加有效、及时;同时方便医生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 掌握第一手资料, 以便进行统计分析, 积累经验, 有利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 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0.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篇十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感谢您及家人对我院的信任,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防治脑卒中的重点是预防为主。虽然您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已稳定或好转,目前进入恢复阶段,出院后仍需要继续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争取病情得到更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同时通过规范化的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出院后您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危险性,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多补充蔬菜、水果、谷类、适量蛋白质等;

2.戒烟限酒: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有吸烟和长期饮酒嗜好,应该戒掉烟酒;

3.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终生治疗,应该经常监测血压,根据自身血压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和剂量,保持血压正常稳定才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

4.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您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终生治疗,应该经常监测血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和剂量,合理饮食做到定时定量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通过规范化治疗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5.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特别是心房纤颤可以引起心源性脑卒中,如果您患有心脏病应该积极地治疗,对于预防心源性脑卒中非常重要;

6.高脂血症的治疗:高脂血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合理膳食、锻炼和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治疗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7.康复训练:脑卒中导致的语言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够得到逐步恢复,可以通过阅读训练语言障碍,按顺序训练座、站立、行走,活动肢体各个关节防止挛缩畸形,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吃饭、洗浴、入浴等,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有条件可以到专业康复机构进一步康复治疗;

8.心理障碍的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往往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家属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疏导,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从而有助于脑卒中的恢复;

9.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或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该定时翻身叩背,防止褥疮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应该缓慢进食,少量多餐,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必要时需要鼻饲喂养,应该给予营养支持,防止出现营养不良导致病情恶化;注意大小便失禁的护理,便秘者给予导泻或灌肠;

10.脑卒中复发率高,特别是发病1年内,一旦脑卒中复发可导致严重残疾,您出院后应该定期到门诊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如果您有脑卒中复发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

xx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主管医师:

科室电话:

上一篇:张楼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下一篇:党的发展史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