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渔业情况调查

2024-07-04

东平渔业情况调查(4篇)

1.东平渔业情况调查 篇一

1

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2 篇

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第 1 篇

乡,为通平两县交界处。乡政府距县城 62 公里;距东约 12 公里,同县镇相邻;南约 13 公里,与县接壤;西约 4 公里、北约 3 公里,与镇濒临,西北隔与镇相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穷财政不能穷老区百姓,欠发达不能欠老区民生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依法行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尤其是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乡的道路和饮水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由于无工业发展,污染较少,空置建设用地较多,发展空间较大,后发优势明显。

一、基本情况

乡面积 39.9平方公里,人口 1.31 万。8 个村委会。其中贫困村 2 个,分别是村和村;已脱贫 1 个,为村;未脱贫 1个,为村;发展渔业产业的贫困村 2 个。

二、贫困村渔业发展情况

村幅员面积 4.19平方公里,辖 4 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 1185 亩,林地面积 2570 亩,其中:田 711 亩,土 474 亩;农业总户数 315 户,总人口 1202 人(其中共有劳动力 697人,外出劳动力 290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54 户,138 人;低保户 27 户,53 人。村现有池塘养殖 7 个,大水面养殖 80亩,流水养殖 1000平米;水产养殖基地 7 个。

村位于乡东大门,距乡政府 9 公里,幅员面积 8.2 公里,辖 7 个农业合作社,农村小学 1 所,农业人口 1998 人,城镇居民 106 人,总户数 456 户,建卡贫困户 140 户、353 人,劳动力 890 人,常年务工人员 790 人,残疾人 170 人,其中持证残疾人 90 人,五保孤儿 24 人。村现有养殖池塘 189 个,大水面养殖 168 亩,流水养殖 90平米,稻田综合种养 230亩;水产养殖基地 23 个。

1、自然条件制约。村有山坪塘 25 口(其中国家补助资金已整治 1 口,国土整理整治 2 口);村有山坪塘 7 口,已整治 1 口。村、村尽管人均耕地较多,但总体上淡水资源短缺,特别是村平均海拔 850 米,是一个典型的深丘旱山村,98%的农户吃的不安全的堰塘水,基本靠天吃饭。这种自然环境,使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底子薄,基础差,这都成为发展的不利因素。

2、区域瓶颈锁闭。村和村地处乡边缘,道路交通状况差,甚至曾连独立的村级公路都没有,村、村落入夹缝之中。这样,周边村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条件更多对这两个村表现为虹吸效应,一些企业很容易在周边落地生根,这种区域上的不利条件成为制约两个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当然这也会成为后发优势,即随着周边地区的发展也会产生溢出效应,反而促进两个村的振兴。

3、人文心理影响。由于历史上主要是靠天吃饭,加上商

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地处沿边,整体经济落后,思想解放的程度也受到制约,错失了几次改革发展的良机。加之两个村地处乡边缘,属于贫困区域,在乡发展的战略部署、目标设计、重视程度等全局性安排中,一度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历史上由于受极左思潮干扰领导班子不团结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贫困村渔业发展规划情况

村、村渔业发展规划被纳入乡十二五发展战略以来,乡党委、政府加快这两个村的建设力度,工作的重点业放在了发展产业上。

1、特色养殖。村有良好的养殖传统,是我乡规模最大渔业养殖基地之一。近几年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人口规模小,又处在边角地带,缺乏养殖企业作为龙头,因此在依托金山村颐养中心这个平台,精心打造,扩大养殖面,发展庭院式特色渔业养殖,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对农民发家致富,将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和发展前景。拟规划建设渔业养殖基地 15 个,养殖户 35 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200 亩。

2、休闲旅游。村已在潘家河水库建 1 个纯天然的流水鱼养殖基地,以此为载体,将其余的水产养殖基地精心打造,发展休闲旅游,制定了发展规划,形成规模效应。虽然每逢周末,周边乡镇有很多游客前来看山、游览水库和垂钓,但

由于缺乏必要的投资商和具有龙头性质的旅游项目,旅游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如果将所有的渔业养殖基地精心打造,形成田园式的风光,随着经济发展,这里的水库、田园风光、垂钓将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向往之地。拟规划建设渔业养殖基地 30 个,养殖户 50 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500 亩。

3、服务业。目前在村、村投资的企业用工人数普遍较少,随着企业项目的增加,一些大型企业的进驻,如果在休闲旅游方面能有大的手笔,服务业的比重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四、贫困村渔业发展建议

1、在工业发展方面,对招商引资的项目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要求,总体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良好。重点是村潘家河水库生态园区。招商引资应当更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战略。主要是当前村、村发展的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日显,一些企业将蜂拥而至。主动走出去,将能够更好地选择低碳、环保和效益好的优势企业进驻。同时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村、村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与不同发展区域的优势互补,打造新型农业集聚区。

3、加大村、村的宣传力度,扩大村、村的周知度和知名度。目前,了解村、村的还比较少,很多人对这两个村还比较陌生。这一方面说明过去的发展缺乏有影响的产业和品牌,也说明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4、发挥好后发优势和地缘优势,为将来的红色旅游及休闲旅游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并从旅游规划和项目入手,着手招商引资,形成工业和旅游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的格局。

5、先行从建筑规划、建筑格局角度考虑,对全区域的发展超前运作和管理,如成都市在各乡镇设立规划师一样,使村、村成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居地,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也是新农村的典型。

6、待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更好地消化农村劳动力的时候,可以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大的突破。

7、通过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把、老区精神、地域文化、特有农作物、渔业产品和其他特色产品带动起来,发展起来,打出自主品牌。

8、从产业扶贫的角度看,渔业养殖的空间和市场还很大,仅仅乡自身就有着较多的市场需求。一方面需扩大养殖的种类和规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扶持的方式为养殖业找到市场和买家。养殖空间亦亟需拓展,渔业养殖相当部分还处在零散状态,规模上不去,导致外销不畅,开拓市场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9、致力打造乡的软实力。乡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影响、硬件环境、财政支持存有某些方面的局限,但是营造乡软实力还有较大空间,这就是充分挖掘乡的人力资源、环境

资源、社会资源,通过打造软实力,构建形成一种各方面关注、各界支持乡村、村发展的良好氛围。

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第 2 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通过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市的现代渔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 年,全市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 470 亿元,完成水产品总产量 109 万吨,水产品产值 145 亿元。

(一)政策措施日臻完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规划(2014-2020)》等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我市建设蓝色粮仓的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坚持抓好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了渔船信息管理系统和渔业安全生产短信平台,大力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黑、红名单制度,加大检验力度,有效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渔业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积极推动传统的捕捞、养殖渔业向远洋、深加工和渔业三产转型。一是大力发展远洋捕捞。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远洋渔业开发合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远洋渔业公司 27 家,批准远洋渔船 125 艘。二是渔业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总额 100 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

链物流基地的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 2016 年建成投产。三是水产加工和渔业三产逐步壮大。全市共发展水产品加工企业 240 多家,去年共完成出口创汇额 16.6 亿美元,建成休闲渔业基地面积近20 万亩,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8 处。

(三)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行渔业健康养殖和渔业资源修复,努力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全市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 7 万亩,占全市池塘总面积的 60%,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 110 万平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 450 个。全市已建成 7 处增殖休闲型海洋牧场和 1 处公益型海洋牧场,投放礁体总计达 137 万多空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现代渔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海捕捞和沿海养殖明显下滑。近些年来,由于近海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居高不下,资源破坏强度大的作业方式和违规网具屡禁不止,近海捕捞能力远远超过可捕捞量,导致近海渔业资源匮乏。调研中不少渔民反映,出海的收获甚微,近海几乎无鱼可捕。同时,受城市扩张、旅游发展和重大涉海项目建设的影响,沿海养殖水域和滩涂面积也在不断缩减,加之部分水域环境被污染,我市海水养

殖面积由 2012 年的 4 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 3.3 万公顷,养殖渔民失海问题日益凸显。

(二)渔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科技转化水平不高。调研了解到,虽然全市已经有 7 万亩养殖池塘完成了标准化改造,但多数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清淤、护坡、水电等简单改造,较少配备废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或开展生态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总体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简陋,养殖模式粗放,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比例较低。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渔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比较困难。

(三)渔业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虽然我市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渔业经济起步较早,但仍然缺少像山东好当家集团这样产业链完整、在全国叫得响的渔业品牌,现有的渔业企业多数以生产、销售初级水产品为主,水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对海产品的简单初级加工,加工层次和附加值较低,全市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力量普遍较小,渔民在技能提升、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另外,我市在远洋捕捞、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发展较威海市等渔业先进市还有较大差距。

(四)财政和金融支持不足。渔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资金对现代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燃油价格、人工费用、渔船价格和物流成本等快速上涨,渔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持续上升。近三年来,我市以发展远洋渔业和推动渔业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己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5.8 亿多

元,在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中完成各方投资 4.2 亿元,渔业油价补助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足额发放,但除此以外,各级财政没有安排支持现代渔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公共财政支持现代渔业的范围较窄。同时,由于渔业养殖成本和损失难以核算,渔业养殖保险仍是空白。

三、意见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环,全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我市现代渔业发展再上新水平。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抢抓历史机遇,努力使现代渔业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阶段,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渔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农民渔民就业增收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青岛是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发展现代渔业的条件和资源得天独厚。市政府和主管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性、艰巨性,把现代渔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凝聚各

方力量,加快推进步伐,努力使现代渔业发展走在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二)要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渔业是资源型产业,要像严格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确保渔业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严格休渔禁渔制度,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逐步减轻近海捕捞强度,促进近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要把远洋渔业作为当前我市现代渔业发展的重点,鼓励现有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鼓励和扶持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和海外渔业基地建设,提升远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加大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力度,依托驻青海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积极鼓励渔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构建包括良种繁育、养殖、加工、储运和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要加强渔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科技入户长效机制,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增强科技成果推广能力。继续强化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投放、海洋牧场建设等措施,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现代渔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渔民和渔业企业是渔业生产的主体, 加快现代渔业建设关键是要维护和发展好渔民和渔业企业的利益,调动渔民和渔业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继续坚持渔业基本经营制

度,保障渔业生产者依法享有长期稳定的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进一步健全养殖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和救济制度, 帮助失海渔民就业、转产。要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水产品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业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扶持一批有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的渔业企业。要鼓励发展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 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促进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化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促进现代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现代渔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市政府要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渔业主管部门要履行好行业发展管理和协调服务职能,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国家、省、市的各项渔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切实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落实生产经营者责任追究制,确保消费者吃上健康、放心的水产品。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渔惠渔力度,把财政投入的重点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扩展到质量安全、资源养护、海上维权、安全生产、改善渔民生活等。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协作,积极开发服务现代渔业发展的抵押、保险等金融产品,降低

投资风险。要继续加强渔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的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为渔民、渔业企业和全市的现代渔业发展服好务。

2.×乡镇渔业生产情况 篇二

一、渔业生产情况

(一)加强湖区管理,绷紧依法生产之弦

1、领导重视,制度落实。一是及时调整并充实了镇政府湖区管理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二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分管领导主持的渔业生产工作会议或座谈会,研究全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今年以来,镇政府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湖内挖沙作业船和打击湖内违规捕鱼行为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三是每逢大风来临,镇里主要领导都要按照分工,负责驻守到各渔业村、渔业养殖场等重点防范部位现场指导对养殖设施进行加固、落实渔船就近返岸避风。

2、加强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依法兴渔意识。我们每年都组织渔业部门举行渔业街道专题培训,并结合伏季休渔,在全镇开展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同时,我们还对渔业生产知识进行培训授技,大大提高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

3、加大打击力度,规范渔业生产秩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养殖设施加固等巡查,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法行为,维护湖区渔业生态环境。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部分养殖户使用违禁农药造成渔业生态环境破坏的渔业违法行为和破坏渔业资源的“电、炸”鱼违法行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同时,加强与县渔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打击非法湖内取沙行为,蹲点监管,采取疏导与处罚相结合的措施,使今年全镇非法采沙作业船舶比往年有大幅度减少。目前,全镇渔业生产秩序井然,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突出特色,推动渔业生产的全面进步。

我镇渔业生产的工作思路是:保持四大家鱼的养殖,膨胀乌鳢、泥鳅的养殖,引进新品种的养殖,实现名、优、特产品的养殖。

在渔业生产方面,我们通过实施利益驱动、政策启动、产业带动、市场调动、服务推动等策略,使全镇的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实现了大突破。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南北长20华里、东西宽10华里的乌鳢养殖带,养殖面积近2万亩;湖蟹养殖面积达到3000余亩;600亩的泥鳅养殖基地,今年又注入了新活力,鱼苗的繁育开发将是泥鳅发展的重点。渔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全镇农村经济的“半边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渔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是执法环境不理想,渔民的安全意识差、法制意识亟待加强。渔民对安全宣传、教育置若罔闻,采取各种形式绕过安全检查、私自捕捞,置安全隐患于不顾,甚至酿成事故。二是法制意识不强。个别渔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违规使用网具,在捕捞作业过程中实行“一网打尽”,严重的破坏了湖区渔业资源,遏制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2是宣传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重点渔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还不了解《渔业法》,不了解渔政部门的职能,不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意义。对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形成群管专治的良好氛围。

三、维护渔业生产的建议

1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在渔业执法中的作用。只有加大宣传渔业法律法规的力度让广大渔民充分了解《渔业法》,充分了解渔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对一些严重危害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让违法分子无机可趁,无利可图。

2是切实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要把渔业部门的职责准确定位在对渔业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上,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针对突出的渔业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渔业执法重点专项检查。这些重点包括:严厉打击违法捕捞(特别是电力捕鱼)、严格执行湖区禁捕期制度。专项检查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责令和督促其整改,直到解决问题。

3是优化渔业执法的外部条件。在渔政执法过程中要主动地与监察、公安、水利、土地、港务等相关部门搞好协作,主动配合人大的执法监督和政府组织的渔业执法检查,虚心听取和接受人大、政府对渔业执法工作的批评监督,对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要如实汇报,争取人大、政府、政协对渔业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 篇三

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2007-12-08 19:21: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2)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 ××年上半年,各级水产职能部门,结合全面贯彻全区渔业专业会议精神,认真按照农牧业局指示精神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渔业生产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渔业适用技术和名优品种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狠抓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全面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使全市渔业生产保持健康、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原创: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

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

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原创: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其中在沿乌梁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乌梁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

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德岭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乌梁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

4.渔业资源调查 篇四

举办

2013-06-25 09:11:46 来源: 6月16日,第三届生态绿色阳澄湖净水渔业研讨会暨正谷阳澄湖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交流会在苏州举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副司长裴晓颖、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可心、中国渔业协会副秘书长郭继娥、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会长李国平、江苏省渔业协会会长宋家新、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副局长丁晓宁、苏州水产健康养殖促进会会长陈文怡、阳澄湖渔政站副站长许全官、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等二十多位业内专家、主管部门领导和河蟹养殖户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正谷执行总裁张建伟博士主持会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裴晓颖副司长在致辞中肯定了正谷阳澄湖大闸蟹专业的养殖技术及品质,并指出“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的长期性及品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苏州市政府专门颁布了《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保护办公室,有效保护阳澄湖大闸蟹的质量和特色,规范阳澄湖大闸蟹生产经营秩序,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对阳澄湖大闸蟹进行防伪认证。正谷阳澄湖大闸蟹因其在阳澄湖专业的生态养殖技术及长期稳定的高品质,被国家质检总局获准授权“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李国平会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李会长对阳澄湖大闸蟹的发展概括为:一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发展是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三个增长——稳步增长,安全增长和和谐增长;二是阳澄湖大闸蟹面临新情况,主要是:受到技术优势的挑战、品牌竞争的挑战、养殖效益的挑战和销售竞争的挑战;三是指出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发展方向。

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行动专家指导组首席专家、正谷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技术顾问、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发表了题为“再论湖泊净水渔业”的演讲。据上海海洋大学阳澄湖渔业资源调查和生物修复研究数据显示,近年围网生态养蟹对于提倡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水草种植为核心的生物修复技术,对于建立水产品种质产业基地,实现水体多功能的服务价值,维持稳定、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保证阳澄湖大闸蟹品质起重要作用。苏州水产健康养殖促进会陈文怡会长、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杨维龙会长也分别对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模式的改变、养殖质量的提高作了演讲。研讨会上,专家们还与阳澄湖河蟹养殖户进行了互动交流。

正谷执行总裁张建伟博士介绍,正谷从2007年开始在阳澄湖进行大闸蟹的生态养殖,基地拥有阳澄湖优质水域2000亩。几年来,正谷坚持“以水养蟹、以渔净水”生态养殖渔业模式,通过在阳澄湖养殖水域增养殖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有效控制了蓝藻的爆发,保持了水生生态平衡,又充分利用了水体的渔产力,把健康、优质、安全的阳澄湖大闸蟹提供给消费者。

王武 教授

王武,男,1941年2月生,江苏省太仓人,汉族。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于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毕业(五年制)。主要研究专业方向: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环境控制、特种水产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2005年被农业部聘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

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上世纪60~80年代,共完成了9个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和环境控制研究项目,其中:“池塘科学养鱼创高产”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精养鱼池水质管理的原理与技术研究”1985年获部科技进步贰等奖;“上海市池塘养鱼高产与综合养鱼技术研究”198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贰等奖;“上海市郊区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大面积综合试验”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术进步壹等奖,1989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贰等奖;“无锡河埒乡千亩池塘商品鱼亩产1000公斤技术试验”1991年获国家星火计划贰等奖;“精养鱼池有效磷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199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叁等奖。2001年“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叁等奖。

近15年来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有:“河蟹生态法育苗新工艺”(1996年通过鉴定);“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的开发利用研究”(1997年通过验收);“现代化多功能育苗温室监控系统的模拟研究”(1998年通过鉴定);“江黄颡鱼人工繁殖的研究”(2001年通过鉴定);“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机理的研究”(2002年通过鉴定);“长江河口野生水生动物的驯化与开发利用”(2004年通过鉴定);“滆湖渔业资源调查与生物修复的研究”(2006年通过验收);“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提纯复壮的研究”(2007年通过验收);“瓦氏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与产业化研究”2006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贰等奖;“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2008年通过鉴定):2009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壹等奖,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进行的项目有:“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财政部、科技部科研专项经费)等项目。曾荣获福建省科技先进工作者(1978年)、全国农村科技推广先进个人(1984年)、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85年)、农业部优秀教师(1985年)、上海市劳动模范(1986年)、上海市“菜篮子”十佳科技功臣(1990年);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教奖,1999年获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优秀教师,2005年获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农业科研人员,2006年评为上海市教学名师,2007年荣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7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荣获首届全国兴渔富民十大新闻人物,2009年荣获农业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论著

发表《中华绒螯蟹温室育苗水处理的研究》、《江黄颡鱼的仔稚鱼发育及行为生态学》等论文共100余篇。出版《鱼类增养殖学》、《池塘养鱼学》、《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特种水产养殖新技术》、《工厂化健康养鳖技术》、《河蟹生态养殖》等专著、教材共12册。其中所主编的《鱼类增养殖学》,为教育部审定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2003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2006年主讲的《鱼类增养殖学》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08年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联系方式

地 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一篇:增加监控摄像头的请示下一篇:公 鸡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