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架构

2024-06-16

中国政府架构(共8篇)

1.中国政府架构 篇一

《程序员》百期文章回顾之9——中国优秀软件架构师感悟录

我认为,优秀的软件架构师在软件开发行业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国外优秀的软件都是因为软件架构师开发了一个扩展性很强的架构才使产品不断完善和升级的。反观中国,一大部分企业比较急功近利,认为界面够漂亮就行了,完全不关心代码的组织和架构。日本这几年也在注重软件架构上的分析和设计,所以有很多产品和项目外包让中国来做利润最少的部分。我们应该开始有意识地做这方面的事情,培养出一大批中国的优秀软件架构师。只有这样,中国的软件才有希望!

来自业界的声音

什么是架构师呢?架构师是软件行业中一种新兴职业或者是角色,他要主导系统全局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其工作职责是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并制定这个项目的总体架构,指导整个开发团队完成这个计划。架构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从事具体的软件程序的编写,而是从事更高层次的开发构架工作。他必须对开发技术非常了解,并且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这样说,一个架构师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败。

在中国,有多少人算得上是“软件架构师”呢?或许很多人抱着不屑一顾的看法,认为只有盖茨才算得上是架构师,其他人都不过是朝自己的脸上贴金。不过,我们却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毕竟软件架构师只是一种角色,就像只承认米开朗基罗是建筑师一样,都是极端的。

中国软件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有一批出色的程序员跳出了程序的限制,正在从系统架构和全局设计的角度创建大型软件甚至软件平台,有些人虽然担任着管理职位,但在技术上他们仍然无愧于软件架构师的称谓。而程序员通过了解这些架构师的经验和体会,也能够朝更高的方向发展。也希望通过他们的感悟,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人走上软件架构师的职位。

梁永昌趋势科技研究部和软件系统架构部副总裁

主持产品与项目:1990年开发出LANProtect For Novell Netware Server第一版。此产品为业界第一个为Netware Server设计的反病毒产品,领先其它品牌九个月。从1995年至今,担任趋势科技反病毒引擎(VSAPI)软件架构师。这是因为在进行LANProect的产品设计时,遇到当时反病毒引擎和其它产品在源代码上无法共享的问题,当时反病毒引擎越来越复杂,各个产品使用的反病毒引擎功能不尽相同,造成客服相当困扰。因此决定将反病毒引擎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共享的模块,至今趋势科技所有反病毒产品都使用此引擎模块。

感悟:软件架构师在工作的范围和责任上与盖房子的建筑师很类似,必须知道他要盖的是什么房子,有多少预算,施工期有多长,现在要的是两层楼,但以后会不会要加盖上去,厕所要几个,厨房在哪里,哪里要设门,哪儿要开窗,梁柱要多粗,要用什么材料?因为,盖四合院和十层大楼是不一样的。

同样,软件架构师必须知道他要设计的是什么软件,将被什么样的客户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可使用系统资源限制是多少,兼容性要求高不高,安全要求是什么等级,会不会有下一个版本,下一个版本又将增加什么功能,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一个不同的考虑都会影响设计,软件架构师就是要在考虑过种种因素后决定软件的架构和使用技术。

大家都知道,要在老四合院顶上加盖十层楼,全部推倒重来可能是唯一的可行方案。同样,软件因架构不好造成的问题或限制是很难改善的,有时甚至必须重新设计,这将会是一项耗时费力的投资,与其到时再来一次,不如现在就把架构做好。就像各式各样的建材一样,现在的软件市场上有太多现成的模块可供软件架构师选用,但这也造成一个问题:很多软件架构师只知有哪些模块可用,却不知模块内部做了什么工作。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软件架构师随着Internet盛行而兴起,这种软件架构师现在到处可见,架过Web Server,写过CGI/VBS,再连上个Database,简历上就自称软件架构师,多层式网络架构(Multi-Tiers Web Serivce Architecture)谈起来头头是道,讨论起细节却让人摇头。现成的模块可以用,也应该用,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模块的功能和限制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限制,为什么用这个模块而不用另一个。

其实商业软件架构师最大的挑战还是在折中的拿捏上。人力总是不足,时间永远不够,面对现实状况的压力,当完美设计(每个人都如此自认)无法如愿被全盘采用时,讨论(或争吵)就不可避免,效能可不可以让步,安全等级能不能降低些,哪些项目可以改变,哪些又该坚持到底,这些都是要做出的决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让大家充分了解你做此坚持是出自何种考虑。

软件架构师的工作伙伴大都也是技术人员,就像自古文人相轻一样,技术人员彼此的尊敬只会建立在技术能力的优越性上,软件架构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技术底子和宽广的业界信息,再加上一点口才和亲和的态度,这才容易获得其它工程师的认可和尊敬,也才不会你画你的十层楼,他盖他的四合院。

廖恒毅佳软公司董事长

主持产品与项目:曾负责中文之星2.0的开发,佳软企业管理软件的架构设计,拼音加加等一系列软件的架构设计。

感悟:软件设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尽管软件设计人员为世界上无数的人提供了工作的便利,让大家的工作越来越自动化,软件设计者自己的工作却远没有见到能够自动化的可能性。无数的人为了找到一套软件设计的理论苦苦追寻,到目前为止,很难看到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当银弹总是不出现的时候,也许大家都应该想想,其实银弹也许根本就不存在。

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寓言故事。一个数学家跟国王下国际象棋,国王问他如果赢了,要什么样的奖励。数学家说,很简单,你在第一个棋盘格放一粒米,第二个棋盘格放两粒米,然后一直翻倍下去,把整个64个棋盘格放满就好了。国王很痛快地答应了数学家的要求。但是,当国王真的给数学家奖励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不能兑现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加上全世界的粮食也不够。

讲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其实是想谈谈我对软件架构师的认识。真正的软件架构师所面临问题的复杂度,其实与这个故事很相像。大家都在凭直觉理解软件的复杂度。而且都想得很浅,1,2,4,8…… 多简单的问题,即便是想到第十级,也不过就1024。再往下想一些,也还是大家能够理解的数字。而人们凭着直觉,也就顶多想到第20格。第20格的数字还没有超出人们的理解范围的。真正的难题在第40格以后,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第40格以后是什么了。而第60格的难度呢,根本就不是第40格能够比拟的。如果我们大家都仅仅用直觉的加法来理解问题的话,最后,我们会进入不可解的范畴。人类真正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发明了对数,用对数的方法解决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即便是第64格,也不难理解了,不过就是2的64次方。

当然,软件复杂度的问题其实比这个问题更加难解,所以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软件中的这个对数算法。但是,基于目前软件界的认知,我们多少有了一些解决方案:对象编程,组件模型,多层结构……,已经为软件设计提供现实可行的方法。问题是,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也非常不容易。大家都说着同样的词汇,却有可能干着完全不同的事情,所以才会有误解,才会有争执。软件架构师是一个靠无数经验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优秀的软件架构师,跟所有别的能够成为“师”的职业一样,在对自己的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定的套路的。靠的是领悟力,靠的是对这个现实世界哲学性的思考。当用哲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就离一个优秀的软件架构师不远了。

一个优秀的软件架构师,如果他愿意学的话,同样应该能够做出很香的饭菜来,因为软件架构师和厨师有相通的地方。大家以为如何?师者,通也。

何健金算盘CTO,首席架构设计师。

主持产品与项目:4年管理软件架构设计经验,曾经先后规划和设计了金算盘多年的主流产品。1997年,自主设计和开发了金算盘电子表格,以当时最先进的VC开发出的产品的功能、界面、特性比当时的Excel更具有本地化特色,作为财务管理软件的报表系统,在当年的全国财务软件评测中报表获得了第一。2002年,在多年的管理软件架构开发的背景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思考,形成了平台的构想。并采用了先进J2EE技术,成功开发出了金算盘VP平台。

感悟:架构师是客户需求和开发者之间的桥梁。在软件行业中,一般提到的架构师是技术架构师,而实际上产品架构包括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只有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紧密结合才有可能真正创造出一个好的系统。

产品架构是现代应用开发领域最重要的课题。在这个课题里,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在纷繁的问题中,最重要和最“真”的问题是产品竞争力问题。除此之外,软件架构的目的还包括满足既有客户需求和提高开发效率,并且要求产品架构能更好地支持商业流程,有利于企业业务集成。金算盘VPS系列产品就是以此为指导进行架构的产品。

我在做了多年的产品架构后,对这项工作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触:

首先,架构是技术。按照摩尔定律的推断,软件业的技术也同样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已经见证了开发工具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从VB到ASP.Net,从C到Java,无论采用什么新的语言,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架构要求。架构已经跨越了简单的过程模型,对象-时间模型,而今更多的是谈论MDA,模型的快速建立,使得软件能够快速适应用户变化成为了可能。而采用先进的技术,使得软件能够更加深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技术本身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如何使得软件能够适配新技术,成为一种更为重要的技术。采用各种模式的设计、逻辑分层、降低技术耦合使得技术的融合成为可能,也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

其次,架构是艺术。产品架构师需要捕捉技术和业务这个完整拼图里的某一块或某个脉络作为设计的线索。架构师永远不是先知,而是“存在的探索者”,产品架构的结果要在产品开发周期完毕时才能被印证。产品架构既要反映对技术的需求,使得架构满足对技术的适配,对发布模式能够提供多样化支持,能够满足性能的要求,还能够满足对业务管理的需要,要适应目标应用的业务特性。这样的架构,才是为应用服务的软件架构,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可重用的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软件的管理基因,正如平台能够得到大量客户认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为客户提供了技术平台、管理工具、基础业务,并使得它们有机地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如同流淌的艺术作品一样,充满了生机和互动。

同时,架构是质量。好的架构可以使得软件产品成为一棵常青树。在和国内外软件产品对比分析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感悟,其实好多国外的软件产品,采用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它具有非常优秀的质量,产品稳定可靠,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技术适配能力,从而使得产品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非常强。这样,投资人对软件的投资价值能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这是国内职业经理人非常值得关注和学习的。

陈小群互信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主管

主持产品与项目:全球眼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组成包括客户端、中心服务平台,包括:接入服务器、前端视频服务器、分发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全球眼应用服务器等。系统规模为17个开发人员用时8个月,源代码行数大约15万。

感悟:软件架构对软件系统来说就象建筑结构对建筑物、人骨架对人一样,是其它成分的基础,是满足功能和性能需求的关键,因此,软件架构师对软件研发项目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软件架构师并不像他的名字所提示的那样仅仅负责架构的设计,通常他的工作还包括,作为技术专家负责协助开发部门、技术支持部门、产品规划部门等各方解决技术问题。因此,他的管理和沟通能力是同样重要的。其它主要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需求转化为设计的能力、对系统未来发展的预见能力等。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会是一个优秀的软件架构师吗?不一定。对于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来说,架构设计通常都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一组具有不同知识的工程师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架构师要做大量的解释、说服、协调、总结、归纳、妥协等工作。一个没有担任过负责人的程序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同时,国内一种普遍的现象是,大量缺乏编程经验的博士、硕士、项目经理负责软件架构设计,并声称不需要学习编程也能搞好软件架构设计。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验的、技能性的学科,许多概念必须在编程实践中体会,技能更是必须要操练才能提高。很难想象一个不懂编程的人会理解设计模式,而不懂设计模式的人会是一个优秀的软件架构师!一个看了很多棋谱但从没有实战过的人声称自己是布局高手,你会信吗?

全球眼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大型分布式系统,它的开发涉及到分布式系统、网络编程、网络协议、视频、音频、控制、系统管理、数据库、内容管理、Web编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作为软件架构师,在技术方面感受最深刻的是对化繁为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化繁为简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解决方案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小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开发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不断出现的技术问题,架构师应该能够迅速判断其难度、重要程度,自己解决不了的话,可以有效利用其它资源解决。

在非技术方面,沟通能力特别重要,你要将你的设计思想传达给开发团队,这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困难的是,你还要传达给技术支持人员,甚至一些非技术人员。有的时候,你还必须妥协,采用一些其他成员支持的、也许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以保持团队的士气。

总之,管理、沟通、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软件架构师必备的素质。对于一些所有工程师都应该具有的素质,比如,工作热情、责任心、迎接挑战的勇气等,就不用多说了。

许式伟金山软件WPS产品架构师

参与产品与项目:曾参与WPS Office之电子表格项目和WPS Office 2002项目。从2002年至今,参与WPS V6项目。成立框架项目,负责KFC(金山基础代码库)、数据层、IO体系(XML标准等)以及Shell(用户界面)等公共组件的研发。

感悟:今年是金山软件创建十六周年,十六年来金山的每一款成功软件都凝聚了历代软件架构师的心血。每一个金山人都会对自己职业有着深刻认识。

从性格角度来讲,软件构架师需要心思细腻而严谨;从职业特征来看,软件构架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软件产品的需求。由需求引导设计而不是相反。因此,需要特别强调产品需求的重要性。记得GOF有这样一句话:“设计应该支持变化--获得最大限度复用的关键在于对新需求和已有需求发生变化时的预见性,要求你的系统设计要能够相应地改进”。每个程序员都希望能够写出最好的程序,并使自己的程序更能适应变化。但事实表明,程序能力尤其是框架设计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程序构架师对需求的理解程度。如果在不了解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就开始进行设计,那么即使是天才,也不能设计出完美的框架。

从另外一方面讲,软件构架师的设计只能应付可预测的变化,而构架师本身的技术积累和对需求的理解程度,往往会决定所设计的框架对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大多数的设计人员都趋向于追求完美,大多对“开闭法则”(OCP:Open Close Principle,注:Software Entities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yet close for modificaiton.:程序应该可扩展但又不可修改)非常认同。而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但又不可太过,一味地让系统应付位置的变化,会让自己套上一个无形的枷锁,更为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知道的尽可能多,当设计新版本WPS Office V6的整体框架时,通常会参考Microsoft Office和旧版本的WPS Offfice,有时甚至会看PDF对同一功能的支持情况,对同类产品的研究和比较,有助于很好地设计新产品的程序框架。

此外,作为软件构架师,一定要善于听取和接纳不同的意见,能够包容新的思想,愿意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想法。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他应该具有创新的理念和兼容并包的胸怀,比如:C#、AOP等。尽管我最喜欢C++的自由,但并不排斥去了解Java、C#等语言对其的改进,很多新的事物,会让我获得共鸣与灵感。

正如上面所讲,软件工程师需要更强的技术积累和更缜密的思维,以及对需求的深刻理解、兼容并包的创新意识和胸怀,软件构架师的职责顾名思义,从事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设计软件产品的程序构架,也就是要,对他最终设计的结果--软件产品的程序框架负责。可操作性和系统的应变能力是软件构架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

我虽不是计算机专业,却是一位计算机狂热爱好者,对C语言有着深刻的领悟,被同学们戏称“C狂”,曾独立开发、与同学合作开发软件。我对于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去探索它内在的实质性内容。从小就酷爱数学的我,在推理的严谨上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我相信一个观念:严谨绝对不是创造的对立面,而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

王栋 盛世龙吟数字科技

主持产品与项目:主持产品与项目: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报告管理系统”、“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SARS早期预警监测试点项目”。国家质量产品认证中心的“认证人员管理系统”等。其中采用Apex Portal Server(24人/月)兼容于JSR-168的portal实现,采用一些成熟的开放框架,使用轻量级设计开发理念,加速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

王栋 盛世龙吟数字科技

感悟:软件架构师是团队中的一员,和其他项目成员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承担的职责要大些,因为毕竟架构设计师所作的工作比较重要。架构设计师的具体工作是为系统设计架构,做技术的决策。而国内对于各种角色分工不明确,通常架构师都有项目管理的职责。

一个成功的架构设计师一定是不仅精通设计工作而且精通实现工作的。缺乏了设计的实践,就缺少了对系统整体的把握;缺乏了实现的实践,则缺少了对系统中某些重要技术点的全面了解。在和团队成员的交流当中,特别是讲述自己的设计思想时,设计图固然重要,但设计图只能提供一个概念模型,真正的设计还是需要用源代码体现。为了更好的设计和实现还要掌握各种工具和类库的使用,因为架构设计师有时还是技术咨询顾问。

在系统设计和技术决策时,最难做到的就是平衡和取舍。在规定的时间内,团队内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状态、技术的成熟稳定度、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系统架构的最终实现。比如去年四月底—正是SARS在北京闹得最凶的时候,我们接到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报告管理系统》的开发任务,由于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没有一套基于互联网的疾病申报系统,给这种突发性的传染性疾病申报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全部基于传真和电话的申报信息必须经过人工处理才能形成报告上报,而面对神秘的SARS,申报的内容在不断的调整,上报的流程也在不断地更改,如果我们仍然按照通常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可能很快就能完成这样简单的数据提交工作,但是如果任何地方稍有改变,程序开发人员必须在现场完成程序更改。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我们的开发团队也不可能保持特别大的规模,而时间要求又极其苛刻——一周之内系统要测试上线。经过权衡,认为必须满足可实时动态定制申报内容以及定制的查询统计,我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最后决定采用简化的模型实现系统,用项目成员最熟悉的技术和概念,完成保证系统运行的最小功能集合。

对于一个系统或产品,还需要有不断改善它的耐心,有时还需要推翻重新实现的勇气。上边提到的项目第一阶段,在疯狂的加班加点中基本完成了。不过,由于时间仓促系统还是有改进和提高的余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我们做的就是不断对这个系统细化,深化,修改,调整。这时候,其他相关项目也要启动了,启用我们的核心引擎后,经过很短时间的定制,都分别上线运行了,充分体现了原有模型的设计重用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但精益求精,针对新的需求,我对原有的一些设计缺陷有了新的认识,界面不够灵活、流程不能定义、结构稍显混乱,等等。

随着又一个项目,所有上次积累下来想修改的东西都有了机会重新实现,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国家质量认证中心的业务系统,有更多表单要填写,有更多的复杂流程要实现,有更多的组织机构和角色要定义,需要更灵活的表现形式和配置功能。以前的系统引擎就不能满足了,就决定使用更新的结构、更新的工具甚至是更新的过程来实现。这回我们做到了每一个工作流可以用户自定义,每一个工作流节点中的表单用户可以自定义,每一个查询都可以自定义。随着时间推移,这套系统也在不断演进中。作为软件架构师,学习的能力和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观察。对于目前国内的应用状况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在不断的学习和观察中我觉得不管在哪些方面都需要整合,不管是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孤岛还是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如何去整合资源,为最终用户服务,这个问题让我自然想到了Portal,这将是我们公司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面对Portal世界中纷繁的技术,下一波的学习和实践就要启动了。

一个软件架构师,要勤于学习、观察、思考,决不放弃对最底层实现技术的掌握同时需要把握好系统框架的平衡,学会正确的取舍,并且要有耐心和勇气面对自己的设计,不断进行改进甚至重新实现。

周恒 浪潮软件技术研究中心

主持产品与项目:开发了Web应用框架,配套开发包,树立了企业应用框架在浪潮软件的地位。这一产品也从以Web应用框架1.0为基础,发展到今天的包含Web应用框架、工作流平台、商业服务平台、业务规则引擎等的企业应用框架3.0。这一企业应用框架也已在除烟草外的通讯、卫生、政务、税务等行业全面开花。

感悟:回顾工作两年来的情况,分析和目标的差距,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谈谈我的反思和体会:

补充基础理论知识。IT的技术发展是非常快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各种技术之间很多原理是一样的,是相通的,重要的是要把原理搞通。

扩宽知识面。最初,我的知识面还是太窄,当时对于网络、存储、大小型机、大型数据库几乎都没有深入的接触和使用。对于构建一个全新大型的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系统来说,架构师需要熟悉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存储、网络技术,J2EE体系架构,MVC框架,Java程序语言,还需要熟悉一到两个应用服务器、一到两门大型数据库。

架构师需要具备扎实全面的技术,掌握广泛的开发技能,超离于程序语言之上,熟悉多种系统架构,有丰富的开发经验,能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方案。

要深入。深入到本质里面去,绝对不能浮躁。不光要了解表象,还必须了解隐藏在表象里面的本质。架构师不只是使用者,更多的是建造者,创新者,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影响几十个开发人员和成百上千的使用者,因此必须深入熟悉技术的本质,了解原理,才能灵活运用,不可能临时抱佛脚,现学现卖。

浮躁只会让人一事无成。曾见过一些人,写了两月程序,就嫌写程序低级要去做设计,刚写了两月设计,就嫌设计低级,就要去搞需求分析,刚搞了两天分析,又觉得搞技术没前(钱)途,就要去搞管理或者搞市场。也见过一些人,搞了三月嫌工资低,跳一下涨点工资,再搞三月又跳跳涨点工资。跳来跳去,开始还能往“上”跳,到后面只能被赶着往下跳了。

加强交流和沟通。曾经闷头苦学,希望能学得很牛,把什么都研究透了,然后可以教徒弟,可以带出一批人来。在这个过程中总是碰到一些槛,虽不至于灰心丧气,但也挺郁闷。头告诉说不要指望一个人都干完了,再厉害也不可能把啥都搞明白,一方面要形成一个学习的气氛,大家都很厉害,水涨才能船高,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和业界尖端人士的交流,共同提高。

学习能力对于一个搞IT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难快速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

有一年只做了一个物流管理系统一个单,基于J2EE的单子,一切都是从头做,单子额不大内容却不少。虽然最后顺利完成,却因为广泛使用了应用服务器提供商提供的一个不成熟的扩展包而吃尽了苦头。虽说架构师不纠缠于细节,但是忽略了细节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7X24小时系统,一个细节不处理好,就会造成停机和严重的损失。细节就是追求完美,架构师既要有好的大局观,也不能忽略细节,要求我们不仅对原理搞明白,很多时候必须对具体技术实现有透彻的了解。

架构师要对系统的功能负责,对系统的成熟度负责,对系统的成本负责,架构自软件始而始,自软件终而终。架构师需要参与拟定项目的各种标准和规范,要指导大家,要和低层设计人员探讨一些难点的设计问题,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高手,还要充当技术的领导者,因此,学习一些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提高领导力是绝对有必要的。

在项目组中,架构师是一个角色,不一定就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小组。

架构师虽然不要忽略细节,也要警惕过分追求完美,架构师学会放弃,在系统的功能、成熟度、成本中取得平衡,从客户的角度和开发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特别是要警惕技术情结,不能一味追求最新的不成熟的技术,对于难以完成的功能,也需要暂时舍弃。不可能一下造成最完美的系统,袁德俊 软件工程师 自由职业

主持产品与项目:1997年金山游侠开发成功,一直从事系统编程多年。目前,自主开发的C语言规范的脚本语言“NGNc”具有高聚合低偶合的系统设计。NGNc从体系结构和应用层级都与JAVA如出一辙,绝非模仿,而是从需求中来。

感悟:自从电脑出现在我的视野,能延伸我的头脑是我对计算机的最直接感受。而从事软件编程更给我无穷的力量和冲动,探索、挑战、驾御是我从一个个不眠之夜的开发中获得的最大乐趣。起初只是简单的重复着编译Sample,添加个别功能,以为语言就是计算机的全部。随着系统编程的深入,渐渐我的思维习惯转变了,操作系统的代码跟踪,给了我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就象进入了一个幽暗神秘的海洋,漫漫地与现在的各种概念越来越远,有时候同朋友们沟通都缺乏了共同的关注焦点。

开发NGNc完全是个偶然的机会。一直以来,用VC的IDE环境开发项目,并组织和管理项目需要的文件,尽管VC的功能很强大,但在项目后期,每每都是因为修改个别的数据,而重新编译整个项目,很麻烦。起初,通过设计系统的数据文件格式,将数据文件搬移出项目,将引擎和数据分离,只在修改数据的时候,用数据编辑器或简单文本进行描述。编制数据编辑器虽然可以避免规范数据输入等优点,但额外工作产生了:文本描述成为我们主要的目标。

最初文本描述方法简单,比如Window的Ini文件管理模式。随着文本文件格式的逐步复杂,文本文件到特定数据格式的转换工具越来越想向C语言转变。这就是NGNc的第一个产生的契机。我们叫它“DataOut”,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拿出来的意思。项目开发的越多,项目后期对控制逻辑和规则描述的需求也逐步呈现出来。仅仅DataOut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起初同文本数据描述一样,只是简单的规则罗列,但随着功能的发展,支持简单的类C语言的规则书写方式被支持了。

发展到现在NGNc已经完全成为了真正的C语言,并拥有自己的虚拟机,IDE调试环境,NGNbios的UI支持库,它还将会拥有很多很多。随着我对NGNc的驾御,我的视野宽广了,可以想象在它的支持下的应用会更加开枝数叶。

另外说明一下:NGN是“Engine”的音,NGNc是我对它的期望,不只驱动应用,更可以驱动我的梦想,就如同每个程序员在深夜里完成一段代码后的成就感一样。我对“软件架构师”的理解是,它只是众多软件行业内的一个分工,无论它的高度如何,需要多么资深的背景,多少年头的开发经验,他只是一个岗位,就如同其他岗位一样,他需要思考他这个层面的问题。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说是一个架构师,如同:人体、器官、组织、细胞,都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都异常的精密,只是它们都有它们各自的责任范围。

软件架构师如果是软件工程师的能力体现,他应该具备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部知识,并在他的头脑中运转着整个行业甚至世界的模型,他可以通过自己头脑的精密模拟,实现对任何问题的把握,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我们之所以需要这样的人,就是因为我们的电脑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计算,即使用巨大的知识库阵列也无法达到大脑的快速处理速度,有时候,架构师的一个感觉就可以左右整个行业甚至未来。具备这样高度的人是值得人们崇拜的!

后 记

软件架构师可细分为应用架构师和技术架构师,应用架构是软件本身作为一个应用而存在的结构,技术架构是使应用能够运转的支撑架构。就像软件是为社会为生活服务一样,技术架构是服务于应用架构的。

有不少新员工,因为基本是从大学毕业的人,学习接收新东西的能力都挺快,但是成就迥然有别。有的人,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为了学习而学习,敝帚自珍,不愿意应用到开发和工作中去,这种人,学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提高,学习能力只能算是不及格。

而且,还有一些立志做J2EE架构师的程序员,不但不愿意深入学习Java虚拟机规范,对于API也只是一知半解。问其理由,答曰,犯不着搞明白,到用的时候查查API就行了。天哪,到用的时候查查API就行了,如果你是一个摩天大楼的建筑师,到盖高楼的时候现查查各种建材的参数规格指标就能盖起大楼来了么?就能把水、电、梁、管、消防等搭配得合情合理么?想想看,我们做的架构可能也会影响大批设计师和程序员,影响大批使用的用户,岂是现查API就能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架构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触类旁通,除了掌握深厚的技术知识以外,要尽可能多地掌握领域知识。成为架构师,没有速成的办法,唯有实践+努力。

2.中国政府架构 篇二

随着电子政务的更深入发展,大众、企业往往需要政府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往往牵涉到众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同时各部门之间本身也有更紧密协作的需求,但是,因为各个部门构建信息系统时没有完全采用J2EE标准,或者所采用的J2EE应用服务器不同而导致没有办法集成在一起,形成“信息孤岛”。对于前一种情况,只好重新利用J2EE构建标准系统,而对于后者,一种方法是在多种应用服务器中选择一种,然后将所有的应用程序统一部署到这类的J2EE应用服务器中,需要修改大量部署文件。但是,这就使得政府的信息系统依赖于同一应用服务器厂家,十分不利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也浪费之前的投资。而第二种方法就是参考分布式系统CORBA的架构,构造一个总线,使得现有的系统只需要作一点修改,就可以将现有的系统组装成更大的系统,提供更完善、多样的服务。本文参考CORBA模型[1]还有现有的SOA架构,提出政府公共总线架构,给出整合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的一种方法。

1政府公共总线架构设计

要将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集成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合适的架构。CORBA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应用中也得到证明是成熟的分布式系统设计架构,但是设计十分复杂,而借鉴CORBA的核心ORB和SOAP、WSDL、UDDI、XML这几项技术可以构建一个类似的总线结构,可称为政府公共总线。

利用政府公共总线所构建的跨部门、跨J2EE应用服务器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GCB将请求端和服务端以同等的结构对待,当请求端发出java请求的时候,GCB接口转换器将请求包装成GCB可以识别的统一格式,将其发到服务端,通过GCB接口转换器转换成服务端组件可以识别的调用格式调用服务,服务端将结果发到GCB接口转换器,GCB接口转换器将结果包装成GCB标准格式后发到请求端。这里请求端和服务器可以是基于J2EE的各种应用服务器或者是Java客户程序。

GCB由四部分组成:GCB接口转换器、政府内部服务库、政府对外服务库、GCB核心。如图2所示。

1.1核心部分

1.1.1 GCB接口转换器

GCB接口转换器主要功能是将不同的J2EE应用服务器的各种调用统一根据WSDL的方式所描述的方式转换成XML统一格式,例如将RMI(ava远程调用)包装成统一格式的XML,然后将其利用由SOAP和相关网络协议组成的GCB Core来传输。同时GCB接口转换器还负责将接收到的XML调用转化成本地J2EE服务器能够识别的调用。图3为GCB接口转换器的结构。

安全/加密构件是根据各部门的需要而利用相应的经过国家信息安全认证的安全构件将其组装上去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性[2]。为了充分利用同类型J2EE应用服务器之间通信的特性,也可以做成图4这种结构,使得相同类型的服务器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提高效率,这时,在GCB之间传输的就可以是直接地经过加密或者数字签名的调用信息而不是XML格式的信息。

1.1.2 政府公共总线GCB核心(GCB Core)

在政府各部门之间所建立的连接利用SOAP与相应的协议来传输各系统之间的XML格式的远程调用或者是一些远程对象或组件(如EJB)的迁移[3],也可以传输通用的信息,利用SOAP轻便和HTTP等通用协议的通用性,构建出政府公共总线核心。除了HTTP协议,在一些要传输大量信息的应用可利用SOAP与FTP,在政府内部信息个人交流如邮件交流中可以使用SOAP和SMTP。这样GCB就可以涵盖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大部分。

因为通过GCB接口转换器将调用按照WSDL包装成相应XML描述,再经过安全构件的加密,所以GCB就不需要包括Web服务集成中的WSDL层。利用SOAP也可以较好地利用分布式组件EJB[4]。

利用SOAP和XML技术构建的GCB Core主要由四个服务和通信通道组成。

通信通道封装了基本协议所用到的元语,主要是基于SOAP的架构。其它四个服务利用这些元语进行通信。

通信服务:将从通信通道传来的请求正确定位到目标,并且提供与具体应用无关的通信调用,该服务提供事件和通知、消息两种通信方式,因为在J2EE架构下众多服务器都提供JMS,所以通信服务可以在基于JMS的基础上结合SOAP和XML来构建。

编码服务:编码服务提供两种主要功能:编码和解码功能。GCB接口转换器将调用转换成GCB的统一格式的XML描述(该描述经过加密),编码服务器则将该XML格式编码成网络传输的包,然后调用通信服务将包传输到目的地。而目的地的GCB接口转换器通过调用编码服务中的解码功能将网络包解码转换成加密的XML描述,然后再转换成本地应用服务器可以识别的调用。如果GCB接口转换器根据图4的结构构建,同类型的J2EE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可以不包装成XML描述,因此可以直接调用编码服务将调用编码成相应的传输格式进行传输。

安全服务:该服务是跟通信过程中的安全相关的服务,主要是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并且在传输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报告给发送者,更高级的安全性由政府内部服务库中的安全服务来保证。

同步服务:该服务提供通信过程中的并行控制服务。通信中如果出现多个请求发送到同一目的地时,该服务根据既定策略将请求排列成请求队列,在目的地服务方不可用或者出错的情况下返回相应错误信息给请求方。更高级的事务控制服务由政府内部服务库提供。

1.1.3 政府内部服务库

政府内部服务库包括几大部分:部门服务注册/描述库、服务搜索代理、分布事务服务、安全服务、服务管理。结构如图6所示。

部门服务注册/描述库定义了一组标准的接口来注册、描述部门提供的服务,在这里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是各部门根据自己系统划分出来的一些独立服务,或者是根据整个政府从高层次所提出需要部门之间协作的综合服务所提供的子服务。这些服务既可以是各自部门J2EE系统中的对象组成,也可以是EJB组件所提供的组件服务。这个库里面描述的服务根据用户不同而分为两类:对内服务,对外服务。对内服务是面向政府内部不同部门的,是不得让政府部门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访问的。而对外服务是政府部门面向公众所可以提供的,这些服务可以映射到政府对外服务库中去。

服务搜索代理是一个请求搜索转发器,所有的请求通过这个部件然后根据请求搜索部门服务注册/描述库,得到相应的信息后,将服务请求发送到服务提供服务器,让其处理后直接将结果发回给服务请求方。其处理的请求来自两个方面:从政府对外服务库所发来的请求,即对应请求部门服务注册/描述库中的对外服务;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请求,对应请求对内服务。

服务管理:提供将各种服务组合起来,从一个较高层次提供管理服务,包括对象/组件服务、子服务组合。对象/组件服务提供比J2EE中的对象容器更为高层抽象的服务,是基于J2EE的两大容器Web容器和EJB容器上在一个全局上的管理。子服务组合是提供将各种服务组合成更大的服务所提供的标准接口,从而可以将各部门之间联系较紧的服务契合在一起,主要是提供对对内服务的管理支持。

分布事务服务:因为在服务中要最大程度地保证政府信息库中的信息准确,因此需要在组合的服务提供分布式事务支持的部件,基于分布式事务的提交算法(两阶段提交法或者三阶段提交方法)设计出标准接口,这个也是基于J2EE服务器提供的事务功能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抽象。

安全服务:安全服务把安全策略贯穿在上面所提到的所有部件,重点是提供对服务流程中数据安全、签名认证等的保证。

1.1.4 政府对外服务库

政府对外服务库由两种服务组成:独立服务,由单个政府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服务;综合服务,由多个部门协调完成的服务。政府对外服务库由四部分组成,结构如图7所示。

独立服务注册/描述库是单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对外服务组成的,该库记录了调用这些服务所需的信息,包括服务所在的服务器的基本信息,当搜索代理发送过来搜索请求,该服务库找出相应的服务信息并将其返回给搜索代理该服务的接口信息和服务器信息。

综合服务注册/描述库结构跟独立服务注册/描述库一样,只是存储的是调用综合服务所需的信息。

服务搜索代理根据外来调用从两个注册/描述库中搜索出所需要的信息,根据信息调用相应的目的服务。

安全服务:该安全服务根据政府对外服务所需要的安全性封装相应的安全策略,利用这些安全策略来控制对外服务的访问,同时这个服务也可以利用J2EE规范中所提供的安全策略来组织,提高政府对外服务的安全性。

政府各部门对这两种服务功能按照UDDI的要求将其注册、发布到政府门户中去。而政府门户则将这些服务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提供给公众。

可以提供独立服务的政府部门已经建立起来了自己一套系统,因此可以将这些独立服务按照本系统原有的模式经过标准XML描述放在政府内部服务网上,然后放在UDDI注册中心。也可以政府提供对该服务库的支持。同时也将需要部门协作的服务已经在政府内部服务库里描述好的对外服务作为对外服务库中的综合服务注册在UDDI上以供使用。

2结束语

电子政务大量构建在J2EE的结构上,但是因为J2EE应用服务器的一些异构性限制了各系统之间的交互。利用Web Service技术构建政府公共总线GCB来提高交互性,未来发展是可以在政府公共总线中利用智能化等技术提高GCB的通用性,构建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

摘要:为了解决电子政务系统中各种异构的J2EE应用系统的集成,提高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提出政府公共总线(Gov-ernment Common Bus)这一架构,该架构采用较为成熟的SOAP,XML,WSDL等Web服务技术。

关键词:政府公共总线,SOAP,WSDL,政府内部服务库

参考文献

[1]Andrew S Tanenbaum,Maarten Van Steen.分布式系统原理与范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86.

[2]周颖.基于可信SOAP的Web Services安全架构的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4.

[3]范国闯,魏峻,钟华,冯玉琳.支持EJB动态分布的组件迁移模型与算法[J].软件学报,2004,15(3):404413.

3.中国华融架构升级两步走 篇三

目前,陈德耀主要负责中国华融IT基础架构的搭建和管理。随着企业向集团化、市场化转型,如何提高IT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如何提供规范、便捷的IT服务,如何将成熟的IT架构落地在员工的桌面端,这些问题都摆在了IT部门的办公桌上。

第一步优化服务器端

据了解,中国华融成立之初,即担负起国家赋予的收购、管理和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任务,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华融已经完成了政策性资产处置目标任务,此后逐渐实现市场化转型。

由于企业特性,中国华融对安全、监管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除了总部的核心部门,中国华融还下辖32家办事处和营业部,控股10家平台子公司,员工数达到7000人左右。随着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公司对系统安全的要求及管理的复杂度也更高。此时的中国华融把全面抓好风险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满足企业在业务连续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方面的需要,中国华融在2009年对现有服务器架构进行梳理,一方面租用了高级别的专业机房,一方面将原有自建机房进行改造。改变原有搭积木式的松散结构,将新机房打造成一个兼具测试、开发和生产的新中心。

陈德耀表示:“将原有机架式结构变成刀片式结构后,服务器端大量应用了虚拟化技术,加上服务器操作系统自身的优化,现在的机房不仅故障率大大降低,同时用电量等硬成本也减少很多。”

第二步升级桌面端

随着服务器端的升级完成,桌面端的管理升级就提上了日程。一直以来,中國华融的IT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员工可以自由方便地连入互联网获取资源、开展工作,这也给华融公司的IT部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员工在日常办公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加上桌面端操作系统比较老化,很多最新、好用的技术也无法在华融内部大范围地开展与实施。因此,规范员工的办公与操作、提供自助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升级与现有IT架构更好匹配的桌面端操作系统,成为中国华融的当务之急。

从 2010 年开始,在内部业务需要的推动下,中国华融客户端操作系统开始逐步升级到 Windows 7。桌面端操作系统是整个IT架构的基础,在决定部署 Windows 7 之前,中国华融对其兼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2010 年 5 月至 6 月初,微软技术服务支持团队协助华融系统维护人员,在测试环境中运用微软兼容性测试流程及工具,对华融目前主要的应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兼容性测试。

“在测试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系统、MASI 等 39 个应用系统之后,发现大部分应用系统和 Windows 7都能很好地兼容,但也有部分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兼容性问题。对此,微软技术服务团队对非代码类问题进行了现场解决,并对部分旧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提交了详细的兼容性测试报告,为我们的升级铺平了道路。”陈德耀举例说,“除了新购机型,Windows 7在一些型号比较陈旧的PC上运行也比较流畅,此外,升级到新系统的PC开关机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也更省电,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让原来坚持两个小时的笔记本电池可以坚持半天。”

中国华融利用Windows 7建立新一代企业办公平台,提升安全和管理,为中国华融IT建设带来了新的收益。陈德耀表示,目前,中国华融已经在一定范围内部署了Windows 7,接下来将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办事处、营业部以及10家平台子公司。

4.中国政府架构 篇四

中国保税区的政策架构及其限度分析

保税区是中国政府实行一系列特殊经济政策的产物,是中国经济最为开放的区域.它在海关管理、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外汇管理、以及税收管理等主要政策维度都享有非保税区难以比拟的政策待遇.然而,与国际上较为规范的自由区相比,保税区的.政策架构依旧存在很大的限度.

作 者:陈雷 Chen Lei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刊 名:特区经济 PKU英文刊名:SPECIAL ZONE ECONOMY年,卷(期):2003“”(8)分类号:F2关键词:

5.中国政府架构 篇五

2010年5月24日 14:35 电信科学

作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诸瑾文 王艺

1引言

2009年IBM智慧地球、欧盟行动计划和温总理“感知中国”的提出将国内对于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与之相关的名词,如泛在网(ubiquitousnetwork)、传感网(sensor network)、M2M(machine to machine,即机器到机器的通信)等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和物联网一起成为热门概念。究竟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分析、探讨对物联网整个体系架构的理解,对物联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在这样的技术和产业背景下,作为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机会和应对策略。

2物联网概念辨析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里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物联网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二是RFID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主要手段。然而,从现在来看,射频识别技术只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手段之一,这种连接具有以单向为主、不具备组网能力等局限性,因此,现在对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普遍理解需要更多地借助无线传感网技术来实现。

泛在网也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最早见于施乐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1991年“21世纪的计算”文章中提出的Ubiquitous Computing,因此泛在网概念的提出比物联网更早一些,而且国际上研究Ubiquitous的人也更加多一些,已经有一定的积累。2004年,日本提出了U-Japan、韩国提出了U-Korea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计划。对谁最先提出的泛在网概念目前还有争议,日本学者认为泛在网是他们最先提出的概念。泛在网将4A作为其主要特征,即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方便地通信,因此其在内涵上更多的是以人为核心,关注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信息,几乎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网络概念和研究范畴。传感网是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现在谈到的传感网,一般指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严格来说应当称为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传感网实际上由传感器+短距离传输模块共同构成。传感器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据说传感器的种类有3万余种。目前我国从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角度提出传感网,其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传感器本身,而是聚焦在通过各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构成自组织网络来传输数据。

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关注得最早也关注得最多的其实就是M2M,例如,中国移动,在2004年就开始开发M2M业务,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如Oragne、Sprint、DoCoMo都推出了M2M业务,尤其挪威电信,M2M业务量占到其业务总量的40%。“M2M是物联网的雏形,是物联网在现阶段的主要形式”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普遍认可的观点。

这几种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用图1来大概表示。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泛在网、M2M,其实都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更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它是在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涵盖了软件、通信、智能计算、自动控制等各领域,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3对物联网总体架构的认识和探讨 在业界,物联网被公认大致有三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如果拿人来比喻的话,感知层就像皮肤和五官,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送层则是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人能从事各种复杂的事情,这就是各种不同的应用,如图2所示。

感知层: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例如RFID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信息的扫描仪、视频采集的摄像头、各种传感器以及由短距离传输技术组成的无线传感网。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其中又包括芯片研发、通信协议研究、RFID材料、智能节点供电等细分领域。

传送层:传送层是在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使用2G/3G、有线宽带、PSTN、Wi-Fi通信技术,实现有线与无线的结合、宽带与窄带的结合、感知网与通信网的结合。传送层中的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和行为的理论和技术。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传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应用层:物联网应用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软件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将会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各种行业和家庭应用的开发将会推动物联网的普及,也将给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带来利润。

图3所示是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感知设备、接入单元、接入网络、中间件和应用。

感知设备包括了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无线传感网。

接入单元包括将传感器数据直接传送到通信网络的DTU,以及连接无线传感网和通信网络的物联网网关设备,其中物联网网关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有行业物联网网关和家庭物联网网关两种,将来还会有用于公共节点的共享式网关。严格来说,物联网网关应该是一种跨感知层和传送层的设备。

接入网络指电信运营商现有的通信网络,包括2G/3G、有线宽带、PSTN、Wi-Fi等。

中间件是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平台系统。应用层为各种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包括行业应用、政府应用、家庭应用等。

4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物联网发展的阶段

对“物联网”进行研究和探讨,首先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物”,从广义理解,除了人之外的都是物,大到一幢建筑,小到一粒沙子,还有动物、植物等,都可以是物联网的连接对象,通过物联网达到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及时获取,指令随时下达,控制完全自动的理想状态。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发展目标,一时之间很难实现。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来看待物联网的发展,认为在向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将会有三个发展阶段:机器互联阶段、局域感知阶段和广域感知阶段。

(1)第一阶段:机器互联阶段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第一阶段就是发展M2M业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结合使用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软件智能处理技术,实现对机器设备信息的自动获取和自动控制。这个阶段通信的对象主要是机器设备,尚未扩展到任何物品,在通信过程中,也以使用离散的终端节点为主。在这一阶段,传感网技术也在发展,但多用于局域范围内实现数据传送,电信运营商并不过多关注,往往将其看作是用户自己的设备。目前,国内外不少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在M2M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出了各种M2M业务,如汽车信息服务、车队管理、远程医疗、远程计量等。

(2)第二阶段:局域感知阶段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不断升温以及技术本身发展趋势的推动,“物”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感网逐渐被引入,传感网虽然仍主要用作局域组网,但是电信运营商不再将传感网仅仅看作用户自己的设备,而是认为传感网是通信网络终端节点向下延伸的毛细网络。在这个阶段运营商将越来越关注如何将通信网络与传感网结合。

目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非常多,缺乏统一的标准,用的比较广泛的有RFID、ZigBee、蓝牙、Z-Wave等。对于同一种传输技术,如ZigBee,实际应用中也没有统一标准,有相当多的厂商基于私有协议自己开发传输模块或传输芯片,所以不同厂商的ZigBee芯片间无法互通。因此无线传感网往往是异构的,实现异构协同是该阶段主要的研究内容,物联网网关的概念应运而生,通过物联网网关屏蔽无线传感网的差异性,使异构的无线传感网之间、无线传感网与通信网之间能实现协同工作。

由于传感网仍然用于局域范围内组成毛细网络,因此对于传感网本身的内部节点管理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各种无线传感网技术仍然采用各自的协议,实现局域管理和局域寻址。

目前,物联网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进的过程中。

(3)第三阶段:广域感知阶段

在广域感知阶段,传感网不再仅仅用于局域组网,而是开始用于广域组网,遍布各处的无线传感网节点构成了一张全新的广域网络。电信运营商也许会运营这个网络,也许这样的网络不完全由电信运营商运营,但无论如何,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公共节点,这些公共节点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必然要实现广域管理,如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广域寻址等。虽然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遥远的阶段,但物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向这个阶段演进。

5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中的策略

如前文所述,物联网基本架构分为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涉及的技术范围非常广泛,运营商很难对所有的技术都深入研究,物联网的发展要依靠产业链各界共同合作推进,因此对于不同层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

5.1感知层——用

感知层的无线传感网技术标准众多,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在研究,部分无线传感网技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有成熟的产业链,电信运营商至少在现阶段没有必要对感知层的无线承载、通信协议、自组网算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感知层的研究应当围绕“用”开展,以传感网和通信网的结合为切入点,关注异构网络如何实现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实现可管理的感知网。

5.2传送层——建 传送层包含了接入网络和接入单元,接入网络即通信网络,要以电信运营商为主进行建设和优化。现有的通信网络是以承载人与人的通信为主的,其设计和建设都是围绕着人的通信模式,进入物联网发展的时代,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通信节点,而且这些节点的通信特征与人的通信截然不同,必然对网络带来压力。同时,对物联网节点的管理也对通信网络提出了很多新问题。通信网会向着“能支撑物联网应用规模有序发展”的目标演进,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原则下,根据业务量的增加,分阶段、逐步进行网络改造。

混同承载阶段:在业务发展初期,业务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直接采用现有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网络不作大的改动,网络参数基本不变。由于现有网络不能区分人与人的通信、物与物的通信,主要通过终端侧的配置以及对终端的管理,缓解网络的压力。

区别承载阶段:业务发展中期,物联网应用规模的增加对网络资源(如码号资源、传输资源)造成较大压力,这时需要对网络进行部分改造,使得网络侧能区别物与物的通信,采取不同策略,缓解网络压力,保障业务质量。

独立承载阶段:在物联网业务规模化后,将产生与其他通信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对通信SLA要求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可考虑逐步采用物理/逻辑隔离的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如建设独立的接入网,在核心网中划分专门的互联子网等。

接入单元是将感知的数据传送到通信网的关键设备,运营商需要进行掌控,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引导设备生产厂商进行开发,并积极推动产业链发展。

5.3应用层——汇

应用层包括了中间件和应用。中间件层面,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将结合网络的运营能力开放出来,提供给应用集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要依赖应用的驱动,然而物联网应用非常丰富,涉及行业众多,深入到每个行业,其总量也许并不非常大,但这些行业加起来占有的比重却非常高,长尾效应明显。因此需要从行业市场和垂直市场两个方面分别制定策略,对于行业市场,采取与产业链合作,鼓励合作伙伴积极推进;电信运营商则更多关注垂直市场层面,发挥运营优势,开发标准化应用,可适用于多个行业,如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定位应用等,这些垂直市场的标准化应用又可以作为物联网的基础能力,通过中间件方式提供。

6结束语

借助政府层面的推动,物联网已经引起了产业、资本、科研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产业界形成高度共识,纷纷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正在迅速向物联网倾斜,已将其作为我国下一步新兴的战略产业来发展,这一切都是物联网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仍然要看到,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研发力量比较分散,行业壁垒有待突破,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共赢模式有待探索等,尤其是涉及到企业流程改变、系统对接、设备改造和岗位调整等行业融合问题将是物联网发展要面对的深层次问题。

6.中国政府架构 篇六

微服务架构以其优秀的灵活性、伸缩性在各个架构模式中脱颖而出,但是它的一个弱点是性能相对较低。因为客户端与服务提供端需要进行IPC甚至是网络请求,这就通信成本较高。在Android中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在本地,因此需要IPC机制。Android并没有选择像Socket、管道等传统的IPC机制,而是选择了更为灵活、简洁和快速、低内存消耗的Binder,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微服务架构在Android系统中性能以及开销。因此,如果在普通应用中运用这种架构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性能的开销,灵活度、内存带来的益处是否大于性能降低带来的弊端,这些就需要大家以自身情况而定了。

7.IMS应用于中国电信的网络架构 篇七

1 IMS标准的提出

IMS是IP多媒体子系统的缩写。3GPP和ETSI TISPAN都是较早研究基于IMS的系统架构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不同组织研究IMS的侧重点不同, 3GPP侧重于移动网方面, 而TISPAN在3GPP研究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固网方面来研究IMS。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最早是3GPP在Release 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 并在Release6与Release 7版本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它的核心特点是与接入的无关性和使用SIP协议。IMS是一个基于IP的多媒体控制平台, 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多媒体业务, 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一个通用的服务平台。3GPP版本演进如图1所示。

IMS是一个基于IP的标准系统, 且不区分接入方式, 它可以将语音和数据网络业务整合, 无论是固定网络PSTN, ISDN, 互联网, 还是移动网络的GSM, CDMA。接入IMS系统的各种类型的客户端都可以建立对等的IP通信, 并能获得所需的服务质量。此外, 除了会话管理, 系统还提供了保障业务所必要的功能, 如注册, 安全, 计费, 负荷控制, 漫游。总之, IMS形成IP核心网络的核心。

2 IMS的特点

(1) 接入无关性:IMS从终端到网络都是基于IP的, 正是这种端到端的IP联通性才使IMS真正的与接入无关。可以融合多种固定及移动的接入方式, 业务提供的连续性多样性得以保证。

(2) 采用SIP协议:IMS从终端到核心设备都采用SIP协议进行信令交互, 实现了端到端的信令互通。这一特点使网络的业务提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3) 归属地控制:IMS系统由归属网络来完成呼叫及业务控制, 业务提供的一致性得以保证。有利于私有业务扩展, 促进当地运营商提供更加多样的服务。

(4) 业务提供能力:区别于竖井式的传统的业务部署模式, 业务与控制完全分离。开放的业务提供模式有利于业务融合, 可以更加灵活快速的提供业务应用。

(5) 安全机制:多种安全接入机制共存, 部署安全域间信令保护机制, 部署网络拓扑隐藏机制。

(6) 统一策略控制:统一的Qo S和计费策略控制机制。

3 IMS系统架构及应用

3.1 电信IMS网络架构及业务开展

面对竞争激烈市场竞争, 中国电信的网络肩负着更多使命, 而IMS将能够为中国电信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业务体验。诸如IP多媒体电话、统一Centrex、多媒体彩铃、融合一号通、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传真业务、高清视频会议、紧急呼叫等业务, 都可以通过IMS系统来提供, 如图2所示。

IMS技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 实现了业务与控制的完全的分离, 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 所以IMS实际上比传统软交换更“软”。

3.2 IMS系统架构

由图3看出, IMS网络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和终端层, 各层之间协议接口开放, 整个网络有完善的多媒体业务控制能力和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 且网络以IP网为承载, SIP协议为基础。可以1X/HRPD、WLAN、LAN、x DSL和光纤等多种方式接入, 也可以与PSTN和C网电路域互联, 支持传统POTS电话接入。

3.2.1 业务层网络

IMS业务层网络主要是由应用服务器组成, 用于向IMS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 并执行IMS业务能力的开放, 支持自营业务、第三方业务等多种业务提供方式。目前在IMS域中主要有三种业务提供方式:SIP-AS提供方式、Parlay网关提供、SCP提供。

3.2.2 控制层网络

这部分是系统主要实现的部分, 主要完成IMS用户管理、网间互通、业务触发等处理, 同时也完成IMS业务和传统的PSTN、PLMN等网络的互联互通。

3.2.3 终端网元

IMS接入和终端设备接入IMS网络, 是IMS业务能力的延伸。IMS的接入和终端设备应包括:

硬终端:指可通过x DLS、PON、WLAN、LAN等方式接入的实体终端, 可提供语音及多媒体业务。

SIP IAD:采用SIP协议, 支持传统POSTS话机接入及LAN接入, 容量较小。

SIP AG:采用SIP协议, 支持传统POSTS话机接入及x DSL接入, 容量较大。

PON:采用SIP协议, 光纤到户, 支持传统POSTS话机接入及LAN接入。

H248 AG/IAD:采用H.248协议, 通过AGCF进入IMS网络。

IP软终端:支持SIP协议, 通过x DSL、WLAN、LAN各种方式接入IMS网络的一种软件客户端, 通常安装在个人PC等设备上;软客户端具备移动性。WEB客户端也是软终端的一种形式。

IMS移动终端:支持SIP协议并且采用1x或EVDO方式接入IMS网络的移动终端。

双模终端:双模终端也属于移动终端, 支持SIP协议, 同时支持1x/EVDO、1x/WLAN等双模接入方式。

3.2.4 网管与运营支撑网元

IMS网络的网管与运营支撑网元主要如下:

OMC:与网管中心相连, 负责IMS各网元的配置管理及监控。

计费网关 (CCF) :与计费中心相连, 负责离线计费。

OCS:负责对IMS网络用户的在线计费。

业务开通网关:负责业务开通, 翻译业务支撑系统传来的各种开通请求, 并有序发给个IMS网元执行。

3.3 IMS在天津电信的应用及规划

智能化、融合化、宽带化、扁平化是核心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目标。灵活、快速、方便地提供固移融合业务及多媒体业务的能力是运营商所必须具备的, 而IMS网络正是具备了以上能力, 是网络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IMS标准的不断完善, 其商用已具备条件。四大运营商都从2006年开始进行IMS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测试, 2007年各个运营商对IMS的技术储备就已经基本完成。

天津电信从2012年开始建造商用的IMS网络, 天津IMS网络的引入将主要补足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的网络短板, 拓展丰富多种接入方式, 推动业务平台整合, 增强业务提供能力, 打破目前纵向式的业务开发模式, 并提高对增值业务的管控能力。未来网络演进发展思路如图4:

初期:小规模集中部署IMS网络, 积极开展光进铜退工作, IMS网络重点承载以FTTH为代表的宽带语音;加大现网PSTN端局退网改造力度, IMS网络逐步承接原由传统交换机承载的窄带类语音;积极开展以视频通话、融合视频会议、多媒体彩铃彩振等为主的视频类业务。

中期:传统PSTN交换机完全退网, 用PON替换全部接入IMS网络;移动分组域直接接入至IMS网络, 实现用户向移动宽带域的迁移;固网软交换、移动软交换以承载固网、C网窄带语音业务为主;整个核心网演进为IMS与软交换并存的1+1网络架构, 实现网络的IP化和扁平化。

远期:固网软交换SS演进为AGCF, 实现在接入侧不做大的改造前提下将固网软交换下的用户全部接入IMS;移动软交换MSCe演进为核心控制域的一个移动接入控制功能实体ICS (m AGCF) , 整个CS域接入到IMS网络中;固网、C网、IMS的用户数据融合到统一的用户数据中心, HSS演进为USPP统一管理全网用户。

2013年上班年, 天津电信已完成IMS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测试工作, 下半年开始进行小规模商用。

4 结束语

IMS作为一种网络框架结构的标准已日渐完善, 而中国电信也根据其标准和自身网络特点制定了自己的组网规范并已实现商用。总之IMS是未来电信网进一步发展和演进的方向, 它提供的丰富的业务能力将使电信网的发展展开新的篇章。

摘要: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 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基于此简要介绍了IMS的基本架构, 并着重介绍了其在中国电信中的应用及网络结构。

关键词:IMS,网络架构,中国电信

参考文献

[1]张小平.IMS应用于中国电信的组网策略[J].山西电子技术, 2012 (01) .

[2]杨广铭, 黄卓君.中国电信IMS承载组网规范[Z].中国电信集团, 2010 (01) .

8.中国政府架构 篇八

在手机市场上,LC中国曾经历了严寒。如今,正当“巧克力”开始“闪耀”时,又有一场暴雨即将降临,带给它的不知是“甘露”,还是阴雨绵绵。

日前,韩国LG电子的综合渠道经销商向外界透露了一则消息,称LG的中国公司正在酝酿一次大规模的部门整合重组。

据相关人士证实,LG内部已确定裁撤手机总部,将原来的手机部门并入到家电部门中,而各地手机分公司也将被并入家电分公司。除此之外,其IT事业部门也会一起参与整合计划。

最终,原本平行的三大业务部门将被整合为一个超大型的综合性部门。《IT时代周刊》从接近LG中国的人士处获悉,6月底前可能会公布相关方案。

如此大规模的整合行动让业界联想到了Lc中国今年年初传出的裁员计划,其中涉及10%左右的员工。当时业界立即有观点传出,LG电子新一轮的机构重组计划已经呼之欲出了。而这是它2008年6月11日公布的最新垒球战略计划中重要的一条,该计划称,“为了打造一个多领域内的跨国性企业,LG电子即将采取业务重组等一系列措施。”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对于LG中国这次大规模整合的最主要目的,观察人士形成的共识是,让运营效率相对较高的家电部门带动其它部门的运作,尤其是增长缓慢的手机部门。

LG家电在中国拥有很高的品牌美誉度,它的电视机销量高居中国市场的亚军位置,仅次于同胞企业三星。今年年初,LG还率先推出了符合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高清液晶电视。在中国空调市场上,LG的销售额也鲜有能敌者。

然而,与在家电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气势相比,LG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2005年以前,LG在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近两年虽有明显好转,但2007年它在中国手机市场也只有2.6%的微小份额。

要想成为多领域内的跨国企业,中国市场是LG电子不能错过的,而手机业务是LG中国的软肋。LG电子相关人士表示,手机与家电事业部的合并就是为了提升LG中国的整体运营效率。

对此,分析人士却提出质疑。他认为,这样的合并虽然可以扩大LG电子对中国区的直接控制能力,或许能有利于其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但如果合并之后的综合性部门内仍是三个系统在运作,那么对运营效率的作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三个原本互不隶属的部门结合到一起,就会存在谁管理谁的问题,而且相互之间也并不熟悉对方的业务,这就给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该分析人士说。他还认为,综观那些在手机市场上如鱼得水的企业,没有一家不是将手机业务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运作的,让家电部门带领手机部门更是史无前例。

创新总会给一个企业带来阵痛,业内人士担心,目前LG在中国的手机销量刚刚有了较快的增长,突然的结构大调整可能会对它造成影响,如果这样的话,不仅不能带动它前进,反而会使它再次受创。

形成“网络家电部门”

上述人士的分析代表了业界的部分观点。同时,还有看法将LG整合手机、家电和IT三大部门视为韩国人率先尝试从组织架构上为实现3C融合埋下伏笔。

“3C融合”是被全球市场讨论了很久但至今仍在逐步实现的概念。如果整合成功,那么LG电子将是第一家为此概念调整自己业务结构的企业。

相关分析认为,LG是在为网络家电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它可能会把三大业务中与网络家电相关的内容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巨型的“网络家电部门”,这是一种全新的大胆尝试。

事实上,LG电子如果成为第一家尝试组建“网络家电部门”的企业也不足为奇,因为它在这个领域中一直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而LG电子对网络家电的热衷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2003年9月的“第六届科博会”上,它就曾不遗余力地展露了它的锋芒,向观众展示了电视、电脑合二为一的液晶电视以及Home Network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利用电源实现家电产品间的网络系统连接,而且可以连接室内和户外。此次展示在业内掀起了一股对网络家电时代具有开启意义的风潮。

LG电子中国区前总裁卢庸岳曾表示,网络家电业务将是其今后发展的重点,相关产品将覆盖中国10%的家庭。2005年3月17日,LG电子又带头创立了“LnCP联盟”,它让各个厂商之间的网络家电产品能够互联互通。今年,LG电子推出的液晶电视通过了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这为它走进网络家电时代推开了一扇重要的大门。

然而,业内人士却不认为将手机、家电、IT三大部门合并是当前实现3C融合的好方法。有分析指出,目前决定3C融合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于技术,比如机顶盒。“我觉得企业做这样的规划,以目前的产业环境来说,意义不是很大。”该人士表示,依照目前的制造技术,应该还没到将这三块业务大规模合并的时候,否则将很难顾全到三者的平衡发展,除非企业打算放弃或者不重视某一块业务。

“也许有一天,我能在户外用手机控制办公桌上的电脑,那时你们就会明白这是一次有远见的整合。”

(设计对白)

LG欲在2008年成为数字电视领导者

雷曼兄弟分析师詹姆斯·金曾预计,2008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将增长37%,达到1.07亿台,增幅超过等离子电视的33%。巨大的市场潜力令液晶电视领域成为LG电子竞争的战略重地。

2008年第一季度,LG在液晶电视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同比实现了高达82%的增幅,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在对150多万个用户进行的市场调查中,发现LG是他们第二大最关注的液晶显示器品牌。

LG电子大中华区总裁禹南均表示,目前,美、日等国实现了高达50%的数字电视普及率,而中国还不到2%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奥运会将是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2008年是中国数字电视销售元年,LG电子希望以此为契机,成为数字电视领域的领导者。

新闻发布会

苹果向开发商预先展示Mac OS×Snow Leopard

日前,苹果向开发商预先展示了Mac OS ×Snow Leopard操作系统。Snow Leopard针对多核处理器进行优化,发挥强大的图形处理单元(GPUs)计算能力,支持突破性储量的内存(RAM)。其开箱即支持Microsoft Exchange 2007,使Mac更容易应用到任何规模的企业中。

(于喆)

IBM在京发布《全球CEO调查》中国报告

目前,IBM在京发布了《全球CEO调查》的中国报告。这是继今年4月份其《全球CEO调查》报告发布后,详细披露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王冰凌)

联想携手招商银行共推ThinkPad联名信用卡

近日,联想集团与招商银行全力打造ThinkPad联名信用卡。此举意味着其将通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拓展商务个人、SOHO族群以及中小企业(SMB)等新兴市场,进一步巩固ThinkPad在商务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领导地位。

(王冰凌)

微软启动中国全新零售策略

最近,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启动全新零售策略。按照计划,微软“Windows体验店”首驻苏宁后,双方将合力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快捷、安全的一站式购物新渠道,使他们获得全方位、零距离的购物体验。

(王冰凌)

赛捷助古井贡酒打造“白酒王国”

日前,赛捷软件与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后者将采用Sage ERP X3系统构建涵盖生产、库存、物流管理、财务及商业智能等多个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

(于喆)

2000协同深化应用经验交流会顺利举行

日前,“致远协同在中国——2008”协同深化应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决定由十个行业企业协同负责人担当“协同应用顾问”的创举,开创了中国协同软件史上“用户传帮带”新局面。

上一篇:医药咨询公司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家》读书笔记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