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2024-10-21

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程(共7篇)

1.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篇一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SY/T5858-200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企业工业动火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分类等级及其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油田基本建设和其他易燃易爆区域的动火作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业动火 hotwork

在油气、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和油气容器、管线、设备或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上,使用焊、割等工具,能直接和间接产生明火的施工作业。

3.2

置换 displacement

用清水、蒸汽、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将作业管道、设备内可燃气体替换出来的一种方法。

3.3

现场监督 monitoring in fields

在动火作业中,按照动火措施进行施工现场检查监督。

总则

4.1 工业动火实行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制度。申请报告书应详细说明动火作业范围、确定危害和评估风险、制定交叉作业防范措施。

4.2 动火作业申请报告书只在签发的一个场所、一个作业班次有效。一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有效时间不超过8h,如在动火作业本班不能完成,作业应在交接班时重新确认,进行技术交底,并由接班相应人员签字后方可持续有效。二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有效时间不超过3d,三级、四级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有效时间不超过5d。

4.3 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应严格限制动火,凡能拆下来的设备、管线应移到安全地方动火。

4.4 油气集输泵站进行多处动火时,相连通的各个动火部位不应同时进行。上一处动火部位的施工作业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个部位的施工作业。

4.5 在动火作业准备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与生产单位密切配合,进行危害识别、制定动火方案、做好变更管理及应急预案。

4.6 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指定动火作业监督人和监护人,负责动火现场的协调和管理,并检查和确认动火措施的落实。

4.7 动火施工现场应根据动火级别、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车。

4.8 动火作业期间,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动火作业。

工业动火等级划分

5.1 动火分级原则

根据动火部位爆炸危险区域危险程度、影响范围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工业动火分为四级。

5.2 一级动火

a)原油储量在10000m3以上(含 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b)容量大于5000m3储罐(含5000m3,包括原油罐、污油罐、含油污水罐、含天然气水罐等)、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

c)天然气柜和容量大于400m3(含400m3)的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

d)容量大于1000m3(含1000m3)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的动火;

e)直径大于426mm(含426mm)长输管线、在输油(气)干线上停输动火或带压不停输更换管线设备的动火;

f)天然气净化装置、集输站及场内的加热炉、溶剂塔、分离器罐、换热设备的动火;

g)天然气压缩机厂房、流量计间、阀组间、仪表间、天然气管道的管件和仪表处动火;

h)天然气井井口无控部分动火。

5.3 二级动火

a)原油储量在1000m3~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b)容量小于5000m3储罐、容器本体及附件的动火;

c)容量小于400m3石油液化气储罐的动火;

d)容量小于1000m3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的动火;

e)容量1000m3~100003原油库的原油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及原油、污油泵房的动火;

f)铁路槽车油料装卸栈桥、汽车罐车油料灌装油台及卸油台、输油码头及油轮码头内外设备及管线上的动火;

g)输油(气)站、石油液化气站内外设备及管线上以及液化气充装间、气瓶库、残液回收库等的动火。

5.4 三级动火

a)原油储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库、集输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动火;

b)容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罐和原油库的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污油泵房的动火;

c)在油气生产区域内的油气管线穿孔正压补漏动火;

d)采油井单井联头和采油井井口处动火;

e)钻穿油气层时没有发生井涌、气侵条件下的井口处动火;

f)输油(气)干线穿孔微正压补漏、腐蚀穿孔部位补焊加固的动火;

g)焊割盛装过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质的桶、箱、槽、瓶的动火;

h)制作和防腐作业中,使用有挥发性易燃介质为稀释剂的容器、槽、罐等处的动火。

5.5 四级动火

a)在天然气集输站(场)、输油泵站、计量站、接转站等生产区域内非油气工艺系统动火;

b)钻井作业过程中未打开油气屋、试油作业未射孔前,距井口10m以内的井场动火;

c)除一级、二级、三级动火外,其他非重要油气区生产和在严禁烟火区域的生产动火;

工业动火审批程序及权限

6.1 一级动火前,由施工单位填写动火申请报告书(见图A.1),经二级生产单位主管安全技术的领导或其授权人组织有关部门审查后上报,由局级安全部门审查,报主管安全技术的局领导或其授权人批准。

6.2 二级动火前,由施工单位填写动火申请报告书(见图A.2),经二级生产单位生产技术部门、安全部门组织审查后,报二级生产单位主管安全技术的领导或其授权人批准。

6.3 三级动火前,由施工单位填写动火申请报告书(见图A.3),经二级生产单位技术、安全部门组织审查后,报二级生产安全技术部门批准。

6.4 四级动火前,由施工单位填写动火申请报告书(见图A.4),经生产单位上一级安全部门组织审查后,报生产单位上一级安全技术部门批准。

动火条件

7.1 动火作业人员要求

7.1.1 参加动火作业的焊工、电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7.1.2 动火作业人员应遵守生产单位的动火作业安全制度。执行“申请报告书没有批准不动火,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的原则。

7.1.3 动火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7.2 动火监护人员要求

7.2.1 动火监护人员有责任守护动火作业人员的安全。

7.2.2 动火监护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7.2.3 动火监护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具备消防知识,会熟练使用消防器材,熟知应急预案。

7.2.4 动火监护人员在接到动火申请报告书后,应逐项检查落实防火措施。

7.2.5 动火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动火监护人员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员停止动火,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7.2.6 动火完工后,动火监护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方可撤离。

7.3 动火监督人员要求

7.3.1动火监督人员应经过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动火监督时应佩戴明显标志。

7.3.2 动火监督人员应熟悉动火区域或岗位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和设备状况,具有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7.3.3 动火监督人员在接到动火申请报告书后,应逐项检查落实防火措施。

7.3.4 当发现动火部位与动火申请报告书不相符合,或者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时,动火监督人员有权制止动火。

7.3.5 当动火出现异常情况时,动火监督人员有权停止动火。

7.3.6 对动火人不执行“三不动火”又不听劝阻时,动火监督人员有权收回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并报告安全管理部门。

7.3.7 动火监督人员动火过程中不得离开现场。动火完工后,动火监督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方可撤离。

7.4 机具要求

7.4.1 采用电焊进行动火施工的储罐、容器及管道等应在焊点附近安装接地线,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施工现场电气线路布局与要求应符合GBJ50257的要求。

7.4.2 电焊机等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7.4.3 各种施工机械、工具、材料及消防器材应摆放在指定安全区域内。动火作业要求

8.1 动火作业隔离要求

8.1.1 工业动火前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经检测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如超过1h后,应对气体进行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8.1.2 需动火施工的设备、设施和与动火直接有关阀门的控制由生产单位安排专人操作,作业未完工前不得擅离岗位。

8.1.3 应清除距动火区域周围5m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

8.1.4 动火施工区域应设置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动火区域。

8.1.5 动火作业人员在动火点的上风作业,应位于避开油气流可能喷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围隔作业并控制火花飞溅。

8.2 动火作业气体测试要求

8.2.1 凡需要动火的储罐、容器等设备应进行内部和周围环境气体分析,气体分析应包括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氧气和氮气浓度检测分析。分析报告单附在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上。

8.2.2 动火施工中,动火点及操作区域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若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其风向应与自然风向一致。

8.2.3 在动火施工全过程中,动火监护人应跟踪检测可燃气体浓度。

8.3 动火作业进入有限空间要求

8.3.1 进入设备、设施及油罐内部动火应进行气体检测和复查,测试合格后方可入内。

8.3.2 所有可能影响该有限空间的物料来源都应被切断。

8.3.3 制定应急预案,并有专人监护。

8.4 高处动火作业要求

8.4.1 高处动火作业应具有有围栏和扶手的固定作业平台,并经专业人员确认; 设立防落物设施;佩戴全身安全带,使用自动锁定连接、人造纤维绳索。

8.4.2 在架空管线及脚手架上施工的人员,应系安全带。

8.4.3 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大风不应进行高处动火作业,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大风不应进行地面动火作业。

8.5 动火作业动土作业要求

8.5.1 动土作业应完成以下作业危险分析:所有地下管道、电缆、光缆应确定方位;地面堆土、堆物应加以控制,进行必要的支撑以防滑坡。

8.5.2 埋地管线动火施工,操作坑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如管径、埋深等)来确定,操作坑的深度,坡度应方便施工和动火作业人员逃生。

8.5.3 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动火作业的人员应系不燃材料的安全绳。

8.6 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要求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中,由管道内泄漏出的可燃气体遇明火后形成的火焰,如无特殊危险,不宜将其扑灭。

2.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篇二

测井作业是石油勘探开发工程作业的重要一环, 它包括电法测井、声波测井和放射性测井等。由于是野外作业, 作业条件恶劣, 作业人员饮食睡眠无规律, 易疲劳, 主要职业危害是放射性测井作业—如果放射源发生泄漏、丢失, 在无防护措施状态下会造成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同时, 测井作业容易发生各种工程事故。各种事故的发生都会造成巨大经济财产损失, 影响测井公司的声誉和形象。HSE管理作为一套内练队伍、外树企业形象和降本增效的科学管理办法, 对石油测井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井小队作为测井公司的基层班组, 测井作业的最基本单位, 是测井作业HSE管理的“落脚点”。HSE管理最终要通过对测井小队作业人员的管理来实现, 抓好测井小队的HSE管理是测井公司生产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测井作业HSE管理要落实到平时的生产准备和整个测井过程中。

一、作业前的HSE的准备

1.测井公司HSE管理部门要根据测井作业的实际情况, 对作业人员的HSE职责界定明确, 并组织HSE培训, 使作业人员真正具备HSE意识和HSE知识, 作业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人员要转变“要钱不要命”的思想观念,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实行安全生产;遇到异常情况时冷静地判断分析问题、正确地采取应急措施,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生事故时, 尽量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

2.作业人员应在对测井作业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削减措施和应急预案, 并参加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

3.测井小队每周应进行一次HSE活动, 车辆、设备、仪器应定期保养, 按照十字作业检查维修。积极接受上级和甲方组织的监督检查, 对检查出的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测井小队如无法整改合格, 应报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整改, 并做好记录。

二、测井作业前的HSE管理

测井公司生产调度室值班人员在接到甲方生产任务通知后, 向钻井队 (井下作业队、试油作业队) 初步了解作业井的有关情况, 做好纪录, 及时给测井小队下达生产指令和HSE有关注意事项。测井小队在接受生产任务后, 应在准备活动中按如下要求搞好HSE管理:

1.对一般井编制HSE作业指导书, 对作业难度大、危险程度高的复杂井编制特殊作业方案, 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2.检查作业车辆、设备、仪器性能, 确认车辆设备完好、测井仪器工作正常。如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 应立即整改并做好纪录。

3.检查、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如安全帽、防护铅衣等。

4.检查、配备消防器材、岗位工具、用具等。

5.测井项目如有放射性测井时, 小队提源员和护源员在临出发时严格按规定到源库借出放射源, 且在使用前后必须随时存放在贮源罐内, 装有放射源的工程车辆不得停放在居民生活区和办公场所等地方, 确保放射源安全。

6.从测井公司到作业现场行车安全。临出发时, 测井小队长 (兼职HSE管理员) 应进行车辆安全行驶讲话, 交待正确行驶路线。行驶途中, 测井车辆要列队行驶, 保持车距, 前后照应;长途行驶, 中途应停车检查。遇有冰雪路面、通过桥涵或涉水以及风雪、雨雾天气, 应减速行驶, 必要时应由人先探路, 确保安全;驾驶员要严格按国家交通法规和油田交通安全管理规定驾驶车辆, 保证人员、车辆、设备安全、准时到达作业现场。放射源运输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防止放射源泄漏、丢失。

7.到达作业现场后, 测井小队长向钻井队 (井下作业队、试油作业队) 负责人详细了解井下情况, 共同制定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在班前会上向全队员工详细交底, 并将有关数据书面通知仪器操作员和绞车工。

三、测井作业过程中的HSE管理

1.作业人员要“三穿两戴”, 接触放射源时还要按规定穿 (佩) 戴放射源个人剂量牌、防护铅衣、护目镜等, 防止人身伤害。

2.车辆摆放应充分考虑风向和作业安全, 一方面避免作业车辆排放的尾气和井中泄漏的有害气体 (如硫化氢气体) 对员工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有利于测井作业。复杂井作业时, 除了放好绞车掩木外, 还要采取加固措施, 防止绞车后滑。

3.注意临时用电安全。测井车要接地良好, 电路系统不应有短路和漏电现象;外接电源时应有人监护, 先切断电源再接线, 若无法切断电源, 应站在绝缘物上戴绝缘手套接线。使用电取暖器、电炉、空调等大功率用电设备时, 要特别注意安全。

4.遵守井场防火安全制度, 不吸烟, 不动火。

5.搞好饮食卫生、防暑、防冻、防中毒、防虫咬等健康工作。

6.注意环境保护, 配合钻井队 (井下作业队、试油作业队) 搞好环境卫生。作业废弃物禁止随意丢放, 要集中存放、集中处理。

7.注意测井作业安全

(1) 优选测井工艺、作业方案, 提高测井一次成功率、减少仪器下井次数, 按要求取全取准测井原始资料, 避免漏测、返工和出现质量事故, 降低作业风险。

(2) 绞车和井口之间应保持通信良好, 夜间作业时井场应保障照明良好。测井作业时, 现场不允许有影响测井作业的其它作业;遇有七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大雾等恶劣天气应暂停测井作业。如果发生井涌、井漏等严重影响测井作业的事项, 应停止测井作业, 通知钻井队 (井下作业队、试油作业队) 采取措施。

(3) 测井仪器操作员和绞车工要密切配合,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设备。在井下仪器遇阻、遇卡时, 要防止测井电缆打结、拉断和井下仪器落井。

(4) 放射性测井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放射源泄漏、丢失和落井事故发生。

(5) 不违章作业, 拒绝违章指挥。发现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等事项, 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措施整改, 现场无法整改完成的应上报有关部门协调整改直至作业安全。

(6) 发生事故后, 应立即通告钻井队 (井下作业队、试油作业队) 和汇报测井公司调度室, 并按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发展, 尽量减少事故损失。调度室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事故处理要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四、测井作业结束后的HSE管理

1.收集整理作业废弃物, 带回集中处理。

2.检查车辆、设备, 确保车辆完好, 能正常行驶回场。

3.召开班后会, 总结本次测井作业经验教训, 做好记录, 为下一次作业打下基础;提出回场路途行车安全要求。

4.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测井作业, 人员都比较困乏, 从作业现场返回测井公司路途中驾驶员要特别注意行车安全。

5.装有放射源的工程车辆在回场前, 不得在居民生活区和办公场所等地方逗留, 小队提源员和护源员应及时到源库归还放射源, 确保放射源安全。

6.车辆回场后, 测井小队长将本次测井作业的各种记录整理归档, 全体作业人员认真及时检查、保养和检修车辆、设备、仪器, 做好下一次生产作业准备。

五、结束语

以人为本, 把健康、安全与环境 (HSE) 保护工作融入到测井工作的全过程, 加强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保证分析工作者的健康, 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事前控制危害, 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3.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探讨 篇三

关键词: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

石油开采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灾难频发的生产行业,常见的生产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塌陷等。石油开采往往工作量十分巨大,石油开采设备也是需要长时间持续工作,这种人和设备的疲劳运转更是增加了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安全状态下作业不仅关系着作业进度、作业质量、完井投产等各个方面,对作业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覆盖整个开采流程的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对井下作业进行安全量化管理,降低井下作业风险,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一、规范员工专业素质

虽然大型的石油企业生产线,拥有最先进的自动生产的技术,但是还是离不开人工的操作。人在企业生产的环节中同样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一方面是安全要素,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事故因素。石油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员工素质:第一,素质较高的班组实行自律的参与制,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将他律自动转变成自律,还能带动将他责变自责,最终实现整体提高所有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第二,重点培养管理型的人才,队长、班长等这样的基层管理人员,其实在维持作业队正常运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深他们对安全生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至于带动全班人员更好的高效的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第三,多多鼓励名誉员工的评选制度,加强这些工作人员对安全责任生产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人员与职工的交流了解,使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第四,大力推行基地实习的训练方案,将实践与理论快速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与员工们自身基木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二、作业生产环境标准化

井下环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正常开采作业和心理、生理的负担。对井下环境进行标准化制定能显著提高员工的生产安全,对降低员工作业风险和职业病发生也有重要作用。首先,生产条件标准化,根据油田地理位置,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制定出相关安全表格,内容包括有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会有什么风险,不能进行哪类生产操作,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相应生产作业等方面,降低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其次,人工环境标准化,在井下进行作业时,应对员工的每个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制定,使员工形成安全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按照作业环境的安全条件进行开采作业,提高规范要求标准的执行力度,规范员工行为;最后健康管理标准化,加大投入力度,减少员工因井下环境的污染产生的各种疾病,积极防范员工职业病的发生,对于员工突发疾病有能力进行及时有效的医学就救治,最大程度上保证员工生命安全。

三、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化

设备与设施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事故第二大要素,已在安全系统论原理中得到揭示。为了有效预防、控制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必须强化设备的安全运行,改变设备设施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设备实施管理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设备采购规范化方案,解决因为采购环节中造成的设备出现故障无法维修,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导致设备性能较差,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情况;2、设备更新现代化方案;目的是解决企业目前设备超期服役和性能不优问题,为实现生产技术先进化,“科技井下”提供硬件保证;3、设备检测专业化方案,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仪器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监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时掌握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态;4、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化方案;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及时解决设备问题,“防微杜渐”,防止突发设备事故的发生。

四、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化

石油企业要引进国外先进现代管理理念,把落后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科学的规范式管理,从事后救助型转变为事前预防型模式,应用动态实时风险防范系统,建立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标准化管理方法,有效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一方面,優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检查力度,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分级、分段的管理办法,充分激励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掌控每个生产流程的工作状态,对日常生产情况进行信息整理,运用数据运算分析以往事故发生原因和背景,总结出客观规律,针对相关薄弱环节研究出相应对策。此外还要完善体系整合方案,优化企业现场作业协调机制,强化井下事故处理能力,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环境意识。

五、结语

石油行业是火灾、爆炸等事故高发的行业,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安全工作对其正常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是石油石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石油企业要积极从多个方面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石油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舟.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探讨[J].科技信息,2013,08:398.

[2]董霞.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设计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04:213.

[3]苏洪军.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5:232.

4.厂区作业安全规程 篇四

化工企业的特性基本上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厂区作业环境十分复杂,稍不谨慎,就会出现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恶性伤亡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在这样环境下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化工颁布的《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标准执行。

一、动火作业管理

1.必须划定固定动火区,一般动火因在固定动火区范围内作业。

2.在非动火区作业时,必须按照HG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规程)所划分的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三级动火作业要求,制定动火方案,办理动火手续。

二、设备内作业管理

1.设备内作业时,因采取隔离、置换、切断、通风等措施,以确保作业人员有一个安全的作业场所。

2.设备内作业,因严格按照HG203012—1999(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制定设备内作业方案,办理设备内作业手续。

3.在使用防护器具及照明时,应仔细检查是否符合安全要求。4.执行监护人员必须严守岗位,定时监测,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三、高处作业管理

1.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的要求,及考虑时作业时,自然环境对高处作业的影响,做好登高前的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HG23014—1999(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制定登高作业方案,办理登高作业手续。

3.登高作业前,应仔细检查登高防护用具,确保使用时安全可靠。

4.监护人员应严守岗位,随时注意作业中任何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四、设备检修安全规程

1.设备检修时,应彻底清洗、置换,并经分析确认后符合安全作业要求时,方可进行检修。2.严格按照HG23018—1999(厂区设备检修安全规程)要求,制定检修方案,办理检修手续。3.设备检修前,应对参加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遵守检修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防护器具,了解检修项目和检修安全措施。

4.检修结束后,应彻底检查设备和清理现场,防止有任何工具、螺丝、螺帽和其它杂物落入设备。

5.做好试压、试漏、调试、校正、试车工作,完成正常开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确保正常开车。

五、其它作业安全规程

1.在实施厂区动土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7—1999(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执行。2.在实施厂区吊装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5—1999(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执行。3.在实施厂区断路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6—1999(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执行。4.在实施厂区盲板抽堵作业时,应严格按照HG23017—1999(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执行。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制度

一、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应执行HG23012、HG23014的规定。

二、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前进行 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三、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进行检查分析,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四、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

五、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其氧含量不得超过20﹪。六、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灭火,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七、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管理,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置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八、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准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九、使用气焊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应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点均应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十、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贯彻“维护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

一、开展“完好设备及“无泄漏”等活动,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二、操作人员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三、操作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以所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证书才能持证单独操作设备。

四、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

2.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清除灰尘。

五、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车,未处理的缺陷需记于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六、维修工人(机、电、仪)要明确分工,对分工负责包干的设备,负有维修好的责任,并做到。

1.定时定点检查,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2.发现缺陷及时清除,不能立即清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清除。

3.按质量完成维修任务。

七、所有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所有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八、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操作和维修工人的维护保养经验,改造设备管理工作。

九、未经设备动力部门批准,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

高空作业制度

一、从事高出作业时,要在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二、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对患有职业忌症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酒后人员等不准进行高处作业。

三、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该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否则有权拒绝施工作业。

四、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前要检查作业中应注意防止工具及其它器具坠落。

五、高处作业应设监护人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

六、不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的材料、器具、设备不得使用。

七、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必须装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准持物,不准投掷工具,材料及其它用品。

八、登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作业时,必须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更有防滑措施。

九、高处作业与其他作业交叉 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十、高处作业应与地面保持联系,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

事故管理制度

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各方面的危险性,如火灾、爆炸、中毒、灼伤、机械设备腐蚀、违章作业等,都会引起各类事故。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事故管理,分析事故原因,摸索事故发生的规律,从中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人、物、环境和管理上存在的隐患,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事故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变事故的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分类与事故分类管理

1.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误操作以及指挥不当或错误等原因造成原料、半成品损失的,均为生产事故,由生产计划 部门负责管理。

2.各种生产设备(包括化工生产、机电、仪表设备、管道、厂房建筑、构筑物、设备基础以及电讯、运输设备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坏的均为设备事故,由技术设备部门负责管理。3.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国家和企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材料或产品因保管包装不良而变质,采购的材料不合规格要求而影响生产或检修计划完成等均为质量事故,由质检部门管理。

4.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均为火灾事故,虽发生着火但抢救及时,未造成财产大的损失或人员伤亡,称为火警事故,由保卫部门负责管理。5.凡属破坏事故,由保卫部门负责管理。6.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使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均为爆炸事故,由安全部门、保卫部门负责管理。

7.在册职工在生产或工作活动所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肌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经医务部门诊断需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者,均为伤亡事故,由安全部门负责管理。

8.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由于泄露或其它原因造成大量外溢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使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必须进行急救,均为中毒事故,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

9.由于食品卫生管理不善而食用者发生肠胃炎,甚至中毒而造成中断工作一个工作日以上者,均为食物中毒事故,由行政部门负责管理。

10.凡属外界原因影响或客观上未认识而发生的各种不可抗拒的灾害事故,均为自然事故,凡因操作不当,维护不当等原因,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灾害,幸发现及时得到挽救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者,均为未遂事故,以此两类事故可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分工人负责管理。

二、事故等级划分 1.工伤事故

a.按事故严重等级划分等级 b.按事故伤害等级划分等级 c.按经济损失程度划分等级 2.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根据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可分为特级火灾、重大火灾、火灾和火警事故4类,根据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89年11月27日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包括10人),重伤20人以上。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万元能上能下。凡是经济损失在100以上1000以下,人员伤亡又未达到重大火灾事故的,属一般火灾事故,损失在100以下的称为火警事故。3.其它事故

多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5﹪,单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10﹪,或设备直接损失在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事故为一般事故。多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25﹪,单系统损失日计划产量的50﹪,或设备严重损失,直接损失达1000元(含1000元)以上的为重大责任事故。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劳动人事部【86】高检令

(二)字第6号规定,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致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为重大责任事故。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事故调查必须依据大量全部的资料和证明,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对任何事故的处理都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1.事故调查程序

通过现场检查和收集物证 确定事故原点 确定事故原因和事故扩大的原因 查清事故原因基础上进行事故性质、责任分析和处理。

四、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原因分类

a.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缺陷

b.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c.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缺陷 d.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e.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f.劳动组织不合理

g.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有误 h.技术上或设计上有缺陷

i.教育培训不够或未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知识

j.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k.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l.其它

五、事故报告

1.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或调度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各类重大事故,企业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等)用快速方法在24小时内向上级机关部门报告,若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2.发生事故的企业,要按照规定填写事故报告,一般事故3天内,重大事故7天内报送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后20天内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对重大责任事故,除按有关规定上报外,还应当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报告。

3.凡外单位人员在企业学习、劳动、培训时发生伤亡事故,由企业按表外进行统计上报,凡因工负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若1个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死亡事故上报。

六、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对一般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由车间和有关部门领导组织调查并召开事故分析会。

2.对重大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应组织由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和处理。3.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年3月日国务院令第75号)。

4.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而发生重大事故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5.对事故责任者的划分,可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多少、情节严重,以及影响程度等情况,令其赔偿经济损失或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撤职、留厂察看、开除出厂,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6.对各类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有意拖延报告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安全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火的法规和条例,并监督检查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执行防火法规条例的情况。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应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组职责如下:

1.防火检查组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宣传和消防知识普及工作,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2.灭火行动组负责扑救火灾,平时要熟悉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和水源情况。3.通讯联络组负责火灾报警、火场联络、接应消防车等任务。

4.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火场内人员的 安全疏散,并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

5.安全防护救护组负责火场安全警卫工作,维持火场秩序,保护火灾现场,防止物资丢失,并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

三、组织、参与有关防火的演习、知识竞赛等活动。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法》,协助企业法人组织推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研究和推广现代安全环保管理技术和方法。

2.组织制定或修订、审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并监督检查实施工作。

3.组织编制、汇总、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督促有关部门按期执行。4.对职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卫生考核。5.参加厂安全大检查,督促、检查隐患的整改工作。

6.负责对反应锅、加热锅的安全监督工作,参加安全装置的检验监督,建立台帐。

7.经常进行现场检查,指导车间、班组安全工作,发现违章作业,有权制止,不听劝者,可令其停止工作,并立即通知有关人员。

8.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知识问答,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9.综合分析、研究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10.负责伤亡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参与各类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和工伤鉴定工作。

车间安全员安全职责

1.业务受厂长及安全技术部门领导,并在车间主任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拟定、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协助车间主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置,并督促实施。4.制定车间安全活动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5.对班组安全员进行业务指导,协助车间主任搞好职工安全思想、技术教育和考核工作。6.参与车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和设备改造以及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工作。7.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领导处理。

8.负责车间安全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

供销部门安全职责

1.对采购的器材、设备、防护用品、器具必须有验收记录制度,并对上述物品的质量负责。2.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的新化学物品,采购时(包括国外进口)必须了解其物化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

3.严格执行有关防火和危险品管理规定,搞好仓库防火防盗,危险物品、气瓶和储运设施的管理工作。4.销售化学危险物品时,必须检查运输单位的化学危险物品经营运输许可证,有证方可发货。5.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核,配合保卫部门做好厂管车辆检审工作。

6.对运输工具、车辆和驾驶人员严格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对车辆,船舶的维护保养。7.参加厂区交通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8.按规定或发放保护用品和器具。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安全检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动群众共同搞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践证明,安全检查能同时收到以下三点效果:

(1)宣传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有利于安全管理和劳动工作的开展。

(2)安全检查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及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职工危害,有利于制订治理规划,消除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在安全检查中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

一、组织方式

1.厂级安全检查由主管安全的厂长组织各车间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每半年检查一次。2.车间安全检查由车间主任组织车间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进行,至少每年不少于十二次。3.班组长和生产工人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每半小时至少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整改。

4.企业应根据当地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以及季节变化,对防暑降温、防雷电、防风以及防冻保温等工作,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5.企业每年应对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起重设备、厂房建筑、运输 车库以及防火防爆和防尘防毒工作等分别进行专业检查。

二、巡回检查 1.各车间、部门每日至少对本部门所有的设备工作场所、道路架设等进行全面又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解决处理,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并要有文字记录。

2.各班组长。大班长(生产调度)在个岗位未操作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日反复检查:“工艺指标、设备运行、安全附件、事故隐患”,做到有患必治,有险必防,有错必纠,有漏必堵,有坏必修。

三、定期检查 1.节日前后的检查

主要是检查安全生产、消防、治安保卫和文明生产等工作。节前检查出来的不安全隐患,可以在节日安排检修,消除隐患,以便节后正常进行生产,节后检查是为了防止有些职工纪律松懈,重点进行遵章守纪的检查和消除隐患工作的落实情况。2.专业性安全检查

主要是调查了解某个专业性安全问题的技术状况,如电气、压力容器、剧毒、易燃和易爆物品等。

四、新项目试车前安全检查

1.凡属新工程、新项目、新设备、新工艺完工的投产前,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抽查验收,并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方可试车投产。

2.凡属本厂区内大修、中修的设备,由检修单位会同使用单位及技术厂长、生产、技术、安技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五、安全检查内容

1.查思想:主要是对照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文件规定,检查车间有关领导和职工群众对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如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了关心职工的安全健康,职工群众是否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上级的劳动保护方针和上级有关政策法令是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2.查管理、查制度:检查车间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车间主任是否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检查“五同时”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工人群众是否参与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检查车间的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入厂的“三级教育”制,特种作业人员和调换工种工人的培训教育制,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的执行情况。

3.查事故隐患:主要是要深入生产现场,检查车间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卫生设备是否符合劳动保护要求。例如:原料、产品的存放是否合理;各种及其设备的排列和安全防护装置,电气设备的安全设施、各种气瓶和压力容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车间内的通风、照明设施有毒物质的保护措施,以及工人的劳动条件,个人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是否符合安全规定,特别是对企业的要害部位和重点设备,如锅炉房、变配电所及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的仓库和使用场所都要严格检查。

4.查事故处理:检查车间对工伤、设备、生产或交通事故是否认真调查,及时报告,严格处理,在检查中,如发现没有按照“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要求处理事故,要重新严格处理,从中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事故重复发生。

六、隐患整改

1.对查出的隐患要逐项分析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三定(定出具体负责人、定措施办法、定整改时间),及时整改,不得拖延,做到条条有着落,条件有交待。

2.由于限于物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因素的影响,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在切实做好防范措施后,纳入整改计划,认真加以落实,消除隐患。

3.对重大隐患项目整改,因实行《隐患整改通知书》和《事故隐患报告书》办法。a.《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内容包括:隐患项目、整改意见和解决期限的办法及责任人。b.《事故隐患报告书》的内容包括:事故隐患内容,对隐患治理的要求,要求解决的时间,受领任务人及受领任务者对事故隐患内容、要求、时间的意见。c.通知书由安全部门填写主管的厂长签署发出。

岗位员工安全职责

1.参加安全卫生活动,学习安全卫生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卫生规章制度。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3.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遵守纪律。

4.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5.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缺陷及时清除,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清洁。6.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器材、消防器材。

7.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

草酸二乙酯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本标准规定可工艺流程方框图及各过程操作程序、安全注意事项等,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草酸二乙酯的生产 3.职责

技质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负责过程产品,成品的检测把点工作。4.工作程序

草酸二乙酯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酯化过程

a.打开反应釜人孔盖,把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得草酸500±1kg投入反应釜内,盖上人孔盖,然后吧符合质量要求的甲苯470±1kg,乙醇290±1kg,用真空吸入高位槽,放入反应釜。b.检查反应釜夹套是否有节水,如有应排尽,打开蒸汽阀通入蒸汽升温,汽压控制在0.2Mpa以下,一小时左右开始下脱水料,从装置的玻璃管内可以看到液体开始分层,上部液相为甲苯,下部为稀乙醇水溶液,一个半小时后开始回流,此时可调整汽压为0.1Mpa以下,以不冲料而汽压最高为合适。

c.当反应釜内温达80℃以上,稀乙醇含量在20%以下时,第一次补加料:甲苯 0±1kg,乙醇260±1kg抽入高位槽,放入反应釜(内温降至75±1℃左右),继续升温(以不冲料为合适),脱水。

d.当反应釜内温达80℃以上,稀乙醇含量在20%以下时,加入乙醇100±1kg,升温、脱水。

e.当反应釜内温达80℃以上,稀乙醇含量在30%以下时,加入乙醇100±1kg,升温、脱水。

f.当测得稀乙醇含量连续3小时在90以上回收甲苯,回收至内温136℃结束。

g.关闭蒸汽,开启冷却水冷却,待酯化锅中粗酯温度冷却到90℃以下,打开投料口用高真空进行抽料。安全注意事项

a.酯化反应中,要防止冲料现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守工作岗位,温度是随着加料次数而控制汽压升温,酯化反应主要是反应、脱水。

b.严格按生产配方投料,按生产操作规程操作,严禁火种,不准穿戴铁钉的鞋,严禁用工具与铁件敲撞,做到轻搬轻放。

草酸二乙酯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精馏过程(关键工序)a.打开真空泵,把粗酯抽入精馏釜,放尽夹套节水。

b.开蒸汽升温,压力控制在0.2Mpa以下,真空-0.08~ -0.09Mpa开始收集低沸点混合物。

c.当温度上升至115℃以上,真空-0.08~ -0.09Mpa,釜内温度125±1℃,取样检测草酸二乙酯含量达95%,转正沸收集至精馏结束,放出产品、检验、包装。d.做好生产原始记录。安全注意事项

a.精馏过程中要严格注意低沸点时间的汽压和温度。

5.高空安全作业规程 篇五

(一)从事高处(空)作业人员,要定期作体检,凡有高血压、新脏病、贫血病、精神病等不适应于高处作业的人员,禁止攀高作业。

(二)距地面2m

以上,工作创面坡度大于45

度,工作地面没有平稳的立脚地方或有移(振)动地方应视为高处作业。

(三)防护用品穿戴整齐,裤脚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穿光滑的硬底鞋,要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并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上或金属结构架上。

(四)登高前必须办理登高作业许可证,施工负责人对全体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特殊高空作业)

(五)检查所用的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等)必须安全可靠,严禁冒险作业。

(六)如有靠近电源线路作业时,应先联系停电,确认停电后方可工作,并设置绝缘挡板,作业者最少离开电线2m

以外。

(七)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袋内,上下时受中不得疏忽,不得在高处往下投扔材料或工具等,不得将易滚滑得工具、材料堆在脚手架上,不准打闹,工作完毕,应及时清理工具、零星材料等。

(八)要处处注意警视标志、危险地方夜间作业必须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否则禁止作业。

(九)严禁上下同时垂直作业者,若特殊情况必须垂直作业,应经有有关领导批准,并在上下两层中间设置专用防护棚或其它隔离措施。

(十)严禁坐在高处无遮拦处休息、睡觉,防止坠落。

(十一)塔吊等各种升降设备严禁载人。

(十二)在石棉瓦屋面工作时,要用木板、梯子等物垫在石棉瓦上面,才能走人,防止石棉瓦坠落。

(十三)不论任何情况,不得在墙顶上工作或通行。

(十四)脚手架的负荷,每平方米不得超过270kg/

(十五)脚手板、斜道板、跳板的交通运输道、楼梯等应随时请扫。

(十六)进行高空焊接,气割时必须事先清理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才能施工。

(十七)遇有六及风力时,必须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十八)使用梯子时,必须检查梯子是否坚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立梯坡度以60

6.安全生产作业规程 篇六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操作规程的管理,提高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操作受控,促进安全生产,有效控制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依据国家、行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认真执行公司下发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危险、危害性,根据关键岗位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约束操作者的行为,监督员工、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第三条 经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一.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监督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二.听取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作出工作指示。

三.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例会,学习上级下达的安全文件,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四.按规定报告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

五.认真听取员工关于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第四条 安全经理操作规程

一.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失职和违章行为;

二.认真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三.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四.制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计划,开展考核工作;

五.对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主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整改、奖惩及责任追究工作并督促落实。

六.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七.听取车辆安全管理和GPS监控管理工作汇报,及时做出工作指示。

第五条 安全员操作规程

一.熟悉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指示、指令,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熟悉掌握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情况,对车辆运行的各个环节、生产过程,全面、认真、仔细的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三.做好行车前叮咛叮嘱,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中,对每一项检查都要把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记录在案,并督促落实安全问题的解决和隐患 的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四.按计划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对安排的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在指定时间内向主管领导汇报。

六.按规定的汇报时间和次数,如实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和隐患。

第六条 汽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一.驾驶员必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集中思想不麻痹,谨慎驾驶不急躁,中速行驶不冒险,礼让三先不抢道”。

二.要管好用好车,驾驶员随时带上“三证”,不准将车辆交给无证人驾驶,做好车辆保养以及安全运输。

三.认真执行“三查”制度(出车前检查,行驶中检查,回公司后检查)。

四.防止“四漏”(油、水、汽、电),并检查是否充足。

五.坚持以下情况不出车:(1)安全设施不齐全有效;(2)备修工具不带好;(3)制动器作用不良;(4)喇叭不响;(5)轮胎气压不符合标准;(6)转向系统有故障;(7)灯光不亮;(8)雨刷不灵;(9)司机身体状况不好;(10)饮酒或醉酒后 六.行车途中要坚持的原则

(1)车门未关好不得起步行驶,(2)严禁闲谈、接打手机、戴耳机听音乐、饮食和吸烟

(3)严禁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

(4)严禁逆向行驶;

(5)严禁双手脱离方向盘或长时间单手脱离方向盘驾车

七.车辆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臵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后位灯。

八.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在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臵,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公司安全部或者公司有关负责人。第七条 汽车驾驶员技术操作规程 一.出车前;

汽车行驶前需进行每日例行保养,内容如下: 1.清洁车辆内部和底盘各部,并检查零件有无丢失。

2.检查灯光、仪表、喇叭、工作制动,轮胎气压、转向机和灭火器等各部是否正常有效。

3.检查发动机油底壳的油位,油位应在油尺两刻度中间。4.检查燃油量,应保持油箱有足够的燃油,有利于泵喷嘴的冷却。5.检查冷却水位,应低干膨胀箱盖30-50mm。

6.检查空气滤清器、指示器,显红色就必须清洗或更换滤芯。

二.汽车的起步:

1.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挂入空挡位臵。

2.转动点火开关钥匙,起动发动机。每次使用起动时间不得超过 10

秒钟;每次使用起动机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如3次不能起动,应检查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起动。严禁连续不断起动,避免过度损耗电瓶的电能。

3.严禁车顶车起动,拖车发动时,要用刚性连接杆。

4.起动后要缓慢的温热发动机,待水温上升到70°C,机油压力、制动压力正常,电流表指针在充电位臵,指示灯均正常时方可使用。5.松开驻车制动手柄,使制动器松开。

三.行车中:

1.行驶中要经常注意发动机水温保持在75°C-90°C间,机油压力和制动压力达到各车型规定压力。

2.根据道路条件及时换档,不要抢档行驶或用低速档行驶过久。3.换档时必须用“两脚离合器”的操纵方法,严禁越档换档。

4.若遇障碍时,必须先松油门再刹车,尽量采用点刹车,绝不允许同时使用制动器和油门。

5.由于本车使用液压动力转向装臵,严禁发动机熄火滑行。

6.当下较长坡道时,可利用发动机制动,根据坡度情况合理选用档位,并同时加用脚制动以控制车速,避免发动机超速运转,严禁用空档下坡。

7.遇到坡上停车时使用驻车制动。

8.两车在行驶中,上下坡应保持50m以上距离。9.转急弯:减速、鸣号、靠右行,绝不允许占中线行驶。

四.汽车的停放:

l.松开油门,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挂入空挡位臵,缓慢地踩下制动踏板直至停车。

2.汽车停稳后,推上驻动器手柄。

3.驻车时,若驻车时间较短(5-8分钟内)可以不关闭发动机,若驻车时间较长,则关闭发动机。

4.停车熄火前,应使发动机怠速运转3-5分钟。

5.拉起熄火开关。关闭起动开关,拔出钥匙并切断电源开关电路。六.冬季使用注意事项:

l.发动机底盘总成换成冬季用燃油、润滑油、润滑脂。

2.冬季启动时需将打开预热系统,温度预热到50°C。怠速运转不得低于5分钟,严禁起动后加冷却水。

3.逐渐温热发动机,直到水温达到75°C。才能起步行驶。第八条 应急驾驶操作程序:

1、紧急避险应掌握以下限度原则:

(1)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益。

(2)紧急避险要合理,避险行为适当并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2、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将车停靠在宽阔的地段或紧急停车道,停车后按规定距离设臵警示标志牌。

3、及时报案。故障或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应该亲自或请其他人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22、120、119、保险公司等报案。报案时要讲清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号、伤亡程度和损失情况等,以便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保护现场。现场的周围通常是指车辆采取制动时至停车的地域,以及受伤害的对方所行进、终止的位臵。简单保护现场的方法包括:在事故区域周围摆设小石头;用绳索拦围等。保护现场时,应根据事故性质和交通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要交通要道上发生小事故,就不应当为了保护现场而封闭交通,那样会造成来往车辆的停驶损失,会远远超过事故本身的损失。

5、保留证人和证据。发生严重或重大事故后,驾驶员应及时注意事故现场的见证人和证据(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定或同步进行)。见证人是指目击事故发生的人。证据是指事故现场的物件,一般包括障碍物、车辆等。驾驶员应请目击事故的人作证人,如果证人有事不能停留时,可将其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或联系电话记下。驾驶员要注意不得让事故现场的物件被移动和失落。

第九条 GPS监控人员操作规程

一.监控人员进行监控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对GPS平台数据进行更新,随时保持最新数据。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遗留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进行记录,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二.监控车辆平台不在线、运行情况异常、收班情况异常时,GPS 监控员要及时追查原因,查明原因后逐级向上级汇报,按规定及时报修并监督维修过程。同时做好记录。

三.监控车辆行驶中如发生异常停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反途中休息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时,GPS 监控员要通过监控平台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防止二次违章同时做好监控记录,并上报安全部和分管领导进行严肃处理。

四.凡因气候条件恶劣或车辆抛锚或发生道路事故或交通堵塞等造成道路通行不畅车辆滞留,夜间凌晨0点至次日5点期间仍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作为重点监控,GPS 监控人员要采取预见性措施,通过 GPS 监控平台发信息或打电话,及时告诫驾乘驶人员安顿好旅客选择最近的服务区停车休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并向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汇报。

五.车辆行驶中如出现GPS断线超过20分钟、不能上传数据的,监控员要及时电话联系查明原因做好记录,如无法就地恢复的,每隔20分钟联系一次掌握当前情况,告诫驾乘驶人员不得超速运行,收车后及时检测维修,修复后车辆方可运行。

7.浅谈石油测井基础的重要性 篇七

【关键字】测井技术的改善与发展;测井基础;工作的责任

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改善与发展,对于测井基础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测井技术以及更加深层次的知识并且有效地运用到相关曾经问题中。

石油测井,也称之为油矿地球物理测井,并且简称为石油测井。对于人们来说,地球的资源之丰富是人们难以估计的,并且有很多深层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石油测井对于人类的贡献历历在目。石油测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油气钻井的地质剖面。并且以不用种类的岩石在各种物理性质上的微小差异为基础来进行石油测井。

石油测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和研究油、气儲集层的储集特性以及在地下各个位置油、气的分布量与储备量。并且更加直观的评价油、气储集层的生产能力以及由于曾经而发现的地质问题等系列问题。

在1927年,随着斯伦贝谢公司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条电阻率测井曲线,随后便来到了自然电位测井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现在的石油测井技术已经从当初最简单的电阻率测井发展到如今的几套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并且从各个侧面研究井中地质剖面的方案与方法。从单一的测井仪器发展到各种组合测井设备,加快了测井速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准确性与安全性。

从现在的测井技术出发,可以将测井分为以下几个重点步骤。

一、在测井前建设钻井地质岩性剖面,划分出油气储集层,重点研究油气储集层的深度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研究油气储集层中油气储集含量与性能。

二、研究讨论油气储集层的生产能力,确定其中油气饱和度。

三、进行详细的地质剖面对比,研究岩层的岩性、含油性等在纵向与横向上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研究岩层来确定岩层的大概产状并且绘制相关的地下构造轮廓。

四、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时刻向上级提供油层动态第一手资料。

五、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时刻注意技术状况,如井径、井况、固井等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以上几点,在测井中占有着主要几个方面。对于测井技术人员来说测井基础以及对于工作的责任性就至关重要了。只有对于测井基础非常熟悉的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以上几个重要工作。

现在的测井技术逐渐趋于复杂化,并且通过多中测井方法综合解释岩层中的油气储量以及泥沙含量等,在这种复杂的测井技术中,需要测井技术人员不断地增强自身对测井技术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综合以上说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测井方法影响因素。

一、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是现在经常用到的一种测井技术。他是划分和评价储集层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砂泥岩剖面井中,自然电位曲线的幅度以及特点主要取决于造成自然电场的总自然电位和自然电流的基本分布。总自然电场的大小取决于岩性和泥沙中所含离子成分和泥浆滤液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之比。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自然电位幅度以及曲线形状。

二、井径测井

井径测井技术不但体现在未下套管之前测量井径的不规则程度,提供相对详细并准确的固井施工时所需要的泥沙用量参数。而且还可以根据钻孔的不规则形态,判断地下岩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的方向。

在以上两种较常规的测井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测井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明显的作用。在测井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非常规的测井方法同样也有着它们自己独特的作用,这就使得测井技术人员对于测井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面要更加全面才能更好地完成测井任务。并且根据不断地学习巩固自身对于各个测井方法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程度。

上一篇:如何写作童话下一篇:0-3岁早教小故事:学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