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开题报告

2024-07-12

导学案开题报告(精选7篇)

1.导学案开题报告 篇一

六、主要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我们确定了如下研究内容:

1、英语导学案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研究。导学案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学有兴趣。导学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要注重学生成就感的培养,形成乐学和善学。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使不同学生有超常发挥,超长进步。

2、英语导学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研究课标,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教师应能依据课程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有效复习,降低新知门槛;艺术地呈现新知,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解读文本,有效进行新知示范;遵循学习规律,切实落实新知学习与拓展;及时检测,有效反馈,以学定教;及时总结、科学指导、全面评价。

3、导学案教学资源和内容可操作性研究。通过可行的操作方案确保学生切实完成目标任务,并得到认可和激励。分层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英语导学案的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了解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写的历史、现状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初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实施策略。

2、调查法:运用问卷、咨询、访谈、评价交流等方式了解本校英语导学案编写和使用情况,及时调控初中英语导学案研究策略与行动。

3、行动研究法:导学案编写及使用更多的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其操作方法是:1、个人拟定导学案(容许有个人特色)。2、小组评价交流(流程设计理由,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形成共识),3、课堂实践(检验流程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4、教学反思(从显性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引入对导学案的思考)。5、修正导学案(构建有效导学案模式)。6、课堂再实践(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他们的能力发展)。7、再教学反思(从隐性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将问题引入对导学案的思考)。8、再次修正导学案(构建高效导学案模式)经过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不断改进导学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经验总结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总结成功的经验,包括保留有效的个人特色,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导学案模式,在实验班实施导学案教学,然后测量出学生在实验期间发生的变化(正面和负面),控制和优化无关变量(包括小组建设、组长培养、小组竞争、汇报交流的程序、课堂评价和习惯的养成等),观察因变量(包括分层要求,创意活动等)最后优化导学案的编制,形成论文。

八、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12月――1月)

工作内容:完成课题设计、申报、立项,交流等工作,由陈正刚老师具体负责。

第二阶段(203月――年6月)

研究一:3月理论文献资料学习和收集。通过查阅关于导学案制作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书籍,逐步掌握了一些关于英语导学案制作的最新动态和理论知识,并进行有效筛选,为研究做好了准备,并召集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统一我校英语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思路。记载交流的效果,形成可行性报告,此项工作由祁彬娟老师具体负责。

研究二:4月进行导学案编制实践及编制研究。通过个人编写和小组交流,写出我校英语导学案的调查报告(基本形式,优点和问题),探讨具体的改善方案,统一认识,并落实到导学案的编制行动中,并反馈实施的具体情况,形成我校英语导学案模式的雏形,此项工作由魏龙娥老师具体负责。

研究三:5月,深入实际观摩课堂,观察学生使用导学案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在使用导学案学习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研讨,解决导学案编制中的显性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善计划,形成调查报告,构建我校英语导学案编制的有效模式,此项工作由张丹老师具体负责。

研究四:6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组内交流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感悟、教学心得并,在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校的英语导学案结构,解决导学案编制中的隐性问题,构建我校英语导学案高效模式。此项工作由陈正刚老师具体负责。

第三阶段(2014年9-10月)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准备工作,通过再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检验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校英语导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并将成果在全校推广。

九、经费概算

1、课题立、结项评审费及论文评审费约100元(自我支付)

2、纸张印刷费约100元(学校支付)

十、课题指导

李华(旬阳县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教研主任)

汪玉桂(旬阳县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胡任金(旬阳县城关二中,英语教师,省级教学能手)

2.导学案开题报告 篇二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3-04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求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其中导学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进一步反馈有关信息,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一、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

为了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在一线的15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反馈及建议等。该问卷的统计和调查结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5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问卷回收率87%。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教龄的长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年限最长达5年以上,最少则1年以上。这说明广大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持认可态度的。表2中对于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有帮助方面,38%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54%的教师认为有较大帮助,8%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帮助,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0人。从中可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也说明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3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参考资料,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网上下载加以修改(77%)、集体备课的结晶(62%)、完全自己原创设计(31%)、编辑成书的“导学案(1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编写导学案能根据学情特点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但原创和编辑成书的导学案所占比例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二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表4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85%),构建知识网络(62%),问题探究(54%),课外知识拓展(31%),情景创设(23%),需要重点记忆、背诵的知识(23%),检测或练习(15%),小结、总结(0)。表5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问题设计(69%)、学法指导(54%)、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计(46%)、活动设计(23%)、巩固练习设计(23%)、情景设计(15%)。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都能围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拓展训练、情景创设、达标训练等环节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三)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表6是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使用频率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经常”占54%,位居第一位;“偶尔(主要看是否需要)”占38%,位居第二位;“每节课都使用”占8%,在第三位;“没偶尔(主要看有没有现成的或可以借用的学案)”、“几乎不用”所占比例都为0。这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和重视。

表7中调查显示“对导学案内容是否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删减或增加?”这一问题回答,46%的教师“偶尔会,根据学生的需要”,31%的教师“经常会,我的不同班的学生水平差距非常大,导学案只照顾到了中等学生的需要”,23%的教师“会,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会,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我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有任何增减”所占比例为0。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并对导学案内容进行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依据学情对导学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表8对导学案发放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课前发放,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占92%;刚上课还未讲内容之前和不定期发放分别占8%;上课过程中发放和本节课结束后马上发放下一节课的学案所占比例都为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预习自学,课前发放导学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二是导学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操作平台;三是促进教师的二次备课。

从表9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以学案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高达54%;“自由开放式课堂:围绕学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讨论,类似‘研讨会的形式”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所占比例都是23%;“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案只是教师讲课借助的工具之一”,所占比例为0。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是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二是教师除了依托导学案外,还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课堂形式更开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表10调查结果来看,对“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提倡采用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上,回答“合作学习”占54%,“探究式学习”占38%,“自主学习”所占比例是15%,“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为0。这表明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表11是关于导学案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所占比例是92%;排在第二位的是“与学生口头交流”,所占比例是8%;排在最后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所占比例都是0。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检测方式中,教师采用“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居多。这样的检测方式,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不再给予指导,以此培养学生有效、快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反馈。

(四)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从表12调查数据来看,对“你认为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4%的教师认为是“30分钟”、38%的教师认为是“20分钟”、8%的教师认为是“10分钟”、认为是“60分钟”所占比例为0。总体而言,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最佳时间是20-30分钟。

表13关于对导学案编制存在不足的调查中,54%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占用时间较多”,31%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与一般辅导书课前指导类似,重复作业缺乏新意”,23%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内容枯燥,结构死板,缺乏吸引力”。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备课组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要分工合作,编写中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性。

表14可看出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对备课投入精力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的情况,回答“备课量明显加大”的占85%、“备课量减少”的占15%、“备课量几乎不变”所占比例为0。导学案使用对备课投入的精力产生很大影响。

表15是关于“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较大”,所占比例是62%;排在第二位的是“很大”,所占比例是23%;排在第三位的是“一般”,所占比例是15%。可见,教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是较大的。

从表16调查数据来看,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编写导学案工作量大”和“导学案的编写缺乏指导”各占54%、回答“学生不感兴趣”和“使用导学案影响教学进度”各占23%、回答“课堂不好组织”所占比例为8%。从中可知,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导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及缺乏相关的指导。

三、建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导学案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点。导学案只有合理设计和高效使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业务水平。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和对学情熟知的能力,也需要教师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牵引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和正确使用导学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导学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定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案导学模式,教师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各班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授予学习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在良好、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自我反思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充实自我,让自己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以便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化、系统性地反思,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编写设计的导学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教材编排原则和单元教学要求,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导学案在学生讨论环节应该简化问题,力争设计一两个能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研讨。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搜集的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初稿,进行导学案的创新设计,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或网上搜集到的导学案。二是备课组长合理分配教师编写导学案课时内容及课时数,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定稿。三是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适宜,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四是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既让学生得到基本能力训练,又得到深层赏析或个性阅读的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欣赏者。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导学案使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前由学科组长反馈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导学案。

2.课上导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差异,吃透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案。其次,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

3.导学反馈及课后梳理。首先,导学案中的反馈检测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批改,从批改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地进行辅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使用过的导学案装订成复习资料。最后,教师要适时将学生的导学案收起,了解自己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进行自我反思,及时修改导学案和预案,总结教学方法、思路。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导学案时,应从学生如何学会和如何会学的角度去考虑。教师可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地学习,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品质的提高、阅读思维的训练搭建平台。同时,学案导学法也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合理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使其真正起到导学作用,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题报告(新) 篇三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构建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2011年开发区实验初中建校以来,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经过调研、汇总、归类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学习天性的充分释放、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等多方面仅流于形式,没有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问题”意义建构方式,源于师“导”和生“学”的双核动力,根据新课改理念,突出“教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宗旨而形成的。既微观剖析,从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模式,按知识问题化,工作科研化,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推进课改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的成材、成功,教师的成名、成家,走一条返璞归真之路,走一条求实求效之路。

本课题是充分综合各流派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来的,我们取其精华,舍其不足,破除文化差异制约,打破区域地域界限,还原学习本质,是基于“问题系统”牵引,源于“导、学”活力驱动,目的是构建的一种简洁易学、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 1

科学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的问题教学思想较为系统,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开创性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目前,国内三大课堂教学改革名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一样,都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扬弃与否定,构建起特色鲜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从其经验分析可看出:“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是他们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本质与发展趋势。

本课题主持人通过长期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践性成果,尤其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改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新课改理念的落实。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就是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我们以往取得的研究经验提出来的。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系统论理论,使“导、学”者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借助问题导学模式的牵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落实,丰富2

和发展我国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创建一种简洁、实用、易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践价值:

1.教材的整体构建。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使学生自主学习进有依据、行有规则,让学生进行序中有活的个性化学习。

2.创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新课堂。让教师围绕“导”这一中心,寓教育科研于课堂,寓教育研究于日常,发挥学生“学”这一核心,构建学习程序、自主合作学习结构化操作,着力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会学习,建构终身学习能力。

3.构建学生个性化激励评价体系。构建适合师生的“导、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发挥师生的内驱力,保持课堂的“新鲜度”,让师生参与到多维度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中,不断激发师导生学的兴趣,保持激励评价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着重于对学生问题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创设多重情境、提供足够的时空和媒体,应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精辟概括、大胆展示,建构终身学习能力。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完成如下具体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创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研究出科学高效且易操作的课堂模式。从学习的全过程来认识、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既具有可控性,又有利于经验的不断总结与升华。让课堂变为学堂,回归学生的学习本真,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以预习干预为手段,提高学生问题的生成能力。从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快速阅读入手,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预习,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

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良的土壤。

3.建立科学的激励性评价体系。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规律,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硬性评价与软性评价、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4.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使问题导入情境化、问题解决可视化,展示内容丰富、生动形象、适时变化,让课堂的密度增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手段。电子白板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

5.建构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为依据,建构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学习行为规则。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并合理使用积极的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能学有所得。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别化差异,建立有效的课堂学习新秩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程度、智力水平,选择个性化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6.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利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新途径。

五、研究内容与子课题设计

(一)问题导学课堂中一案两单设计方式的研究(张玉涛)

(二)学科教学预习问题设计原则的研究(李桂兰)

(三)学生分组原则与方式的研究(王晓霞)

(四)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研究(李伟)

(五)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原则的研究(刘芹)

(六)小组展示内容选择与作用的研究(徐懿)

(七)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关系的研究(逄杰)

(八)导学问题设计难度与呈现方式的研究(孙玉华)

(九)分层次作业设计的研究(薛艳)

(十)整体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林殿莉)

(十一)初中生自学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刘君)

(十二)初中生自学能力形式规律与过程的研究(刘加云)

(十三)利用小组学习机制,促进潜能生学业水平提高的研究(王蕾)

(十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弭弦)

(十五)利用小组机制,加强班级管理的研究(张莉)(十六)小组整体评价的研究(李立岩)

(十七)利用小组开展课内外探究学习的研究(乔爱新)(十八)过程性课堂评价方式与原则的研究(尚庆云)(十九)问题导学模式下艺术课堂内容的整合与开发(张存玫)(二十)对学生课内外自主阅读的指导与评价(陈越)(二十一)初中体育模块教学的研究(李本海)

六、研究过程设计

1.课题准备阶段(2011.5---2011.9)①按照实验研究内容,成立教研组。

②分解课题,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年级部、学科教研组选定子课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方案。

③建立子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开题与实施。

2.课题实施阶段(2011.9---2013.9)

① 各年级、学科教研组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② 定期召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③ 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3.课题总结阶段(2013.9---2014.10)①课题研究组提交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总结。

②课题组组织所有学科教研组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③展示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根据情况对部分成功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六、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教学的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较杂,因此在进行此项课题研究时,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这种方法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然实验法:选好实验班和控制班。及时地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业成绩,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问卷法: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心理感受等设计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深入到真实、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将问题变为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着研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五)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深入地学习目标教学、合作学习、尝试教学等理论和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经验。广泛借鉴各种教学理论和各种流派教学思想做为本项研究的理论支撑。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问题导学教学模式。(2012年7月)

2.承办全国第二届“我的模式我的课”课堂模式博览会,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2012年7月)

3.编印《问题导学课堂教学导学案》。(2013年7月)4.课题研究总结报告。(2014年9月)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2011年9月—2012年7月)

一、本阶段研究的意义

建立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很多教师长久以来的努力方向,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到的五步设计教学法,都体现了这样的努力。本阶段主要研究高效课堂模式,以小组有效合作为抓手,以激励性评价机制为保障,以培养学生兴趣阅读为动力,以参与展示为手段,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学生全程、全员、有效参与的高效课堂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一,高效课堂小组秩序建立、合作方式培训、交流展示原则探讨、激励性评价措施的使用,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

其二,一案两单的设计方案和使用原则,确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具体实施步骤,形成有价值的集体备课和一案两单。

其三、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创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流程图,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学习实践,打造自己的学科模板课。

三、研究的目标及解决方法

1、高效课堂小组秩序建立、合作方式培训、交流展示原则探讨、激励性评价措施的使用,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

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模式以及操作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详细的解读,聘请天津教科所所长王敏勤教授为客座教授针对教学模式进行细细修改打磨。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培训让老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们再通过论坛交流实践心得,确定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秩序。

2、创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流程图、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不断修改形成有效切实可操作的课堂模式,教研组用好集备时间,打磨本学科模板课。

3、开展阅读引领成长,书香洋溢校园活动

以语文组阅读课为引领,以班级图书漂流活动为载体,创造一切可利用的平台让学生阅读、交流、展示、写作,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书香洋溢校园,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有效阅读带动有效预习。

4、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比赛活动

合理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有效课堂活动的起点。老师们只有沉下心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才能合理把握教学内容,设计实用有效地一案两单。通过鼓励老师们3年时间说全本学科本学段所有课标教材,让老师们做好知识衔接,轻松驾驭教材,可以针对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

5、依附“小组合作”活动,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

学生参与合作仅凭兴趣是不够的,必须形成一定的评价体系,以促使其长期的、可持续地不懈努力。建立学生发展银行,利用及时记录、成员互评、个人积分、团体展示等方式,形成具有激励性的、公正性的、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评价。

四、主要工作

4.导学案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调查目的

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前置式预习导学案”教学模式改革,我校七、八、九三个年级已经全面实施,为了更好地发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教研处从学生利用“导学案”的角度出发,设置了:对“导学案”的认知态度、实施的学科、如何利用、喜欢的学习方式、“导学案的作用与效果、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问题设计与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式:

为了便于调查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每班选取5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50份。

调查时间:中午自习时间。 调查人:教研处

三、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1、你喜欢做预习吗?

2、你经常做课前预习吗?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课前预习有是明确的认识,这也和我校实行的“前置式预习导学案教学模式”相吻合,体现出前置性预习的目的;但也能看出,学生习惯的养成方面,还需要加强,偶尔的概率还是比较大,说明加强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共同努力。

3、你每天要做“预习导学案”的`学科是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普遍集中在语、数、英、物学科上,个别学科还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或者学生表现得不是积极,建议个别学科加强导学案的引导、检查力度。

4、你认为目前使用的“预习导学案”是( )

5、你的“预习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是:

从导学案的功能上看,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独立完成,体现出“导学”的功效来,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课交预习,并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6、课堂上教师如何使用“预习导学案”的

7、你觉得“预习导学案”使用情况是

8、目前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哪一种?( )

1、 从教师层面上来看,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能够有所设计,个别学科可能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学生的认同效果来

看,还存在较大差距。

2、 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来看,学生趋向于小组学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共同探究问题。

9、你在课堂上对“预习导学案”的学习常处于什么状态?( )

从学生学习状态上来看,教师的课堂氛围有待于提高,教师应该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提供更多地动手、动脑的机会,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讨论中来。

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加强学习指导,明确学习目的。

10、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可多选)?()

从学生的活动方式上来看,学生更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讨论,也需要更多的丰富自己的课外学习,这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障,建议老师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适当地设置研究性、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1、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展开学习,你觉得相对传统课堂,效果是( )

从“导学案”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有了明确的主观判定:“前置式预习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能够调查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要注意量的把握,质量的提升,这也告诫我们部分教师,在学校改革的浪潮中,也要努力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传统教学已经不得“民心”了!

12、对于老师编写的“预习导学案”中探究题,你是怎么完成的?()

13、对于“预习导学案”的检测、巩固内容你在课堂上都能顺利完成吗?()

学生对探究的问题产生了兴趣,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完成,但是,也不难看出,还有部分学生的能力、方法存在差距,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有些困难需要老师分别对待,这也为我校准备实施的“分层导师式教学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生能力和基础存在差异,需要更多的分别指导和差异化教学对待。

14、课堂上能否保证“讲练结合”()

5.导学案开题报告 篇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新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

直面我校实际,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停滞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我校决定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271高效课堂”导学案模式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一年以来,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学校做了很多工作,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高效课堂导学案模式的教学。

实践证明,本课题达到了初期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少讲或不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集体定出教学计划,安排好各教师具体任务;每周三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下周的上课内容,先由主备人说设计思路,提供备课稿,再由备课组成员合议,整合资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为了节约印刷量,我们将电子白板有效的利用起来。

在备课组长的统筹下,要求课题组成员两周必须参加一次课题研究观课活动,并提出本节课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不足(或困惑),针对问题及时反思、调整,要求各成员做好记录,为今后开展高效教学做基础。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我校精心设计了导学案模板,借鉴外校经验,精心设计导学案知识点及流程,先学后教,疑难处师生讨论研究,教师点拨,每节课还设有达标检测。一份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课堂探究、达标检测、学习小结。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案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力。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

试行之初,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211导学案模式的优越性: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一学期下来,课堂效益明显提高,让我确实体会到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年级语文教学成绩在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中名列全市前列。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增高了。

四、下期打算:

1、注重过程的督导和考核,关注课题活动的落实,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推行研讨课自主申报制,每期一人上研讨课,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讨活动,达到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加强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知识培训和指导,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与总课题组组织的研讨活动,并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课题指导并走出去到优秀的学校学习。

6.走近导学案 篇六

1导学案的出现

教案:传统教学是以讲台、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传统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

学案:学案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侧重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主要包含:课题和课型、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知识结构、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案例,它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导学案:所谓导学案就是把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文本运用方式。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导学案突出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优势显而易见。

2导学案的模式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导学案能真正做到使学生的任务课堂前置,课后延伸,充分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从而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导学案一般由学生用的学案与教师用的导案有机融合而成。导学案的设计模式应根据学科、所学内容、课型、教学对象、个人风格不同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以教学中几种常见课型的导学案模式为例浅析如下:

知识课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一课中,学生通过自学,大多能独立掌握。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设计。导学案的模式可分成五个部分即:学习目标——自学检测——问题讨论——思维训练学习小结。

复习课型:对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重视智能因素考查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复习的目标。导学案的模式可分为五个部分即:学习目标——课题引入——构建网络一思维训练——学习小结。

实验课型: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应突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导学案的模式分为五个部分,即学习目标——实验指导——讨论归纳——思维训练——学习小结。

导学案的模式不是机械的、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和增减。

3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虽没有固定模式,但任何一节优秀课,教师都必须完成导思、导学、导练的过程。

导思:“导思”是指在导学案中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将本节的目标再现:(1)“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2)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4)口服胰岛素能否治疗糖尿病?(5)牛和羊同吃草,但牛肉、羊肉口味却大不相同,如何解释?(6)食物中的蛋白质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

导学:“导学”往往由基础设问引入,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语言、内容要精;其次,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应贯穿课堂始终,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

例如在讲“群落演替”时,教师发现学生对一些问题,如“在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时,还存在地衣、苔藓、灌木吗?“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时其起点和相同点。……”把握不准。教师在讲解时要点出“演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取代”’,同时,还要对本节的重难点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及异同点通过表格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互助,能者为师,这样后进生也不再羞于问别人,可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作用。教师只是适时地启发、引导、激励、解惑,教师不再是占据讲台的演员,而是组织学生的导演。

导练:导学案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后评价体系。训练在案、当堂达标可以增强师生的效率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训练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可作为课下作业。练习是任何学案的着力点,只有通过相关知识与精选试题的训练,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导学案与教辅资料

导学案面向全班,但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较优秀的学生,课上内容“不够吃”,他们有必要“提优”;基础稍薄弱的,对课上内容还没有“消化”,对他们要进行“补差”。这样,教辅资料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在课外时间、个人自由空间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需要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认识,参照教辅资料加入一些个性化元素以展现个人的教学特点。

总之,导学案需要教师精打细磨,教辅资料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在导学案与教辅资料的使用上,教师不能拘泥于导学案,也不能抛弃教辅资料,要巧妙地将导学案与教辅资料结合使用,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5使用导学案后的一点体会

实行导学案教学以来,发现学生课上分神的次数明显减少,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导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导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

7.导学案开题报告 篇七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中出现了两个关键词:教学反思和导学案。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而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恰好提供了这些素材和载体。因此如何利用导学案促进教学反思是我们进行这次课题的目的。

二、课题活动简介

1、学期初课题组组长制订本组课题研究计划,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本学期课题组活动计划和要求。围绕这一课题进行全员研究,使群体研究成为带动学校科研整体发展的新方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拟订个体研究方案。

2、围绕课题进行研究课 李丽萍---醛(市级)

于林----氧化还原在生活中的应用(区级)孙静----配置一定无质量浓度的溶液(校级)王连才---有机合成设计(校级)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工作,高一高二化学备课组都已形成一学期课时形式的导学案,在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停的反思着,如何编写、如何使用、效果如何、如何改进。教学反思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反思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体现。

1、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确定教学内容、明确知识所处阶段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对教学计划进行时出现的问题列出反思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等等。而这些反思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都会有被体现。我们化学导学案从内容编制来说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把这节课将要讲的知识点明确的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这节课有明确地认识,能很好地把握这节课的内容,预习更有针对性。

而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表述语言要简明浅显,可操作性强。导学案的最终对象是学生,表述语

言太模糊、深奥,学生不容易读懂。譬如说:“通过„„使学生掌握„„”;“通过„„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增强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渗透学科素养或科学素养”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教的目标,要转变为可操作性强的表述方式。尽可能使用“记住”、“会运用”、“能说出”、“解决某问题”等有明确可检测的学习要求。

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复习上几节课内容,让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很好的查缺补漏。二是预习新授内容,通过典型化学情境,让学生有条理性的进行预习,展开讨论。我们在讲必修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这种元素消除陌生感,可以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含氯物质—84消毒液和洁厕灵这两种日常用品。③引思导学:通过上一部分的预习,学生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而“导学案”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中可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增加 “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知识拓展等)。

④ 随堂闯关:这是一个检测学生预习效果的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讨论,使各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提高整体参与性、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对于知识拓展与拔高训练要回归学科本位,突出学科特点,形成学科能力。对于化学学科,只有把化学问题放在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去启发思考,使化学学习真正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例如,讲解了金属的性质,让学生体会人类金属使用发展史为什么先是铜器时代而后才进入铁器时代,这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很大联系。

⑤作业评价: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我们设计了部分练习题,通过练习,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点。要体现“建构性”和“开放性”。对于易错、易混、易漏的内容可设立陷阱,故意让学生产生失误,有了惨痛的教训记忆会深刻,学生也能在尝试错误中建构知识。个别问题要有挑战性、开放性,答案并不唯一,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容易引发认知冲突。⑥学习体会: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完,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一环节,及时总结,自我检测。

经过一段时间导学案编制和反思,我们发现 化学导学案”编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②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③应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留有空间。我们的经验是:在每课留一定空白,供师生备注

2、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要适当修改和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导学案使用和反思,我们发现 “导学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做好“导学案”的使用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及其它教具辅助教学,要适时、适度、高效。要很好地处理“导学案”与“多媒体”的关系。如:导学案中出现的内容多媒体就没有必要再展示了,这样就会出现资源的浪费,同时浪费太多的时间,除非是特别重要的、需要引起学生特别注意的内容,或是方法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取而代之是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台,多线程地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使课堂节奏变得紧凑、气氛更加活跃。②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放有收: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讲解,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但对于练习中的规范性、格式性要求要强调到位。

③学生在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习体会),一段时间后将 “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每周对于疑难问题要重现、回顾,形成“错题集”。

3、教学后反思围绕导学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 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 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

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

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

根源;

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

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更新导学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实践操作中,也暴露了导学案编写不足之处。

1、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由于对这一环节上疏忽,以至导致这一学期课前预习收效甚微。

2、使用“导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这一学期,对“导学案”的操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

4、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下学期可以分层次进行作业评价。

四、阶段成果

1、本学期围绕导学案进行的各级公开课 李丽萍---醛(市级)

于林----氧化还原在生活中的应用(区级)孙静----配置一定无质量浓度的溶液(校级)王连才---有机合成设计(校级)

2、集体反思

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有限。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由于导学案的编写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备课组“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集体优化、师生共用,集体反思”的精神。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以自己的对导学案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这种注重教师

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典型分析: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第三课时 萃取(见附件)

五、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

1、.认真学习学校课题方案,搜索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增强研究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

2、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收集整理一系列活动材料。

3、落实课题研究实验课,收集整理实验课设计、成功案例赏析。

上一篇:于青春的排比句下一篇:撰写教育论文的写作步骤